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方法学作业
浅析中学田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
乔
博
摘要:针对我国初中田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的缺失,以体育与健康标准的指导思想和领域目标为先导,以田径运动的竞技和健身属性为基础,根据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构建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关键词:中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娱乐化;体系
前言: 娱乐体育一词,对于我们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它与竞技体育,游戏体育有怎样的区别,又有怎样的联系那?有专家在考察体育发展史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当代竞技体育项目,均源于民间游戏,而游戏的出发点是自动欢快的娱乐游戏活动。在其初始阶段时,娱乐性占主导地位。当游戏中智能性,程序性,竞争性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竞争项目的产生就势在必然了。因此,游戏一旦在相当大范围内形成普遍认可的竞赛规则,该项目便跃然晋升为竞技体育项目。田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娱乐化过程实质上是一步步地适应学生的过程。为积极配合国家基础教育部推行和实施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大纲》和《体育健康课程标准》,针对我国初中田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的缺失,依照新的课程理念,以实现课程领域目标为前提,对具有人文化、生活化、简单化、趣味性的田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和娱乐化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搜集和整理、归纳和创编,根据心理学、教育学、分类学和教学原理,建构完整简明且易操作的田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1.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教学实验等方法,查阅了相关论著和80年代以来体育教育教学文件文献,调查了大、中学中、高级以上体育教育教师.2.结果与分析
2.1 改革开放以来,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的缺失
从改革开放以来三个不同时期(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1999年;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及以田径为主要内容的教案和相关资料的分析,田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2.1.1 82年-92年田径教育教学以跑,跳跃,投掷的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竞技化,陈旧,简单重复,脱离现实,各种内容自成体系,缺少合理组合。如:推铅球,现实生活几乎用不着,用铅球进行各种身体练习来强身键体娱乐身心又十分困难和危险,但初中各年级教材中都有,从握持器械,滑步,最后用力到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从原地侧向推到侧向滑步推自成体系;其他项目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如此。92年至9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贯彻执行,各种田径热点争恐而出。但在教学内容上缺乏组织,缺少生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健康问题倍受人们关注。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认识到以上问题存在的情况下,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深入调研,2000年10月和2001年4月由国家基础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教学理念,并确定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季浏和王占春分别主编了《体育与教育》教材,一是修改内容,如将铅球改为实心球,二是改造和拓宽内容,如:选择一些障碍跑、合作跑等,丰富了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联系兴趣,培养参与协作意识,发展多种素质和运动能力。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只是抛砖引玉。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改进、深化和完善。
2.1.2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82年至92年,由于教学内容竞技化,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工作者主要运用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采用示范法、语言法、正误对比法和重复练习法等进行教学,苛求动作技能的准确和完美,把运动技能学习与掌握作为直接的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手段,对学生要求偏高,方法单
一、枯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厌学。92年至99年,由于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出现,田径教学内容的增加,为反映时代特征出现了情景教学法、象证法、发现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自评法、模拟法、游戏竞赛法等,从整体上看,体育教学大都能体现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着表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正在转变。近两年来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体育教育工作者大都根据新领域的目标要求,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如:成功体验法、个性化教学法、合作法等来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田径运动的娱乐、健身、竞技属性,但研究尚处于零碎、局部状态。初中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构建 3.1 指导思想
