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

时间:2019-05-13 01:0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

第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

[摘要]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导入上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幽默导入,时政导入,历史知识、典故导入,游戏、小品导入,图片资料导入等,本文将从四个反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课堂教学 导入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这五个步骤被各个学科、各种课型所运用着,特别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绝大多数教师一成不变机械地套用着,而我们现在的要求是还给学生一个鲜活的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一节高质量的思想品德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头就像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高质量的思想品德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头就像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总结十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以下几种典型的导入方法:

一、幽默导入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七寸——聪明绝顶,也算不上真正有智慧”。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的确,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在课堂导入上采用幽默的方法可以缓解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在教学《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幽默故事:一位年轻人要到北村去,可不认识去北村的路,他看见一位老人问:“喂,老头,去北村还有几里?”老人说:“还有三百八十丈。”年轻人说:“路途怎么讲丈?”老人说:“因为你就不讲里(礼)”。然后启发学生文明交往礼为先,同时要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随之进入新课的教学。

二、时政导入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体现时代性,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坚持与时俱进。在复习《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的图表,图表内容包括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 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数据及增长率。同时用实物投影展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的“百姓生活大变迁”的数据资料,这一组资料包括鼓起来的钱袋子、多起来的私人轿车、低下来的恩格尔系数、靓起来的衣着服饰、精起来的饮食、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大起来的住房等数据,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互相交流谈感悟,并让学生上台即兴演讲。学生演讲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突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坚定不移的跟党走;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做“四有”新人。在这个导入设计中,我利用了鲜活的社会材料包括学生自身收集的材料,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演讲突出了本课的主题,联系了诸多的知识要点,整合了不同的知识要素,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历史知识、典故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丰富的文化积淀为思想品德课教育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宝库。对历史知识的充分发掘,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紧扣教学目标体现人文性。在教学《民族精神耀中华》一课时,我给学生列举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也列举了各个不同历史 阶段的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在我一次一次的举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体验了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认识到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在教学《奋斗成就未来》一课时,我列举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典故,如大禹治水、悬梁刺股、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程门立雪、囊萤映雪等,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历史典故中感悟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成就任何事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必经之路,这对引领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游戏、小品导入

在初中三个年级的知识点分布中,7、8年级的知识较易,加之7、8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思维能力与9年级学生相比更注重感性认识。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导入新课既使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教学突出了他们的主体性,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新知识。在教学《习惯对人的影响》一课时,我让学生双手十指交*相握,有的同学右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有的学生左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让他们感觉一下,答案是觉得非常舒服,这就是习惯。反过来,重新做十指交*的游戏,原来右手大拇指压在上的变成左手大拇指压在上,结果怎样?他们会觉得很不 舒服,好象手的上面多了一个手指,下面又好象少了一个手指,这就是不习惯。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游戏中学习了知识,增加了感性认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教学《培养好习惯》一课时,我在课前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痛苦的挣扎”。新授前学生表演了这个小品,内容是“清晨,闹钟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一边想着早有的打算,一边享受着躺在被窝里的舒适,不断地提醒自己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给自己找借口,于是在忐忑不安中又躺了5分钟、10分钟„„”。我提问:

1、小品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局呢?

2、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结合实际谈谈这样的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这个小品再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生活化,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

五、图片资料导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既要有文字描述也要适当配以图片。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利用图片资料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接受新知。在教学《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联合国会徽,让学生去领会联合国会徽的寓意,尤其是橄榄枝代表着什么,由此揭示“和平”这一主题。接着我展示“饥饿贫困的非洲难民”系列图片,并配以“贫困的非洲在滴血”(“血”为鲜红色字体)为标题,揭示“发展”这一主题,导入新课教学。这些图片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又给了学生强烈的心灵冲击,对揭示本课教学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五种导入方法,为我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当然,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还有多种,但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思激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不断创新、尝试新的导入方法,激活思想品德课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导入方法:

