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究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曹凤华
内容提要: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效益进行深入的研究,追求数学教学过程的优质化,真正达到师生互动、合作、探索、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导的作用很大,如何导才是最优质的,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要点如下: 理念重建 2 激趣构境,合理布疑 3问题互动 探索创新 4启迪多向求解,培养创新思维 5引导学生归纳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注意解后反思,优化创新品质。
主题词: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品质。
新课标下,新教材有所改变,内容有增有减,如何处理教材?就拿高一数学课本三角函数一章,半角公式,万能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被删去了,好象给人一种要求降低的感觉。但习题中仍有这类问题,有些老师立即把书上删掉的公式补充上,要求学生背熟,以便使用。但我对这些教师的做法持反对意见,删掉的这些内容,学生仍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而推导过程正是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最佳方法,例如:已知 taną=3求sin2ą的值,方法有二,一是用方程思想,二是根据sin2ą=2sinącosą再除以1,其中1=sin²ą+cos² ą,分子、分母都是siną和cosą的二次齐次式,只需要分子、分母同除以cos² ą,就把所求转化成taną的表达式,即万能公式。如果教师补充万能公式,把学生推理过程去掉,把思维火花浇灭,把锻炼与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机会抹掉,是大大的不应该,也歪曲了修改教材的本意。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把握新教材,并给予学生一个主动学习、探索的机会。一
理念重建
构建主义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同时学生要主动地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主动构建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打破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的机械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营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互动,合作探索、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学中思,思中探,探中学,点燃学生思维之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倡导的是一个动态的涨落的教学过程。
突出自主学习,主体参与,合作交流,互动互促,探索创新,主体发展。它以自主为前提,合作为学习形式,探索为教学方向,能动地、创建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此流程中。师生、环境交互作用。互促互动,形成了“教学为了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该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是强调树立“三主”意识,培养“自主”能力,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己能提出问题或疑问,自己能分析问题,自己能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能成为知识的主人。二
激趣构境
合理布疑
良好的情境开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趣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之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地学数学。我们要努力做到问题情境趣味化,生活化,新鲜化,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奇妙的、丰富的数学世界”。在不断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中学会学习,这正如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涅所指出的:学习者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导致更多的学习反省思维和分析思维,他就将会变得越来越自主学习。例如在等比数列求和中,可以给学生引进麦粒求和及木棍折半问题,使学生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让他们经常处于“愤悱”之中,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三
问题互动
探索创新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而思维又始于问题,问题提得恰当,可对课堂教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问题过难或过简,无疑是在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对提高学生能力毫无裨益。因此,课堂提问要从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尽可能地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提问。使大多学生能够“跳一跳,摸得着”。问题是思维的“外衣”,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发展思维的最佳途径。提出问题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及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提问还应留下思考的悬念,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真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同时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数学有机的“动”起来,搭建探究平台,扩大探究理性空间。四
启迪多向求解
培养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的核心是数学思
维,发展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一项中心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那么,在例题教学及习题分析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的:(1)(2)(3)注意引导学生,由同一条件联想到多种结论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由同一结论联想到多种条件的发散思维。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
多向求解之所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是因为它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局限于单一角度,不受一种思维的束缚,为了问题的解决,要寻求多样化的解决方式,谋求多种可能性,以开拓学生的求新思维。
在对数学命题及其证明获得初步掌握后,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深化和选择,才能切实理解和掌握它。变式应用就是使之深化、熟练的必要环节和基本环境。变式应用不仅有助于排除数学命题非本质特征的干扰,扩大数学命题的应用范围,更主要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转换,举一反三的能力,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如在讲双曲线定义时: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₁、F₂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我进行了如下变式训练:
(1)等于2a改成大于2a呢,动点的轨迹是什么?(2)等于2a改成小于2a呢,动点的轨迹是什么?(3)等于常数2a,改成等于0,动点的轨迹是什么?(4)去掉绝对值,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以上变式训练,体会概念中,关键词“常数”、“差的绝对值”的含义。
五
引导学生归纳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批判性;注重解后反思,优化创新品质。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通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两者均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实践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解题后不断反思、探索、精益求精,促使学生在深层次上领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思维能力发生质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反思是指在考察自己解决问题活动的经历中,对已有解法和结论,通过激发个人的智慧,重构自己的理解,产生超越已有信息以外的信息。对问题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解决,往往是反思活动的思维产物,特别是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语
