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3 01:0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谈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谈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为例

摘 要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础原理是建立在生物概念的基础上的。换言之,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活动的根本。在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混淆不清,出现了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却难以恰当使用等现象,这大幅度降低了概念学习的有效性。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网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从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实例出发,从具体问题出发,谈谈对初中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中重要概念的有效教学。关键词 概念图 概念教学 神经调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六章,包括《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激素调节》共四节内容。是这册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重要概念较多的一个章节。有效学习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全面理解人体生命活动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章学习,学生要形成以下重要概念:1.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2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以下谈谈这些 概念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

1.感觉器官

灵敏的感知环境的变化是人体进行各种调节的基础。学生首先要形成“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 的概念。教师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刮风下雨时你用到那些感觉器官感知环境变化?吃饭时用到那些感觉器官?他们对你有什么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讨论可达成共识。例如:下雨时眼睛看到闪电,耳听到雷声、风声、雨声,皮肤感到雨水的冰凉;吃饭时鼻子闻到气味,舌尝到味道,唇和口腔感觉到温热等。由此引出人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的概念,进而由“视觉提供的信息量是最大的”导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做小游戏亲身体验的方式引入学习。例如: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些大家熟悉的物品,有的有一定形状,有的能持续发声,有的有一定气味,然后邀请几位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耳听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最后提问三个同学分别通过哪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从而引出人体的感觉器官,学生印象深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2.眼和视觉

对于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虽然涉及的名词较多,但比较简单,完全可由学生有几分钟时间自学了解。但是这样却不能立体的感知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接下来教师要借助模型、动画等,引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同时教师进行讲解与分析,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为学习视觉的形成奠定基础。

对于视觉的形成,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先借助对眼球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光线是如何进入眼球内部的,学生通过彩图和模型是很容易得出结论的。接着教师可用实物演示凸透镜成像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眼球的折光系统最终使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成像与视网膜上,这时教师可提问“这时人就看到了物体吗”?引导学生从视网膜的功能和视神经的位置初步猜测视觉形成的位置。最后教师再通过动画或视频的演示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视觉形成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概念。

3.近视及其预防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视觉形成的特点和局限性,也有助于学生学会预防近视的方法。在没有学习物理学相关知识之前,近视的原理使比较抽象的,可先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初步了解眼球看清不同距离物体的原理、近视的原因、近视的矫正方法、预防的措施,但这只是对概念的生硬的接受,学生并没有理解其实质。教师必须要借助实验的演示(或动画)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晶状体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物体清晰成像于视网膜,观察到晶状体曲度过大和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的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物象模糊的现象,并且可以直观地看到此时物象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可通过凹透镜矫正,这样避免了理论的分析,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最终引导学生推测远视的特点、原因、矫正等,适当扩展视觉概念的外延。4.耳和听觉

有了眼和视觉学习的基础,听觉的形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不必使用特殊方法,只需借助彩图引导学生认识耳的结构,顺便获得听觉形成的概念。这部分的重点反而要放在耳和听觉的保护上,尤其是遇到巨大声响时采取措施的原理可借助板图或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并形成自觉保护耳和听觉的意识。

5.神经系统的组成

这部分内容中涉及了较多的名词概念,且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的结构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采取直观教学的手段。首先可利用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和“资料分析中”的神经系统部分受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初步认识到脑、神经、脊髓对人体的感觉、躯体运动、内脏器官的正常工作起调节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学习。学习过程可通过先设疑学生自学,再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对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联系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提及视觉、听觉、语言等具体神经中枢的功能、醉酒时小脑及其他中枢神经中枢被麻痹的症状、脑干中的“活命中枢”、大小便失禁的原因、脑神经和脊神经的数量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建立的概念内涵更加深远,外延更加丰富,也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画出神经系统组成的概念图(见图1),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良 好的知识结构。

