第一篇:戒毒的心理矫治、心理咨询与方法研究
当前,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的戒毒人员,他们既具有一般人所具有的普通心理,也具有作为一名戒毒人员的特殊心理。他们在戒毒康复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一定程度的破坏了强制戒毒所的秩序,更重要的是他们带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回归到社会时,会产生叛逆或者报复的心理,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他们
自己也进入一种“吸毒—强制戒毒—复吸—劳教”的恶性循环中。因此,在对戒毒学员的帮教过程当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动态,学会自我保护与调适心理,努力克服心理矛盾和冲突,对他们回归社会,适应各种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戒毒人员心理矫治
(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落实心理健康课堂化教育。通过对戒毒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把戒毒人员的身体情况、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进行基本的登记,并对其性格特点、行为特征、气质、心理状况等进行初步的测试,以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是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重要依据。同时,落实心理健康课堂化教育,坚持做到“三化”,一是具体化,即课堂化教育必须结合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大脑神经的传导系统,对戒毒人员做直接的、感官的心理机能介绍;二是形式多样化,即改变“老师管讲,学生只听”的传统“填鸭式”教育,结合戒毒人员的自身实际,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或进行辩论比赛等形式;三是生动化,即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活动,寓教于乐,使教学内容更容易为戒毒人员所接受,教学的气氛更加和谐。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对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定义、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健康的标准等知识的初步介绍,教育戒毒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努力克服在戒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总之,开展课堂化教育的目的是变被动为主动,防范于未然,使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迎刃而解。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
1、可以设立心理健康信箱,让戒毒人员把自己想说的而不敢说,或不好意思说的心理话通过写信,投入信箱中,由心理辅导员对其进行复信,以此解决其心理上的疑虑。
2、可以进行预约谈话,约定具体的时间和心理辅导员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聊天。
3、可以开设心理健康门诊,邀请心理专家或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利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心理测试和诊断。
4、可以邀请各种帮教团体和戒毒人员进行谈话聊天,让戒毒人员抒发自己的心理感受,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情。
5、可以开设心理健康专栏,通过报纸、电视、黑板报、广播等形式,针对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回答,并介绍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
二、戒毒人员心理特点及对抗心理的分析
(一)、戒毒人员心理特点现状分析
从近年收戒的戒毒人员的实际看,毒品使吸毒成瘾者的人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严重的影响其思维、行为和情绪,对于吸毒的意志力、注意力、记忆力、耐受力、持久力等都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对毒品的依赖性使吸毒者丧失了效率、兴趣、责任感、羞耻感等,表现为反社会性、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追求立即的满足、缺乏羞耻感、伦理道德扭曲等。也有少数吸毒者有精神抑郁、自卑感、无能感、性心理和性行为异常、喜好刺激、逃避现实、自恋等病态心理特征。戒毒人员明显的特征有:
1、心理依赖性顽固。戒毒人员入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理脱瘾及康复治疗,其急性戒断症状或迁延性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基本消失,从而在生理上控制了毒瘾,心理上也获得某种程度的恢复。但由于吸食海洛因、鸦片类毒品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欣快感及舒服感,情感体验非常深刻。虽然他们在教育改造过程中难以获得毒品,可一些特定因素仍会唤起他们吸食毒品的情感记忆,其对毒品的追求和向往并不会消失,还将长期存在。
2、心理变异及人格改变明显。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失调和心理变异是戒毒人员最为常见的人格特征,其抑郁、焦虑等神经症状表现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他们性格孤独、多疑、抱怨的变态心理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阻止了他们适应场所改造环境及与其他戒毒人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对民警的管理教育也常常抵触,甚至进行对抗。
3、自我调控能力差。据有关资料反映,戒毒人员入所前,他们一方面体验到吸毒后产生的极度欣快感,另一方面也饱尝了吸毒行为对精神、身体的巨大伤害,有着强烈的戒毒意愿,可是由于海洛因、冰毒及鸦片类药物的巨大成瘾性,加上自身意志薄弱,使得他们在戒毒上一再受挫,认为人一旦吸毒后根本就无法戒除,于是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对自己、他人及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和信任,以致在“吸了戒,戒了吸”的怪圈里越陷越深。
心理戒毒是让吸毒成瘾者在取得生理戒毒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己的吸毒行为及其成因,充分认识吸毒的危害,利用各种戒毒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坚定戒毒成功的努力方向,积极接受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各种治疗,改变原有的恶习和心理偏差,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摆脱毒瘾,杜绝对自己、他
