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1
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
陕西靖边县第七小学 李烨
邮编:718500 联系电话: ***
现在的古诗教学,教师常常花大量的时间串讲诗句,使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歌艺术品分解的支离破碎,把其中蕴含的意境美扫荡殆尽。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步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从而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这样的古诗教学才富有诗意。要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诗人,走进古诗的意境
人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就能从侧面了解其诗。“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语)古诗的意境,必然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进诗人,更好地体会诗境。
柳宗元《江雪》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十字,营造出一个独特的极品意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体味,在深思。“诗心”何在,默哀一是。
其实,如果我们深入地了解诗人,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就能捕捉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江雪》,通篇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后的孤独心情。白雪皑皑,鸟雀无影,阒无人迹,烘托了孤舟寒江、孑身独钓的意境。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的中唐,此时他被贬为永州司马,远离朝廷。苛政猛于虎,重赋比蛇毒,连大地都剥削光了,还能“钓”什么?江中本无积雪,也不可能“钓”,“无”中生“有”,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就揭示出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谪后的不屈精神和悲愤心情。
只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当然,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教学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二、吟诵诗词,走进古诗的意境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哀肠”。正因为诗如鼓琴,声声见心,易唱动听,悦耳感人,又因为“俯而读,仰而思,熟读精思理自知”是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所以,运用吟诵法在教学中是奏效的。
台湾教育家王财贵在京巡回演讲中,反复强调读经教学六字真言“小朋友跟我念”同样,这六个字也适合于古诗教学。一首诗,一段诗人的情怀。请学生反复吟诵古诗,学生就会在反复吟诵中不知不觉入情入境。
吟诵《江雪》,用多媒体出示雪中独钓的画面,同时播放古筝或琵琶演奏的曲子,亦或借长笛、萧的独奏,能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凄清、旷远的意境中,再辅之以深情的吟诵,诗人客居他乡孤独的情怀不用多言,境界自出。
三、启发想象,走进古诗的意境
体味古诗的意境,首先要在理解古诗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从记忆仓库中调动有关表象加以补充、组合,进行再造想象,从而对作品的意境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江雪》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千山鸟飞,万径人踪”的画面。学生不难想象出那一派鸟语花香的画面。诗人笔锋一转,加上一“绝”一“灭”两个字,变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请学生想象: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于是,冰天雪地,漫天飞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么荒凉寂寥、那么空旷沉闷的画面在学生眼前徐徐展开。虽然这两句诗中没有一个“雪”字,却分明让我们看到了“雪”目之所及,处处都是雪。诗的情韵渐渐弥漫开来。
教师在指导学生透析古诗意境的过程中,让学生透过纯净简约的语言,感受情景交融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古诗的意境美。
四、斟酌词句,走进古诗的意境
叶圣陶先生曾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过赏析:“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 ‘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可见,斟词酌句对感悟诗词意境是何等重要。
因为参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一贬再贬,郁郁寡欢。他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空有满腔热血,却无用武之地。面对每天都有可能遭遇的残酷的政治迫害,柳宗元没有畏惧;艰苦的生活环境,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使得他“行则膝颤、坐则髀痹”。他失意、悲愤、痛苦,内心“千万孤独”(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萦绕。这一切,丝毫没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诗言志,有一份不屈,有一份高洁,有一份傲骨,就在这“孤舟”、“独钓”的字里行间。一个“孤”字,一个“独”字,这样关键的字词,表面看学生似乎懂了,其实不然,正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揣摩推敲,感悟诗境。
斟词酌句,是通向古诗意境的桥梁。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让文字动起来、活起来,为通往古诗的意境铺路架桥。重点词句突破了,其他的词句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避免了繁琐的逐字逐句串讲。
语文材料中选取的古诗都是经过岁月积淀的语言珍品,教师应引领学生漫步在古诗所营造的意境里,让古诗教学充满浓郁的诗意,促使学生去亲近美,感受美。
第二篇:让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灵魂,是诗人的理想、追求与情感经过加工提炼之后形成的。从《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的要求就知道,学习古诗最重要的就是入情入境。但对于古诗作品的风格各有不同,各首诗的意境也就大相径庭,有的浅显,有的含蓄,学生学起来也就有难易之分。再加之小学生知识面窄,人生的阅历浅,文学底子薄,这就给他们学习古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境”,才能使学生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那么,如何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呢?
