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2017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时间:2019-05-13 01:1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大学2017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大学2017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第一篇:江苏大学2017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权威师资优质教学博仁考研www.xiexiebang.com

江苏大学2017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江苏大学设有教育学学硕和教育学专硕,专业课都是由学校自己命题。考试科目和参考书都不同,博仁教育老师整理出江苏大学教育学学硕和专硕考研参考书,如下:

注:2017年招生信息一般在2016年9月左右发布,所以对于备考江苏大学2017年教育学学硕或者专硕研究生的同学们来说,现阶段的复习可以以2016年招生信息为准。

一、教育学学硕

江苏大学教育学学硕招收方向很多,专业课都是61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7教育学专业综合。

617教育学专业综合是自主命题,学校给出了指定参考书,为此,博仁考研的老师对江苏大学617教育学专业综合参考书进行了整理,内容如下:

《教育学原理》,扈中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外国教育史》,王保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教育心理学》(第2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杨小微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教育学专硕

江苏大学教育学专硕考察四科政治、外国语、专业课

一、专业课二。不同研究方向第四科目考察不同,所以同学在备考前要先决定好专业方向,如果还没有决定前可以先复习专业课一,江苏大学教育学专硕对于专业课一的考察是一样的。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

二、③333教育综合、④专业课二根据报考专业方向而定。江苏大学有指定333教育综合参考书,博仁考研的老师对江苏大学333教育综合参考书进行了整理,内容如下: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是教育学考研必备资料,知道了院校参考书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院校大纲和历年真题总结考察重点进行复习。每本书应该花多长时间学习?复习到什么程度?是否需要制定复习计划吗?一开始备考时都会有这些小困惑。不让这些问题成为你复习的阻碍,博仁教育老师根据你的问题给予帮助,让考研复习第 1 页 权威师资优质教学博仁考研www.xiexiebang.com 事半功倍!

第 2 页

第二篇: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书

中国政法大学难度大,但是是法学的最高学府啊,中国政法大学研招中国政法大学初试科目:

外语:100分 政治:100分 法学综合一:(法理学40分、宪法学40分、国际法学40分、行政法学30分)

《法理学导论》(初试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舒国滢主编

《法理学》(初试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二版 舒国滢主编

《宪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焦洪昌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国际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8年 周忠海主编

《国际私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8年 第二版 赵相林主编 《国际经济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版 莫世健主编

《行政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张树义主编

《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马怀德主编 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含刑诉、民诉)各占50分] 《民法学》(必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年最新版 江平主编

《民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王卫国主编

《民事诉讼法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版 宋朝武主编

《民事诉讼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第一版 宋朝武主编 《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第一版 刘玫主编

《刑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版 曲新久、陈兴良等著 《刑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版 曲新久主编 所谓必读教材就是考试范围的划定,因为政法每年的题是不会超出指定教材的范围,所以只要看好指定教材通过考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指定教材的学习一定要参照历年真题,从真题中找出题方向和命题思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报一个辅导班来帮助你学习,对于其他辅助性的资料也都要以辅助学习教材为主,不能脱离教材。这样才不致本末倒置,造成误导。

对于外校学生考政法大学,很难,所以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并且政法大学研招题目会有涉及老师课堂上的内容,并且书本上内容比较少,所以报一个比较好的辅导班会有很多价值高的信息;同时,通过也并不是机会很小,所以一定要有信心。

第三篇:2012年江苏教育学试题

2012年江苏教育学试题-----------回忆版

教育学

一、论述题:(每题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涵和特性

2、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的专断、权威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二、简答题(每题6分)

1、体谅模式的教育理论、内涵

2、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3、学校课程的内涵

4、遗传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5、当前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三、填空(每题1分)

1、人的力量:身体力量精神力量

2、讲授法:讲述、降解、讲演

3、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

4、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四、选择题(每题2分)

1、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2、非制度化教育---------库姆斯 伊里奇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

4、京师同文馆

5、学习指导、生活指导、择业指导

6、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预祝各位同学考出好成绩

第四篇:江苏预测教育学4

2012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命题预测题及解析(1)

作者:admin1来源:教师资源网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下列选项中,()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4.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论。A.赞可夫 B.舒尔茨 C.布鲁纳 D.昆体良

