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现状和问题讲座讲稿(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01:3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与实践现状和问题讲座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与实践现状和问题讲座讲稿》。

第一篇:综合与实践现状和问题讲座讲稿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导言:

2001 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实践与综合应用”确定为一个独立的版块,并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注重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应用的要求,即强调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与实践”领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它反映了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综合与实践”既是一种学习活动,又是数学课程的内容。由于该领域出现时间相对较晚,知识和理论体系尚未成熟,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依然面临众多困惑与难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那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现状如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本专题将围绕这三个问题来进行探讨。

活动一:小组讨论小学数学实施 “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数学实施 “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1.不是考试内容导致教师不重视 在考试中“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乎不占分数。“综合与实践应用”在小学阶段直接从试卷的卷面上很难以一种表述的形式出现,没有办法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部分教师认为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教学的核心,获得较高的分数才是数学学习的目标,所以教与不教都没有关系,即使上吧,也就上成一个单元的总结课、复习课或当作阅读材料一带而过。

2.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存在盲目性

由于老师和学生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体验少、感受少,因此解决问题时缺乏方法;加上师生的互动面窄,很多教师对综合实践课一筹莫展,于是就把综合实践课上成某一单元的小节课、练习课或者复习课。

3.教学内容选择教材处理不当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此部分内容时,往往依据课程大纲,教参辅助资料,教材,考试内容的知识点,对教材进行简单的知识讲授和梳理,忽略了综合与实践课的教育价值,忽略了综合实践课的活动本质和意义。把活动课上成讲授课。

4.缺少实践活动的条件

大部分农村学校缺少实践活动的条件,说到小学数学的实践与综合运用,多数教师们都想到要动手操作,要有很多的教具和学具,要 有现成的课程资源。而大部分小学都很难找到和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用具及可以借鉴学习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相关材料。所以,有老师说:“没有动手操作的材料,这课没法上。也有老师说:“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尚未形成,小学嘛,上不上没关系。”等等,这些“没有”成了大部分教师不上综合实践课的托词,影响了综合与实践应用的实施力度。

活动二:小组讨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

由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不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大部分教师只看到分数,视野狭窄,很多教师认为没必要花时间去研究它,没有真正理解小学数学中开设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意义,不能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认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价值。因此许多教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一带而过,有的教师把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学内容,放弃了对学生的指导,有的教师甚至把相关的实践活动课内容直接删去。

2.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不足

“综合与实践”课程要求教师从本校的办学目标出发,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课程。但是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 的教育教学工作依据大纲,教材、教辅材料进行,他们缺少参与课程教材开发的机会,也鲜有这方面的培训。因此,综合实践课程依赖教师自主开发难以落实。教师在上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缺乏对教材的处理,往往难于入手。

3.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实际存在差距

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差距:从1到6年级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综合与实践应用”综合与实践应用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自现实生活,是《课程标准》要求中其他三个知识领域的延伸,并通过活动进行扩展。但有些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有差距,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孩子,如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农村孩子对储蓄存款不熟悉,更别提国债利息单。对于四年级下册的《小小营养师》,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学只能成为看图学习。

4.缺少实践活动的条件

在农村,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缺少活动的条件。(1)硬件资源的缺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需要活动场所,但是很多的乡村小学根本不具备学生开展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和学生要进行具体的动手操作,这久需要很多的道具和学具,然而许多学校无法,满足这方面的要求.(2)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能力还尚未形成,往往也造成这个课程的难以开展(3)缺乏教学案例,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时,往往由于成功教学案例的缺乏,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自身又缺乏教学经验,往往导致无法开展综合实践课。

三、“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1)教师学习主观能动性差。缺少学习动机,使得教师不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学习。(2)教师的知识素养偏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为一门新的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和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数学素养偏低,所掌握的知识难于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活动方案。

(3)教师的教学素养偏低。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时,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有效的指导,但是教师教学知识素养偏低,缺少指导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缺少管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难以驾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使得综合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2.学生方面(1)学生动手能力差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手脚并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家长重视的是学生高智商的培养,忽略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偏低。另一方面,父母的溺爱使得现在很多的小学生什么东西都懒得动手,使得小学生觉得自己不做的事情反正有人会帮忙做,生活中的懒惰无 形中也延伸到学习中。

