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学“策略”(文字版)

时间:2019-05-13 01:2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作文教学“策略”(文字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作文教学“策略”(文字版)》。

第一篇:我的作文教学“策略”(文字版)

把作文教学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

——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上海育才中学 李强 yucailq@sohu.com

一篇好文章在写作前要精心地谋篇布局,一次成功的作文教学指导也需要在“事前”认真地谋篇布局。只是这个“事前”铺设在一个怎样的时间长度里?要作哪些充分、必要的准备?这些准备以何种形式展开、展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的。

一般来说,我们在学生每一次作文写作的“终点”前,习惯上,都只是在写作前较短时间内,对学生的写作作出“指导”。这样,也就是形成了一成不变的作文指导和写作模式:指导——写作——讲评。

这里的“指导”与“写作”之间在时间上是紧紧相连的,且“指导”都是以一节“课”为单位量的;而“写作”与“讲评”之间,一般就是教师批阅的时间。周而复始,如此循环,作文教学指导基本上是隔离于语文其它教学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教学活动。

学生每面对一次作文的写作,他从“指导者”那里得到的“知识”或“方法”,就是在写作前“临时”获得的。也就是说,学生每一次都是“即时”学习、理解教师的作文指导,然后就“下笔”为文了。

在最近两年中,我作了一次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探索:把作文指导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在这个“周期”中,使写作与课文阅读结合,写作与课外阅读结合,写作与生活结合;在这个“周期”中注重整体设计,把握分段实施。

整体设计:让写作“主题”与写作“方法”互相融合,整体设计高

一、高二两年的作文主题内容和写作方法。

两年中我确立的作文主题是:幸福、美丽、微笑、童年、理想、友情、文化、见识、宽容、机遇、生态、财富、奉献、挫折、实践等共十五个;我需要指导的作文方法是:评论篇、故事篇、议论篇、抒情篇、细节篇、材料篇、语言篇、修辞篇、形象篇、哲理篇、结构篇、记叙篇、说理篇、立意篇、创新篇等十五种。

两者在融合时,可以一个“主题”融合若干种“方法”;也可以一种“方法”重复几个“主题”。

分段实施:打破原有的以“一节课”为单位量的作文指导,把一次作文指导安排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一般是上一次作文写作结束后,下一次作文写作开始前)。在这个“周期”内,运用预设、暗示、铺垫、模仿、强化等教学方法,把下一次作文具体的要求、方法、知识、技能等,铺设——埋伏、点拨、化解在课文阅读、课外阅读、生活感悟之中。

因为,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与语文阅读教学“相合”,与语文以外的其它方面的学习“相交”,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相关”,与人的心理、思想成熟“相连”的综合性工程。既然是一个工程,就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周期”。

我在作文教学的“周期”中,尝试铺设了这样几条“通道”:生活感悟、课文阅读、名篇阅读、佳作朗读等。

“通道”是一条线,每一次作文的写作“主题”和写作“方法”是线的终点——学生的“作文写作”(包括课堂作文、考场作文、竞赛作文)。

这就是我把作文指导铺设在一个“周期”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从我的作文教学实践看,每一个“通道”都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可触、可感、可仿的案例。比如,“课文再现”,它既是平时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又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模仿的案例,铺设了跨越的台阶,预设了方法与技能的伏笔。

下面以“友情”为主题,以“细节篇”、“形象篇”为方法,提供一个案例。

策略一:生活感悟。

先让我们重新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中的一段文字: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没有回答,好象很难以答。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这段话如果不是出自于萧红的作品,它几乎就是一幅生活中的场景——平常、平淡,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两个人的身份、性别、年龄、地位等要素后,你就会发现这组对话就不是一般的“生活场景”了,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对生活的精心选择,它是精彩的“作文”了——一位大文豪与一位文学青年之间的情谊;大文豪似乎被动、窘迫的表白;文学青年近乎调侃、风趣的追问,正是通过这样一组对话使得两人的形象、性格、心情等得到了充分的艺术的描述和表现。

这组对话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萧红在表达她与鲁迅先生的情感时,选择了一个看似普通、平常,但却独具特色的细节。在这组对话中,鲁迅对文学青年的情感、态度鲜活地显现出来了。

