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听孙双金《儿童诗》

时间:2019-05-13 01:0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听孙双金《儿童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腹有诗书气自华”----听孙双金《儿童诗》》。

第一篇:“腹有诗书气自华”----听孙双金《儿童诗》

听孙双金《儿童诗》反思

峰山中心小学 孟庆堂

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三月,是播种的季节;三月,泗洪迎来了诗意洒脱的孙双金老师。孙双金老师是情智语文的掌门人,这次我有幸听了他的一节课《儿童诗》。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反思自己的教学,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1、易中天般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中,孙老师抓住《阳光》(林武宪)一诗中的的不完美之处,从而成就了《儿童诗》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师:阳光他有脚啊,会在窗上爬着;阳光他有脸啊,会在花上笑着,写得多生动啊!它们都是拟人句,只有第三句不是。我们来给第三句诗换一个字,把它也变成拟人句。

学生先后说了“游”、“走”、“跑”、“跳”、“飞”、“飘”、“滚”、“睡”、“跃”、“玩”、“摇”、“唱”。当有人说到“舞”时孙老师握着学生的手说:“xx老师!你已经是个小诗人了,向你学习”。

课后交流中,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老师备课不要做教材的奴隶,要站直腰杆和教材对话,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啊,我们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当你自身文学修养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这谈何容易!这需要的是“易中天的底蕴”啊!

通过听孙老师的课,我深刻的感受到深厚的文学素养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怎样的效果,而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多读书,多读好书,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2、训练自己儿童般的教学语言。

“教学艺术从课前交流开始,让学生喜欢老师,亲近老师,上课放松”;“教学语言一定要跟学生有关联,与学生生活相贴近,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儿童诗》就让我感受到了孙老师语言的感染力,不管是课前导入,还是教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不管是顺势自然过渡,还是适时点拨渲染都显得自然而然,饱含学生生活气息。在两节课中,孙老师的语言处处体现着他的幽默,如“你吹牛”“请娘娘格格来回答!”„„孙老师的评价也体现着他的智慧,如“我发现你也有超凡的想象力!让我看看这是文学家的脑袋”、“了不得,你是科学家和文学家的组合!”„„从孙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些都是我的课堂上很少能看到的景象。是啊,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多研究儿童的特点,把课上的好玩、新鲜、有趣、与众不同。这,我要多学。

3、善于留白,和学生平等对话

两节课听下来,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在教学《儿童诗》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出示“在山顶上,太阳是被 ”,四人小组交流。)生:在山顶上,太阳是被白云托出来的。师:为xx大诗人鼓掌。

生:在山顶上,太阳是被石头砸出来的。师:xx大诗人果然了不得!

生:在山顶上,太阳是被大山顶出来的。师:多么有力的一个“顶”!……

师:(出示:“在学校,太阳是被 ”。学生有的说“在学校,太阳是被我们琅琅书声引出来的”,有的说“在学校,太阳是被上课铃声敲出来的”,还有的说“在学校,太阳是被食堂的香味馋出来的”,精彩纷呈。)

„„

这里的留白,是留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是留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对于学生的似乎不是那么尽善尽美的回答,教师没有否定他们的感受,也不强加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体验,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去用心体会。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这需要的是“毕福剑的胸怀”啊!

4、重视对学生创造性联想、创造性思维的教育

一如孙老师所说:“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敢给予他们支点。”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美在哪里呢? 生:把花当人来写了。齐读。师:男孩喜欢哪一句? 生:阳光在窗上爬着 师:阳光怎么会爬呢?

小结:诗歌的语言好就好在把没有生命东西当作有生命人来写。指名读。

师:阳光他有脚啊,会在窗上爬着;阳光他有脸啊,会在花上笑着,写得多生动啊!它们都是拟人句,只有第三句不是。我们来给第三句诗换一个字,把它也变成拟人句。

师:谁来改一个词?(人家说了,还能说出不一样的,就是聪明)由扶到放,通过对前两句诗的学习,掌握了诗歌语言运用拟人的手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第三句的改编。结果学生一口气说出了十几个灵动的、具有儿童诗特点的优美词汇。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多了一些顾虑,少了一些信任,总是把学生死死地握在自己的手心里,从而禁锢了学生灵动的创造思维呢?

