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01:3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第一篇:《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⑴月色入户。户⑵盖竹柏影也。盖⑶止午、未、申三时。止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⑵安可为俗士道哉?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⑴写月语句⑵描写方法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参考答案:6.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7.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8.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9.【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第二篇:西湖游记 晚游六桥待月记 教案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晚游六桥待月记》便是他的著作之一。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导读】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79),作者辞去知县,首次漫游西湖,并写下了系列游记,本文就是其中一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认为西湖之美在春月、在朝烟、在夕岚,而以月夜为最。文中无“待”,而题称“待月”,以实写虚,暗示作者优雅的趣味,也造成读者期待的兴味.2原文

晚游六桥(1)待月记

西湖最盛(17),为春,为月(2)。一日之盛(4),为朝烟,为夕岚(3)。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5),与杏桃相次开发(25),尤(6)为奇观。石篑(kuì)(7)数(16)为余言:“傅金吾(8)园中梅,张功甫(9)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18)。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23),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10),粉汗为雨(11),罗纨(wán)之盛(12),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13)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21)午、未、申三时(14)。其时湖光染翠(24)之工(19),山岚设(22)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15)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20)哉?[1] 3注释

(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3)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

(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制约。(6)尤:特别。

(7)石篑(kui 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8)傅金吾:傅,姓。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集韵》:“舂,山名,日所入。”(16)数:多次。(17)盛:美。(18)去:离开。(19)工:巧妙。(20)道:说。(21)止:仅仅在。(22)设:涂。

(23)绿烟红雾:绿柳如烟红花如雾。(24)湖光染翠:湖水印上了绿色。(25)开发:开花。(26)恋:迷恋。

(27)设色:染上彩色。(28)受用:享用。

(29)相次:一个接着一个

4重要语句

① 安可为俗士道哉?

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5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6相关问题

①友人邀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 答: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②西湖最妩媚动人的景色是在什么时刻? 答"朝日始出,夕舂未下。③“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是指什么? 答: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指乐师多,游人多。④“安可为俗士道哉!”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讽,对西湖不可言喻的美妙景色的赞美。

7鉴赏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为此,作者采取了总分的结构。首先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时,月景、朝烟、夕岚为西湖最美之景(第一段)。分写时,在前详细勾勒了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第二段);在后生动地描写日出日落时朝烟夕岚的浓媚姿色,尤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作者始先详写春日之景,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描绘那种盛景,而只是用一个词语“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见那种景色的迷人。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即认为西湖的美景最适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欣赏,这与一般人游湖选择在“午、未、申”三时不一样,表现作者与一般俗士迥异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愉悦心境。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写西湖春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篑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余(我)时为桃花所恋”,“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是直接写景,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胜收;接下来说“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极言游人如织的盛况。游人为什么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1]

第三篇: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答案

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答案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然杭人游湖烨然若神人

B.多于堤畔之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与杏桃相次开发惠子相梁

D.石篑数为余言扶苏以数谏故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10.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

8.答案:D。

评分:答对2分。共2分。

9.答案:①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丁,竟然不忍心离开潮上,.②这种快乐只留结山僧和游客享受,怎幺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评分:每句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评分:答出烘托作用1分;答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1分,答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1分。共3分。

第四篇:晚游六桥待月记 教案

俯仰天地间——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赏读 教案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 王大江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袁宏道和明代文人的生存状态

二、阅读文言,理解文意。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三、对比阅读《湖心亭看雪》《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体会袁宏道和明代文人以及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阅读文言,理解文意。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教学难点:对比阅读,体会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文本解读,朗诵教学,对比阅读,知人论世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文言基础较为薄弱,要细致地文本阅读,结合朗诵诵读,同时结合高一学生所学过的文言文,进行扩展对比阅读,并知人论世,拉近孩子们和文言文以及古人之间的距离,启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作者袁中郎介绍: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国子博士等职。

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

能为心师,不师于心;能转古人,不为古转。发为语言,一一从胸襟流出。——袁宏道

明代文人风格:明代士人的个性,狷介、自我、放纵。明代文人的小品,性灵、自然、真情。明代文学的戏曲,世俗、反叛、爱情。

教学过程

二、导语

古人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又云: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 那么,在这短暂的做客的过程中,我们,生而为人,能做些什么呢? 一为生存而奔忙,老来自笑,平生为口忙?