言的特殊性,活动的探索性等特征,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对象和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地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坚持反思性学习,才可能洞察到数学对象和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如在数学命题获证之后,要对数学命题及其证明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对数学命题意义的反思,对证明过程中涉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如在不等式解法一章中,对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解法的依据,方法,要经常进行反思,逐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
新的教学观下的教与学,应突出主体性,就是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学”上,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因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着手于教,教作用于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第二篇:学习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
学习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
以前我总是认为,课堂上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什么教学艺术、提问技巧等。听了杨玉栋老师的讲座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艺术的基础与定位,它是在人身上显示出人的美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中,就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艺术。比如教师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都会给整个课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艺术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创新有赖于常规教学。
教师的教育教学功底,也就是素养,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学观念--思想;教学原理--知性;教学技能--操作。杨老师重点讲了思想,它来自于实践的反思,来自人生经验的沉淀和升华,来自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
要做到课堂教学艺术,首先要知道教育是什么?这是关于教育功能和宗旨的思考,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都必须首先思考和认识,教育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作用”。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心,教育是于心而成于灵,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塑造工程。这恰恰符合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本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说法。关于教师角色的隐喻有很多种,比如:“园丁”、“春蚕”、“蜡烛”、“梯子”、“渡船”、“人类工程师”等等。而亚里士多德却说“教师是助产婆”。有很多人听了都很好笑,但又有点不理解。这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理是相同的的,都属于启发式原则。总之告诉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在于释放。还有人说教师是“服务员”!因为教育是公益服务事业,教师是提供这种公益教育的服务员!在许多学校的标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更加说明了学生是上帝,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教师是服务员。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学生在课堂上有三求:求知、求乐、求成。围绕这三点去做也是达到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求乐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对兴趣的满足和快乐的享受;求知表现为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探究和占有;求成表现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最求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需要。
通过学习明白了如何去做,怎样去把握课堂教学艺术。我想更多地还需要在今后地工作中去实践和体会,相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第三篇: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阐述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依据、原则及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27-01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且具有创造性的人;强调学生有个性的自身发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应从“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如何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身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在生活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为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需要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
设计是为创造一个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其实质就是为创造和建立一个新的系统模型,它不是对现存系统的改进,不是为超越现存系统去构思一幅新图景而创设的一个新系统,是一个目标定向的、有实际效用的、需要社会性互动的非确定型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将教与学的原理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它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体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事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它应当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课堂实施的调控策略,学习过程,结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等。也就是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化学新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化学课堂教育教学目标,依照现代化教学思想,化学新课程理念,化学学科及学生特点,依托化学教材的内容和主题条件,用教与学的原理来策划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过程。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遵循着教学的基本规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2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2.1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3]确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特点是:在设计理念上――从设计教师的教转向设计学生的学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价值取向上――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价值取向;在设计思路上――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在设计策略上――以教材知识为线索的线性设计转向以三维目标整合的学习情境的设计策略;在设计主体上――从教师作为既定教学设计的被动执行者转向教师是课堂教学设的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理念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课堂;为赋予学习以学生的意义而设计课堂;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课堂;为建立学习共同体而设计课堂;为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而设计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预期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看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其有效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效果,要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有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有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Q言之,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进步,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也可这样理解: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有教完内容?峤痰萌险娌蝗险妫?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岬托Ы萄А?