5.最早将“教育”一并说出的是战国时期的()。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6.《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属于()的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7.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8.在直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性的练习,这种教学活动属于()教学流程。A.讲解 B.有组织的练习C.有指导的练习D.独立练习

9.下列哪些德育模式强调“学会关心”?()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0.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的前提下,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属于(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12.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设有“二馆六学”,其中的“二馆”指的是(A.同文馆和崇文馆 B.崇门馆和弘门馆 C.公馆和私管 D.崇文馆和弘文馆

13.下列测验中,为了分班、分组而进行的是()。A.形成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安置性测验

14.目标管理的中心是()。A.平行管理 B.自我管理)。

C.上级管理 D.民主管理

15.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可归为______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______。

2.“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依,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__________ 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3.衡量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常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他的发展水平是否同__________相一致。

4.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其教育对象是__________岁的青少年,中学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__________进行因材施教。

5.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6.从历史上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就是政治民主化与__________ 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7.1957年,__________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国提出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8.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9. __________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一词的来源。__________提出著名的“产婆术”。__________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10.在现代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由知识本位转向__________。11.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__________时期的学制。

12.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1939年,前苏联教育理论家__________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他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有重要影。

14.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__________、自控的管理方式。15.现代教育的内在机制在于从__________出发,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道德两难问题的意义。2.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3.什么是课程评价?怎样理解课程评价的内涵? 4.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5.简述学校管理过程和教育过程的关系。

6.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试述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2.B [解析]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3.D [解析]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4.B [解析]197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

5.B [解析]我国最早将“教”、“育”两个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但“教育”两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

6.A[解析]《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

7.D[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的原理、基础的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学科的结构不是只有单一的模式,故可重组为各种特殊的结构。

8.B[解析]从题干中“直接”、“引导”、“集体性”和“练习”等关键词不难得出在直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性的练习的教学活动属于有组织的练习。

9.B [解析]体谅模式中的道德模式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并明确提出教育即学会关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先学会关心。

10.D[解析]所谓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11.B[解析]狼孩故事说明环境对人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所以不能过分夸大遗传素质这个条件,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12.D[解析]我国唐朝的官学分“二馆六学”,不同学校招收不同门第出身的生员,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其中的二馆是指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它们专收皇室及宰相大臣的子弟。

13.B[解析]所谓诊断性测验就是为了了解学生进入下阶段学习的准备状态和教学背景,使教学适合学习者需要的测验。摸底测验和分班分组的测验都是诊断性测验。

14.B[解析]目标管理是由德鲁克提出的,并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15.B[解析]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之一就是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

二、填空题

1.前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2.教育

3.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4.12~18年龄特征 5.私学 6.教育民主化 7.毛泽东 8.个性情绪

9.孔子 苏格拉底 第斯多惠 10.发展本位 11.日本明治维新 12.康德 13.凯洛夫 14.自我

15.人的主体性源泉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2)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3)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声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

(4)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参考答案]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的创立有一个历史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课程评价的内涵:(1)课程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内容本身;(2)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4)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 4.[参考答案] 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但是,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在认识的主体上与一般人类认识活

动有所不同。

(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它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来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教学认识活动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这一过程;而一般的认识活动则不一定有他人的领导。

(4)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在教学认识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其身心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体现了教学认识的教育性。

(5)教学认识具有简捷性。在教学认识中,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它可以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直接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并使其得到发扬。

5.[参考答案] 学校基本上有两大工作,一是管理工作二是教育工作。这两个工作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一方面学校管理工作是为教育过程服务的,而且由于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学校管理工作本身也蕴含着教育任务,在这个意义上,学校管理过程也是教育过程。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过程的正常开展,需要有高效率的管理工作保证,同时又是学校管理的效益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可以说,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过程的成效,而学校教育过程的成效则集中体现学校管理工作的优劣。

6.[参考答案] 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①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③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④班级问题及时解决。

⑤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参考答案](1)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不仅能增进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扩展教师对新思想新方法的运用,引发他们对教育教学信念的追求,尤其是面对日益频繁而且日渐深刻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的观念、思想、方法不断涌现,而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只有靠教师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以主动研究者的身份进行主体参与,以不断研究这一“不变”,才能应对社会和教育发展这一“万变”,使自己的工作与时俱进。