图1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

神经元的学习可采取直接获取概念法,学生自学课文获得感性概念,再借助动画、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认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与其他细胞形态结构的类比,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渗透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最后简单说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精密的的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协调有序进行的物质基础。最终也可以构建神经元相关的概念图,帮助学生归纳知识。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本节学习的反射和反射弧都是重要的概念。反射的概念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初步建立,教师先请学生帮助示范膝跳反射的实验过程,明确动作要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膝跳反射的现象。再由学生两人一组自行实验,感受和体会反射的发生过程,最后教师补充其他反射的例子,引导学生尝试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针对反射弧的结构,可借助教材中缩手反射的示意图,通过实例 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缩手反射示意图,分析总结出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在理解反射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有的却可以受大脑控制,并分析不受大脑控制的反射有什么意义。

关于反射的类型可采用可采取直接获取概念法,学生自学初步获得概念内容,然后在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认识。分析的例子不宜过多,切要具有典型性,先就课本例子简单说明加深理解,再分析几个典型例子。例如:分析吃梅子分泌唾液、看梅子分泌唾液、谈梅子分泌唾液的反射类型,加深理解,提高判断能力,并从“望梅止渴”的实例引出人类特有的反射使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概念外延的扩展还可以通过习题来进行加强,比单纯的讲述要好得多。最终教师也可以构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相关的概念图(见图2),帮助学生归纳知识。

图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念图 7.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既熟悉也陌生,熟悉的是经常听到相关术语,不熟悉的是其实对其内涵和整体关系知之甚少。所以教学仍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及前面学过的生殖器官卵巢和睾丸功能入手导入新课,从浅入深,层层递进,学习内分泌腺、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和内涵。三个感念术语的学习可以通过自学新课文、复习旧知识(外分泌腺)、类比新旧知识的方式来掌握,但最关键的是激素“含量少,作用大”的特点的体会和理解,这就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了,也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讨论问题,了解三种激素的来源、作用,以及分泌过多或缺乏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最后学习和分析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预防,不必对所有激素全面介绍,学生对激素调节的作用内涵就有了很好的认识。

对于“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利用教材中足球赛的例子就能很好说明,但也有些机械。教师可结合教学活动中的实时性实例来说明,例如:学生课堂犯错误被批评时的反应、课堂上偶发的突然事件等对大家的影响等,这样的说明更加灵活、形象,生动有效,学生体会深刻。

最后,在结束完这一章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章知识内容进行全面构建概念图(如图3),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进行复习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网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图3人体生命活动的概念图

以上对人教版初中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中重要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仅是以点带面,主要是一些个人经验,也借鉴了同仁们的研究成果。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策略要仔细研究和内化,形成个人风格和特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生物教育心理学.(胡继飞 郑晓蕙 主编)

[3]徐洪林,刘恩山,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概念图策略的实验研究,生物学通报,2003(3).

第二篇:如何提高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小 胡云全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我校在2010年申报了提高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在这一年的探索中,我将自己的粗浅认识介绍给大家: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课时减少,而内容方法并没有太多删减,这就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在40分钟内教学生相应更多的内容,那么每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讲练得精,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1.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2.要精讲例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1.优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备课的基础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出示及时,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不会的,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抓住难点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前文已经论及,但需要一提的是,有些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2.备课时要注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设疑,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讲课时,恰当地设疑可以给抽象的语言增添催化剂,唤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我认为,课堂提问的目的,一是启发学生围绕目标积极思考,有疑即问;二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所以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设疑——把问题设在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及规律的探寻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感知、理解、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主动掌握知识.好的备课设计问题要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越学越爱学;相反,如果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表现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最终导致对数学厌烦、放弃.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讲课平铺直叙,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不能一味讲、满堂灌,而是通过各实际中的例子,把学生吸引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去,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转为乐学.