(2)参与度低

学生的热情性不够,兴趣不足,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相对于文化课来说,应该是一门比较轻松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门课程略显枯燥乏味。很多教师只顾着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却忽略在本门中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和兴趣的培养。

3.教学条件

(1)教学活动受条件局限硬件资源的缺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需要活动场所,但是很多的乡村小学根本不具备学生开展活动的场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和学生要进行具体的动手操作,这久需要很多的道具和学具,然而许多学校无法满足。

(2)教师利用现有条件能力不够。教师在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程时缺乏经验,又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案例,再加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较低,使得教师难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活动。

在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号角吹响的今天,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而“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通过对“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的研究,真切的感受到“综合与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效和前景:“综合与实践” 注入了新能量,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从知识和技能上改变了学生,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领域的教学也将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第二篇:综合与实践讲座讲稿

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点评的要素把握

——以《植树问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为例

稿

评课就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分。评课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课改新思想;有利于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探究课堂教学策略,建立优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促进教学改革。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如果教师缺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如果我们缺少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析,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容易沦为一种重复性的劳动,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持续和提高,我们的教育也不会有创新和发展。评课一般具有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指导作用、管理作用、导向作用、交流作用、诊断作用、评定作用、激励作用。本专题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分别是:1.为什么要进行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点评?2.如何用六要素引领教师正确认识一节好课?

为了达成目标,本专题培训设计以下活动:

一、为什么要进行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点评?(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活动内容乏味、形式单一等。)

1.学员听课后的观点交流:对课例《植树问题》、《搭配》进行评析;

2.师阐释交流观点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以及评课的目的——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所达到到的效果进行反馈,以此引领参与活动的人扬长避短。

3.活动一:头脑风暴 活动要求:

(1)说说你认识的综合与实践课型有哪些?

(一、动手操作型

1.课型特点:这类课型常用的活动方式有制作、试验、测量等,主要通过做一做、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来实施。

2.基本模型:精心设疑→实施操作→合作探索→展示汇报→得出结论。

3.实施要求:动手操作型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尤为重要。

(2)方法指导及时必要。

4.教学举例: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活动课《周长是多少》时,教师可以设计“围一围”的活动,要求学生用一根线围成喜欢的图形。学生在小组内先独立摆一摆,再进行交流: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这样的合作重在让学生看到了组内拼成的不同图形,并对不同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和求同思维。在成果展示中,学生展示出不同的图形,通过比较异同,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最后在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不管形状怎样变化,周长总是相等的。

二、场景观察课型

1.课型特点:

2.基本模型:

3.实施要求:

(1)要把握活动主题。一般情况下,场景观察要有目的,有顺序,有明确的主题,主题有数学价值,同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把握、感受价值。

(2)要合作解决问题。场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有效解决,这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充分合作。

(3)要善于主动发现。场景观察型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观察、比较,主动发现结论、方法或规律,能够建模并回归现实生活。

4.教学举例: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测定方向》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观察场景图,并提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测定方向的?各个方向分别有哪些景物?通过交流,明确图中景物与观测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主动认识用指南针(或方向板)测定方向的步骤和方法。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开展测定方向的活动,由于小组的观测点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组织交流时,要让各小组展示观测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主动联系不同的观测地点,体会不同结果的成因,强化学生对物体间位置关系相对性的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建构。

三、游戏活动型

1.课型特点:

2.基本模型:

3.实施要求:

(1)精心创设游戏活动的情境。游戏活动内容必须贴近学生,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开启心扉,产生更多的问题;在游戏中发现和探究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明白并遵守游戏规则。教学时,必须让学生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并按这个规则去开展游戏活动,从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3)要结合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更为丰富的数学思考,发现某些结论或规律,从而在玩中学、玩中思。

4.教学举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算24点”,学生活动兴趣浓厚,思维特别活跃。教师可以先组织一次“算24点”比赛,用3张牌进行,并明确游戏规则:(1)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2)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3)得数是24。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产生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怎样才能快速地算出24呢?是不是任意三张牌上的点数都能算出24呢?是不是任意三张牌上的点数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呢?当出现4张牌时,比如,牌上的数是4、5、7、8,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中出现了4+5+7+

