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法学知识点概括

时间:2019-05-14 09:2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法学知识点概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法学知识点概括》。

第一篇:体育法学知识点概括

1.中国奥委会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委员会会议。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10条规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3.体育法律关系的构成包括体育法律关系主体,体育法律关系客体和体育法律关系内容。

4.体育法律关系是指体育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5.体育法的执行是指狭义法的执行,是指国家体育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体育法律形式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体育法律的活动。6.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7.体育法学是调整体育运动中发生的一定范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体育法律监督,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体育法律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9.为什么体育法是一个重要的部门法?a 体育法有利于规范体育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b 体育法是国家和社会管理体育事物的有效法律依据。C 体育法是体育事业顺利发展的有效保障。D 体育发生促进国际体育交往,发展对外体育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10.简述我国体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国家赔偿责任。

11.会员制体育体育社团可以分为哪几类?第一类为互益性体育社团;第二类为公益性体育社团(中间型);第三类为调节性体育社团,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

12.简述体育彩票业管理制度。A 管理制度——国家垄断专营b 体育彩票发行主体的资格法定制度B销售管理制度C资金管理制度

13.体育民商事纠纷适用调解的范围。a体育赞助纠纷B体育合同纠纷c体育知识产权纠纷或商业权利纠纷D轻微伤害赔偿纠纷e 其他

14.简述体育诉讼的特征。

A诉讼的主持机关是人民法院B诉讼具有被动性的特点C诉讼

严格按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D诉讼具有终局的性质 10.体育法的本质。

A体育法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B体育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体育法决定于物质生活条件 16.简述体育法的基本原则。A符合宪法原则b坚持体育对外交往,遵守国际条约和国际公约的原则C经济建设中心,各项体育运动协调发展D保护个体育主体合法权益原则E维护公共利益原则

17.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体育法治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着体育的法治化:体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制约;以法治化为显著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我国体育必须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市场经济促进体育社会化规模日益扩大,体育市场逐渐统一,体育关系日趋复杂.。第二,以市场为取向的体育改革必须以法治化为条件: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公平竞争,竞争必须按照一定的竞争规则有秩序的进行,市场规则是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的;在以市场为取向的体育改革中必须不断强化公平竞争/权利义务对等/契约性等方面的法律意识。第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国家的法治建设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相协调,同时也对国家各个领域的法治建设提出要求,体育法制建设必须围绕服务于市场经济这个中心,与其相适应/密切配合。

18.试述仲裁的特点。(1)自愿性:仲裁以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否提交仲裁,交与谁仲裁,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以及仲裁的审理方式、开庭形式等都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协商确定的。仲裁是最能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争议解决方式。(2)专业性:由于仲裁的对象大都是民商事纠纷,常涉及复杂的法律、经贸以及专业技术问题,所以仲裁机构备有按专业设置的仲裁员名册,并且仲裁一般是各行各业的技术专家和法学专家,从而保证仲裁的专业权威性;(3)灵活性:仲裁在程

序上不如诉讼规范,当事人享有

较大的自主权,除此之外,仲裁在时限与法律适用方面也有很大的弹性;(4)快捷性:由于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不像诉讼程序那样实行两审终审制,这样就有利于纠纷的迅速解决;(5)保密性:仲裁一般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并且各国相关的仲裁法律和仲裁制度都规定了仲裁员的保密义务,因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贸易活动不会因进行仲裁而被泄露;(6)经济性:首先表现在时间上的快捷性导致费用相应的减少,其次由于仲裁具有自愿和保密的特点当事人之间通常没有激烈对抗的态度,且商业秘密不必公之于世,对当事人之间今后的商业机会影响较小;(7)独立性: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之间亦无隶属关系,仲裁独立进行,不收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即使在机构仲裁下,亦是如此;(8)国际性:随着现代经济的全球化,当事人进行跨国仲裁已经屡见不鲜,特别是现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了1958年《纽约公约》,在一个缔约国作出裁决,可以很方便的到另一缔约国去申请执行,这一优势是法院判决难以拥有的。

第二篇:体育法学

体育法学

体育法的概念

指为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维护正常的体育秩序,发展体育事业,由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一定的体育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广义的体育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各级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体育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包括国家的体育法律及其他体育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

狭义的体育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体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体育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基本特征

1.社会随动性

2.时代反映性

3.法制渐进性

4.立法滞后性 5.发展国际性

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体育法律事实

在纷繁复杂的体育实践中,只有具备了体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能引起体育法律后果的社会现象,才能成为体育法律事实。

体育法的基本特征

l.体育法具有当然的体育性 2.体育法具有广泛的综合性

3.体育法调整职能的社会公共性 4.体育法主体的复杂多样性

体育法体系的层次结构

不同的机关所制定或颁布的体育法,有着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因而就显示出不同的层次结构,使得体育法体系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衔接配套、层次分明的整体。

1.宪法为指导

2.体育法为龙头

3.行政法规为骨干

4.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基础

体育法体系的内容结构

1.综合类。包括体育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等的规定,体育行政机构组织的规定,体育社会团体的规定,关于体育对外交往的规定,等等。

2.社会体育。包括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质测定与监测,体育锻炼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职工体育工作管理规定,体育先进县的管理规定,城市与农村的体育工作的管理规定,民族、民间和老年人、残疾人体育的有关规定,等等。