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生理脱毒后,处在康复阶段的戒毒人员除了家庭和社会给予一定的关心、支撑外,心理治疗也不能疏忽。心理治疗大致可分为“情绪消沉阶段的心理治疗”、“心理矛盾阶段的心理治疗”、“自我承诺阶段的心理治疗”和“重塑自我阶段的心理治疗”四个阶段。专业人员可以根据心理戒毒规律,针对不同戒毒人员的具体情况,把每一个阶段每个心理戒毒人员的心理戒毒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对吸毒者的心理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治疗、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各种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是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使吸毒者从心理上脱离毒品这个“魔鬼”,保持终身不再吸毒,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
三、戒毒人员教育措施
(一)配套矫治设备设施
“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必须完善各种设备设施。如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必须购买心理测试软件,目前常用的软件有成人艾森克个性测试(epq-a)、卡特尔16项人格测试、明尼苏达测试(mmpi)、行为类型测试、气质测试等;对患有心理障碍的戒毒人员进行心理辅导时,可以用生物反馈仪、厌恶治疗仪、电子声光催眠器等科学仪器帮助他们疏导心理,减缓压力;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吸毒人员进行矫治时,可以建立发泄室,让他们利用各种工具发泄自己的情绪或不满,然后进入反思室,在一个安静、清雅的环境中冷静下来,或是用冷水淋透全身,使其清醒镇定,等情绪稳定下来,再到心理辅导室,让戒毒人员尽情倾诉心中的烦恼、委屈和悲伤,让心理辅导员对其进行指导和劝慰,最后再到心理测试室做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并做好记录。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遵守四大原则
1、平等信任原则。心理辅导员和戒毒人员必须营造一种平等友好的气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密切配合,平等交谈。
2、严格保密原则。对前来咨询的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咨询内容、测试结果、诊断类型必须严格保密,不能随意传播。这样才能使咨询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3、耐心倾听原则。作为戒毒人员这群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员,对他们的心声、怨言、不满都必须耐心地倾听,全面的了解,才能提出建设性意见。
4、疏导启发原则。针对戒毒人员咨询的实际情况,要认真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心理疑虑,再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启发他们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克服心理障碍。
(三)加强心理专业人材的培训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由于社会越来越重视心理学的研究,各行各业都需要心理学方面的人材,所以戒毒所不仅要从学校引进心理学专业的人材,还要在懂得戒毒业务和了解戒毒人员心理的民警中培养专业人材。
(四)理论联系实际,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必须努力把心理学的理论精髓和戒毒场所的具体实际结合,在以往的管理和教育的“经验论”中,推陈出新,大胆探索,在戒毒人员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心理学,学会心理学,平衡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归社会的怀抱。同时,对戒毒人员中不认罪认错,不服从管理,不接受教育,心理出现障碍,或是有明显的心理疾病的人,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的优势,把理论渗透于实际地教育工作中,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行而有效的心理矫治措施,帮助他们解除困扰,消除心理疾病。
(六)领导重视,财政保障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强制戒毒工作深入地结合起来,探索矫治戒毒人员复杂心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必须靠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戒毒工作的关键,通过领导的组织步署,有选择,有重点地在戒毒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组成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引进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加强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合作,举办心理学讲座或开展专题研究,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帮教戒毒人员的新武器。同时,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购买各种心理健康设备器材,购置各类心理健康测试软件,建立心理咨询室、矫治室、发泄室等。有经济允许的单位还可以组织民警到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先行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
总之,我们通过综合了解戒毒人员的心理,从而了解他们变态的心理和扭曲的人格,再进行多元化干预,建立完整的行为及认知人格心理治疗体系。心理咨询矫治的开展和有效作用的发挥需要场所教育改造环境的密切配合,需要戒毒所的领导及广大民警在教育观念上保持一致,体现心理素质教育的思想,对戒毒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关照,营造成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以宽容、爱心促进戒毒人员良好心理的形成。
第二篇:关于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的调查报告
关于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的调查报告
罪犯心理矫治,是指监狱在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罪犯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其个体心理结构特征,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增强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的科学性、针对性。心理矫治与管理、教育、劳动等手段相结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
关键词: 监狱 心理咨询 心理矫治
现就农八师新安监狱现状,通过相关专业民警了解情况,浅谈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现状
一.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罪犯心理矫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也随之而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等应运而生。同普通人相比,心理问题在犯罪人这类特殊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类刑事案件的犯罪人都有其特殊的犯罪心理结构,一些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就是心理问题。不仅如此,监狱劳教所中的罪犯劳教人员,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压封闭环境之中,活动空间小,心理压力大,因此他们是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
