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最终成果

时间:2019-05-13 01: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最终成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最终成果》。

第一篇:《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最终成果

语文教学的网络化

邱县第一中学 张玉敏

【摘要】 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使高中语文课堂更有生机与活力,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思维更能发挥学生自主性,网络环境下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检索、筛选、加工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网络化

优越性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科技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移动化、个性化的特点。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我们的教育,应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因此,中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一般的语文能力外,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能力,比如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料库进行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

基于以上思考,及响应学校号召,我们进行了《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的研讨,利用网络技术,以课堂为平台,建设网络教材,创建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库和具有良好的协作交流功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增加语文素养,提高学科能力打下基础。

一、采用计算机网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与网络特点的比较

语文作为母语,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模糊性、文学性、人文性、实践性等特点。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也就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网络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是一部无穷大的百科全书。网络上有古今中外的名著,有五湖四海的老师,有体系完整的各级各类知识,有分门别类的各种资料,形式上又能做到灵活多样、新颖独特。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内容广博、反应迅速、便于检索等方面的优点,就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由于网络可以同时满足多个不同层次上的学生的不同要求,所以网络还可以使个别教学在课堂上得到实现。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将在网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水平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程度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不同个体的同时提高。

另外,网络还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地方。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对语文乃至整个世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又可以通过网络阐释自己的一家之言,并在交流中获得经验。这些对语文教学的力不从心之处都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二)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教学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的冲击下正日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当前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都已经认识到:要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光靠“粉笔加黑板”是远远不够的。而网络媒体的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文本、声音、图画、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因素。多媒体表现形式,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当今社会,是体现学生主体精神、个性发展的教育时代。思维活跃的当代学生,他们也更乐于探索知识奥迷,对网络也独有情钟,这也迎合了当今学生的特点。

运用网络可以及时更换教材中呆板、枯燥、过时的内容,真正给学生一个广阔自由、任意驰骋的天地,使教材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运用网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由于接触社会的机会少,阅读量过小而造成的视野狭隘,阅读时不能正确理解文意等问题;运用网络中已经建立得比较完备的“训练系统”,来代替旧有教材的“文选系统”,可以更好的实现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以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目的;运用网络可以把以“讲读为中心”的基本方法转化为以“自学为主”,为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自主学习,加强协同学习和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三)网络教学的特点

1、教学形式网络化

所谓“教学形式网络化”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吸收了二者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局限性,在先进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对“传统”进行扬弃,对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它适应信息社会、满足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作为集体教学的主要阵地,其课堂教学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合大信息量、快节奏、高速度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正日渐被淘汰。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它不但完全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可以把大量的信息一次性的、高速度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课上的40分钟得到高效的利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精神,创造性的意识和思维都具有空前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要做到“教学形式网络化”这一点并不很容易,它需要几个必备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求学校必须能够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并且具有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其次,要求教师必须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独立上课,并且具有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的能力。再次,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掌握基本操作,并且在教师地指导下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满足了以上几个条件,才会使网络教学得以实现并最终能够推广。

“教学形式网络化”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第一,计算机可以通过输出设备将网络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这可以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一齐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

第二,计算机还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更好地展现复杂的思维过程,从而使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更易接受,增加了教学的可信度。

第三,通过动态的展示,使教学过程及其内涵得到优化,教学容量也得以加大,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2、教学内容网络化