3.学校体育。包括关于体育课的规定,关于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的规定,关于合格的体育教师的规定,关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规定,整理者:杜兴文

体育法学

关于学生体质标准与监测的规定,等等。

4.竞技体育。包括对于竞技体育主体的管理规定,关于业余体育训练的组织管理规定,关于运动员、运动队的组建和管理的规定,关于体育竞赛的组织和管理的规定,关于禁用药物和方法的规定,等等,5.军队体育。包括军队体育的综合管理规定,军队运动训练与竞赛的规定,各类军人体育锻炼标准的规定,等等。

6.保障条件。包括各级政府的保障条件,关于体育捐赠和资助的规定,关于体育资金的使用臂理规定,关于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定,关于体育器材和用品的规定,关于体育经营活动的规定,关于体育科技与教育的规定,等等。

7.法律责任。包括体育社会团体的处罚规定,体育民事责任,体育行政责任,体育刑事责任,等等。

8.奖励和争诉。包括各类体育奖励规定,体育仲裁,体育行政复议和诉讼,等等。

社会体育的特点(特征)

(一)主体的广泛性和全民性

(二)参与者的自愿性和主动性

(三)活动目的的健身性和娱乐性

(四)活动时间的灵活性和余暇性

(五)活动项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学校体育概念

学校体育是以学生为对象、通过学校教育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工作包括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2.怎样理解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是我国大教育中与其他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既塑造学生的灵魂,又塑造学生的体魄,对学生身心全面而健康地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

业余体育训练的原则是:“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

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管理模式

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的分类

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少年级运动员。

仲裁的概念

指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所签定的条款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由第三方裁决,对于裁决决定,双方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

体育仲裁?

整理者:杜兴文

体育法学

体育知识产权是指体育领域内的智力成果的权利,体育竞赛中的名称、徽记、旗帜和吉祥物等标志,均有知识产权的特性。

体育社会团体

体育社会团体是公民自愿组成并经合法登记成立,从事体育健身、娱乐、竞技、科研等活动的群众性体育组织。

体育法律责任的概念?

体育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应遵照《体育法》的规定,履行《体育法》所规定的义务,如果违反体育法的规定和义务,则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的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体育法律责任表现特征:

(一)法律规定的明确性

(二)执行上的强制性

(三)责任追究机关的专门性

体育民事责任的概念?

体育民事责任是指因行为人不法侵害体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而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责任。

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体育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一)损害事实1

损害事实是构成民事责任的首要条件。所谓损害,是指由一定的行为或事件造成的人身或财产上的不利益。

(二)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构成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违法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作为的违法行为,即实施法律所禁止的并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另一种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即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行为义务,致使他人受到损害的行为。(三)因果关系

所谓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这样,行为人才对损害承担责任。在民法上,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行为人对该损害负有民事责任的必备条件之一,因为,根据自己责任原则,人们不应对不是由他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行为时的某种主观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违反《体育法》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属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只要有过错,不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要承担民事责任。

整理者:杜兴文

体育法学

体育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构成的四个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仲裁组仲裁程序

(1)提交书面材料。

(2)听证。

(3)仲裁组要求的作证程序。

(4)速决程序。

==法律调整的概念

法律调整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社会生活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通过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赋予社会主体以一定权利并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迸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体育法的基本原则

(一)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二)保障和促进体育体制改革的原则

(三)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办体育的原则(四)对体育工作分级管理的原则

(五)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的原则

(六)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的原则

(七)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体育事业的原则

(八)奖励原则

(九)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体育交往的原则

==1.我国《体育法》产生的背景及过程 ==《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

1995年8月29日,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从而结束了我国体育事业无法可依的历史。

《体育法》的颁布,是一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客观需要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具体地说,它是全面走向现代化的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显现,是中国体育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必然结果,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一)体育社会化促使体育结构重新整合(二)市场经济推进法制建设

(三)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日渐提高

(四)重视体育立法是当前的国际性潮流

==《体育法》的制定过程

在1980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和邓小平同志关于要法制化的论述,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同志第一次提出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体育法》。1983年国务院在批转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的请示》中,提出着手制定《体育法》。1984年我国在第23届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后,彭真同志专门指示国家体委抓紧起草《体育法》。

从1980年9月开始,前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组织力量,先后收集、翻译了《罗马尼亚发展体育运动法》《古巴参加体育运动新制度》《法国发展体育运动法》《西班牙新体育法》《日本体育运动振兴法》《美国业余体育法》《美国公法》和《阿尔及利亚体育运动法令》等外国体育法。

1995年,政策法规司编辑出版了《外国体育法规选编》,为我国体育立法借鉴外

整理者:杜兴文

体育法学

国体育立法的经验,并力求与国际体育基本惯例和准则适度接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同时,他们两次清理和汇编了建国以来的体育法规,编辑出版了两本“现行体育法规汇编”,一本是从1949年-1988年的体育法规,一本是1989年至1992年的体育法规,为制定《体育法》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1988年6月,前国家体委决定成立《体育法》起草领导小组和起草工作小组,开始了《体育法》的起草工作。经过近4年的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于1992年3月正式将《体育法》(草案)呈请国务院审议。由于当时国家经济立法任务繁重《体育法》未能列人国务院立法计划。1994年3月,前国家体委再次向国务院报送了《体育法》(草案)(送审二稿)和申请立项报告。1994年4月《体育法》正式列人《国务院1994立法工作计划》。为确保《体育法》的质量,做到全面、客观、科学、可行,前国家体委分别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局曾3次组成联合调研组赴10余个省、区、市广泛征求地方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对《体育法》(草案)的修改意见。