(2)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课程中的教育观念只有通过教师的注释才能转化为实际,教师只有通过基于研究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课程。因而,“没有教师自主的专业研究,就没有过程模式的课程,也就没有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

(3)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教师的教育研究必然要求教师关注新动向,了解新趋势,掌握新思想,探索新方法,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内化新的教唷教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又通过教师的实践探索,落实到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裨益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教育科学的发展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

(5)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以及专业化程度,要凭借教师的实践知识加以保障。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关于课堂情况和课堂上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它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互动性特征,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研究是教师个人通过不断反思积累实践知识的过程。

第五篇:教育学复习题(大学)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学记》。

4、著名的“产婆术”教育启发思想,是由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来的。

5、《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著作。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形成于(17世纪初)。7、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出版,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

8、在教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科学的教育学著作的是(《普通教育学》)。

9、在世界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0、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1、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

12、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活动为中心”、“从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

13、拉伊什“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与1903年出版了(《实验教育学》),系统论述了实验教育学的性质、目标、体系和方法的专门著作。

14、在我国近代史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15、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应当以(教育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作为其理论依据。1.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4.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

6.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7.一定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8.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具有(决定作用)。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10.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古代社会)11.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

12.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

14.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15.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是(雅典教育)

1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17.“孟母三迁”反映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18.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指(促进学生的发展尽快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19.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教育)。

20.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与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社会性)。

21.(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迟效性)。23.认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之外的人与动物的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属于(生物起源论)。

24.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5.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教育的职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26.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能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承文化;创造、更新文化和(改造文化)。

27.“„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这句话说明了(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28.在教育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现实条件和要求时,教育对生产力不但不起促进作用,相反,常常还会起(阻碍作用)甚至破坏作用。

29.教育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作用。

四、辨析题

1.教育只能适应儿童的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错。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反过来,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但是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对人的发展来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湮,与之惧黑”,这句话是正确的。

错。人的发展不单是环境的作用,而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片面夸大环境的作用,贬低遗传素质、教育和人的能动性的作用是错误的。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决定作用。

错。人的发展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环境对人影响的性质和作用大小又是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分不开的。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人对外部环境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4.只要教育得法,任何人都可以被培养成为优秀的专门人才。

错。这种说法犯了教育万能论的错误,它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否定意识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并根本否定遗传的作用。5.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对。受教育者对于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从来不是全面吸收和机械的反应,而总是要经过受教育者自己的思考,根据他们自己的认识选择,按照个体的态度、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作出反应。6.教育就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错。这种观点把教育看成是儿童的模仿本能,这就使得教育者没有了用武之地,也不可对儿童的发展起作用,因此是不正确的。7.学校教育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

错。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学校的萌芽,但是,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

8.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教育的发展不能先于经济的发展。

错。教育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它也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它通过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再生产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力,但是当教育落后于社会生产的需要时,它就不会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教育必须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于经济的发展。

9.教育对生产力起作用的程度,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

错。教育对生产力起作用的程度,取决它与生产状况和需要相适应的程度。适应的程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大。反之,适应的程度小促进的作用就小。10.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正确的舆论监督实现的。

错。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主要通过国家机器实现的。具体体现在通过国家政权颁布法律、政策、法令,规定办学宗旨、方针,并以强制手段监督执行;同时,还通过任命教育机构的领导人和选派教师,控制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以及增加和限制教育拨款等办法,从而控制和左右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

11.社会需求决定社会供给。因此,从根本上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社会成员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决定的。

错。从根本上说,社会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社会成员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只是生产力发展所提出的总体客观需求的折射。

12.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

对。教育要为政治服务这是必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教育为政治服务主要还是通过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来为其服务的,无论是稳定政治的功能还是变革政治的功能都是如此。13.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干什么”的问题。

对。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是回答“教育干什么”的问题。具体包括“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能够干什么”和“教育实际干了什么”三个层面的意思。

14.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会存在。

对。这是教育永恒性的体现。因为教育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必需,任何社会都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人来维系、巩固社会制度和促进社会发展,而且教育为人类的繁衍和个体的生存、发展所必需。

