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主动提问教学法的经验总结
幼儿主动提问教学法的经验总结
一、引言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幼儿的课堂互动主要通过提问与答疑的方式来进行。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曾经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幼儿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幼儿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的教学提问方式是一堂高质量的课必不可少的。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广义的“提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狭义的提问在我们幼儿教育的各项活动中便显得尤其重要。对老师来说,通过提问可以让幼儿勤动脑、勤思考,了解他们的的内心世界和近期情况。对幼儿来说,可以通过提问获得未知的世界,学到知识。
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好问、活泼开朗。这些都是形成未来高素质人才良好品质的基础。好动,容易发展成喜欢实际操作,勤于动手;好问,容易发展成求知欲强,喜爱革新;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变化多端的环境。但是,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观察,我们逐渐意识到,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提问常常是老师最容易忽视的。
二、传统教学模式介绍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处于主动地位是老师而非幼儿,虽然我们提倡对于幼儿的教育思想要以幼儿为主,一切从幼儿出发,然而因为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依然以预先设计的环节为主,为幼儿传授相关的课程知识,这样的课堂往往忽略了幼儿自身的兴趣,从而违背了我们倡导“一切以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这一方面是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对于课堂时间的安排有关。一般情况下,小班大约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虽然在成人的理解中,这样的课堂时间安排很有章法,并利于课堂的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预先设定的课堂模式使得幼儿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提问、动手操作,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必须按照老师规定的方向去思考,这大大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对幼儿发散式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利。
三、幼儿主动提问教学法介绍
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应及时做出改变来予以回应,从而提升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的水平,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课堂教育质量。
教师要放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故事内容并发现问题、提出提问,并通过师生互动,把个人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教师在后面支持、推进和梳理,体验幼儿的自我学习。
以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教学为例,来探讨儿童主动提问教学法的运用。
“守株待兔”是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经常引用的一个成语故事,教师希望可以通过和幼儿一起欣赏课件,鼓励幼儿根据课件里对故事的详细描述大胆提出问题,并用丰富的语言描述,从而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的道理,同时激发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在课堂呈现中所用的课件为无声故事动画片,首先教师简洁明了地提出观看动画片的要求,将幼儿的注意力直接指向故事动画片的图像。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回应,鼓励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
首先,在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的第一部分(从动画片开始到农夫天天站在树下等),教师进行引导:“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此时个别幼儿会问:“为什么这只兔子会撞在大树上?”
在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对其问题进行积极的回应,并将幼儿提出的问题抛给全体幼儿,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幼儿回答道:“也许兔子眼睛看不见、不会急转弯、没来得及停住„„”。此时,教师问道:“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 幼儿回答:“不会,今天是碰巧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针对幼儿做出的回答,教师做出总结:“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称之为偶然的事或者碰巧的事、难得的事。”可以看出教师及时抓住了幼儿心中的困惑,并以追问的方式来呈现出核心问题,从而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和推理,为促进幼儿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做了铺垫。
接下来随着动画片的播放,在幼儿提出“为什么太阳从山的这边出来又从那边不见了,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以及“为什么这个人要一直站在树旁,别人叫他去干活他也不去呢?”的问题时,幼儿已经可以相互来回答对方的疑问,在此时,教师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在此时可以看到,教师及时在幼儿的疑问中捕捉到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并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提问中,这样的参与方式既提高了幼儿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又将重点问题提炼出来,吸引幼儿深入探索,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品质。
在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的第二部分(故事结束部分)时,教师再次提问道:“故事看完了,你们现在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的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再次为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对完整故事进行梳理和剖析。
欣赏完无声故事动画片后,教师通过再次播放一遍有声故事,将故事动画片通过有声的方式再次呈现,幼儿带着问题完整地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既可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解读,也能更好地提炼出故事的内涵。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交流,对动画片进行总结。
