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广西钦州第三职业技术学校 马家骐 邮编:535038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并且要求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呢?本文试从“创设活动,通过参与诱发体验”、“营造情境,通过入境诱发体验”、“利用阅读,通过读书诱发体验”这三方面来探讨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关 键 词〗:体验式教学 作文教学 鉴赏能力 创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但实际作文中,由于我们往往以理性的标准,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学生应该写什么,不能写什么,致使学生没有了体验,甚至忘却了体验。这显然与新课改背道而驰了。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呢?
一、创设活动,通过参与诱发体验。
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作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活动,并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譬如
初春时节,校园里万物争春,百花绽放。在图书馆前的人行长廊上,一根根葡萄藤静静地卧在长廊的藤架上,藤节处还看不到一丝绿意„„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去观察一翻,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争论。这样,学生的情感就会被触发,思维就会启动,进而闪现出感悟生活的思维的火花。
又如,听着优美的旋律,还有电台主持人充满诱惑力的声音,可能有些学生就会产生向往,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去扮演一回主持人的角色。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写作需要,设计一些角色,比如让学生扮演老师、父母;还可以让学生去担当自己理想中的角色,如
扮演一次电影明星,或是足球明星,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也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生活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诸如风雨中的捡破烂者,清晨寂静街道上清洁工等等;当然还可以结合教材,设计蕴含教育者意图的角色。学生在担当、扮演着这些角色当中,便会在无意识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于是,自己仿佛变成了那个角色,我与角色同一,角色的喜怒哀乐,仿佛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表露。也正是一系列的角色转换所产生的新异感能激起学生的热烈情绪,产生体验。
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比如调查、演讲、读书比赛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郊游、夏令营等活动,把学习与旅游二者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自然的熏陶中感悟、体验。主体性活动往往是以主体的需要展开的,因此,主体会能动地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当中去。同时在主体性活动中,也存在着主、客双向对象化和彼此融合的机制。在体验中,体验的客体不是同主体的意识、生命无关的客体,而是主体生命意识中的客体,体验中的客体是生命化的,甚至是主体生命的一部分。因为,“体验者与其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主体全身心地进入客体之中,客体也以全新的意义与主体形成新的关系,此时,无客体也无主体,主客体的这种活生生的关系成为体验的关键。”如上面“我与角色的同一”就是主客的融合、划一。在活动的亲历中,更容易形成学生丰富的体验。
二、营造情境,通过入境诱发体验。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因为,学习产生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教学情境,是为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
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也就是说,没有体验。诱发学生的体验,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教师就要有目的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师设法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从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
有一次,我给学生来一次全新的写作训练。在课堂上,我只做一个动作,要求学生就这个动作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一听这个消息,学生们开始都十分高兴。同时,同学们都在猜想着我的这一“奇异的动作”
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拿起一支粉笔,手指轻轻一带劲,粉笔一下子成了两半。而后,我一松手,粉笔便自然落到地上。
“哇”全班一片哗然。可是不久,同学们就全懵: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就能写作文?怎么写?见大家惘然的样子,我笑着说:“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由这个动作你能想到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我相信大家都能写出一篇杰作!”老师的鼓励就是法宝,这不,下面又像沸腾的水一样吵开了
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不叫作文,这叫营养过剩,消化不良!” 还有人说:“这叫浪费国家财产!”
甚至有的像吃了豹子胆:“老师就像个凶手,杀害了无辜的粉笔!”„„ 听着同学们发言,我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同学们的这些想法都很好,大家再大胆一点,思路再开阔一点就好了。”
这时,同学们经我这么一说,仿佛一下子开了窍,一个个竟提笔飞速地写了起来。不一会教室里便鸦雀无声了。
由这节作文课,我深深地认识到:原来,人进入某一种实际情景,或接触模拟情景,甚至是头脑中想象的情景,它只要能激起学生对事物真切感受,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就能诱发学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情境,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等。
三、利用阅读,通过读书诱发体验。
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不能不说是阅读了。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体的书。”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这一块,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
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无论读什么,都要告诉学生要沉进去。因为,只有沉入进去,才能心无旁涉,主客体也才能契合,情感才能产生共振。当学生在真正“孤独”的意义上去阅读的时候,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语,都会在他的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他被深深震撼着,或是被久久地感动着,无论是刹那间的顿悟还是永久地回味,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独自承担。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清晰地指导学生:当你面对枯藤老树的凄凉,你的眼泪会流出你的思念;当你登上颠峰,面对喷薄而出的红日,你的呐喊会道出你的欢喜;当你读着《红楼梦》,你会为宝、黛二人痛哭;当你读着《三国演义》,你就以为自己就是诸葛亮;当你读着《西游记》,你也许会跟着孙悟空手舞足蹈;当你读着《水浒传》,你会被作品中一个个“慷慨直爽、扶贫济困、除暴安良、疾恶如仇”意气风刚的“梁山好汉”所感染;当你看了《聊斋志异》,你会彻夜不眠,等待着传说的女鬼„„
同时,还可以采用诵朗、美读、品味重点词句等方法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从而诱发学生的体验。大多数的语文选文都是些生动的、具体的、充满感情力量而又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作品。教学不能满足于释词分段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提示写作特点这种僵化的模式,教师要引领学生去读,在读中感受、品味,当阅读能达到“物我”的同一,体验也就产生了。朱光潜谈他读李白的《经下坯桥怀张子房》一诗的感受时也说:“以我的经验说,我在十几岁时就爱读这首诗,常常高声朗诵。朗诵时心情是振奋的,仿佛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别是读到最后‘唯见碧水’四句,调子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仿佛自己也有无限的享情胜慨,大有低回往复,依依不舍之意,这种振奋的心情是痛快的,也是有益的。”清代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读,可以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也是让学生体味到作品的感情韵味,不自觉地投入进去,产生体验。朱光潜读的例子不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中明确提出:“学生自发的兴趣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提高作文的核心任务是:“使学生对读物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阅读大量的文学读物。”美国作家约翰卢保克也说过:“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所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