(二)开展罪犯心理矫治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被改造者。就教育改造工作而言,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是实施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体,罪犯是被教育改造的对象(客体)。只有主体对客体有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模式。通过心理测验,能够深刻地认识罪犯劳教人员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能够对他们有一个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无疑更有针对性。
(三)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可以提高改好率。当前,我国监狱罪犯劳教人员构成日趋复杂,“法轮功”类罪犯劳教人员,以及涉黑、涉枪,涉黄、赌、毒人员有上升趋势,改造难度日趋增大。开展心理矫治具有重要意义。
(四)开展心理矫治是实现监狱工作科学化重要途径。开展心理矫治,不但可以开阔思路,拓宽视野,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切入点来启动“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的系统工程。它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疏理、提升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模式和手段,通过给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促进工作的持续发展。这对于发展监狱劳教工作,维护社会
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五)开展罪犯心理矫治能促进监狱人民警察知识更新,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来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也是对监狱警察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一种新的挑战。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必将极大提高监狱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罪犯个案心理咨询
1、案例介绍
罪犯吴某,24岁,身高176,高大强壮,入狱四年,急躁易怒,情绪容易失控,在监狱中顶撞警察,经常因琐事与同改的罪犯争吵、打架,反对改造,出言威胁他人,攻击行为严重。
2、犯罪心理形成原因及分析
第一,个性特征分析。通过艾森克的EPQ测试,该犯P分72,N分63,E分65,是典型的胆汁质类型的人,急躁易怒、激惹性高且难以自制,受刺激、侮辱以及损害后容易失去理智;SCL-90中,敌对因子3.5分,人际关系因子3.2分,表明该犯敌对情绪严重,容易与他人争论,摔 打物品,甚至不可抑制地打骂他人,目前在改造中表现较差。在监区人际关系紧张,常有孤 独感,自卑情绪严重,争强好胜,嫉妒、固执,常对其他犯人进行攻击。
第二,家庭因素。该犯一直生活在一个缺少温暖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关系不融洽,经常争吵、打架,父亲长年在外做生意,母亲因为孤独而沉溺于打麻将,对孩子不问不闻,从小是一个被忽视的人,形成孤僻、冷漠、粗暴 不良 的性格。其父母教育子女,简单粗暴,甚至用野蛮的打骂体罚方法教 育子女,而且时常因不顺心的事拿孩子出气,莫名招来一顿暴打。该犯从小就学习了父母的粗暴行为,变得冷酷、残忍、好斗,遇到不如意就会拿 别人出气。随着青春期到来,心理上所产生的挫折感、自卑感、失落感越来越强,加之本 身胆汁质气质 的基础,时常内心处于失衡状态,因此该犯常与父母产生激烈的顶撞,甚至离家出走,在社 会上与流氓团伙在一起,通过打、砸、抢,攻击行为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第三,学校因素。该犯在校学习成绩不良,而且经常打架惹事。因此同班里没有知心 朋友,长期受到忽视;有时老师和同学由于思维定势,使他承受一些不公平的指责;还有些时候老师 不能一视同仁,对他不是放任不管,就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打骂,该犯对此强烈不满,常 借攻击行为来发泄愤怒,同时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第四,社会因
素。该犯社区居住环境复杂,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事件接连不断,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很容易习得不良行为。另外,一些传媒对某些不良行为的无意传播,也是其好斗的模版。在这些因 素的潜移默化下,该犯养成了自仗身高力大,以攻击令人畏惧为荣的扭曲心理。
三.犯罪心理咨询
在对该犯的心理咨询过程认为,一个人如果了解他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领悟了心理问题发生的过程,解决问题就会容易得多。通过与该犯进行交流,引导他回忆早年的经历,让他领悟,由于童年时期,父母关系不良忽视了他的感觉,没有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怀,这使他形成了自 卑、孤独、冷漠的性格;父母经常的打骂体罚,以及因不顺心而拿他出气,这就使他从小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同时自己不高兴时,就想通 过打击 他人来获得一种宣泄,但这种攻击行为本身不仅没有让他心理恢复平衡,相 反,使他受到了孤立、排斥,反而使他内心更加失衡。由于胆汁质的人,本身容易冲动易怒,加剧了他的暴力行为。
四.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主体单一
罪犯心理矫治的主体只能是监狱人民警察。虽然在一些发达省(区),已逐步将社会力量引进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弥补了监狱矫治力量的不足,但也只是局部的工作尝试,未形成气候。我兵团也不例外。这就导致罪犯心理矫治主体的单一性和相关矛盾的产生。一是由于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角色,必然导致他们与罪犯之间的根本对立,罪犯在服刑期间,本身对监狱警察就充满了戒备心理和对立情绪,如果让监狱警察充当心理矫治的角色,罪犯很难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讲出来,也不愿从监狱警察这个“矫治师”那里寻求什么情绪安慰和心理帮助,影响心理矫治基础的形成。二是监狱警察心理矫治的专业水平不高,还很难适应罪犯心理矫治工作。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手段单一
于专业技术水准和专业设备的限制,罪犯心理矫治实践中所采用的手段单一。条件好点的监狱购置了一些矫治设备,建立了宣泄室、音乐放松室等,这也只是极少的监狱,绝大多数是没有完善矫治条件的。因此,在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过程中就显的手段单一,渗透力不强。
(三)部分民警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认识不够