五、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机一幕进入了寻常教室.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分钟的内容在三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

总之,在新课改的今年,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提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10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进行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概念的建构过程中来。教师在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方面要发挥协助者、促进者作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论揭示了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遵循这些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并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将成为我们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物理概念 有效教学 建构 问题 情境 教学方式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也就成为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我二十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和思考,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有成效的做法。

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论揭示了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遵循这些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并在概念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将成为我们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一、把学生的概念建构作为概念教学的重点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应该把学生推到学习舞台的前台,而教师在后台当好导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组织、引导、促进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概念教学中,重点应落在学生的概念建构过程中。

有人说,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因为这种观点是支持传授教学的。本质论、反映论的潜台词是知识可以传授,可以灌输。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病,也是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的原因,以及不能纠正错误概念的原因。

陶行知先生曾经在武汉大学演讲。他抓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硬把米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行知松开手,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就自己吃起米来。这个精彩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如果我们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

概念是个人根据自己的新、旧知识经验,经过自己的思考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建构的成果。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很难说有对错之分。当然,习惯上,不合理的概念叫错误概念,个人头脑中的每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许许多多概念组成的概念网络中,即chi等人提出的本体类别,把某概念归到它本不属于的类别中,便会造成错误概念,这便是概念教学的难点。错误概念的转变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在概念教学中应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既然学生的概念建构要靠他自己,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概念建构时间,相信学生自己能学,相信学生自己能思考。而满堂灌的课堂,其实是教师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力,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因此,课堂时间结构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山东省杜郎口中学采用“10+35”的课堂时间结构,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就能说明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概念建构时间是有效的。

在学生建构概念时间保证的前提下,哪些方面会影响学生利用他的感性材料进行思考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呢?

用他的哪些旧的感性材料,有没有,合适与否,充分与否,可靠与否。他还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感性材料,能否找到,会不会找,会不会与原有的感性材料冲突,感受时会不会出偏差。他将进行怎样的思考,会不会思考,思考得合理不合理,逻辑是否正确,能否进行抽象概括。他可能遇到怎样的认知冲突,遇到认知冲突会怎么办。他能否相信自己思考出的观点。他会不会在遇到困难时求助。他的学习态度如何。他的情绪状况如何。他与同学、教师的人际关系如何。外界的影响,这些方面都将影响他的概念建构。

因此,建构概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人能很快地建构起正确合理的概念,有些人却很难,个体间差异很大。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教师应做些什么呢?能做些什么呢?

二、教师在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方面要发挥协助者、促进者作用

概念建构离不开情境,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在学生建构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设置疑问,以这样的方式提供帮助和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创设的情境应含有建构的材料,所设置疑问应隐含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它能起激励、启发、点拨、反馈的功能。问题要以情境为基础,设计的问题或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要能让学生感悟到情景中的问题,从而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问题还要能点出思维的起点,拨动学生的思维。

这方面,以下的做法是比较有效的。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

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使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

2、运用演示实验来展示有关物理现象和过程。

演示实验直观、形象、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创设的环境愈新颖、生动,就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3、精心设计学生实验。

实验可以提供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

有了鲜明的感性材料后,当学生将自己原有的观点与事实进行比较时,必然会产生认知冲突,这是概念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建构物理概念的起点。

三、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只要在以上提到的影响学生建构概念的各个方面做好帮助、促进、组织工作,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我的教学经验来讲,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效果较好。

(一)把概念学习内容问题化,并制作成学案,以问题导向学习。

比如:电功率的教学。整理提炼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并制作成学案。

1、根据你的经验和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你认为不同的灯泡(用电器)消耗电能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2、请你和同学讨论:怎么表示灯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 3、1W表示什么意思?100W呢? 4、100W的灯泡工作10min消耗多少电能?工作10h消耗多少度电?

5、电功W与电功率P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6、100W的灯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每秒消耗100J的电能吗?

7、电功率P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8、测量电功率,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在以上电功率学案中,最重要的是三个问题:⑴表示哪方面的差异?(什么意思?)⑵怎么表示?⑶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有什么关系?学生知道了、理解了:电功率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来表示(P=W/t),电功率的大小与电功和用电时间无关,跟电流和电压有关(P=UI),而电功与电功率和用电时间有关(W=Pt),那么电功率这个概念就理解了。

其它许多物理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比如;密度,要知道它表示物质的疏密程度,可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它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与物质种类和物态有关。再比如:压强,要知道它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表示,它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只要弄清楚了三个问题:⑴表示哪方面的差异?(什么意思?)⑵怎么表示?⑶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有什么关系?那么概念就理解了。