依照新的课程理念,以实现课程领域目标为前提,根据田径运动特点,对具有人文化、健身化、生活化、简单化、趣味化的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创编,根据心理、教学、分类学和教学论原理,构建系统、完善、简明的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便于选择、掌握和运用。3.2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逐步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懂得“生命在于运动”,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健身娱乐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战胜自我和对手的精神。
3.3 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操作定义
娱乐化田径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而选用的能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的田径卫生保健知识、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运动动作。
娱乐化田径教学方法是指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达到身心和谐发展而共同采用独具乐趣的田径运动方法,愉快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认识和实践的活动。
3.4.确定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依据
3.4.1.依据田径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不同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去实现和完成。田径娱乐化教学就是要采用能使学生满足、高兴的练习内容和方法,促使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和谐发展。
3.4.2依据田径教材内容特点。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田径教材是有走、跑、投掷、跳跃以及以上内容组合,必须用这些内容来选编联系方法手段。3.4.3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基本条件和个性特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那些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内容和方法。
3.4.4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学校的场地、器材和设施直接制约者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创编和应用,所以选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要多样化,是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校。3.4.5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任何一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才能为教师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作用。
3.4.6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最佳的适应范围和适用条件。
3.4.7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教学之所以要优化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学工作顺利而有效的进行,使教学最优化,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优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选编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要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除了以上的一些依据以外,还应考虑教学环境等因素。
3.5 构建初中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思路 3.5.1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分类
所谓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分类就是建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次序和系统。具体的讲:就是把众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归属到一起,又按照某些不同的特点,把它们区别开来,以便更好的分析、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和条件以及它们发展运动的规律。
根据《体育与健康大纲》中田径教学内容和《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的目标要求及田径运动自身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分类上,首先根据运动项目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把初中田径娱乐化教学的内容按跑、跳、投及其跑、跳、投的组合构建第一层面,然后在亚层采用综合分类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教授法、教与学的综合方法、学练法的主要特征进行组合构建体系。3.5.2 内容和方法隐性的层次性
在同类练习内容和方法选择中,有易有难,有简有繁,距离可长可短,次数可少可多,器材有标准型和自制型。总之,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场地、器材、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选择和迁移,预期达到田径娱乐化健身的效果。
3.6
初中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框架体系
初中娱乐化田径教学内容、方法框架体系 娱乐化短跑内容
(成功体验跑、接受信息起动跑、同方向快速跑、抗阻力跑、追逐
跑、按标志跑、下坡跑和上坡跑、抢占位置跑放松跑、挑战跑、沿线跑、弹性跑、拉重物跑、比姿跑、躲闪跑、变速跑、不同图形跑、起动追拍跑、贴人跑、穿过封锁线、上楼梯跑、各种快速跑组合、卫生保健等)
娱乐化耐久跑内容
(集体打电话号码、蛇头抓蛇尾、二龙戏珠、斩断蛇尾、插跑、砌房子、变换环境跑、变换路线跑、变换队形跑、变换练习跑等)娱乐化合作跑内容
(迎面接力跑、十字接力跑、三角扶杆接力跑、蛇形接力跑、掷运接力跑、障碍接力跑、连体接力跑、组图、组字接力跑、圆周接力跑、难倒对方接力跑等)娱乐化障碍跑内容
(跨过障碍跑、绕过障碍跑、攀爬障碍跑、钻过障碍跑、通过独木桥、手脚交换过障碍、撑杆过障碍、踏上越过障碍组合障碍跑、卫生保健、方法手段、竞赛规则等)娱乐化跳高内容
(行进间右侧外摆、左腿内摆、腿摆动脚触球、助跑摸高、跳高升级、跳高积分、靠墙塌腰、反弓下腰、压腰练习体后曲练习、任意动作越过横杆、卫生保健、方法手段、竞赛规则等)娱乐化跳远内容
(助跑起跳越过障碍物、超越自己跳超越对手跳、不固定起跳板跳、跑跳练习、立定多极跳、单足连续向前跳、双腿触胸跳、追随跳、跳深、跳篱笆、立定冠军跳、卫生保健、方法手段、竞争规则等)娱乐化投掷内容