作为改造罪犯重要方法之一的罪犯心理矫治也以基本纳入了日常的教育改造之中。但是,部分民警甚至一些监狱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落后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发展。认为罪犯心理矫治只不过是搞花架子,装点门面,对改造工作作用不大,因此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罪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使是有了心理问题,也不愿向民警讲述和倾诉,认为这是个人隐私,我心里有问题就等于我精神有问题,甚至就意味着我有“神经病”,害怕自己的心理疾病被他人知道而受到讽刺,因而不愿意讲真话。在这种情况下,民警会认为,既然罪犯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心理问题讲出来,而且也不影响自己的日常工作,又何必多此一举呢。持这种观点和想法的民警,在基层监狱单位相当普遍,如果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它必然会成为我兵团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障碍,阻止这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健全罪犯心理矫治机构
成立以监狱民警为主、有关专家参加的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指导中心。根据我兵团的实际,目前还不具备完全以社会专业人士对罪犯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监狱民警应该是此项工作的主导力量。但是,如果仅以监狱民警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由于前述种种弊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就极易流于形式。因此应结合我兵团实际,应采取以监狱民警为主、社会专业人士参与的形式开展。
(二)在监狱人民警察中普及心理学及心理卫生知识,创设健康的心理矫治环境
罪犯心理矫治的主体是监狱人民警察,如果矫治主体缺乏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和心理卫生知识,那还何谈对罪犯的心理矫治。众所周知,监狱人民警察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和工作任务的繁重,缺乏时间和机会学习新知识,必然导致其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无知或知之甚少,这就会使得其在对罪犯心理矫治中处于盲目和茫然的状况。
(三)尊重罪犯违法犯罪心理的转化规律,充分发挥管教民警的主观能动性
罪犯心理矫治最基本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犯罪有关的犯罪心理和恶习,另一类是一般性的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焦虑等。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因此可以分类进行,不同类型的心理矫治工作应遵循不同的规律和方法。为了使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我们的广大管教民警必须首先对此加以区分、了解的。在罪犯心理矫治实践工作中,许多管教民警工作热情很高,也想立见成效,但忽视了正确把握罪犯心理转化的基本规律,不能从实际出发,照搬别人模式,结果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也影响了监狱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推行
总之,罪犯心理矫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相对独立的监管改造手段,只要我们善于运用罪犯心理矫治规律,并不断探索总结规律性东西,积极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一定
会大力提高监狱工作科学化程度,有效转化罪犯违法犯罪心理。
第三篇:关于对强制戒毒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矫治的思考
关于对强制戒毒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矫治的思考
包头市劳教所 苏琳
强制隔离戒毒是指为了保证戒毒效果,依法将戒毒人员隔离在一个专门的治疗场所内,在与毒品隔绝的环境下进行戒毒治疗。强制戒毒工作原是公安民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实施,将原有的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和司法行政机关劳教戒毒两大强制戒毒资源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预示着劳教戒毒已经发展为强制隔离戒毒。目前强制隔离戒毒已成为我国劳教工作的一个新的热点和亮点,揭开了我国劳教工作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下面我就对强制戒毒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矫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对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意义
劳教人员的心理矫治为劳教所在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劳教人员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
同普通人相比,心理问题在戒毒人员这类特殊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戒毒人员之所以吸毒违法,其中重要诱因就是 心理问题。不仅如此,戒毒人员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压封闭环境之中,活动空间小,心理压力大。戒毒难就难在心瘾,如果心理问题不解决,外界条件再好也不是他们成功戒毒的必要条件。开展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不但是戒毒场所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可以帮助他们改变错误认知、树立成功戒毒信念,消除不良情绪和成瘾心理,重塑他们人格。
二、对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四个阶段和具体措施
(一)情绪消沉阶段的心理治疗
戒毒人员的失败感强,对亲人、家庭、社会感到愧疚,情绪悲观、消沉,对未来信心不足,需要帮助其消除不良心理,树立信心。主要做法是:
1、剖析思想根源。情绪悲观、消沉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1)轻度环境适应因素,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对戒毒生活的想象与现实生活产生的落差心理和孤独心理;(2)生理难受——脱毒症状有所反复时,导致痛苦,焦虑等心理;(3)想改善精神或物质生活,渴望被关心和尊重,存在追求享乐心理与攀比心理。
2、行为矫正。加强对他们的行为养成管理和恶习矫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主要措施是:(1)对他们加强养成教育、体质锻炼;(2)通过听轻音乐、静坐反省、适当宣泄,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使他们的生理和情绪压力释放;(3)通过谈心交流、医生关怀、团体咨询等方式进行情绪安慰与心理辅导;(4)运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心理测试,做出分析,提出管理,教育矫治的对策和建议;(5)通过课堂化教学、戒毒模拟等方式进行戒毒方法教育,使他们懂得科学的戒毒方法。