一、背景,置身诗的意境
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每一首古诗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背景,更有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不了解古诗的背景,自然也就不会领会诗人的情感。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古诗课堂教学上,教师不妨用通俗、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古诗的背景及诗人的坎坷经历,把学生带进诗人内心世界,是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如:教学宋代诗人陆游的的《示儿》时,为了使学生准确领会诗人的情感,我向学生讲述了诗人写诗时的背景: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害死以后,宋朝北方的大片领土沦陷于金人之手。随后,京城汴梁也被金兵攻破,宋徽宗和宋钦宗也成了金国的阶下囚,宋高宗赵构逃到临安建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却因主张抗金受到排挤而隐居家园。陆游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认为只要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但临死之际,他仍然牵挂着祖国,坚信分裂的祖国获得重新统一,于是,临死之前,把儿子叫到床前,叮嘱他不要忘记“王师北定中原日”,在家里祭祀祖宗的时候,一定要把着胜利的喜讯告诉他。故事讲完,学生便深切地感受到诗人临终前以诗写成的遗嘱道出了他一生的心事:对南宋统治者忍辱求和的愤慨,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向往和坚定的决心。从而更深切地领会诗的内涵。
二、绘图,再现诗的意境
诗,语言表达的艺术,画,线条色彩的艺术。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课本插图或自制的幻灯片根据是的内容绘制诗意图,再现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诗的意境。如教学杜牧的《江南春》时,我让学生画一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或用简笔画,或用素描简单勾勒,一幅幅充满稚气与童真的画面上呈现出: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姹紫嫣红,青山绿水,相互辉映。在蒙蒙的春雨之中,到处是富丽堂皇的古庙,雕龙附凤的亭台楼阁。好一幅烟雨迷茫的江南春景图啊!然后就画继续引导学生:这么多的寺院、这么美丽的亭台楼阁需要多少的民脂民膏才能建造起来呀!这样,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自然跃然纸上。
三、品词,理解诗的意境。
古诗的用词用字讲究“炼”,一字一词都是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所至,字里行间蕴含着诗的深邃意境和丰富内涵。因此,教学古诗时教学古诗时教师可抓住诗句的关键字、词讨论品读,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使学生在脑海中再现诗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如教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抓住“倍”字巧设疑问:“倍”字是什么意思?换成“更”字行不行?这一疑问,犹如一石击水,浪花四溅。学生领悟到“倍”与“更”表达的意思虽然相近,但从词义上看,“倍”所表达的思念之情更浓更切。教师因势利导:“诗人的思念之情为何是加倍的呢?”此时学生入情入境,孤独感、思乡情油然而生。这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入情入境,与诗人产生共鸣,取得了“诗贵悟,悟贵入境”的理想效果。
四、想象,揭示诗的意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由于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多处留有艺术空白,给读者以回味无穷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师挖掘古诗中的字、词、句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有机地填补诗人留下的艺术空白,进一步揭示诗的意境。如教学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尽”、“生”等关键字展开想象。一片荒芜的古原上,在春风的吹拂下,被野火烧过的野草顽强从地下破土而出,展示着蓬勃的生命力。再读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引导学生抓住“满”字展开想象,体会到在荒芜的古原上,诗人在此送别自己的好朋友,连小草充满了离别的伤感,更何况是人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把学生的情感与诗人拉近距离,古诗的意境美也就一览无遗了。
五、美读,感悟诗的意境 美读,即有感情地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境的最有效方法,它既是一种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学生通过朗读时的音调、表情、姿态和情绪,再现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感悟是的意境美。如教学王昌龄的《从军行》时,学生初步理解诗的大意后,我让学生讨论:怎样朗读才能感悟是的意境美。然后指导学生朗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朗读,戍守边疆的边防战士那种视死如归的豪情自然在学生的美读声中展现出来。
总之,引导学深走进古诗意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结合诗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境,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第三篇:感悟古典诗歌的韵外之致引领学生走进古典诗歌的意境
感悟古典诗歌的“韵外之致“ 引领学生走进古典诗歌的意境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其《诗品序》中提出诗歌创作的“滋味”时说,滋味,即诗味,诗的艺术魅力、美感。他阐发了滋味的形成有赖于“指示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也就是通过细致深刻的形象描绘,蕴含丰富深厚的思想情感。至唐代,诗论家司空图总结优秀诗歌的艺术特征,则进一步认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近而不浮”,是说诗歌的形象表现得真切、生动、鲜明逼真,好似近在眼前,但不浮泛、浅露,不是概念的表达。“远而不尽”,是说诗歌的意味丰富隽永,可以触发联想、想象与体验,使人觉得诗意幽远,余味无穷。这两者结合,诗歌才有了“韵外之致”,即包含象外之象、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那么,历代诗人是如何追求如此崇高的艺术境界的呢?从创作构思的过程说,明代李广华的观点是具有代表性的,他在《广谐史序》中提出了“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见解。“虚者实之”,即化虚为实,将思想感情用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表现出来,使人获得审美享受。这与钟嵘的说法是一致的。“实者虚之”,即化实为虚,化形象为情思,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获得审美趣味。这与司空徒的理论是相通的。诗歌创作的完整过程是“虚者实之”和“实者虚之”的辩证统一。虚实交融、彼此相依,孕育出了艺术的生命体,并蕴含着丰富深远的“韵外之致”。