所谓“教学内容网络化”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共享资源,来完成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了解最新动态等重要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网络化”在某些需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的信息量的教学内容上是非常必要的。面对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既定的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要比老师一个人忙里忙外查资料、找根据有价值得多。只有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动起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在这种劳动中,学生才会闪现创造的火花,才会有创新的成果。网络下的教学追求的是多种多样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研究设计、交互协作、实践体验等多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如张玉敏老师在上公开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时,课堂教学就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通过网上浏览、网下调查、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对整个航空历程加以了解,展开研究;设计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后的成果设计。学生把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网页、作文、写信、发邮件、画图、提倡仪书等多种形式展示,这都是学生全新学习方式的体现。网络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方式,不仅要求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还要求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协作。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组织竞赛,相互考试、协作讨论等学习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任建宏老师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任老师通过自制了Powerpoint课件,插入实验教学的视频文件,导入Flash动画插件,多媒体整合语文教学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觉。那河畔夕阳中下被镀上了一层富丽而又妩媚金色的柳条,那在柔波中招摇的绿油油的水草,那榆阴下波光潋滟的清泉,那撑着长篙向远方草色深处漫溯的诗人,如果仅用语言表达,学生怎么都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认识,但运用多媒体将诗中充满视觉美的画面展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得到感性的认识,从而把老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美感带给了学生。

如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张玉敏老师导入Flash动画插件,播放江南的雨巷,一位古典美女打着一把油纸伞走在雨巷中,配着悠悠的曲子,人、巷子、雨三者融为一体,学生沉浸美的氛围中,更深刻地品味诗歌的一惊。如教柳永的《雨霖铃》时,张丽老师在课件中穿插了邓丽君的Flash动画歌曲,还有古筝和埙的配乐吟诵,整节课学生一直沉浸在诗情画意中。如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时,齐春燕老师展示画家刘旦宅创作的山水画,画面上诗人登台远望,看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以说,这是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难以达到和实现的。

有人称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毫不为过的。在现代社会中,不但现有的信息量是惊人的,而且每天出现的新信息也正在高速增长。它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翻翻书报,通过简单的识记就可以大量地占有。那么,通过计算机网络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新信息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不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放眼网络,就会使学生及时获得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更有价值的新知识;就会使沉重地课堂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声有色;就会使枯燥地简单学习变成有创造性的积极参与,从而缩小学校里所学知识与社会中所须知识的距离。但要想使计算机网络能够在课堂上真正运作起来,并取得既定的收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首先就必须都能够解决工具上的障碍,既要求教师和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一些计算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经验。这是网络教学得以实现,并最终能够被推广的前提,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教学思维网络化

所谓“教学思维网络化”就是指,要让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所有教学思想,都体现网络的平等、公正、自由、民主等特点。“教学思维网络化”要求教师和学生不仅要完全摆脱旧有的“教与学”的方法和习惯上的舒服,而且要彻底地实现“教与学”的思维模式的转变,把实现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提到日程上来。这是网络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由表层渗入到深层的具体表现,也是语文课堂是否已经实现网络化的根本标志。

面对网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无知的、渺小的,都处于学习的地位。在运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也不再是一个站在讲台上“自言自语”的教者,而是一个和学生同甘共苦,互帮互助,共同谋求进步的学友。这就会使学生能够放开手脚,“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创造性学习的权利和欢乐。虽然教师的答案也就失去了权威性的地位,但这并不重要。这种失去换来的是学生被引到争鸣中来,真正的处于乐学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学生如果他总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老师讲的总是对的,那么他就永远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更谈不上“青出于蓝”。但如果给他充裕的时间、充足的条件,先让他自己搜集资料,认识问题,并根据这些已有的知识总结、提炼自己的观点,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会闪现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思想火花。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之后,能否提出来还是个问题。

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往往是这样: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有质疑的勇气。所以只有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这些思想的火花才不会成为一闪即逝的流星,而也许会成燎原之势。学生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时,要想说明它是正确的,就需要有理有据的论述。这就要求他必须再去整理、加工已有的资料,使之有条理的反映自己的观点,并以此来反驳别人的观点。结果,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不断向真理靠近的精神和在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语感能力大大地提高了。

