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龙都小学微型课题
小学语文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范晨曦 周良骏 陈泽芳 王小洪
杜小丽 侯有辉 周安碧 陈本海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还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忍,学会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
我国的基础教育曾长期存在着许多弊端。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堂教学不遵守学生认知规律,老师垄断课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造成教学效率低,教学随意性强。学生分化现象严重。师生之间关系不协调,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不合作,缺乏情感交流,缺乏教学民主作风,不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搞“管、压、卡”等。
为此,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199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处;“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但是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课堂上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小组间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合作学习小组内组员间的不平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而成绩差或性格内向者,只是充当“听众”,坐在那里静听,有的甚至游离于小组学习的内容。而在班级交流时,代表小组汇报的还是那一两个频频发言的学生。如此就形成了那一两个学生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而其他学生只能充当“配角”、“听众”。
3.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有时难以激起学生的研讨激情。由于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课堂教学进度或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设计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因素,加上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有时虽然也是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但其缺乏普遍性,因而也就很难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了。缺乏激情和生气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也就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只注重做表面文章、分组不科学、时机不当、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等方面,都已经制约了“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而现在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到了关注其实效性的阶段。
然而现在大多只注重在某一方面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探究,而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综合的。因而我们在重视其“有效性”的大背景下对影响“合作学习”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试图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环境。在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协作互助,形成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帮助,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它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
(一)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二)《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三)教育学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本年级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类型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3.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5.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生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
四、研究对象及范围
龙都小学六年级八个班的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再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在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二)文献资料法
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三)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五)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使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本年级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课题组成员内部广泛收集、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4.在各班原有教学设施和学生情况基础上,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了解他们不同的个性,行为习惯,初步构成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1.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本年级实行课题的班级与不实行课题的班级进行对比。2.按照研究方案建立起较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系。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合作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让实验老师上好实验课,并及时总结、反思。
4.进一步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全面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并写好学习笔记和反思。
5.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开展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写调查报告,总结实验的成败与得失。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4年6月)1.做好试验前与试验后的效果对比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档案。
七、预期成果
1.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2.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活动案例汇编。3.课题研究报告。
4.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5.音像资料:活动过程实录等。
6.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八、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为龙都小学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具体分工为: ——负责课题过程中的课题管理,负责中期报告的撰写。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资料收集整理优秀课例选。
——资料收集整理实验经验汇编。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语文课堂,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才能真正落实课堂的高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变革语文课堂,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是必须进行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语文教师深刻理解有效性课堂的实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语文识字写字和阅读课堂教学的规律,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构建语文识字写字和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实质上把握课程,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让语文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本课题研究以辩证的思想看问题,要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基础性、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识字、阅读的教学规律,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构建生命课堂,走向对话的语文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㈠、研究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进行全新的变革,走向对话的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新的评价标准。因此,还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论教。
㈡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深入地阐释语文课堂教学的现象,从而从实质上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摒弃表面上的模仿及形式主义。
2、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课堂重新建构的思路与途径:开展研究;加强反思;注重培训。尤其是要从寻找问题出发,从总结经验出发,从教育理念出发,重视案例教学研究。
3、探索新课程小学语文两种课型: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
4、研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语文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标准,以学论教,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
①以现代学习论、课程论、教学论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规律。目的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认识,解决教学观念滞后的认识问题。
②努力探索一条扎实、有效,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和原则的要求,开展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实证性研究与实验。
③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摸索以学校为基地的,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的行之有效、且能广泛推广的促进专业化研究型教师发展之路。
研究方法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研究内容采取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学习、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步骤、预期成果
本课题为期半年。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式;集体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不同时期重点突破。具体步骤如下: 1、2011年9月10日—2011年9月15日,课题立项与启动阶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分任务落实理论研究与各项专题研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与指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必要的理论,转变教学观念。2、2011年9月15日—2011年11月15日,课题具体实施阶段。
