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儒: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专题

时间:2019-05-13 01:4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明儒: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明儒: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专题》。

第一篇:周明儒: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专题

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周明儒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

开设数学文化课程目的是宣传数学科学的文化内涵,弘扬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都应当开设数学文化类课程。比较适宜的形式是专题系列讲座。实践证明,学生们欢迎这类课程。

一、为什么开设数学文化课

徐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过去开设过数学史必修课、选修课,10年前停开,主要是师资问题。从2005年开始,重新开设“数学概览”、“漫谈数学——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必选课,去年定名为“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同时对全校学生开设了“数学概览”公共选修课。

数学文化类课程的开设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成果。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我们深感长期以来存在一些欠缺: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的揭示;重演绎论证,轻归纳推断;很多学生将学习数学等同于解现成的数学题;教师就数学讲数学,不了解或者虽然有所了解但不介绍相关的实际背景和“创造过程的斗争、挫折,以及在建立一个可观的结构之前,数学家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因此,不少学生学了10多年数学并不真正认识数学科学。

事实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要介绍前人积累、创造、发展的数学知识,也应当回顾前人锲而不舍探求真理的艰辛历程,介绍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通过学习,汲取数学科学内在的精神,领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数学科学的真谛,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科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来指导、帮助或改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到了这一点,才是学习数学的最大收获。

二、我们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人们通常认为文化就是文学艺术,就是政府文化部门所管辖的领域。其实,“文化”是指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引自《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

至于“数学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如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数学在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数学的文化表征;数学与人的发展等等。我们认为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在500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数学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就我们的理解,数学科学精神是指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中孕育形成的,数学科 1 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社会价值的本质特征;以及一代代数学家在探索数学科学奥秘、推动数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所集中体现的具有人文社会价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概括地讲,就是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并且务求尽善尽美的精神;特别严谨、一丝不苟且能自我完善的精神;不断创新和科学的包容精神。

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在解决诸如不变与变,有限与无限,部分与整体,具体与抽象,离散与连续,确定与随机,精确与近似等矛盾的过程中,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形数结合,变换转化,归纳演绎;以静求动,以不变求变,以有限求无限;通过部分来推断整体;抽象结构,符号运算;公理体系,演绎推理;猜想推断,严格证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交叉渗透,相互促进等。

数学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三、我们的教学实践

从2005年起,我们已给数学专业2001至2005级开设了“数学概览”或“漫谈数学——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24-45课时不等);给全校文、理、工科专业开了“数学概览”、“专题讲座”公选课(20-30课时不等);给数学专业教育硕士开了“现代数学概览”(36课时)。此外,还给新疆伊犁地区中学教师(伊犁师院成教学员)和淮海工学院数学系学生讲授了“数学概览”(30课时)。共授课10次,学生1700多人。

上述课程与过去的“数学史”有明显的区别。我们不是面面俱到地介绍数学史实,而是撷取了数学发展过程中一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在深化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或推动人类对世界的改造方面有某种里程碑意义的主题,抓住主要的线索和本质的内容,介绍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古今中外一些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及历史功绩,作专题系列讲座,着眼点在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说明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有所领悟和提高。选题侧重于近现代。上述课程和数学专业现在开设的“数学方法论”也有明显的区别。我们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理解一些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更着眼于使学生在认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有所提高。

我们讲过以下一些专题:

总论:对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的再认识

数学科学精神(数学史话):微积分的创立;分析学的发展;英雄世纪的杰出代表——欧拉;数学的三次危机;非欧几何的创立与启示;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与启示;中国传统数学的辉煌与衰退;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微分几何学世界级领袖人物 ——陈省身;中国数学家与数学猜想;数学家与二战胜利;数学与物理学的革命。

数学思想方法:抽象结构,符号运算;公理体系,演绎推理;猜想推断,严 2 格证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交叉渗透,相互促进;变换与转化;从欧拉的数学直觉谈起;对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再认识。

