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管理的思考(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3:2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规范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管理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规范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管理的思考》。

第一篇:规范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管理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规范监狱心理矫治管理的思考

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指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措施调节服刑人员情绪,矫正其不良心理,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完善其人格的一种活动,具有预防、激励、保障和治疗、培养和矫治四大功能,有利于稳定狱内改造秩序和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心理矫治始于西方国家,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慢。上世纪末,对监狱心理矫治工作要求只多见于领导讲话,少有具体文件和制度。2003 年6 月,司法部才正式颁布了79 号令《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第7 章阐述了“监狱应当对罪犯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监狱心理矫治在我国逐渐被重视与运用,彰显了我国监管工作理念的“人性化”与创新性,充分展现了对罪犯身心健康发展的尊重。

通过对合肥监狱心理矫治管理工作的调研,了解到了目前规范监狱心理矫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合肥监狱在罪犯心理矫治方面起步较晚,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罪犯心理矫治体系。目前建有专门的矫治监区,其工作职责包括:建立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网络,制定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规章制度;开展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包括新入监和在押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试与入监甄别、心理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个别教育和顽危犯转化、出监教育及危险评估等方面;负责开展教育改造社会化工作,包括对服刑人员的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社会

帮教;积极组织兼职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矫治工作进行心理矫治工作的研讨与交流,培育一支专业化的民警矫治队伍。

矫治监区共有心理咨询师8人,其中6人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2人拥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另外,各监区共有民警兼职心理咨询师36人,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三级心理咨询师34人。多年来,这支队伍工作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基本上能满足我监罪犯的心理咨询、矫治需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2011年上半年工作为例,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受主动求询23余人次,主动干预罪犯136人次。为新入监罪犯和调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测试1003人次(其中我监171人次、第十六监区832人次)。完成新入监罪犯心理测试率100%,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100%,并进行一对一的新入监面谈。累计完成出监评估107人次,达到出监罪犯评估率100%。同时加强罪犯综合管理软件管理,及时更新罪犯心理电子档案2241份。对押犯监区的个别教育台帐进行季度考核、验收,帮助押犯监区和分监区规范个别教育台帐。

在这一系列成绩的面前,我们看到了监狱矫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国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起步较晚,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合肥监狱也是如此,并且具有其特殊性。

第一、硬件配套设施老化。

由于合肥监狱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监狱,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

署,监狱搬迁早已提上了日程,目前各项搬迁工作正在开展,考虑到各方面的综合效益,监狱在硬件建设方面投入的力度已经逐步减少,心理矫治硬件设施目前存在着老化的现象,目前共设置心理咨询室 1间,团体咨询室1间,宣泄室1间(在建中),心理测试室1间,视频室1间,咨询电话2部,配备计算机5台。这些设备在质量方面较为老化,在数量上存在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罪犯心理矫治的需求。

二、专业队伍建不完善。

心理矫治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费人费时费力,必须定下心来,集中人力,花上1到2年,甚至3到5年才能看出效果。目前,在我监狱从事心理矫治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从管教民警半道改行,专业基础薄弱,他们大部分并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技能缺乏,经验不足。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较少,矫治监区仅有专业心理咨询师8人,其他监区的兼职心理咨询师较多,队伍年龄梯次不够合理,培训学习的力度不够大,队伍建设还不完善。

第三、心理矫治工作缺乏规范性。

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一个全国性的大课题,应该有着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需要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但目前从大范围来看,不仅仅是合肥监狱,大部分监狱矫治工作的目标、计划、方案、步骤、技术和方法不够明确;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如何考核等也没有一个系统规范的制度要求;程序、制度规范化比较缺乏,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四、服刑人员认识上有误区。