二及时行乐,挥霍荒唐?金满箱,银满箱,红灯帐底卧鸳鸯。红烛昏罗帐? 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三、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通读一遍。

问题一: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文意。

明确:袁中郎春日游玩西湖,西湖之景浓媚艳冶,富有趣味。问题二:中郎的心情为何? 乐。

教学过程

四、结合注释,研读文本,掌握文言,理解文意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译文: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光。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明确强调文言知识:盛 勒 相次

补充——对比阅读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二、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参考译文:

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漂浮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多,真是艳丽极了。

强调重点文言知识:石篑数为余言的为 绿烟红雾 多于堤畔之草的于 问题三:此处西湖之景是怎样的特点?

明确:花红柳绿,熙熙攘攘,艳冶极矣。

问题四:如此热闹艳冶的景象,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如同元宵节晚上的夫子庙?(开放式问题)

三、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参考译文: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问题四:此处浓媚不可言的景象,和之前相比,有何别是一般的趣味? 明确:之前艳冶,而此处游人俗人稀少,更有一番宁静赏景的乐趣。

四、小结

这篇文字记述作者春日游玩的乐趣,兴之所至,足亦随之。热闹有热闹的乐趣,宁静有宁静的趣味。人生天地之间,忽然而已。俯仰之间,便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过客。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这有限人生,有趣味地享受这微小而珍贵的乐趣。这也是明代小品散文常常给我们的体会。

教学过程

五、补充拓展,对比阅读,齐声朗读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3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前赤壁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结语

不知道同学们现在对人生世间,会有什么样的理解和选择。现实功利,是难免的。一直花前月下超越世俗,是不可能的。但请我们在苟且地活着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诗歌和远方,来安慰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这广阔浩渺的人间,是很美的;这俯仰而过的人世,是颇有趣味的。我们不要忘了,来这一趟,要好好地看一看。

板书设计:

俯仰天地间 短暂的人世

热闹又安静的人间

——张岱 欣赏(审美)《晚游六桥待月记》赏读

第五篇:记承天寺夜游题

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沉鳞竞跃。译文:

(2)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12.填空。(8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二、[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寻张怀民”是由于“________”,作者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三、(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四、(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五、【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怀民亦未寝(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就亭止息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六、【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

七、[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八、【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乙】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节选自苏轼 《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修整 ②撷(xié):采摘③疏:通“蔬”④秫(shú)酒:用粘高粱酿的酒 ⑤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⑥脫粟:糙米

⒍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⒎ 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雨雪之朝 B.瀹脫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⒐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甲文:

乙文:

九、【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l)左牵黄,右攀苍()(2)念无与为乐者()

10.下列句中的“/ ”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答: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下载《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

    一、 《东坡志林》 苏轼 二、(1)念 / 无与乐者 (2)怀民 / 亦未寝 (3)盖 / 竹柏影也 三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 清澈透明 4. 只是 四、1. 院子里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

    晚游六桥待月记的教案

    晚游六桥待月记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谓语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结合起......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2分)2.填空:(3分)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⑵......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十七课 记承天寺夜游【课时速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欣然起行 ( ) 水中藻荇交横( )如吾两人者耳( ) 月色入户( )答案:愉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 交互错杂......

    《记承天寺夜游》配套练习及答案题

    记承天寺夜游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及复习训练题(打印)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及复习训练题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一、整体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

    《记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

    第 1 页 共 12 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 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