数学与认识论、自然观:徜徉数的世界——对数的认识的飞跃;漫游形的空间——对形的认识的升华;别开生面的混沌动力学;异彩纷呈的分形几何学。

教学内容的结构框架是我编写的《文科高等数学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的下篇:数学概览,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增减了其中的专题和教学内容。主要参考文献有: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L·戈丁《数学概观》,G·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吴文俊主编《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程民德主编《中国现代数学家传》,李文林《数学史概论》,张奠宙《20世纪数学经纬》,西蒙·辛格《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徐利治等《数学方法论教程》,张顺燕《数学的美与理》、《数学的源与流》,张楚廷《数学文化》,王树禾《数学思想史》,高隆昌《数学及其认识》,冯志伟《数学与语言》,张金水《数理经济学---理论与应用》,B.S.卡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传记辞典》A.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R.瑞斯尼克《相对论和早期量子论中的基本概念》,E.N.洛伦兹《混沌的本质》,B.曼德尔布洛特《分形对象-----形、机遇和维数》(第四版)等。

四、学生们的反映

学生对本课程的反映比较强烈,以本学期“数学概览”公选课为例,来自文学、历史文化与旅游、法政、外语、音乐、美术、体育、教育科学、数学科学、物理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与化工、生命科学、城市与环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电工程等16个学院的学生普遍感到:开阔了眼界,对数学、对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学习数学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从学习数学就是解题的认识误区和习惯中惊醒;从数学家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思想修养、道德情操有所触动;希望进一步学习该课程等。

文学院的一位同学说:“数学有时候,它的活跃性不亚于文学,甚至有时比文学还要灵活。最让我惊奇的是它的思想方法,简直完美得让人惊叹,无懈可击!„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多么的严谨和认真。文学重在感情,而数学则是感情与理性的结合体。”另一位说:“在这仅有的几个月中,就数学知识所得甚少,但我相信就数学精神、思维方法将受益终生。”

法政学院的一位同学说:“这门课程使我宏观的了解了数学这门科学,理解了数学是作为什么而存在,也深刻了解了许多数学家伟大的成就与满腔的爱国热忱。使我对数学又产生了新的尊重与崇敬。我发现,大学生学好数学是必须的,是作为一个大学生乃至社会主义新青年所要求的。因此,我觉得数学概览应该向大学生普及。”

外国语学院一位同学说:“我实在想不到原来数学世界也这么的精彩,„这 3 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这门课快结束了,但我相信我学习数学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滞。”

教科院一位学生说:“许多人都认为有关‘数学’的课都是超难、超无聊、超枯燥的,但自从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改变了想法,其实它比任何一门课都有意义。学习有关数学的知识,更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了解历史;更有助于我们拓展思维;更有助于我们发扬善于质疑的精神,不盲目认同。那些曾经向我发问‘哇!你真强!你怎么选了这门课啊?!’的同学,听我讲述了数学概览的课堂情况之后都既惊讶又羡慕,有的还叫着下次要选修这门课呢。”

数科院的一些同学说: “这门课,让我有机会对数学这门科学进行了重新思考,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科学的皇后’”;“通过学习,我对数学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不仅仅局限于喜欢,而是对其产生了敬仰”;“数学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数学又是如此的可爱动人!只有通过学习数学概览,才能发出这样的不由自主的感慨!„我会努力探索数学的奥秘,去研究数学的内涵,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并使它更加完美!”;“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平时作业、解题中运用到某些定理、某些公式,从来没有考虑到这些定理、公式背后所包含的巨大艰辛,而现在,我都是怀着十分景仰的心情来运用这些前辈们通过不懈努力而钻研出的定理、公式。我更加清楚地明白了,研究数学要有特别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精神”;“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果不再只是会解多少‘规范’的数学题目,而是能否从现实背景中‘看到’数学,能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从数学的视角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计算机学院一位同学说:“我中学时很热爱数学,但大一上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大二上的概率论,让我很不喜欢,与中学数学差别太大,太抽象!‘数学概览’这门课真的没有白选,„我现在对数学有新的认识了,不再讨厌数学,而是喜欢。”

电气学院一位同学说:“这门课教会了我怎样去学习,怎样有信心去学,甚至教会了我怎么去做人。这远比学一些数学知识做几题难题要强得多。”

体育学院一位同学说:“在没有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认为它是一门很枯燥、难懂的理科知识,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可言。但学了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程很有趣,很值得大家去学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精彩讲授,让我学到了超出课本以外的许多重要道理。大到国家,小到学校和个人”。