合肥监狱所关押的罪犯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服刑人员为主,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罪犯由于受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个人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心理咨询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尽管我监狱利用报纸、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广播站、黑板报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但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如,部分罪犯认为心理咨询是咨询精神病的,只有脑子不正常的人才去心理咨询,让人笑话和丢面子;部分罪犯认为心理咨询花费时间长,有时咨询要花费半天时间,劳动任务又不降低,耽误时间影响了自己完成任务,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计分考核。这些方面都是严重制约了罪犯心理矫治。根据从矫治监区获取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全监2229名罪犯中主动心理咨询者仅23人次,而被动接受心理干预者达136人次。根据对常青监区二分监区107名罪犯的调查,截止2011年6月31日,半年来主动要求心理咨询的人数为零。这些数据说明,心理咨询和矫治对于罪犯来说,大都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上问题说明我监狱在罪犯心理矫治方面还还不够规范,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结合具体实际,试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规范心理矫治管理体系。

一方面,规范罪犯心理矫治的管理组织,如罪犯心理矫治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要包含分管罪犯教育改造的监狱领导、各监区分管教育改造的领导、具体直接从事管教工作的民警、心理咨询师、社会上有较高声望和专业水准的从事心理咨询与矫

治的专业人员。日常的工作要严格依法执行,对心理矫治委员会的工作定期考核。

另一方面,规范标准化操作流程。包括从接待、收集信息、判断问题、协商方案、实施方案、评估、追踪等,应该专门制定一套标准化的罪犯心理矫治手册,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矫治工作。

再者,规范评估体系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如咨询矫治罪犯本人、他犯、管教民警等,获取较为详尽的信息,建立并完善心理矫治评估体系,对罪犯按入监初期、中期、后期及心理矫治前后进行评估,得出具体数据,以利于分析改造成功和开展下一步工作。

另外,规范心理矫治硬件设施建设。硬件设施是开展活动的基础,心理矫治硬件实施包括办公用房(如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测量室)、心理治疗室、心理健康教育室、心理训练室、心理宣泄室等,另外也包括电脑、打印机、办公座椅、资料柜等基本办公用品和心理测量表及其他设备。

第二、要建立过程立体化、形式多样化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模式。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这就决定了在监狱内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既要符合罪犯改造的总体要求、管理模式,又要和社会上的有关机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可以诚聘心理学专家、学者到监狱积极指导,开设讲座,定期参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这不仅能保证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质量,也有利于监狱心理矫治工作者参与社会相关的学术性团体活动,开拓眼界,扬长避短,提高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规范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形成一种“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立体式运作模式。

同时,罪犯个性的多样性、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心理矫治既要不断拓展领域,丰富矫治内容,提高矫治工作层次,又要适应监管改造环境和罪犯求询的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矫治活动。如,建立与监狱文化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健康丰富的监狱文化环境,对缓解烦恼、调节情绪、陶冶身心至关重要,尤其对减轻和化解罪犯人格障碍中的消沉、抵触、防戒等负性心理行之有效。监狱应加大加强对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罪犯改造的必修课。同时,警察可以与罪犯互动,通过专题讲座、现身说法、知识竞赛、座谈会、演讲会、自编自演改造文艺节目、建立文化超市、成立兴趣小组等多样的形式,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冶罪犯情操,丰富罪犯的精神生活。另外,应注重监狱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让罪犯在激励中进取,在希望中改造。

第三、完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关键是心理矫治队伍的建设,我监狱目前的心理咨询师中,民警兼职比例达到了百分之80,专职心理咨询师仅有8人,而截止2011年7月31日,我监狱共有在押罪

犯2229人,心理矫治队伍力量明显不足,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队伍建设包括人员选配(涉及到组成人员的专业、个性、年龄、性别、工作经历、生活经历等)、岗位安排、技能培训等,监狱在选拔任用心理矫治人员时必须按照适当的比例选配。