“生活感悟”,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可以生活事件的再现,也可以是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它可以是直接经历、体验的生活,也可以是间接了解、听闻的生活。

教师可以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悟”、“思辨”,“再现”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慢慢懂得、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

策略二:课文阅读。

让我们来看看课文《香菱学诗》中林黛玉在香菱向她求教学诗时是怎么说的呢? “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这句话,层层设防,句句进退自如,真不简单,这正是林黛玉的说话“水平”,这也是曹雪芹笔下的那个林黛玉的说话“能力”。请注意“虽不通”、“大略”、“也”几个词语的内涵和分量,这是林黛玉的谦虚?不是。是因为林黛玉是“老师”?更不是。是身份,是林黛玉在《红楼梦》小说中的身份使她这样用词,使她这样表达。

再看,当大观园里的“众人”知道是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的时,她又是这样为自己“解脱”的:“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

这句话很重要,我有我为人行事的标准。我教她作诗是圣人告诉我“诲人不倦”,这是林黛玉的理论依据,是保护自己的尚方宝剑。这“诲人不倦”四个字也是很有分量的,以此可以证明自己的教香菱学诗的行为是有“出处”的,有“依据”的。教香菱学诗为何会遭到 2 “众人”的指责呢?一个“好老师”为何又要用圣人的言语来“推卸”、“证明”、“保护”自己的行为呢?

再说香菱,林黛玉首先要学诗的香菱具备这样一些“基本”要素:“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注意这里林黛玉要香菱做到的几个条件:“真心要学”、“揣摩透了”、“一年的功夫”。然后,才写了三首诗的香菱就迫不及待地说:“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

看来三个“基本”要素,香菱一个也没有具备,看来香菱要做出“好诗”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还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仅从这样几组对话看,林黛玉与香菱的“形象”已经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在这样的“大家庭”中,有着“主仆”关系的她们两人,是不能“公开”、“公然”教诗、学诗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友情”关系。她俩这样说话,是有她俩在《红楼梦》中各自的身份、地位决定的,不是她俩之间的“教”与“学”的表象关系确定的。

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课文中,这类经典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也是我们学习作文的最好“范例”。

读写结合是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只是,许多教师把“阅读”与“写作”变为“读一文,写一文”的单一操作,只是把“阅读”当作“这一次作文”的模仿,这样“一一对应”式的“读写结合”,把“阅读”的作用给功利化、简单化了。

其实,我们可以更“宏观”地操作“读写结合”的传统写作模式。策略三:名篇阅读。

与“课文阅读”相似,“名篇阅读”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经典的精彩的“范例”,它们同样是我们学习作文的“通道”。

请看,张中行《旧燕》中的一段文字:

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燕”。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

我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坐北的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似乎是一位乡人在与你拉家常、说往事,随意之中把一个简单又普通的话题,一个既熟又俗的材料——燕子衔泥筑巢,细腻地真切地展现到你的面前。

字面上虽然写的只是我以往生活中相遇的那些“燕子”,但是沉在文字里面的却是“人与自然(燕子)相生相依、和谐共处的境界”。

如果从“友情”这个主题看,那么“人与燕子”也是一种特殊的友情显现;如果从“细节”、“形象”这个方法看,那么这段文字也算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了。

学生的阅读面与他的写作是紧紧相关联的,而阅读中的“名篇阅读”与“写作”的关联度更密切。这种“关联度”,不能只是“技”的关联,更重要的是“类”的关联和“道”的关联。

策略四:佳作朗读。

直接用学生的作文为学习的范本,学习身边同学的文章更有一种近距离感和亲切感。我在每一次作文指导前或后,都会安排“佳作再现”。选择“佳作”,我以本班或本年级同学为主,兼及本校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

这是一位同学作文的片段:

你,是我慢慢读懂的诗行 心筑

喧嚣中,我在寻找一份静谧;混沌中,我在探觅一泓清泉;骤雨中,我在期盼一把并不用太大的伞„„但,我曾经以为那四年里我什么都没有找到,只是手机里多了一个能经常寒暄的号码,是吗?