1995年6月2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1995年6月23日至6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受国务院委托到会做了《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草案门的说明》的报告。参加分组讨论的委员普遍对《体育法》(草案)表示了支持。

1995年8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家主席江泽民于同日签署第55号主席令,公布该法并于1995年10月1日起生效。至此,苦心酝酿8年、历经25次重大修改的《体育法》终于宣告完成。

==.举例说明外国《体育法》 《日本体育运动振兴法》。1961年6月,日本颁发了《日本体育运动振兴法》,以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体育发展的停滞状态。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发展体育运动法》。1967年罗马尼亚国家颁布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发展体育运动法》,共4章26条,表明了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和统一管理。《法国发展体育运动法》。1975年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通过、总统颁布的《法国发展体育运动法》是法国体育的基本法。

《西班牙新体育法》。1979年5月,西班牙颁布了《西班牙新体育法》,该法比较全面、系统地制定了发展体育运动的各种有关政策法规。

《美国业余体育法》美国于1978年由第九十五届国会讨论通过了《美国业余体育法》。

==体育法律关系的概念

体育法律关系是指体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体育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体育权利和体育义务的关系。

==体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体育法律关系包括:主体

客体

内容

三要素中,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体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客体的支配者和行为的实施者。

体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体育法律关系赖以形成和

整理者:杜兴文

体育法学

存在的客观基础。没有客体,主体的存在活动就失去了意义,体育权利和体育 义务也失去了目标。体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体育法律关系的实质,是联结各个主体的纽带和桥梁。

==体育法的本质

体育法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体育领域内的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也是体育法的本质之一。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不能离开其物质生活条件而随心所欲地制定法律,否则,就必定会因为违背了客观经济条件而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实施,这是体育法的另一个本质特征。所以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体育的发展水平和体育法的内容。

==体育法的体系

中国体育法体系,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法体系的层次结构,二是体育法体系的内容结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层次和内容的体育法共同构成了体育法的体系。

(一)建立体育法体系的意义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社会主义体育法制的原则 2.落实宪法的体育原则,保障体育改革和发展 3.规范体育立法,使各体育法相互之间协调配套 ==社会体育的概念

社会体育,亦称群众体育,是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的基本原则

《体育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6 月 国务院发布 2010年—条例

==竞技体育的概念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等方面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竞技体育的特点:

第一,具有强烈的竞争性 第二,具有优美的技艺性

第三,具有高尚的娱乐性。

整理者:杜兴文

第三篇:法学概论知识点

法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law system)。它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的有机统一系统。不具有国际性。

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是指法律的历史表现形式。从历史角度看,包括: 1.风俗习惯:包括契约规范、宗教教规、道德规范等内容在内。2.判例:中国古代也有“决事比”;英国法,美国法等。3.成文法典:大陆法系国家。

4.权威专业人士的观点:古罗马时期的法学权威。

5.体现人之理性的“善良和正义”原则(即人类良知。“自由心证”)是成文法国家。法律渊源还可根据《立法法》作更明确的细分,为: 宪法(人大制订和修改)

法律(人大或人大常委会);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国务院及部委)///军事法规&军事规章

地方性法规(省市人大及常委会);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

地方性规章(省市政府)

还应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国内法还应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解释在内。

以上内容,参见我国《立法法》(2000年)

立法法

下面主要说说我国的立法权。其主要规范是《立法法》(2000年)和《宪法》(1982年)。有这样的几个问题,需要掌握:

1.谁享有立法权?享有的是立何种法规范的权力? 2.法规范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参阅教材第40~42页

关于立法权限的规定;立法的权限分配参见《立法法》教材31页 当今世界各国都有专门的国家立法机构。说明都重视成文法。由于成文法的明确性。在英美法国家,成文法都必须优先适用。

但是,具体立法权力并不绝对属于某一专门机构,只是有主次之分或具体某方面事务立法权力的分配。以美国为例:国会众参两院是主要立法机关,但主要权力在众院。而且,美国总统也在法定范围内的立法权。更为重要的是,立法后的审批是相互三种权力相互制衡的。国会立法,需要总统批准。总统立法,需要国会批准。最高院可以认定国会或总统立法违宪而无效。【我国也赋予中央【地方有所不同】人大和政府两机构都有立法权。】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二大法系的区别:

1.历史渊源不同。一个是源于罗马法的传播; 一个是在统一地方习惯法过程中形成的判例法;

2.法律渊源不同。一个是以制订法为渊源;一个是以判例法为渊源。

3.立法技术不同。一个重视编纂法典;一个不重视法典,但也有单行法规,占少数。4.法律结构不同。一个是主要由公法和私法组成;一个主要是由普通法和衡平法组成。5.法律适用技术不同。一个是将成文法适用到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一个是遵循先例。6.诉讼程序不同。一个是由法官主导的讯问式;一个是法官被动听审的辩论式。另外:司法机构设置、法律概念术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二大法系的法律体系与结构不同:

英美法系包括以下种类的法律:(英国与美国又有区别)宪法(宪法性文件;柔性宪法)财产法 契约法 侵权行为法 家庭法和继承法 刑法

诉讼法(陪审制;抗辩式)

注:其法律渊源主要是 判例(普通法和衡平法),但也有成文法,主要单行法律。(common law, equity law)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的享有者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在必要时可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以强制性的协助实现权益,义务是法律规定的人民应履行的某种责任,表现为应负有义务的人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是抑制一定的行为,以维护国家利益或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实现

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概念与内容

政治权利和自由 是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它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使为基础;另一种是政治自由,即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通常表现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简称政治自由。

几种行政行为法的内容(教材119页)

行政行为法是规范行政行为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行为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

行政行为法:涉及立法行为。执法行为。准司法行为【行政复议】。还可分行政行为一般法和行政行为特别法。一般法,如:《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信息公开条例》特别法,如:《治安管理处罚法》【注:与刑法相衔接】《税法》《律师法》《监狱法》《信访法》等【注:经济法】。这一方面具有明显的行业和专业特点。

宣告失踪和死亡教材140页

(一)宣告失踪的概念

宣告失踪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为失踪人并为其设立财产代管人的法律制度。宣告失踪的主要法律意义,在于为失踪人设定财产代管人。而在未成年人或成年的精神病人,法律已为其设置了监护人制度,即使其失踪,监护人即可担负财产代管责任,无须再另设财产代管人。如照此推理,宣告失踪,仅对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才有意义。宣告失踪是对自然事实状态的法律确认,其制度价值在于救济因自然人下落不明而导致的财产关系不稳定状态。通过宣告下落不明人为失踪人,可为其设立财产代管人,保管失踪人财产、处理应了结的债权债务,维护失踪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宣告失踪的法律要件

1.受宣告人失踪。即受宣告自然人离开住所或居所没有任何音讯,处于下落不明的状态。

2.失踪达到法定期间。宣告失踪的法定期间为2年,从失踪人音讯消失之次日起算;战争期间失踪的,失踪期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3.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失踪的程序不是自然发动,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程序才开始。所谓利害关系人,是指与失踪人有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人,如父母、配偶、近亲属、债权人、债务人等。对于申请权的行使,法律没有规定顺序以及序位的限制,即申请人之间没有排他效力,任一申请人都可以申请。

4.由法院宣告。法院收到利害关系人的宣告失踪申请后,先要发出寻找公告,期间为3个月。公告期满,失踪事实得到确认,法院应以判决方式宣告失踪。

(一)宣告死亡的概念

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推定其死亡,官告结束失踪人以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宣告死亡是生理死亡的对称,与生理死亡不同的是,宣告死亡是一种法律推定。宣告死亡的制度价值,在于维护生者的利益——包括配偶的再婚权、继承人的继承权、债权人的受偿权等。由于宣告死亡要消灭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主体资格,所以,法律对此慎之又慎。法律规定的宣告死亡的条件,要比宣告失踪条件严格得多。

(二)宣告死亡的法律要件

1.受宣告人失踪。与宣告失踪一样,须受宣告人离开住所或居所没有任何音讯,处于生死不明状态。

2.失踪达到法定期间。即失踪人下落不明状态持续存在,而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期间。对此期间,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了两类:普通期间的时间为4年,从自然人音讯消失之次日起计算,因战争而下落不明的,则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特殊期间的时间为2年,该期间仅适用于因意外事故造成的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情况,如飞机失事等,期间的开始为意外事故发生之日。

3.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死亡须以诉为之,故须由利害关系人申请。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24、25条的解释,宣告死亡的申请人范围与宣告失踪的申请人范围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先后的限制,即顺序在前的申请人之申请权,有排他效力。第一顺序为配偶,如无配偶的,下一个顺序递增为第一顺序,余以此类推;第二顺序为父母、子女;第三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最后一个顺序是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对于宣告死亡的申请人顺位,主要是为了优先保护配偶、父母和子女的身份利益、伦理利益和情感利益。申请人的顺序效力是,有在先顺序时排除在后顺序,同顺序人权利平等。

4.由法院宣告。法院受理宣告死亡申请后,先要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为1年,因意外事故失踪人的寻找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公告期间届满,生死不明的事实得到确认后,由法院以判决方式宣告失踪人死亡。判决宣告之日为被宣告人死亡的日期。

民事责任P188 监护人制度(教材142页)

监护,是指监护人为保护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或财产方面的合法权益所进行的监督和保护。

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是未成人或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规定:监护人有顺序之分。未成人与精神病人各不相同。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

认真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如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应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赔偿其损失。同时,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单位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著作权保护期(民法)P165 著作权 《著作权法》 主体: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对象:各种形式的作品,包括计算机软件 权利:人身权和财产权

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

权利期限:

对著作权的限制:合现使用制度

就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来说。其保护期限不受限制;就其发表权、财产权来说,其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50年。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著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截止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诉讼时效制度

追诉时效

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失效时间及刑法的溯及力问题。新刑法生效时间:1997年10月1日。

刑法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不适用,则无溯及力。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第12条)(教材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和中断、延长以及最长时效192页):