3、情绪调节。在民警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我消极情绪调节,主要方法有:(1)理性思维法(利弊分析法),就是让他们通过正确的手段和理性的思考,在辨别是非、利害关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矛盾心理和错误认识予以自我调适与矫治;(2)借鉴参考法,就是借鉴他人的惨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与自己现在的心态、想法对比,从而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3)情志转移法,在情绪低落时有意识的把自己的注意力、兴趣转移到使自己快乐的事情上去的心理调适方法;(4)自我暗示法(自我说服教育法),用自我安慰,自我教育、自我暗示、自我警醒等方法给自己启发、示意和说服教育,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5)忘却法,学会和努力忘却痛苦、失败,使自已内心安静平和;(6)宣泄法(发泄法),通过运动、唱歌、哭泣、怒吼等特有形式将自己积聚在心里的痛苦、烦恼、委屈、懊悔和遗憾等情绪发泄出来的心理调适方法;(7)交流咨询,与亲人、朋友和民警进行交流、咨询,从而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8)消除不良情绪互帮小组,在专业民警的指导下,建立情绪互帮小组,通过相互之间的安慰、开导、关心、帮助和提醒,消除不良情绪的心理调适方法。(二)心理矛盾阶段的心理诒疗。
当戒毒人员在接受戒毒教育,面对自己的吸毒经历、生活现实,家庭状况、就业前景和未来前途等方面的压力和困难,产生心理矛盾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心理治疗。主要方法有:
1、挫折心理教育。使戒毒人员思想和心理上正视、接受和设法改变生活现实中的挫折。
2、惰性恶果心理教育。教育戒毒人员懂得在生活现实中遇到挫折、矛盾,越是产生惰性,消极和堕落,后果就会更加严重。只有正视、接受、抗争和设法改变生活现实中的挫折、矛盾,未来的前途和人生才能有转机和改变。
3、自信心教育。教育戒毒人员控制自己的情绪,纠正恶习与错误,培养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减少和避免消极、错误的认识和行为,从而树立自信心。
4、戒毒模式训练。在专业民警的指导下,对戒毒人员通过戒烟模拟训练,锻炼和培养戒毒的毅力,增强戒毒信心。
5、反弹干预。当戒毒人员发生情绪低落,心理消极苦闷、自信心降低、戒毒意志衰退等情况,通过心理诱导、危机调停、劝慰鼓励等措施,以缓解心理压力,平息心理焦虑,防止演变为严重事态。
(三)承诺阶段的心理治疗
经过生理脱毒期,戒毒人员摆脱毒瘾的信心和决心明显增强,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进—步的心理矫治,鼓励和监督他们通过心理戒毒努力,锤炼戒毒毅力。主要方法有
1、在专业民警的指导下,帮助戒毒人员制定和实施心理戒毒计划。
2、组织戒毒人员制定和操作3~5项心理戒毒措施,以互帮小组为单位开展群体监督和互助,实施心理戒毒。
3、争取家人关心,主动与亲友沟通,汇报戒毒成效,取得亲友的鼓励和精神支持,营造良好的心理戒毒氛围。
4、开展劳动教育,进行择业或就业指导
5、针对戒毒人员的家庭生活困难,建立救济机制,消除后顾之忧,增强戒毒信心。
6、开展心理戒毒普查,对心理戒毒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四)重塑自我阶段的心理治疗
这一阶段的戒毒学员即将回归社会,他们渴望受到尊重、理解、关爱和支持,需要在自律和外在管束及帮教下巩固戒毒成果,长期保持高度的自我戒毒意识。主要方法有:
1、家庭和社会志愿者主动关怀、帮助。
2、始终保持拒毒心理。在有益的生活圈、工作圈、交际圈中生活,与吸毒人员和毒品断决一切关系。
3、冷静求助心理。当自己的思想发生动摇,心瘾发作,或者毒友诱惑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在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时,要主动寻求亲属、益友、单位和公安机关的帮助。
4、建立联帮联教机制。建立家庭、社区、单位、公安机关四位一体的帮教机构,建立社会帮教联系卡,对戒毒人员进行监控,开展戒毒自我保护、戒毒自助、戒毒宣传教育等辅导教育活动,巩固戒毒成果。
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民警必须把握的几点
为了做好心理矫治工作,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民警必须形成科学的心理矫治工作机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吸毒者要坚持“以人为本”。
1、重视他们的情感和需要,与他们加强情感交流,针对的思想状况,进行情绪调节,设法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给予心理安慰和生活关心,从而消除心理隔膜。与此同时,加强思想引导和信念教育,加强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学习规范和戒毒教育,使他们在强制戒毒所走出思想观念、生活适应、管理要求和戒毒矫正等方面的盲区,真正走好科学戒毒、规范戒毒、成功戒毒的第一步。
2、对戒毒人员进行戒毒方法、戒毒矫治流程、心理戒毒等方面的指导,使他们明确戒毒目标,树立戒毒信心,最终彻底戒毒。
3、对戒毒人员进行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和学习规范教育,加强行为养成和恶习矫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这是科学戒毒、规范戒毒、成功戒毒的基本方法。
4、通过队列、体操、跑步等措施加强体能锻炼,缓解戒毒劳教人员的心理压力,加速他们的生理康复,巩固生理脱毒成果,树立和增强戒毒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根据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道德、时事政策、禁毒教育以及性病,艾滋病知识等系统教育,矫正他们的错误思想,是科学戒毒、规范戒毒,成功戒毒的重要途径。
(二)、具备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素质
1、熟练掌握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和巩固回归期三个阶段的教育矫治内容
(一)生理脱毒期(7~15天),进行递增式的体育训练和养成教育,加强卫生管理和行为规范教育,结合一定的心理辅导、辅助教育和个别谈话教育,进行心理安慰,缓解心理压力。
(二)身体康复(16~60天,可以适当延长),逐步加强体育训 练和养成教育,开展戒毒方法教育、禁毒法规教育、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心理测试与辅导,适当的 辅助教育、个案教育、亲情帮教和所内习艺劳动。
(三)巩固回归指导期(61-90天),强化体育训练,进行法律常识、思想道德、形势政策、文化知识、出所教育,开展必要的社会帮教、辅助教育、个别教育、现身说法、回归指导话动和所内习艺劳动。
2、及时搞好戒毒人员的心理测量。能够通过准确的心理测量和诊断,提供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增强个别教育的针对性。
3、要建立心理咨询例会制度。将心理矫治中心收集到的一段时期戒毒人员心理特征和重点戒毒人员心理状况进行通报,并从管理部门了解当前动态以及有心理疾病的重点人员,走出咨询室主动咨询。
4、心理矫治要与各项矫治活动相结合。对心理矫治工作定位不能仅仅局限在心理问题的解答、治疗上,要以心理矫治工作为依托,把心理矫治中心建成集心理矫治中心、政策法律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咨询中心,通过解决各种具体、实际问题来解决戒毒人员心理问题。
第四篇:心理矫治在戒毒各个阶段的应用和效果
心理矫治在强制隔离戒毒各个阶段的运用和效果
我所从09年3月起开始收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至今已累计收容 921人,现在所 467 人。按照司法部劳教(戒毒局)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我所制订了系统的心理矫治实施方案并在强戒人员中全面实施,对强戒人员的教育改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场所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
根据司法部劳教(戒毒局)的要求,我所将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共分为生理脱毒期、康复期、回归社会准备期三个阶段,现将各个阶段的运用和效果做概括陈述和总结。
一、心理咨询在各个阶段的运用