所以,古典诗歌教学要因“实”悟“虚”,以品味艺术形象为途径,感悟“韵外之致”为重心。朱熹说:“读书之法,既先得它外面的皮壳子,又识得它里面的骨髓,方好。”“识得它里面的骨髓”,正是感悟其中的“韵外之致”。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何以能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并进而使其感悟“韵外之致”,获得审美趣味?探讨这一问题,接受美学理论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这种理论认为,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只是由未定性和意义空白构成的“纲要性”、“图式化”的结构,它召唤着读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赋予文本的未定性以确切的含义,填补文本中的意义空白使其具体化,从而生成文本的意义。“深厚丰富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是经典作品必备的素质”,因为“作品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越多,读者便越深入地参与作品审美潜能的实现和作品的艺术创造”。而读者各自有别且不断变化着的认识水平、文学艺术素养、文学审美情趣、阅读经验乃至生活经历、主观倾向性等——接受美学称之为期待视野——制约着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正是这种见仁见智的发现,使得经典文本能够生成无限丰富的意义,并因之有了长久的甚或是永恒的生命力。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其艺术形象是“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创造成果,“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必然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它召唤着读者参与其意义的建构,而使得古典诗歌能以有限的形式反映无限丰富的生活,“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外之致”由此生成。
然而,对古典诗歌又并非可以随意解读、无限衍义。钱钟书先生说:“夫诗自是文字之妙,非言无以寓言外之意。水月镜花,固可见不可捉,然必有此水而后月可印潭,有此镜而后花可映影。”能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必然“自是文字之妙”,即言语运用之妙,也就是言语形式之妙。学生对课文的创造性感知活动毕竟是要建立在课文自身独特的言语形式之上,它必须要受制于课文自身所呈现出的意义指向。解读文本过程的实质是学习者以言语形式为舞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文本的言语形式对解读其意义有着指向性、制约性和规定性。
综上分析,把握古典诗歌的教学重心,必须立足于言语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艺术形象蕴含的深厚丰富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赋予未定性以确切含义,填补意义空白使其蕴意具体化,从而无限生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从中不断感悟古典诗歌的“韵外之致” 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四点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兴趣引路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创设意境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意境再现法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 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用自己的话把本诗的意境表达出来。
有位学生这样再现本诗的意境——暮霭中,躯干上缠着枯藤的百年古树无声耸立,叶落殆尽的树枝,铁似的直刺苍天,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古树枝头,没有动,也没有叫,仿佛和古树枯藤结成一体,像个雕塑。小桥下,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小溪边,一座农舍悄然而立,房顶上,炊烟如蛇,蜿蜒升起。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游子正骑在一匹瘦骨嶙峋的马上,朝着夕阳走去,渐渐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地平线„„
多美的意境啊,学生浸润其中,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艺术享受。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了事,那么这道精神大餐,无疑就变成白开水一杯。2.意境再造法
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
在教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再造意境法,学生对此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深入内心法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抒情性的古典诗歌都有它们内在的情感经纬与情感脉络,解读、赏析古典诗歌就必须探求本源、寻找内理、把握心声。
对于抒情性诗作,教学时,要引导深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教学时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将心比心。像李白的诗歌感情都比较强烈。在教李白的《行路难》时,我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到李白的内心深处,把握李白的情感波澜,学这首诗,把李白此时的“情”参透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白的经历,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李白,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情感态度,理出本诗情感轨迹。本诗开始是写宴会的场面,有好酒好菜,李白的心情应该是很高兴的,接着笔锋一转,写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此时李白的情绪一下子跌落下来,由高兴转为失落,为什么心情一下子不好呢?那是因为李白想到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心里感到憋屈,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跌到最低点,是不是就这么一直低沉下去呢?李白毕竟是李白,在逆境中他还是充满着希望,有朝一日会得到朝庭重用的,心情一下子又乐观起来,但是又想到路途艰难,出路又不知在哪里,心里不免沉重起来,但李白并没有消沉下去,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充满信心,颇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情怀。一下子振起全篇。通过深入内心法,我们感受到李白那颗跳动的心灵,理出李白那喜怒哀乐、抑扬沉潜的情感轨迹。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这首诗以及李白本人才会有深刻的理解。
