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矫治交流会
很高兴和各监区的同志们一起开展对罪犯心理个案矫治的交流会。二监区自推行两级化管理以来,在新的警务运行机制下,如何以新的模式发挥警务组在专业化发展上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对比以往,在三级管理模式下,要求我们民警要“博学多才”即要像父母、像医生、像老师,但往往绝大多数民警是“样样都懂了点,但样样都不深不专”,在工作上也只是以不出现“三防或四防”为最高要求,这与我们当前提出的对罪犯改造所要达到“首要标准”的形势要求是不相符的。现在两级化管理下警务组有了在制度上的保障,在向专业化方向上发展就成为可能或者说是必须的要求。
当前改造工作提出“为罪犯改造服务”的观念,尽管还存在一些不理解,但这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管接受与否,“为罪犯改造服务”是体现在罪犯的改造上也就是要罪犯改恶从善、迷途知返、矫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等等,而并不是简单的为罪犯服务。那如何“为罪犯改造服务”?怎样“服务”地更好?这些问题的提出或者说是工作要求,就必须要体现我们改造罪犯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监区教育改造警务组如何在教育改造罪犯中发挥好作用,体现专业化的功能,把这种服务改造对象的需求所要掌握的知识尽快地通过民警自身学习、工作经验的交流以及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进行提升。
监区去年以来对二名危顽犯先后召开了心理研判会、集体会诊、节前分析会等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转化,监区也召开了危顽犯招标会,监区民警通过对危顽犯日常改造的视频监控、个别教育、包夹措施的落实,掌握了他们的真实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缺陷等不健康因素,并提出了自己的转化方案,二名青年民警竞标成功。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工作以来的经验进行操作,从目前实施矫治情况来看,效果明显。
警务组要真正发挥作用,除了完成日常教育管理的工作,记录好台账外,更主要的是发挥专业化的要求,为“需求”服务,转变观念,尤其是监区领导,要真正达到监狱提出的“下来、进去、铺开的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准。这次交流会也是体现这方面的理念。
第二篇:心理矫治方案
(一)方案的源起
监狱的功能除了惩罚与威慑,更重要的是改造。今天除了传统的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外,心理矫治逐渐发展成为第四种改造手段。如果监狱警察与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他们很可能一起制造了压抑、无力、没有希望的监狱气氛。而监狱是服刑人员重建未来、再次启程的地方,也是监狱警察完成个人蜕变与自我实现、助人并最终自助的地方。因而在更广大的意义上,监狱是狱警与服刑人员之间实现拯救与被拯救的圣地,服刑人员并非是完全绝对的弱势和被改造人群,狱警也受到了无可避免的职业侵害,也因而有了个人成长的宝贵机会。只有看得见未来,对明天有期待,服刑人员才可能完成改造,狱警才可能走出心理困境、走向职业发展的顶峰。而心理健康辅导与矫治工作正是营造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监狱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进而才能保证监狱功能的达成。
(二)监狱系统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1、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根据相关学术文献,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这一职业的高风险、超负荷、高强度,以及警察的自身人格、性格特征正是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显示,监狱警察中有31.1%的心理症状问题严重,其中明显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性、偏执、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恐怖等。
可见,总体上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而背后的原因和心理健康辅导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2、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罪犯个体特征的共性在于他们的心理缺陷和人格障碍,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更是一个普遍事实,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他人、生活和未来的认知扭曲,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不安、悲观绝望、恐惧等,生理上存在躯体化,行为上则是不服、抗拒改造,自伤、自残、自杀,回避集体活动、睡眠差、逃脱、报复以及适应障碍等,人格上反社会、孤僻、多疑、冲动等。而监狱改造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补救或发展服刑人员的人格,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顺利返回社会开展生活,甚至发挥潜能,因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求也极为迫切、突出。
(三)当前国内监狱系统心理健康辅导、矫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政治逐步开明、经济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人权事业的重视逐步加深,我国监狱系统的建设导向也在发生变迁——由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由经验模式向技术模式,由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的趋势逐渐清晰,但仍处于起步的阶段。这个趋势就强调了监狱建设中心理健康辅导和矫治的专业化进程。但较之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监管理论等内容,关于监狱工作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和培训很薄弱,其课程针对性差、缺乏职业特征、流于形式,教学手段落后。此外,由于工学冲突导致精力有限,监狱所在地点偏僻且封闭导致上进心不足,待遇一般、生活清苦,加之一些警察的自律意识、公仆意识淡薄,总之相当一部分警察对再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这可能也是职后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二)(一)帮助完善硬件设施。分别开设针对监狱警察和服刑人员的个案咨询室、团训室,添置沙盘、团训包等器材。
(二)针对监狱警察和监狱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辅导、矫治方案:
1、专题讲座或网络课程。内容涉及职业取向、个人生活取向、专业能力取向;并编写、分发相应教材作为随身小手册以备翻阅。培训具体内容请见表1。
2、建立狱警的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协助监狱心理咨询师为每位监狱警察建立心理档案,周期性地心理测评、行为评估、自我报告等方式记录并分析狱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狱警的心理发展动态,从而防范心理危机,并不断调整狱警的辅导方案,保证辅导效果的最优化;
协助建设针对狱警的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
3、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督导。将狱警分别视为被辅导、咨询的人群和向服刑人员提供辅导、矫治的人群来组织培训主题;此外,定期向监狱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督导,提升其专业能力,并帮助完成自我蜕变与成长。
4、开通心理健康求助热线。向监狱警察提供零距离、无障碍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三)针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辅导、矫治方案:
1、普及型教育
(1)利用狱内闭路电视、专题讲座、网络课程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内容涉及生命教育、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力教育、人格教育、社会性教育、危机干预以及生理、心理、社会性综合理论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体内容请见表2。
(2)编写、分发相应教材作为随身小手册以备随时翻阅;
2、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协助监狱心理咨询师定期对服刑人员做入监甄别和心理测评,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档案,为突发事件排查可能性,并可以为分类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提供依据。
作为个案矫治的一部分,我们将帮助监狱建设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并协助监狱有机地融入监狱已有的危机干预机制中。
3、团体辅导
(1)开展诸如警囚人际破冰之类的主题活动,通过亲身参与的行为训练达到转变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目的。
(2)组织阅读心灵教育书籍,并开展讨论会,为服刑人员提供交流认识、分享情感、提升境界的机会。
(3)开展意在修复和建设社会支持系统的活动,例如“给亲人写一封信”、“给他/她的一封信”活动。
4、个案咨询与矫治。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日,根据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转介意见向弱势服刑人员、心理问题严重者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服刑人员提供补救性或发展性的个案咨询与矫治。
5、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6、开通心理健康求助热线。监狱心理咨询师可以在判断对求助服刑人员的辅导效果不佳时,帮助服刑人员连线我们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和矫治。
第三篇: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成稿
心理调适:使用科学的方法对认知、情绪、意志、意向等心理活动进行调整,以保持或恢复正常状态的的实践活动。既可以自己进行心理调适,也适用于帮助别人。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是指劳教所在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劳教人员开展的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其个体心理结构特征,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增强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的科学性、针对性。
对劳教人员的心理矫治与管理采用教育、劳动等手段相结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确保劳教所的安全稳定。本文就劳教场所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意义、目的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劳教场所应从心理健康、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四个方面开展对劳教人员的心理矫治,以提高对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质量。
(目的):
劳教人民警察或者是工作者,为劳教人员做心理调适,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定心理咨询方法或者劳教人民警察个人人格影响,帮助劳教学员,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使之养成健全的人格,达到自我完善和内在充实,从而摆脱原有的犯罪心理,并且树立长久的健康心理。
众所周知,警察工作的一个重要层面是预防和打击犯罪,其中“预防”的意义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们劳教人民警察从事的就是“预防犯罪任务”,那在劳教场所,我们劳教人民警察和工作者在为队员做心理调适,就承担着这个“预防”犯罪、挽救社会危害的重要工作。从宏观上来讲,我们劳教人民警察就是这个任务。
跟大家说说我个人对劳教场所或机构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
前文说了,我们劳教人民警察承担着预防犯罪和挽救劳教人员、减少社会损失的工作任务。
而就目前来看,预防犯罪和挽救犯罪人员、减少社会损失的工作任务也就有两种方法,第一个叫“犯罪场控制”,所谓犯罪场控制,是指对犯罪的现实场和心理场给予外在压力,直接消除犯罪目标、减少犯罪机遇、加大犯罪风险和代价等,促使犯罪人产生畏惧心理的措施或过程。这么说,大家不太清楚,举个例子。全国各大城市为了加大治安防控采取了武警巡街制度,武警佩戴冲锋前、各种防爆器械、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巡街,这样对犯罪分子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使有犯罪想法的人,某一瞬间心里就打消了犯罪的念头。
这个叫“犯罪场控制”,第二个方法叫“个体内在控制”。
个体内在控制,就是通过一系列特殊的心理疏导技巧,帮助当事人看清自己这种根本无助甚至有害的行为,启发当事人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有效的应对措施。