在故事动画片播放后,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一个懒惰的农夫天天守候在大树旁,傻傻地等待着兔子来装束,这个故事有一个名字,叫做‘守株待兔’。”教师一边用动作表演,一边用语言介绍“守株待兔”的意思,使得幼儿能直观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接下来,教师播放歌曲《守株待兔》,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歌词诙谐,充满了讽刺意味,将一个懒惰、贪吃的农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幼儿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从不同视角加深了对成语故事的理解。最后,教师趁热打铁,告诉幼儿‘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我们中国语言中特有的一种词语,许多成语都像‘守株待兔’一样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知道的成语会越来越多。你们的爸爸妈妈就知道许多成语。今天回家请每个人学一个成语故事,并请爸爸妈妈写下来。明天你们做小老师,把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小朋友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回家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并做小老师讲给其他幼儿听,这一作业既满足了幼儿学习成语的需求,又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四、传统教学法与幼儿主动提问法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幼儿主动提问的教学方法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幼儿主动提问教学法中,教师由主动提问者变为幼儿的学习同伴,这对提高幼儿自己探索和学习活动有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身份的转变使得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提问中更好地发掘幼儿的兴趣点,并以此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
在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了解者、更是参与者。教师最大的作用,是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教授使幼儿自主找到问题的答案。一方面,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幼儿,通过观察找到幼儿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有利于幼儿探索思维的拓展;另一方面,在幼儿的主动提问中,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支持者,更是幼儿的合作伙伴。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兴趣和观念强加给幼儿,但教师依然可以通过参与幼儿活动将自己的期望潜移默化地转移给幼儿,从而更好地体现师生互动的原则,为幼儿的探索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正如案例中呈现的,当幼儿幼儿提出“为什么太阳从山的这边出来又从那边不见了,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以及“为什么这个人要一直站在树旁,别人叫他去干活他也不去呢?”的问题时,教师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在此时可以看到,教师及时在幼儿的疑问中捕捉到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并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提问中,这样的参与方式既提高了幼儿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又将重点问题提炼出来,吸引幼儿深入探索,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品质。
(二)幼儿的主动提问可以促使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预先设计的内容相对变少,由幼儿自己提出的疑惑增多,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在幼儿主动提问教学法中,幼儿是提问的主体,比起教师按照预设的内容讲课的效果,幼儿主动提问可以更充分地激发其对于未知的兴趣,当幼儿带着这种探索的兴趣去学习时,他们所接收的知识将会更完整。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一方面是一个知识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是他们的学习同伴,教师陪伴着幼儿一起针对他们的疑问去共同寻求答案,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获得的知识更加全面,教师也通过有效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探索欲。正如案例中所提到的,在整个故事动画片播放结束,教师通过抛出疑问:“故事看完了,你们现在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的吗?”,再次为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这有助于幼儿对完整故事进行梳理和剖析,比起只是单纯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这样的传授方式让幼儿在最后对于“守株待兔”这一成语意思的理解更为完整和深入。
(三)幼儿主动提问可以更好地张扬幼儿的自我兴趣,从而提升幼儿主动思考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家长常常不顾幼儿的真实兴趣,片面地从自己的理解出发,为孩子的成长设定很多限制,在幼儿主动提问教学法中,教师将真正的主动权交给幼儿,给予他们自己做主的权利,也为他们发现自己的真实兴趣提供一个机会,并促使幼儿在自己的兴趣中去探索发现,从而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
正如案例中提到的,在成语讲述的最后,教师让幼儿回家后每个人学一个成语故事,并请家长写下来,并把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小朋友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回家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并做小老师讲给其他幼儿听,这一作业既满足了幼儿学习成语的需求,又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五、行动反思
我们应给孩子更多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及对问题的探索。人们常说:你单靠耳朵听到的事情,时间长了你就会忘记;你亲眼看到的事情,你也许会记住;但你亲自做过的事情,你不但不会忘记还能从中学到东西。我认为这句话最适合幼儿教育。幼儿从探索中学习,从亲身的体验中学习,从亲自操作中去发现、去提问题、去解惑、去学习。通过提问、探索、发现、操作、解惑所获得的知识是终身难忘的。在探索——发现——思考——提问——操作——解惑的学习过程中就把所获得的经验内化为自身内部的知识,深深扎根于脑海中。同样,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多给予孩子探索、思考、提问题的时间,孩子的提问是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出发的,让孩子的提问成为引导我们教学的近期及远期计划,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才是从幼儿出发,以幼儿为主体教学思想的真正体现。
第二篇:《优质提问教学法》读后感
读《优质提问教学法》有感
假期中,拜读了学校发的《优质提问教学法》一书,其实在读此书之前,关于此类的一些文章和观点也在校中心组的学习会和课外阅读中有所涉及。书拿在手上,感觉正如学校发书时所说的一样,书并不是很厚,只有150多页,按照正常的阅读速度,可能很快就能读完。但是翻开这本书,用心的去阅读之后,发现和自己当初之所想背道而驰,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个图示都值得我去仔细思考、细细品味。
本书一共有8个章节,分别从“问题对课堂的影响”、“优质问题的特点”、“谁来回答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成为更好的提问者”等这几点上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笔者的研究充满了深深的敬佩之情。真正的让我体会到了优质的问题和优质的提问是优质教学和学习的核心。下面我就以三个问题的形式来谈一谈阅读此书的一些心得。
一.什么是优质的问题?
