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与实践”教研活动方案

时间:2019-05-13 01:5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与实践”教研活动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与实践”教研活动方案》。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与实践”教研活动方案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与实践”

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活动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话都证实了朗读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展开了全面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时间:2011年4月15日 活动地点:校小会议室 主持人:邓

秋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目的:

1、明确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发现现阶段本班或本年级朗读存在的不足。

3、讨论朗读指导的方法。活动过程:

一、明确语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教师发言。

2、主持小结。

二、发现朗读的不足

1、教师发言。

2、主持小结。

三、讨论朗读指导的方法

1、教师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2、主持归纳教师的发言,进行总结发言。

四、讨论检验各位老师进行朗读训练的情况

第二篇:语文教学与朗读

语文教学与朗读

语文组 梁晓桃

朗读,作为阅读方式之一,是指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下面本人就朗读的作用及朗读的指导谈一些心得体会。加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作用有如下三点:

(一)朗读能使学生吸取知识、丰富知识、发展智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知识的积累是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语文课应着重教给学生吸取知识的方法,吸取精华部分,扩大自已的知识视野,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从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看,既有社会科学知识,也有自然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吸取和掌握知识,认识生活、社会和历史。

同时,阅读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人的思维要靠语言,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指导阅读任何一篇课文都是给学生的智慧仓库增添一笔财富,不言而喻,阅读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作用是明显的。

(二)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又是感情容易激发的时期,最容易受到阅读材料思想内容的感染。中学的语文课文大多充满着鲜明、强烈、健康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课文,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学习《归去来兮辞》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去想象陶渊明在辞中所描绘的一幅幅画面,并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去描绘这一幅幅图景,通过大家的集体智慧参与,大家对作者所要抒发的田园之思,田园之乐以及归隐田园后的惬意、满足体会非常到位,对文章的理解也非常透彻。

(三)朗读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受到美的教育。语文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特殊工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从各方面表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过程,通过“语言的中介”把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广阔的生活沟通起来,使学生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情感的陶冶。因而,教师要根据文学的审美特性,通过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朗读训练呢?

1、组织学生认真听朗读。

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放录音带、组织学生认真听读,要有明确的要求:重点听什么?听正音,还是课文大概内容,还是欣赏,还是学习表情„„教师要告诉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读的效率。

2、重视朗读指导。

教师可以从吐字发音、理解内容和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朗读时吐字发音,要尽量做到正确、清楚、规范。理解内容的指导,教师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意图、人物性格等,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课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也很重要,主要是对声音、停顿、快慢、语气、语调等的指导。

3、读背互相结合。

学生对课文能做到熟读或背诵,将有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读是写作的基础,朗读、背诵的文章多了,分析能力、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语文学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朗读训练,授之以法,引导学生去朗读,去欣赏课文,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与朗读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通过语言作为媒介来进行的,他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掌握。正是由于这种语言源泉的不断输入,学生不停的接收与接受,使知识得以积累,并得以发挥,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充分显示语言的巨大威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又成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主要手段。在教学中,语文教师驾驭语言

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对深化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学生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工具。我们知道,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作为传递者,其主要手段是语言。任何教学内容,总是要依靠口头讲授的语言来完成。事实证明,成功的教学,常是以教师能深入浅出的讲清问题,语言规范符合职业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语言具有最优的信息输入功能,就必须提高自身语言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语言又是制约教学效率和结果的主要因素。因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启发性、教育性、艺术性等职业性特点,由于教师所掌握这些特点程度的不同,就出现了教师语言能力的不同。所以,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

如果说,语言是教学中的“红花”,那么,朗读便是这朵红花上的绿叶。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有它特殊的功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借助朗读,把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态度和感情融进字里行间,从而表露出作者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它比一般的语言更能使人入情入境,这种用朗读传递情感,触发情感,引起共鸣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企及的。

因此,朗读时较高形式的艺术教学语言,他首先具有美的特征,是“音美”和“意美”的统一体,它可通过和谐悦耳、轻松活泼、深沉庄重、和仄和韵、变化整齐的特点,表现出语言和思潮的丰富多彩和起落变化,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和想象活动能力得到培养。其次,他的富有情感、恰当停顿,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又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给学生以反馈的机会。

当然,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也会形成教师不同的组合而构成的语言风格,不能千篇一律,死搬硬套,而是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较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和朗读能力,以达到学生能够准确无误的吸收知识的目的,提高教训质量。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目 录

内容摘要...........................................................................................................2 〇、前言...........................................................................................................3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3

二、开展朗读训练的方式..............................................................................4

三、结语...........................................................................................................8 注释...................................................................................................................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内 容 摘 要: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学习语言规律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以及提升鉴赏力,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特色、高效的朗读教学呢?本文试图从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两个方面来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关 键 词:朗读

地位

形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〇、前言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小学生需要通过朗读时的语言来激发情趣,开启思维能力,完善学习能力。通过朗读,可以增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以及提升鉴赏力,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朗读是学习语言规律的要求。

朗读就是对文章进行反复感知的过程,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规律。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某件事物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力。因而,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中优美的词句,达到熟读成诵,就可以将书本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儿童在朗读中通过“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儿童以朗读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低年级儿童难以理解课文。

(三)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语言现象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过朗读,学生

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鲜明、形象,从而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

(四)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每篇文章都蕴含了作者的感悟与思考方法,小学生经过反复朗读,逐步体会文章的寓意,可以学习作者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将作者的思维方法,通过潜移默化形成自身的思维方法,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

(五)朗读有助于小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的表达,对于小学生来说,分为读和写两种形式,读即是这里所说的朗读,写即是以书写的方式来表达。读是写的基础,没有读这个基础,写很难有立身之地。小学生在对课文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从“外化”到“内化”,达到对文章的描述表达自如、声情并茂的目的。