当我们在活动中,在情境中,在阅读中,形成了诸多体验,它们可能是匆匆的过客,其他的感觉要抹掉它的余味和记忆,宛如一个海浪冲去前面的海浪留在沙滩上的痕迹。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感到一种巨大而又另人折服的激情从我们的心灵中溢出,我们会意识到那一连串的内心活动是来自那被遗忘的感觉。这就是我们那些曾经的体验在作文中被唤醒了。
〖参考文献〗①《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邹进),山西教育出版社,第29页。②李高明:《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之友》,1998年第5期。③《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第213页(王尚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④《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
第二篇:浅谈体验式教学策略
中职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内容摘要:为改变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引导并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启东中专推行了“体验式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对此作了探索,总结归纳了情境创设、对话交流、活动推进,这三大有利于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并产生情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验式教学 教学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但目前大部分的职业中学学生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失败者,“无奈、无望、无助”是对他们刚进职业学校时的状态的最好概括,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激发起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动起来、笑起来、活起来”生态课堂的形成,是所有中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启东中专在探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规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上,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逐步确立了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的课改理念。本文着重从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做一些探索和总结。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后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有着丰富的生命底蕴,其自我教育能力大得惊人。只要我们放下权威,并将权力赋予学生,则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会极大地充盈干涸的现代教育。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归根到底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而更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的体验式教学,将会在中职学校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验式教学” 注重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实际的或仿真的学习情境和机会,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整个活动过程,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热情,最终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并产生情感。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验式教学关注学生体验的亲历性,这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发现,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关注学生内心感受,提倡快乐教学,这既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中去,尽量使教学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又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体验式教学把交流和分享作为教学的常态,使学生个性发展得到张扬。
二、促进学生体验的有效教学策略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体验式教学的成功典范——“伯牙学琴”。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于是带他来到东海蓬莱。眼前只见“海水汹涌”“山林杳冥”;耳边只有大自然深邃美妙的音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成连先生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但是我们却可以认识到正是成连先生用了移情造性之术,催动了伯牙潜藏在内心的艺术灵感,使之鼓琴放歌,对音乐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最终成为天下妙手。反之,成连先生只是单凭口头说教,就不会激起伯牙的内心体验,创作《高山流水》的激情也不会产生。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的求知欲望之所以永不熄灭,是因为他们总感到自己是知识的挖掘者,体验到因自己边思考边工作而带来的愉快感。”我们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有利于促进学生体验,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地对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的教学策略,才能将体验式教学的理念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情境创设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情境创设策略主要就是通过营造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观察,调动已有的认知、情感感受,进而产生对知识和情感的渴望和预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教学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
1.创设诗化情境
一堂好课,师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或惊或喜,或悲或泣,或开怀畅笑,或提案而起,或冥思苦想。师生的心魂为之勾摄,情思随之起伏,身心俱在其中,霎时无暇旁顾;真知、真情、真理,浑然一体;知识、技能、情感无不得到历练。多媒体媒介,更容易让课堂教学情与景的契合,营造出课堂之诗化意境。学习《兰亭集序》时,我们借助多媒体先欣赏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雄逸流动的艺术美,真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再欣赏充满浪漫情怀的“曲水流觞”图,心游神荡;然后再欣赏语言描述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兰亭美景。只觉清风拂面,不声泠泠;竹木箫箫,流水潺潺;物我同化,心境澄明——何等乐事。再来理解课文,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获得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而且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样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精巧的图片、多姿的影视均可入课,使课堂成为一个审美场,再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就会调动想像,引发联想,其中的此情此景就能化作学生的“我情我景”了。这样的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齐飞,情感体验共知识获取一体。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在此情此景中,更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主板”项目时,“你认识这些计算机的外设?”“你认识主机这些外部接口吗?”“你认识这些主机内的配件吗?” 三个问题的设置,由外向内构成学生对计算机主机认识的问题情境,再结合每个学生实训桌上的计算机,存储在学生脑海中的计算机设备相关知识,马上会被调动起来,进而激活了学生思维,也激发了探究计算机组装的学习热情。
3.创设工作情境