2.2 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是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储备,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化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完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3.1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检验和评价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在知道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使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容易操作和评价。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化学课堂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结果的表述,它确定了教学工作的方向,制约着化学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在设计时应遵循四个原则,即课堂教学目标与化学课程目标保持统一的一致性原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体现纵贯横联的整体性原则,高层次目标中包含低层次目标、不同学习者的个体存在差异的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要适中、明确、可测量、易操作的具体性原则。
3.2 教学内容的精炼性。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四个方面,它是以各种文本资料,背景素材,化学史实,实验过程,师生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科特征和学生特点,针对教学目标,选择具有认识,实践,社会,德育,美育和情感等方面意义的内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现有的能力为起点,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桥梁,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中,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钻研吃透教学大纲;其次在此基础上有机地全方位地把握教材,并对教材的整体和局部,知识的转承延续都要分析清楚。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把握重难点,使教学内容更集中。
3.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化学教学方法是在化学教学情景中,化学教师和学生为了教和学而进行的以化学学科为内容的教学活动方式。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复习法等。设计教学方法的关键就是选择。要知道如何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出与整个教学策略相吻合的方法,并且能预料到该种方法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达到教学方法最优化。
4.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设计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第四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源潭镇林场小学
陈带群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教育几千年,中国现代的教育近百年,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社会不是一样发展,人才不是一样层出不穷吗?何必变什么花样,搞什么教学艺术呢?有这样想法的人,主要是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不甚了解,未能认识教师在当今世界中的历史重任。
知识的激增,必定促使学校教学内容的调整、更新、增多。面对日益增多、日新月异的知识,教学方法还能墨守成规吗?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的教学方法就要改革,掌握和运用教学的艺术是当今社会的迫切要求。因此我认为教师不论在教什么科目都有要变着花样去设计课堂教学艺术,都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教学的艺术。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上是如何掌握和运用教学艺术的。
一、语言的艺术。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水平与能力,显示着教师的形象,更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数学课虽说是思维训练能力的课,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也很重要。如果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的语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点”出来。例如:某班原有人数20人,新学期开学班级人数增加到28人。某班增加了多少人?“增加到”和“增加了”这两个关键词,学生可能一下子转不过弯来,认为都是一个意思。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语言的艺术点拔学生的思维。“增加到”是由原来到最后的,原来有20人,最后有28人。“增加了”是由最后的比原来的多了多少。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就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又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这样说:“别着急,你再想一想。”这样,教师用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思维立刻活跃起来,问题就可能会较快地得到解答。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语言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关系,会使课堂气氛活跃。
二、演示、实验的艺术。
“演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陈示有关的实物及其他直观教具,或者在堂上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或现象的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几何知识方面我们教师必须作许多演示。例如,作平行线、垂线、画等腰三角形,还有长方体、正方体等等,这些都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给学生看,这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例如教学这一题时:1.6米长的长方体木料,锯成相等的4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200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在理解这一题的基础上,我先拿一个大西瓜演给学生看,大西瓜在未切开时表面积是墨绿色的表皮,切开两半时,表面积增加了哪两部分?学生一看演示就明白表面积是增加了两个红色的面。然后我也拿出一个泡沫长方体,在它的6个面都涂上红色。然后指导学生上讲台演示,先把它锯成两段,让学生看过明白,锯成两段后的泡沫长方体增加了2个面,都是白色的。再继续锯成三段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个面?又是什么颜色的?(增加了4个面,都是白色)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去完成黑板这条题目。学生通过如此逼真的演示实验,很容易理解锯成4段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6个面,增加的表面积就是6个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一个底面积,用底面积乘以长就是它的体积。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操作多让学生自己动手,问题多让学生自己解答,演示和实验也多让学生参与,这就是艺术。
三、提问的艺术。
数学课上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方式和艺术也占着主要的地位。例如,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教给学生如何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大多数学生列出数量关系式来,因此,我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明白如何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如:修路队要修一条长8000米的山路,做了4个月,还剩下1200米未完成,平均每个月修路多少米?
提问:“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题目?”学生就纷纷举手争读题。再问:“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题目中的三种量(或三个数字的量)?”提问降低要求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和参与能力,学生找出三种量后,教给学生分析讨论三种量间的相互联系,然后一针见血地问:“这三种量中,哪两种量结合等于第三种量?”经这么一问,学生就容易找出:
已修的米数
+ 未修的米数
= 要修的米数。这就是三种量中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根据这种关系式来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在问题迎刃而解后,还可以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异种思维。可以继续问:“这三种量中还有别的等量关系吗?”再一次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认为问题要小而具体,问题要新而有趣,要有启发性。
四、其它艺术。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天的学校,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从才也增添了不少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来上公开课,上一节优秀的课例会使人感动,使人难以忘怀,能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这就是艺术。我校暂时没有什么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这一点我想象不到什么教学艺术,还待别的教师来谈谈。总之,我认为客观条件正在不断改善,如何跟上社会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全赖于施教者的主观努力,努力探索如何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的重担就落在我们教师身上。
第五篇: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永娟
一、面对新课程,应该怎样备课
(一)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 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教师怎样才能走进新课程,首先应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上寻找突破口。如在课改实验区,许多实验教师拿到新教材备课的时候,感到茫然,乃至遇到一些十分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新教材体系和特点如此之新,一下子不知怎 样去把握和处理。
2、新教材要求活用,不知应如何开发新课程资 源。
3、面对陌生的三维目标,应如何去确定和整合?
4、旧方法不能用了,根据课标精神又该如何来设计一节课呢?