说直接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劳教人民警察所肩负的工作任务就是,帮助那些没有或者缺少自我控制、自我管束能力的劳教学员,建立、完善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对自我、对社会、对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沿着主流社会要求的方向走。
在预防犯罪犯罪方面,我只想到了这两个方法,就目前来看,也就是这两种方法。
那就有问题了,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但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个是犯罪场控制,武警拿着警器械街巡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警力渗透不到的地方很可能成为犯罪的死角;一个是个体内在控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或者来访者与受访者,在一个和谐的氛围里、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下,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聆听、倾诉,达到心灵上的共同成长!
相比,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显得更温暖、更人性,“个体内在控制”,主张从人的内心角度去改变人格结构;,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这一观点也更贴切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流。虽然给劳教劳教人员员做心理、教育工作,初期可能很艰辛,但换来的可是长治久安。毕竟,社会的“长治久安”才是我们警察工作的终极目标,它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被动的事后惩罚和看守。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更形象的体会到我们劳教人民警察所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能体会到我们所从事的心理矫治工作有多重要,这也是我们组织劳教人员进行心理调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目的。
接下来 再跟大家继续探讨---------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具体意义
(大家可以简单记一下)
1.劳教人员是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
所以,针对心理问题,当然要引进心理知识和手段,这才是对症下药。同普通人相比,心理问题在劳教所劳教人员,尤其是吸毒劳教人员这类特殊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类案件的犯罪人都有其特殊的犯罪心理结构,一些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就是心理问题。劳教所中的吸毒劳教人员是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给大家举个例子:有的劳教队员自残自虐,随便吞噬东西,这就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理疾病。开展劳教人员心理调适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被改造者
就教育改造工作而言,劳教人民警察队伍是实施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体,劳教人员是被教育改造的对象(客体)。只有主体对客体有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认识才
能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模式。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能促进劳教工作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开展心理调适是实现工作科学化、劳教办特色的重要途径。开展心理矫治,不但可以开阔思路,拓宽视野,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切入点来启动“提高教育改造
和教育挽救质量”的系统工程。它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疏理,提升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模式和手段,通过给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促进工作的持续发展。这对于发展劳教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能促进劳教人民警察知识更新,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来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也是对劳教人民警察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一种新的挑战。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必将极大提高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也就是说,我们多学一下、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个人的良好心态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其次呢,心理学有一个分支学科,叫“儿童心理学”,我个人在读大学阶段是很喜欢这个学科,对于比较年轻的同志来说,多了解一下这个学科,会在儿童教育方面给自己很大启迪,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多了解点心理学知识,能和孩子一起平和的、愉快的度过那你几年比较敏感的时期,对双方都是很有好处的,尤其是对孩子成人后的发展。当然,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同志来说,心理学还有一个分支,叫“老年心理学”,大家都知道,中国正在逐步的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少老年人在晚年更加的缺少社会关爱,尤其是空巢老人,他们所承受的心理状况是我们常人无法承受的,如果在座的各位能了解点心理学,我相信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会有帮助的。
讲到这,顺便给在座的扩充一下心理学知识,其实心理学不仅仅是普通人所说的那样,看透别人心思、猜别人想法、攻心术等等,他的研究领域有很多,跟个个学科都有联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个个方面。比如说跟数学有关系的统计心理学、测量心理学,跟生理学、医学有关系的临床心理学、解剖生理学,跟教育有关系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跟经济有关系的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跟运动员、体育有关系的运动心理学,此外还有时间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等等等。而且,这些研究领域都是大有人在的,在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工作。比如,通过音乐来治疗自闭症、孤独症患者,就是音乐心理学的工作范畴;还有我们国家的飞行员、航天员选拔工作中的心理测试环节,都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接或间接参与的。
