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嫦娥教后反思
感情朗读,升华诗境
1、师补充有关诗文赏析内容: 月宫豪华却寒,仙子无心细看。如今独守广寒,不知后弈冷暖? 思念如水澹澹,不分黑夜白天。星星便是泪线,一串联着一串。现在后悔已晚,那叫当初心贪。窃得后弈灵丹,飞天变作神仙。昨夜星河璀璨,满天繁星如眼。遥想银河那端,孤魂涕泪涟涟。此情若能再叙,来生不做神仙。
在这一次古诗文课堂教学展示课上,各位老师在听了我的课后,对一些方面做了一定的肯定,让我从理论到了实践,对古诗教学也有了一定的目标。特别是大家指出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力不从心。无论是语文课还是其他学科,老师们都感到对学生的评价很难。每当我们听那些特级教师讲课时,我们除了赞叹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也常常对他们给予学生精彩的评价钦羡不迭,真佩服他们的妙语连珠、思维的敏捷。我一直努力对学生进行鼓励性、导向性、针对性的评价,但是在讲课过程中仍然觉得力不从心。很有点“词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最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叫《课堂常规评价激励语100句》。文中收集了100句课堂评价语。读后不禁感慨,其实有些话真的很朴实,不必刻意去记,关键还是要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去用。日久天长,自己的评价语自然也会逐渐丰富起来的。把功夫下在平时,就不会感到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也初步知道了在教学古诗时的一些技巧。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我想“熟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吧。还有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路还很长,我们应该在走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成长。
第二篇:《嫦娥》古诗教学设计
《嫦娥》古诗教学设计
轵城西留养小学
李焕新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来看一幅图画。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嫦娥)看到这幅画,你们马上想到了哪个神话故事,谁能讲讲这个故事?(多媒体出示嫦娥奔月图)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师: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生:说给同学们听(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太自私、太贪心,自私和贪心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人们常说:“占小便宜,吃大亏”)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大屏幕出示《嫦娥》诗配画)
二、新授
(一)导学
师:学习古诗,我们常用的有哪些方法?
生 :会读
会背
会写
知诗人
会诗意
悟诗情 师:是的,知人论诗。让我们先走近诗人李商隐。
大屏幕出示李商隐简介: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我们在学《嫦娥》诗时会有所感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师: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指名读,纠正字音或诗句的停顿 师:屏幕出示生字,师抽读检测,并相机指导正音。
(三)细读古诗
领会诗意 师:师范读古诗
生:再读古诗(要求读出节奏和韵律)本诗一、二、句结尾的“深”和“沉”押韵。
生: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些什么?你看到的景象或人物是什么样的?
生:把想象的画面说一说。
师生共同归纳诗的大意 :室内:云母屏风上印着幽暗的烛影 室外:银河渐渐向西移去,晨星就要消失
。广寒宫: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四)品读古诗
领悟诗情
师:细细品读,边读边体会,你有什么感受?
生: 嫦娥偷吃灵药奔月后,十分后悔
心情孤独寂寞。
师:作者写诗,总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我们读诗的人,要善于从诗中找到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你认为在这首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是哪个或哪些? 生“悔” “心”
师:我们来感受嫦娥的“悔”。嫦娥为什么而后悔? 生 :以前生活的幸福,现在生活的痛苦
对不起心爱的丈夫
想到世人的谴责 师:让我们带着我们体会到的情感来再读诗句。生:读“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师:正因为这无穷的悔恨占据着嫦娥的心,所以嫦娥每天夜晚孤独寂寞地看着这碧海青难以入眠,正所谓“碧海青天夜夜心”。我们来想象一下,嫦娥有一颗怎样的心? 生 思念
悔恨
哀怨
痛苦
寂寞
师:漫漫长夜,寂寞难耐,思念丈夫,思念人间,怎奈已吃药成仙。嫦娥再也无法回到充满温暖、充满爱念的人间了,她怎能不“碧海青天夜夜心”啊!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嫦娥》这一首诗呢?在诗中,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心呢? 生 同情
怜惜
惋惜
哀叹
(五)深读古诗 领悟哲理
师:古诗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嫦娥》这首诗不只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还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呢。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嫦娥该不该偷吃灵药? 生 不该 师:为什么?