五、体会与建议

通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数学文化类课程的开设是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也是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的重要标志之一;开设这类课程的目的是宣传数学科学的文化内 4 涵,弘扬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感到数学文化类课程应当着重介绍数学科学的精神与思想方法;对于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都应当开设数学文化类课程,但教学的目的要求有所不同,应当分层次开设。

——数学文化类课程比较适宜采用专题系列讲座,辅以课堂讨论以及课外撰写学习心得的方式。因为专题讲座比较机动灵活,不必苛求授课内容的系统性,既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增减、选择授课内容,也利于具有不同专长、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参加教学工作。

——实践证明,数学文化类课程是受学生们欢迎的。当前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师资队伍和适用教材;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应当提倡百花齐放,并在教学实践中成熟完善。

我们感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有:

1.关于教学内容。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以及解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往往注重数学知识或者史实而并不想深究其内涵、实质。如何选取教学内容,使得既切合学生的期望又达到本课程的根本目的。

2.关于开课时间与课时。公选课可以根据师资情况决定;对数学系的学生而言,早开和晚开各有利弊,似在三年级第一学期为好,因为一、二年级课程学生负担太重,三上开既可以较多地结合相关的数学知识来剖析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也可以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有所帮助。36课时比较适中。

3.关于教材与参考资料。最好能有比较适用的教材或者相近的内容适中的参考书。同时希望高教社能够领导、组织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库。

4.关于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效果更好。5.关于师资。现有的大学教师过去没有学过数学文化课程,现在开课的教师都是根据自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个人的知识积累,加上讲授这类课需要很多的备课时间,因此,如何吸引教师参加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使数学文化类课程普遍开设并且开好,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除高校的相关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交流、研讨外,建议教育部普通高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教社组织相关内容的师资培训。

第二篇:《数学与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本人在学院新开课程《数学与管理》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应用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总结出一套相应的教学方法与规律。

关键词:数学与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学生实习时间加长,不可避免地要大量减少公共课的教学时间,数学教学时间也必然相应减少,甚至由于对应用数学课程的认识不足,加上应用数学教学方面目前存在的与专业学科教学相脱节的缺陷,有些专业认为应用数学没有用,取消了应用数学课程,从而导致:一方面,数学教师认为课时太少,无法进行教学,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而不是从数学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对应用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遇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时,因学生数学知识贫乏甚至没有学习过,而感觉难以讲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则由于数学基础知识不足而对新学的专业知识也是一片茫然。我学院针对以上问题,结合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以及我院自身的办学特点,编写了《数学与管理》教材。该教材汇集了管理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介绍数学知识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2008年下半年起我院开始开设《数学与管理》课程作为学院的公共必修课,总共48课时,其中有8个课时为数学实验课。这一课程的开设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主要归功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新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实例蕴涵的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相应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也应该改变旧有的模式,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课程的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的基础课程,它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这门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高等数学知识掌握的好坏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后续课程的教学以及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多数高等数学教材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追求数学理论逻辑推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这些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很抽象、难度较大,也难以看到高等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我院以《数学与管理》课程代替《高等数学》课程后,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体现新课程的实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必然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感兴趣、听得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单

一、呆板,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一问一答的形式。《数学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倡问题引入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数学与管理》课程的不同内容,可以使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且适当地使用案例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数学素质的差异较大,如果继续沿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显然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还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两部分。基本要求是对所有学生都要求掌握的,而提高要求则是针对数学基础较好、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听课,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数学实验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1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意义:开设数学实验课,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定义、定理的证明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独立参与到课程实践中去,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更多的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学习数学不是为了研究数学知识本身,主要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使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计算数据的集中指标、变异指标,和使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求解线性规划模型、极限、导数、定积分列入到数学实验课程中,使得学生从繁琐的数学计算中解脱出来,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3.2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应该遵循量力性、实用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就是要适合大学新生的原有数学知识水平,在进行数学实验时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就可入手。例如学习使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只需要介绍一些简单的函数命令格式和运行操作方法,学生就可以入门了;实用性原则就是所处理的问题都具有实际生产、生活的背景和较好的应用价值。选取具有“可移植性”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数学建模和求解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数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而且还能从结果的实际意义中看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要解决大量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开放性原则就是在进行数学实验时,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合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目,在讨论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趣味性原则就是在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求解过程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钻研,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结语

《数学与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数学改革的新课程,是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次新的尝试,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我们也会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更多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使高职数学更好地为专业课程及后续课程服务。

参考文献:

[1]袁华春.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12.