创设企业情境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最为实用。教师在教学中模拟企业情境,按真实企业工作情境设置岗位、安排工作任务,达到营造实训的仿真教学环境的效果。在模拟环境下,学生担任企业各岗位的员工,按照企业的工作规范和要求,探索、研究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人际交往、自我认知。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指挥,学生自主地完成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可以讲,在技能训练中创设企业情境的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技能的掌握,同时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态度等职业素养,也使学生获得了今后工作的自主体验。
在《财务会计》“开出支票业务”的实操中,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先按一般企业财务岗位将学生分成业务部和财务部二部门。接着在财务部中再设置会计主管岗位、会计岗位、出纳岗位。由学生扮成业务经办人员根据购货发票,填制支票领用单,报主管审批,经办人持经审批后的支票领用单和购货发票,到会计主管处审核,再到会计复核,再到出纳处,由出纳签发支票,并在支票上盖章,经办人员持支票前往会计主管处再盖章,然后回到出纳处,由出纳撕下支票存根部分,将另一半支票去办理业务,出纳根据撕下的存根,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整个教学操作流程与企业的财务流程一致
另外,生活情境也是情境创设中常用的一种策略。通常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教学数控实训中“螺纹”项目时,要讲清螺纹加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螺纹加工实践操作的 4 热情,可由自来水管的接口,钢笔的笔套与笔管之间的接口等常见的螺纹导入;教学《电子装接》元器件识别时,用闪烁的街口霓虹灯导入;教学《电工实训》双联开关项目时,可用平日上下楼梯时的路灯为例。生活处处有学问,关键看我们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找到学生生活经历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结合点。
(二)对话交流策略
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而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
采用对话交流策略,首先要分清“对话交流”与“提问应答”之间的差异。“应答”是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所作出的应对或回答。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甚至一个词,就可以构成完整的答案,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应答,答案也会大同小异。而“交流”则是要求围绕某一个中心或要求,谈自己的体会,交流的内容必须有独特性,学生才能真正谈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而且形式上要有相对完整的一段话,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说服力强,也只有这样的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历,《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分析有一定难度。在充分阅读或是欣赏话剧《雷雨》的基础之上,教师围绕着“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真实”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交流。经小组充分讨论之后,学生中形成了三个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感情是真实的,理由为“周朴园一直保留侍萍的旧物和旧习惯,并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若非出自真情,保留一年两年还勉强可以,三十年的时间很长,可见是情真意切。”第二种认为是虚假的,理由为“当周朴园到知道了侍萍还活着时,是非常冷酷无情的,没有半点温情。”第三种观点是真假参半。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顺势一点拨,周朴园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就分析得清清楚楚。
采用对话交流策略还要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平等了,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师和学生应是互教互学的平等关系。一部《论语》,就是孔子与他的学生互教互学、心灵对话的结晶。
采用对话交流策略还要重视学生内心体验的生成。如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交流就应该建立在交流前的反复诵读,充分感悟的基础之上。生本对话也是对话交流中的形式之一。
(三)活动推进策略
活动推进策略,是指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有效推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以达到学生在体验着学习的快乐中自觉学习的效果。
1.任务驱动,鼓励临境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背景,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组织教学,学生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资源,在实践中感知、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学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的后期,教师选择了“雕刻象棋”作为课堂教学任务,要求全班学生分工协作,制作一整副象棋。有趣而实用的任务很容易吸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热烈地讨论分析了制作象棋的备料、程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到数控车床上进行实操。在平面设计大综合中,利用Photoshop制作海报、杂志封面、设计艺术照等等也都是吸引学生的任务。
2.角色扮演,促进入境体验。学生在一种模拟的情境中担任指定的角色,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学习体验。这种类型的活动,在能将教学内容情景再现的课程的一般模式是:依据教学内容编写剧本——确定角色——角色表演——思考领悟。如语文教学中遇到适合的课文,可安排学生改编课本剧,如《项链》、《雷雨》等。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或编或导或演,学习运用各种表演手段,艺术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又如旅游专业的客房教学中,可以由学生担任前台服务、大厅经理、入住旅客等角色,就能将订房的流程移植至课堂。再如就业指导中的面试技巧的教学等。这类角色扮演活动,尤其要注意活动结束后知识的深化、情感的升华。另外,在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训教学中,为更好地营造企业情境,师生角色也会发生转变,以往的师生、同学关系,转变为领导、同事、客户的人际关系。
3.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游戏是人类的本能,更是学生的最爱。即使是在如果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也同样可以引入游戏。例如在集合概念的教学时,以“游戏”带入课题,教师在教室地面上画出几个圈,代表不同对象的不同归属,例如,让团员学生都站到一个圈里,非团员学生都站到另一个圈里。这样学生就动起来,乐起来,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趁学生很 6 配合老师的教学时,引入集合概念,再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得出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三个特点,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学习教学内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妙于巧法”,而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有更多的体会。
主要参考文献:
1.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编著《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10月第一版
2.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3.《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究》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4.《体验式教学》 百度百科
5.盛爱军 《体验式互动教学的绩效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
第三篇: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例1
