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师应如何适应教学改革
数学教师应如何适应教学改革
平阴县第四中学
刘爱斌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同时它也为其他学科提供的语言、思想的方法,同时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适应这种要求,为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应对课程改革呢?我认为有必要,根据素质教育目标,新教学大纲、数学课程标准框架,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角色做认真的研究。
一、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教师角色的期待
(一)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求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另外,“双基”是我们的特长,但“双基”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代数运算的熟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虽然是双基的两个基本点,但归纳、猜想、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数学视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却应该是“新双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二)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直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要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传统的初等数学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对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
(二)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因此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教学教师极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数学教师应如何讲课
通过听数学课,我感觉我们的数学老师讲题的功夫还有待于锻炼,讲得效果不好。主要表现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把握得不好,不该讲的讲了,占用了时间,该讲的又没有时间来充分地讲解,也就是详和略的问题没有处理好。
二是该讲的东西,应如何讲,思考得不够,有些东西教师也认识到了该讲,可讲得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让听者感到不清晰。
三是教学语言平实,不能激情,不能激趣,不能给人带来惊叹、惊喜和深刻的印象。
四是不善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最希望听到的“如何想的?”这样的关键问题,还有一些规律性、结论性的问题,教师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达。
针对这些问题,我想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始终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习题。首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然后明白哪些问题要讲,哪些问题可以不讲。其次要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充分,要讲的东西有一个基本的预见,在课堂上可以灵活处理。三是习题的难度应以学生的水平来判断,而不是教师自己的主观决定。
第二、始终把审题作为讲解的重点。出示一个习题之后,首先是对题意的理解,对题目所给的条件的用途有一个适当的引导,也就是把条件“向前走一步或几步”引出相关的知识,然后再抓住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所有的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解题的切入点和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当看到习题后如何思考的方法。
第三、始终把悬念留给学生。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切不可包办代替,每到关键处,紧要处,留下悬念,给学生“想”的时间和机会,有时还可以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歧途,然后再迷途知返,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很有兴趣,每当学生怎么也想不出来的时候,教师的一语就会道破天机,让学生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第四、始终把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放在心上。讲解习题,表面上看是教给学生的解题方法,其实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谈话的过程中,语言艺术是很关键的,我们绝不可小视。
在我们的教师中,有人也发过这样的感慨,“我和某某的教学设计,所用的习题,考试题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会有差距呢?”其实,这样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第三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堂教学改革
大桥联校第三联办小学教师路吉山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新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严明的教师,而新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高科技创新性教师。新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如何适应新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新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高素质创新性教师
新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就需要高科技创新性教师。而现在我们的教师大多数具有中专学历,业务素质不强,创新意识较弱,这是教师不适应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因此,新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要想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方法,充实自己的头脑;要想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亲自到生活中去实践,把学到的科学文化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二、新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
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朋友,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关心热爱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学生才能跟着教师努力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当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为他们欢呼;当学生灰心失望的时候,我用亲切的话语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新课堂教学一定要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新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多才多艺的教师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学生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具有多才多艺的教师。要想适应新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积极参加学校联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到外地听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创新。现在的教师一般具有一种才能,不适应新课堂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学会一种才能,还要努力学习其它才能,让自己成为多才多艺的教师。
总之,新课堂教学改革不仅需要高科技创新性多才多艺的教师,而且教师要与学生建
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科技创新性人才。
第四篇:教师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教学改革
教师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教学改革
摘 要: 教师应以自主探索为突破口,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培养团队精神入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培养创新能力着眼,树立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师角色 自主学习能力 团队精神 创新能力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注入式”等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变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应以自主探索为突破口,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我们应以何种心态迎接这种挑战呢?这是不可回避的课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的所闻所思,谈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从培养兴趣出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逐步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内趋力的环境和氛围。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产生求知欲望,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可亲的教态,热情关怀的语言,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每一个目光,肯定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形成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另外,教师要学会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违纪等偶发事件,给学生留有余地,使他们有时间思考,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能力,并且能自觉地改正错误。
2.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学好一堂课的基础。快乐是智慧的化身,在教学中我发现,师生心情是影响课堂气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正襟危坐,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哪里还有兴趣,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更是无从构建。《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实践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应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为立足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亲切感。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我通过下面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从而引出定义:
(1)大家都听说过德国大数学家高斯10岁时聪明解答1+2+3+…+100的故事,说明他从小就善于观察、分析和研究。请你观察其中1,2,3,4,…,100这列数有何特点?
(2)《幸运52》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列数71,51,31,11,…你能说出有何规律吗?