记得书中有一项实践研究,是对教师30分钟内提出了多少问题进行了调查,教师们估计他们大概会提出15个左右的问题,并认为15个问题也是比较合适的数量,但通过研究者进行观察之后发现,教师们大概提了平均50.6个问题。结果竟然是自我预计的三倍多,我想这个结果对于那些教师而言,恐怕是难以置信的。
看到这一幕,我也是很震惊,自己是不是也和研究中的教师一样,不断的对学生抛出一个个问题,把他们问到头晕眼花、哑口无言才罢休。问题多就好吗?我想绝大多数教师对此都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精化,去掉无意义、无营养的问题,留下优质的问题来留给学生。
书中对优质问题的四个特征做出了解答:1.能够达成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2.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3.能够促进在规定的认知水平上思考;4.清晰地阐明所要问的内容。笔者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高深的。结合到自己身上应该去如何落实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可能就可以抓住优质问题的关键。
1.问题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
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自己准备时要多大声的朗读几遍,问题是不是清晰,有没有歧义,容不容易理解,自己要先做出了解,不然把一个不清晰的问题问向学生,得到的只能是学生的一脸茫然。同时问出的问题目标必须是明确的,问题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达成什么效果要提前预计好,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才能使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脚手架。
2.问题应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由浅入深。
课堂上诸多问题的设计我想更多地应该像一场战役而不是游击战。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不应该东一枪西一枪,逮到一处是一处,毫无关联。太过分散的问题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到底教师要问的是什么,要学生掌握的是什么,学生不知道。问题的设计应该向一场战役一样,有组织、有预谋,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形成一个方向明确的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链的指引下,向着知识的彼岸稳步前进。同时前进的路线不应太过崎岖,难度要由浅入深,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在这条路的开始就设置了一座大山,我想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会知难而返了。
3.问题要尽量能联系实际,引起共鸣。
体育课上的问题通常都与技术动作息息相关,而很多的运动都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体育课上的问题应尽可能的联系到日常生活当中。例如:“排球垫球的抬臂动作和持盆泼水有什么相似?”“不慎摔倒时能否利用前滚翻避免受伤?”这样把教学中的技术动作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便于学生去理解、掌握、和应用。
4.优质的问题不是拍脑门就能拍出来的。
优质的问题来源于我们教学实践中的积累、来源于日常的教学所得、来源于我们教学之中存在的困惑、来源于日常教学的反思,不是脱离教学实际,仅凭看看教参就能体会出来的。拍脑门式的问题只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要能提出优质的问题,理解教材是基础,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收集和整理教学所得,只有两者相联系才能让我们提出的问题有质量、有效果。
二.我是个合格的提问者吗?
在看这本书之前,对于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我通常关注更多的是优质问题的生成,而忽略了问一问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提问者。书中列举了一些教师作为提问者不太恰当的一些行为,比较一下发现很
遗憾自己也不能幸免。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能否认,这些错误会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我们提问的质量。
1.等待时间。
众所周知,教师提问之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答案(等待时间1)。我在课堂上给了学生时间思考问题吗?给了。时间够吗?不够!这种情况可能不止是我,更是大多数教师所犯的错误之一。原因无外乎是课堂时间很紧张,教师生怕浪费一点时间造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不能完全实施。但是换位思考,这对学生公平吗?凭什么教学时间紧就要让学生不做充足的思考就去回答问题,这样回答出的问题,效果自然达不到预期。等待时间1尚且如此,等待时间2就更不用多说了。
我想这可能还是和我们的教学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追根问底,可能我们的教学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想着尽一切可能的把学生喂饱的思想在作祟,没有把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而教师的理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想要做一名合格的提问者,应该更新自己的理念,不忘学生才是中心、才是主体。教学时不要急躁、静下心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多点耐心,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书中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学生思考的越充分,他的回答也越有价值。
2.谁来回答问题?