8、(8+5-7)×

4、(5+7)×(8÷4)等不同的方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求异思维得到发展。

四、社会实践型

1.课型特点:

2.基本模型:

3.实施要求:

4.教学举例:

五、校本特色型

1.课型特点:

2.基本模型:

3.实施要求:

4.教学举例:

六、阅读拓展型

1.课型特点:

2.基本模型:

3.实施要求:

4.教学举例:

七、课题研究型

1.课型特点:

2.基本模型:

3.实施要求:

4.教学举例:

八、学科融合型

1.基本特点:

2.基本模型:

3.实施要求:

4.教学举例:)

(2)教师对综合与实践课型作出定位。(常见的课有如下几种类型: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竞赛课、常规课……)

二、如何用“六要素”引领教师正确认识一节好课? 评判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六个维度…… 首先教师出示示范课基本标准“六要素”:

(1)恰当的目标(2)合理的思路(3)有效的教学方法(4)有效的目标达成(5)独特的教学风格(6)先进的教学理念。

然后教师依次解析目标,阐述示范课基本标准“六要素”的内容。

(一)恰当的目标

1.教师讲解如何确定“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恰当的目标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体现综合与实践教学特点(2)体现年段训练重点(3)体现教材内容特点(4)结合教师学生实际(5)表述符合规范

2.出示《植树问题》的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

(2)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出示同课异构老师的《植树问题》目标逐一进行点评。强调:一方面描述要规范:依据ABCD四要素确定目标(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体会、理解;行为条件: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方法;行为程度:掌握)。另一方面定位准确:无论是何种样子的点评,我们对点评就应该有个好的定位。这一次为什么要来点评?主题是什么?有针对性的去评。

(二)合理的思路:

“植树问题”这课的教学思路应该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尝试解决(质疑、寻找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化繁为简(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举例猜想、验证---建立模型、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思路带领参训学员评价:同课异构老师的教学流程思路是否清晰?

(三)有效的目标达成:

目标达成是否有效达成,我们看以下几点,第一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是100%的,还是90%;第二要看学生懂会能好;第三看目标达成度,这个数据达到70%;提出三基:基本素材积累,基本知识传授,基本能力培养。用上面的指标带领学员评价同课异构课例。

(四)有效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等。

2.“植树问题”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等手段让学生 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所以本课评课的关键就在于授课教师能否在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抽取数学模型运用于这一类实际问题的解决。

3.结合同课异构课例带领参训教师进行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情景创设情况,小组合作效果、动手操作情况。

(五)独特的教学风格: 人无我有——改革创新; 人有我优——继承发展; 人优我特——追求卓越。

(六)先进的教学理念: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2.在“植树问题”这一课中应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渗透数学思想等理念。

3.结合课例带领参训教师从上面的四个方面进行评析。老师们,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开展教学因人而异,关键是如何更好的服务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在方式上强调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探索欲望的活动形式。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既有个人活动,也有小组活动。总之,在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方式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学生。

第三篇:综合实践课题讲稿

福和希望小学综合实践课题培训讲稿

各位老师:

根据教育部精神,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结构性突破,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增强课程开发和整合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有利于学校创建品牌特色,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二、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也包括班团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传统活动(如科技活动、体育活动、文学活动与艺术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等非指定性领域。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原则要求

1.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

2.统筹规划与目标、主题、过程的生成性相结合。

3.校内活动课程与校外活动课程相结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要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相结合。

四、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导和管理

1.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6年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3课时(包括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信息技术除外),同时要注意利用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学科教学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2.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负责课程的领导、协调等工作,教导处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学校制定 “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统筹考虑、整体安排;教师要制定班级计划和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教务处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3.在每学期开学初要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课时情况、教师配备以及教学管理情况等方面制定方案。

4.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1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或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总结实施经验,推进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实施。

福和希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培训讲稿

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在互联网上还有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网站以及其他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介绍,我们都可以做一些参考。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内容,即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问题:Why? What? How?.一、关于课程与学生的几点思考:  能否有一门课程由学生自己来设计?  能否有一门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 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做与各种“学科”有关的事情,能否有一门课程是从“生活”出发的? 除了将“课程”理解为“知识”之外,我们能否将“课程”理解为“经历”、“机会”?我们只能培养打工仔,培养不出老板:只会解题,没有问题;只求稳准,不会冒险有人批评我们正在培养“有精神病的科学家”:上学就是为了读专家定的书,特别是几门要考试的书。你怎么看?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 课程。