(一)笑话导入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的确,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在课堂导入上采用笑话方法可以缓解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在教学《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幽默故事:一位年轻人要到北村去,可不认识去北村的路,他看见一位老人问:“喂,老头,去北村还有几里?”老人说:“还有三百八十丈。”年轻人说:“路途怎么讲丈?”老人说:“因为你就不讲里(礼)”。然后启发学生文明交往礼为先,同时要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随之进入新课的教学。

(二)热点新闻与时政导入

思想品德课是时代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其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滞后于时代。思想品德课与热点新闻、时事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了解当前的热点新闻与时政,做到与时俱进。在上《一步之遥》第三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当代明星吸毒的新闻,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谈感悟。只是导入材料的选用应注意典型和真实性,要取材于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三)历史知识、典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的文化积累为思想品德课教育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宝库。对历史知识的充分发掘,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紧扣教学目标体现人文性。在教学民族精神,我给学生列举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也列举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族精神。在我一次一次的举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体验了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教学我列举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典故,如大禹治水、悬梁刺股、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程门立雪、囊萤映雪等,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历史典故中感悟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成就任何事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必经之路,这对引领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图片资料导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既要有文字描述也要适当配以图片。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利用图片资料往往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接受新知。图表与数据、图片与漫画也成了各年中考题中必考的类型,所以利用图片与数据,成了我们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据与图片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但是在多媒体的展示中却能一目了然。例如:在多媒体展示了“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的图表,图表内容包括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数据及增长率。这些图表与数据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又给了学生强烈的心灵冲击,对揭示本课教学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导入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导入

墨江县民族学校

朱敏

【摘要】成功的新课导入,不仅对所学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令其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讲故事、复习、漫画、歌曲、创设情景、学生才艺展示、游戏、多媒体几个方面来论思想品德课中的几种新颖实用的导入新课的方式。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学生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其内容各不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导入新课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那么,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关键在于导入,好的导入,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来,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令其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因为导入新课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思想品德课的备课过程中注重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下面,我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做法。

一、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

初中生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可以巧讲故事(教

师或者学生讲),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感悟生活、思考人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一些道理,并和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采用故事导入法,能达到豁然开朗、顿时醒悟的效果。例如在讲“诚实守信”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8世界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拦住了。“先生,请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继续走,“先生,请你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好久,男孩仍然没回来,绅士无奈的回家了。

晚上,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比卖火柴矮了一些,穿得更破烂。“先生,对不起,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男孩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男孩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照看受了重伤的男孩。一见绅士,男孩忙说:“对不起,我没能给您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的父母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承担起来。故事讲完,然后问学生:这个绅士为什么要承担起这两个男孩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学生答:因为他们诚信。哪么,什么是诚信?它有什么

重要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讨论的内容。这样的提问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在讲新知识之前,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过的内容,然后教师作出总结,使知识连续,再引出新课。这样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这种导入一般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例如我在讲九年级的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复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在这个基本经济制度下人民创造了财富,哪么这些财富该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这样导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起到巩固旧知识、克服遗忘的作用;既便于学生将新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又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三、出示相关漫画,导入新课。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对人的感知活动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恰当地把漫画引进思想品德课教学,能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教师在讲课时,先出示一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漫画,并从漫画引出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既设置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求答案。例如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这课时,我先出示了一副名为《贫穷的母亲》的漫画,这幅画画的是一个人向地球母亲讨东西,但地球母亲已千疮百孔,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低头无语。漫画很简单,但学生看过之后却受到强烈的震撼,都能认识到当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毁灭地球就是毁灭自己,所以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歌曲入手,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内容,在讲课之前播放一首切合主题和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不仅能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而且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情感除自身内在的因素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与外部的环境与气氛。有时一首歌也可以感染、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威武雄壮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调动学生的激情,抒情优美的音乐可以将人带入和平安静的意境中。比如在讲“挫折”这一课时,首先让同学们欣赏了一首歌曲《真心英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问:这里的风雨指什么?为什么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听着动人的旋律,大家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的提问让同学们更能从中领悟到挫折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只有认真看待,才能活得精彩。这样的导入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上“我和父母”时,先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同学们往往能沉浸在对母爱的回忆之中,激起大家对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知识的学习,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材料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思考、领会、体验,使其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如:在讲“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教学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云南遭受旱灾的图片与漫画《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看到环境遭受破坏后,人类所受到的种种惩罚,从而把“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这样空泛的说教“形象化”,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动了其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内动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学效果。特设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进而使学生明确了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它便能以之教育自己与身边的人,并会自觉把这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来做。