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例谈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个性化,注重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在“体验”二字上做文章。“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外部实践的含义。因此,体验不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我的教学体会,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体验式作文教学。所谓“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景(客体),让学生设身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作文走向“立诚”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参见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第269页,开明出版社,1998年版)。循着以上理论脉络,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三大策略一一 策略一:在“真交际”中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真交际”指学生与老师、同学、家长或其他人进行的有一定目的的书面或口头的往来接触活动。例如学生间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向老师说明犯错误的情况,参加竞选,和父母争辩,写信,讨价还价,义卖等等。这些接触活动在学习生活中频频发生,然而很少被老师有意识的开掘,引入习作范畴。或者说老师没留意去创设生活中本来具有的自然的交际情景。“写作是为了生活”(叶圣陶语),一旦写作和生活相融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写作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兴趣和动机。例如,我指导学生用废纸做出了一个个色彩鲜艳,结实防水的纸球(纸球外套上了各色塑料袋),并指导从前言、材料与工具、方法与步骤、玩法提示四个方面写成了一篇小说明文。接着创设了一个真交际的情景:将全班60人分成两人一组,分别到30个班级讲解、推荐做纸球的方法。活动完毕回到教室交流活动经历。有的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手舞足蹈的讲述了刺激而开心的交际经历:“听我说明来意,台下‘哗’的响起了掌声,我定了定神,大步跨上了讲台”“在同学们的吆喝声中,火红的纸球从教室这端抛向那端,我趁势大声问到:‘好玩吗?’‘好玩!’„„
又一阵吆喝声淹没了我的话音”“我可真是过足了一把推销瘾!”有的垂头丧气,因为“—开口就心慌,脸红,引来同学们一阵阵哄笑”,“我不停地用手捏动着裤逢,眼睛盯着讲台,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像蚊子嗡嗡。”可见,整个交际活动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浸透了学生个体体验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心理反应自然丰富多彩,因此倾吐出来的又怎能不是“我的”肺腑之言呢? 策略二:在“真角色”中体验情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悟去塑造个性化的角色。
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演员萨尔维尼,主张演员在表演时应生活于角色的生活之中,每次演出都要感受角色的感情。二十世纪初期,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推崇其表演主张,强调表演艺术必须以内部体验(感受同角色相类似的情景)为基础,将内部体验过程视为演员创作的步骤。这就是著名的“体验艺术学派”表演理论。“感受同角色相类似的情景”就是做一个“真角色”,因为只有成为一个“真角色”,才可能用“那一个”角色特有的语气去说话,去行走,去思想,才能成为不同于任何角色的个性化角色。这不正和作文教学体验性原则相通吗?例如,写想象类的作文,学生很容易出现想象雷同、不合情理的毛病。但如果让学生进入想象中的“真角色”,效果就截然不同。以续编故事《狐假虎威》为例,我先让学生重温故事,揣摩角色。五年级学生都熟悉《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因此播放故事前我提出更高要求: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很精彩,你能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吗?学生讲完后,进行评比.“谁讲得更精彩,为什么?”提示学生明白:要想把故事写得吸引人,必须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述。“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和老虎?”让学生体悟到狐狸的狡猾与沉着,老虎的愚钝与暴躁。这为想象故事的生动性和对角色的主调把握奠定了一个基础。通过想、议、演、说,把学生置于“真角色”境地:“假如你现在就是那只倒霉的小狐狸,在老虎的魔掌下你会怎样说,怎样做来逃脱此难呢?”“这屋子里现在有62只小狐狸,比—比哪一只小狐狸的办法天衣无缝,没有漏洞。”学生冥思苦想,议论纷纷。想出的办法先不说,而和老虎(老师扮演)现场表演。表演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准确的表达,合理的想象。这一过程,老师成了愚钝暴躁的老虎,学生成了狡猾沉着的狐狸,老虎稍一放松警惕就有被骗的可能,狐狸稍一疏忽就有被吃掉的危险,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活,一个个充满智慧的脱身之计应运而生!不仅如此,活动结束后,“幸存的狐狸”还主动帮助“被吃掉的狐狸”分析原因,另想对策。教与乐之间,学生完成了一篇情感激荡、足智多谋的纯体验作文。
策略三:在“真观感”中体验精蕴,让学生学会精细的观察和准确的表达。
“接触了生活并不—定认识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而且了解其‘精蕴’,才能成为写作的材料。”(参见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第252页,开明出版社,1998年版)“精蕴”即事理的深奥处细密处,这是小学生在观察生活时很难认识到的,但如果给学生—个亲身体验的、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观察点,必能激发观察意向,揣摩观察方法,获取深刻而细致的“观感”(看到事物以后所产生的印象和感想)。例如,让学生亲手种植牵牛花,写观察体验日记。老师发给学生一些种子,但并不告诉他们是什么种子。四月下旬开始培土和播种,学生从形状、颜色、硬度、重量等方面观察种子,并记录下种的时间、经过及对种子的寄语。一个孩子写到:种子像芝麻一样,黑黑的。而有的孩子细致观察后指出表述不合实际,应为:种子比芝麻略小,黑中微黄。可见有的孩子观察更精细了。7至10天后出芽了,孩子们惊叫起来,花苗渐渐长大,孩子非常想知道是什么花,查阅了很多有关植物的书籍,有的甚至端着花钵向花匠请教。当他们看见花苗长出细藤时,便确定是牵牛花了。但自己种的牵牛花会开出什么颜色呢?对照资料,根据花苗叶子的形状和大小推测花的颜色。他们意 外地从网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果把—朵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牵牛花就由红变成蓝,如果把已变成蓝色的牵牛花再浸到稀盐酸的溶液里,则牵牛花又恢复到原来的红色。孩子们又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对“花瓣细胞里的花青素”的研究。自主探究的激情一旦迸发,孩子们就好象长出了第三只眼,走进事物深奥的殿堂,发现了粗浅观察不能发现的新天地。八月中旬,牵牛花大多开了,虽然是在暑假,很多孩子还是打电话告诉了我喜讯,他们又发现了新问题:没有一个孩子亲眼目睹到花开的经过。后来他们告诉我,牵牛花大多凌晨3点开始绽放,四点左右花开结束,每朵花只有一天的寿命一一他们都快成牵牛花专家了。花开了,孩子的心扉也打开了,充满想象与创造的文字诞生了:“在微风中,柔弱美丽的牵牛花飘然若仙”“她抖抖沾满露珠的紫裙,挺起胸脯,吹着喇叭,又努力攀登,我发现她比昨天又高了一截。”“它细细的 茎蔓不停地向上缠,我用手把它向上提了一把,没想到不到一个时辰,它又倔强地退回原地,慢吞吞地自己爬,原来它也有思想呀!”„„深秋,花枯萎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摘下花籽,准备第二年春天播种。
《木兰从军》教学案例与思考
教学案例:
张广平老师把收录机放在讲桌上,然后喜气洋洋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现在要了解一件事,喜欢听河南戏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曲沃县离河南很近,同学们熟悉河南戏,机灵的孩子们知道老师要放戏曲录音,便不约而同地举起手,随后便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我喜欢”、“我喜欢”。
老师说:“好!老师也很喜欢,不过河南戏很多,昨天老师选了一段精彩的,请大家欣赏欣赏。”
老师放豫剧《花木兰从军》中的《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有的学生如痴如迷地听着,有的学生竟跟着手舞足蹈地唱起来。
老师说:“请小朋友再认真听一遍,然后试着唱唱你最喜欢的一句。”老师重放。
这一下学生可得意了,教室里热闹起来,七嘴八舌地唱起来,有的唱:“白天去耕地,夜晚来织棉”。有的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有的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有的竟能整段唱下来。学生还真是都积极地参与着。
当学生渐渐静下来的时候。老师说:“咱们齐唱一句‘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师生们有滋有味地重复唱着这一句。
老师说:“同学们看课本63页,带上感情自由读《木兰从军》,反复熟读课文,一直读到能看到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为止。今后我们再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时就更有感情了。”
我们看到学生十分投入地自由读课文,用探究的眼光,用真诚的口气,在呼唤着花木兰快点走到自己面前。
熟读课文大约15分钟。
老师说:“在刚才熟读课文的过程中,谁看到了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
学生纷纷抢着回答:“我!”“我!”“我!”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说:“老师,我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好好漂亮的姑娘呢!”