三、综合时间活动课程的定位:

1.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的课程 2.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 3.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 1.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 2.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  3.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 4.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

 5.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6.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三模块: 1.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结构:

每学期18周,每周2课时,共36课时。(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建议:

方案一:每个课题3学分,三年必须研究5个课题,每学期至少一 个课题;

方案二:每个课题5学分,三年必须研究3个课题,每年至少一个 课题;

学校根据不同的学分数制定相应的标准,根据此标准认定学分。(3)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①人与自然

环保、动植物、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研究 ② 人与社会

人口、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社会经济发展、贸易与市场、乡土文化

和民俗文化、历史遗迹、名人思想与文化、影视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③人与自我

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学生消费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4)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

 课题研究(为了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常用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

 项目设计(为了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5)研究方向和实例

 就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展开; 来自社会实践活动; 从学科学习中的某些问题拓展;在校园活动中找到问题; 在同学所关心、感兴趣的事情中找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6)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组织

①校级部门:设立专门小组及管理层级;制订规划方案与配套制度;编写教师指导材料及培训。

②年级/教研组:组织落实具体的方案;研讨问题与交流体会;评定与推选优秀课题

③班级层面: 先分组(5-7组),后定课题;或先给题,学生选题,再 分组。

④研究活动方案的确定与开展。⑤结果交流与展示,评定与推选。(7)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导师:认识者(knower)

咨询者(counselor)

协商者(consultant)

促进者(facilitator)

合作学习者(co-learner)(8)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要点

①着眼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

②要实现“超越教师,超越课堂,超越教材”;

③教师的任务是让小组的研究活动进行下去,而不是非要教师知道研究结果之后才可以指导;

④ 关注学生有无兴趣,而不是有无结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实施过程的资料积累;

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

⑥向社会宣传这类课程的价值;

⑦ 一定不能给教师和学生增加过多的学业负担; 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安排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 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 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 时间安排:每年一周集中安排;可以分散安排,但需教务处或德育处认可;

 组织方式:校外或校内基地;以班级或小组(至少5人)为单位;  评价建议:以参加与否、时间是否达到要求为依据,不参加或时间不足,不给学分。以记录的方式登记。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1.评价原则:重参与、重过程、重发展。评价原则:

① 整体性: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体验。②多元性:

评价主体:学生、家长、教师、专家、社区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信息:各种成果、表现、情感体验。评价方式:肯定多元智能,肯定所有表现。③全程性:

重视过程,兼顾结果(成长档案袋)2.评价内容和形式:参考省实施意见

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认定办法

参照《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分认定方案(试行)》执行。

八、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

 ①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住校生的问题?);

 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等;  ③保险制度;

 ④活动前审批制度和活动后的汇报;

 ⑤每一次活动都应明确安全责任人 ;

 ⑥导师是否一定要带队?(同时带两个课题组怎么办?); 2.社会家长的不理解、不合作的态度 : 制定以防万一的措施。

3.教师的消极态度(做不来,太忙了,跟高考无关)①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设想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及解决方案)②责任书; ③与考核挂钩; ④评价及奖励制度 ; 4.学生的消极态度 ①课业负担; ② 害怕心理;

③方法问题(课题进行不下去); ④教师指导力度不够; 结束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亲自体验生活,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与出路