生 失去了幸福生活,得到的是痛苦。
虽然长生不老了,但一个人生活在没有人间温暖的月宫中,又有什么意思呢?
师:是啊,嫦娥为了长生不老,一念之差,偷吃了灵药,飞奔入月。从此,她与丈夫凡仙相隔,永不相见。每日每夜,她孤独寂寞的生活在广寒宫上,没有了丈夫的陪伴,没有了亲人的爱,没有了人间的温暖,她感到心酸,感到心痛,感到心寒。在碧海青天的月宫里,她遥望人间,有叹不完的气,有流不尽的泪,有说不出的爱,有道不尽的悔。
师: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慎重,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要像嫦娥那样,因为一己私念,一念之差,悔恨终生。
(六)积累古诗
抄写背诵
生 :认真抄写古诗一边
边抄边读
边抄边记
抄后诵读
直至背诵 三 拓展延伸
师:这位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诗人曾写下了无数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诗篇。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两首。多媒体展示李商隐名诗:《夜雨寄北》 《无题》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的祖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自从有了文明,诗就诞生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孩子们,作为文明古国的子孙,我们真应该多读诗,多背诗,在诗中去丰富我们的情感,涤荡我们的心灵,在诗中去追寻古老的文明,去感悟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孩子们,让我们以经典为友,以诗书相伴,走向美好人生。
第三篇:古诗嫦娥教学设计
古诗《嫦娥》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神话故事,我相信你们也听到过一些有趣的神话故事。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听到的神话故事与大家分享分享?(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哪吒闹海、大闹天宫)
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那就是嫦娥奔月,大家想听吗?(播放嫦娥奔月视频)
同学们,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从古至今也有许多文人雅士写过嫦娥。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古诗《嫦娥》,(教师板书),它是由晚唐诗人李商隐所写的。所谓知人论诗,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诗人。二 了解诗人
(出示诗人简介以及介绍写作背景)三 朗读古诗
出示古诗。
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诗句。
请生范读课文,学生互作评价,教师从旁指导。
同学们,总体来说你们刚才读的还是不错的,但是古诗不同于一般的课文,不仅要把字音读准,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出示诗的节奏)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按照223的句式来读,注意根据老师的手势掌握节奏。划了斜线的地方就要稍微停顿一下。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全班朗读。接下来,老师就为大家播放一段音频,请大家听听名家是怎样来读古诗的。
(播放录音)
同学们,是不是和我们读的不一样?他读的比较慢而且感情很充沛,我们也来学习这种读法,好吗?接下来老师再放一遍,请大家跟着一起来读一遍。
同学们非常棒,看来你们找到了读古诗的感觉,这一次,我们自己来一遍好吗?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听了名家朗读以后你们的朗读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可是,我们要想真正的把一首诗读好,就得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诗人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四 学习古诗
出示古诗的前半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教师范读,学生再跟读。
同学们,读完以后你们能告诉老师,在诗句中你读到了哪些景物吗?生答(云母、屏风、烛影、长河、晓星)
出示这四种景物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1云母屏风:用云母石做的屏风。石头做的屏风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摸上去凉凉的、冰冷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寒意。)
2深:幽暗、暗淡。暗淡的烛影说明蜡烛就快要燃尽了,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疏通诗句。
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为什么不睡觉而是要坐在屏风前看蜡烛的影子呢?结合刚才诗人的简介我们就可以知道诗人在政治上不得意情感上也不顺利,他有心事呀!所以在寂静的夜晚,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索性就起身了。
4渐落:渐渐西移垂地,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时间的推移说明了诗人坐了很久很久。诗人坐了那么久,除了看屏风上的烛影,还看了天上的星星。
5沉:消失。星星要消失了,说明天也快亮了。诗人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彻夜未眠的长夜。
疏通诗句。通过诗人前半句的描述,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一夜不寐的场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室内;烛光越来越暗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地黯影;昏暗的烛影和冰冷画屏让诗人越发觉得这居室空寂清冷;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伴着一轮孤月行将隐没。天就快亮了,可是诗人却一个人在漫漫长夜里独坐到天明,这样的场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呀?同学睁眼。看图答(孤单、寂寞)带着孤单寂寞的感情再读
从诗人描写的残烛冷屛、青天孤月中,我们都是可以体会到诗人孤寂的感情的。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遐想的便是一轮明月了。诗人在漫漫长夜里独自坐在幽暗的屏风前,看见了天上的月亮,便很自然的联想到月宫中的嫦娥,在孤寂的诗人眼里,自己的居室不就和广寒宫一样空寂清冷吗?而自己此时自己的处境不正与孤居广寒宫的嫦娥同病相怜么?于是诗人对月而诗,写下了这句千古名言:
出示下半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同学们,成仙后的嫦娥她快乐吗?从哪个字眼看出她不快乐?(生答:悔)
她后悔什么?(偷灵药)又为什么后悔呢?