(一)生理脱毒期。强制隔离戒毒学员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后,从一个相对松散自由的环境到相对封闭的场所,面临着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一阶段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情绪波动比较大,并引发焦虑、抑郁、怨恨等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个阶段学员的心理状况,我们制定了如下心理矫治措施。
(1)心理健康测试。在学员入所三至四周后,由教育科心理咨询师对入所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量表为SCL-90,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躯体、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等十个因素类型。测试完成后为每名学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由心理咨询室统一保管。通过对戒毒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把戒毒人员的身体情况、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进行基本的登记,并对其性格特点、行为特征、气质、心理状况等进行初步的测试,以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是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重要依据。
(2)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将测试数据异常的强戒学员归类,由教育科心理咨询师专职进行心理咨询,同时我所在民警当中培训了一批心理咨询师,各大队至少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他们通过观察和了解,对刚入所时产生对环境不适、焦虑、抑郁的学员开展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适用面广、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等特点,我们对入所学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的重点内容包括对新环境的适应、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等等。
(3)入所心理调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到矫治场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针对此特点,我所专门为新入所的学员开展心理调试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驾驭自己的情绪及消除怨恨的心灵毒素的方法,让强戒学员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处理好与其他学员的关系,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
(二)康复期。吸毒人员在进入劳教场所一段时间后,已经基本适应了场所的生活。但同时也面临着在戒治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和学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因为强制隔离戒毒产生家庭问题。而在这个时期,戒毒人员在生理了戒断了毒瘾,进入了巩固阶段,好的心理状态和戒毒的方式对他们尤为重要,针对这个时期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我们展开了如下工作。
(1)课堂教育。根据司法部劳教(戒毒局)对心理矫治工作的统一要求,我们使用由司法部统编的《放飞心灵》这一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我所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在每年的3月至9月,共分七章、三十课时,每周一由所里的专职教师统一讲授。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对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定义、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健康的标准等知识的初步介绍,教育戒毒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努力克服在戒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总之,开展课堂化教育的目的是变被动为主动,防范于未然,使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迎刃而解。
(2)团体心理辅导。加大团体心理辅导力度,团体辅导每月开展一次。由于社会、家庭对戒毒人员的负性评价和戒毒学员个性生理、心理因素,导致他们要比正常人心理敏感度高,情绪波动大,我们运用心理学的淡化、平衡、疏导、宣泄、情境参与等方法适时对戒毒学员进行干预。我们尝试多种辅导方式,比如:提高自信心和对他人信任能力方面的“信任盲行”等;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方面的“情绪ABC”等;改变价值观方面的“价值观拍卖”等等,这些新的尝试大大改变了戒毒人员的心理面貌,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3)心理脱瘾训练。首先,心理咨询师通过编演小品、心理剧让学员在模拟的情景当中体验真实的生活。其中我所编演的情景剧《回家》讲述了解教回家的人员遇到昔日的“毒友”、儿时的朋友及回家后与亲人的互动的故事,学员们通过交换角色,切实的体会到各种角色不同的心理状态,心理咨询师在情景剧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学员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出所后的各种高危情景,在学员中产生了极大地反响;其次,观看《毒品的危害》视频毒品、吸毒实景等再现形式,组织学员静坐自省。我所通过搜集电视、互联网等信息视频,将毒品的种类、吸毒后对大脑神经等机能的损坏及对家庭的危害等内容融合起来,制成流畅的教育内容,组织学员观看。在观看过后,引导学员静坐自省,学员们纷纷谈到自己对吸毒的看法及对毒品危害新的认识并掌握了摆脱对毒品心理依赖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技能。
(4)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我所使用的是行为治疗法中的厌恶疗法,重点是帮助戒毒人员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依赖。首先,让十位学员围坐在一起,让他们看一组有关毒品种类的图片,并将吸毒的欲望分为1-5个层次,看后让学员叙述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欲望在哪个层次,如果欲望高,则对学员实施惩罚。随着图片刺激强度的增加,对学员的惩罚也愈来愈高,由此形成了刺激——惩罚机制。
(三)回归社会准备期。吸毒者在进入吸毒入所之后,往往被家庭厌弃,或婚姻破裂,或朋友分手,或感觉出所后就业无望。由于这些事件造成学员明显的负面情绪,使他们对自己人生不抱有任何希望,缺乏重新生活的勇气,情绪低落,逃避现实,对自己估价过低,感觉无能等。这些负性情绪在即将进入社会时更加明显,这对于戒毒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它可能使吸毒者丧失戒毒的动力而一再依赖毒品,毒品会成为出所后的生活的目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为回归社会学员进行如下矫治措施。
(1)心理评估及回归宣誓。为出所学员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开展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对部分因为即将回归社会社会产生恐惧心理的学员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树立信心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在学员回归前夕,为他们举行了回归宣誓、回归签名活动。在回归宣誓、活动上,学员们通过誓词,立下用毅力战胜毒魔、脱瘾重生的信念。