[2]周明中.高职数学改革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1,2.

[3]朱家生,施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谢云荪,张志让等.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朱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加强科学素质培养[J].中国大学数学,2004,12.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排球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高校体育教学排球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摘要:排球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北京林业大学排球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组成及特点,并对结合信息化技术的表象教学方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归纳。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排球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排球运动素质、建立排球运动意识,最终形成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爱好。目前各高校大部分大多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排球理论课的教学。本文首先分析当前高校整体上的排球教学现状,之后描述北京林业大学排球教学实践活动,最后加以总结和归纳。

一、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过分强调专业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大都毕业于各知名体育大学,有着扎实的体育理论及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拥有体育专业素养也容易使教师在面向普通高校本科生的排球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按照培养排球竞赛运动员而不是排球爱好者的模式进行。大多数高校排球教学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竞技体育的训练理念而指定,专业性强而趣味性不足;教学内容上以竞赛性为主导、强调动作规范性,把基本技巧、排球战术等作为教学核心,而忽视排球教学对学生体育认知能力、身体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单调

教学大纲所限,很少思考“排球运动能够给身心健康带来什么”展开。体育课在教学模式上,“教”是主导,教师身体力行地示范排球要领动作,学生们跟随模仿,常常拘泥于某一个动作的细节规范上,教师一遍又一遍的纠正学生的手型、步法、站位等等;之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对练,教师在旁边监督检查。教学方法上,一些诸如游戏法、情境教学法、表象教学法、竞赛教学法、领会教学法等很少被采用。由于教学模式的单调,使得学生不能“在玩中学”,难以实现排球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没有提高学生健身意识。

(三)考核手段呆板

多数体育课在考核方法上,和专业课考核方式完全一致。体育教师主要从技术动作规范性上进行考察,排球课期末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排球基本技巧的把握、分组对抗的成绩。使得学生意识里首先产生的不是排球带来的快乐,而是去记忆、模仿基本技术动作,为取得学分而去学习排球,可以说这种评价毫无意义。另外,每一名同学的身体素质都存在差异,同一个尺度的体育课程考核,貌似合理,实则残酷。排球教学活动很少引导学生如何从排球运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无法形成长期热爱、参与排球运动的习惯,修排球课的学生以拿体育课的学分为主。

二、北京林业大学排球教学实践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研组注重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渗透与融合,这也是当前体育教育普及和推广的重要发展趋势。但同时也要看到,信息化不等同于单单把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搬到”网上,信息化只是辅助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更为重要,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信息化建设

体育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教师具有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但信息化知识储备不够;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对体育理论素养几乎为零。为此,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研组和本校的信息学院共同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平台。我们构建的网络平台制作在加工了大量三维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社交功能、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动作分解、技战术配合的形象化演示,而不是仅仅制作几张功能单

一、没有互动性差的网页。网络平台主要模块包含:排球基本功模块(发球、垫球、传球、拦网、扣杀)、身体素质练习模块(力量、速度、耐力)、排球战术模块(进攻端战术、防守端战术)、排球规则、优秀排球运动范例(视频素材)等。平台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基本战术讲解和实际比赛录像相结合;二是三维动画技术动作与运动员实际比赛时的现场动作相结合。并且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借助于网络摄像头,可以把自己融入到视频中的比赛队伍中去。以排球战术的教学为例,在三大球运动中,排球运动受规则限制,在强调基本动作技术细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配合,所以丰富而变化多端的技战术体系是排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临困难比较大的地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结合三维动画和实际视频素材,使得跑位、掩护等战术细节更加直观,使得排球教学内容不再抽象、排球战术更令人信服。教学平台以网络化、多媒体形式开展排球运动的教学及知识普及,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联网查阅相关教学资料,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通过多次观摩动画演示,理解动作要领,掌握排球这项运动的魅力,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结合信息手段的表象教学法