四、类比迁移法
每一篇古典诗歌,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总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诗,要尽量进行类比迁移、纵横捭阖、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1.同类比较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摆在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
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拿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讨论,学生了解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上相同,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的时候,都有一个领起的关键字:一个是“望”,一个是“看”;二是思想内容也差不多,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三是风格上也相似,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这样以点串线、由线到面,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2.异类比较
相同风格的诗歌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其实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也可以摆在上起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在教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拿来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两首词的不同点:一是内容上不同,第一首词抒发的是报国之志,第二首则是悼妻之作;二是写法上不同,第一首通过打猎场面的描绘以及典故的引用来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庭重用的思想,而第二首则是通景物的渲染、想像的设置来表达自己对亡妻思念之情的;三是风格上不同,前一首豪迈雄壮、意气风发,后一首缠绵悱恻、荡气回肠。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这两首诗词,对苏东坡这个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第四篇:古诗意境练习
古诗意境练习
1、当朋友不思进取时,你会劝他说:
2、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你会劝他说:
3、当同学骄傲时,你又会劝他说:
4、当好友与你辞别时,你会说:
5、当同学浪费时光时,你会对他说:
6、我们学过,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引用一句古语说:
7、今天中央乐团在我们上高演出,那悦耳的动听的钢琴声,令人神往,令人陶醉,这真是:
8、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有志青年:
9、“高瞻远瞩”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这个词的意思:
10、朋友即将远行,你以酒为他饯行说:
11、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在做的事,反不及旁人清楚,这真是:
12、与同学分别在即,在留言册上写一句激励的名言:
13、李明成绩一向,经过一番努力,期末考试居然全第一,这真是:(填歇后语)。这也应了古人所说的名言:
14、做为一个学生,从小就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古人说:,同时也应该刻苦努力,才能学好本领,当然也应该谦虚,古人说:,毛泽东的词句: 也赞美了这种品格。
15、无论学习做事都要有不舍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古人说:
16、在目常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地学、详细地问,慎重地思,明确地分,踏实地行,古人说: 就是这个道理。
17、关于学习,古人有很多名言: 说的是应多在社会中实践; 说的是勤奋上进,一句话,只有付出艰辛,才能有真知灼见。
18、你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你用古人的一句名言写下来:
19、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真知灼见,正所谓:
20、“实践出真知”在读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正如古人说:
21、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才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对此古人早有认识,从 可以看出。
22、做人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只注重虚名,贪求私利,就如古人说的
23、身在他乡的游子是那样的热爱和思念自己的家乡,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24、现在的独生子女是那样的娇生惯养,怕这怕那,毫无意志可言,其实这是不行的,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应该从小就磨练自己的意志,经受各种考验,才能有 的硬骨头精神。
25、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人要有不怕牺牲,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26、做人应有宽广的胸怀,不要怀狭隘的私欲,古人说:
27、看到小明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神情,你就不禁教育他说:,竹、梅都知虚心,你更应如此。
28、一个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同时为了实现理想应刻苦读书,古语说:,就是这个道理。
29、交朋结友要与有胆有识之人相交,学习就要处处留心,所谓:
30、只有一个地球,而且地球上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可还有人不加节制地开采。看到这种现象你会对这些人说:
31、明明是家中的小皇帝,不合口味的饭菜就倒掉,旧的衣服就不穿,对此你会劝他说:
32、我国古代的诗词是一个巨大的文学宝库,我们可以从 诗句感受到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可以从 体会到古人珍惜友情的浓浓情感;可以从 的诗句领略到诗人关心老百姓的宽阔胸襟;可以从 之类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人的高洁品质;还可以从 诗句体会到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美。
33、你即将小学毕业了,面对辛勤教育你的老师,你想用哪句话来赞美他呢?