(六)朗读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联想力等心理活动;一是学生在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能力。两个方面在审美活动中经常是同时发挥作用的。”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一些精品佳作,内容隽永而深刻。儿童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的感觉,从文章中的人格美、艺术美、文字美之中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二、开展朗读训练的方式

朗读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指导,使学生能有滋味地读,能恰如其分地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在小学

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特色、高效的朗读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意、认真、投入地朗读。

1、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

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来渲染课文情境,让学生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真实感。这样,不仅能激发出学生读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抒发真情实感。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以及浓厚的兴趣下展开朗读,就能读得有声有色了。

2、“以情传情”,从而诱发学生朗读的自发性。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往往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作品中。“以情传情”就是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的感情“移”到教材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达到“感情共鸣”。这时候,朗读成为学生抒发感情的需要,朗读也就有了自发性。

(二)尝试多种形式朗读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半在声音里头。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背景和经验,进入对文章深层的、整体的把握。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来选择恰当的朗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特色朗读,在浓厚的朗读兴趣的支撑下读出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目标朗读

课堂上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想法后,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为了避免学生泛读走过场,要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朗读,以达到提高朗读能力,加深对文本理解的目的。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提出“读”的具体目标:1、初读课文。这一层次要求学生正确地读,正音正字,理解字词,感知整体。2、细读课文。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进行明义性的朗读,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的效果。3、精读课文。这一层次侧重表情朗读,从研究文章的精华之处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逐步进入情境,介入角色,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2、配乐朗读

教师可以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适时采用配乐朗读,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形象,把儿童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他们的感情,经典的文学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和谐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课文的优美意境。

3、教师范读

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备受感染。如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4、重点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句子含义深刻,有些词语用法精确,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段、词语,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的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①读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反复

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5、比较朗读。

我们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绿”字的巧妙之处,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用“度”、“吹”、“拂”等词替换“绿”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比较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的精炼及活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课文中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可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如《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②可以先请同学们把句子变成陈述句读一读,比较与原句之间的区别,这样既能使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又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又如《瀑布》一文最后一句“如烟,如雾,如尘”,若指导学生变换顿号去读,并和逗号的读法进行比较,体会作者无限入神的样子,让学生更能感受到瀑布在风中飞扬的美,更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的飘渺、朦胧。

6、评价朗读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采用全班齐声读、小组评议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开火车轮流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学生领读、个人自读、指名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如定期举行一些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或朗诵会,丰富学生课内外的阅读形式。

三、结语

总之,朗读在小学语文活动中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只有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掌握合理的朗读方法,朗读才会变得既富有感情,又有灵气和创新性。我们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读书境界:“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

① 语文.五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5页 ② 语文.四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页

第五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作者:艾红英

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37期

我班虽说是县城的中学,但班上仍以农村孩子居多。农村孩子淳朴可爱,但语文口语表达基础较差,特别影响到朗读,学生多存在唱歌式的读,也就是唱读,一字一顿读。这样无情感的朗读,很难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起费力。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有感情地表达事物,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一、以学生听为诱,激发兴趣

组织学生听汉语拼音的正确发音,教学生读准确的字音;利用语文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比如在学到《春》这篇课文时,不仅让学生听范文朗读,还让学生反复听,一句一句的听,听了后还得跟着朗读;让学生注意听新闻广播,模仿发音。比如今年比较火的《舌尖上的中国》,我都是让学生认真听过,边听边想象画面,学生也较感兴趣,在听中也能体会语气、情感等。教师在平时范读课文时也让学生跟着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性知识,从听觉上感知准确的读音,语气的轻重缓急,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表达等。

二、传授一些朗读方法

学课文,教师都把传授朗读方法作为重点,使学生强化理性知识,领会各种文体的朗读技巧,学到一定的朗读知识。诗歌的朗读:有诗味,把握诗的意境,注意押韵的字和节奏。古诗的朗读:单句尾字押韵,也可不押韵,但双句尾字必须押韵,要重读。散文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句子、段落间的停顿,注重轻重缓急和表情。朗读必须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围绕中心展开想象和联想,产生真情实感,进入文中角色。

三、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利用晨读时间,结合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进行朗读训练。比如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分角色朗读等。比如《金色花》这篇课文,就适合录音范读,学生听了录音后会更加理解诗中小男孩对妈妈的爱;而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则适合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读文中妈妈与我与爸爸以及万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教学中则以讲练读,读中再讲。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大力加强课堂朗读和对话训练。新教课文时,让学生试读、领读、比赛读,要读得有声有色,富有情感。还利用班会课进行朗读比赛、故事演讲等。

经过这样的教学训练,学生终于不再唱读课文,在朗读时也能不读错音、字,并且停顿适中,读得准确、流利、富有情感,为语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下载“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与实践”教研活动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与实践”教研活动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最终定稿]

    让朗读为课堂增添色彩 作者单位:南乐县元村镇百尺小学姓名:贾利敏电话:*** 科目:小学语文 内容摘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教研会

    西柳小学开展语文教学朗读指导集备活动 10月28日,西柳小学开展五年组语文朗读指导集体备课。备课活动由赵长林副校长主持,尚雅芬副校长、龚月婷主任、五年组班主任参加。 尚雅......

    朗读——语文教学中的主旋律

    朗读——语文教学中的主旋律 【内容摘要】读才是语文课最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诵读是打开文章大门的钥匙,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准确理解课文内在思想感情的手段,能让学生从出......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胡坊中心小学 余玉兰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

    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范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也就是要让学生经过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掌握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 张春涛 【摘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诵读技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

    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在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上笔者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花架子太多,讲风、问风太盛,虽然课堂上不乏精美的课件,动情的语言,巧妙的课后延伸……可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却是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