碧海青天:在这里碧海指的是绿色的大海吗?传说中的天空有9层,而第三层就叫做碧霄,所以在这里碧海指的就是天空。那么碧海青天就是指深蓝色的天。嫦娥每天看着碧海青天,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当初嫦娥一心想成仙,可是成仙后的日子孤单寂寞。她看人间生活,人们都过着和和美美的生活,她想不想回去?可是她还能回去吗?她再也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再也感受不到来自丈夫的关爱。她怎么能不悔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悔恨来读一遍古诗。理解古诗。
正是诗人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到了广寒宫中,请同学再闭上眼睛
我们再来感受嫦娥在月宫中生活的情景:
若大的广寒宫里只有嫦娥一个人,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只有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广寒宫中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而嫦娥面对碧海青天,她每晚寂寥清冷之情却难以排遣。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嫦娥此时的孤单寂寞的心情吗?(出示图片
带着孤单寂寞的感情再读古诗。五 点出主旨
回想李商隐的一生,才华横溢,二十多岁便考取了进士,可是始终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再加上心爱的妻子在婚后不久也不幸因病去世,他伤心难过,于是便通过写嫦娥与丈夫的分离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同学们,你们读懂了诗人寄托在诗里的感情了吗?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的理解和同情再来读一读古诗吧!
再读 站起来读。男女比赛读。六 尝试背诵
同学们,那么你们能不能自己尝试背诵这首古诗呢? 学生尝试背诵,教师鼓励。
我们能不能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的来背诵呢(生尝试)学生自由背诵,形式多样。七 课外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李商隐是一位悲情的诗人,他的其他诗也具有这样忧愁悲凉的特点,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李商隐的《月》 七
总结
同学们,古诗是我们渊远流传的文化精髓,我们就应该多读诗、多背诗,老师希望大家课外可以多读诗来丰富我们的情感。
第四篇:古诗《乞巧》《嫦娥》译文
《乞巧》
作者:林杰,唐代诗人
乞巧: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在这天晚上相会。
今宵:今天晚上。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尽:完。
红丝:指五彩的丝线。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诗意: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遥望浩瀚无际的青天,仿佛看到了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意:每家每户都有姑娘在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针,也不知道穿完了多少条丝线。
诗的前两句讲述了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后两句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中心思想:《乞巧》通过描写人们欢度“七夕”时充满美丽幻想的情节,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嫦娥》
作者:李商隐,唐代文学家,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屏风:游览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有的单扇,有的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深:暗。
长河:银河,天河。
晓星:诗中指启明星。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独。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诗意: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西移垂地,启明星就要消失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意: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她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嫦娥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夜无寐的情景;后两句感叹仙人夜夜孤寂。
中心思想:《嫦娥》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悲凉的生活,表达诗人凄凉孤独的心境。
第五篇:嫦娥教学反思
嫦娥教学反思
篇一:嫦娥>教学反思
“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诗歌是经典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每一册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并不多,在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固定在一个模式化的程序里“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这样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是沉闷的、无趣的,教者提不起兴致,学的人也被动接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古诗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节课,我力图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学古诗。
一、创设氛围,情境导入。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李商隐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对这位诗人有了一些认识。然后,我再出示一组有关里上映的诗,让学生在低缓的音乐中诵读,整体感知李商隐的诗歌基调,进而为把学生领进《嫦娥》这首情感幽怨绵长的古诗学习作情绪渲染。
二、加强诵读,引导想象。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古诗文教学,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之法。”本文教学,我采用“读中熏—感中读—读中感—感中悟”的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在读中感受,力求有所感悟。即以老师的范读熏陶学生,使他们有所感,然后让他们在感中有节奏地低声朗读,接着师生合作互换读,再次感受诗人的情感,学完整首诗后,学生情感被激发了出来,在感中体会到了诗人的孤寂,最后在想象补白中升华情感,读已经获得感悟。这层层递进的诵读在教学中效果较明显,令教学事半功倍。
