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意境
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意境
摘 要: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论题。意境是诗歌的本质,意境教学则是古诗教学的精髓。文章着重探讨了意境教学的意义、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古诗语言;意境教学;古诗意境;语文教学
我国古诗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始,继之以《楚辞》、《乐府》,经“建安”、“正始”,历唐、宋、元、明、清,汇聚成一条浩浩荡荡的诗的长河,可谓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优美,倍受人们的喜爱。
一、古诗意境教学困境、意义与特点
1.古诗意境教学困境。
现今仍有很多老师是这样教学古诗的:先简单解题,然后读诗释词,接着一句一句串讲,再归纳古诗的中心思想,最后检查背诵、默写古诗。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干巴,学生学得枯燥。至于古诗的本质――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不可望也不可及,更不可能走进其中细细品味。学习古诗不但没有学得古诗的精华,反而成了一种负担,毫无兴趣可言,是老师“要我学”。
2.古诗意境教学意义。
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中国古代的诗教,今天的学校教育之中还用得着。新大纲也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且新大纲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意境是古诗的本质,是古诗的灵魂,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意境)为最上”。“艺术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学习古诗的核心问题应是古诗意境的重建。因此,古诗教学以意境教学为最上,抓住了意境教学也就抓住了本质、灵魂和核心。
古诗意境把虚实之美、动静之美、含蓄之美巧妙地融为一体,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开展古诗意境教学,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悟古诗意境的过程,就是鉴赏美的过程。古诗意境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
诗人在创作时,塑造形象、描绘画面,将无限的情思融于有限的文字中,因而使得古诗意境深邃抽象。学生学习古诗时,要领悟诗句的言外之意,体会诗人的情思,就必须依靠自己运用想象力去补充和再现古诗意境,这其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意境的重建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程,当学生展开想象补充、再现意境的时候,也就是在大脑中主动地将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继而展开进一步的联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的意境。由此可见,开展古诗意境教学,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
3.古诗意境教学特点。
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古诗意境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意境,进而在自己的脑海中重建意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将学生引入古诗意境呢?这是古诗意境教学的难点。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最终获得审美体验,受到思想教育。不难发现,古诗意境教学强化学生内心的感受,淡化字词句繁琐的分析。
二、古诗意境教学方法
1.画面再现。
这实际上是把浓缩在诗句中的情境显现出来,利用插图或是绘制一幅幅形象真切的幻灯片或挂图,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诗歌中的美,由此直接进入诗歌的意境。如《山行》的插图,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那山路、人家、白云、苍劲的树木、停车观赏枫林的诗人,晖映着晚秋漫山遍野的红色枫叶,连画中的落日也被经霜的红叶染成红色。“霜叶红于二月花”可谓是尽在不言中,而诗人所要表达的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仔细观看插图,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古诗意境之中。
2.音乐渲染。
音乐诉诸人的听觉,开启人的想象和联想,是打开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古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产生暗示效果,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的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不知不觉中披文入境,感受古诗的精妙。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配以舒缓的古筝曲《送别》,《宿建德江》配以忧伤的小提琴曲,《早发白帝城》配以明快的钢琴曲,《江雪》配以幽怨的二胡曲等。运用Power Point、Author ware、Flash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画面再现、音乐渲染两者结合起来,还可以适当添加动画,视听结合,效果更佳。
3.语言描述。
画面再现、音乐渲染,都是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在再现古诗意境的过程中,直观手段必须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假如缺少教师的语言描述,就会将再现古诗意境变成盲目的、无计划的教学或是使学生陷入单纯的兴趣之中。相反地,教师贴切、优美的描述语言,不但能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意境,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语言美的熏陶和享受。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面部表情,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被吸引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进入古诗的意境之中了。如在教学古诗《悯农》时,若是已经进入古诗意境的学生,面部表情应是较为凝重的,如果某个学生依旧心不在焉或是满脸灿烂的笑容,那由此可以判断,该生仍未进入古诗意境。
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时,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接收信息的状态,应创设条件,让学生有较多的个别表达的机会,只有在个别表达学习内容时,教师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学内容的信息。如在古诗意境教学的感悟阶段,教师鼓励学生读、画、谈、演、改写等,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可以及时反馈出学生对于古诗意境的领悟究竟有多深。
第二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探索
学号 :201502011553 姓名 :公娇 指导教师:苏莉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来都是语文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小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最佳平台,对于弘扬中国经典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通过高效高质的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使小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内涵,并在诵读品味中增进情感体验是当代语文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培养学习兴趣、以读为本、关键词:古诗词、小学、教学、诵读
引言: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从来不知道孔子、庄子是谁,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的人就没资格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呀呀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我背“床前明月光”,上学后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不识庐山真面目”等就不离口了。一些名言警句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渐渐成了我的口头禅。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教育一直非常重视诗词知识的传授,这也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古典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古典诗词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足以体现出了古典诗词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基本途径,直接影响到初、高中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纪要。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凭着一份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我从2014年开始成为山东潍坊安丘景芝小学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凭着一份对古诗词的热爱,我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前行。凭着一份对孩子们热爱,我和他们一起吟诵了一首首古典诗词。季羡林曾经说过:“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每天的早读20分钟就是我们与诗词对话的时间。选取从上古至而今的诗、词、曲,古今格言警句、成语寓言,让孩子们朗读背诵。他们天天读,周周读,月月读,年年读。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孩子们畅游在中华古诗词的海洋里,吟唱着,诵读着。每天那习惯成自然的诵读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古代诗词语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但是语言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不说,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要使学生学习兴味盎然,课堂充满情趣,首要的是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文离他们的日常语言较远,显得艰涩难懂,教学更需要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既然有效地激发兴趣,1.诗词美,常常表现在诗词的意境美。因此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诗词的意境,还有品味字词,体会言外之意。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意境:(1).咀嚼字词,创设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2).换词对比,创设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可以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3).根据诗句想象,创设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2.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⑴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⑷.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二.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古诗词教学要朦朦胧胧更是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寻处”,究竟是儿童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还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四.在教学中的成效。
通过八年来的实践,无论爱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达到会背诵。