其实,物理概念表示的是物理现象、过程中事物在某方面的差异或性能,每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许许多多概念组成的概念网络中,所以,还要弄清楚这个概念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要学生根据他的感性材料,经过他的抽象概括来建构。如果他没有感性材料,既使教师告诉他几十遍:这个物理概念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未必知道它的意义,未必相信事物在这方面有差异,没有根据的观点很难让人相信。因此,知道是一回事,相信是另一回事,有根据的相信才是理解。在抽象概括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参与,由教师包办代替的话,既使教师的思维非常合理,学生未必认为合理,未必相信教师所讲的看法,也许学生的错误经验感受、错误的前概念正在对抗新概念的建立,也许学生的信念体系正在对抗新概念的形成,也许学生正在认知冲突中无法、无力解决冲突 教师提炼问题给学生就能给学生的思维指引方向,能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使之朝有利于概念建构的方向发展,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建构概念、自己去弄清楚与其它概念的联系,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知。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也是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教师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可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在概念教学中提出恰当的问题,层层设问,步步深入,由表及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从而建构合理的、深刻的、结构化的物理概念。

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和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对科学教育的正本清源。探究什么?当然是问题。什么问题?主要是事物间的差异和关系问题。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我有这样的经验:有的学生会说、知道密度怎样表示,但就是不理解密度表示物质的疏密程度,不理解为什么密度要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有的学生会说、会背欧姆定律,但搞不清电流、电压、电阻谁和谁有关系,谁和谁没有关系,甚至有的同学认为电阻和电压、电流有关系了。这说明教学没有明确探究事物间差异和关系的核心问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出事物间的差异和关系,让学生有经验事实或实验观察事实来支持建构的观点。科学的概念要有事实依据的支持,没有事实依据支持学生的头脑中就建构不起概念的。同样关系的建构也要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学生相信的事实依据来支持。只有用学生相信的事实依据和相信的思维逻辑建构起来的概念,才是学生相信的和理解的。

(二)让学生们按问题分几个环节进行自主的或合作的学习活动,适时、适当穿插学生展现学习成果的环节,教师作调控、指导、点拨、追问、评点。

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的,通过直接地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见解与知识的。因此,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的帮助下能更好地建构概念,理解概念。

人都有表现的欲望,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里、在班上表现出来,不仅满足了他的表现欲望,而且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内驱力。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直到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习者便可以深刻地理解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技能操练式的教学更能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

(三)巩固和提高练习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应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象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要上好一堂课,教学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实现。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搭建一个平台,变灌输为探究,变专制为民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以问题为中心就能让学生做起学问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必然会促使学生最有效地学习。

第四篇: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保山市永昌小学 杨林森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最大容量的获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主阵地 有效性 前提 关键 保证 延伸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同时又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主阵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只有提高“教”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课堂教学中的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最大容量的获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文就来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认真有效地进行预习。

1、重视文本内容的品读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如一年级教材 《 家》 一课,这是一首儿童诗, 只有短短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用学生生活中可感可知的事物作比, 让学生跳出头脑里固有的自己的那个小家的概念, 对“ 家” 先有广度的了解;第二句话启发学生体会到祖国是我们的家, 没有祖国的哺育培养, 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对 “ 家” 再有深度的理解。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 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2.重视解读每一位学生。

“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作为充满活力的孩子, 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 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 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 删繁就简, 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和非智力背景,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 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

3、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教师在解读了学生、品读了文本的基础上,还要研究书后习题, 同时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 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 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学会学习, 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 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4、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

预习,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课堂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高效率。

1、适时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既能结合教学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又要体现一个“趣”字的教学环节,才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我们老师在授课时,导入要奇,授课要新,结尾要妙,处处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学生一旦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入到学习中去,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课中调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而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学生也不能无所顾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课堂调控的能力。适时调整课堂的起伏、快慢、收放、疏密、动静的变化,为了减少时间的损耗,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前做好准备;准时上课;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提问技巧。当今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普遍缩减,使得教学比以往更加困难,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我从以下途径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第一,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讲课之前教师要首先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充分考虑学生意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学生一起订立一个学习目标。如果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会投入很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更愿意当课堂的主人。当他们的主人意识越强,他们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也就越有信心去克服学习困难,实现学习目标。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教学有效性自然得到提高。