(双手向上推实心球、二人单手肩上推球、个人抛球练习、打靶练习、抛高练习二人组合前抛练习、二人组合后抛实心球练习各种方式的卧撑、如俯卧撑、侧卧撑、立卧撑、鱼跃俯卧撑等)
娱乐化跑跳投内容的组合
(弓箭步走——快速跳绳、走——跳、弓箭步走——弓箭步跳、走3-5步,双脚起跳50-80cm的高台、移动打靶、冲锋射门、追射飞行物、助跑投远、穿过封锁线炸碉堡、卫生保健、方法手段、竞争规则等)
4娱乐化田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特点
4.1 在教学内容上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应用性,选择的内容贴近生活,坚持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竞争意识。如:移动打靶、冲锋射门、穿过封锁线炸碉堡、搬运跑、抢占位置跑、集体打电话号码等。二是发展相同素质的练习内容新、多,有易有难、有简有繁,适用于不同水平和不同条件的学校。如上面娱乐化短跑距离跑有20多种,便于教师选择和运用。三是实践手段和理论相结合。如:各类内容的卫生保健知识、锻炼的方法和手段、简单的比赛规则融于教学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和观赏田径竞赛的乐趣。4.2 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三大特色:一是娱乐化。选择的方法能使学生愉快的接受,并积极主动的进行身体练习。如:过去教授方法中的示范法、语言法、纠正错误法向表演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转变。教学练的方法不断丰富,向生动活泼的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合作式、趣味性转变。二是情节化。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设置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愉快主动的进行练习。如:情景教学法、象征法、进退或升降法、循环法、游戏法、和竞赛法等等;三是个性化。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个性进行鼓励和引导,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如:成功体验法、挑战法、创新法、自评法、探究法、表演法等等。5 结论与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改进初中田径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学生能从田径运动中体会到快乐。田径运动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丰富业余体育内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如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的评价等。建议广大体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学习并潜心研究有关田径娱乐化教学方面的内容。参考文献:
[1]季浏 体育与健康(水平四)教师用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季浏 体育与健康(水平四)学生用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3]李晋裕 滕子敬 李永亮 学校体育史 海南出版社.200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讨论
稿).2001 [6]王占春 体育与健康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7 [7]周红萍
魏加俊 短跑趣味练习集锦[J] 中国学校体育 2003.1.19;娱乐健身合作跑[J] 中国学校体育 2003(02);障碍跑练习方法介绍[J]
中国学校体育 2003(03)23;跳高趣味教学[J]
中国学校体育 2003(04).23
体
育 方 法 学
论 文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08级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乔
博
第二篇:方法学验证(精选)
主要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含量方法学 首先肯定要有系统适用性、溶液稳定性、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或中间精密度)、线性、耐用性、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
一般一个项目从小试开始、中试、放大 放大最少是三批作为验证批 验证批一般内容一般有工艺验证、清洁验证、成品检验、然后开始稳定性的考察、到稳定性第六个月就可以申报到省局 这个时候就要写申报资料 质量这块主要负责10、11、14号资料(以前版本)现在一般是CTD资料 主要负责3.2.s部分。省局受理后一般一个月后来现考,主要检查所有的检验记录、仪器使用台账、对照品使用台账。通过后有动态批送检,合格就送到国家局 等批件,这就要很久了 稳定性考察还要继续进行一般长期到36个月 上面是一个项目的主要流程、制剂还要进行处方筛选,一般在小试、中试是进行、方法学也在这个时候进行(主要含量、有关物质)固体还有释放度,原料有残留溶剂、其他已知杂质都要有方法学的支持 针剂也要有处方的筛选、临床稀释液相容性、管道相容性固体分速释、缓释、口崩、混悬等这些都不同、从工艺到方法学都不同
实验室的所有仪器都必须通过验证、校准才能用、外教一般是华南计量所的每隔一年一次
(液相两年一次)这中间、每半年应该有一次内部校准、每一年又一次验证(做了验证可不做内角)
紫外、红外也一样
第三篇:体育法学
体育法学
体育法的概念
指为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维护正常的体育秩序,发展体育事业,由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一定的体育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广义的体育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各级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体育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包括国家的体育法律及其他体育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
狭义的体育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体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体育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基本特征
1.社会随动性
2.时代反映性
3.法制渐进性
4.立法滞后性 5.发展国际性
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体育法律事实
在纷繁复杂的体育实践中,只有具备了体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能引起体育法律后果的社会现象,才能成为体育法律事实。
体育法的基本特征
l.体育法具有当然的体育性 2.体育法具有广泛的综合性
3.体育法调整职能的社会公共性 4.体育法主体的复杂多样性
体育法体系的层次结构