谁来回答问题,在课堂上的选择可能很简单,在举手的学生中选取一名来回答。偶尔也会请不举手的学生来回答,正如文中所说,后
者实际上是一种规范纪律的做法。这种选取回答学生的方式存在很大弊端,无论是举手的学生还是被选取的学生都是集中在班级里少部分学生当中,除此以外别的学生逐渐被排除在外,最后导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只有少数积极回答者在参与,而更多的学生则神游太虚,思维停滞。
其实喊不举手的学生回答,是一种好的做法,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让学生更有紧迫感,更少的指望举手的学生去回答问题。但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只看到了片面的规范纪律的一面,而忽视了激活全体学生的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像在平静的湖面中投入一块石子一般,引起震动并波及开来。书中的自选位置、观点展示等方法无疑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种方法来帮助我们选择学生回答,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上面好好下下功夫,尝试多采用一些新式的做法,让教室里学生的思维都随着问题活跃起来。
3.点拨、反馈和评价。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仅仅做到倾听是远远不够的。有时问题的难度大、层次深,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教师就要向学生及时的提供帮助,给予学生线索、提示、和探查。通过教师的这些点拨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起学生的记忆,推进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提问学生“为什么篮球运球时要空出掌心?”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手掌心,提醒他注意运球后手掌上灰尘的分布,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空出掌心可以增加手指和掌根触球的面积,从而更好
地控制住球。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当及时的给予反馈和评价。在这时教师的反馈一般分为正面肯定的反馈、校正性补充完整的反馈、和否定的反馈三种。反馈时要对答案进行明确,首先让学生知道答案是对的还是错的,其次要让所有学生知道完整的、正确的答案,更高的层次是让学生的新知旧知建立联系,方便学生记忆。反馈后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批评或者不予置评。批评会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是不适宜使用的,但是表扬也不应乱用。过分的表扬会减弱其有效性,一般来说岁数小比岁数大的学生更需要表扬,成绩差比成绩好的学生更需要表扬。教师的表扬要随着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而变化,要具体、要可信、更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只有这样的表扬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提问者?启智教学,我应该如何去做? 这两个问题,原本我是准备分开来写心得的。但是在写的时候,我发现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有着许多共同点,使我难以区分、难以分割,所以干脆把两个问题合并在一起谈谈感想。
1.保持耐心,坚持理念。
书中的深思型教师是我努力的目标,但通往深思型教师的路程并不会是一帆风顺,一夜之间就能转型成功。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耐心。一是要对学生有耐心,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信,能够更主动的思考并回答问题。二是要对自己有耐心,要秉承着启智教
学的理念不动摇,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成效就灰心泄气,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更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将来有着更大的发展。就像我在体育课上经常向学生说的一样:“我不仅要让你们的体育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要培养你们日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帮助你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让你受益终身。”
2.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要做好启智教学,成为一名更好的提问者,我认为是离不开平时的积累的。在平时我们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多读书,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所得;多研究,找寻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多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一个优秀提问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才能够把握重点,生成优质的问题;在课堂点拨的时候才能一针见血,帮学生拨开谜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点子和办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只有我们的能力更强了,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讨论,否则,这样的课堂我们未必能够驾驭的了。也只有我们平时多注重积累,才能够做到厚积薄发。
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也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在谋求发展的时候一定不能单兵作战,而要组成一个寻求进步的共同体,利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进行发展。我认为我校最适合组成这个共同体的就是中心学习组和教研组。中心学习组上,大家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思想,通过中心学习组的成员把这些理念和思想带
到校内每个教师那里去,在学校各处生根发芽。而在教研组中,组内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来具体落实,可以充分的利用公开课、集体备课来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的寻找更合理的教学组织、更优质的问题生成。
正如书中所说,“不要期望一夜之间改变你的教学策略,至少允许一到两年的时间来把提问行为作为一个目标”。我们才刚刚起步,距离深思型教师道路还很遥远,我们还需要学习太多的东西来完善自身,但不管怎样我们也要坚定理想、保持信念,为树立我校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启智教学”而倾尽全力!