——访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专家姜平本报记者张圣华姜平,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教研员,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负责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兼职研究员,湖南省课改领导小组省级课改专家组成员。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先后被《人民教育》和中央教育电视台专门报道和介绍。编辑出版有《体验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学生用书系列)》等多本综合实践活动专著。在理论中的建树和在实践中的摸索,使姜平对于我国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问题和出路有着清醒的认识。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他。记: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情况怎样?您对这门课程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研究?姜: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其理论需要我们探索者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与构建。自从2001年秋季,该课程在国家级实验区实施以来,这门课程的理论研究可以说已经有了初步成效。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讨论稿)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目标、价值、实施的基本原则以及管理评价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通过在实践中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也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中就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设计与具体化、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方法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各阶段及教师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区域性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综合实践活动公共关系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总结出了丰富的实施经验。关于我个人对这门课程的研究情况,实际是运用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发现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地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研究的主题。如,上述有关十几个专题的研究,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后,开始研究的。目前,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因为,我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指导教师对课程理念的把握欠准确,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窄化倾向,自然、社会、自我作为探究内容的三个向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自我”领域的主题,如,“理想自我”、“合作与竞争”、“生活经营”等更具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内容被丢弃;课题选择过分社会化、成人化,与学生思维及知识水平不相适应;活动过程中预设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问题意识没有孕育的空间;过程的忽略,过程中教师自我思考与体念的忽略,教师说课的过程呈现有余,理性思考、自我反思不足;学生过程中情感体验的忽略,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背离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指导策略的缺失,如,行为指导不具体、欠规范,给予性过强、生成性不足,过程与方法的指引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等。更具体的问题是,200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进行?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研究解决。记:我国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姜: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国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的领导和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认真探索。但是,作为一个亮点,其实也是实施难点,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有教育行政层面的、有教研部门的、有学校层面的、有教师层面的,也有社会、家长方面的问题,总之,是个系统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政策,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等。教研部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研员不能及时转变职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扎扎实实地扎根学校进行基于具体问题解决的研究,缺乏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能力。学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这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不能通过制度的重建,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其二,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课时安排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现象严重。指导教师层面的问题更多,主要表现为,许多指导教师缺乏接受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指导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如,有的以学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则放任自由,缺乏具体指导和行为规范,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流于形式,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难以达成。要真正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员,谈谈个人的看法。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相应政策的支持系统,尽快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标准,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及对学校的评价制度;作为教研部门的教研员,要及时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给学校、教师提供专业引领,同时,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培训;作为学校,要在认真落实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保障制度,在学校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如,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行为、必要的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等)、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方法实践的指导、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活动终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活动结果总结的指导、活动过程总结的指导、活动体验总结的指导、表达与交流的指导等)。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行为常规,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作为指导教师,要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在探索有效指导策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记: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材”,现在全国各地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资源包”,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姜: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上讲,是不需要“学科化”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靠我们自己去开发,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实际的情况是,全国目前各地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类“资源包”或“学习手册”,据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郭元祥教授搜集和统计,此类“资源包”达27种之多。有的是由省地市教研部门组织编写的,有的是由研究机构或社会人员组织编写的,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就是把1992年以来编写的活动课的教材改头换面通过行政手段推向学校。我认为,教师需要的学习资源包,它应为教师提供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背景资料、为学生活动提供方法引导。要避免教师与学生围绕这些“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状况。总的说来,应把握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要突出实践性。运用调查、采访、观察、实验等行为动词,避免课堂化的行为动词。如画一画、说一说、查一查、想一想;避免课堂化主题,学生不通过社会实践就可获得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操作的主题。另一方面,要体现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本身具有综合性。以融合的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要素,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此外,还要注重开放性。如对过程不要规定太死;要关注生成性:处理好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允许学生的研究偏离预设的轨道。要尊重自主性:提供拓展性主题,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要提倡合作性:要有小组合作方法的引领;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作系列化分解。确定主题,如,以问题发现能力的主题设计;以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为目标的主题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研制具有操作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材料,给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方法的引领和案例示范。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记: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们有什么建议?姜:我想与全国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说的是:尽管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取得初步成效,然而,作为一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并且,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等待我们一个一个地去研究、解决。未来的路还那么漫长,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者,我们要不断地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到,这种课程文化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光靠个别人的努力远远不够,教师需要合作与沟通。因此,我建议我们广大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能通过多种方式交流与合作。一起分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个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在全国各地亮起来。《中国教育报》

第五篇:讲座讲稿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专题讲座讲稿 仁沙中心小学校

熊彪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在这里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专题讲座。我们都知道现在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科学课,说明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这次培训的其他学科没有要求和安排进行讲座和培训,唯独科学学科,从这个侧面也能反映出现在对科学学科的重视。2001年前,低年级独立开设科学课程,2001版课标颁布,1-2年级科学内容融入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2017版课标,回复1-2年级独立开设科学课。这是国际教育大趋势,也是中小幼衔接的一个考虑问题所在。