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归结一句话: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积淀,语文教师要有学生愿意接受的语言,语文教师要有放手让学生创造的勇气,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思想。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学习决定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制度,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只要全党坚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能不断提高起来,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向前发展”,深刻阐述了读书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作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学习问题上的高度清醒、高度自觉、高度重视。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只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养成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的大气,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才气,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正气,敢想敢做、开拓进取的锐气,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雅气;才能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读好书、读书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这里,我结合学习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谈谈自己在读书学习方面的体会。读出兴趣来,不断更新知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兴趣,阅读才能成为悦读,才能成为习惯。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当人们潜心读书时,缜密的逻辑、崇高的境界、伟大的灵魂环拥着自己,视通四海、思接千古,既获得了乐趣又更新了

知识。当今世界,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几何级数递增,读几年书用上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每天坚持学习,像蓄电池那样不断地充电,才能及时补充知识、开阔视野。河南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到河南工作以后,我把读书学习和谋划工作结合起来,在研究文化建设中认真研读了大量中原文化典籍,梳理出了18种中原文化,形成了《中原文化和中原崛起》一书,在河南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共鸣,形成了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共识和共举。领导干部只有博览群书,坚持不懈地阅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著作,才能扩大知识容量,调整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只有不断地查漏补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拿出古人“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功夫,酿蜜不嫌花少、读书不弃分秒,才能填补知识空白、满足工作需要。

读出味道来,不断激活思想。古人为防蠹虫咬蛀在书中放置香草,给书留下了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就把读书人脱尘出俗的气质称为“书香气”,把喜爱读书的人家称为“书香门第”,把喜爱读书的国家称为“书香国度”。书籍之所以有“香”,书香之所以最能致远,就是因为书籍既凝聚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又吸收了后人的智慧力量,蕴含着激活人们思想的火花。清人萧抡谓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可见,只有坚持不懈地读书,潜心静气地思考,思想的源泉才能永不断流、始终涌发。领导干部读书既涉及个人品位,更关乎国家发展,都应该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使自己得到知识浸润、受到书香熏陶,使自己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使自己的认识有感悟、品位有提升、思想有创新。一方面,通过读书激发思想创新的兴奋点。通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启迪思想、提升心智,使自己在思维的天空、想象的王国中自由翱翔、纵横捭阖,摆脱惯常思维的约束,冲破旧观念的禁锢,形成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读书形成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活力源。读书可以启智。只有站在智者的肩膀上,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矛盾和纷纭混沌的现象,敏锐捕

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推动工作的新路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读出营养来,不断增长才干。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从中可以获取知识信息,认识客观规律,把握经世之道、提高实践能力。领导干部是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其领导才能的强弱、领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决策水平、管理成效、发展成果。要想提高领导水平、决策水平,就必须主动到书籍中去汲取阳光雨露,这是领导干部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读出营养、增长才干呢?党员领导干部姓“党”,首先要读党的书。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努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增强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领导干部是决策者,要读有用的书。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打牢文化的根基,挖掘智慧的源泉,形成科学的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洞察能力、决策能力、实践能力。领导干部是群众的表率,要读健康的书。通过阅读经史子集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吸收为人处事的智慧经验;通过阅读广为传诵的世界名著,开阔视野胸襟,培养世界眼光;通过阅读反映时代前沿的经典论著,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步伐。

书是人类的朋友。与书籍结伴,为人生奠基、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当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融入到每位领导干部的生命和血脉之中,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我们的国家就会散发出更加浓郁的书香,我们的民族就会放射出更加睿智的光芒。

第三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没有书,就没有学识渊博的教育家;没有书,就没有各所学校的老师;没有书,就没有现代城市的规划······读书,可以让你拥有无限的气质,还可以让你思维延伸,更重要的是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凭着什么说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呢?