5、变革教学方式,研究学习方式,教师该怎样去组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6、‚八股式‛旧教案中看不中用,必须改,但新课程教案有该怎样写呢? 显然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大都要在备课和优化新课程教学设计中得以解决。这是一个课改矛盾的焦点问题,也是课改的一个突破点,抓住它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什么是备课?‚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行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地教学方案。
备课≠写教案。编写教案是备课地一部分工作,但备课并不简单等同与写教案。过去许多学校和教师把大量时间用与写教案,这是不合适的,教师应把大量时间用于钻研教材,翻查收集资料,了解学生,优化教学设计等。从时间上分,教师备课有这样几种形式:
1.常年备课(教师平时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对生活的观察);
2.学期备课(在课标大纲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可粗略一点,并可编制出《学期进度计划表》;
3.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的备课,可以拟写出单元的教学计划); 4.课时备课(根据单元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而进行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5.课前复案(上课前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 6.课后备课(课后回顾与反思,写教学后记)。
(二)备课改革首先从关观念上突破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思想观念上必须又所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又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当前有些教师在课改当中‚上不去‛,教案没有创新,他们还未能真正跳出‚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的教学思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陈腐,教学观念的落后。应当说,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特级教师于漪说:‚观念的转变影响改革的全局,观念转变了,就能居高临下,看得清楚,看的透彻,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剥离,一通百通。‛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
(三)新课程有什么新的备课特点
根据课改实验区地研究表明,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有这样几个新特点。
1、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
2、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3、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教案转变
4、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
(四)怎样编写新课程教案
备课理念要改、备课方式要改,那么编写教案的内容和方法要不要改呢?回答是肯定得。传统教案必须改,而且也找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1、传统教案弊端
诚然,传统教案在帮助教师教学方面曾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毋庸讳言,这种教案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改革。追求形式,浪费时间 内容僵化,中看不中用 千人一面,没有个性 照搬、抄袭严重
造成上述教师编写教案中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管理者的失误
第二,教师备课时间不足。
第三,教师视野狭窄,缺少创新。
2、改革教案的基本思路
旧教案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改呢? 领导树立新观念,给教师松绑 适当简化教案 节省教师时间
3、鼓励创新写出有个性特点的教案
要编写个性化教案,要鼓励各教师博采众长,发挥自己优势,要研究教学个性,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这样的教学研究才有生命力,教师的发展也才有前途。
青岛市南区在备课中突出‚三个体现、四个注重‛:体现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教案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注重学法的归纳与指导,注重研究目标的生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与课后访问及分析,注重以后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让教师根据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所教学生及喜欢的形式进行创新备课研究。另外青岛市教师备课没有统一模式。这些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五)新课程教案编写的五种思路(案例)当前在课改中我们不仅要‚破‛,还要‚立‛。也就是说要破中有立,立中创新。不断探索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备课和教案编写,尽快进入实质性的操作层面。在教学改革中,尤其在备课教案设计方面。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都探索出来许多新鲜经验,这里介绍五种教案设计思路,也是五种教案编写形式,这里本意并不是要教师机械模仿(因为教学设计思路是多元的,教案编写形式也是多样的),而是旨在开拓思路,使大家在此基础上去创新更多更新更科学的教案设计思路。
二 新课程教学应该怎样设计 ——为新课程教学设计出谋划策
A、从设计上去体现课标精神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 1.规划性。2.超前性。3.创新性。(二)、为什么要重视教学设计
1、落实课标,深入课改需要
2、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 B、从学的角度想问题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第二,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
第三,研究个别差异 C、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活动
我国传统教学一般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小天地里。其实,儿童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远比课堂和书本列举的社会现象生动得多,复杂得多。而仅让学生通过书本刻课堂,包括老师提供的知识经验,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和工作的需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能体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列举几个主要方面:
(一)教学内容开放
(二)教学过程开放
(三)教学问题开放
D、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学设计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优化教学设计应注意超烦脱俗,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这几个问题。1.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 2.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 3.加强人情味与幽默感 4.尽可能多地开展学习竞赛 E、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活动是一种载体,一个平台。
活动性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这里列举一些。——质疑式。
学生质疑→带疑阅读→常识讨论→大组交流→解疑存疑。——讨论式。
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教材→小组讨论→全班展示辩论→辩后师生小结。
——茶馆式。
课前预习教材→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做评点。
——小组式
自我尝试学习→小组交流思想→小组代表发言→评出优秀小组。
——采访式。
教师明确采访要求→个人(或小组)采访有关人员→写好采访记录→汇报采访情况→得出采访结论。
——主题式。
课前明确主题→各自搜索资料→充分表达想法→师生共议主题。
——主持会议式。