34、同学林强非常贪玩,大家都在紧张地复习,可他却依然故我,你会对他说:
35、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此时你最难忘的是教室中的那句名言:
36、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真是
37、有同学与人为恶,你会劝他说:
38、看着考场上的同学你会想起诗句:
39、《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赞扬了廉颇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名句
同时本文也赞扬了蔺相如 的品质。
40、《匆匆》一文主要告诉我们要,这让我想起了相关的名句:
41、《七步诗》中直接写出作者悲愤的心情的诗句是:
王昌龄的《出塞》中 这两句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的爱国情怀,请你再写两句表达爱国情怀的边塞诗句:
42、你选择你喜爱的古诗词的名句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43、特级教师斯霞一生热爱语文教育,九十高龄还笔耕不辍,正如李商隐《无题》中所咏:
44、王老师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课外辅导员,他的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中描写的那样:
45、班级是个大集体,在集体中生活要学会为人处事,正如《红楼梦》中对联:
46、学海无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宋朝朱熹曾说过:
47、我们班上有些同学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你会对他说:
;同学骄傲自满,你会对他 说:;有些同学做事没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会劝他说: ;你的同学面临艰难处境,产生放弃再次努力的念头,你会勉励他说: 48、1947年蒋介石不顾国难当头,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偷袭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这真是:
49、从曹植的到文天祥的 ;从谭嗣同
到共产党的 ;我们可以看到仁人志士对“生死”作出的最简单而精辟的诠释。
50、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的 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的凛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 的 献身精神。
51、生活中你会遇到困难和坎坷,但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正如陆游在《游西山村》中所说
52、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上,我们自然会想起
;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
53、毕业会考的日子近了而有些同学还不努力,我会引用《长歌行》中的来劝戒 ;这首诗中的 两句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而 则赞扬了奉献精神。
54、读到手足相残的故事,我愤怒地吟起诗句
55、静悄悄的春夜,下起了一场小雨,使人不禁吟起了 的诗句。
56、班上有同学骄傲自满,请你送他一幅对联,规劝他 有些人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也送一幅对联 还有些人喜欢浪费,不懂节约,也送一句名句
57、书本知识毕竟肤浅,认识事物必须亲自实践,古人说:
58、只有登高才能望远,有两首诗中名句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59、人的学问要达到一定的造诣,一定要经过反复磨练,正如古人云
60、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盼望祖国能早日统一,请你用一幅对联来表达这一感情
61、做任何事情不能自以为是,一意孤行,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
62、黄刚自以为成绩不错,不需要努力,也不会退步,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用什么话来劝他:
63、在学习上我们要态度端正,不能不懂装懂,孔子说得好
64、要有高深的学问,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知识
65、朋友即将远行,你以酒为他饯行,说
66、和朋友分别时,你想到古诗中的名句有
67、小明读五年级了,却总是很贪玩,浪费了很多时间,请你送他一句古诗,劝告他:
68、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友谊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联在一起。
69、夏天你去公园赏荷花,满池的的荷花映入眼帘时,姐姐大声吟诵著名诗句
70、教师常用 这句诗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71、要报孝母亲的恩情时,我们会自然地吟诵起: 这句诗。
72、听着优美的乐声,我不禁吟诵起古人的诗句:
73、做学问要多实践,不能死读书:
74、春游时,看到满树繁花,绿草茵茵,你不禁脱口而出:
75、月夜,仰望星空,明月皎皎,你不禁吟诵: 76、看见同学乱撒饭粒,浪费粮食,你对他说:
77、看见同学不思进取,你劝诫他:
78、赞颂老师对事业无限忠诚的献身精神,你会引用诗句:
79、看到河岸上盛开着的一朵朵桃花,目睹着河中戏水的鸭子,情不自禁地想起诗句:
80、看到母亲为“我”操劳,心里时常默默地对母亲说:
81、春天到了,校园里的花坛里百花争艳,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真是:
82、好朋友东东每天贪玩,从不认真听讲,我对他说:
83、每当听到亲人、朋友之间的相互伤害、互相残杀的故事,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84、攀登上庐山,我又想起了:
85、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于谦曾经写过一首《石灰吟》,这首诗中最能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86、夕阳落山了,霞光映在平静的湖面上,湖面像绚丽多彩的绸缎。看到这优美的景色,我不由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
87、王冕笔下的梅花颜色清淡,暗香浮动,使人想到了不慕荣利,清雅脱俗的君子。88、表达对亲人朋友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89、请你写出两句描写乡村生活(或乡村景色)的古诗词句:
90、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感人所言 表现了他们高潮的志趣和坚贞的人格。
91、。苏轼眼中的西湖水波荡漾,山色空蒙,如同一位发表美丽的女子,令人喜爱。
92、古今诗人,往往以物明志。我们读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抒发了作者的远大理想的抱负,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请你再写出一个这样的诗句: 93、《书湖阴先生壁》中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是:
94、登上鹳雀楼,会诵起句诗: ;来到长江三峡,会吟诵起李白的名句: ;登上泰山,会觉得
;走进庐山,会想起苏轼的名句:
;漫步在洞庭湖畔,我不禁吟诵起:
;看到滚滚而去的黄河,我又想起了:
95、表组通过多年的苦读,如愿以偿地跨进了大学的校门,舅舅用王之焕的诗句 勉励她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追求更高的目标。
96、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旁观者清。
朝诗人
在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村素的道理。
97、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
98、人们常用杜甫的,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地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99、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焕在《
》中的诗句:。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100、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的心情。101、表达作者盼望良将守边关保平安的诗句:
102、毛泽东的《咏梅》词中,描写梅花不居功自傲的句子是: ;表现梅花谦逊豁达与无私的句子是: 103、夏日阵雨过后的彩虹多么壮观,正如毛泽东的词所述:,正义的战争在毛泽东的眼里看来: 104、当人们赞颂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时,我们会想到诗句:
105、当听到人们夸赞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时,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诗句:
106、革命者虽身处狱中,但他们用诗句 表达了他们乐观、不屈的情操。
107、我国古代有句名言:,就是说坏事虽小,但不能去做,干多了就变成大事,好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小就不做,再大的好事都是从点滴开始的。
108、在教室里,应张贴的名言言警句是
109、在老师办公室,适合张贴:
110、在走廊的墙上,适合张贴:
111、在图书阅览室,适合张贴:
112、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113、对乱开滥采的个人或单位,我们用古人名句劝告他:
114、劝人要胸怀宽广,不怀狭隘私欲,可以说:
115、当朋友误会我时,我会用谚语 对他说。
116、要取得了成绩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从这句话中,你联想到
117、当你想努力学习赶上同学时,你在学习上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使你灰心了,但 这句话使你坚定了信心。118、我班上有同学骄傲自满,请你送他一幅对联规劝他
119、有些人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也送他一幅对联
120、还有些人喜欢浪费,不懂节约,送他一句名言名句
121、写作文内容要乘法,要有创新,让我想起
122、花儿落下来也要变成肥料,孕育来年的美丽,这让我想起
123、语文是生活,生活处处有学问,这让我想起
124、学生要学要问要思考要实践,用一句古文来概括是
125、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正如
126、有同学与为恶,你劝他
127、我一回到家,妈妈就劈头盖脸地把我骂了一顿,我 觉得莫名其妙。(填歇后语)128、春天的一个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吟起诗来