比如张丽老师在教读《我的空中楼阁》时,与学生一起解读出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一主题。认为作者李乐薇追求的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归依于大自然的怀抱,这样诗意地活着,还有什么人生的风雨阻挡不了呢?对课文的解读完成之后,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一主题,且能真正以此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老师要求学生就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关键词,到网上去搜寻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每位同学都要推荐一篇并附上自己的阅读笔记,做到资源共享。最后笔者在学生的推荐文章中精选出了《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为了诗意的栖居》《居住演绎人生》《梦中的故乡》《诗意居住我的梦》等一组作品,并制作成网页供全班同学共同阅读讨论。这样就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四维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网络环境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阅读学习情境

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齐春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课教学,作者对古都的天空、鸽哨、牵牛花的蓝朵、雨、桥、草、树、风、人,写得何等全面而仔细!在课文中他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活脱、生意盎然的春景图。这时齐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聆听秋天的故事„„》教学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秋天的景物、秋天的摄影、秋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图片、照片、文字、录像等)。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秋天,拉近与课文《故都的秋》的距离。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选择来重点感悟,感悟时将计算机提供的资料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领会了中心思想。

张玉敏老师在教读小说《荷花淀》时,张老师在课堂上设问:全篇小说自始至终散发着浓郁的美:人物精神的美、环境风景的美、语言艺术的美,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自然也是完美的。但在这些美后面你还能读出什么来?大部分同学的讨论还是离不开在战争时期人的精神的力量,但有一个同学指出:战争本身绝对是血腥的、残酷的,而在孙梨笔下,战争却如此轻松,如此诗情画意,宛如儿时的一场游戏。很显然,作者将战争诗意化了。这样写战争在当时自然有其特定的目的和意义,但今天,我们应该还战争以本来面目,从而真正反对战争、拒绝战争。这个观点立即引起了全班同学的讨论,不少同学立即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比较中外反映战争题材的艺术作品,比如很快就有人举出中国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和美国电影《爱国者》《拯救大兵瑞恩》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开放式的语文课堂不是放羊式的,而是需要教师创设有思考价值和空间、能指向学生的生活体验的问题。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在这样的一种精神氛围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也就得到了实现。

2、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新增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样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能力和良好的阅读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

如李俊萍老师在教学《小狗包弟》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强迫理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李老师在上这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巴金的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巴金的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老师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回家上网下载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巴金的名言、巴金与“激流三部曲”、巴金与“爱情三部曲”、《随想录》、《萌芽》《寒夜》《随想录》《死去的阳光》《新生》《砂丁》„„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收集到资料的同学,想收集得更多;未收集到资料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成果,急着打听网址、书名,争取早日收集到相关资料。甚至那些平时学习不主动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们的表现后,也有很大的触动,积极行动起来。收集资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资料信息?于是李老师就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在同学们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信息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3、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是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计算机制图成为现实,听、说、读、写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对人的表达能力提出更高更新更综合的要求。

如,史爱霞老师在教学余秋雨的《都江堰》一课中,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分析了资料与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并进行筛选,使得原先内容较散的资料更为精练,更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为了使自己的资料看起来更生动、更鲜明,课前,史老师又指导了个别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用PowerPoint软件、FrontPage软件等制作技术将自己的资料呈现出来。如,许多同学利用自己在网上找到的文本资料、图片、照片资料制作了《都江堰》的演示文稿和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使学生树立了“我能行”的观念,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冯至的《蛇》一课教学中,张玉敏老师在课内学生自学浏览的网站中加入了讨论组的功能,让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增加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后学习补充,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同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样,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形象变得生动,富于感染力,能给学生创设种种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学习走向了积极求学、主动求学的良性循环。这是网络教学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

首先,网络的神秘性可以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好奇心经过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比较自觉的持久的心理定势,从而转化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其次,网络作为整个世界的共享资源的聚集区,具有相当的丰富性。我们知道:如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总是那样单调、呆板,就容易使人感到乏味,也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失去兴趣。网络上丰富的知识会使学习富于变化,不断赋予学习以新意。它可以在内容安排上、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适当调节、相互穿插。这样就容易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来。