学生充当节目主持人,教师退居二线做导演,堂课由学生主持、串连、设问、解答、存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F、课堂以问题为中心
1.教学应教无疑须先教有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接触疑问的过程。所以,‚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朱熹语)。也就是说,新课程色痕迹不是以做题来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况,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应仅仅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应是把教材上的例题、问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为开端,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
传统教学设计,追求清一色的标准答案,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教学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走进教师教室,没问题走出教室,其实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价值就在于它的问题而存在。可见过去的课堂教学最打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新课程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下课铃声响了,思维未断。
J、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的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理,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思维。所以,新课程设计必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为了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的学校提出了‚一个废除,二个提倡,三个允许‛的做法很好,可供参考。其内容如下:一废除:坐姿——不需端端正正,废除坐姿必须始终挺胸直背的规定。
二提倡:发现错误——提倡有错必纠(包括教师的、教材的、权威的)发现疑点——提倡有疑就问,大胆质疑,积极结实。
三允许:举手——允许高举;练习——允许商讨;听讲——允许围绕学习目标就近轻声说活,翻阅书本、资料。新课程教学气氛营造策略不局限以上六种,它还包括三维目标的郑和设计,课堂教学形成性、激励性评价设计等,因为在其他章节已有讨论,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三 怎样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处理策略与方法 A、为什么要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一、为什么要重视对教材的处理和创造性的使用 1.优化教学内容的需要 2.课改实践的需要
二、什么是教材处理和创造性的使用 B、课标下新教材新在何处
为了正确理解新教材,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首先来研究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的提点必须引起注意。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什么新特点呢?也就是说‚‛新在何处呢?研究表明,新教材无论是北师大版、人教版、,或者江苏教育等各家出版社的版本,它们都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与导结合——注重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继承与创新结合——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和最新科技成果
四、文本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注重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
五、科学内容与活泼形式结合——注重教材生动通俗情趣化
六、学科独立与学科渗透结合——注重学科之间整合 C、新教材处理策略与方法
一、简约——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二、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维
三、调整——回归生活,与时俱进
四、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五、整合——学科渗透,知识整合
六、活动——化静为动,学做合一
七、拓展——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D、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这是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新教材中应该特别注意要搞清楚的问题。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听说教研员要来听课,有一位小学老师为准备一节课曾两宿没能睡觉,只是为了教学‚6‛的组成,连续画了8张挂图。
诚然,这位教师的精神是可佳的,但,这种做法就不一定是可取的,从开发课程资源角度上说,能说明数的组成不应局限于画在纸上的,因为在教师、校园、家庭各种环境中能反映数的实物比比皆是。把这些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起来,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会大大提高其教学效果。而且还能节省老师的时间和精力。
什么是课程资源?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如图书资源、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获得课堂资源的方式基本上只有一种,哪就是书本。这种单一化的课程资源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而,老师必须走出‚死胡同‛,走出书本,走进一个‚多元化城市‛,走进资源丰富的现代课程,将自己的角色由书本传授者转变为现代资源的综合开发者、利用者。E、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性地开展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对教材的适当改变。我们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要降低和淡化教材的使用新教材为依据。要尊重和用好新教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进一步发挥和创造性使用。为此教师创造性使用新教材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开发课程资源不能冷落课本
在课改实验区,有这么一节《简单统计》的新授课,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没用过课本。当有人问学生为什么不带课本呢?有的学生说:‚忘带了?‛有的学生说:‚老师说了,这节课不用书。‛显然这位上课老师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课本是经过精心编写出来的,是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取知识的工具。如果掠夺学生阅读教材的权力和时间,淡化教材的作用,有时反而回增加学习的难度和降低学习效率。沈坤华、孙树清两位老师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为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授课时,课才上到10分钟,一名优秀学生提出一个三步计算的问题,该老师大加赞赏并作出分析解答。其他学生出于从众心理,也千方百计提出三步计算的问题,教师逐一组织讨论解答。由于拔高了教学要求,后30分钟只讨论了3个三步计算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越搞越糊涂。课后我们用两步计算应用题对该班做了测试,合格率只有27%。这真是舍本求末。
二、用活教材,但不是过早、过多和无限制地补充内容
新课程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和活用教材,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想另一个极端,各科教学不能游离本学科教材之外,过早、过多、无限制地补充教学内容也是不合适的。尤其为了追求某种形式花样,去开展了一些非教学活动,这会偏离改革的方向,应特别注意避免。
三、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刻领会编写意图
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是熟悉新教材,正确把握新教材,尤其要很好地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准确地理解教学的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方法能力培养,这应该是教师创性使用新教材的根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