„„,„„

朋友间,最常做的事是什么?我不可否认,就是闲聊。领操台旁的阶梯上,黑漆漆的顶楼空教室„„我和阳的闲聊向来很闲,最近哪部片子出奇搞笑?哪个新闻十足火爆?哪个地方不得不去?甚至,是邪恶地说说他人是非。的确有许多没营养的对话,但正是这些睡一觉就必要忘记的话,让彼此间的寒暄关系坚固起来,然而,我仍不懂你,阳。

„„,„„

就这样,算是永远告别了那些日子,而那种叫做回忆的东西才刚刚流淌起来。如今,当我和现在的高中同学们一起站在操场上说着《阿房宫赋》、背着三角公式时,我想起了那个“谁”,想起了那个和“谁”静坐操场的我,全定格成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细细寻过去看,才恍然大悟,原来,阳从来没有难以捉摸,只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太像。而说起来,我必也是她曾遇见的那个“谁”吧!

懂一个人不难,只是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一点距离。

同学的佳作给学生以特殊的亲切感,因为它是自己也曾经“参与”过的,有着真切感受过的“写作经历”,所以,利用好这些资料,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有着极其有效的作用。

距离最近的“高度”,才是学生“跳一跳,可攀摘”的“高度”。

我在每次作文后,总会选择15%的优秀或良好的文章打印出来,给学生作“范本”。两年中,我的学生积累了自己参与写作过的同学“优秀”、“良好”等次的作文约180篇,这些范文,为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最佳案例”、“最佳范本”。也是同学们两年写作过程的记录。

两年中,我的72位学生中,有27人34人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文章。

这样,在确立作文主题“友情”和作文方法“细节”、“形象”的学生作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感知了大文豪与文学青年之间,大观园中的主仆之间,大自然中的人与燕之间,以及最熟悉的同学之间等多种“友情”关系;在“再现”过程中已经感悟了“细节”、“形象”等方法和作用。

其实,在一个“周期”内不只是上述的四次“再现”,而是围绕一个“主题”、若干种方法的多方面,多角度的若干次“再现”。

这就是作文指导的一个“周期”。

第二篇: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因此在工作中从不敢马虎。从事教师一职10年来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作文教学。小学作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文字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尽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上费尽心血,可结果仍不理想,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要么就是东拼西凑。为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一、作文教学,兴趣为先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个体,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我在作文教学时尽量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以下是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方法。

1.放大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孩子是一个个有差异的个体,因此教师切忌用流水线的批改方式来对待学生。学生的日记、周记、小练笔和作文不要用一个简单的勾或者一个优或良来评定。应及时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如开头写得好的,老师可加个眉批:“开头太精彩了,简洁明了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教师还可用“这一个比喻句用在这里真恰当!”,“你学会了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事物的特性,真棒!”,“这样写,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得非常到位,很好。”等类似的激励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通过面批,当面详细指出作文应该修改的地方,以及如何改,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信心。我班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平时特别爱看课外书,因此积累了很多的好词好句。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的生动精彩,她总在文章里用上很多四字词语。有一次,她写了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柳枝翩翩起舞,小草苍翠欲滴,花儿们竞相开放,到处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万紫千红的景象。”首先我肯定她的用心,赞赏她花了很多心思在这片文章中,同时,我也给她讲了“钉多木烂”的道理,不是好词用得越多文章就越精彩,要用得合理,用得恰当。

2.搭建多个展示平台。通过不同的途径把学生的优秀文章进行展示出来,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可以在班级中把学生的优秀文章大声朗读出来,可以把学生的文章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中展示墙上分享给同学们,也可以把学生的文章放到班级群的共享中,让家长也能看到。当孩子听到自己的习作被范读,看到自己的习作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有一个平时并不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自己孩子的文章被上传,很是惊讶。后来他羞愧而又自豪地对我说:“看到孩子有出息,今后会好好培养培养,平时多给他点关心和鼓励。”

二、真情实感,观察为主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印象中杨梅的样子、颜色、味道等。并补充关于杨梅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杨梅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杨梅进行再一次的感性认识,有条件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口头表达,嘴上草稿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而新课标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要会“写话”,我们要先“说话”。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使听、说、读、写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进行《家乡的一处景物》作文指导时,我提前就让学生去观察,把家乡特别的、有特殊意义的景物记下来。在课堂上讲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专注。介绍最多的是家乡人引以为傲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同学的介绍引起了全班的共鸣。孩子在介绍的同时,我适当进行引导,问:桥为什么被设计成“S”型呢?学生说:这样既可以减少海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使桥更加的美观。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海面上。我相继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在你眼里,大桥是宏伟的,美丽的,那么大桥什么时候最美?为什么?回答的孩子络绎不绝。在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口头表达能力之后,我便让学生动笔将其写下来。