①、加强学习,建立课题学习研究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组织教师学习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及多元智能理论,再次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②、认真做好搜集、积累、整理和提升资料工作。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的积累资料,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搜集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教学设计等,开展案例研究。
③、学校将依据条件,重点研究识字写字和阅读两项内容,不同时期不同突破。第一年,重点进行理论研究,以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构建识字写字与阅读的教学模式。第二年重点探讨语文识字及阅读教学规律的研究。每年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在区片进行研讨,并在校内教师间交流经验。
④、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校的优质课评比和交流活动,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等,提高科研水平。
⑥、建立课题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一是不断吸收当代教育理论及实践成果,使课题研究和实验得到修正和完善;二是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参与人员教育观念的转变。把课题实施的过程看成是参与人员转变教育观念、接受培训的过程。3、2011年11月15日—2011年12月15日,课题总结、验收、结题阶段。做好课题总结与材料归档工作,并接受专家组的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的预期成果为:研究报告、经验(案例)集、典型课例光盘等。
六、课题管理与保障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显端倪,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转轨以及社会的转型,我国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育人目标。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即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非凡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课题界定:
小组合作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方式,即在承认课堂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小组为重要的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的特点
①它创造了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一起活动。
②培养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使感到要想使自己在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
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③为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在课堂中为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的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指的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方法和手段。有效教学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一种参与,通过参与,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教学的特点:首先,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其次,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大智慧的发展。最后,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它更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这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三、理论依据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进行了阐述,它把“合作学习”列为新学习方式的一种,并且指出:现今提倡合作学习,旨在改变过去单一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分工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人民文学》2004年第一、二期的“走进新课程”栏目中,刊登了新课程学习方式专题之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作者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刘吉林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坦。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作者还详细论述了合作学习中的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合作意识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评价等。
国家级刊物《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也对“合作学习”有许多的论述。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新概念语文的一种,它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班级授课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的局面。也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还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上的理论学习,我们了解了国内外教育家、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也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更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依据这些理论去指导研究实践,使减少中的盲目性,使实践上升为更高的理论有了保证。
四、研究目标: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五、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语文课堂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实验对象是第五小学六年级3班的61名学生。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建立机构、课题论证、申请立项、拟定方案、制定个人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2013.10——2014.7)研究理论、个案研究、教学展示、实验研讨、总结评价。
3、结题阶段:(2014.8——2014.9)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编印专辑、申请结题。
八、组织机构
1、课题管理小组:
课题组长:王彩娥
课题指导:慕芳俊
2、课题实施机构:神木县第五小学
课题直接负责人:王彩娥
课题主研人员:王彩娥
第四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仁怀市三合二小 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把合作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是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间的合作,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也是时代对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不难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离开了人与人的合作,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缺乏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他人合作。
2、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以“合作”为中心的“六步教学法”(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总结反思),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的“研究室”,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何协作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则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所寻求的是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5、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但不等于放任自流,更不等于不需要教师,它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生,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各有所获,而且要对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作出正确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要求。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戴维森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七要点: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励气氛;个人责任感;混合编组;直接传授合作技巧;有组织的相互依赖。斯莱文定义合作学习更明了:一是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二是互助,力使小组成功;三是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本课题主要依据戴维森、斯莱文的合作学习理论,杜威哲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与共同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与共同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论,信息交流理论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合作——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活动、一定的信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1世纪,大罗马的昆体良在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中就提出了集体教学的设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儿童应是一起受到教育,以便他们互相激励和敦促。18世纪初,英国的牧师倍尔和兰喀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广泛的运用,并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等人的推荐,同时被广泛应用。随后,杜威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明确提出了要让儿童在“从做中学”、在活学活用中,在相互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将合作学习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具体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群子,如切如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如琢如磨。其意思是学习要相互商讨,相互砥砺,共同提高。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也指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突出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思想,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学教育也一直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并实施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正式兴起以前苏联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斯莱文的学生团队学习模式、约翰逊兄弟的共同学习模式、沙伦的团体探究模式、以及伯里顿和巴内斯的合作方法模式等。与其他领域革新所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领域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模式。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上海的“小学语文活动型教学研究”探索等。对于合作学习,古今中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在不断地探索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还未形成被我国中小学全面推广的合作学习模式。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达到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起到教学指导作用,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形式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构建一种操作性强的小学语文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小组实质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状态下学习小组合作效率的有效环境、内容、方式及评价。