一个是故事中的数学问题,一个是电视中的数学问题。这种设计趣味性强,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自然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学生能力发挥的保障。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与启发。教师要传播知识,更要育人。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包罗·朗之万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从培养团队精神入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与他人交流合作是未来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益处,又能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英国的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例如为了解全校同学的课外活动情况,需要开展调查。学生必须通过合作,按照所选择的方法进行调查,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有差异,因此得到的调查结果因人而异,通过交流、合作,才能最终掌握全校同学的课外活动情况。《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从培养创新能力着眼,树立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的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数学知识的代言人,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是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然而,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主动建构。
总之,新课标赋予了新一代的教师许多新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身份的根本性转变,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摘要】在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有活力的创新教学以体现教育内涵为指导,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思考和探索,从而找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改革
一、对学生探索意识的引导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往往离不开有关教学的数学活动。学生要想得到实质性能力的提高,就得通过对自己现有的知识和锻炼所得到的经验进行自主的构建,这样会收获到意料之外的成果。教师可以以一种亲切或者直白鼓励的话语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圆锥表面积时,教师让学生自制半径和高各不相同的圆锥,准备直尺和剪刀,在上课的时候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把自制的圆锥剪开进行观察。学生剪开后得到了不一样的形状,这些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其中,有一个同学提出了独特的剪法,他没有用尺子,是随便剪的,所以剪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因此老师做一次示范做拼接,也就会得到和其他同学一样的结果了。老师给予了这位同学很大的表扬与鼓励,同学们也都受到了鼓舞,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突出课本要表达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现代的小学教育制度下,教师们注重的不应仅仅是学生的分数,而更加注重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来讲,而另外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掘了。在小学课木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学教学的方式,数学是一切科目的主体。例如在教学“分米和厘米”时,教师可以在布置的作业中让学生用规定的工具进行测量,教师也可以组织同学们一起去进行测量与计算。现代社会的发展就需要不时地对一些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教师也必须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
三、课堂教学融入情趣化
1.学习有趣味的数学。数学是抽象的、也是枯燥的,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如配插图、照片、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使得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我们可以用插图给抽象的数学内容添上美丽、有趣的画面或场景,可以通过童话故事,给抽象的数学内容加上动人的情节。我们还要有意创设新旧知识的矛盾,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要有意利用具体事例,如,不计算就能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知道三角形两上角的度数就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等,展示数学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2.在有情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尽量趣味化,还要积极创设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儿童好玩的心理,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游戏活动,如找朋友,对口令等。可以根据儿童好动的心理,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如让学生摆摆、画画、剪剪、量量、折折、拼拼,动手做实验,搞制作,等等。可以根据儿童好胜的心理,开展带有竞争性的活动,如组织摘苹果、夺红旗比赛等,还可以把电视节目中能激发观众兴趣的热情的活动形式巧妙地运用到数学课堂里来。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
四、将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提上重要日程
受小学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枯燥性,而小学生天生就是活泼好动的性格。因此,新课程改革将数学学科本身特点与小学生性格特点通过让学生更多的动手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在学生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是用一些形象化、直观化的手段和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内容,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些图形、亲自动手一些学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扩展思路,激发创新欲望。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立足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于能力、为学生全面成长奠定基础的模式。
五、小学数学的改革反思
1、强调评估不应只是“向”学生实施的,而是应该“为”学生实施的。这就是说,评估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估不仅仅只是教学告一段落时的一次测试,不仅仅在于考察学生在特定条件的表现,而是侧重于通过评估使学生懂得哪些数学内容是重要的,好的解题策略与一般的解题策略究竟有哪些不同,自己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的数学学习的责任、是否需要考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某个内容的学习之中或适当调整数学学习的具体目标、策略和方法。与此同时,还特别强调要把评估和教学结合起来,使评估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强调影响深远的评估必须和要求教师达到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所谓“影响深远的评估”,是指国家标准成绩考试以及各州、各部门和各地方的学生成绩考试。因为,如果这些评估与数学教育的学校和社会目标以及课程不一致,那么它就会破坏教学的完整性,同时会将教师和学生置于一个很不稳定的位置,最起码将不利于教师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
3、强调多种评估形式对于评价学生数学理解水平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多种评估形式”包括收集代表作、小组研究课题以及书面解答问题等等。尽管学生和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些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比较陌生的,但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和家长理解这样做的目的,以及这些方法对促进数学学习的作用。
4、强调对“数与运算”能力,尤其是分数及其运算能力的评估。他们认为,概念的理解、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这几方面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将促进另外两种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熟练掌握整数是学习分数的一个必要前提,分数又是测量与几何的前提,而整数、分数、测量和几何是代数的“三人基础”。
总结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其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所以该种教学模式总体上是符合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也是从建国以来历次数学教学模式影响最为深远的。这种模式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