15.教育直接反映社会生产的需要,具有生产性。因此,它是无偿为社会生产服务的。

错。办教育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教育投资是用于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和的货币表现。因此教育具有消费性的一面。16.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相比,更具有革命性。

对。因为现代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向更高的方向迈进,这与古代教育的停滞性和保守性形成鲜明的对比。17.教育就是为培养人而培养人。

错。教育的根本职能是通过人的培养而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实现。但教育不是为培养人而培养人,而是通过培养人,把其职能向前引伸一步,产生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作用。18.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错。教育的职能是培养人,但培养什么样的人,不仅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也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19.“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对。从教育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出,有什么社会形态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性质的教育,阶级社会的教育都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他们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所以说“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20.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长远起作用的手段。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育观: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或个人倾向于有所节制的比较合理的生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或个体倾向于不加节制特别是高数量的生育。

21.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对。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的程度直接取决于国家的政体,但也与一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或受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人们的一般科学文化素质来为政治的民主化提供前提与保障,而且还可以通过教育自身的民主化来培养年轻一代一定的民主意识和正确的民主观念。教育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22.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对。由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教育工作效益的迟效性,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先于经济的发展。不是要等经济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的发展在适当程度上优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规律。

4、(教育目的)是评价教育工作的总标准。

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6、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德育)是核心。

7、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始于(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8、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基础性、全体性、普通性、主体性、协同性、内化性、实践性、成功性、开放性、个性及(全面性、创造性、发展性)

9、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0、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11、素质教育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辩析题

1、教育目的是由人制定的,是主观的。

错。一方面,教育目的是由人制定出来的,体现着人们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人们无论是提出教育目的还是实现教育目的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为前提和根据,必须以社会对人的发展和对教育的要求来规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要辩证地看。

2、教育目的是检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对。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要由教育目的来衡量。

3、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各个方面均衡发展。

错。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使学生各个方面均衡发展不能忽视个性发展,教育一方面应使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使每个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能,学有特色,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基础,个性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条件,二者是统一的。

4、基础教育就是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的教育。

错。把基础教育仅仅理解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就会把基础教育办成大学的预备教育,或升学教育,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它既要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又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这两个任务同等重要,不能厚此薄彼。

5、我国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在又提出来要实施素质教育。这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错。不矛盾的。我国教育目的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而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等同于全面素质教育或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目的认识的深化,它使得教育目的具体化。

6、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这一切有赖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7、教育目的只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制约。

错。教育目的受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规律双重制约。

1.广义的教育内容既包括学校教育内容也包括(学校外)教育内容。2.教育内容的构成具有(连续性)

3.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还具有(形成价值)4.当前,学校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初中阶段的课程结构提出,设置(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6.课程计划的制定要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评价的要求,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9.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10.美育的内容包括大自然的美、艺术美和(生活美

四、辨析题

1.学校教育内容只具有认识价值,没有形成价值。

错,借助教育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还可以获得或养成改造世界的能力,即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校教育内容是多种形式的载体。

对,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科书。除此之外,各种报刊、杂志、声像资料等也承载着与教材相关的教育内容。同时,教师自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载体。3.中小学确定智育内容的原则是考虑知识的全面性、基本性与基础性。

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生产输送劳动后备力量。4.教育内容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

错,教育内容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教育内容具有历史继承性,各个时代的教育内容都是那个时代人类文化的缩影,体现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成果,即使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相近的一些国家,在教育内容上都有着本民族历史传统和特色。

5.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与结构不用考虑学生学习方面的需要。

错,教师虽然对教育内容是已知的,但学生对教育内容是未知的或知之不多、知之不系统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重新研究、掌握和运用教育内容。所以,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与结构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方面的可能与需要。6.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科书多样化政策是没有必要的错,因为我国存在着地区差异和民族多样化问题,所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必须考虑各地区、民族的生产生活实际,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科书多样化政策。

1、教育途径是教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双边性 的特点。

2、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课堂教学)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3、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演示法)。

4、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讲述)。

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复式教学)

7、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夸美纽斯)。

8、(创造力)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

9、按照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这里的教学组织形式指的是:(道尔顿制)