再次,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学生之所以迷恋电脑游戏,就是因为它具有高强度的刺激性。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一种不断努力又不断获得成功的快感。把语文学习置于网络之中,语文学习就会充满娱乐性:在课堂上使用了计算机媒体网络,学生顿时精神百倍,劲头十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如果抓住学生想看到本节课老师给他们展示什么情境的迫切心理,不失时机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或提出疑问、制造悬念等,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就势在必然,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运用网络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大脑持续的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要比一般课堂教学长得多。这时的学生处在积极求学和主动求学的状态下,就不再需要教师组织课堂,也不再需要教师手把手地去教他学这学那。而只要给他指出学习的方向,帮助他理清思路,并监督和检验他对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就可以了。这时,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地位则完全由台前转为幕后,所体现的职能,只是指导和督促。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教与学的关系,而转化为合作关系。学生在教师放手之后,就会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而走上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之路。在这个主动奋斗,求得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他的辨别能力;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他的分析能力;在加工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再比如:学生在运用网络阅读文章时,可以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在运用网络发表文章时,可以提高他的写作能力,在运用网络上的资料进行论辩、演讲时,可以提高他的口语表达能力等等。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和观摩学习中,认为把计算机网络引进中学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实现网络化,是完全符合中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我们相信,计算机网络走进语文课堂,必然会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必然会继续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实效。这些都会坚定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必将带来语文教学的革命。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丛书

3、《北京教育技术研究》北京市电化教育研究会.4、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5、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6、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法学

谈网络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开展课程导学

[摘要] 在现代远程网络技术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来开展网上课程导学,这就需要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提高法学专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育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以此来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网络条件 法学教师 课程导学

随着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导学,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我们法学教师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网上导学是指网上课程辅导,法学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利用远程网络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的指导。它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1)课程学习之前的导学:主要是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制订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计划。网络教育为法学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导学的首要任务是法学教师应根据法学专业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指导他们制订出科学务实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在课程学习之前法学教师有责任让其了解课程的难易程度、媒体资源情况,供他们自主选课,确定学习任务与目标,并根据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的情况指导其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2)阶段性导学:当课程学习开始后,法学教师导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明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时发布阶段性导学材料,帮助法学专业学生把握学习进度节奏,明确各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学会从多种教学媒体中获取知识的技巧。

(3)考试后的导学:课程考试结束后,法学教师根据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反馈及时矫正偏差,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再提高。师生之间在经过一定阶段的教与学后,法学教师要根据多向的反馈信息,特别是通过试卷分析,了解法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络与其就学习成绩、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个性化问题进行再沟通,及时修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媒体组合、师生交流等方面的不足,帮助其克服自学中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导学任务。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利用远程网络技术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进行网上辅导,法学教师在导学中要着重培育法学专业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一、在课程导学中首要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不按传统的教学班形式组织教学,而是成立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教师辅导、网上答疑 等活动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法学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程导学中,法学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计划的指导者、学习方法的咨询者、学习内容的导航者、学习成功的激励者等多重角色,法学教师能否提供行之有效的导学支持往往成为法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