(2)防复吸训练。通过影片、图像等展示毒品、模拟诱发吸毒的环境,对戒毒学员进行脱敏治疗。首先让学员重新认识毒品的危害及毒瘾的成因,使学员产生改变现状,立志戒毒的意志,并为出所后制定计划,教会学员巧妙回避高危状况。抗复吸训练的目标是增强他们的戒毒动机,提高他们应付高危情境的技能、改变强化条件,增强对痛苦情感的控制以及行为塑造来提高他们的抗复吸能力。
二、我所在心理矫治工作取得的效果。
(一)在学员入所阶段,通过为他们进行心理测试,使干部基本掌握了入所学员在躯体、强迫、人际、抑郁、焦虑等方面的思想动态,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可以把握重要内容,从而科学的解决了部分学员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解决了部分学员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能够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与他人和谐相处,为后期的矫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康复期阶段,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使学员掌握了处臵不良心理的方式和方法,在康复期阶段,团体心理辅导的持续开展,引导了戒毒学员掌握与人沟通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脱瘾训练,使学员充分了解了毒品对身体和家庭的危害,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了戒毒的方式;心理治疗引导学员掌握一系列抵御毒品的方式,让他们在强戒期间逐步建立了顽强的戒毒意识和适合于自身的戒毒方式。
(三)在回归社会准备期,心理咨询师了解了学员在即将回归社会产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员缓解了产生的紧张感并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使学员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重新步入社会;防复吸训练的开展给学员们提供了模拟的吸毒场景,让学员对进入社会后的高危情景产生了警惕感和防范意识,使他们在出所后能够避免接触不良的环境并且在面对毒品的诱惑时采取积极的行为从而成功的戒除毒瘾。
三、目前我所戒毒康复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所虽然开展了一系列心理矫治工作,但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手段,并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问题。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心理设施不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不尽相同,统一使用SCL-90量表对不同的强戒人员的心理测量并不科学;在心理矫治工作当中,我们缺乏科学的心理治疗设施,如心理宣泄室、音乐治疗室、行为治疗的器具。如在厌恶疗法当中,由于没有有效的实施器具,对强戒人员的刺激并不明显,大大降低了矫治作用。
(二)心理咨询人员培训欠缺。在基层民警当中,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导致了民警在进行心理矫治工作时没有科学的心理方法,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不能够涉及到所有的强戒人员,使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产生了困难。
(三)民警对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民警在工作当中,教育方式仍然更多地侧重于对吸毒人员的依法惩处、严格管理和劳动教育,缺乏对戒毒康复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康复工作的重视和有效实施。在学员出现问题时,容易把心理问题当做思想政治问题进行处理,忽视了强戒学员在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而大量的实践表明,戒毒工作最关键、难度最大的环节是复吸问题,造成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吸毒者对毒品产生了强烈而顽固的心理依赖和因吸毒导致的人格变异,唯有靠长期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靠行为矫正和人格重塑,才能彻底根除对毒品的心理依赖。
四、提高心理矫治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作用的建议 从上述对心理矫治在我所戒毒康复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可知,我所的戒毒心理矫治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才刚刚起步。但面对复杂、艰巨的戒毒工作,我们必须在遵循戒毒工作的客观规律,吸纳国内外戒毒研究成果,总结我所戒毒工作的成败经验的基础上,以提高戒毒效果为目的,在所内构建心理矫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大对心理治疗设备的投入。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以及心理之间的差异,建立系统的心理测量数据库;建立宣泄室、音乐治疗室及配备电刺激技术用于对戒毒人员的行为治疗。
(二)建立专职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对所内有意愿从事心理矫治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请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戒毒机构中进行讲座、研究和培训,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专家;二是将民警送到所在省市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和培训。
(三)加强对民警普及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力度。受传统医学模式、民警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教育观念、加之认为强戒人员的心理脱瘾较为困难,工作难度较大的影响,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注重强戒人员生理脱瘾后的普通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而强戒人员却有“一朝吸毒、十年戒毒、一生想毒”的心理特点。通过加大普及民警的心理学知识,可以改变民警的工作方式和思维,适时对强戒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强戒学员充分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动态,学会自我保护与调适心理,努力克服心理矛盾和冲突,对他们回归社会,适应各种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篇:心理矫治方案
(一)方案的源起