10、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在(教育目的)上是统一的。

11、为课外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提供有利条件的是(课堂教学)。

12、宣传教育活动包含在(社会活动)范围内。

13、文学作品讨论会和某门学科最新动态报告会等都属于(各种类型的学科活动)、14、学校直接组织和领导的课外教育工作,通常称之为(课外活动)。

15、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较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实行。

16、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

17、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工作(密切配合),才能产生“1+1>2”即整体大于其部分总和的作用。

18、形式多样、内容开放,是课外活动的(特点)。

19、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20、社会实践的一般程序是:提前准备、(拟定方案)、实施活动和交流总结.四、辨析题

1、教学就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

错。理由: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完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智能和体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等。

2、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错。理由: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完成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智能和体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等任务。

3、全面育人必须通过知识的传授。

对。理由:知识的传授是为了全面育人,而全面育人又必须通过知识这一载体。

4、课堂上没有提问的教学不能说是启发性教学。

错。理由: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可以说是启发式教学。

5、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必然是启发式教学。

错。理由:谈话法也未必一定是启发式,如果教师的提问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能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的话就不能说是启发式教学。

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对。理由:教学有基本的方法,但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生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素养条件及办学条件不同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应灵活多样。

7、教学就是智育。

错。理由:(1)教学是以知识为中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智育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教育。(2)从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来讲,智育仅是教学所应完成的一项任务,而不是唯一,另一方面教学也并不是智育的唯一途径,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的方法。

错。理由: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两个方面。

9、在教学工作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只能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错。理由:无论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为前提,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0、在教育途径中,教学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培养人的途径。

对。理由: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人的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思想品德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学这个途径。

11、以教学为主,并不是教学唯一。

对。理由: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因为它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但也不能因此不重视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教育途径的作用,学校工作只有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才能做到高效运转。

1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错。理由: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继续,而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首先在知识上做了补充,不是在知识的数量上做了补充,而是在质量上增加了感性的材料,使理论实践相结合。其次在能力上作了补充,比如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再次在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上作了补充,为学生未来选择职业奠定良好基础。

13、课外活动必须寓教于乐,寓教于学。

对。理由:课外活动必须具有“乐”,也就是有趣味性,对学生有吸引力,但“乐”不是根本目的,要让学生在“乐”中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觉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所以要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14、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人数不宜过多,一般最多五人。

错。理由: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人数上有一定要求,否则不便开展活动。少则三至五人,多可达二十人。

15、社会实践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中介桥梁,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理由:社会实践是实现教育“三结合”的中介桥梁,即: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必须和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6、社会实践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环节。

对。理由: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常常要求他们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这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经受磨练和考验,训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行为,把认识转化为信念并贯彻到行动中去,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是锻炼学生思想品质的有益方式。

17、社会实践活动是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的重要途径

对。理由:通过教育,我们要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即是要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不是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摆脱教师的主导性,学生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主体意识,这是课堂教学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18、社会实践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对。理由:社会实践应该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才能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充分考虑到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19、社会实践要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对。理由:社会实践是侧重于学生实践的教育活动,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社会实践项目的确立、计划的制定、组织的建立,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条件,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社会实践过程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总结提高。

1.教育制度的主体是(学校教育制度)。

2.2.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3.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法国、意大利、英国)。4.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5.(单轨学制)是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6.(双轨学制)是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7.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

8.下列实行单轨学制的国家是(美国)。9.下列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是(英国)。

10.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是(保罗·朗格朗)。

11.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12.义务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强制性)。13.远距离教育的前身是(强制性)14.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癸卯学制

。1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近代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

对 “培养人”是教育学的核心问题,全部教育学就是在研究和回答这三个字。通过“培养人”这三个字,我们就可以把整个教育学穿起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谁来培养人,就构成了教育学的内在的逻辑体系。

2、教育学是纯理论的科学。

错 教育学是一门带有实用价值的理论科学。

3、只有教育工作者才有必要学习教育学。错 教育学是一门与人人都密切联系的科学,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需要每个人作出努力。

4、教育学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人。

对 社会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社会诸要素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5、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教育现象,它是与教育同时产生的。

错 17世纪初,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独立的理论体系,标志着人们试图对教育这一现象的各个方面属性及其总体作出反映,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

6、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始于17世纪是历史的偶然。

错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之所以产生于这一时期,这是教育实践的发展及唯物主义哲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共同发展的必然结果。