首先,法学教师要指导法学专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完整的自主学习计划有助于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度,不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同时,法学教师也能根据计划有效地督促、检查、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其次,法学教师指导法学专业学生合理利用教学要素组合有效地进行学习。为了指导他们把自主学习与学校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授课教师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要设计一份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把自主学习指导和教学支持服务结合起来,把学习进度安排意见和教学进度安排结合起来,使教与学良性互动,构成有机的整体。再次,法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法学教师可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建立学习小组首先要面向全体法学专业学生,按自愿的原则把分散在各个单位、各个地段、各个行业的学生组织起来,力求使每个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习小组的主要活动形式可以围绕每个阶段课程导学过程中提出的思考讨论题,通过自主网上学习,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结合网上讨论答疑活动,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在课程导学过程设计中,既有对法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又有对他们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依托网络环境所具有的共享性、在线性、交互性和时空非限制性等特点,设计出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以达到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目标。因此,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仅让学习者学到特定的课程知识,还要使法学专业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为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课程导学设计中必须着眼于提高法学专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具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条件下的课程导学突破了书本是知识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程导学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扩充学习过程中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量。作为未来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法学专业学生不应该仅仅是接触教材中的内容,而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这个意义上,法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上,让他们在面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课程内容更深层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法学教师在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中将所 2 需的课程相关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好,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夹或网页的相关窗口中,让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简便的方法能够访问到或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事件、人物等,通过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更多关注,由此引导大家进一步去阅读相关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让法学专业学生逐渐学会选择并有效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由其自己对大量素材进行快速提取、加工整理和再应用。这一阶段的课程导学过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信息加工和思维的流畅及表达能力,围绕课程导学要求,形成使大量的信息转化为法学专业学生内在知识的良性循环。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融合在课程导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使法学专业学生更好地提高其学习能力,为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服务环境。网络学习的基础是个别化学习,但师生之间、法学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化学习有助于促进法学专业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获取信息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利用网络技术在课程导学设计的操作程序的指导下,可通过竞争和角色扮演等途径来实现协作化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法学教师的主体作用表现在课程导学过程设计中充分提供多种网络技术的支持,如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BBS讨论区、留言板、QQ群、电子邮件等,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让法学专业学生在相互的协作学习中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共享性和交互性,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共享性和交互性是网络技术的显著特征,使网络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多样性,对于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技术训练、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合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法学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资源设计、网络交互等激发、唤醒法学专业学生网络学习的潜在能力,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网上学习与交互,使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在网络课程导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网络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而且还可以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的特征。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单一,法学专业学生感到乏味、疲劳等情况。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程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了教学意图,调动了法学专业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法学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同传统的学习形式相比,网络条件下的学习交流极大地扩大了交流范围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法学教师的网页、QQ群、聊天室、在线回答等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和请求指导,并且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对于远程学习3 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法学教师及时并充满热情的反馈信息有利于维持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每个学习者从单个式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识中走出来,学会了协作学习,获得了群体力量的支持。另外,每个学习者在网络中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人合作,这种平等地位无疑大大增加了协作的有效性,使法学专业学生感觉到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是在这种协同学习和学习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时师生之间、法学专业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按照学习内容的需要可以不断变换角色。

参考文献:

[1]刘新萍、赵铁成:网络环境下的导学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 2007,(1)[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许冰冰:开放法学远程教育多元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4] 牛丽娜、丁新: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3,(6).[5] 张杰:在网络课程中实施发展性法学专业学生评价[J].教育评论, 2002,(6).[6]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7]王国清:远程教育中基于自主学习的导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9)

第四篇:对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对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育技术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发展催生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教师必须了解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新特征、清楚教师与学生角色地位的转换,并更新观念、学习技能、改进英语教学。

关键词:网络环境;英语教学模式

在人类跨越新的千年之际,中国的教育改革又赶上了一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席卷全球,计算机用于日常教学将会像今天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普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危机感,应当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一、信息技术催生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被看成外部刺激反应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学内容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的授课内容;教育技术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是“满堂灌”的讲解说明式。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主体地位的忽略,必然影响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从而实现因材施教。通信技术、视频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效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二、如何面对网络环境中的高中英语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的逐渐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的英语教学新模式,使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与教必然随之调整。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姿态,实现教与学的优化呢?