2、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发展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个性得到放飞,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自信心得到增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特长,并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3)集体可以集思广益,集合集体智慧,同时更使其显示动态的教育力量,发挥集体思维优势,促使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1、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及实施价值。
(3)构建“合作学习”课堂结构模式的理论基础。
2、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本模式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为辅。其实施的程序为: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总结反思。通过这个模式的构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突出小组学习活动的实质性合作?二是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既竞争又合作?三是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充当什么角色?四是在组织合作学习教学中如何对整体、个体进行教学评价。
第一步 情景导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像、开门见山等方式。这一环节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第二步 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要求,为学生指定学习内容、限定学习时间、明确学习方法、指明达到什样的程度。教师要在自学指导中明确地告诉学生在多少时间里,采用怎样的有效方法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以及最终需要达到的标准。自学指导中的“导”,是学生进行高速、高效学习的指向标,只有“导”得明白、准确,学生才能顺利地进入到自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及时辅导。
第三步 合作探究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长具体组织,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组汇报本组自学情况,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梳理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随机备课。对于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自学后交流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精讲点拨的内容。
第四步 精讲点拨。
针对学生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点拨过程要通过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发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解决自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教师用少量精选的例子使学生获得掌握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和能力。
第五步 训练达标。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系列训练题和当堂达标检测题。
第六步 总结反思。
在该环节中,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是否学会,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如何改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得失。
小组合作探究解疑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间展开讨论、交流,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
3、有效合作学习的措施探索
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措施意在解决如何使学生均衡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怎样完成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在班级人数过多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具备什么技能与技巧等问题。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实验对象是水口小学3—6年级学生。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明确分工,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小组内的同学都承担不同角色。可以设置组长,练习者,记录员,评判者,监督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制订不同的职责:小组长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练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练习者是本小组的主帮对象;评判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监督员负责监督整个练习过程的有效性。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也使教师的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小组内的角色同时可以互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这样,既强化了小学生合作意识,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地展现。(2)强化交流,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交流是合作的开始,通过交流,使学生听取不同的意见,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问题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产生新颖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交流习惯的好时机,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能力。
一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监督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帮助有困难的伙伴,这样就促进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交往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 等。
二是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交流的目的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使学生学会方法。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教师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理解别人的发言——判断意见的正误——组内达成共识,必须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
(3)乐于合作,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小组内的同学开始时不一定能友好地相处,因为他们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竞争以小组的形式出现。教师看到的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几个学习小组。学生的个体活动都是代表小组。这就使小组内的同学产生了荣辱与共的感觉,促进了个体之间的合作。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参研教师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验学校中不断探索、运用,又不断修正。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向各个层面专家学习讨教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针对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教师们在研究中特别注重了从行动出发,并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加以不断的主观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把自己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规律,形成理论,以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研究中,采取问卷、座谈、走访、调查等形式,为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育观察法:参研教师在自然状态下考察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学习情况,随时注意学生中出现的个别化及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各地各校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在搜集、鉴别、整理过程中作出判断和取舍,集众家之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5)个案分析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特别注重对某些研究对象采取跟踪研究,对一些典型的学生进行个别分析,分好年龄段进行因材施教,分析其思维特点,搜集资料,开展好课题研究。
(6)调查法:按照课题组制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在课题实施中,开展大量的问卷调查、访谈活动,争取达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掌握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二是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三是明了现状,敢于创新。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本实验研究课题的实验期为两年,拟从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13年9月)。在市、县专家的指导下,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课题负责人对参与实验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实验老师对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有较深刻、较全面的认识,并做好课型的设计工作。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主要根据“实验方案”提供的实验内容,在实验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实验工作。实验负责人深入课堂,对实验的微观操作作切实的指导,发挥集体的智慧,丰富、完善实验的理论研究和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作学习的有效措施。召开阶段性座谈会。
第三阶段:实践深化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聘请专家作技术指导,全体实验老师投入最大精力,对课题的可行性作全方位的论证。积累资料,撰写实验论文,编写课堂教学案例,召开阶段性座谈会。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7月至8月)。完成实验报告,编印有关资料。召开总结会,请专家对实验检查鉴定。
十、预期成果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制定并完善《班级合作学习量化评价表》。