不同的机关所制定或颁布的体育法,有着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因而就显示出不同的层次结构,使得体育法体系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衔接配套、层次分明的整体。
1.宪法为指导
2.体育法为龙头
3.行政法规为骨干
4.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基础
体育法体系的内容结构
1.综合类。包括体育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等的规定,体育行政机构组织的规定,体育社会团体的规定,关于体育对外交往的规定,等等。
2.社会体育。包括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质测定与监测,体育锻炼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职工体育工作管理规定,体育先进县的管理规定,城市与农村的体育工作的管理规定,民族、民间和老年人、残疾人体育的有关规定,等等。
3.学校体育。包括关于体育课的规定,关于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的规定,关于合格的体育教师的规定,关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规定,整理者:杜兴文
体育法学
关于学生体质标准与监测的规定,等等。
4.竞技体育。包括对于竞技体育主体的管理规定,关于业余体育训练的组织管理规定,关于运动员、运动队的组建和管理的规定,关于体育竞赛的组织和管理的规定,关于禁用药物和方法的规定,等等,5.军队体育。包括军队体育的综合管理规定,军队运动训练与竞赛的规定,各类军人体育锻炼标准的规定,等等。
6.保障条件。包括各级政府的保障条件,关于体育捐赠和资助的规定,关于体育资金的使用臂理规定,关于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定,关于体育器材和用品的规定,关于体育经营活动的规定,关于体育科技与教育的规定,等等。
7.法律责任。包括体育社会团体的处罚规定,体育民事责任,体育行政责任,体育刑事责任,等等。
8.奖励和争诉。包括各类体育奖励规定,体育仲裁,体育行政复议和诉讼,等等。
社会体育的特点(特征)
(一)主体的广泛性和全民性
(二)参与者的自愿性和主动性
(三)活动目的的健身性和娱乐性
(四)活动时间的灵活性和余暇性
(五)活动项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学校体育概念
学校体育是以学生为对象、通过学校教育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工作包括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2.怎样理解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是我国大教育中与其他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既塑造学生的灵魂,又塑造学生的体魄,对学生身心全面而健康地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
业余体育训练的原则是:“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
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管理模式
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分类
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少年级运动员。
仲裁的概念
指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所签定的条款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由第三方裁决,对于裁决决定,双方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
体育仲裁?
整理者:杜兴文
体育法学
体育知识产权是指体育领域内的智力成果的权利,体育竞赛中的名称、徽记、旗帜和吉祥物等标志,均有知识产权的特性。
体育社会团体
体育社会团体是公民自愿组成并经合法登记成立,从事体育健身、娱乐、竞技、科研等活动的群众性体育组织。
体育法律责任的概念?
体育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应遵照《体育法》的规定,履行《体育法》所规定的义务,如果违反体育法的规定和义务,则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的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体育法律责任表现特征:
(一)法律规定的明确性
(二)执行上的强制性
(三)责任追究机关的专门性
体育民事责任的概念?
体育民事责任是指因行为人不法侵害体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而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责任。
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体育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一)损害事实1
损害事实是构成民事责任的首要条件。所谓损害,是指由一定的行为或事件造成的人身或财产上的不利益。
(二)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构成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违法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作为的违法行为,即实施法律所禁止的并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另一种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即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行为义务,致使他人受到损害的行为。(三)因果关系
所谓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这样,行为人才对损害承担责任。在民法上,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行为人对该损害负有民事责任的必备条件之一,因为,根据自己责任原则,人们不应对不是由他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行为时的某种主观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违反《体育法》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属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只要有过错,不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要承担民事责任。
整理者:杜兴文
体育法学
体育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构成的四个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仲裁组仲裁程序
(1)提交书面材料。
(2)听证。
(3)仲裁组要求的作证程序。
(4)速决程序。
==法律调整的概念