教室里一阵笑声。
老师也笑着说:“是吗?我也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还是十分勇敢的姑娘,大家想一想,这么漂亮的勇敢的姑娘是怎么说服家里人替父从军的?”
学生沉默片刻后说话了:
有的说:“她肯定说,父亲,你年龄大了,跑不快,让我替你去当兵吧!我会打胜仗的”。
有的说:“她肯定是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们丢脸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
有的说:“她肯定说,爸爸、妈妈,我才不怕吃苦呢!我女扮男装,照样会打仗”。
还有的说:“她肯定迸会说,小弟弟,你照顾好爸爸、妈妈,我给你拿奖杯回来”。
学生的思维在互相碰撞中不断进发出耀眼的火花。
老师说:“小朋友想象得真好,把老师都说服了。那么大家一定会抄写好这三个生词吧!抄一抄,再各写一句话。”老师边说边把“胜利”、“将士”、“征兵”三个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写生字词,写句子,时时鼓励着学生。
课堂小结时,老师兴奋地说:“今天同学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名字叫„„”
“花木兰”!学生也兴奋地抢答着。
“好!让我们再齐唱三遍‘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
师生在昂扬和谐的氛围中走出了教室。有的学生还边唱边比比划划地跑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听课老师也小声哼着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
课后我们和授课老师一番对话:
问:“这节课你自我感觉如何?”
答:“我本人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还是听听各位老师的意见吧”。
问:“这节课的目标你觉得把握的怎样?”
答:“这节课的目标是反复熟读背诵课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6个生字,我觉得今天在我设置的“笼罩”里,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做一个发展的人。”
问:“你说的‘笼罩’是什么意思?”
答:“我先放一整段戏曲,然后重点学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一句,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学习本文的环境,使这个环境紧紧地‘笼罩’着学生的身心,学生在这个‘笼’里面不知不觉地就‘熟’了”。
问:“我们觉得你在语文的人文性方面做得很巧妙,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答:“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想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对花木兰的崇拜之情,花木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有益的。这里我不强调让学生学习花木兰的什么什么精神,而是让他自己去感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嘛”。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我们这些教研员也大有收获。张老师在这里用一种环境“笼罩”学生的身心,使我们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尽管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是不行的,这个“笼罩”既有开放性又有强制性,还有艺术性,学生在这个“笼罩”里确实是不知不觉地“熟”了。
反过来,我们设想一下学生,这节课一定能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果在此节课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在这节课上得到了深一层的感悟;如果在此节课前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会为这节课学会了唱而自豪。
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生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燕子专列》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第一次见面,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生:是一封表达友谊的信。
师: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就藏在信封里边,老师把它发给你们,但必须在老师允许的时候才能打开,好吗?
师:你知道哪些衣服的牌子令我们喜欢?
生:巴布豆、米奇、小太阳„„
师:你穿什么牌子的校服?
生:北海小学牌子的校服。
师:你喜欢吗?
师:假如有专门卖北海小学校服的店叫——
生:专卖店。
师:你专门的座位叫——
生:专座。
师:专门接送你的三轮车叫——
生:专车。
师:了解天文学的叫——
生:专家。
师:专门进行的一次采访叫——
生:专访。
师:专门接送重要的乘客,专门送货的列车叫——
生:专列。
师:我们前几天认识了一趟专列,叫——
生:燕子专列。
师:什么叫燕子专列?
生:专门载送燕子的专列。
师:(出示文字)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送到的火车。
生: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寒冷的地方送到温暖的地方的火车。
师:老师给你提个醒,从寒冷的什么地方——
生:寒冷的地方是指欧洲瑞士。
师:围绕燕子专列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燕子能飞,能长途跋涉,为什么要专列送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解决问题需要读课文,大家读课文,看能不能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读课文)
师:谁已经找到了?
生: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大家都找到这一处了,你们真会研究,一下子找到了回答问题的关键句子。大家一齐读句子。
生:„„
师:这一处讲了多个原因,大家读读句子找找,找到一处不错,找到两个聪明,三个更是了不起,找到四个的,老师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拜你为师。
生找原因,不出声。(师:大家习惯不出声朗读)
生: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师:你用一个字概括。
生:冷。
师:什么叫气温骤降?20多天气温从20摄氏度降到0摄氏度,还是1天之内气温从20摄氏度降到0下摄氏度,叫„„?
生:气温骤降。
师:我们的燕子遇到了麻烦,你心里怎么想?
生:可怜。
生:焦急。
生:选另一条路飞。
师:但他们已经飞到这儿了。我看到大家很不忍心看到燕子面对这种麻烦。可怜它,为它焦急,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
再交流。
生:燕子很饿。
师:课文里说了吗?课文怎么说?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饿”字。
生:谁来说第三个原因,那就更不得了了。
生:燕子遇到了累的麻烦。
师:燕子很累。我们学过《燕子过海》这篇课文,燕子曾经飞过大海洋,燕子还飞过——
生:高山。
师:燕子飞过——
生:许多国家。
师:这就是长途跋涉,你想到了什么?