六、让学生展示才艺,导入新课。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采用表演与诗歌朗诵等形式,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艺的“舞台”,来导入新课。在“情绪的基本类型”的教学中,让不同学生表演“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的情绪,让下边的同学猜,并让表演者与观看者说说各种情绪带来的心理感受。这样,教学在幽默、精彩的才艺展示中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学生的情绪,并让其分享了学习的快乐。再如:教学《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节内

容时,让学生朗诵诗歌《欣赏自己》:“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只是一颗星辰;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这是一棵小草;也许你想成为大河,可你却这是一泓山泉;于是,你很自卑;很自卑的你总是以为命运在捉弄自己„„”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很快就把他们自己带入到教师预先创设的情景中,为整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七、用游戏,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用游戏这种方式来进行导课,它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活力,去体验乐趣、燃烧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使之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兴奋和激动状态,对整堂课的参与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如在上“磨砺意志”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全班进行“扳手腕”比赛 游戏,赛后,采访获胜者,你凭什么获胜?问题一出,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一下就活了起来。在讲《融入新集体》这一内容时,进行了“折筷子”的游戏,首先选出班上力气最大的同学先折一双筷子,然后再折多双一捆的筷子。两双到四双,再到十双筷子。一双很容易折断,而十双一捆的筷子,就是力气最大的人也都无可奈何。游戏结束,让同学说出其中的道理,这样的导入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快速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八、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研究证明:人类接受的信息80%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它能以其形、光、声、色

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它能化虚幻的形象为实在的形象,使学生在视觉审美愉悦中体验所学内容,领悟其中的深意。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点。如:在上广东版八年级上册的《与人为善》时,我选择播放动画《东郭先生》,在播放动画的同时配上歌曲《东郭先生》,然后问学生:东郭先生的行为是善良的吗?为什么“阎王颁发他一项有眼无珠奖”?这样的导入集文字、声音、动画多种信息于一体,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快速的进入了状态。我在讲《维护受教育权》时,先播放了一段央视播的贵州贫困地区的小学生艰难上学过程的视频和一组照片(我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宽阔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已深有感触,接着我让学生说观后感,这样的导入显然比教师用语言陈述效果要好的多。利用多媒体导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多媒体趣味浓而喧宾夺主,延误了正常的教学时间,因为,导入毕竟只是教学的开端。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导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心设计,就能设计出许多新颖实用的导入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其承上启下、由旧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只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参考书:

【1】张文鉴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法》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

【2】李百珍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年版 【3】崇瑞江《谈谈思想政治课导入的情境创设》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5 【4】张红英《导课有法无定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0 【5】赵永红《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教学参考 2009.5 8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通常以简化的标准样式表达出来。掌握了教学模式,就是掌握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念和原理,就不会在学习别人经验时,仅仅停留在一招一式的模仿上,就会抓住其精髓,在运用时举一反三。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无论是课标、教材、评价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称之为“感悟-导行”模式。这就是从感知具体事物(事例)入手,领悟道德知识,通过内化,形成道德动机,并通过对行为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深化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学习图式是:感知材料→领悟道理→化为行动

从这一图式中可以看出:首先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讲、阅读、观察等方式感知材料(课本中的实例、故事及直观材料等),在感知的过程中受到情感上的感染,运用归纳思维,从大量的生动具体材料中归纳出道理,从而达到领悟道德知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主要是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的训练,从而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一教学模式的建立符合儿童思想道德的形成规律,在思想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几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一定的道德认识是前提,形成道德行为是出发点和归宿,道德情感是促进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和纽带,而道德意志则是保证。在“感悟-导行”教学模式中,正是从激发情感入手,以领悟道德认识为核心,并以指导道德行为为归宿,比较答合知、情、意、相应发展的理论,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理论。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结构