法律调整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社会生活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通过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赋予社会主体以一定权利并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迸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体育法的基本原则
(一)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二)保障和促进体育体制改革的原则
(三)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办体育的原则(四)对体育工作分级管理的原则
(五)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的原则
(六)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的原则
(七)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体育事业的原则
(八)奖励原则
(九)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体育交往的原则
==1.我国《体育法》产生的背景及过程 ==《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
1995年8月29日,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从而结束了我国体育事业无法可依的历史。
《体育法》的颁布,是一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客观需要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具体地说,它是全面走向现代化的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显现,是中国体育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必然结果,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一)体育社会化促使体育结构重新整合(二)市场经济推进法制建设
(三)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日渐提高
(四)重视体育立法是当前的国际性潮流
==《体育法》的制定过程
在1980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和邓小平同志关于要法制化的论述,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同志第一次提出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体育法》。1983年国务院在批转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的请示》中,提出着手制定《体育法》。1984年我国在第23届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后,彭真同志专门指示国家体委抓紧起草《体育法》。
从1980年9月开始,前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组织力量,先后收集、翻译了《罗马尼亚发展体育运动法》《古巴参加体育运动新制度》《法国发展体育运动法》《西班牙新体育法》《日本体育运动振兴法》《美国业余体育法》《美国公法》和《阿尔及利亚体育运动法令》等外国体育法。
1995年,政策法规司编辑出版了《外国体育法规选编》,为我国体育立法借鉴外
整理者:杜兴文
体育法学
国体育立法的经验,并力求与国际体育基本惯例和准则适度接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同时,他们两次清理和汇编了建国以来的体育法规,编辑出版了两本“现行体育法规汇编”,一本是从1949年-1988年的体育法规,一本是1989年至1992年的体育法规,为制定《体育法》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1988年6月,前国家体委决定成立《体育法》起草领导小组和起草工作小组,开始了《体育法》的起草工作。经过近4年的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于1992年3月正式将《体育法》(草案)呈请国务院审议。由于当时国家经济立法任务繁重《体育法》未能列人国务院立法计划。1994年3月,前国家体委再次向国务院报送了《体育法》(草案)(送审二稿)和申请立项报告。1994年4月《体育法》正式列人《国务院1994立法工作计划》。为确保《体育法》的质量,做到全面、客观、科学、可行,前国家体委分别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局曾3次组成联合调研组赴10余个省、区、市广泛征求地方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对《体育法》(草案)的修改意见。
1995年6月2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1995年6月23日至6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受国务院委托到会做了《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草案门的说明》的报告。参加分组讨论的委员普遍对《体育法》(草案)表示了支持。
1995年8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家主席江泽民于同日签署第55号主席令,公布该法并于1995年10月1日起生效。至此,苦心酝酿8年、历经25次重大修改的《体育法》终于宣告完成。
==.举例说明外国《体育法》 《日本体育运动振兴法》。1961年6月,日本颁发了《日本体育运动振兴法》,以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体育发展的停滞状态。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发展体育运动法》。1967年罗马尼亚国家颁布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发展体育运动法》,共4章26条,表明了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和统一管理。《法国发展体育运动法》。1975年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通过、总统颁布的《法国发展体育运动法》是法国体育的基本法。
《西班牙新体育法》。1979年5月,西班牙颁布了《西班牙新体育法》,该法比较全面、系统地制定了发展体育运动的各种有关政策法规。
《美国业余体育法》美国于1978年由第九十五届国会讨论通过了《美国业余体育法》。
==体育法律关系的概念
体育法律关系是指体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体育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体育权利和体育义务的关系。
==体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体育法律关系包括:主体
客体
内容
三要素中,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体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客体的支配者和行为的实施者。