生:燕子一定没一点力气了。
生:燕子肯定很累。
生:要是是我们,肯定累死了。
师:是呀,但燕子还要飞,多累呀,把这种感觉放在句子中,读出累的感觉来。
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努力,我仿佛看到了燕子飞啊飞啊,飞到„„
师:谁找到第四个原因,谁就能成为老师的老师了。
生:遇到了死的麻烦。
师:是死了吗?
生:是濒临死亡。
师:濒临死亡就是说——
生:快要死了。
师:为什么不说快要死了,而说濒临死亡呢?
生:„„
师:燕子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成千上万只燕子濒临死亡,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师:我把你的愿望捎给燕子,好吗?
师:燕子遇到了濒临死亡的麻烦,我们应该马上采取救助行动。“救”字前面还得加个条件。
生:急。快。
师:是啊,要不我们的燕子可等不及了啊!
师:瑞士人们是怎么急救燕子的。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句子,再想一想他们符合这要求吗?
生读、找、划。
师:这救援行动快吗?
生: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生:“纷纷”„„
师:“纷纷”读懂很多人在救。读读句子,快一点,急一点。
生读。
生:“四处”„„
师:四处分头寻找,行动更快。我们也分头去寻找快要冻僵的燕子。
生读。
师:满天飞舞的大雪,我们的燕子可要冻僵了,你们寻找的脚步可要快一点,能急促一点吗?
生再读。
师:看单个儿能不能找快点儿。
指名读。
师:读得急而且沉重了。你也找了哪句?
生: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这个句子中“立即”表示快。
师:谁也找了这一句,而且也感觉到快了。
生: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立即这个词说明政府很关心。
师:下令立即,能不能更快些。
生:老师,政府不是下令,而是呼吁人们立即行动。
师:“呼吁”什么意思?
生:号召。
师:如果你是电视台记者、广播员会怎么呼吁?
生:大家快来救燕子,就一只燕子奖励十元钱。
师:你为什么想到要奖励的方法?
生:让人能更多地救燕子
师:你想的很有创意,但是任何有创意的东西还得看有没有这个价值和必要。还会怎么呼吁?
生:燕子在我国遇到了麻烦,快冻僵了,我们快来救燕子。
师:你把燕子遇到了什么,要求人们怎么做说清楚了,但漏了什么?
生:把燕子救到哪儿?
在指名说。
„„
师:燕子是人类的朋友,爱护燕子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来为燕子呼吁一下。怎么呼吁,先来练习练习。像小燕子一样叽叽喳喳说一说。
师:练习得差不多了。
师:瑞士政府正在播送一则紧急消息。瑞士电视一台正在播送:谁是播音员?
生:成千上万只燕子在我国境内遭到了麻烦,它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寻找这些冻僵了的燕子,把它们送到瑞士火车站温暖的空调列车上。
师:瑞士电视二台也在播音„„
师:瑞士电视三台还在播音„„
师:这个消息你听到了吗?你怎么想?
生:赶快换身衣服,出去寻找这些燕子,救救它们。
师:是呀,抢救燕子时间紧迫。
生:衣服也不穿了,只穿内衣救去救燕子了。
师:呵呵,救燕子要紧,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护好。
师:还有谁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生: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怀孕的妇女,工作的叔叔阿姨,贝蒂„„
师:所有的人都参加了救助燕子的行动。齐读句子。
指名读句子。
师:我们的燕子有救了,有希望了。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心里很急。
生:人们冒着春寒,顶着大雪,踏着山路,可能遇到种种困难。
师: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但阻挡不了人们的救助行动。
师:那么多家庭,那么多人参加了救助燕子的行动,我们的燕子得救了。救助行动圆满的结束,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给燕子的车厢布置成像森林一样的环境。
师:瑞士人们想得很周到。
师:你对刚才的奖励方法有什么看法?
生:啊!我的财产分完了。
师:究竟有没有必要,有没有价值,老师刚才送你们的礼物中就能找到。打开刚才的信,好好读读里面的内容。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瑞士人真爱鸟。
师:如果中国人能像瑞士人一样爱护动物,大熊猫救可能随处可见。
生:瑞士人爱鸟像爱自己的朋友。
师:瑞士人爱鸟像爱自己的朋友、亲人,对亲人,对朋友伸出援助之手,需要讲价钱吗?
指那名学生:不用。
师:瑞士人们用行动救助了濒临死亡的燕子,我们可以用一个“爱”归纳。
师:你瞧,列车启动了,读最后一句话„„
师:列车启动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会说什么?
生:燕子祝你平安、祝你幸福。„„
师:伸出你的双手,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心里啄食吗?
生:愿意
师:伸出你的双臂,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臂自由跳跃吗?
生:愿意
师:逗逗你的双肩,你愿意让它在你的双肩唱歌、跳舞吗?