第二,理解学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要理解学生,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很难想象被考试、作业长期压抑的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在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实践”。对此教师要充分理解,鼓励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而不能以考试的要求、作业的规矩来把学生束缚在一个小框框内。

第三,热爱学生,促进学生互助合作。教师的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也不能因此而歧视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在课堂中让学生互助学习,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性。

三、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学过程中穿插了雨果的文章,并以其贯穿始终;补充了侵略军掠夺时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统统掠走”;补充了李大钊的诗歌,补充了当时国人对掠夺行径的反映等等,大大丰富了课堂知识。使学生合上书本走出课堂时,在心中留下的不仅仅是愤怒,更多的是思考和责任。这就是课堂的宽度。

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如果只教课本上的知识,日子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枯燥,收获也极其有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

四、课后反思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在教学中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 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 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 及时捕捉问题, 记下得失。如二年级教材 《 梅兰芳学艺》一课, 我对 “ 京剧大师” 一词, 在课堂上仅引导学生理解到 “ 京剧唱得好的人” 即止, 课后思索总觉不足, 又上网查阅了关于梅兰芳的许多资料, 感到他之所以被称为京剧大师, 不仅因为他京剧唱得好听, 还因为他人格非常高尚。我把这一认识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传递给了学生, 同时也提醒了自己, 课前还要做更为充分的准备。充分备课, 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入了解, 掌握学生发展动向;精心设计, 引导开展多边对话;课后反思,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只有真正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才能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能够保证良好的信息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课后设计拓展训练,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在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阅读,去写作„„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堂。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展开自由创新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真正构建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真正 做到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相关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毛国锋,邱乾主编.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 社.2007.4、姚俊艳.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4.5、陈小烨.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1.

第五篇: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摘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关键是要建立现代的创新的阅读理念。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课内外阅读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教学目标,结合作者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主要阐述了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及课堂内外阅读的方法和意义。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语文素养

有效性

关于阅读的现代理念是:广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思维与心灵的碰撞中,找到精神的依托。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效果如何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

某一节语文课可能没有读书声或阅读环节,不足为奇,但日常语文课堂上要有老师的精彩讲解,更应该有沁人心脾的朗朗书声或学生的孜孜不倦的默默赏读。通过这些环节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由于长年累月的潜移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如何做到有效的潜移默化呢,下面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谈谈从教这四年来我的两点拙见: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吸引力的课前导入能给整节课营造一个 良好氛围,从而在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到老师预设的情境中来。例如:在教授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两首》(分别是泰戈尔和冰心写的颂母爱的诗歌)时,教师可以抓住对母爱的理解这一共同的情感体验来激趣。不妨自己即兴示范朗读其中的一首,或者挑选朗读感情投入的学生来读,也可以全班齐读或全体自由朗读,总之要让学生们在朗读声中体味如春日暖阳的母爱,从而把学生引入到老师预设的情境——无私、欢快的母爱中来。这样开始新课,学生们便会一边回

想母亲平日里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一边体味作者笔下母爱的真谛。

由此可见,学生进行主体学习前,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特点和整体素质情况,精心设计课前导入尤其是朗读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能体现出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用悬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带到“我想读”的层次 上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惑”字是疑惑的意思;在教学中是指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由老师确定哪些知识为“惑”,这样使得老师照本宣科的“惑”与学生的“惑”走不到一条道上去,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新课标指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这样“教学相长”才真正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设置悬念后,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阅读中。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能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并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及时和同学交流,及时通过老师反馈到全班的交流讨论中来。