三、活用教材。
教学不是教教材,不是把教材讲析清楚即可,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懂得活用教材。学习了《嫦娥》借月(人)抒情的特点后,出示一组诗,让学生了解“明月”意象,积累古诗中的经典之作,了解古人“明月—思愁”的抒情方式和习惯。
四、前后呼应,古今交融,巧设练习。
紧扣本册教材第八组课文神话>故事的教学要求,在拓展环节再放动画《明月几时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从文本中跳跃出来,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续编神话故事,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篇二:嫦娥教学反思
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角度,在他们思想认识情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解读古诗,让他们基本明白古诗的意思,对古诗描述的艺术形象有所感悟,对古诗饱含的情感有所体会,对诗人有所了解,对本诗的特点有所发现。激发起他们对诗人的好奇,激发起他们对经典的喜爱。以诗为本。站在古诗的角度,抓住古诗的节奏、韵律、语言、意境、情感、哲理,由浅入深,脉络清晰,步步推进式的教学,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首古诗,而是对古诗学习方法的基本把握。以自然为本。教学过程中不能死守教案,而应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教学中有适当的延伸拓展补充。
《嫦娥》这首古诗是诗人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由于诗歌本身比较难理解,所以在导入时,我用故事创设情境,因为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都有所了解,让学生了解诗歌主人公嫦娥当时的处境,他们是能感受到的,我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就回答是>孤独的寂寞,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去朗读古诗,从古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嫦娥所生活的环境,最后,我让孩子将嫦娥和诗人联系起来,李商隐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介绍了李商隐的材料后,让学生将李商隐和嫦娥进行比较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就说他们都很孤独,更是思念自己的亲人。
这堂课也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诵读还不够到位,我想,怎样挖掘诗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还需要我去思索!
2.对整首诗的意思理解不到位。
3.对每个环节的时间掌握还需要调整。
篇三:嫦娥教学反思
《嫦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古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期内容,全诗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关于此诗,过去的注家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而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孤寂,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奔月的故事书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诗歌想象很丰富,内涵也很丰富,因此结合单元特点,我先从神话故事引入,让学生在故事中感知嫦娥孤寂的缘由,而对于《嫦娥》多义的解释并不多讲,将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2在情景中了解诗意。围绕这两个目标,我带领学生由以下几步展开学习:
首先,初读诗歌,采用多种方式激趣,如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组读、齐读等,力争指导学生将诗读正确,为后段学习奠定基础。其次,细读诗歌,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诗歌,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注释、课前预习和查找工具书的学习方法了解诗句内容,提出心中的困惑。再次,品读诗句,感悟诗中情,这一环节中,将后两行诗作为重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其中抓住一个“悔”字,以教师的提问为主,激发学生思考与想象,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这两行诗,感悟诗中流露的孤寂以及对亲人的浓浓思念。最后,走进诗人,通过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升华主旨,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不仅是在歌咏嫦娥的幽居寂处,更是在写诗人自己的伤怀内心,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整首诗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声情并茂。
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层次较为清晰,体现了教学中的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感觉有这样几处亮点:1.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除了在初读中有各种形式的朗读,在理解诗句大意时也设计了教师范读、指名读与分男女生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着朗读的提高,诗意也就自然呈现在学生心里,也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我鼓励学生将读诗的情趣一直延伸到课外,将好诗珍藏;2.尊重学生的感悟,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设计凄美的文字为学生营造意境、美化想象,提升对诗中情的领会,各种引导语的创设为整堂课增色不少。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开头引入的神话故事与诗中的“悔”意并不是特别的贴切,尽管参见了教师用书,但是在选材的基础上还要多加斟酌。再比如:设计学生想象说话时所引用的句式并不具备典型性,也显得过于呆板,相对束缚了学生的表达也不利于充分想象,如果在教学中再多一份机智,我想就更好了。
总而言之,自己用心准备了这堂常规课,在反复修改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古诗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想,我还将继续努力,争取啃下古诗教学这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