2.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和鉴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该实验研究让学生跳出了单纯学古诗的境界,拓宽学习空间,渗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能力与素养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较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反思过去,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给你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书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身受益。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样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古诗语言精辟含蓄、跳跃灵活,意趣无穷。所以教师还要独具匠心,发掘古诗文艺术上的空白,启发学生调动记忆,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将古诗化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由静止转动画,从而感受到古诗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
总之,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这种教育应从小抓起,从我们入学的那一刻抓起。因而,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让这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以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到他们的血液中,由肤浅而深刻到他们的生命中,继而传承到一代又一代之中!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阅读教学
作者:胡超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2001年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
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第四篇:初中古 诗 词 鉴 赏
古诗词鉴赏太平初级中学刘云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我省命题方向预测:难度不大,大多是选用绝句、词中小令为材料,新诗基本不设题。陕西省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2010)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2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2.在《农家望晴》和《观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2009)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2008)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20、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练一练(2009陕西中考)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2008陕西中考)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20、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
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题目形式答题技巧――“情感”【题目形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心情)。【答题技巧】
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1.月――思乡,怀人。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4.松――孤直傲岸。5.莲――爱的象征。6.梧桐――凄凉悲伤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8.秋蝉――高洁,悲凉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10.柳――离情依依11.芳草――离恨1 2.芭蕉――孤独与忧愁13.羌笛――凄切之声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15.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练一练(2009陕西中考)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答案】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2008陕西中考)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诗歌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的乡村生活热爱之情。)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题目形式答题技巧――表达技巧【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诗词常用修辞及表现手法【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用典、借代等。【常用表现手法】抒情方面: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描写方面: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多种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工笔白描等;其它方面:对比映衬、渲染烘托、以小见大、托物言志、乐景写哀、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抑扬等。(2010年陕西中考)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问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问题:分析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案: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课堂作业:(任选一题做做)
一、(2010年山东济宁)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6.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2010年四川成都)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谢谢大家再见* * 炼字情感表达技巧情感情感炼字【题目形式】
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
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
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题要点】
1、修辞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练一练诗词中的意象诗词中的情感写景诗: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和愉悦快乐的心情。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练一练练一练课后作业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从“炼字”、“情感”和“表达技巧”中任选两个方面写一小段鉴赏文字别忘了课外积累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哦!*
第五篇:中古欧洲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二单元
5、中古欧洲
知识与能力
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和查士丁尼的重要贡献。认识法兰克王国的兴起,了解查理大帝的重要事迹以及《凡尔登条约》对欧洲的影响认识中国西欧基督教会的地位。了解教皇与君主的权力之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已知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多媒体教学、应用图片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讨查士丁尼查理大帝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基督教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了解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的兴衰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通过学习查士丁尼查理大帝的重要事迹认识到伟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树立伟大志向通过了解中世纪教皇与君主权力之争启发,我们要正确对待宗教问题。
教学重点
拜占庭帝国历史地位。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作用。教学难点
拜占庭帝国历史地位。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作用。复习
展示罗马形势图,学生复述罗马产生、发展、分裂一系列事件。(温故知新为本课新知识学习建构基础)
新课讲授
(一)千年帝国拜占庭
1、教师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极短,而东罗马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阅读教材第二十三页文字并观察罗马帝国分裂形势图回答东罗马帝国,为什么称为拜占庭帝国?(识图能力培养,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养成)
学生阅读回答东罗马帝国因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为拜占庭,因此后人称为拜占庭帝国。
2、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的皇帝是最著名是谁呢,请同学阅读教材第二十四页归纳他有哪些作为。
3、讲解查士丁尼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他统治时期最引人注目地是立法成就,颁布《查士丁尼法典》,该法典由当时十位著名法学家编成,包括前罗马历代皇帝颁布的法律,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影响。
4、教师讲解查士丁尼去世后,拜占庭帝国又经历了数百年兴衰变迁,在十二世纪末期走向衰落进程,到十五世纪时被奥斯曼帝国所灭。拜占庭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极其深重的印记,那么他对欧亚文明产生哪些影响?
(二)查理大帝
1、教师提问: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故土上建立了许多“蛮族”国家那么这些“蛮族”国家的形成使得西欧文明发生哪些变化?
2、教师讲解:“蛮族”主要指日耳曼人,481年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在法兰克王国的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帝王,他把王国发展为帝国他是谁,如何称呼他?
3、帝国的分裂 阅读完成问题(知道分裂的条约,形成的国家雏形名称)填充册巩固
(三)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
1、结合地图复习基督教产生时间、地点,地位发展
2、阅读完成问题(了解教皇制度的产生)
3、教权与王权的争夺,结合文字图片(了解基督教对中古欧洲巨大影响)小结:大纲填空(巩固知识形成体系)2、1、东罗马帝国因首都①____________旧名为拜占庭而被后人称为拜占庭帝国,②_________________统治时期,为帝国历史第一个黄金时期,他在位期间,颁布的2、《③_______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2、481年,④______________建立法兰克王国。
800年,⑤______________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后人称为⑥______________。
3、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逐渐形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签订《⑦________________》三分帝国,奠定日后法、_______成___________体德、意三国雏形。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长期的斗争。
巩固:选择题 作业: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