开始:从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如违反合同之日起起算,侵权之诉从侵权日或损害结果发现日起算。

中止:中断:延长:最长时效:20年 时效,是指时间在法律上的效力。

时间的流动,本身也是一种法律事实,能引起法律后果。

权利人经过法定的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的制度,就是诉讼时效。但超过时效,自愿履行的,不受限制。

时效制度意义,是方便法院及时调查案情,收集证据。分一般时效和特殊时效: 参见教材第192页。(民法见教材192页)(刑法见教材280页)

物权的概念P148 广义是指所有规范和调整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是指民法中有关物权的规定。物权的理解: 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特征:支配性;对世性;排他性;绝对性

物权法种类P149

理论上可做如下区分:

(一)所有权与其他物权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三)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根据《物权法》,具体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只能由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中的专属管辖P322

依法律规定民事案件必须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辖的,称专属管辖。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港口作业中发生的诉讼,由港口所在人民法院管辖;继承遗产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种专属管辖具有强制的排他性,无论法院或当事人都无权一协议变更。

商法

公司注册资本

有限公司:3万 股份有限公司:500万

破产财产的分配(详见P215)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内容

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可供破产分配的财产种类、总值,已经变现的财产和未变现的财产;(2)债权清偿顺序、各顺序的种类与数额,包括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用和破产企业所欠税款的数额和计算依据,纳入国家计划调整的企业破产,还应当说明职工安置费的数额和计算依据;(3)破产债权总额和清偿比例;(4)破产分配的方式、时间;(5)对将来能够追回的财产拟进行追加分配的说明。

破产财产分配次序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37条第2款和《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第一,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下列几种情况参照这一顺序清偿:第一,因企业破产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依法或者依据劳动合同对企业享有的补偿金请求权;第二,债务人所欠非正式职工(含短期劳动工)的劳动报酬;第三,债务人所欠企业职工集资款,但对违反法律规定的高额利息部分不予保护。第二,破产企业所欠税款。第三,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1]

破产财产分配原则

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法,以直接支付为原则。不便直接支付的,可以采取邮寄的方式将分配的款项寄给债权人。债权人未在指定期限内领取分配的财产的,对该财产可以进行提存或者变卖后提存价款,并由清算组向债权人发出催领通知书。债权人在收到催领通知书一个月后或者在清算组发出催领通知书两个月后,债权人仍未领取的,清算组应当对该部分财产进行追加分配。

代理的概念与分类

(一)代理的概念

代理,指通过他人独立实施法律行为,而使自己承担该法律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制度。代理仅与民事法律行为有关,是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延伸。代理的显著特点在于:①法律行为是代理人独立实施的;②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效果被代理人承担。

分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国际法

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P362 国际法上的承认一般是指现存国家对于另一个国家或其政府存在这一事实以一定方式表示接受的政治和法律行为。国家的要素(国际法)国际法上的承认具有以下特征:

(一)承认的主体是现存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传统国际法中,承认被看作是国家的主权行为,只有国家才是承认的主体。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际组织也具有承认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例如,联合国就通过接纳会员国、接受观察员等方式表示其对有关国家和政府的承认。因此,在现代国际法中,除国家外,国际组织也是承认的主体。至于被承认的对象,除新国家和新政府外,还可以是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

(二)承认是承认主体对某一被承认者存在这一事实表示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单方面行为。承认只是承认主体对某一被承认者存在这一事实表示接受,说明承认主体对上述事实存在的态度,并不改变原有事实本身的性质。由于承认是承认主体的单方面行为,因此,对某一被承认者存在的事实,承认或不承认由承认主体自由决定,而无需被承认者同意。

(三)承认既是政治行为也是法律行为。承认主体对于某一被承认者,例如新国家,是否承认,何时承认,在不违反国际法原则的限度内,完全可以自由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不是一种法律义务。但承认又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任何承认主体的承认行为都不得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承认一经宣布,将产生重要的法律后果,直接影响承认者和被承认者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又是一种法律行为。

国际人权法体系P368 国际人权法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是指对基于保护人类固有的尊严而产生的人权形成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目前,国际人权法主要是由一系列条约构成的,这些条约主要包括:

(一)1966年联合国两个人权公约

(二)专门领域或区域的人权条约

公海自由内容 P374

公海自由主要包括航行自由、捕鱼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飞越自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除规定上述自由外,还增加了建造国际法所准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科学研究的自由,并规定所有国家在行使这些自由时,应合理地照顾到其他国家享受公海自由的利益。另外,各国均有权在公海自由进行以和平为目的的科学研究。

所有权P152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对生产劳动的目的,对象,手段,方法和结果的支配力量,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财产所有权。

刑法

犯罪的停止状态P267 犯罪停止形态,亦称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反映故意犯罪的过程中,因主客观原因的各种停止下来的犯罪行为状态,即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而且这种停止状态不是暂时的,而是结局性的中止

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是指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P300 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为了保障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授权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这五种措施是依照强制力度由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排序的。

刑罚:国家规定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者适用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980年一月起施行的《刑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统一的刑法。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先后8次修订《刑法》 刑法三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平等适用法律原则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

正当防卫:(见教材263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2、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才能进行防卫。

3、必须是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才能进行防卫

4、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

犯罪构成的概念: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基础。

共同要件:(1)犯罪客体: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社会的后果(3)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