1.网络环境中学习者更易个性张扬

(1)没有传统课堂教学面对面的交流,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克服对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畏惧羞涩心理,可以直率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角色扮演意识强烈。青少年学习者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虚拟学习环境中,可以减弱失败的挫折感,可以张扬成功成就感。(3)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通过会话,递信息。而网络环境中,交流,而且慢于日常对话,获得的信息往往有限,这会导致认知的简单化。(4)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环境中会得到发展和完善。学习风格多种多样,但并无优劣之分。在传统教学中很难针对每个学习者设计教学活动,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网络承认差异,尊重个性,是学习者学习风格发展和完善的催化剂。

2.教师与学生角色地位的转换

随着教学环境发生的巨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得到了强化。教师的角色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具有监控职责的指导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在网络教学中处于主动者的地位,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学习进程,控制学习进度。正是这种角色的地位的变化,对在职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使用网络技术促进学习和设计学习环境的技能,是网络环境赋予教师的学习新任务。

3.网络环境赋予教师的学习新任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教会学生学习和生存的教育呼声日益高涨,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沉浸在各类学习环境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中,教师应具备三个主要技能:使用媒体来构造和优化学习化环境的技能;学科知识综合技能;促成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技能。网络环境要求教师尽快更新观念、学习技能、改进教学。

4.教师需要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和交流技能

信息获取技能是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在学习化环境中,不强调知识的传递而是更多地强调对信息的敏感、分析和评价,因此,教师的培训不仅仅是搜索工具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还包括信息内容的再提炼和组合,5.真正确立以学习者为核心的观念更新教学设计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网络化教育环境的构建,许多学校开展了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但从研究现状来看,模式研究趋向于多样化、精细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课堂中的信息传递量,以学生为核心的观念更新教学设计。当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定势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在现阶段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设计要关注如何构建网络环境中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即要关注学生在“网络的原野上”博采广撷,自己酿蜜,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体验、学会尝试、学会发现与探究。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需要与个性的发展,即要关注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的特殊性,不要过分,挤压了学生思考和活动的空间。

(3)要建立健全新的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引导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改革,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必定要研究的议题,必须要付诸实践的课题。相信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的思考与实践必定会为我们展现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2.全国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指导用书编写组.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3.高中新课程再动员,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总第31期.(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中学)

第五篇:浅议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摘要】现代社会网络日益深广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革新作文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开展交互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网络 高中作文 教学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其内容的广博性、信息的及时性、参与的广泛性等众多的优点,正日益深广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学校教育和网络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笔者认为,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的同时,组织人员建好学校作文网站,为高中作文教学人为地搭建一个技术平台,促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通过协作与交流,实现作文的意义建构,以引起一场新的作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下面是笔者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我们将高中作文教学置于网络环境下,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作文学与教的过程及其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将极大地推动作文教学的发展,给作文教学带来蓬勃生机。

首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更能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论理论认为,作文过程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韦志成先生认为,写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1]作文教学,若不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势必会造成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谈“作文”色变的无奈和尴尬局面。而网络给作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学生发挥作文主体精神,变传统作文教学的“要我写”为“我要写”。建构主义认为,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是学习的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利用网络通过视频、音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对关系作文素材或能够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事物进行虚拟,设置出多维作文环境,通过听觉、视觉、体验等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置身于作文情境中,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愿望与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寻找、开发创作信息资源,自主开辟出个性化的、独特的思维和表达的路径,创造出优秀作文。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改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灌输写作知识的局面,学生完全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其次,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现在学生作文最头痛的就是无话可写,而网络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源头活水。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2]但是,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学习紧张,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成为制约学生生活储备的瓶颈因素。网络却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可成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成为完成生活储备的捷径。

同时,网络为学生高效率和大容量阅读提供了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读写结合,对于作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和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契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多样化等特点,中学新教材的写作教学以学生实际生活和 21世纪的社会需要为依据,指导学生写报告、总结、传记、读后感、科技说明义、小论文等实用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简洁明了地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适当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速度,并提出量化指标。”大家都知道网络具有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作文前,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文章,阅读的针对性很强,信息量很大。由学生在网上自主扩展阅读,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与传统读写结合中的阅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再次,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可促进交流的广泛化和讲评的多元化。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教学是言语交际的最基本表达训练,而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却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而仅是把写作当作完成老师任务、枯燥乏味的事,写作活动也就成了没有动机、没有激情表达训练。而网络可以促进交流,利用网上论坛、E-mail等多种形式,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既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有充分的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得到教师亲自的指导和讲解,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提供指导,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组成协作小组,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开展合作写作。完成习作后,可在主页上设“作者小语”栏目,进行自我评价,还通过校园BBS论坛、聊天室等虚拟交流场所对作品进行充分的评价,形成了学生自己、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第四,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