最后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四、习作素材,重在积累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只有在平时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课外读物举不胜举。我们学生每人有一本采蜜本,我不做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片段,随看随记在采蜜本中,并写上一点感想。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和家务劳动。记得一次班队课,我组织学生来到了操场上举行了一次有趣而又普通的的接力赛。结果全班同学热情高涨,个个卯足了劲奔跑。比赛结束了,孩子们还是热闹地议论着,激动的心情有增无减。那星期的周记,有80%的学生写了那次接力赛,虽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写出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从此,我和孩子们就特别珍惜每一次这样的活动。如:立夏的时候碰蛋,吃立夏米饭;端午节包粽子;植树节种树;和蚕宝宝一同经历成长的过程等等。学生对于亲自参加的活动,总是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写作素材才会更丰富。

五、重视评价,事半功倍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要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哪怕用了一个好词、好句也要及时表扬。

读优秀作文一点都不难,但读写的差的作文就需要一些窍门了。全班朗读他们的作文时,我一般会突出评析他们作文中的长处,故意隐去作文中的一些毛病,然后进行个别指导。我班有一个男生,作文水平很差,语病又多。有一次我改到他的作文中这样一段话:“菜园里景色真美,近处是绿油油的菜地,菜农们种了许多品种的菜,生长得极为茂盛。远处是一大片的草地,已经有许多的孩子在那儿奔跑追逐,不断传来欢快的喧

闹声。”我走进教室,特别举起他的本子大声说:“今天我要特别推荐一篇文章给大家。”然后我抑扬顿挫地读了一遍,有语病的地方顺口改了过来,在朗读中,我看到该男生先是一愣,接着脸上就露出了受宠若惊的表情,人也坐得特别直。读完后我让学生猜猜这是谁的作文,学生七嘴八舌,最终我大声宣布了他的名字,同学们大吃一惊,投去的是赞许和羡慕的目光,大家的议论更增加了他的自信。我说:“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能细心观察,有条理地叙述,值得大家学习!”学生们立刻鼓起掌来。这一次的朗读对他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后他的作文都能看出是很用心在写的。

总之,引导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事,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改变,不断探索,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精心安排、巧妙组织,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篇:我在词语教学中的几个策略

我在词语教学中的几个策略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各种教学方法并行。但是无论是什么法什么家,都离不开词语教学这个中心内容。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词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查查词典了事,谈谈意思过关;也不是静态的、机械的就词解词。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小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着不少的生词,好词,该如何展开词语的教学呢?满堂灌,只能是浅尝辄止;面面俱到,最终一面不到。该如何把握词语的教学?我想,除了应因生而异,因词而异,还要因文而异,分别对待,动态处理。下面我就以《七颗钻石》一课为例,来谈谈自己在词语教学中的几个策略。

《七颗钻石》这篇文章中的词语很值得我们玩味。

一、培养学习习惯,渗透学法

词语教学不能只仅仅局限于字的音与形,而要求音形义的结合。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学习词语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文字的一些基本规律。

教学片断1:教学“咽唾沫” 师:同学们预习过课文吗? 生:预习了。

师:养成预习的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个词谁认得?(出示:咽唾沫)生1:(读三个生字。“沫”读轻声。)师:你能做咽唾沫的动作吗?

生2:“咽”是多音字,可组词“咽yān喉” “呜咽yè” “咽yàn唾沫”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啊!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你的课前预习工作做的真好!你们看,这就叫会学习!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和这个哑巴老师交朋友,我们将受益无穷。师:(课件出示这一组多音字)全班读

师:老师把“咽”的三个读音放在一句话里(课件出示):“小姑娘咽yān喉干渴,于是咽yàn了一口唾沫。她太渴了,所以小声地呜咽yè。”(多音字事先点红,注音)生读 全班读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友情提示,让我们又多了一份知识!