第三篇:幼儿主动洗手研究报告
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洗手习惯的行动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小班幼儿吃手、“吃“玩具的现象较多,为了防止 “病从口入”,让幼儿健康、快乐的在幼儿园里度过美好的童年,我们就把洗手环节作为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切入点对幼儿实施教育。勤洗手是防止疾病传播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很多疾病都是通过手部接触传染的,而预防幼儿生病的最好方法是彻底做好清洁的功课,加强幼儿“主动”洗手意识的培养。通常看到的是幼儿从“在成人帮助下洗手”过渡到“在别人直接提醒下洗手”,而这种“提醒”往往还延续到小班以后甚至直到大班。幼儿靠“提醒”才洗手,甚至在“提醒”下都不洗手,这与我们培养幼儿洗手习惯的本意是有距离的。自觉性是形成习惯的一个标志,幼儿期的各种习惯尚处于形成之中,尤其是小班孩子的可塑性大,培养其洗手的自觉性,可使该行为从“在别人提醒下”的被动变为“自觉的主动”,对促进幼儿尽早养成洗手的习惯,培养自我意识,提高相应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有积极作用。很多时候,幼儿是为了执行老师的命令才洗手,没有真正意识到洗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常常处于被动状态。由于幼儿认知发展的限制,缺乏对卫生、细菌、疾病等相关概念及因果关系的认知,加之病菌特殊的存在方式,导致幼儿对手的卫生与疾病的引发等关系认识不清,常常觉得洗手麻烦而不认真洗甚至不洗。而在家里,家长反映了孩子任性、懒惰性强,在幼儿园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这些问题和困惑,让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延续和养成。基于以上现状及考虑,我们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洗手习惯的行动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促进幼儿健康视为幼儿园的首要工作,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健康,有效的教育是用适宜的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去改变自身的不健康行为,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理解洗手的重要性与作用,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将自始至终地伴随一个人的成长,贯穿于一个人的终生教育之中。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于一日活动之中。又提出,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初步的自理能力。在完成这些任务时,生活活动有着其它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的活动。它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洗手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幼儿们每天必需经历的。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前要洗手;运动后要洗手;吃水果前要洗手„„每天每个幼儿在幼儿园洗手的次数最少也要6、7次。
三、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园小班年段全体幼儿。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围绕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就幼儿的洗手主动性进行诊断,加以讨论,拟订计划、行动、评价总结,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再次展开诊断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反馈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2.文献法
主要是通过中国期刊网和有关的著作对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收集和整理,明确该研究的目标和大致内容。3.调查法
运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了解与把握本园小班幼儿在家洗手主动性的情况。通过自编问卷结合家访、教师座谈等方式了解对小班幼儿洗手主动性的认识及解决策略,为下一步研究打好基础。4.个案分析法
选取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对个案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具体细致的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改进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从而对促进小班幼儿主动洗手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的行为习惯良好发展。(二)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幼儿主动去改变自身的不健康行为,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理解洗手的重要性与作用,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细棍,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具体而言:
一是让小班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洗手; 二是培养小班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三是让小班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要洗手,初步形成主动洗手的意识;(三)研究内容
1. 小班幼儿主动洗手习惯的内涵研究 2. 小班幼儿主动洗手习惯的现状调查
运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了解与把握本园小班幼儿主动洗手习惯的基本情况。通过自编问卷结合家访、教师座谈等方式了解对小班幼儿洗手主动性的认识及解决策略,为下一步研究打好基础。
3、以积极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讲卫生习惯的养成,如:跟踪观察、游戏练习、示范模仿、故事引导、榜样激励等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我园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主动洗手习惯。
4、如何将本课题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方法,以身作则,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进幼儿主动洗手习惯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1年5月)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和班级,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学习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明确本研究的目标和大致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洗手习惯的现状,并了解幼儿园和家长目前对幼儿进行洗手习惯培养采用的方法和措施。2.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3年4月)
按照研究方案组织实施。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真实、详尽地记录幼儿主动洗手的情况与事件。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洗手习惯培养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经验的总结与交流,进行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总结经验,交流研究学习心得。分析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材料内容,形成《小班幼儿主动洗手习惯培养的研究》优秀案例。撰写课题总结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以及推广的意义。
(二)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培养小班幼儿主动洗手习惯的行动研究》;
2、结合课题实施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集;
3、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4、课题研究论文、个案观察记录。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课题组成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学经验丰富,合作能力强,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均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能够胜任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我园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齐全,园内联网,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课题的教育理念和科研过程,我园将适当调整教育教学计划,将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主动洗手习惯渗透到幼儿园教学和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从而确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努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①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对外培训、进修、学习时间。②保证课题人员的园内研讨、交流、总结、工作布置等时间。
第四篇: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作为老师,就是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第一篇
幼儿绘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启迪儿童智力,挖掘人的潜能,促进儿童能力和智力的超前发展;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建立在孩子的经历之上,要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使孩子成为活动的中心、真正的参与者;用合理的语言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说出要表达的主题,以达到训练儿童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的目的。以上这些基本理论已经在脑子里装着,可真正实践操作时为什么还是不能使孩子成为参与者?每节课都讲了很多东西,孩子们的画有了很大进步,可我还是不满意,为什么比我想象的差很多?