一方面,监狱管理机关要将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应当健全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民警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择优选才”的办法,到社会各有关专业院校、心理研究机构等部门进行跟班培训,同其他先进兄弟机关加强沟通交流,派员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另一方面,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加强各种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促使从业人员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学习氛围,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另外,公开选拔专业人才,提升队伍的专业性。目前我监狱主要通过公开招录公务员干警的方式选拔人才,但是从近5年选拔的31名公务员干警来看,真正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没有,大多数人取得的心理咨询师等级证是后来工作中由于工作需求而临时抱佛脚考取的,这就导致他们在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矫治工作时显得专业基础不扎实,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在以后的公务员干警招录中,可适当向心理学专业倾斜,同时又要不拘泥于公务员招录这一途径,可通过公开选聘等其他方式吸引社会上综合素质

高、业务水平精的优秀人才到监狱从事这项工作,进而扩大队伍建设,扩充队伍综合实力,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的矫治队伍。

总之,罪犯是心理问题高发的人群中之一,罪犯心理矫治是新形势下深化教育改造工作的又一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重要手段,虽然我监狱心理矫治起步较晚,各方面规范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只要我们能真正做到认识罪犯,分析罪犯,矫治罪犯,就能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在新形势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常青监区二分监区:裴伟英 2011年8月15日

第二篇:心理矫治方案

(一)方案的源起

监狱的功能除了惩罚与威慑,更重要的是改造。今天除了传统的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外,心理矫治逐渐发展成为第四种改造手段。如果监狱警察与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他们很可能一起制造了压抑、无力、没有希望的监狱气氛。而监狱是服刑人员重建未来、再次启程的地方,也是监狱警察完成个人蜕变与自我实现、助人并最终自助的地方。因而在更广大的意义上,监狱是狱警与服刑人员之间实现拯救与被拯救的圣地,服刑人员并非是完全绝对的弱势和被改造人群,狱警也受到了无可避免的职业侵害,也因而有了个人成长的宝贵机会。只有看得见未来,对明天有期待,服刑人员才可能完成改造,狱警才可能走出心理困境、走向职业发展的顶峰。而心理健康辅导与矫治工作正是营造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监狱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进而才能保证监狱功能的达成。

(二)监狱系统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1、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根据相关学术文献,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这一职业的高风险、超负荷、高强度,以及警察的自身人格、性格特征正是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显示,监狱警察中有31.1%的心理症状问题严重,其中明显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性、偏执、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恐怖等。

可见,总体上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而背后的原因和心理健康辅导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2、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罪犯个体特征的共性在于他们的心理缺陷和人格障碍,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更是一个普遍事实,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他人、生活和未来的认知扭曲,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不安、悲观绝望、恐惧等,生理上存在躯体化,行为上则是不服、抗拒改造,自伤、自残、自杀,回避集体活动、睡眠差、逃脱、报复以及适应障碍等,人格上反社会、孤僻、多疑、冲动等。而监狱改造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补救或发展服刑人员的人格,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顺利返回社会开展生活,甚至发挥潜能,因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求也极为迫切、突出。

(三)当前国内监狱系统心理健康辅导、矫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政治逐步开明、经济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人权事业的重视逐步加深,我国监狱系统的建设导向也在发生变迁——由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由经验模式向技术模式,由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的趋势逐渐清晰,但仍处于起步的阶段。这个趋势就强调了监狱建设中心理健康辅导和矫治的专业化进程。但较之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监管理论等内容,关于监狱工作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和培训很薄弱,其课程针对性差、缺乏职业特征、流于形式,教学手段落后。此外,由于工学冲突导致精力有限,监狱所在地点偏僻且封闭导致上进心不足,待遇一般、生活清苦,加之一些警察的自律意识、公仆意识淡薄,总之相当一部分警察对再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这可能也是职后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二)(一)帮助完善硬件设施。分别开设针对监狱警察和服刑人员的个案咨询室、团训室,添置沙盘、团训包等器材。

(二)针对监狱警察和监狱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辅导、矫治方案:

1、专题讲座或网络课程。内容涉及职业取向、个人生活取向、专业能力取向;并编写、分发相应教材作为随身小手册以备翻阅。培训具体内容请见表1。

2、建立狱警的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协助监狱心理咨询师为每位监狱警察建立心理档案,周期性地心理测评、行为评估、自我报告等方式记录并分析狱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狱警的心理发展动态,从而防范心理危机,并不断调整狱警的辅导方案,保证辅导效果的最优化;

协助建设针对狱警的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

3、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督导。将狱警分别视为被辅导、咨询的人群和向服刑人员提供辅导、矫治的人群来组织培训主题;此外,定期向监狱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督导,提升其专业能力,并帮助完成自我蜕变与成长。

4、开通心理健康求助热线。向监狱警察提供零距离、无障碍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三)针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辅导、矫治方案:

1、普及型教育

(1)利用狱内闭路电视、专题讲座、网络课程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内容涉及生命教育、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力教育、人格教育、社会性教育、危机干预以及生理、心理、社会性综合理论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体内容请见表2。

(2)编写、分发相应教材作为随身小手册以备随时翻阅;

2、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协助监狱心理咨询师定期对服刑人员做入监甄别和心理测评,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档案,为突发事件排查可能性,并可以为分类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提供依据。

作为个案矫治的一部分,我们将帮助监狱建设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并协助监狱有机地融入监狱已有的危机干预机制中。

3、团体辅导

(1)开展诸如警囚人际破冰之类的主题活动,通过亲身参与的行为训练达到转变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目的。

(2)组织阅读心灵教育书籍,并开展讨论会,为服刑人员提供交流认识、分享情感、提升境界的机会。

(3)开展意在修复和建设社会支持系统的活动,例如“给亲人写一封信”、“给他/她的一封信”活动。

4、个案咨询与矫治。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日,根据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转介意见向弱势服刑人员、心理问题严重者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服刑人员提供补救性或发展性的个案咨询与矫治。

5、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6、开通心理健康求助热线。监狱心理咨询师可以在判断对求助服刑人员的辅导效果不佳时,帮助服刑人员连线我们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和矫治。

第三篇: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分析

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分析

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可以分为功能性心理问题、情景性心理问题二大类。功能性的心理问题,是由于服刑人员自身在社会上形成的,并在服刑过程中仍有所表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种类:(1)心理活动障碍。问题或创伤。这类创伤,轻者可以降低某一反映活动性质和效率,重者可导致整个心理活动失调。(2)人格障碍。这是一种表现服刑人员性格特征的心理障碍。(3)心身障碍。这是服刑人员身体各器官系统发生病变前后所表现的心理障碍现象。服刑人员有了这种创伤,会直接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影响到对社会环境的适应。(4)智能障碍。这主要指个别服刑人员由于大脑功能发育不全,而使智力活动受到障碍。(5)严重精神障碍。主要是指整体心理机能瓦解,不仅心理活动本身的协调一致受到伤害,而且患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

情景性心理问题,主要是指服刑人员个体,由于不能适应狱内环境以及由于服刑改造带来的各种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多的是不能适应狱内人际关系及由于判刑改造带来的生活、家庭、婚姻等问题而产生的心态失衡。另外,一些服刑人员由于对定罪量刑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久而久之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上述心理问题与服刑人员的身份、监狱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服刑人员对狱内环境的积极适应和思想认识的提高,事过境迁,大多数能够得到化解,但如果处理得不好,也可能成为阻碍一些服刑人员改造进步的“绊脚石”。服刑人员不良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获取的各种调查材料看,服刑人员中较常见的不良心理的表现有:惧怕、烦燥、焦虑、愤怒、忧郁、偏见、错觉、嫉妒、孤僻、自卑、悔恨、自私、急躁、多疑、内疚、羞愧、失望等等。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竞争激烈的社会。就生活在监狱高墙电网下的服刑人员而言,其心理无疑会受到来自外部的社会环境和内部身体方面的压力和困扰,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如果调节不力的话,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并因此严重影响自身的改造与新生。因此,服刑人员了解和掌握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对于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提高改造质量,加快改造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比身体其它方面的疾病更为复杂。但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父母以基因和染色体的形式,妊娠是将自身主要特征转移给子代。在遗传过程中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获得23对染色体(即46个染色体),每对都有一个来自母亲,另一个来自父亲。每个染色体都有1000-2000个基因,这些染色体都具有转移遗传特性。实践证明,某些心理疾病的产生,同某些遗传基因有不可否认的关系。