在这段课堂教学中,侧重通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来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老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查字典来解决生字读音的问题。而“咽”一字却举一反三,出示了三个多音词,让学生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发挥想象力,构建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词语教学中,应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融为一体了,才能在学生心灵中获得持久的活力。教学片断2:教学“哪儿”

生: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哪儿”说明她找了很多地方。

(再出示旱灾图片)师: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小姑娘多么希望能找到水啊!想想小姑娘会去哪儿找水呢?你能来说说看吗?(课件出示句式:“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但是。”)

(指名想象说)井边、山里的泉水旁、大河边、小溪边

师:我们也能想象到: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 ____,摔了很多____,摔倒了又_____,吃了很多_____,最后终于累倒_____。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小姑娘找水的_____)。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我们来看看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想想,哪句话写得更好。好在哪里?

生体会:“哪儿”说明小女孩去过的地方很多,找水很辛苦。师:谁能说说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好呢? 生:应该把“哪儿”读得重一些。师: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读

师:很好,读句子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带着想象读,你会读得更好。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全班读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小姑娘的辛苦与疲惫。

这一片断是教学一句话,我们不单单注重的读的方法的指导,不但要读正确,还要想象画面、读出形象。学生在这样的朗读指导下,不需要怎样的朗读技巧的处理,而是用想象情感带动朗读,读得一遍比一遍好,而且对小姑娘找水的艰难有了形象的感知。

三、用言语表现,加深内化

小学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小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单单停留在“理解”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言语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的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的情境,让小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小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尽快转化为“积极词汇”。师:是啊,正因为小姑娘的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上天给了她一罐水。小姑娘醒来看到水后自然是——(生:喜出望外)师:“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动作来演示?

生: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感到非常高兴。(上台演示声情并茂)师:你们有过这种感受吗?你能不能用“喜出望外”来说句话? 生说话

师:词语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谁还能说说吗?

(生说话,师表扬)

师:学课文时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记,还要会用。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师引导学生用“喜出望外”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不单单是为读而读。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更要通过表达来内化语言。在教学中的字、词、句、段都要训练到位,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围绕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不能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能力而偏废,也不能在乎字词学习会使体验感悟不那么流畅,应该注重的是学生扎实的语文学习。

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过:“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总之,小学阶段对词语的教学应顺应小学生的认识思维能力和理解规律,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教学,使词语教学融入对文章的理解之中,在品词析句中使词语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样做,不但有助于小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能促进小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

第四篇:我的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我的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一、元素化合物的考试大纲要求 大纲要求: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2.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该专题知识内容要求共28条,其中按三个层次具体分布如下:了解有20条(略)、理解(掌握)有7条[(1)掌握钠和镁化学性质。(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I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4)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5)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6)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7)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综合应用有1条[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3.由此可知,元素化合物部分的主干知识:(1)以Na、Mg为代表的ⅠA、ⅡA性质。

(2)以N、O、S、Cl为代表的ⅤA、ⅥA、ⅦA性质。(3)Al、Fe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4)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常见物质(离子)检验。(5)环保问题。

二、学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

(1)在复习过程中轻视教科书(书本)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遇到书本基础记忆相关知识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自己不主动去看书查阅,随意写一个答案了草完成作业。

(2)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如化学式字母大小写错误、反应条件没有注明,未配平,沉淀与气体符号漏写,可逆反应未用可逆符号等。另外,化学用语用字错误,包括物质名称错误,例如,“氯化铵”写成“氯化氨”等。(3)不按要求答题,如名称与符号错写;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组成时仍然用分子式表示等;审题不清,答非所问。(4)表达能力存在缺陷:非选择题的答题方式主要是填空,虽然答题要求也只是结论性的,但从平时测验和练习的情况看,学生答题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表达能力与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差,表现为表达错误或不规范,表述不符合化学学科要求等。

(5)自我总结能力比较薄弱,每一单元复习以后,没有有效的把知识形成网络框架图,造成解题时不能有效提取相应知识,不能运用已复习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三、元素及其化合物策略

(1)用理论来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同主族、同周期性质相似和递变)

(2)加强对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注意一些特殊性质及反应,有助于解无机推断题或无机框图题(4)关注与环保有关的物质及联系生产、生活有关的重要物质