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节:动机产生--通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感悟归纳--通过阅读课本,感知材料,启发思考,让学生领悟道理,并归纳出道德认识,掌握教学重点。

第三环节:演绎深化--通过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印证所学的知识道理,深化道德认识。

第四环节:操作延伸--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点来评价具体行为或现象,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练习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并向课外延伸,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可用以下图式来表示:

教学目标

教师:激发动机→ 启发感染 →引导举例→指导操作

↓↓↓↓主结构:动机产生 →感悟归纳 →演绎深化→操作延伸

↑↑↑↑学生:产生求知欲→阅读思考 →举一反三 →初中操作

这个图表的中心部分就是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主结构,共四大环节,上下部分分别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1.动机产生阶段:教师激发动机,帮助和促进学生产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即新课的导入。

2.感悟归纳阶段:教师借助具体教材(实例、实物及其他直观材料等),进行情感激发与理性启发,与学生的自学(阅读、思考、议论)相互作用,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在道理上有所领悟,最后归纳出教学要点。

3.演绎深化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举例,用大量实例引证所学的观点和道理,使认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4.操作延伸阶段: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行为要求及规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操作,主要是行为操练,同时运用所学的观点评析具体的行为和现象。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活动原则。

三、相关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一系列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去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导学策略

导学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在于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导入、导读、导思和导行等。

1.导入--运用启发谈话引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

2.导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领悟道理和观点。

3.导思--提出各种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领悟道理和观点。

4.导行--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观点向行为习惯转化。

(二)互动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双边活动过程。

1.认识互动--把教师的讲述、讲话与学生的自学、思考相结合。师生可相互出题,共同讨论,一起探究。

2.信息互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互交流各自所获得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深化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

3.角色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时,避免单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倾向,强调师生一起活动。

4.操作互动--在行为操作中,不要只是教师提要求,学生操作,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操练。

(三)参与策略

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应当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在参与中受到教育,防止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倾向。为达此要求,需采取以下策略。

1.给予准备时间。

2.营造宽松气氛。

3.发挥个性特长。

(四)染情策略

情感的感染与道理的领悟是密不可分的。“通情达理”,情感上沟通了,道理也就通达了。“感悟-导行”模式中的“感悟”,正是把感梁与领悟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染情也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拉近距离,将心比心。把学生引入故事,站在故事人物的立场上想问题,体察其心情。

2.价值判断,明辩善恶。提高价值判断,使学生体会到道德行为的高尚和非道德行为带来的恶果,从而向往真善美,憎恨假丑恶。

3.教师情真,人格熏陶。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四、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模式的变式

“感悟-导行”模式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对思想品德的各种类型课文大体上都可以使用。但思想品德课不同类型的课文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教学时也可以对教学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化,在教学策略上也可有所侧重,这样就形成了基本模式下的若干个变式。

(一)变式之一:情境体验教学模式

此变式适用于情感色彩浓、以激发学生某一道德情感为主要任务、在明理和具体导行上相对较弱的课文,

情境体验式的教学结构是:

教学目标

教师: 背景提示 → 展示直观材料 → 启发谈话 → 以情引理

↓↓↓↓

主结构 准备情境 → 进 入情境→ 体验情境 → 深化情境

↑↑↑↑

学生: 向往情境 → 感知直观材料→ 感受体验想像→感悟道德认识

从这一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准备情境”阶段相当于基本教学模式中的“动机产生”阶段,而从进入情境到深化情境又接近于基本模式中的“感知归纳”“演绎深化”阶段,这说明变式与基本模式之间的联系。而四个环节均围绕情境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注意情境体验的作用,这是本变式的特点。

情境体验在教学策略上更应注重情境的贯穿、交融和体验。贯穿棗情境的创设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媒体(如录音故事、电视录像、图片、实物等),在教学时将该媒体贯穿始终,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较好的激情效果。

交融--在情境中师生情感互相影响,在交流中不断加深。

体验--让学生站在情境中人物的位置上体验其情感,可收到将心比心的效果。

(二)变式之二:问题辨析教学模式

此变式适用于思辨性较强,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或正确判断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文。