体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体育法律关系赖以形成和
整理者:杜兴文
体育法学
存在的客观基础。没有客体,主体的存在活动就失去了意义,体育权利和体育 义务也失去了目标。体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体育法律关系的实质,是联结各个主体的纽带和桥梁。
==体育法的本质
体育法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体育领域内的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也是体育法的本质之一。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不能离开其物质生活条件而随心所欲地制定法律,否则,就必定会因为违背了客观经济条件而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实施,这是体育法的另一个本质特征。所以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体育的发展水平和体育法的内容。
==体育法的体系
中国体育法体系,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法体系的层次结构,二是体育法体系的内容结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层次和内容的体育法共同构成了体育法的体系。
(一)建立体育法体系的意义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社会主义体育法制的原则 2.落实宪法的体育原则,保障体育改革和发展 3.规范体育立法,使各体育法相互之间协调配套 ==社会体育的概念
社会体育,亦称群众体育,是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的基本原则
《体育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6 月 国务院发布 2010年—条例
==竞技体育的概念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等方面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竞技体育的特点:
第一,具有强烈的竞争性 第二,具有优美的技艺性
第三,具有高尚的娱乐性。
整理者:杜兴文
第四篇:法学作业(推荐)
城市小产权房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
(不动产法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住房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带动房屋价格快速上涨,与此同时,市区周边的小产权房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新的社会争论热点问题。一方面是城市小产权房发展势头迅猛,几年间从无到有规模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是针对小产权房问题,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是明确制止的,是违法建筑。为全面了解城市小产权房发展现状,总结存在原因和对策,我们需要更好全面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关键字:小产房权,房屋,价格,社会,争论,发展,现状,原因,对策,调查,分析
引言:所谓小产权房是指一些村集体组织或者开发商出售其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子。小产权房分两种:一种是在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建成;另一种是占用耕地违法建设的。由于没有经过政府征地和出让手续,这种小产权房无法办理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只有村集体出具的合同证明其所有权,无法抵押转让,在遭遇拆迁时也无法维护其应有的利益,这也是其之所以被称为小产权房的原因。在这里,我将对具体的城市如太原市调查其的小产房权的原因,及数据分析和发展趋势:
1.调查显示
目前太原市六城区正在开发和出售的小产权房项目超过40个,分布在各城中村、市郊农村,在整个太原市房屋出售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超过20%,并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价格方面,大部分小产权房销售均价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部分地段相对较好或者人口稠密地区的价格能达到2500元/平方米左右。在太原市太钢片区附近了解到,这一带由于外来人口密集,住房需求量较高,小产权房出售也比较集中,在东涧河村所在的村里就分布着规模不等的七八家售楼处,价位均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并且销售情况也不错;建设南路以东也是小产权房出售较集中的地段,这里由于紧邻市区,价格呈现上涨态势,例如建南汽车站附近的“城市百合”项目,起价已经从去年的1500元/平方米上涨至目前的2700元/平方米;服装城以东片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购房需求始终比较大,价格也达到2000—2200元/平方米。大多数购房者认为,小产权房相比商品房动辄四五千元的高价要便宜很多,并且房屋面积多为80—100平方米,结构也比较合理。
2.小产权房存在的原因
从调查情况看,太原市小产权房的大量涌现,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如,2.1.旺盛的需求直接推动了小产权房的蓬勃发展。
市民在购房时最看重的因素是价格,因此住房的有效需求取决于
居民的支付能力,近年来商品房价快速上涨,众多购房者面对高昂的房价往往是望而却步,而小产权住房由于无须缴纳土地出让金和相应的税费,房屋建造成本低廉,以其低廉的价格对不少缺乏产权意识的购房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人们即使知道小产权住房的多种弊端,却仍甘愿购买。太原市的小产权房开发多是在靠近商业、居住较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强劲的需求成为拉动太原市小产权房发展的基础。
2.2.高额的利润加速了农村集体土地的开发建房。
依照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开发商通过正常渠道支付的土地成本相对较高,反之,在集体土地建房,无须经过大量繁杂的审批手续,同时又降低了取得土地的成本。面对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和快速上涨的房价,利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开发房地产直接获得可观收益就成为农村集体开发小产权住房的根本动力。
2.3.国家相关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使小产权房买卖双方存在侥幸
心理。
从小产权住房发展至今,国家虽然三令五申其违法性,但在真正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尤其是已经购买的小产权房如何处理没有实质性的措施出台,市场容易产生模糊认识,使买卖双方形成错觉和侥幸心理,反而助长了小产权房的发展趋势。
3.小产权房存在的弊端