(5)用“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保存”来形成知识体系; 非金属元素用“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 金属元素用“单质→氧化物→碱→盐”来建立知识网络;

用氧化还原原理来指导Cl、S、N、Fe等变价元素及化合物的学习。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穿以下三个重要意识:(1)顺应学科属性,培养学科技能:“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保存”,是每一物质形成的知识体系,其中性质是重点、核心。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学性质有:①酸性、②碱性、③氧化性、④还原性、⑤可燃性、⑥稳定性、⑦不稳定性、⑧特殊性。例: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氧化性、还原性;SO2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酸性氧化物通性)、弱氧化性、较强的还原性、特殊性(漂白性)。NH3的主要化学性质:碱性气体(溶于水生成的氨水具有碱的通性)、还原性。(2)恰当而顺其自然地利用基本理论指导物质性质的复习(结构决定性质;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等)。例:原子结构决定了各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组成(ⅣA、ⅤA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组成分别为:RH4、RH3、RO2、R2O5);根据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的理论就可以说明氯水和氨水中分别一共存在7种和6种微粒;Na2O2、Cl2、NO2分别与水反应都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总结等。(3)注意“三”维目标,一个都不能少!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比较、概括,避免“一言堂”,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元素化合物的具体思路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是按纵向元素族和横向周期律进行了系统地安排。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心,它串起了中学化学的各个知识点,可以说高考每道命题均离不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我们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在《考试大纲》的指导下进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元素化合物复习时,重点是立足教材,以“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并启发学生依据“由线引点,由点连网,由网成体(立体)”。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要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保存”为思路,又要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就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形成知识脑图提供方向与策略。在复习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比较、归纳与总结、融合与抽象等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1、回归课本,抓好每一个知识点的质量

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要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保存”为思路。

例如《空气中的氧》复习的教学片断:(1)氧的分子结构:两个氧原子,直线形式。

(2)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味的常温常压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易液化。

(3)氧气的化学性质:①供给呼吸;②助燃性;③氧化性。(4)主要用途:医疗救助、化工生产等。

(5)制取方法:①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

②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双氧水滴入二氧化锰)。

例如《硫酸性质》复习的教学片断:(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①密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ρ与ω成正比,联想到ω与c的换算关系); ②恒沸溶液(98.3%的浓H2SO4有固定的沸点,说明有固定沸点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③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分别举具体的例子)。

(2)涉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①浓硫酸的稀释;②浓硫酸与另外溶液混合(如高中实验室制乙烯、制乙酸乙酯等);③硫酸根的检验方法;④浓硫酸引发的事故处理;

(3)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区别:①浓度标准;②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

(4)浓硫酸的性质与用途:①干燥剂;②浓硫酸+Cu或Zn(分析探讨酸或金属过量反应相关的化学计算);③浓硫酸+C;④浓硫酸+H2S;⑤KMnO4溶液中加硫酸;⑥制乙烯;⑦酯化反应;⑧酯的水解反应;⑨苯的硝化;⑩蔗糖水解。

(6)相关知识发散:①HSO4-存在的环境;②NaHSO4与Ba(OH)2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

2、回归课本,师生共同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如物质的分类依据→混合物和纯净物→元素组成→化合物和单质→多种元素的特殊情况→含氧化合物和不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和非氧化物→酸、碱、盐。

3、融会贯通,切实提高学科内的综合推理能力

4、设计无机框图推断题,进一步提高学科内的综合推理能力

根据元素化合物内容的特点,设计无机框图推断题十分必要,无机框图题容量大,涵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复习的必修课。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法,关键找准“题眼”。主要的环节有:(1)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文字说明,列出解题的关键字词;找出框图中的实验现象和变化规律;审查框图中的物质、反应条件、反应过程等。(2)找解题突破口:①寻找特征反应和现象:按题干所给的特定颜色、气味、状态、实验现象特性。②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方面找:如等电子体微粒,10e-电子微粒有:CH4、NH3、H2O、S2-、F-、Na+、Mg2+、Al3+、OH-、NH4+、H3O+等;18e-电子微粒主要有:H2S、HCl、H2O2、S2-、Cl-、K+、Ca2+、O22-等。③从反应类型方面找:试题往往没有明显、准确的突破口,而是一个几种元素、化合物都可能符合题意的转化关系模式,可利用转化关系尝试法,对有可能的物质一一加以推证,找出其中的唯一性与排它性。(3)验证:在无机框图题推断中,要将所得结果代入框图,看是否符合在框图中的变化关系,是否符合题干所给已知条件,是否与我们所学知识矛盾。在答题时应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等;②答离子方程