从监狱的实际情况看,在患心理疾病的服刑人员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中有的本身就携带着心理疾病的基因,有的自身就有心理疾病史。这样的服刑人员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在改造中遇到挫折或受到意外的精神刺激(如家庭变故、配偶离婚等),则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或复发。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导致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古人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服刑人员而言,有哪些心理因素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呢?

(一)被捕、审讯、判决的过程中,几乎每个服刑人员都要经历审讯过程中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复杂思想斗争,都要受到法院判决时的法律震慑,都要度过新入监时的恐惧与迷茫,心身方面要承受压力,这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入狱后的角色转换冲突

服刑人员投入监狱后面临一个角色转换冲突问题,面对政治权利被剥夺、人身自由被限制、名声地位家庭生活已不再拥有的现实,一般人都要产生激烈的角色转换冲突,即一方面不愿面对现实,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种角色转换的心理冲突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三)改造过程中的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也叫心理冲突,是指在个体有目的的活动中,因目标的多样性而出现相互排斥的动机。服刑人员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动机冲突也是心理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的人在改造中既想拿高分、多减刑、获假释,又不愿干重活、多出力,这样,愿望就很难实现,于是产生心理上的挫折感,抱怨什么“劳改难打”,“新生无路”,这种改造中的动机冲突给心理疾病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四)个性差异

个性是决定一个人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的那些构成要素的组合。每个服刑人员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不同个性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处事态度。例如:在改造中,同样面对漫长的刑期,有的服刑人员满怀信心,稳扎稳打,不断进步;有的服刑人员却丧失信心,恐怖紧张,最后陷入心理疾病的泥潭不能自拔。

(五)心境失衡

心境是指一种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实践证明,好的心境使人身心愉快,工作效率高,相反,坏的心境则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在改造中,不少服刑人员整天生活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中,心理始终蒙着一层灰色的阴影,这样不仅不利于改造,而且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六)潜意识的自我压抑

心理学研究表明,潜意识的自我压抑是心理疾病形成的重要原因,有的服刑人员在改造中遇到困难或者家庭发生变故后,内心严重失调,产生恶劣的情绪,这时他不是积极找队长或心理咨询人员倾诉,而是把这种恶劣情绪放在心里,久而久之,这些“心理内容”便积聚在潜意识里,成了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

三、社会环境因素

在平时,社会环境是指我们生存着的整个社会空间,就服刑人员而言,我们所说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婚姻家庭、监狱环境、人际交往和社会大环境四个方面。

(一)服刑人员犯罪入狱后,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的婚姻家庭问题,特别是家庭变故的发生或妻子的离异,会给服刑人员当头一棒。由于服刑人员的特殊环境、地位,因而会倍加痛苦、悲观。可以说,亲情是维系监狱内外的纽带,一旦这条纽带发生问题,那么服刑人员的心理也很可能随之发生问题。

(二)监狱环境

服刑人员离开原来生活的社会环境来到监狱这个特殊环境以后,面对高墙电网、荷枪实弹的武警、威严的监狱民警等等,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在以后的生活中,又要受到严格的监规纪律的约束、艰苦的劳动改造,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不适应,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扭转,则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人际关系

不良的人际关系是导致服刑人员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服刑人员的人际关系之一主要包括同犯关系。在同犯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的服刑人员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被犯群接纳,整日孤独自悲,度日如年,产生严重的心理障