直到杨老师说到,那是因为我站到了孩子的前面,是孩子跟着我的思路走,我给他们的是封闭的天空,而没有成功地做到成为孩子的服务者,没有理解孩子,没有针对不同水平的孩子用恰当的启迪方式促进孩子在无限、开阔的天空中自由地发展。她简单、透彻地一席话突然把我从迷惘中拉了出来,我静下来回忆自己上过的每节美术教学活动,走的基本上都是观念上的弯路,孩子们之所以能够进步是因为我给他们讲的技能技巧相对以前多了一些,还有我的范画也激发了他们不少的兴趣。但如果按这种教学方法继续走路,当孩子们技能技巧上升到一定阶段而创造性,思维没能得到很好训练的话,那么他们的画有可能会停滞不前,因为那毕竟是一片封闭了的天空。唯有象杨老师说的那样,站到孩子身后,利用杨景芝那套教学软件,充分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使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训练,我相信孩子们的绘画水平会持续不断地向着广阔无垠地天空上升,会创作出出人意料地精品。我要转变观念,真正理解杨景芝老师的教材的深层涵义,能够更深地理解孩子。
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第二篇
我们班的家铭小朋友非常地可爱,是从拖班升上来的,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小的原因吧,每天上幼儿园都要哭上一顿,因此妈妈也非常头痛,总是跟老师说:“我家宝宝怎么总是要哭,小班也是一样。”其实家铭只是养成了一个习惯,当他知道妈妈要送他来幼儿园时,他就知道会很长时间看不见妈妈,就会以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当我和他说:“家铭别哭了,呆会我打电话给妈妈,叫妈妈早点来宝宝,妈妈就会很早来接宝宝的。”这时他又会停止哭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升入大班的宝宝自理能力稍弱,总是希望身边有大人,要是你一但离开,宝宝又会哭起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应急措施,家长们也不需为此事担心宝宝身体之类的,因为宝宝哭其实也是个锻炼的过程、宣泄的过程,也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把这种溺爱,宠爱转化成理智的爱,客观的爱,爱的太狭小,不但使家长身心交瘁,也剥夺了孩子自身发展的空间,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果孩子的需要是正确的,我们一定要给予满足,但如果是无理的,就要制止。面对一些胆小、爱哭幼儿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冷处理:面对幼儿一些无原则的要求,家长要坚持不同意或不理会,让幼儿放任的哭,待幼儿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她分析为什么没有满足她的原因,并要求她下次不许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
2、条件对换法:如果孩子哭闹不止的话,可以先答应她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求他答应你一个条件并告诉他如果她的事没做到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当然我们成人所要求的一定要是孩子能够办到的,比如下次你见到某某小朋友要打招呼等,以次来进行交换,另外我们答应她的事也一定要做到,这样才有信服力,以此来改善孩子任性脾气大的特点。、3、分散注意法:这点很重要也很有用,在孩子哭闹时,家长可用分散法来引导孩子,例如她平时爱听故事爱做的一些事,都可以现在用上来打消她刚才不合理的想法以及做法。
4、鼓励法:鼓励和表扬永远是培养一株小苗最优质的沃土,在鼓励和赏识的气氛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与您会越来越贴心,当你们的心近了,孩子则更愿意与你交流,你的想法,她会更愿意采纳,孩子也会变得更温和,当她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时,当她不再随便哭闹时,当她很勇敢的和别人打招呼时,你都可以说“孩子,你真棒,妈妈很喜欢你现在的样子”相信孩子们会高兴的重复做这些事情,知道行为定型为止。
相信有了以上几个方法,我们一定能改变一些孩子爱哭爱闹的问题,主要还需通过老师和家长,我们大人的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爱是关键。
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第三篇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为幼教老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第四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结束了。看小朋友们一天天的懂事,一天天地在长大,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一般,和他们在一起尽情的玩耍,任何烦恼都被这爽朗的笑声冲到云外去。这或许就是孩子那颗天真无暇的童心所具有的魔力!这让我感触最深,有时甚至想:我不仅是在教育他们,其实我也在受他们的影响。真正的生活在他们当中,才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成为他们老师的那份自豪感。