问题辨析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如下: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讨辨析可以不是一次实践,而是经过“质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的几次反复过程,以利于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教师: 设计问题→ 启发提示→ 点拨评论→ 指导归纳扩展思路

↓↓↓↓

主结构:提出问题→ 探讨问题→ 交流评价→ 归纳延伸

↑↑↑↑

学生: 初步感知→ 思考讨论→ 各抒己见→ 整理观点举一反三

问题辨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热点讨论、实话实说和正反辩论策略。

热点讨论--选择学生感兴趣和比较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实话实说--鼓励学生说真话,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

正反辩论--教师根据学生中的实际思想及对同一总是的不同见解,有意识地引导双方通过准备,寻找论据,表述观点,相互辩论,这样既有利于辨明是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变式之三:导行训练教学模式

本变式适用于行为操练较强,而认知相对较浅的课文。如《爱清洁》《客人到我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这些课文侧重于在导行训练中让学生体会道德观点和道德情感,教学模式结构如下:

教学目标

教师:启发行为动机→提出要求→ 示范提示→ 提高要求创设情境→ 树立榜样↓↓↓↓↓

主结构:激发动机→明确要求→ 模仿操作→ 变式操练→总结评价

↑↑↑↑↑

学生:产生行为动机→了解要求其→尝试练习→比较思考反复练习→参与评价提高能力导行操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采用示范模仿、创造练习、实际操练和心理疏导等策略。示范模仿--教师以自己规范的行为方式作示范,或请若干位行为比较规范的学生示范,全体学生模仿练习。但须注意学生模仿练习后要有评价,以便及时肯定正确的,纠正不规范的,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创造练习这是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行为上“一题多解”,例如,向客人表示礼貌可用哪几种行为方式,让学生分别展示,又如,向别人道歉可用哪几种行为方式,也让学生分别展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最正确、合适的行为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

实际操练行为操作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操作时就要尽可能采用实地、实物在实际中运用的办法,如在楼梯上操练上下楼梯靠右走,在操场上操练、集合、排队快齐静,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到马路上操练安全过马路。选择实际操练能使学生得到更真实的体验,接触更真实的情况,容易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心理疏导--针对学生在行为操作中反映出来的心理障碍加以疏导,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充满信心地按规范的准则选择和坚持正确的行为。

发布者:吴平发布时间: 2012-2-4 9:25:19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板栗镇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模式

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通常以简化的标准样式表达出来。掌握了教学模式,就是掌握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念和原理,就不会在学习别人经验时,仅仅停留在一招一式的模仿上,就会抓住其精髓,在运用时举一反三。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无论是课标、教材、评价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本校教学实践,初步形成本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称之为“感悟-导行”模式。这就是从感知具体事物(事例)入手,领悟道德知识,通过内化,形成道德动机,并通过对行为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深化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学习图式是:感知材料→领悟道理→化为行动

从这一图式中可以看出:首先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讲、阅读、观察等方式感知材料(课本中的实例、故事及直观材料等),在感知的过程中受到情感上的感染,运用归纳思维,从大量的生动具体材料中归纳出道理,从而达到领悟道德知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主要是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的训练,从而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一教学模式的建立符合儿童思想道德的形成规律,在思想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几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一定的道德认识是前提,形成道德行为是出发点和归宿,道德情感是促进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和纽带,而道德意志则是保证。在“感悟-导行”教学模式中,正是从激发情感入手,以领悟道德认识为核心,并以指导道德行为为归宿,比较答合知、情、意、相应发展的理论,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理论。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结构

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环节。第一环节:动机产生--通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感悟归纳--通过阅读课本,感知材料,启发思考,让学生领悟道理,并归纳出道德认识,掌握教学重点。

第三环节:演绎深化--通过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印证所学的知识道理,深化道德认识。

第四环节:操作延伸--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点来评价具体行为或现象,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练习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并向课外延伸,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可用以下图式来表示:

教学目标

教师:

激发动机

→ 启发感染 →

引导举例 → 指导操作

主结构:

动机产生 → 感悟归纳 →

演绎深化 → 操作延伸

学生:

产生求知欲→ 阅读思考 →

举一反三 → 初中操作

这个图表的中心部分就是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主结构,共四大环节,上下部分分别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1.动机产生阶段:教师激发动机,帮助和促进学生产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即新课的导入。

2.感悟归纳阶段:教师借助具体教材(实例、实物及其他直观材料等),进行情感激发与理性启发,与学生的自学(阅读、思考、议论)相互作用,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在道理上有所领悟,最后归纳出教学要点。

3.演绎深化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举例,用大量实例引证所学的观点和道理,使认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4.操作延伸阶段: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行为要求及规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操作,主要是行为操练,同时运用所学的观点评析具体的行为和现象。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活动原则。

三、相关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一系列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去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导学策略

导学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在于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导入、导读、导思和导行等。

1.导入--运用启发谈话引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2.导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领悟道理和观点。3.导思--提出各种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领悟道理和观点。

4.导行--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观点向行为习惯转化。

(二)互动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双边活动过程。

1.认识互动--把教师的讲述、讲话与学生的自学、思考相结合。师生可相互出题,共同讨论,一起探究。

2.信息互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互交流各自所获得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深化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3.角色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时,避免单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倾向,强调师生一起活动。

4.操作互动--在行为操作中,不要只是教师提要求,学生操作,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操练。(三)参与策略

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应当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在参与中受到教育,防止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倾向。为达此要求,需采取以下策略。1.给予准备时间。2.营造宽松气氛。3.发挥个性特长。(四)染情策略

情感的感染与道理的领悟是密不可分的。“通情达理”,情感上沟通了,道理也就通达了。“感悟-导行”模式中的“感悟”,正是把感梁与领悟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染情也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拉近距离,将心比心。把学生引入故事,站在故事人物的立场上想问题,体察其心情。

2.价值判断,明辩善恶。提高价值判断,使学生体会到道德行为的高尚和非道德行为带来的恶果,从而向往真善美,憎恨假丑恶。3.教师情真,人格熏陶。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四、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模式的变式

“感悟-导行”模式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对思想品德的各种类型课文大体上都可以使用。但思想品德课不同类型的课文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教学时也可以对教学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化,在教学策略上也可有所侧重,这样就形成了基本模式下的若干个变式。(一)变式之一:情境体验教学模式 此变式适用于情感色彩浓、以激发学生某一道德情感为主要任务、在明理和具体导行上相对较弱的课文,情境体验式的教学结构是: 教学目标

教师: 背景提示 → 展示直观材料 → 启发谈话 → 以情引理

↓ 主结构 准备情境 → 进 入情

→ 体验情境 → 深化情境

↑ 学生: 向往情境 → 感知直观材料

→ 感受体验想像 →感悟道德认识

从这一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准备情境”阶段相当于基本教学模式中的“动机产生”阶段,而从进入情境到深化情境又接近于基本模式中的“感知归纳”“演绎深化”阶段,这说明变式与基本模式之间的联系。而四个环节均围绕情境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注意情境体验的作用,这是本变式的特点。

情境体验在教学策略上更应注重情境的贯穿、交融和体验。贯穿棗情境的创设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媒体(如录音故事、电视录像、图片、实物等),在教学时将该媒体贯穿始终,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较好的激情效果。

交融--在情境中师生情感互相影响,在交流中不断加深。体验--让学生站在情境中人物的位置上体验其情感,可收到将心比心的效果。

(二)变式之二:问题辨析教学模式

此变式适用于思辨性较强,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或正确判断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文。

问题辨析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如下: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讨辨析可以不是一次实践,而是经过“质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的几次反复过程,以利于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提高。

教师: 设计问题→ 启发提示→ 点拨评论→ 指导归纳扩展思路

↓ ↓

主结构:提出问题→ 探讨问题→ 交流评价→ 归纳延伸

学生: 初步感知→ 思考讨论→ 各抒己见→ 整理观点举一反三

问题辨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热点讨论、实话实说和正反辩论策略。

热点讨论--选择学生感兴趣和比较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实话实说--鼓励学生说真话,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正反辩论--教师根据学生中的实际思想及对同一总是的不同见解,有意识地引导双方通过准备,寻找论据,表述观点,相互辩论,这样既有利于辨明是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变式之三:导行训练教学模式