前面我们讲了开展劳教人员心理调适的意义,下面我们来讲讲对策。
加强劳教人员心理调适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
大家可以记一下
(一)心理调适组织机构的完善化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同理,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要想扎扎实实开展起来,实实在在收到成效,专门机构的成立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从机构的设立、工作人员的配备、软硬件的建设、经费的保障、场所设施的供给以及心理调适的工作原则、方式、要求、程序、量表测试、诊断矫治、效果评定等,从这些方面对开展劳教人员心理调适工作作出具体性要求和专业上的指导性意见,就可以促进我们开展这项工作。设立“劳教人员心理调适指导中心”“劳
教人员心理调适科”、“劳教人员心理咨询室”、《劳教人员心理调适工作规范》 等等。其实这些软硬件设立倒是不难,关键是如何脚踏实地的运用起来、不让他形同虚设,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地工作。
(二)心理矫治队伍建设的专业化
心理矫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的专业性、复杂性、规范性、科学性决定了它对从业者的高要求,从业者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矫治效果的优劣。从专业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劳教单位的心理矫治工作实现持证上岗是高效开展矫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扎实、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专职心理矫治民警队伍是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问题上,前几年的武汉市劳教所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一是“走出去”,将全所接受能力比较好强、年龄相对年轻的干警送到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行学习,系统的学习心理矫治业务,并且特别聘请国内知名教授亲自授课。二是“引进来”,向社会上公开招聘符合劳教心理矫治工作要求的优秀人才,充实场所心理咨询员队伍。从而多管齐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
(三)心理调适实施的规范化
心理调适是一项专业而复杂的系统工作,从收集求助者背景资料到各种心理测验量表的选用,从咨询员的态度、表情、肢体语言到恰当处理咨询双方的特殊人际关系,从确立矫治目标及方案到具体矫治程序的操作等等,无一不体现出心理调适特定的程序以及专业化的细节要求。
因此,整个调适过程中工作的程序、采用的技巧必须严格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劳教民警要注意准确把握自己在咨询和矫治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所要达到的目的。
实践中,比较容易出现偏差的具体表现有:一是越俎代庖,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简单地说心理矫治的着眼点、落脚点不是仅仅为劳教人员解决一两个眼前的现实性问题,而应致力于通过促进求助者观念的转变、人格成熟的形成,少发生或不发生类似的问题,乃至举一反三,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而不仅限于就事论事。二是在矫治过程中不少咨询员认为咨询和矫治中应该给求助者传授一些自认为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在操作中往往苦口婆心地对求助者予以教导和指点,传授自己认为正确而且坚持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信念及价值观。但心理咨询和矫治的基础是尊重,相互尊重,尊重双方的原有立场,在尊重的基础上,帮助他去完善他的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想法,让来访者主动成长起来,让他们有能力去自主自立,能承担起人生中的各种责任。
(四)心理调适运作模式的立体化
模式的立体化首先是指上层重视。上层领导机构比如说省级领导部门,重视起这项工作,“上行下效”,下面各个机构才能相应开展心理调适工作,达到上下
协调、左右联通的良好工作局面。
模式的立体化其次是指人才的交流。就是劳教所与高校的合作关系。在这里还以武汉劳教所为例:武汉市有很多心理学院校,华中师范、武汉大学、湖北大学,这些学校的心理学研究水平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武汉劳教所就抓住这个优势,与这些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免费为其高校学生、老师提供心理调适实习研究场地,同时,有效地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为我服务,建立起一种横向内外合作的工作模式,专家来所督导,针对部分心理问题严重的劳教人员采取联合攻关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比如说自残的劳教队员,这种队员是很难管理的,单靠普通干警,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这这种合作机制,不仅保证了劳教人员心理咨询与矫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开阔了本单位劳教民警的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的自信心和认可度。
结论
劳教制度向违法行为矫治制度转变的关键在于处罚方式从强制劳动向人格矫治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心理调适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创办劳教工作特色的突破口。鉴于当前劳教场所心理专业从业人员严重缺乏的现状,本人建议应首先对劳教人员进行以心理特质为标准的科学分类,然后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团体心理调适为主体,结合个别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劳教人员进行由浅入深、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同时,在矫治过程中,要从心理学角度对整个教育矫治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教育矫治的效率和质量,改变劳教人员不良的人格结构,消除其心理障碍,解决违法犯罪根源,预防重新犯罪,达到违法行为调适的最终目的。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全部内容,有不周之处,欢迎在坐的各位课下继续与我共同探讨。
谢谢大家!