人的一生中,短短几十年,而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最大的,可以说,关系到人的一生。“师者之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必须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才不会失其本来之意义。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生的健康成长。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责任是极其重大的。
选择幼师,是我的梦想,站在教育的讲台,是我的追求,短短两年的教育生涯中,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让我学习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虽然,站在教育的讲台上,感到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之累,讲好每一堂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课前的备课,课前的设想深思等等。但每当想到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容以及未来的希望,一切都是值得。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只是看到了表面,对工作者都加以了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幼儿园的工作是最好做的,每一个人都会做,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做幼儿老师并非难事,只不过是带一下小朋友,没有什么的。但是,我要在这里告诉各位,你们只答对了一半,幼儿的健康成长,背后有老师付出的心血,又谁知呢?人生就像一盘棋,如何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下棋第一步,最为关键。
“三岁定八十”可想而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自古以来,也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但是作为一名幼儿,在这一个时期中,模仿能力是非常的强,让人望之惊叹,学什么都很容易上手,作为这一个阶段的幼儿来说,天真无忧无虑,在对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满了好奇感,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接受能力当然是最强的时期,而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幼儿的今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必须先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在与幼儿接触时,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儿有一个好榜样。
如何去带好幼儿一直是我们作为幼儿老师研究与讨论的话题,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全方位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适合幼儿需要的各类科学游戏活动。
第五篇: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作为老师,就是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第一篇
幼儿绘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启迪儿童智力,挖掘人的潜能,促进儿童能力和智力的超前发展;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建立在孩子的经历之上,要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使孩子成为活动的中心、真正的参与者;用合理的语言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说出要表达的主题,以达到训练儿童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的目的。以上这些基本理论已经在脑子里装着,可真正实践操作时为什么还是不能使孩子成为参与者?每节课都讲了很多东西,孩子们的画有了很大进步,可我还是不满意,为什么比我想象的差很多?