生齐声愿意。
师:(出示文字)请爱护鸟,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板书为一颗爱心)
赏析:
屠素凤老师是浙江省教坛新秀,绍兴县小学语文教研员,她是绍兴县第一个作全国性公开教学的教师,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这堂《燕子专列》设计精巧,上得精彩!通篇显现一个“爱”字。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在《教育诗》一书中把教育譬喻为诗,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无疑可以算是最真最美的诗,有爱就有梦想,有爱就有欢畅,有爱就有希望。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有了这份诗一样美丽纯净的爱,我们的课堂就能酿造理想之蜜,营养孩子的全个生命;就能点亮理想之灯,烛照孩子的整片心空;就能种植理想之树,绿化孩子的每个季节。
记得亨·哈·爱丽斯曾经说过:“懂得去爱别人吧,爱能填满整个世界空虚的角落。”是的,虽然爱就一个字,但世界拥有了爱,大树就可长成绿荫,花朵就能流溢馨香,高天就能拥有湛蓝;教师拥有了爱,学生就能谛听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虫蚁鸟兽的欢歌、云里风里的消息;课堂拥有了爱,教学就能成为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
爱的课堂,让屠素凤老师和她的学生一起变得“终身美丽”!
第四篇: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现实中小学生写作无话可说,缺乏新意,甚至畏惧写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生活体验不足,因此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须采用在生活和阅读中积蓄体验,在活动和情境中激活体验,在语言表达中释放体验,在交流总结中深化体验这四个策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体验;体验式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16-02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丰富,顾名思义只有对生活产生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才能将生活描绘的丰富多彩,作文才会文情并茂。笔者认为体验式作文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所营造的情境和活动以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形成独特的体验,并用恰当的语言加以表达。
体验式作文教学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学生的主动性。体验式作文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主动经历和感悟,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在写作中渗透和融入自己的体验。2.学生对生活投入情感。体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认知,更是一种内在的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即体验离不开情感。3.亲历性。体验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并不是他人能够代替的。因此,在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时需要学生参与到作文所要描绘的生活和事件中去,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感悟,让作文成为一种真实的表达。4.学生的体验具有个体性。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大脑走进教室的,而是以其已有的兴趣、需要、价值取向和经历等去感受、理解,由此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特有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意义。
二、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开展弥补了小学生因生活体验不足在作文中体现出的真实性、情感性缺失的问题,重视让小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体验,从文本和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主体体验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相比于传统作文教学的技巧性和应试功能,忽视了写作前情感和知识积累,体验式作文教学将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知识的传授融入特定的体验情境中,强调写作的思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观察和体验的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做个“有心人”,从而自觉发现和积累素材并获得情感体验。这些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的修正,也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最后,响应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1]
三、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在生活和阅读中积蓄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认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越丰富,作文自然就精彩了,而人们认识生活、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二是借助书本获得的间接经验和知识。因此,要重视从生活和广泛的阅读中积蓄体验。
首先,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2]我们生活的世界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去进行观察。比如说认真负责的老师、调皮捣蛋的同桌、多才多艺的同学;放学路上的见闻……各种情绪体验,见闻和感悟都要求学生记录、累积下来。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关注生活和感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才会积极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其次,用心体验生活。当学生学会用心去体验时,生活也渗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写出血肉饱满的文章。因此,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这种感情的投入不仅是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是他人的生活。当学生用浓浓的情感去体验生活时,才能够抓住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许他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会让他们快乐很久;枯萎的秋叶,也会让他们内心荡起涟漪。最后,阅读积累体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重视阅读体验,不仅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读各种类型的书,更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进行读书积累,做好读书笔记。还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例如在班级里办一个读书角,上面可以张贴学生优秀读书笔记,可利用班会、晨会的时间举办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喜欢的一个小故事等;为班级每个月制定一天为读书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读书的魅力等。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就算是熏也把学生的语文能力熏高了。
(二)在活动与情境中激活体验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要创设一定的条件、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积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个体对体验对象有切身的体会才会产生体验,因此,直接经验对于体验形成具有特殊意义。教师应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激活了学生内心与之相似的体验。例如,“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天气突然放晴,雨后的一切都显的那么美好。老师笑着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到操场上去晒晒太阳,闻闻阳光的味道,摸摸阳光的脉搏!’教师带领学生们去操场上进行一次观察雨后的世界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先问学生:“你们瞧,今天的太阳多可爱呀!红彤彤的像什么呢?”突然,一位学生喊道:‘老师,您看,天空蓝蓝的,像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其他学生也不再局限于观察太阳了,他们看到了天空飞翔的鸟儿……”[3]此时,学生的的情感已经受到了触动,他们随时有可能蹦出新的思维的火花。除了观察活动之外,教师也可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设置不同的人物角色,比如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一些小人物:报亭中的老奶奶,热心的送水工,拾金不昧的拾荒者等;也可以让学生扮演父母、老师、明星、伟人等。让学生在充当,扮演这些角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经历了人物的经历,内心产生相应的体验,相比于间接的体验,更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受。
第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产生特定的感受,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例如,“一节课上,当班长去叫教师时,这位教师才想起来这节课是自己的公开课。当他匆忙赶到教室时,他真诚的道歉并让学生们写下在自己迟到这五分钟内的想法,最后又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在黑板上写下“习作课”。学生们一片哗然。在这简短的五分钟内,每个孩子的内心都经历了担心、焦急、盼望等待,然后是惊讶惊喜、激动兴奋,直到恍然大悟的一番情感,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大家都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组织语言,作文当然有趣生动。”[4]这就是情境的作用,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波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习作灵感。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创设情境。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实物类作文时,可以将实物带到教室,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物的形态、颜色、手感等。比如说我喜欢的玩具,我爱吃的水果等等,也可运用图画创设情境,或者音乐的情境,利用自然中的声音、模拟音响、配乐故事、歌曲、配乐朗诵等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丰富的美感。