(4)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行为以及其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具有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

依法治国必要性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二)

(三)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抢夺与抢劫罪的区别: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1、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

2、客体不完我们缺少尊重法治的传统。我们缺少严格执法的做法

藐视践踏法律的现象和行为依然存在。全相同。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则一般只侵犯了财产权利;

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根据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4、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抢劫罪是希望或准备以武力或类似性质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取得财物,而抢夺罪是以突然取得财物的故意实施的,是希望通过趁被害人不备而取得财物,而不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吓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

第四篇: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概括

消费者行为: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而选择、获取、使用和处置产品、服务的活动过程,也包括影响这一活动和过程的各种因素。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主要包括:1.研究消费者行为有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

2.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帮助和引导消费者,保护消费者权益

3.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4.研究消费者行为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的生态环境的保护 消费者市场的特点:1.顾客多,范围广

2.需求差异性大

3.需求弹性大

4.购买量少,频率高

5.非理性购买较强

市场细分: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是营销战略的第一步)

细分市场的变量主要有四类:地理变量,人口变量,心理变量,行为变量。以这些变量为依据来细分市场就产出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里细分,行为细分四中市场细分的基本形式。市场细分原则:一致性;可衡量性;可进入性;效益性;稳定性

产品:是消费者获得和用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东西。

促销:是企业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流来引起人们的兴趣并说服他们试用其产品的活动。产品定位:就是在消费者头脑中为产品确立某种地位或树立某种形象,使其与其他同类的竞争产品相区别。

关系营销的产生是建立在两个经济学论据基础上的:第一个论据,保持一个顾客的费用远远低于争取一个顾客的费用;第二个论据,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越持久,这种关系越有利可图。人口密度属于地理变量细分市场。

在有些情况下,同一个产品既会被定义为工业品又会被定义为消费品。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刺激,形成一种有意义的与外部世界相一致的心理画面的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比感觉更为全面的理解世界的过程。

知觉的主要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感觉基本规律: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

感受性是对袭击强度及其变化的感觉能力,它说明引起感觉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衡量感受性的强弱用感觉阈限表示。

感觉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差别感觉阈限是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感觉的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的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的对比现象。

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展露、注意和对刺激物的理解。

刺激物的展露: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刺激物的展露与营销策略:1.要尽可能地主动展露刺激物

2.扩大消费者被动接触刺激物的机会

3.防止过度展露

消费者的社会知觉主要包括: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

韦伯分数越小,则感觉越灵敏。

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经常可以相互装换的。

注意是在刺激物展露基础上产生的。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的三个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态度背后的三个层面: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当态度成分出现冲突的时候,情感成分起主要作用。

态度的特点:①对象性,②习得性③内隐性④稳定性⑤可变性

态度的功能:1.知识功能

2.价值表达功能

3.自我防御功能

4.效用功能

消费者态度的层次:高度参与层次,低度参与层次,经验学习层次,行为学习层次

影响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因素:①消费者本身的因素②态度的特点③外界条件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消费偏好:指人们趋向于购买某类商品或到某类商场购物的心理倾向。

态度是偏好形成的基础。

态度的一致性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态度的强度与价值性。

当消费者的MAO水平较低时,其主要作用的是边缘路径。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认为,消费者处理认知信息时,中枢路径被激活,处理情绪信息时,边缘路径被激活。

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

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双面信息往往比单面信息更加有效。

参照群体就是指对个人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有直接影响的群体。

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方式主要有群体规范的影响、信息性影响、功利性影响和价值表达影响四种。

参照群体可分为直接的参照群体和间接的参照群体。

直接参照群体包括主要成员群体(家庭、朋友和同事)和次要成员群体(俱乐部、宗教团体)。间接的非成员群体包括渴望参照群体和非渴望参照群体。

影响参照群体影响力的因素:①产品的明显程度②个人与参照群体的关系③个人特征

④参照群体的特征

几个与消费者相关的参照群体:①朋友群体②逛商店群体③工作群体④虚拟群体⑤品牌群体

⑥名人⑦专家

意见领袖:指那些在非正式的产品沟通中,就某一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提供建议与信息的一群人。

在使用意见领袖时应该注意的方面:1.广告模特的使用

2.样品的赠送

3.正确处理顾客的抱怨或投诉

社会阶层指的是某一社会中根据社会地位或受尊重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社会等级。社会阶层的特点:1.社会阶层使社会出现了等级

2.社会阶层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3.社会阶层内部的同质性

4.社会阶层与收入水平的偏离

社会阶层的构成:上上层、上下层、中上层、中下层、下上层、下下层

社会阶层的决定因素:教育、职业、收入、权利、个人业绩、拥有的财物、价值取向、阶层意识

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的行为差异:1.支出模式上的差异

2.休闲活动上的差异

3.对信息的利用与依赖程度的差异

4.对商店选择的差异

影响家庭购买角色变化的因素:①商品因素②社会阶层③家庭生命周期④角色分配

⑤个人特征⑥文化与亚文化

购买决策类型:妻子主导型、丈夫主导型、混合型或民主型、各自做主型。

家庭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单身期、初婚期、满巢期、空巢期和家庭逐步解体期。一件产品的必须程度越低,参照群体的影响程度越大。