监狱的功能除了惩罚与威慑,更重要的是改造。今天除了传统的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外,心理矫治逐渐发展成为第四种改造手段。如果监狱警察与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他们很可能一起制造了压抑、无力、没有希望的监狱气氛。而监狱是服刑人员重建未来、再次启程的地方,也是监狱警察完成个人蜕变与自我实现、助人并最终自助的地方。因而在更广大的意义上,监狱是狱警与服刑人员之间实现拯救与被拯救的圣地,服刑人员并非是完全绝对的弱势和被改造人群,狱警也受到了无可避免的职业侵害,也因而有了个人成长的宝贵机会。只有看得见未来,对明天有期待,服刑人员才可能完成改造,狱警才可能走出心理困境、走向职业发展的顶峰。而心理健康辅导与矫治工作正是营造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监狱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进而才能保证监狱功能的达成。
(二)监狱系统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1、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根据相关学术文献,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这一职业的高风险、超负荷、高强度,以及警察的自身人格、性格特征正是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显示,监狱警察中有31.1%的心理症状问题严重,其中明显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性、偏执、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恐怖等。
可见,总体上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而背后的原因和心理健康辅导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2、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罪犯个体特征的共性在于他们的心理缺陷和人格障碍,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更是一个普遍事实,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他人、生活和未来的认知扭曲,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不安、悲观绝望、恐惧等,生理上存在躯体化,行为上则是不服、抗拒改造,自伤、自残、自杀,回避集体活动、睡眠差、逃脱、报复以及适应障碍等,人格上反社会、孤僻、多疑、冲动等。而监狱改造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补救或发展服刑人员的人格,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顺利返回社会开展生活,甚至发挥潜能,因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求也极为迫切、突出。
(三)当前国内监狱系统心理健康辅导、矫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政治逐步开明、经济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人权事业的重视逐步加深,我国监狱系统的建设导向也在发生变迁——由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由经验模式向技术模式,由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的趋势逐渐清晰,但仍处于起步的阶段。这个趋势就强调了监狱建设中心理健康辅导和矫治的专业化进程。但较之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监管理论等内容,关于监狱工作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和培训很薄弱,其课程针对性差、缺乏职业特征、流于形式,教学手段落后。此外,由于工学冲突导致精力有限,监狱所在地点偏僻且封闭导致上进心不足,待遇一般、生活清苦,加之一些警察的自律意识、公仆意识淡薄,总之相当一部分警察对再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这可能也是职后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二)(一)帮助完善硬件设施。分别开设针对监狱警察和服刑人员的个案咨询室、团训室,添置沙盘、团训包等器材。
(二)针对监狱警察和监狱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辅导、矫治方案:
1、专题讲座或网络课程。内容涉及职业取向、个人生活取向、专业能力取向;并编写、分发相应教材作为随身小手册以备翻阅。培训具体内容请见表1。
2、建立狱警的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协助监狱心理咨询师为每位监狱警察建立心理档案,周期性地心理测评、行为评估、自我报告等方式记录并分析狱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狱警的心理发展动态,从而防范心理危机,并不断调整狱警的辅导方案,保证辅导效果的最优化;
协助建设针对狱警的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
3、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督导。将狱警分别视为被辅导、咨询的人群和向服刑人员提供辅导、矫治的人群来组织培训主题;此外,定期向监狱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督导,提升其专业能力,并帮助完成自我蜕变与成长。
4、开通心理健康求助热线。向监狱警察提供零距离、无障碍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三)针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辅导、矫治方案:
1、普及型教育
(1)利用狱内闭路电视、专题讲座、网络课程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内容涉及生命教育、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力教育、人格教育、社会性教育、危机干预以及生理、心理、社会性综合理论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体内容请见表2。
(2)编写、分发相应教材作为随身小手册以备随时翻阅;
2、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协助监狱心理咨询师定期对服刑人员做入监甄别和心理测评,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档案,为突发事件排查可能性,并可以为分类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提供依据。
作为个案矫治的一部分,我们将帮助监狱建设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并协助监狱有机地融入监狱已有的危机干预机制中。
3、团体辅导
(1)开展诸如警囚人际破冰之类的主题活动,通过亲身参与的行为训练达到转变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目的。
(2)组织阅读心灵教育书籍,并开展讨论会,为服刑人员提供交流认识、分享情感、提升境界的机会。
(3)开展意在修复和建设社会支持系统的活动,例如“给亲人写一封信”、“给他/她的一封信”活动。
4、个案咨询与矫治。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日,根据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转介意见向弱势服刑人员、心理问题严重者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服刑人员提供补救性或发展性的个案咨询与矫治。
5、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6、开通心理健康求助热线。监狱心理咨询师可以在判断对求助服刑人员的辅导效果不佳时,帮助服刑人员连线我们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和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