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结论;④答规律,还是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

总之,框图推断题一般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融会贯通,统摄成网,在具体推理的过程中,通过正向和逆向的思维分析,结合所学的知识以及题给信息,寻求恰当的切入点,解决具体问题。因而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过程中,设计无机框图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科内的综合推理能力。

5、重视经典题、高考题的使用,抓好练、讲、评

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题,都是命题专家深思熟虑的优秀试题。这些试题对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使用好这些高考题,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能巩固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因而,在每一单元元素化合物复习的过程中,要精选试题,所选的习题力求紧密结合知识点,同时要体现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讲评,讲评时要有针对性,讲知识要讲联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讲思路要突出关键找题眼突破;讲方法要讲基本思路、常规解法,并适时的向学生介绍一些解题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发展学生智力。评要及时,要评出问题的特征,它不是简单地讲评试题,而是组织学生深入学习有关知识,加强理解过程,并教给学生探索问题的思考方法的过程,起到纠错、巩固、提高的效能[附学生纠错几种做法:(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2)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下来分类贴在纠错本上;(3)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同时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4)将纠错还原到课本知识点相应处]。此外,高考命题本着“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的原则,因此历届高考题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高考化学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生活、生产、社会、科技密切相关,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性。这些试题以现实生活实例或现代、经典科技立意,以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等特点来凸现能力素质的考查。要求学生运用题示信息和已有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在复习教学中,还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学以致用,在新情景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元素化合物的复习,重在学法的指导和典型知识的归纳、总结,有序储存、检索,并关注各类知识间的渗透,才能提高综合能力,达到运用自如。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化学式的书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尤其是要能够应用元素或根的化合价来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这是教学中的重点。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些基本计算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涵义的理解透彻的基础之上,因此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是化学式及其涵义。教学时采取游戏加上讨论来完成该内容的教学,以便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利于突破化学式的涵义这个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是化合价与化学式。教学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竞赛记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来突破记忆化合价的难点;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主要是反复多次训练便可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部分是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中主要采取讲练结合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课后分小组到商店去调查几种氮肥的价格,并通过计算得出购买哪种氮肥最划算,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

二、教案设计

课 题

化学式

授 课 人

邵世祥

学 校

恩施市屯堡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2、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法来突破理解化学式涵义的教学难点。

2、通过游戏竞赛法来解决元素或原子团化合价记忆的难关。

3、通过讲练结合,反复多练的办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基本计算。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 点

应用元素或根的化合价来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

难 点

对化学式涵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讲练法、调查实践法、游戏竞赛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Flash小动画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回顾] 我们在前几单元学习过的物质有哪些?并试着书写它们的化学式。

学生回答,并书写其化学式。

为了分散学生的记忆,在前面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书写过了,在这里只是复习巩固而已。通过学生的书写以导出课题。

[板书] 化学式

[简介] 化学式的定义

学生回答: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让学生明白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元素,还可以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布置] 学生分组游戏

学生分组活动:说明化学式H2O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归纳] 教师结合学生分组活动的情况作归纳小结。

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通过教师的小结,让学生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涵义。同时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媒体展示] 播放Flash小动画

学生观看。

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小动画,更进一步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布置]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别讨论下列各符号表示的意义:H、2H、H2、2H2 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之上,巩固旧知识。并能正确理解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课件展示] 符号H、2H、H2、2H2的表示意义。

学生观看,并作记录。

起到综合知识的效果。

[提示] 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

让学生清楚化学式的书写不是随意杜撰的,而要依据实验事实。

[导出] 教师依据已学过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来引出──化合价

[布置] 学生记住表4-6中常见元素或根的化合价

活动与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

以比赛的形式来记忆可提高学生兴趣,并记得快。

[强调] 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需要注意的几点。

学生阅读教材P81页。

[讲授] 应用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学生练习。

讲练结合以达到能熟练运用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的方法。

[布置] 学生利用表4-6中提供的化合价来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试着读出其名称。