收入水平与社会阶层两者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关系。

个人在购买中得自信程度越低,参照群体对他的影响就越大。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

文化特点:①文化是后天习得的、②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③社会文化既有稳定性,又有可

变性、④社会文化的共享性、⑤社会文化的规范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①讲究中庸之道②注重人伦③看重面子④重义轻利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1.消费者行为上的大众化

2.“人情”消费比重大

3.消费支出中的重积累和计划性

4.以家庭为主的购买准则

5.品牌意识比较强

6.注重直觉判断的购买决策方式

亚文化定义为在一个较大的、更复杂的社会中存在的可识别出来的一个不同的文化群体。本书主要介绍的性别亚文化、年龄亚文化、职业亚文化

男性消费者购买行为特点①购买行为的目的性与理智性

②购买动机形成的迅速性与被动性

③购买过程的独立性与缺乏耐性

女性消费者购买行为特点①购买行为的主动性与购买目标的模糊性

②购买行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③注重商品的具体利益与实用价值

④具有浓厚的情绪

⑤消费倾向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农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点1.消费动机的求实性与求利性

2.消费观念保守

3.强烈的后顾意识

4.求同的从众意识

5.不良的消费习俗

情境既不是客观的社会环境,也不是可见的物质环境,而是二者有关的独立与消费者和商品本身属性以外的一系列因素的组合。

情境的构成要素包括物理环境、人际环境、时间、人员密度、购买任务、心境。消费情境的构成因素:信息获取情境、购买情境、消费情境、处置情境。

商圈是指店铺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是店铺的辐射范围,由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

商店选址的原则:最短时间原则、易达性原则、接近购买力原则、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原则、接近中央商业中心的原则。

商店选址的意义:1.商店选址是一项长期性投资,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它具有长期性、固

定性的特点。

2.商店选址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3.商店选址是制定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的重要依据。

商店选址考虑的因素:①地区经济、②区域规划、③文化环境、④消费时尚、⑤商店的可见度和形象特征。

商店的地理位置、店面的设计、招牌名称以及橱窗布置等都对消费者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商品陈列的方法:分类陈列法、组合陈列法、逆时针陈列法、专题陈列法、特写陈列法。商品陈列的作用具体表现方面:

一是商店在店内通过不同形式的排列,可以充分地展示其形态美与时尚美等,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二是商店陈列本身就是向顾客推荐商品,特别是对新的商品品种和流行商品,对消费者的购买产生引导作用。

三是对于那些积压滞销的商品,通过利用商品陈列进行巧妙的搭配组合,使其再度亲戚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

四是通过便于顾客比较和选购的商品陈列,既可促进企业间的竞争,又能反映出商品的受消费者喜欢的程度,从而帮助企业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根据消费者的性格进行划分①习惯型购买行为②理智型购买行为③经济型购买行为

④冲动型购买行为⑤想象型购买行为⑥不定型购买行为

2.按照消费者在购买时的介入程度和产品品牌差异的程度进行划分

① 复杂的购买行为②减少失调的购买行为③习惯性的购买行为④寻求变化的购买

行为

消费者购买决策

购买决策就是消费者的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需求确认,信息搜寻,方案评价,购买决策,购买后的行为五个阶段。

问题确认是由消费者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引起的。

信息搜寻可以从内部、外部或内外部同时产生。

消费者外部信息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个人来源、商业来源、公共来源、经验来源。消费者对信息选择的过程的三个步骤:①选择性注意②选择性曲解③选择性记忆。

影响消费者信息搜寻范围的因素:1.消费者对风险的预期能影响其对外部信息搜寻的范围

2.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认识也会影响对外部信息的搜寻范围

3.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程度影响对外部信息的搜寻范围

4.情境因素也会影响产品的信息收集

消费者在实际购买过程中采用的决策原则:1.理想品牌原则

2.多因素关联的决策原则

3.单因素分离原则

4.排除法的决策原则

5.词典编辑原则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三种类型:①例行型决策②有限型决策③广泛型决策

对购买决策有影响的五类角色:首倡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

消费者风险知觉的种类:功能风险、资金风险、社会风险、心里风险、安全风险。影响消费者商店选择的因素:①商店形象

②商店品牌

③商店位置与规模

④促销手段

⑤消费者特征

改变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因素有:①店内商品陈列、②降价与促销、③商店布局和气氛④产品脱销

第五篇:大学语文期末知识点概括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概括

重点复习文言文 背诵短诗词

考卷题目:

一、单选15题(15分)

二、多选8题(2分)

三、判断说明题3题(每题5分(判断1分,说明4分)共15分)

四、简答题4题(24分)

五、论述题1题(14分)

六、材料分析题2题(16分)

名句鉴赏作答步骤:

1、写出名句出处

2、释义

3、思想内涵(主题思想)艺术特质。

《大同》

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战国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

大同:这里指儒家思想中上古饶舜时代的和平状态。

《七月》

是“豳(bin一声)风”的第一首。

(看课后评析中关于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乡土本色》

作者:费孝通。全文采用了当时社会学前沿“社区分析”,在社会学比较研究领域 堪称典范,对中国社会进行定位。

《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

作者:冯友兰

本文将中西文化比作城乡文化,认为农村人需通过产业革命成为 城里人。

《惊梦》

作者:汤显祖(中国的莎士比亚,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所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中国戏曲史上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与他创作的另外三个传奇《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作为“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