(二)编写合作学习案例及《合作学习团队建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等论文集,择优发表。形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报告》。
(三)以“有效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实施,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何勇校长担任组长,兼任课题组负责人,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确立目标、方案设计、实践研究、反思总结等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均在专科学历以上,平均年龄为32岁,均为我校一线骨干教师。
课题参研人员工作分工:
管理组(方法原则、措施制定):何勇、张雷,统筹课题的实施,做好开题结题相关工作
实践组(班级管理、方案实施):黄明华 田丰琴、吴文玲、周雯艺。加强小组建设、落实课堂准备,探索课堂合作学习方法,加强课堂学习、交流、合作等习惯培养;及时总结反思,返现合作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制作课堂合作学习评价量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反馈组(检查记录、调整落实);谭清峻、张雷、叶芳春,定期进课堂检查、总结,做好检查记录,提出研究改进方案。
总结组(实践反思、内化提高):黄明华、张雷、谭清峻及参研教师,组织进行各阶段小结,确保行为养成研究取得实效。
课题研究活动协调联络组(开题结题、过程活动):何勇、张雷,做好人员联络、信息上报。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一)学校计划提供5000元作为课题启动资金,为研究人员购买理论书籍和各种资料。
(二)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计划投入8000元为课题组专门配备2台微机,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三)为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计划1000元讲义费,邀请县科研部门专家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我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素质,保证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四)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并承担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等所有费用,提供足够的课题研究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①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②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版。③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版。
④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⑤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⑥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版。
⑦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⑧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硕士学问论文。
⑨Ellen Weber 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重庆市铜梁区水口小学课题组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八日
第五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铜梁区水口小学
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把合作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是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间的合作,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合作也是时代对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不难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离开了人与人的合作,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缺乏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他人合作。
2、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以“合作”为中心的“六步教学法”(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总结反思),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的“研究室”,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何协作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则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所寻求的是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5、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但不等于放任自流,更不等于不需要教师,它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生,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各有所获,而且要对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作出正确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要求。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戴维森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七要点: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励气氛;个人责任感;混合编组;直接传授合作技巧;有组织的相互依赖。斯莱文定义合作学习更明了:一是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二是互助,力使小组成功;三是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本课题主要依据戴维森、斯莱文的合作学习理论,杜威哲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与共同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与共同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论,信息交流理论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合作——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活动、一定的信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1世纪,大罗马的昆体良在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中就提出了集体教学的设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儿童应是一起受到教育,以便他们互相激励和敦促。18世纪初,英国的牧师倍尔和兰喀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广泛的运用,并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等人的推荐,同时被广泛应用。随后,杜威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明确提出了要让儿童在“从做中学”、在活学活用中,在相互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将合作学习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具体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群子,如切如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磋,如琢如磨。其意思是学习要相互商讨,相互砥砺,共同提高。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也指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突出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思想,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学教育也一直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并实施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正式兴起以前苏联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斯莱文的学生团队学习模式、约翰逊兄弟的共同学习模式、沙伦的团体探究模式、以及伯里顿和巴内斯的合作方法模式等。与其他领域革新所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领域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模式。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上海的“小学语文活动型教学研究”探索等。对于合作学习,古今中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在不断地探索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还未形成被我国中小学全面推广的合作学习模式。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达到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有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起到教学指导作用,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形式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构建一种操作性强的小学语文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小组实质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状态下学习小组合作效率的有效环境、内容、方式及评价。
2、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发展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个性得到放飞,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自信心得到增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特长,并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3)集体可以集思广益,集合集体智慧,同时更使其显示动态的教育力量,发挥集体思维优势,促使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1、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及实施价值。
(3)构建“合作学习”课堂结构模式的理论基础。
2、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本模式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为辅。其实施的程序为: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达标训练、总结反思。通过这个模式的构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突出小组学习活动的实质性合作?二是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既竞争又合作?三是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充当什么角色?四是在组织合作学习教学中如何对整体、个体进行教学评价。
第一步 情景导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像、开门见山等方式。这一环节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第二步 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要求,为学生指定学习内容、限定学习时间、明确学习方法、指明达到什样的程度。教师要在自学指导中明确地告诉学生在多少时间里,采用怎样的有效方法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以及最终需要达到的标准。自学指导中的“导”,是学生进行高速、高效学习的指向标,只有“导”得明白、准确,学生才能顺利地进入到自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及时辅导。