学生书写化学式,并互相订正。(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通过反复多练以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的目的。

[设疑] 提供几种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说出其中的各原子个数。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通过计算分子中的原子个数,便于理解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设疑] 分子有质量吗? 学生回答:有

以此导入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讲授] 例题

学生练习。

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布置] 学生习题

学生合作练习,相互订正。

合作完成,共同提高。

[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矫正出现的不足。

学生再度练习。

巩固提高。

[课后] 学生到实验室查看化学药品标签,了解药品的成分,以及所含杂质的和种类和数量。

学生到实验室观看并作记录。

学以致用。

[课外活动] 安排学生到农资商店去调查几种氮肥的价格。

学生分组调查,并通过计算,得出:用相同的钱购买哪种化肥最划算。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以此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策略

(一)学习指导

学习重点

1.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2.不同类型作文的教学模式之区别

3.广泛阅读与提高协作能力的关系

学习难点

1.学科融合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2.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学习方法指导

在分析作文教学设计案例的基础上,修改自己以往的作文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一、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有人曾提出:10岁儿童所经历的生活足可应付小学时代所接触的作文题目,不必再引导学生去专门观察、认识事物。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就行了,不应把观察事物列入作文教学的范畴。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学生作文时,有些题目所需的素材虽然是学生已经经历过的事物,但这种经历大都是无意注意。这些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的记忆淡薄,感受不深,更谈不上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因此,对这些事物,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再认识。对于有些题目所需的材料,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更需要引导他们去体察积累了。事实上,有创意的表达要源于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没有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就不可能实现有创意的表达这个根本目的。诚然,观察生活的主要功夫在于对日常生活的日积月累上。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但观察生活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作文仅仅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

训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是各学科的共性问题,但是,观察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实现的。按其

比例,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观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多种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其次,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有关观察的方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

小学生写作时,一个常见的心态,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天下奇观”,等待着“舍己救人”、“勇斗歹徒”等感人场面的到来,当然,这些内容如果有的话应该写。但是,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经历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小题材,例如一棵小草、一只虫、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感想、心中的一点小秘密等。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知识的阅历较肤浅。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认识和生活实际,去要求学生写反映社会生活、具有社会价值的大题材,不能企盼学生写出什么惊人之作。

第二,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定向观察,就是要根据某次写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或把观察的事物带入课堂进行定向观察,通过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所谓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要求他们凡遇到新鲜的感受,要及时地记在专门的观察本上,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我认为,当学生进入中年级,应把观察的重点放在随机观察上。因为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就会“文思泉涌”。而且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真正使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

通过集中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第四,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

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广泛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注意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交流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生活原型再认识的过程。

(二)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

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我们为什么很难说清自己的作文能力是何时提高的,道理就在这里。

学生写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

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外,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读室、画廊、板报和班级图书箱、图书角、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

下载我的作文教学“策略”(文字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作文教学“策略”(文字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定稿]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使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

    浅谈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作文教学,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教师都茫然的的一个领域。作为一线教师,我也曾经疑惑,也曾经茫然。但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也总结出一套作文......

    我的求职策略

    我的求职策略 在当今时代之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毕业求职压力,事实上,大学生求职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推销的过程。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说过:“在你成......

    教学评价策略

    导学 本讲是第四课《信息技术情感目标的教学评价策略》,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理解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第二,情感目标评价的问题分析; 第三,情感目标教学评价策略。 本讲......

    浅谈小学作文情境教学的策略(精选)

    浅谈小学作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自我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给定题......

    小学作文教学的班级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的班级策略 【内容摘要】:作文当然也成了师生的头痛病,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写,老师不知道该如何批改,每次习作大部分学生都是提起笔来不知道如何下笔,或者是有话写不出......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乌鲁木齐县永丰公盛小学姚喜梅 内容摘要: 作文是无数学生和家长较为头痛的问题,一提到“作文”,许多学生都“谈虎色变”。为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

    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5篇材料]

    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广西钦州第三职业技术学校 马家骐 邮编:535038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