碍。有的服刑人员一旦受到民警的批评,就闷闷不乐,灰心丧气,或觉“反正政府对自己的印象坏了,改造没出路”,于是“破罐子破摔”,心理严重扭曲。

(四)外部社会大环境

服刑人员被捕入监以后,可以说心里无时无刻不牵挂外部社会的发展情况。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日新月异,这都无疑给服刑人员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例如有的服刑人员考虑问题不是从积极的方面想,而是整天担心“出去以后怕是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十年劳改之后到社会上还不跟傻子一样?”从而在内心产生焦虑,影响了自身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服刑人员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一个服刑人员先天不足,又受到身体疾病的影响,或受到压抑、挫折等消极情绪的困扰,再加上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危害,则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所以每个服刑人员都要做到“未雨绸缪”,做好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以此促进自身改造的进程。

第四篇:心理矫治交流会

很高兴和各监区的同志们一起开展对罪犯心理个案矫治的交流会。二监区自推行两级化管理以来,在新的警务运行机制下,如何以新的模式发挥警务组在专业化发展上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对比以往,在三级管理模式下,要求我们民警要“博学多才”即要像父母、像医生、像老师,但往往绝大多数民警是“样样都懂了点,但样样都不深不专”,在工作上也只是以不出现“三防或四防”为最高要求,这与我们当前提出的对罪犯改造所要达到“首要标准”的形势要求是不相符的。现在两级化管理下警务组有了在制度上的保障,在向专业化方向上发展就成为可能或者说是必须的要求。

当前改造工作提出“为罪犯改造服务”的观念,尽管还存在一些不理解,但这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管接受与否,“为罪犯改造服务”是体现在罪犯的改造上也就是要罪犯改恶从善、迷途知返、矫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等等,而并不是简单的为罪犯服务。那如何“为罪犯改造服务”?怎样“服务”地更好?这些问题的提出或者说是工作要求,就必须要体现我们改造罪犯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监区教育改造警务组如何在教育改造罪犯中发挥好作用,体现专业化的功能,把这种服务改造对象的需求所要掌握的知识尽快地通过民警自身学习、工作经验的交流以及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进行提升。

监区去年以来对二名危顽犯先后召开了心理研判会、集体会诊、节前分析会等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转化,监区也召开了危顽犯招标会,监区民警通过对危顽犯日常改造的视频监控、个别教育、包夹措施的落实,掌握了他们的真实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缺陷等不健康因素,并提出了自己的转化方案,二名青年民警竞标成功。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工作以来的经验进行操作,从目前实施矫治情况来看,效果明显。

警务组要真正发挥作用,除了完成日常教育管理的工作,记录好台账外,更主要的是发挥专业化的要求,为“需求”服务,转变观念,尤其是监区领导,要真正达到监狱提出的“下来、进去、铺开的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准。这次交流会也是体现这方面的理念。

第五篇:对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工作的思考(最终版)

对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工作的思考

曲靖市劳动教养管理所 李立望 《禁毒法》实施以来众多戒毒场所就如何对被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开展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或实践,但结果大都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对心理矫治的认识和定位出现偏差;其二,心理矫治体系的构建存在不足。

一、对心理矫治的认识和定位出现的偏差

目前,对强戒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在认识上存在三种误区:其一,无用论,代表观点:复吸率高,心理矫治没有用;其二,等同论,代表观点:心理矫治即教育矫治,教育矫治既是心理矫治;其三,万能论,代表观点:心理矫治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三种认识上的误区所导致的结果有三:其一,简单化,把心理测量、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或精神治疗拼凑到一起就认为是心理矫治,简单化带来的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心理测试的滥用——不考虑对象的问题种类,不考虑测试的要求,分析数据不考虑个体的整体心理状况;其二,夸大化,盲目夸大心理矫治的功能,矫正“异常心理”或“人格障碍”,就咨询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已经超出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范围;其三:表面化,将所有的违法矫治工作,包括强戒人员思想的转变、恶劣行为的改变等都认为是心理矫治,结果心理矫治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成为应付检查的表面工作。