小产权房看似是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它本身就是不合法的产物,存在着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既不能使购买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也不能起到安居的作用。
3.1.小产权房没有合法产权。
小产权房是在集体所有土地上建设并由乡政府颁发的产权证,实质上是不具有合法产权的住房。乡镇政府不具有批准建设用地的资格,因而也不具有颁发房地产证的资格,小产权证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也就不受法律的保护。调查中了解到,购房者大多都清楚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没有国家授予的房产证,即人们常说的“大红本”。
3.2.小产权房缺乏相应配套设施。
太原市小产权房多分布在市区边沿一带,有相当部分不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因此从市政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到环境建设等方面都没有保障,道路交通、电力电信、供水排水、热力煤气等基础配套设施还不健全。不少已经购买小产权房居住的市民表示:由于交通状况不好,一般都要步行一段距离才有公交站,一旦下雨,门口的路就泥泞不堪了,到了冬季,都是自己烧煤取暖,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3.3.缺乏物业管理服务,居住者的权益难以保障。
当前我国城市住宅区的管理主要依据国家的物业管理条例,由业主聘请物业管理公司对住区的设施、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管理维修,这是安居必不可少的条件。小产权房因为缺少法律支持,在管理服务和政府监管方面几乎是空白,业主入住之后无法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遇到小到停水、停电,大到拆迁、收房等情况时只能“听天由命”,公共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4.政策建议
小产权房并不能成为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途径,在当前房价高涨的情况下,只能视为是部分购房者无奈的选择。为了更有效解决我市小产权房发展问题和市民住房问题,我们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监管,加大法规宣传力度。国土资源部6月9日强调指出,“小产权房”实质是违法建筑,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违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违反相关政策,各地要严格依法查处大量存在的“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政府应明确态度,对违法用地和建设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严格按照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尽快出台对已购小产权住房的处理办法。加强相关法规的宣传,使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掉入陷阱。
其次,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除了需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外,更主要的是要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吸
纳社会资金,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让居者有其屋,最大程度限制甚至杜绝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开发房地产的现象,只有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社会保障住房的比例,才能从根本上切断小产权住房的供应渠道。
最后,应充分认识到小产权房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完全解决的,小产权房和商品房共同存在的局面还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通过不同渠道正确规范和引导社会舆论,改变旧有观念,鼓励居民租房解决住房问题,这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第五篇:创新方法学大论文
基于TRIZ的产品冲突问题解决实例应用
谢海燕231000334在前苏联,TRIZ方法一直被作为大学专业技术必修科目,已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苏联解体后,大批TRIZ研究者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TRIZ流传于西方,受到极大重视,TRIZ的研究与实践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西北欧、美国、台湾等地出现了以TRIZ为基础的研究、咨询机构和公司,一些大学将TRIZ 列为工程设计方法学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TRIZ理论和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工程实用性强,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如今它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为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RIZ理论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目前已逐步向其他领域渗透和扩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由原来擅长的工程技术领域分别是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发展。现在已总结出了40条发明创造原理在工业、建筑、微电子、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医疗、食品、商业、教育应用的案例,用于指导各领域遇到问题的解决。
下面,从以下一个例子来看TRIZ的产品冲突问题解决实例应用:如何防止汽车的挡风玻璃装置产生噪音。
该问题产生的应用背景:用于固定汽车挡风玻璃装置,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会发出“吱吱”和“嗡嗡”的噪音。这一噪音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大约在十年前,当制造这些装置的材料从金属改变成塑料时,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明显。曾经有一些研究人员在过去的五年中尝试了许多的设计方法到行之有效和低成本的,但不幸的是,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案。
若解决了该问题后所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从经济效益来看,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社会效益来看,可以让乘车人在乘坐时更加舒服,提高产品的舒适度。