本变式适用于行为操练较强,而认知相对较浅的课文。如《爱清洁》《客人到我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这些课文侧重于在导行训练中让学生体会道德观点和道德情感,教学模式结构如下:

教师:启发行为动机→提出要求→ 示范提示→ 提高要求创设情境→ 树立榜样

主结构:激发动机

→明确要求→ 模仿操作→ 变式操练

→ 总结评价

↑ 学生:产生行为动机→了解要求其→尝试练习→比较思考反复练习→参与评价提高能力

导行操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采用示范模仿、创造练习、实际操练和心理疏导等策略。

示范模仿--教师以自己规范的行为方式作示范,或请若干位行为比较规范的学生示范,全体学生模仿练习。但须注意学生模仿练习后要有评价,以便及时肯定正确的,纠正不规范的,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创造练习这是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行为上“一题多解”,例如,向客人表示礼貌可用哪几种行为方式,让学生分别展示,又如,向别人道歉可用哪几种行为方式,也让学生分别展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最正确、合适的行为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

实际操练行为操作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操作时就要尽可能采用实地、实物在实际中运用的办法,如在楼梯上操练上下楼梯靠右走,在操场上操练、集合、排队快齐静,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到马路上操练安全过马路。选择实际操练能使学生得到更真实的体验,接触更真实的情况,容易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心理疏导--针对学生在行为操作中反映出来的心理障碍加以疏导,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充满信心地按规范的准则选择和坚持正确的行为。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基于贯彻和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2.研究意义

(1)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方向,可以赋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2)通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模式,在理论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将思想品德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中去,能真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内容。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开放的知识观、对话交流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基本理念。

3.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四大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策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4.“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5.“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课题研究的范围是:“生活化”教学提出的背景、主要理论依据、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邵刚中学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初一至初三的全体学生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5、个案研究法:通过从实验教师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六、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0.10—2011.4)。

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3)、撰写开题报告。

(二)、理论研究和实践完善阶段(2011.4—2012.12)。

主要任务: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学校“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4)、研究“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优秀教学设计;课件、交流材料等。经验材料等。

(三)、形成成果阶段(2012.12—2013.12)。

主要任务: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形成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中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报告)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3、本课题系统性较强,涉及“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顺利进行具有指导价值。

4、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

2、市教研室高度重视,进行必要的指导,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课题组成员由市教研员,学校教师组成,他(她)们来自于教学一线,使研究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4、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学校重视

支持教科研工作,科研经费有所保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十、研究小组人员情况及任务分配情况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韩勇

课题组成员:李涛、施学武、朱海蓉、耿芙蓉、陆占恒、徐建福、陈文军。

2、人员任务分配情况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韩勇: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与实施,承担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管理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等。

(2)、李涛、施学武:负责经费保障及把好评估关。

(3)、徐建福、陆占恒:负责“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资料的搜集整理。

(4)、韩勇、施学武:负责对学校“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及研究对策。(5)、耿芙蓉、陈文军:负责“生活化”教学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小组

负责人:韩勇

2011年1月6日

下载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入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入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导入,关系到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中,我对此进行较多的思考,以下是我的以下浅见: 1、思品教学中运用设疑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

    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导入

    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导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37-01 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才......

    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搞好课堂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

    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摘要:思品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一代新人的重任。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人品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叛逆的多发期。学生要是没有接受......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会有更好的思想品质,才会做正直善良、重礼貌守道德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 上传: 刘景升更新时间:2012-11-20 15:09:10 摘要: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叶澜教授用一句话将其形容为“让课堂焕发生......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就是一个好的开始。课堂的引入有没有特点,是一个教师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够构思巧妙、富有情趣,能够找到好的......

    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课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课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河南省内乡县第三高级中学樊忠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恰当而精彩的课堂导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