我对以前的《科学课程标准》没有看过,这一次我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程标准》,并且是最新版本,简短的几天学习领悟,我的解读是很有限的,还需要大家多看标准领悟学习。我回来也认真看了一下,课标里面有时候一个词够我想好一阵子,一句话也许会想一半天。课标应该说值得研究。那么我接到这个任务后,就在想这个讲座怎么讲才对我们上科学课有帮助,才能提高大家对科学课的真正认识和重视。今天我想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学习。第一部分:对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当前发展趋势要了解,我觉得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当前为什么这样重视科学课程;第二部分: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部分 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与趋势

一、科学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发展轨迹:

世界科学教育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初-----六十年代初,特征:知识本位

这一时期受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影响很大,这时的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它关注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的传递;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加实验演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是这一时期科学教育的最高理念。

第二阶段: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特征:能力本位

二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两个重要现象:“知识激增”和“知识的陈旧率加快”。在这种背景下,科学方法在科学知识形成中的重要意义日益显现,人们意识到掌握生命力更持久、应用更广泛的科学方法比掌握各种具体知识更加重要。所以,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科学教育的情况有了改变,对科学方法的重视日益凸现。这一时期,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成为新的科学教材编制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则采取类似于科学家探究事物过程的发现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成为科学教育中的新格言。

第三阶段:七十年代末-----现在,特征:人本位

二十年来,科学教育又出现了培养科学素养为科学教育最高宗旨的发展趋势。“科学素养”这一概念是一个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为一体的复合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一是基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其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高科技时代,科学素养已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二是缘于人类日益增长的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欲望使环境日益恶化所敲响的警钟。科学是双刃剑,缺乏正确的科学价值,科技越发达,对自然的破坏越大,正如斧—锯—电锯对于森林的破坏。所以,科学不再是“无情无义”的了,给人感觉科学也是有感情的,你对他利用好,他就对你好;利用不好,也将产生严重后果。科学素养较之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人文色彩十分明显。仅重视知识、能力、方法的科学教育只是教育的一半,教育的新格言“还教育的另一半”,为世纪之交的科学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

二、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以学生的已知和需知为基础,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兴趣和需要中选择学习主题,并帮助学生确定他们建构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创新,以便科学处理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自己解决问题。

2、强调手、脑结合。要想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不仅要动脑思考,也要积极动手操作实践。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有体验,有了体验才能产生感悟,最后才会取得对各种现象的正确的认识。

3、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以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的有关科技问题为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态度。

4、采用“探究法教学”。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搜集、分析、解释信息,做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小组学习方式是常用的有效途径。

5、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学生要想在探究活动中学好科学,就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分享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知道如何向大家报告自己的探究结果。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科学用语,能与他人自由交谈,进行口头汇报,撰写书面报告等。

6、实施写实性评价。对以探究学习为主的科学教育来说,评价不能只关心结果,只依赖考试,更要关心过程,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的分析,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随时进行反馈与矫正。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

第2部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教育改革的浪潮,科学教学的改革是其中心内容之一。各国对科学教育的改革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进展是革命性的。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的、计划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的科学教育的系统改革,提出了“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的口号和目标。这些已引起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委托于2000年初正式启动并实施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01年3月已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几经小范围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期获得更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各科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是完成的众多课程标准之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大学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学专家等8人)在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郝京华博士的带领下,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还有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广泛比较研究(支撑性研究——①国际比较②国内现状调查③国内需求④小学科学教育理论新进展研究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趋势,并广泛调查国内自然教学状况和社会需求,总结50多年来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在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征求自然教学专家学者对小学自然课程改革的建议的情况下,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开展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几经周折,今年2月15日晚间,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终于出台,指导我们教学。

第3部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科学课程的内容、实施建议、附录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前言,叙述科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四个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和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科学课程的内容,里面包含一些活动建议。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领域: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四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附录,6个教学案例组成。

《课标》之第一部分:前 言

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导我们教学,是规划培养人的路 径。什么是课程?课程就是实现培养人的桥梁。