(三)在语言表达中释放体验
让学生勇于表达,乐于表达,最终学会表达是最重要的一步。引导学生用语言去释放体验,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的提示语设计
教师的提示语应该分为口头提示语和书面提示语。教师在进行口头提示语指导时,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性和导向性,才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真切感受,深刻理解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所表达。例如“一位教师在带领低年级的学生感受雨后的世界时,这样说道:‘孩子们,阳光精灵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怎样传递春的信息?阳光如何与花朵交谈,与小草轻吻?’”[5]这位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去理解阳光照在树梢上、照在万物上的美好。只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提示语,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要指导学生去观察暴风雨下的世界,不能苍白地说我们来看暴风雨,可以像这位教师一样告诉学生:“同学们,既然暴风雨跑来了,我们就一起来聆听大自然宏伟壮观的交响乐吧!”这样具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起学生释放体验的强烈欲望。
书面的提示语即作文题目前一段提示性的话。这段话应像一块投向湖心的石子,让学生的内心像湖面一样泛起涟漪,又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给人指引方向,充分抓住学生的“感点”和“兴奋点”,让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冲动和愿望。例如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课后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活动的提示语: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相信低年级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内心浮现出春天的各种景象,也跃跃欲试想去看看大自然的春天了。
2.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情化、个性化
学生内心已有丰富的情感,伤心、快乐、难过都是内心独特的感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还原到作文中,让作文中也充满了欢笑、喜悦、泪水,让作文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情感表达。例如,在前文的案例中,一位学生在教师迟到公开课的5分钟里这样写到:“我在想,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迟到。他做事从来都很从容,而且准备都很充分,平时上课他很认真,从不迟到,今天怎么会在这么重要的公开课马失前蹄呢?所以,我没着急,我想林老师一定又在耍什么花招。前几天他还跟我们说要上公开课,让我们好好预习《穷人》一文,今天他怎么会忘记呢?哎呀!老师,你今天到底要不要上课,好像已经过去半节课了!”[6]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是否也真切的感受到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化呢?等待,盼望,从容,着急……
不仅如此,体验式作文教学也重视对学生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化的情感的培养,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语言的个性化的表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需将这份独特释放出来,一定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当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真实而又满腹情感地表达出自己内在体验时,他的作文不仅让自己感动,也让读者感动。
(四)在批注总结中深化体验
习作完成后,教师应在批阅时注重赏识和因材施教,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减少失败后的灰心,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批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能够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及时关注学生每一次的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2.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处。无论是一句话,一个词或是一个字,都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都应该给予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从教师的每次批注中获得自信,得到肯定和关怀,学生才会在真情表达上有信任感和安全感。3.避免否定式评语,应想方设法地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式评价。运用充满爱心的语言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学习成果的肯定。教师与学生的评语也像与学生之间的悄悄话,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充分了解学生,发挥评价的力量。4.作文讲评课同样重要。在作文讲评课中,师生的相互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而且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在作文讲评课中可采用: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品味被教师肯定或未被教师发现但自己觉得好的词句,修改或重新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自我评价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生互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修改评价作文,可以将自己认为好的读给其他同学听,以孩子的眼光发现优点与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教师评价,教师在用心阅读学生的作文的基础上,对学生作文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出一定的建议,尽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47.363.[3][5][6]陈荣杰.姚春杰.作文有效教学招招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85.[4]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164.
第五篇: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接近学生的现实,使学生容易写,愿意表达。但教学的组成主要是对命题的组成,老,老,虚,战的现象并不罕见。在本文中,我们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有效的情况;2,密切配合目标;3,比较学习风格;4,多评价;5,继电器日记;6,报纸;7,岳悦悦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丰富学生的外表,指导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乐趣。[关键词]情境经验;外观丰富;教学策略
教学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半,也是教师困惑的地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由命题论文,老,旧,虚拟,战斗现象组成,并不罕见。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能创造有效的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缺乏对生活事物的认识,缺乏写作兴趣。
写作心理学研究指出:文章必须经历材料文本双重变革的过程,即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变成观念或情感,然后这个概念 或情绪成文字。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写作的现实生活,客观的东西不会出现在物质基础的变革之前,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客观的东西留在人的心灵记忆中。没有外观,意义和文字只是被动的水。不同的物体在人类的心灵中不是在同一个层次,同样的外观在人类的大脑中不是完全凝固不变,经常冷漠和被遗忘。因此,表示存储的质量与写作的质量直接相关,创造有效的上下文是丰富学生心智的外观。
因此,我尝试用经验成分教学的环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情境体验组成教学是基于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科学中有效创造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外表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师随后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教学和语言表达的组成,思维发展,气质等,结合指导学生写一个个性组成。使学生能够深化对生活的理解,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一,创造有效的情况,丰富学生的外表
一个特定的生动情境设置,可以导致学生亲密和新鲜,动员学生兴趣,提供想象力,协会和猜想的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观察和写作。
当我教实验论文类Mobius Circle。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一个谜题新闻界达成发言权。离开出版物,也留下了组成的最实用的功能的文章,留下组成最能调用冲动来刺激写作功能。老师和家长的精彩评论,甚至可以添加学生组成的课堂体验,然后使用计算机布局,伴随插图和花边,最后打印,第一批论文,发送到手的每个学生。
七,从阅读到岳读,丰富精神体验
最直接和方便的诱导体验的方式实际上是阅读。事情是复杂的,我们不可能经历一个一个,通过阅读和其他手段来了解社区,了解别人,是另一个重要的方式来体验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平台进行阅读和写作,使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阅读的范围广泛,允许学生阅读古代和现代着名,可以让学生阅读他们的同学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发挥语言阅读的作用。而且有意识地在文本上阅读了一个有选择性的扩展和链接,并交换,诵读,评价等形式的学生进入岳读。这是更有益的学生去 读书,使阅读孩子意识的行动,成为孩子快乐的选择。
这项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创造有效的情境,才能唤醒学生的写作冲动,丰富的外表,指导,使学生在促进学习的能力上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