直到杨老师说到,那是因为我站到了孩子的前面,是孩子跟着我的思路走,我给他们的是封闭的天空,而没有成功地做到成为孩子的服务者,没有理解孩子,没有针对不同水平的孩子用恰当的启迪方式促进孩子在无限、开阔的天空中自由地发展。她简单、透彻地一席话突然把我从迷惘中拉了出来,我静下来回忆自己上过的每节美术教学活动,走的基本上都是观念上的弯路,孩子们之所以能够进步是因为我给他们讲的技能技巧相对以前多了一些,还有我的范画也激发了他们不少的兴趣。但如果按这种教学方法继续走路,当孩子们技能技巧上升到一定阶段而创造性,思维没能得到很好训练的话,那么他们的画有可能会停滞不前,因为那毕竟是一片封闭了的天空。唯有象杨老师说的那样,站到孩子身后,利用杨景芝那套教学软件,充分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使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训练,我相信孩子们的绘画水平会持续不断地向着广阔无垠地天空上升,会创作出出人意料地精品。我要转变观念,真正理解杨景芝老师的教材的深层涵义,能够更深地理解孩子。
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第二篇
我们班的家铭小朋友非常地可爱,是从拖班升上来的,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小的原因吧,每天上幼儿园都要哭上一顿,因此妈妈也非常头痛,总是跟老师说:“我家宝宝怎么总是要哭,小班也是一样。”其实家铭只是养成了一个习惯,当他知道妈妈要送他来幼儿园时,他就知道会很长时间看不见妈妈,就会以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当我和他说:“家铭别哭了,呆会我打电话给妈妈,叫妈妈早点来宝宝,妈妈就会很早来接宝宝的。”这时他又会停止哭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升入大班的宝宝自理能力稍弱,总是希望身边有大人,要是你一但离开,宝宝又会哭起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应急措施,家长们也不需为此事担心宝宝身体之类的,因为宝宝哭其实也是个锻炼的过程、宣泄的过程,也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把这种溺爱,宠爱转化成理智的爱,客观的爱,爱的太狭小,不但使家长身心交瘁,也剥夺了孩子自身发展的空间,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果孩子的需要是正确的,我们一定要给予满足,但如果是无理的,就要制止。面对一些胆小、爱哭幼儿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冷处理:面对幼儿一些无原则的要求,家长要坚持不同意或不理会,让幼儿放任的哭,待幼儿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她分析为什么没有满足她的原因,并要求她下次不许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
2、条件对换法:如果孩子哭闹不止的话,可以先答应她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求他答应你一个条件并告诉他如果她的事没做到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当然我们成人所要求的一定要是孩子能够办到的,比如下次你见到某某小朋友要打招呼等,以次来进行交换,另外我们答应她的事也一定要做到,这样才有信服力,以此来改善孩子任性脾气大的特点。、3、分散注意法:这点很重要也很有用,在孩子哭闹时,家长可用分散法来引导孩子,例如她平时爱听故事爱做的一些事,都可以现在用上来打消她刚才不合理的想法以及做法。
4、鼓励法:鼓励和表扬永远是培养一株小苗最优质的沃土,在鼓励和赏识的气氛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与您会越来越贴心,当你们的心近了,孩子则更愿意与你交流,你的想法,她会更愿意采纳,孩子也会变得更温和,当她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时,当她不再随便哭闹时,当她很勇敢的和别人打招呼时,你都可以说“孩子,你真棒,妈妈很喜欢你现在的样子”相信孩子们会高兴的重复做这些事情,知道行为定型为止。
相信有了以上几个方法,我们一定能改变一些孩子爱哭爱闹的问题,主要还需通过老师和家长,我们大人的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爱是关键。
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第三篇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为幼教老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幼儿教学法心得体会 第四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结束了。看小朋友们一天天的懂事,一天天地在长大,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一般,和他们在一起尽情的玩耍,任何烦恼都被这爽朗的笑声冲到云外去。这或许就是孩子那颗天真无暇的童心所具有的魔力!这让我感触最深,有时甚至想:我不仅是在教育他们,其实我也在受他们的影响。真正的生活在他们当中,才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成为他们老师的那份自豪感。
人的一生中,短短几十年,而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最大的,可以说,关系到人的一生。“师者之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必须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才不会失其本来之意义。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生的健康成长。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责任是极其重大的。
选择幼师,是我的梦想,站在教育的讲台,是我的追求,短短两年的教育生涯中,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让我学习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虽然,站在教育的讲台上,感到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之累,讲好每一堂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课前的备课,课前的设想深思等等。但每当想到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容以及未来的希望,一切都是值得。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只是看到了表面,对工作者都加以了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幼儿园的工作是最好做的,每一个人都会做,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做幼儿老师并非难事,只不过是带一下小朋友,没有什么的。但是,我要在这里告诉各位,你们只答对了一半,幼儿的健康成长,背后有老师付出的心血,又谁知呢?人生就像一盘棋,如何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下棋第一步,最为关键。
“三岁定八十”可想而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自古以来,也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但是作为一名幼儿,在这一个时期中,模仿能力是非常的强,让人望之惊叹,学什么都很容易上手,作为这一个阶段的幼儿来说,天真无忧无虑,在对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满了好奇感,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接受能力当然是最强的时期,而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幼儿的今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必须先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在与幼儿接触时,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儿有一个好榜样。
如何去带好幼儿一直是我们作为幼儿老师研究与讨论的话题,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全方位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适合幼儿需要的各类科学游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