7、一位教师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课讲得再好,也不能算作一堂好课。错 这是典型的教育观上技术主义倾向的问题。

8、人类的教育现象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古代教育现象、近代教育现象和现代教育现象。

对 人类的教育现象是复杂的,从纵向上看主要分为这几种教育现象。

1.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某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庭成员,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请用相关原理分析这一现象。答题思路:

(1)先说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具体回答遗传素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什么;(3)结合事例分析。

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2001年高中招生558万人··· 答题思路:

(1)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2)具体回答生产力是怎样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3)结合事例中的具体数字分析。

3.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答题思路:

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他没有看到教育的经济功能。因为: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能把可能的劳动力变成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又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教育的生产性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只看到教育消费性的一面,从而误认为教育是一项福利事业。实际上,教育不仅具有消费性,更具有生产性。

1、教师对于每一个概念都须逐字逐句给学生分析讲解,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牢固地掌握“要点”,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的含义。比如“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它有四个要点:“垂直”、“平分”、“线段”、“的直线”,缺一不可,叫学生用黑点表示,并提问:(1)这个概念若删去“垂直”二字呢?(2)将“线段”二字改为“直线”二字可以吗?为什么?应当指出的是,教材中给概念下定义采用的形式是“„„,叫做„„”,这里叫做就是它的本质属性。在概念的叙述中若没有用专门词语“叫做”相连结,则就不是给该概念下定义。比如对于“直角”这个概念,教材中是这样定义的:“当一个角等于平角的一半时,这个角叫做直角。”若说“90度的角叫做直角”,只是描述性的表示。请用相关理论分析。答案要点:

①这个事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讲授法 ②什么是讲授法,其分类、优点 ③在这个事例中是如何运用的。

2、《青蛙的眼睛》(六年制六册)第二自然段写了一奇怪而有趣的试验:给青蛙吃许多静止的苍蝇,青蛙却活活饿死,但只要把死苍蝇拴在线上,在青蛙眼前掠过,青蛙就会立刻跳起来把死苍蝇吃了,跟吃活的一样。这是个特殊的例子,作者的目的是想通过青蛙吃动的死苍蝇,不吃静的死苍蝇这一特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普遍的道理:论死活,青蛙爱吃动的昆虫,不吃静的昆虫。教学中怎样体现这一特殊和普遍的联系呢?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师:这个奇怪的试验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死的苍蝇青蛙也要吃,不过死的苍蝇要动起来它才会吃。师:如果不用动的死苍蝇,而用动的死蚊子、死白蛉等,青蛙也爱吃吗?生:爱吃,因为这些东西都在动。生: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昆虫。师:那么这个试验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普遍道理?生:说明只要是动的昆虫,不管是死是活,青蛙都爱吃。这堂课通过青蛙吃动的死苍蝇这一特例使学生懂得了青蛙吃动的昆虫这一普遍的道理。请用相关理论分析。答案要点:

①这个事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谈话法 ②什么是谈话法,其优点 ③在这个事例中是如何运用的。

下载江苏大学2017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大学2017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教育学试题库

    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 分析论述 总分值 20*1=20 10*2=20 24*1=24 6*6=36 2*10=20 2*15=30 教育学5 2 3 12 15 教育心理3 2 2 12 教育法规2 2 3 职业道德2......

    江苏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1.根据新课程理念,你认为现代中学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1)基础性(基础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民主性(师爱生,生敬师,教学相长;师生人格平等;重......

    2010年江苏教师资格教育学(精选多篇)

    2010年江苏教师资格教育学(中学类)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教育学课件(PPT)

    斯宾塞(1820--1903) 英国思想家。他建立了实科教育体系,认为要学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代表作:《教育论》。( 三) 多样化阶段特点:新论迭起学派林立1 、实验教育学2 、......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零散知识点) 1.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以促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

    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学: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 教育问题:人们在对客观教育现象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而需要引起重视,更好利用的......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专题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册 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网络组建方法 2.掌握 Quidway S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见配置......

    江苏大学校团委问卷调查

    江苏大学校团委问卷调查 所在院系所属专业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和其他人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现在,通过网络,我们不仅仅可以使用MSN、QQ、E-mail来和请朋好友进行交流互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