表象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篮球、足球、体操等课程教学中去的了较好的效果。表象教学强调大脑的对图像记忆、理解、加工,通过脑海中建立的图像画面,不断强化意识,来控制肌肉的行为动作,最终形成习惯;而行为动作的提升会进一步巩固脑海中的图像意识,形成正反馈。结合我们制作的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为表象教学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一样,信息化素材在表象教学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输入和反馈,通过针对性的三维动画和实战素材为表象训练提供了鲜活、可重现的数据源。结合信息素材的表象训练无疑会提高学生对基本技术动作的把握。但更为重要的是,排球运动中战术训练复杂多变,单靠一名教师身体力行的讲解和动作示范,难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整体战术系。但结合了信息技术中三维动画和精选比赛录像的跑位、交叉、掩护、扣杀,就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宏观的、鲜活的表象素材。

了验证教学效果,我们选择北京林业大学2012级普通院系某排球理论教学班60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人。实验开始前对全部同学进行基础水平测试,包括排球训练中常规的25米往返跑、立定跳远、原地起跳,之后统计体侧成绩,在分组方式上,使得两组同学各项基础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教学由教龄、历年学生评价成绩相当的两位教师担任。两位教师遵守同样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核完全上实行教考分离。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论教学方法。实验结束时分析教学效果差异。

最后,使用Excel软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并得出实验的结果。在同样的测试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从统计数据得出,实验班评优8人,占总人数26.67%;良好13人,占43.33%;及格9人,占30%。而对照班评优5人,占总人数16.67%;良好9人,占30%;及格16人,占53.33%。成绩结果表明,采用结合信息技术的表象教学方法的实验组成绩优于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在后续的体育课跟踪中,可以从其他体育教师得到反馈,实验组学生的接受信息能力明显增强,尤其在团队配合、战术演练方面,学生的排球配合意识、跑位路线明显增强。同时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提升,并且能够发现新的战术思路。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及表象训练法在排球技术课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技术动作要领、团队配合方式、战术体系的理解更加透彻,最终提高了对排球这像运动的兴趣,建立兴趣比记住几个技术动作,对本科生来说更为重要。

(二)建议

信息化平台建设上,信息素材的加工、整理、更新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表象教学法以外,也应该尝试趣味教学发、多元反馈教学法等更多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目标定位紧密围绕提高学生对排球的兴趣、通过排球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而非以竞技培养为目标。在考核方法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评价。以学生在课程过程中提高多少为核心,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而横向测评。(作者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2.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

第四篇: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

介绍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分析了数学文化的价值,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入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并对如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进行数学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

数学文化 数学素养 数学娱乐 数学教学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是精神生活的产物,因此数学属于文化的范畴。数学作为一种文化,除了具有文化的某些普通特征外,还有其独有的特征,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主要方面。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它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以及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因此数学是人类文化有机的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学文化”一词在1980年由美国学者怀尔德(R?Wilder)在《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一书中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数学教育专家、学者开始对数学文化开展了大量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的观点得到认可,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到实际数学教学中。教育部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四个地方用大段文字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阐述观点,并且在标题中使用了“数学文化”一词。

20世纪初的数学曾经存在着脱离社会文化的孤立主义倾向,并影响着中国。在中国数学教育界,曾有“数学=逻辑”的观念,学生们把数学看作“一种符号的游戏”。过去由于强调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不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只是单调死板的对知识进行讲授和大量练习,使很多学生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数学难、恐惧、厌烦的种子,久而久之,学生的意识里深深烙下了“数学没意思的烙印”。如今把数学放在文化的背景下加以教学,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到文化感染,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二、数学文化的价值

数学的工具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数学不仅仅是工具,它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文学、艺术等一样,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一方面,数学是人类思维训练的体操,经过长期的数学学习,能让学生养成缜密严格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洞察和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严谨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素质。另一方面,数学对人的观念、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能培养人坚强的毅力、百折不饶的精神,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不偏听偏信,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做出判断,并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头绪纷繁的各项工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人走出校园许多年后,将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了,但还能够干出事业来,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意义。曾有学生提出过“人为什么要学数学”这个问题。数学知识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一辈子都是用不上,但为什么数学还会成为全世界中小学的主要科目?并且是所花费的时间最多的科目?最重要的是数学体现的是人类的思维精华,能熏陶人的思维品质,培养人的情感态度,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数学文化素质。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要让学生获得极为重要的数学素养。