显然,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无疑已经阻碍了心理矫治在戒毒场所的 健康发展,使得很多直接参与操作的人产生各种困惑,甚至是怀疑心理矫治的作用。笔者认为心理矫治即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是指运用心理学手段消除强戒人员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和强迫性觅药行为、排除其因毒品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过程。因此,心理矫治的范围应当属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范围,即由于吸食毒品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家庭或其他原因产生的简单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抑郁、烦躁和痛苦等,对于超出此范围的其他问题不适合使用心理矫治的技术和手段。

二、心理矫治体系的构建存在的不足

公认的戒毒治疗方案是从毒瘾形成的机制出发,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进行戒毒治疗,这种综合模式包括了脱毒、康复、后续照管三个阶段。在医学治疗体系、教育矫治体系、日常管理体系和心理矫治体系贯穿在上述模式的三个阶段当中,四个体系各司其职,共同构成戒毒治疗体系。

目前的心理矫治工作一般是并入教育矫治体系,心理矫治工作的开展效果并不乐观,一方面心理矫治工作的层次无形中被限定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最底层次,另一方面心理矫治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心理干预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构建合理的心理矫治体系势在必行。

三、如何构建合理的心理矫治体系

(一)机构上完善1+N体系

1+N,即一个心理矫治中心,每个大队设置一个心理咨询室。一方面,通过中心这一平台,对现有强戒人员吸毒心理展开深入研究,掌握心理矫治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大队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通过宣讲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强戒人员了解心理健康对防止复吸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和适应能力、预防复吸心理的产生,指导他们处理好心理困惑问题,从而达到排除心理障碍,增强吸毒人员抵御毒品诱惑的心理承受力。

(二)治疗上完善三级干预体系

三级干预体系,既预防、咨询和危机干预三个层次的心理矫治。预防层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咨询与治疗层次完善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危机干预层次对出现重大生活危机事件并出现心理危机的强戒人员进行即使有效的危机干预,以预防所内安全事故的发生。

合理的心理矫治体系不但包括了合理的机构设置和干预层次,还包含了人员配备等诸多要素,要有效解决强戒人员的成瘾问题,心理矫治不可缺位,只有摆正其位置,完善其体系方能使心理矫治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载规范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管理的思考(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规范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管理的思考(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成稿

    心理调适:使用科学的方法对认知、情绪、意志、意向等心理活动进行调整,以保持或恢复正常状态的的实践活动。既可以自己进行心理调适,也适用于帮助别人。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是指......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个案分析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个案分析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来来,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后备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对未成年犯的成功教育矫正关系到整个社......

    关于对强制戒毒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矫治的思考

    关于对强制戒毒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矫治的思考 包头市劳教所 苏琳 强制隔离戒毒是指为了保证戒毒效果,依法将戒毒人员隔离在一个专门的治疗场所内,在与毒品隔绝的环境下进行戒毒......

    社区服刑人员管理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管理规定 第一条社区服刑人员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第二条社区服刑人员要每月至少一次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和思想情况......

    关于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的通知(精选5篇)

    关于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的 通知 各司法所: 为全面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XX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矫正工作,现就分级管理、走访、保外就医监管三方......

    心理矫治在监狱中的作用

    心理矫治在监狱改造中的作用 姚志恒 摘 要:心理矫治在监狱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改造中,监 狱干警通过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罪犯进行心理评估诊断、心理健康......

    监狱心理测试与矫治规范化论文

    摘要: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刚刚起步,虽然在队伍、工具、制度上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基础比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观念陈旧、矫治能力不适应罪犯心理状况、矫正工作还没有实现为监......

    二大队 韩雷 心理矫治案例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韩雷 河北省高阳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 【摘要】本案例求助者戒毒人员任某,2015年2月离婚,一个多月来,求助者自卑自责、极少与其他戒毒人员讲话,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