用于固定汽车挡风玻璃装置,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会发出“吱吱”和“嗡嗡”的噪音。产生“吱吱”声的原因是由于装置边缘在和金属车体接触时,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的摩擦力并由此产生的粘滑现象所造成的。而嗡嗡声是由于汽车在高速行驶产生的“伯努力效应”导致固定汽车挡风玻璃装置边缘在间断变化的空气压力下产生上下颤动所发出的声音。
所以在这个系统存在的矛盾主有以下两个。一个是技术矛盾:如果提高固定汽车挡风玻璃装置边缘的硬度,则可以防止“嗡嗡声”的产生,但是提高该装置的硬度,又会是该装置沿边缘水平方向上产生的“吱吱”噪音增强,如果降低于固定汽车挡风玻璃装置边缘的硬度,则可以消除“吱吱”噪音,但是由于降低硬度使前一种前一种噪音。一个是物理矛盾:固定汽车挡风玻璃装置边缘硬度必须同时具有高和低的特性。
解决方案一是应用TRIZ创新原理,运用滚动来抵滑动摩擦力。
待解决的问题是固定汽车挡风玻璃装置边缘硬度过硬,虽然消除了嗡嗡声,但是增大了吱吱声。解决的方向是改变装置边缘,将装置边缘和车体的接触方式 1
变为滚动接触。解决方案:在装置边缘设置可滚动的柱状体,使得装置边缘和车体接触时产生的震荡和摩擦均围绕中心点,或是在边缘采用管状结构,对偏高中心的水平方向切线运动做补偿。最终结果:当装置边缘采用了滚动方式与车体接触后,即使增加边缘装置的硬度,也能够使装置边缘在水平切线方向上变得“柔软”,防止了“吱吱”的尖嘴噪音产生。同时也防止了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过程中的“粘贴”现象的产生。
解决方案二是应用TRIZ创新原理,提高强度并减轻重量。
待解决的问题是固定汽车挡风玻璃装置边缘硬度,减轻“嗡嗡”的噪音,同时防止“吱吱”噪音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解决方向:使用特殊的合成材料制作固定汽车挡风玻璃装置,来提高装置的边缘硬度和防止噪音声波的发散。解决方案:在原有装置的材料中,沿着装置边缘添加细金丝,增加系统强度,减轻“嗡嗡”的噪音,同时对“吱吱”噪音声波的传播到干涉作用,降低了“吱吱”的噪音。进一步,可以根据TRIZ理论关于技术特性演化的八大定律其中的:“技术系统总是沿着从单一到双最后到多的方向进行演化”,对该装置进行进一步变更,使金属丝在结构内部呈网状排列,该网状结构可以用PVC挤压成型。最终结果:使用该网状结构的合成材料,能够提高装置边缘的硬度,降低“嗡嗡”噪音,同时也保留材料外表面的柔软性,防止“吱吱”噪音的产生。
解决方案三是应用TRIZ创新原理,技术系统总是沿着从单一到双最后到多的方向进行演化。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汽车挡风玻璃固定装置外层的硬度,减轻“嗡嗡”的噪音,降低装置内层得硬度,同时防止“吱吱”噪音。解决方案:固定装置边缘内层由柔软的材料构成,用于减轻车体金属板和玻璃的相对运动,从而防止“吱吱”噪音的产生:固定装置边缘外层由坚硬的材料构成,能够加强装置的稳定性,减轻“嗡嗡”的噪音。
还有一个例子是自行車剎車靴创新结构。存在的技术矛盾有:如何用單一剎車靴(最方便)使自行車 A在干/湿路面下均可正常操作(提供足夠剎車力)。B.避免操作過程中產生之有害因子的影響。C.外部影響因子(水、細石)之有效控制解决方案一是使用复合材料,刹车垫上局部区域材质改变或者解决方案二是将惯用结构以弹性元件连结,利用一媒介执行某一动作,或暂时连接在原物体上,但可以移除。可见,TRIZ理论以其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全球的创新和创造学研究领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它能够帮助我们系统的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 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 维,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TRIZ理论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目前已逐步向其他领域渗透和扩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由原来擅长的工程技术领域分别是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发展。现在已总结出了40条发明创造原理在工业、建筑、微电子、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医疗、食品、商业、教育应用的案例,用于指导各领域遇到问题的解决。
TRIZ是专门研究创新设计的理论,已建立一系列的普适性工具帮助设计者尽快获得满意的领域 解。TRIZ作为技术问题或发明问题解决的一种强有力方法,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机构、机械或过程,而是要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及指明问题解决对策的探索方 向。TRIZ的原理、算法也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应用领域。它是指导人们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提供科学的方法、法则。因此,TRIZ 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不仅在前苏联得到广泛应用、在美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如波音、通用、克莱斯勒、摩托罗拉等的新产品开发得 到了应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3年,三星电子采用 TRIZ 理论指导项目研发而节约相关成本 15 亿美元,同时通过在67个研发项目中运用 TRIZ 技术成功申请了52项专利。仅仅一项创新技术就能对一个跨国企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TRIZ的创始人 G.S.Altshuller 对此也始料未及。
从1997年三星引入TRIZ理论到2003年的近7年时间里,三星应用TRIZ 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但很多创新环节仍然需要 TRIZ 专家的协助才能完成,而且这些专家往往都有十年以上的TRIZ应用经验并通晓不同的工程领域。我们因此称三星的这种创新模式为“专家辅助创新”。
在经历了理论创建与理论体系的内部集成后,TRIZ理论正处于其自身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以及与其它先进创新理论方法的集成阶段,尤其是已成为最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和创新问题求解的理论与方法基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实用性强,并经过实践检验,应用领域也从工程技术领域扩展到管理、社会等方面。现在TRIZ理论在西方工业国家受到极大重视,TRIZ的研究与实践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如今它已为众多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效益。
这些证明了运用TRIZ理论可以为快速提升我们创新技术水平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要更好的学习好这个理论,把它更好的应用到实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