三、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如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我们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体会如下:

1.注重数学史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以往学生认为数学枯燥、难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材的内容从形式上是抽象和严密的,各章节的内容之间除了定义、定理的推导及证明,就是例题和练习,学生并知道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例如,在讲授极限概念时,可以先介绍战国时期公孙龙的一个命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及刘徽的割圆术。刘徽的“割圆术”不仅计算出π的近似值,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极限的思想,也反映出我国数学的悠久历史;在讲微积分之前,先介绍微积分的创立,同时配合图片介绍牛顿、莱布尼兹是如何在不同的背景、方法和形式上提出并创立微积分的,还可以进一步介绍微积分发现的优先权争论;在讲积分时,介绍积分号“∫”是莱布尼兹发明的,是英文字母sum的开头字母的缩写,数学上很多符号都是他发明的,并介绍在数学史上是先有定积分,然后才有不定积分的,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数学史上无数数学家的奋斗历程,也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强的品格。

2.让学数学成为娱乐。数学娱乐的理论是王青建教授提出的。数学大师陈省身、陶哲轩等也分别提出“数学好玩”和“去与数学玩”的观点,这些都反映出数学家享受数学乐趣的心情,反映了他们对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用娱乐的态度、愉快的心情引入数学概念:张奠宙先生曾谈到一个老师,引用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引入无界变量的概念,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妨引用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讲解极限的意境;通过思考阿基里斯悖论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无限趋近……”的概念;在解题过程中,借用图形来说明时,可以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让学生感到数学也可以用文学形式来描述,使数学与文化交融到一起,把数学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3.注意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应用性的统一。数学课常常被认为是枯燥难懂、脱离实际的。为了改变这种印象,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就要注意课程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例如,讲数列时,从“兔子问题”和“斐波那契数列”引课,同时进一步说明这个数列还出现在很多自然现象中,“例如:植物叶子在茎上的排列,菠萝的鳞片,树枝的生长分叉,蜜蜂进蜂房的路线等”,会使学生感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例如,在讲“函数极值和最值”问题时,可以介绍我们常喝的可口可乐瓶的设计;讲概率问题时,可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身试验抛硬币、掷筛子等,得出概率和频率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们计算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掌握概率的计算等;在讲单利和复利计算时,让学生亲自到银行体验存款;通过这些简单可行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动中学,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实地反映出了趣味和乐学的重要意义。

4.提高教师素质和修养

教师作为数学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理解和数学教育价值认识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保证。因此,要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多读数学名著,多了解数学史、科学史、文化史、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研读数学名著会增强教师从事数学教科研活动的文化底蕴。教师要有足够深、广的知识,还要对数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全局性的了解和把握,对数学内容本质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挖掘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拓展数学文化的内涵,借鉴、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将其精华融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之中,形成最能发挥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梁绍君.数学文化及其数学文化观照之数学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127-131.

[2]吴强,李建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思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3):61-64.[3]陈浩.数学娱乐与数学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7.

[4]王青建.数学娱乐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0,(8).[5]杨艳萍.对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J].课堂教学.[6]国秀香,刘秀云.论数学文化的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10.基金项目:2009年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与后续专业课相衔接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立项号4-2)。

第五篇:农村文化礼堂实践与思考

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本省十大实事之一。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浙江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浙江省;文化礼堂;农民群众

引言:

一般而言,礼堂是指用于集会、观看电影或者一般公共演出活动的场所。礼堂曾经是一个年代的记忆,人们在礼堂里观看幕布电影、皮影戏、二人转等,礼堂是人们群众集体娱乐的公共记忆场所。顾名思义,农村文化礼堂,即在农村地区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仪式、祭祀、娱乐宣传活动等,来挖掘和展现本村的文化底蕴,从而达到凝聚和传承文化的一种乡村文化建设活动。