对于一篇教学文本,教师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常常是依据教学目标提出若干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这些方法固然能抓住语文教学的要领,但是,在实际上往往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有的甚至不读思想开小差。那么,后来的课文分析就会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即使伴随一些提问也免不了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平淡散乱,更不用说激发学生潜藏的学习动力了。要改变这中僵局,就要有创新的阅读教学理念,用抛砖引玉的引导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阅读。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有学生突然举手提出“晁盖他们那么多身怀绝技的强人,为什么还要绞尽脑汁去智取呢”的问题。

我顺势利导把这个问题推给全班讨论,并说这个问题提的好,鼓励其他同学也提出自己的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个个疑问重重地去阅读文本,在笔记本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带着疑问写下自己对别人问题的看法。经过这样的讨论思考,有的同学能够把课文分析的头头是道,吸引其他同学也想就自己的见解跃跃欲试,整个课堂成了学生求知的欢乐海洋。

正所谓“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当学生成为“乐知者”的时候,他们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阅读对于语文素养的发展乃至人格修养的提高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阅读如果仅限45分钟的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谈谈我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和课堂阅读延伸的一些看法。

首先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课堂阅读有效性的重要法宝。阅读的方法有精读和略读。比如,批注式阅读、反复朗读就是前者的典型方法;后者的主要方法是快速浏览。今年暑假我就向学生们推荐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因为这本小说饱含黄土高原农村农民生活元素——贫穷、勤劳、坚韧、朴实等。这样能让我班这些同样出生于农村的孩子们产生情感体验共鸣。他们会把执着向上的主人公孙少平和自己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阅读时一定会产生有话要说的冲动,因此我建议学生们运用批注式阅读法,阅读时随时在自己的书上写下自己的真知灼见,感受越多越好。以后并专门开展《平凡的世界》阅读体会交流会,以更进一步把作品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关于反复朗读,就是针对某一篇文章,在一节课中不间断的让学生们进行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体验作品的内在思想感情。像朱自清的《春》这样的名篇就值得师生反复朗读,反复体会,乐趣自在其中。快速浏览法就是根据读者的阅读经验和目的,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去把握作品内涵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像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这样篇幅较长的作品。

其次课堂阅读应当向课外延伸。课堂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又能有 效提高课堂阅读的能力。注重课内外阅读的联系和延伸,能够有效促使使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训练是教学的最基本形式之一,课堂阅读是注重实效的,但当课堂阅读出现疑问时,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课外阅读能够显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又是课堂阅读的重要补充,为提高以后课堂阅读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为此,要提高课堂阅读的有效性就要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树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语文的大语文学习观,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杨修之死》时,我有意向学生们介绍了同样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把曹植被迫写《七步诗》的故事说了一部分,但在精彩的地方停了下来,在学生期盼中我顺势利导,布置他们回去阅读《三国演义》,后来并开展一节“三国故事”交流课。从而有效地把课堂阅读延伸到了课外。

要做好课外延伸,一要指导阅读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二要正确引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三要及时掌握课外阅读情况,适时组织好课外阅读的评价活动。教师只有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失时机地鼓励、引导、发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才能成为课内阅读的延续。新教材的编排为教师提供了课外活动的设计方案,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情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结合校本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交流阅读心得、座谈学习体会、开展阅读竞赛、举行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使学生课内情感在课外延续。切实提高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很多课内的问题在课外补偿中解决了,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出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并联系自己生活感受,阅读出新意,激发出灵感,直至产生付诸笔端的冲动,在充满乐趣的阅读生活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下载谈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1、教学组织要“有序” “有序”是指教学组织要严密,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要简单、经济,以便于操作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教学要井然有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最终定稿)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 的传授、情感的交流、......

    如何提高议论文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赤峰松山区哈拉道口:陈立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关于议论文的学习目标规定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

    加强学校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加强学校管理 提高教学有效性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新课程实施为背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教科研为先导,注重实效,大力推进教研教改,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建......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精选合集)

    我的语文教学观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

    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1、明确教学价值取向 不可否认,发展学生素养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这两个价值取向虽然存在一些矛盾,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高......

    压题主题二_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有效性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Network information-s......

    谈谈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谈谈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内容提要: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提问的有效性,这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具有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