我们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什么是科学素养?简单的说: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科学知识,知道基本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且运用它们具备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人的一生中科学素养都在不断发展和深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期间。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1、基础性。体现科学学科的地位,基础性也就是学生必须学。现在不仅仅只有语文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必须学习的,科学也是必须学习的,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基础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内容基础,方法基础,解决问题简单、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学习生活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实践性。体现科学学科的特点。强调学生要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晴子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理解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简单科学问题,并且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知识予以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会交流、交往和合作。

3、综合性。也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特点。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的综合,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理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这些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综合性还体现于学习内容和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和解决问题的结合。综合性也体现于学科的综合,语文、数学和地理等学科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一个对象问题,我们小学科学课程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理解全体的内涵。人员的全体(性别),地域的全体,民族的全体,课程的全体,经济和文化的全体等。也就是无论学生之间存在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个体条件的不同,我们小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合适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2、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知识不是给予的,知识是生成的。科学探究是了解自然、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此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我们小学科学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有很多,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小学科学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充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科学学习内容要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白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基于学生水平,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导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我们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三、课程设计思路

科学课程的设计肯定是不能与国家教育方针相违背,设计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兼顾我国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以感知四大领域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主要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所以课程内容部分针对每个主要概念设计了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使用。

《课标》之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这四个方面都分低中高段在分别说。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科学知识总目标

2、科学知识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分段目标。也就是物质科学分低中高三段分别描述,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是分低中高三段描述。

二、科学探究目标

1、科学探究总目标

2、科学探究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8个要素来描述科学探究的分段目标。8个要素指的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

三、科学态度目标

1、科学态度总目标

2、科学态度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4个维度描述科学的分段目标。4个维度指的是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总目标

2、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3大方面描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学段目标。3大关系指的是科学技术余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3大关系。

《课标》之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里选择了18个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6个,生命科学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3个,技术与工程3个。通过这些的学习,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物质科学领域

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这个领域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得观点。这个领域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6个主要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每个主要概念在不同学段又有不同的学习目标。物质世界具有能量,内两包括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

二、生命科学领域

生物世界包括动物和植物,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条件,如营养、温度、水和空气等,在此基础上见书33页画线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6个主要概念。

1、地球上„„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见书44页画线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3个主要概念: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的运动着„„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本领域学习可以使学生见书53页画线部分。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技术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的核心是建造,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工程包含技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3个主要概念:

1、人们„„

《课标》之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分别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四个方面提出建议这些建议汲取了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精华。

一、教学建议

1、教学目标建议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科学教师应该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标准,既要关注科学知识,也要关注科学素养,注意各方面目标的整合与平衡。

2、教材使用建议 我对建议的理解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具和教师教学用书,它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为科学课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很大便利。科学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对教材做适当处理,这是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3、教学活动建议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如探究机会,讨论辩论等机会。(1)动手动脑做科学,(2)开展探究式学习。知道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科学学习场所建议

5、学科关联建议

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科学可以为其他学科做贡献,其他学科也可以为科学学科做贡献,尤其是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1)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2)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3)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4)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

二、评价建议

教学和评价„„

下载综合与实践现状和问题讲座讲稿(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与实践现状和问题讲座讲稿(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讲座讲稿(精选合集)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董一菲”诗意语文”学习心得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诗意如火/把金陵的炎夏/举成一杯红酒/让所有的相逢/长成脸颊的桃红 这是董一菲主编的......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讲稿.大全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讲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一)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

    综合实践问题答案

    一、我的中国梦 P1 1、什么是中国梦?家长、老师和你各有什么看法? 答:(1)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

    师说讲座——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范文模版]

    师说讲座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王颖慧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就关于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讲座讲稿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讲座讲稿 11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讲稿(大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讲稿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1、与活动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课程,而兴趣小组是活动。2、与学科内的关系。不能用学科内的综合实践代......

    法制讲座讲稿

    《做知法守法中学生》法制讲座讲稿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一下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问题,希望通过本次法制教育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预防犯罪......

    就业指导讲座——讲稿[本站推荐]

    就业指导讲座 ——职场思维与职场智慧 主讲人:林伟(人力资源部经理) 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就业指导讲座——职场思维与职场智慧 开场: 我是职场人,与其说我是来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