正常情况下,四肢完整无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但在我看来,只有心中有书有知识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而前者只是外在的,不起什么重要作用,后者却恰恰相反。因为“精神充足”源于书中的黄金屋,所以要多读书,读好书,要做到“书如桑叶我如蚕。”仔细的汲取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相得益彰。

读书人只读不算读,要随读随积累,读书积累是举一反三之事,多读多思,才能理解贯通,多思多学,才能学以致用,才能由空到满,使得精华于心。

殊不知,长期潜心读书,要学而思,思而记,记而再学,学而应用,才能聚沙成塔集溪成江,从而是自己的知识翻倍增加。其实,只有背下来的东西才永远属于自己,无论是大智慧,大道理,还是经典古诗词,要想让它属于自己,就得早上早早起床对着窗户大声诵读,铭记于心,用时方能沾手即来。这就应了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现在读书之士处处皆是,读出成就者却非常罕至,这警示我们,面对读书,要孜孜不倦,忘我奋斗,呕心沥血,在所不惜。

读书,需耐得住寂寞。当今世界,思想浮躁,追求的是潮流,谋求的是利益,营造的是热闹。真正读书之士必须与此隔绝。夏日里,树荫下,一把油纸伞,一把扇子,一杯凉茶,一本好书;冬日里,暖路旁,亮灯下,桌子上,奋笔疾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辽阔的天空,那是一份宁静,优雅,惬意。与哲人对话,畅游千里,书人合一,超越境界。

读书,需稳得住心神,浮躁乃是读书大忌,气定神闲方能入佳境。所以,想要读书,得先养性。

读书,需有韧性,是指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读书至此:书中的营养,已融入血液,外化为气质,内化为精神,正所谓“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也。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

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

饰了

别人的梦。

表示并列:

表示递进:

表示转折:

表示因果:

表示条件:

论...都...如果…就…

就是…也…

又...又...一边...一不但...而且...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既然...就...只要...就...只有...才...无 即使...也...因为…以…既…又…虽然…但是…不管…都…

第四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有感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语文是美好的。

语文学习是美妙的。

不管把语文界定为什么,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

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不是万能,但离开大量阅读却是万万不能。学生的积淀有多厚,他们的语文素养就有多高。新课程非常注重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做过一个长达十几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要具备较好的母语素养,必须要有四千多字的阅读量。我们课标所规定的小学阶段要完成140万字与之相比,实在是有杯水车薪之感。但是,课外阅读在小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导致作文能力较低,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还缺乏适当的手段,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实现学生的大阅读量?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课外阅读课内化,把课外阅读纳入课内进行。

一、好书推荐课,让学生喜爱阅读。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种报刊、书籍的发行量大大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信手拈来,不加选择,就不能取得最好的“精神食粮”。选择不善,也会造成阅读上的偏废偏爱。如有的同学只爱看文学作品,不爱看科技读物;只爱看小说,不爱看诗歌、散文。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使知识结构不平衡,影响语文本身的学习。所以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他们有选择地读书。好书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

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换阅读。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内容上看,可阅读教材节选的原文,或教材中的文章的作家的其它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读起来感到亲切,而且也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内容。如学习了《骑在白鹅背上》后向学生推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学习了《窃读记》向学生推荐《城南旧事》。当然也可以阅读新书和好书,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

二、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学会阅读。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时,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客观地讲,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影响了阅读的兴趣。主要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鼓励学生不但要读好书、好读书,还要善读书,增加课外阅读积累,实现读写迁移。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其次要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在时空上的延续,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各种作品都经过作者的构思和安排,特别是文学作品,作者往往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但是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不假思索,只了解故事的情节,或者只看字面的意思,不能完整地领会作者的意图,不能学到蕴藏在文章深处的东西。还有些同学在课外阅读时不注意抓字词,不注意把课外书籍的知识和课内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读书时,碰到生字跳过去,遇见难词绕道走,有的词能意会但不能读,有的词能

读但不能理解。语文课内上过的语法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更不会自觉地和阅读的作品挂起钩来。这样实际上失掉了不少弥补缺漏的好机会。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象创新的能力等。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做到: ①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

②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既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指导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如在第二、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课的设计突出一个“新”字,对教法的选择突出一个“活”字。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③善于积累。古人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认为“三到”远远不够,读书应该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可以采用摘录批注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读书交流汇报会,让学生享受阅读。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如(1)举办讲演会。让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