129、我的家乡,山青水秀。晴天,红花绿草,艳丽无比;雨天,烟雾缭绕,有一番朦胧之美,真可谓:
130、我国古代的诗词是一个巨大的文学宝库,我们可以从 诗句中感受到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可以从 诗句体会到感人珍惜友情的浓浓情感;可以从 的诗句领略到诗人关心老百姓的宽阔胸襟;可以从 之类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人的思乡情怀;还可以从 之类的诗句中看出古代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赞美。
131、《长征》的作者是
,写于 年 月。诗中的中心句是
;对偶句是:
132、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可王小明就不是这样,虽然毕业会考马上就到了,他却 依旧每天悠哉自在。(填歇后语)133、语文老师教导同学们说:“学好语文,要多积累成语、名句,就如 一样。”(填歇后语)
134、对自卑的同学,你会用李白的 这句名言来勉励他,使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135、他不会被金钱诱惑,不会向权势屈服,虽然贫穷,但是有骨气,是个正直的人。你会用 这句名言警句来赞扬他。
第五篇:古诗意境神来之笔
古诗意境神来之笔
——使用windows画图软件
湖北宣恩长潭民族中学 李超
【教材简介】
湖北教育出版社湖北中小学《信息技术》2008年1月版 七年级 下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WindowsXP系统中自带一个画图软件。
2.掌握画图软件的进入与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
3.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
4.通过运用画笔软件绘制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笔软件各部分的操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
5.综合运用语文、美术知识到绘画作品中的能力.【教学重点】绘图软件的操作与应用。【教学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运用。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一首古诗,学生欣赏一幅“画图”软件完成的作品(参考书上P15面,放幻灯)。同学们喜欢吗?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winXP画图软件的操作与运用,学会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
二、新课教学
1、启动“画图”软件:讲解并演示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与操
作步骤。
A.单击Windows系统“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
B.将鼠标指向“开始”菜单下的“程序”选项,打开“程序”
菜单。
C.将鼠标指向“程序”菜单中的附件选项,打开“附件”菜单。
D.用鼠标单击“附件”菜单下的“画图”选项,启动画图程序。
启动后的屏幕窗口如图1所示(参考P16 图3-2):
2.讲解并演示画图软件的窗口组成:
(1)标题栏:它包含了画笔的标题和图画的命名。
(2)菜单栏:有六个下拉式菜单。
(3)工具箱:有许多绘图工具,绘画时任选一项工具。
(4)线宽框:改变每个工具的线条宽度。
(5)调色板:左面是绘画时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显示框,右边有28种颜色供选择。
(6)滚动条:上、下、左、右移动绘图区域。
(7)绘图区:在该区作图、绘画。
3.讲解绘画工具的选择和应用:(边讲解边演示)
(1)剪切工具:裁剪工具:它可以定义形状自由的剪切块。
(2)选定工具:它可以定义一个矩形剪切块。
(3)橡皮:可以擦除图面中不想要的部分。
(4)涂色工具:用前景色对封闭区填充。
(5)取色工具:它是用一个图形的颜色填另外的封闭图形区域。
(6)铅笔:可以在绘图区内任意画线,(7)刷子:与铅笔工具相似,只是刷子工具状态有12种,使绘图更
为丰富。
(8)喷枪:该工具与前两种工具的功能类似,它们留下的痕迹的不
同是由鼠标的拖动速度决定的,速度越们慢,斑点越密。
(9)文字:利用文字工具可以在图画上写字。
(10)直线:利用它可以画直线、水平线、垂直线。
(11)曲线:利用它可以画单弯头曲线、双弯头曲线。
(12)矩形:可以画空心方框或空心矩形。
(13)多边形:可以画一些多边形图形。
(14)椭圆:可以画一些垂直或水平的椭圆环。
(15)圆角矩形:可以画一些圆角方框。
4.实例:按照书P17介绍的步骤绘图
(课件、范图演示)讲解并演示作画步骤:(1)构思整个图的内容和布局
(2)画房子、床、窗户、月亮(P17图3-3)
(3)画人物(P17图3-4)
(4)涂颜色
5.作品存盘退出:(讲解并演示)
讲解:选择“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命令, 将所绘制的图画保存磁盘上。
退出画图程序:a.单击画图窗口右侧的关闭按钮;
b.单击菜单中“文件”选项中的退出命令;屏幕弹出对话框
c.单击【是(Y)】选项,保存当前窗口中的图形并退出画图程序;
d.单击【否(N)】选项,不保存图形,退出画图程序;
e.单击【取消】选项,取消退出操作,继续使用画图程序。
6.练一练
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命令, 打开一个空白的绘图窗口,绘制的简笔画。(参考书P19 练一练2)。
7.评一评
找同学、老师评价,完成书P19评一评。
8.课后实践 按照书P20题目要求试一试。
9.本节小结
(1)熟悉画图软件操作
(2)通过运用画笔软件绘制体现诗意的图画。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