“农村基层文化生活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根基,农民是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主要成员。”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我们需要给农村建设一个个新的精神文化地标。”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说:“在传统的基层文化阵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为了探寻重构乡村文化价值秩序、维护乡村社会幸福和谐之路。”一年多过去了,浙江大地已涌现出13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

一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的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

(一)建设文化礼堂,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礼堂”是集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明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载体。“文化礼堂”的建设,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改进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实现公共文化“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从而形成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建设文化礼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方向。“文化礼堂”能够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生活相结合,与传统美德和地方文化相融合。“文化礼堂”的建设,有利于把优良的文化传统、积极的价值追求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下去,并引导农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风貌,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 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一)处理好农村礼堂的“思想性”与“娱乐性”的关系。在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设计上,不能简单的停留在“求热闹,求娱乐”这个浅层面上,要善于把思想引导与文化娱乐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文化交流、文化娱乐等活动引领农民价值观的转变。同时,在文化礼堂的建设上,要围绕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理念,进一步提炼文化礼堂的功能和定位,把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活动等主要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和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在这个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中,普及科普知识,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文化墙、文化窗等载体,全面展示农村的历史沿革、乡风民俗和文化古迹,宣传农村的道德模范人物和先进工作者。

(二)处理好“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应该有一套明确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文化礼堂、文化学堂和文化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布置应有一系列比较明确的操作指南。但是,标准并不是模子,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各地既要注重标准要求,更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坚持建设标准,是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质量保证,而挖掘地域特色是确保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只有抓好主流文化与乡土特色文化的融合,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充分结合,文化礼堂才能真正焕发魅力,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才可能有可持续的动力。

三 文化礼堂建设遇到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建设经费缺口大。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包括文化礼堂的设备购置以及设施的基本维护、更新和管理,很多地方都是需要资金来维持的。虽然在建设经费上采取上级补助、市财政投入和村级自筹相结合的模式,但对村级经济较好的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推广没有太大问题,而对经济相对薄弱的贫困地区来说,文化礼堂建设的经费来源是个大问题。

(二)村民认同有差异,全民参与难度大。新农村建设使试点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些村民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让这些人接受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礼堂的建设现在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被所有村民真心拥护,村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有待挖掘。村民组织的文化活动,有些因参与度不够而难以开展,从而影响组织者的积极性。

(三)文化内容建设可持续发展堪忧。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学者也普遍担心,文化礼堂的内容建设后续乏力,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该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在刚开始通过挖掘本村特色和梳理村史文脉,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今后的推广中,各村文化礼堂的内容和形式将会面临很大的困境。村里开发的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之后恐怕也会面临缺乏后继人的问题。简单机械的复制试点的经验和模式,可能会与其他村存在兼容性的差异,致使农村文化活动得不到村民们的认同。

总之,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上,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文化礼堂的建设和管理上,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有待解决。这需要社会上各部门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争取把存在的问题解决,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四 结语

文化礼堂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内涵和品质,更发挥了教育人、感化人的高层次作用,引导大家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风貌。“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打造“精神家园、文化公园、生活乐园”的目标,并以“精神家园”建设为核心,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为让人民群众有归属感的心灵殿堂;在建设“文化礼堂”的过程中,要注重典型的树立与培养,并以点带面,逐步由农村向城市延伸。逐渐使文化礼堂成为农村文艺、电影演出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成为农村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下载周明儒: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明儒: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艺实践课程的教学思考

    【摘 要】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合理,已开设陶艺通识、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等课程。课程体系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制作技巧的同......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它要求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随着教育公平化的逐渐落实,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地......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富裕县第二中学肖迎春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探索实践活动在各个学校中开展。前几年在我任教的两个教学班开始采用我市教育......

    关于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易学文化与实践课程须知9.30-10.2

    同泰总裁学苑 《易学文化与实践》课程须知一、 课程主题:《易学文化与实践》二、 导师简介:姜煜,道家法名兴道,法号玄化子,研习“三玄”之《易经》三十五年,通之精要,得之秘诀,悟之......

    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围绕新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对高一化学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启秀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 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

    幼小衔接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幼小衔接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苏莲琴 来源:上海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传时间:2010-09-27 19:22:38 关键词:幼小衔接,课程,实践,思考幼小衔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