《伤逝》

作者: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选自《彷徨》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借人物之口加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全文最能体现鲁迅思考的话:“那里虽然没有书给我看,却还有安闲容得我想。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P115)”

《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以知识青年的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作品深刻揭示了造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伤逝》采用了“手记体”形式。

《老子》五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译:“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凡是符合“道”体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但水从不与万物争短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人效法大地,地效法上天,天效法道,道效法着整个大自然。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译: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就犹如射箭一样。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译:人之道,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我的信仰》

作者:【美】爱因斯坦(物理学家)认为真善美的理想相对的是猪栏的理想,坚持认为科学的真理具有一种超乎人类的客观性。

这篇演讲稿阐释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

作者的信仰:对人类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的个人持久的努力。本文文风朴实,作者透过表面现象来发现生活的真谛,看似平淡却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

《敬畏生命》

作者:【法】史怀泽

敬畏所有的生命,不是只是人类的生命。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美】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家,与里克特共享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文章选自黎先耀、袁鹰编《百年人文随笔》。

《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

作者:【德】冯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本文选自《学术与政治》

《丹青引》

作者:杜甫(字子美,享有“诗圣”美誉)这首诗是杜甫为赞曹霸将军的丹青作品而作,是杜甫七言古体的代表作。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译: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译: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译:而今你漂泊沦落在战乱的社会,平常所画的却是普通的行路人。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译:只要看看历来那些负盛名的人,有谁不终日坎坷穷愁纠缠其身?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作者:朱光潜

选自《谈美》中最后一篇

熟悉课文,尤其P303第二段(人生的状态:严肃、洒脱、豁达),总结出自己的认识。

本文观点:要实现“人生的艺术化”首先必须弄清艺术和人生之间的关系。艺术和“实际人生”隔了一层,但却关乎整个人生,“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看课后评析

《秋兴八首》

作者:杜甫

描写风景的名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表达对故园牵挂、思念: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描写唐开元时长安的太平富裕景象: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看研习与思考第一题(P341)

《无题》

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李商隐诗中爱用的意象:蓬山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艺术独创,这类诗多数书写爱情的失意、幽怨、感伤、幻灭 等带有悲剧性的情感内容,带有浓厚的感伤和朦胧的意境。诗中表现的是一种空灵飘渺、难以把握的境界。后人将李商隐的诗歌看成意识流。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译: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译: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译:梦里你流着泪呼唤我,我的身影却渐行渐远。那墨汁还没有研好啊,你已匆匆的写成了思念的信。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译:翡翠屏上半笼着烛光,芙蓉帐下微微的熏香,闺房里的你的思念和无眠,牵着我的心肠。

《八声甘州》(背)

作者:柳永

柳永大量创作慢词,即变“雅”为“俗”,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全词不事藻绘,不尚典故,采用白描手法。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译: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表达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

《摸鱼儿》

作者:辛弃疾

肝肠似火 色貌如花——夏承焘

说的是辛弃疾的《摸鱼儿》 “以文为词”是辛词的突出特点,其中用典是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写的杨玉环、《论语》十二章

找出为己之学对应的诗句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作者:蔡元培

中心思想: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三个方面: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作者:罗家伦

明确提出“学术独立”的总目标

本文最大特点:务实

要有“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出自左思)”的心胸,要有“珠藏川自媚,玉蕴山含辉(出处:某风景点对联)”的仪容,处人接物,才能受人尊敬。

《文学与人生》

通读全文,思考:结合本文观点,你对文学的作用的理解或文学对自己的影响

考试时间:2013年1月15号(08:10-09:50)考试地点: J1—218

下载体育法学知识点概括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法学知识点概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奥知识点概括

    小学奥数概要 三年级暑期 应用题:等量代换与设数法。 计算问题:计算与找规律。 几何问题:简单几何图形与几何体。 新内容:旅行中的数学。 组合问题:火柴棍与一笔画问题。 三年级......

    法学概论 知识点总结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 一、法的定义和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1、规范性2、国家意志性3、国家强制性4......

    经济法学知识点的汇总

    经济法知识点汇总 一 、经济法总论 1.经济法 2.经济法的产生原因 3.经济法律关系 4.经济法价值与原则 5.经济法律关系 二、 反垄断法 1.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与适用除......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概括范文大全

    1:路基病害防治: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2:选择良好的路基填料,必要时进行稳定处理;3: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4: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渗入或从地下水位上升进入到路基工作区范......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一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人民当家作主及体现(保证) 1.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政治自由;c.监督权; (1)广泛性:○ 2民......

    《公路工程》心得体会及知识点概括(5篇)

    2公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经济建设有着巨大的的影响。 3我国已修建的很多公路,但是技术等级不高,路容路况差且安全性较低,这些方面都制约......

    一年级汉语拼音知识点总结概括

    汉语拼音知识点总结 一、声母表(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1. 双唇音: b p m 2.唇齿音: f 3.舌尖音: d t z c s n l 4.翘舌音: zh ch sh r 5.平......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

    统计的研究对象、方法 统计 统计研究的特点 统计的职能 统计工作统计学 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总体、总体单位(变换关系)统计整理指标 标志(关系、可转换)统计分析数量指标/质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