行构思,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实际,自拟题目(或教师事先出题目)进行演讲。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精神,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口头表达能力。(2)开展故事比赛或朗读比赛或成语连赛的活动。教师以此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和理解的程度及口语表达的能力。“成语连赛”,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为作文打下良好基础。(3)读书笔记展览。对坚持写读书笔记的学生,给予肯定。把好的读书笔记张贴在“阅读之窗”专栏上,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从而增强阅读兴趣。(4)读物插图设计赛。对文章的内容、故事的情节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插图或封面,并举行展览进行评比,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还可以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另外,还要善于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读书”是中华民族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是我们的生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创造条件,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喜爱阅读、快乐阅读。指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像爱生活那样爱语文,像爱语文那样爱阅读。

只有科学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充分调动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他们慢慢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语文能力。最终达到郭沫若老先生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金任翕张”的境界。

第五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为宗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一经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响,更引起了大宅科小学全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值昌乐县教育局在全县各小学倡导创建特色校活动之机,大宅科小学全面行动起来,以探索农村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规律,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为目的,在原有的基础上走上了“创建大宅科小学古诗文诵读特色校”之路,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中华经典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其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和意境美,可以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心性、培养情操是大有益处的。学习健康向上的古诗文,不仅能够增进个人的文学素养,更有利于提升人的思想品格的境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06年初,大宅科小学提出了“融人文教育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的教育理念,着力打造学校品牌,并制订明确的计划,着手编写校本讲义,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此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古诗文课题组为研究小组,由教导处牵头,语文教研组组织,具体研究操作方略。

1、营造诵读环境,熏陶人格情操

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班内评比“小诗仙”、“小诗圣”等荣誉称号,并张榜公布,发给证书、奖品,而且将考核得到的古诗诵读成绩单独列入学生成长档案中。

同时学校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在上午、下午大课间时间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在每期的校园黑板报上,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每学期一次的语文学科素养竞赛中,大宅科小学都坚持出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方面的题目,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使他们从小受到优秀古文化的陶冶。让诗香萦绕在校园四周,为学生营造出一方宁静淡泊、澄净空明的精神家园。

2、确定诵读内容,积淀人文修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方面,大宅科小学教导处着重进行了诵读内容的选择,从《诗经》到现代诗歌,从《论语》到当代散文,中华民族的古今名著名篇不胜枚举。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让学生在小学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都能至少诵读300首古诗词和“三百千千”内容。年级

备注上

期一年级

国学启蒙、《三字经》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古诗文欣赏》

二年级

国学启蒙、《三字经》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三年级

国学启蒙、《百家姓》

《古诗文欣赏》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古诗文欣赏》

四年级

国学启蒙、《千字文》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五年级

国学启蒙、《弟子规》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古诗文欣赏》《古诗文欣赏》 《论语》部分

六年级

国学启蒙、《弟子规》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论语》部分、《古诗文欣赏》

下载“腹有诗书气自华”----听孙双金《儿童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腹有诗书气自华”----听孙双金《儿童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外出学习体会 桥南小学 李金珠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校近年研究的课题,因此老师们有机会一次次地外出学习。04年我到了上海华东师大,05年到了浙江大学,......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的读书心得之点滴在我的记忆深处,从小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看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在家门口看书,家里没有其他......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仙霞校园以“读书活动”凝聚教工 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党支部 ‚知书达礼‛是我校的育人目标,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全体教师。李静微校长一直强调:教师是知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范文大全

    爱上课外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腹里的诗书从何而来?靠阅读。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大家都比较重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腹有诗书气自华

    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 ——论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以读促写 内容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不是阅读量大,写作能力就越强,其实不尽然。在实际上......

    11腹有诗书气自华

    热爱汉语热爱读书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的”抄作”经典,希望同学们指正) 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

    腹有诗书气自华美文

    东坡居士曾在《和董传留别>中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欲有“气自华”,必先“腹有诗书”。课堂有效学习保证了阅读能力,社会实践则建立在广博阅读培养的独立人......

    演讲稿-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全

    为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呢?自古至今,有无数拥有报国之志的仁人志士,无不是饱读诗书,好学不倦者。从周文王、屈原、老子、孔孟、晁错、曹操、魏征、王安石、康有为等 。腹中有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