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也是高度个性化的过程。但在当前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许多同学拿到作文题目后,总感到不能实现“我手写我心、抒我情”之创作境界,既增加了学生练习写作的难度,又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然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学生写作活动的个性化特征更突出,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合作性学习,重新唤起了写作的本质,让学生回归到“有感而发,以文言志”的写作本意上来,为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写作提供了崭新的空间,[3]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当然,我们在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对教学的负面影响,诸如: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冲击,尤其是网络语言的运用对作文的不利影响;巨大信息量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养成浮躁的心态;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等。

二、服务教学,建好学校作文网站

学校作文教学网站,可充分发挥网络在作文教学时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作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人为地搭建一个技术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建设学校作文教学网站时,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服务教学的原则;

(2)美观实用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及时更新原则;

学校作文教学网站的结构应包括如下栏目:(1)写作知识:系统地介绍写作的有关知识与写作技巧;(2)课堂作文:按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对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进行系统地指导;(3)资料下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的下载服务;(4)作文演练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相关的作文任务;(5)作文诊所: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诊断;(7)师生文苑: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佳作的空间;(6)美文欣赏:师生可以阅读或摘录一些短小精美的文章;(8)作文论坛: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论坛中提出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回答别人问题;(9)网站管理。

当然学校作文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美术教师的共同参与,分工合作,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网站的质量,充分发挥其效益。

三、大胆创新,构建全新作文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是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作文教学。它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力求形成一套全新的高中作文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以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基本模式应该是:“确定任务――创设情境――探究学习――自主作文――反馈评价”,在整个框架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作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一般应包括下列几个基本环节:

1、分析学习任务,确定学习主题。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新教材编排意图,对整个作文训练序列和教学单元进行目标分析,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明确学习任务;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明了作文情境,促进学习意义的建构。

3、开展交互协作学习,进行自主性作文。我们可借助网络教室的全渠道交互功能,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机制,可以是生生合作,也可以是师生合作,学生可以根据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形象、生动的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网络功能,将习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发布,开展组际交流、班际交流、校际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独立学习的成果得到共享和砥砺,学习的遗留问题会得到学习伙伴的关注和帮助,棘手的问题会通过协作学习迎刃而解。

4、在线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完成习作后,利用网上的E-mail,BBS等交互方式提交作业,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对学生习作进行公开、及时地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同时可以由学生自己、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文学习取得的进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2、谈彦廷,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http://edu.sina.com.cn/i/30682.shtnl

下载《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最终成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最终成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环境下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多媒体环境下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摘要: 本文提出了在多媒体化教育环境下搞好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途径: 一是建立多媒体化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新理念; 二是开发具有中学语文教......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计划1 新学期又如约而至。学校又有了新的面貌,也迎来了新一批怀揣梦想的孩子。这一学期我教高一(10)班和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刚经......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同样对语文教学也有着很大改变。当前,网络多媒体技术逐步走......

    高中美术论文 浅析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

    浅析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产生色彩绚丽的动态画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直观思维和......

    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青浦区第一中学章庆 【摘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及Internet迅速普及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交流和发布信息的重......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央处理器 知识技能 1、知道中央处理器的组成 2、了解控制器、运算器的功能 3、会安装中央处理器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网络环境下211跨越式

    浅谈网络环境下211跨越式教学 姓名:摆玲 单位:农二师38团学校 联系方式:*** *** 浅谈网络环境下211跨越式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现代化教育的......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内容摘要: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进行详细的阐述。基于网络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