第三步 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长具体组织,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组汇报本组自学情况,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梳理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随机备课。对于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自学后交流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精讲点拨的内容。
第四步 精讲点拨。
针对学生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点拨过程要通过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发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解决自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教师用少量精选的例子使学生获得掌握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和能力。
第五步 训练达标。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堂系列训练题和当堂达标检测题。
第六步 总结反思。
在该环节中,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是否学会,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如何改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得失。
小组合作探究解疑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间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
3、有效合作学习的措施探索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措施意在解决如何使学生均衡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怎样完成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在班级人数过多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具备什么技能与技巧等问题。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实验对象是水口小学3—6年级学生。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明确分工,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小组内的同学都承担不同角色。可以设置组长,练习者,记录员,评判者,监督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制订不同的职责:小组长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练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练习者是本小组的主帮对象;评判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监督员负责监督整个练习过程的有效性。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也使教师的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小组内的角色同时可以互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这样,既强化了小学生合作意识,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地展现。
(2)强化交流,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交流是合作的开始,通过交流,使学生听取不同的意见,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问题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产生新颖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交流习惯的好时机,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能力。
一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监督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帮助有困难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的伙伴,这样就促进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交往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 等。
二是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交流的目的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使学生学会方法。当小组内有了多种意见时,教师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理解别人的发言——判断意见的正误——组内达成共识,必须归纳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
(3)乐于合作,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小组内的同学开始时不一定能友好地相处,因为他们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竞争以小组的形式出现。教师看到的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几个学习小组。学生的个体活动都是代表小组。这就使小组内的同学产生了荣辱与共的感觉,促进了个体之间的合作。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参研教师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并在实验学校中不断探索、运用,又不断修正。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向各个层面专家学习讨教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针对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教师们在研究中特别注重了从行动出发,并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加以不断的主观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把自己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规律,形成理论,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研究中,采取问卷、座谈、走访、调查等形式,为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3)教育观察法:参研教师在自然状态下考察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学习情况,随时注意学生中出现的个别化及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各地各校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在搜集、鉴别、整理过程中作出判断和取舍,集众家之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5)个案分析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特别注重对某些研究对象采取跟踪研究,对一些典型的学生进行个别分析,分好年龄段进行因材施教,分析其思维特点,搜集资料,开展好课题研究。
(6)调查法:按照课题组制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在课题实施中,开展大量的问卷调查、访谈活动,争取达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掌握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二是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三是明了现状,敢于创新。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本实验研究课题的实验期为两年,拟从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13年9月)。在市、县专家的指导下,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课题负责人对参与实验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实验老师对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有较深刻、较全面的认识,并做好课型的设计工作。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主要根据“实验方案”提供的实验内容,在实验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实验工作。实验负责人深入课堂,对实验的微观操作作切实的指导,发挥集体的智慧,丰富、完善实验的理论研究和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召开阶段性座谈会。
第三阶段:实践深化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聘请专家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技术指导,全体实验老师投入最大精力,对课题的可行性作全方位的论证。积累资料,撰写实验论文,编写课堂教学案例,召开阶段性座谈会。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7月至8月)。完成实验报告,编印有关资料。召开总结会,请专家对实验检查鉴定。
十、预期成果
(一)构建小学语文课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制定并完善《班级合作学习量化评价表》。
(二)编写合作学习案例及《合作学习团队建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等论文集,择优发表。形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报告》。
(三)以“有效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实施,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何勇校长担任组长,兼任课题组负责人,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确立目标、方案设计、实践研究、反思总结等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均在专科学历以上,平均年龄为32岁,均为我校一线骨干教师。
课题参研人员工作分工:
管理组(方法原则、措施制定):何勇、张雷,统筹课题的实施,做好开题结题相关工作
实践组(班级管理、方案实施):黄明华 田丰琴、吴文玲、周雯艺。加强小组建设、落实课堂准备,探索课堂合作学习方法,加强课堂学习、交流、合作等习惯培养;及时总结反思,返现合作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制作课堂合作学习评价量表。
反馈组(检查记录、调整落实);谭清峻、张雷、叶芳春,定期进课堂检查、总结,做好检查记录,提出研究改进方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总结组(实践反思、内化提高):黄明华、张雷、谭清峻及参研教师,组织进行各阶段小结,确保行为养成研究取得实效。
课题研究活动协调联络组(开题结题、过程活动):何勇、张雷,做好人员联络、信息上报。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一)学校计划提供5000元作为课题启动资金,为研究人员购买理论书籍和各种资料。
(二)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计划投入8000元为课题组专门配备2台微机,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三)为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计划1000元讲义费,邀请县科研部门专家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我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素质,保证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四)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并承担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等所有费用,提供足够的课题研究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①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②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版。③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版。
④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⑤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版。
⑥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⑦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⑧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硕士学问论文。
⑨Ellen Weber 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重庆市铜梁区水口小学课题组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