(敬礼)
第四篇:心理协会交流会
大学生心理协会交流会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社员交流会是构建一个社员与社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增进社员之间的友谊,促进社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和协调性,为以后社团活动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活动主题:心理协会交流会
三、活动目的:为促进协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深成员之间的友谊,因此我协会特地举办此次内部成员交流会,为协会成员提供一个交友的平台,促进我协会和谐发展。
三、活动时间:2012年3月
四、活动地点:西教二-412室
活动准备:若干礼物,若干零食,音响,话筒,电脑。
活动人员:全体心理协会成员
活动预费:500元
活动策划人员:芦宁,汪赛
活动主持人:芦宁、汪赛
活动流程: 1:会长演讲开场白
2:拍七令游戏
游戏规则:多人参加,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一下桌子,下一个人继续报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者拍错桌子就要罚表演节目。
3:听歌猜歌名
游戏规则:主持人放一首歌,谁先猜对歌名即为胜利者,胜利者可以获得奖品一份,如有答题猜错者就要受到主持人的惩罚。
4:交换名字游戏
游戏规则:参加者围成一个圆圈坐着,围个圆圈的时候,自己随即更换成右邻者的名字,主持人随机提问一个人的名字问题。例如当主持人问及“张三先生,你今天早上几点起床?”时,真正的张三不可以回答,而必须由更换成张三的名字的人来回答。当自己该回答时却不回答,不
是自己该回答时却回答的人都要被淘汰,最先淘汰的两人须合力表演一个节目,剩下最后一个胜利者可以获得奖品一份。
5:自由表演节目时间
6:007游戏
游戏规则:由开始一人发音“零”随声任指一人,那人随即亦发音“零”再任指另外一人,第三个人则发音“柒”,随声用手指作开枪状任指一人,“中枪”者不发音不作任何动作,但“中枪”者旁边左右两人则要发“啊”的声音,而扬手作投降状。出现错误者即要受到主持人的惩罚。
7:全体成员依次发表本次活动感想
芦宁
第五篇:心理交流会新闻稿
敞开心灵之窗 关注心理健康
12月6日晚,我院心理服务部主办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与学习经验交流会”在日新楼305如期举行。
这次会议旨在向同学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援助途径,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问题。活动中,同学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纷纷提出了各自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来自心理学专业的宗恒昌同学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跟大家答疑解惑,与同学们进行热情交流,详细地罗列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并总结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前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现党支部副主任马睿也参与到了此次活动当中,他在会中进行了“大学生应如何安排学习”的演讲,为参与活动的同学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讲座还穿插了各种心理小游戏,如通过动作的潜意识来解读内心想法,还有表现团队默契的“画龙点睛”等。此次交流会内容丰富多彩,同学们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最后,参与会谈的同学们互相交流了经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这次交流会使同学们获得了基本的心理学常识,以及生活中克服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对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这次活动的胜利开展,为今后的心理辅导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陈俊飞/图王梦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