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谷教学模式解读
太谷教学模式解读
一、“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24字”是指:①导入明标 ②自学质疑③小组交流 ④展示点拨 ⑤训练拓展 ⑥小结反思
二、“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入明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导入新课后要立即出示目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
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目标可用多媒体打出,也可印在学案上,也可事先写在黑板上。
2、自学质疑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学案,学案中要含有指导学生自学的自学提纲。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先预设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①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例如:从课本哪一页到哪一页,从哪一框到哪一框。②以什么方式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例如:看书、做记录、观察图片、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等。③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另外,可以根据实际对自学感悟情况进行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观察自学成果。使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3、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组长具体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更多的关注差生,共同去讨论去思考,共同进步。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静悄悄进行观察,不提问不辅导不出声。
4、展示点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把成果或者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起好牵引鼓励和点拨作用。此时,教师基本全面掌握了学生自学情况,明确了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快速进行课中备课并点拨精讲。本环节是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重要
环节,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一是精讲: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注重 “三讲清”,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对于学生不理解难度较大的难点和易混易错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二是点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再度展开讨论,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例如某个问题,个别好学生能解决,•其他同学仍不懂不会,教师可让尖子学生做“老师”,实现“兵教兵”,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一环节对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整合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耐心倾听学生展示的内容,不重复学生的展示内容。教师点拨时要求精辟、精炼,不絮絮叨叨、拖泥带水。
5、训练拓展
这一环节要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教师出示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这一环节的注意事项:①当堂训练题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整合课本、资料上的题目,不要照搬课本或资料上的原题。②当堂训练题要分层次设计,可设必做题,拓展题(与本节有联系的思维题,或者是下一节或以后所学知识的铺垫,起到巩固拓展所学知识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③当堂训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组内进行互阅。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启发引导、点拨纠正。④教师的反馈矫正要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6、小结反思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
类链接,构建出个性化的比较科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小结:①学生个体先自结,整合知识点,构建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网络。②组内可以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③教师适当地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延展与批判,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师小结:①教师进行点评式小结。②用多媒体小结。③将课堂表现计入学生平时成绩或计入小组成绩。
第二篇:太谷教学模式解读
太谷教学模式解读
一、“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
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24字”是指:①导入明标 ②自学质疑③小组交流 ④展示点拨 ⑤训练拓展 ⑥小结反思
二、“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入明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导入新课后要立即出示目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目标可用多媒体打出,也可印在学案上,也可事先写在黑板上。
2、自学质疑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学案,学案中要含有指导学生自学的自学提纲。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先预设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①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例如:从课本哪一页到哪一页,从哪一框到哪一框。②以什么方式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例如:看书、做记录、观察图片、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等。③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另外,可以根据实际对自学感悟情况进行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观察自学成果。使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3、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组长具体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更多的关注差生,共同去讨论去思考,共同进步。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静悄悄进行观察,不提问不辅导不出声。
4、展示点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把成果或者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起好牵引鼓励和点拨作用。此时,教师基本全面掌握了学生自学情况,明确了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快速进行课中备课并点拨精讲。本环节是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一是精讲: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注重 “三讲清”,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对于学生不理解难度较大的难点和易混易错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二是点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再度展开讨论,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例如某个问题,个别好学生能解决,•其他同学仍不懂不会,教师可让尖子学生做“老师”,实现“兵教兵”,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一环节对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整合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耐心倾听学生展示的内
容,不重复学生的展示内容。教师点拨时要求精辟、精炼,不絮絮叨叨、拖泥带水。
5、训练拓展
这一环节要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教师出示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这一环节的注意事项:①当堂训练题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整合课本、资料上的题目,不要照搬课本或资料上的原题。②当堂训练题要分层次设计,可设必做题,拓展题(与本节有联系的思维题,或者是下一节或以后所学知识的铺垫,起到巩固拓展所学知识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③当堂训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组内进行互阅。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启发引导、点拨纠正。④教师的反馈矫正要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6、小结反思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构建出个性化的比较科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小结:①学生个体先自结,整合知识点,构建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网络。②组内可以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③
教师适当地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延展与批判,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师小结:①教师进行点评式小结。②用多媒体小结。③将课堂表现计入学生平时成绩或计入小组成绩。
第三篇:太谷“24字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山西太谷县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一、“24字模式”的内容
经过数年的探索实践、兼收并蓄,我们提炼出太谷的24字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因此为总纲,统领“新学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二、“24字模式”分项解读
“自学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受动性、依赖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及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观察自学成果。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同时,检测后的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的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大组长分配任务,解决任务,上交任务)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
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的解决通过教师的一点,全盘皆活、迎刃而解。三种点拨:问题点拨,思维点拨,情商点拨 赞美的是过程,是重点,教师讲的是方法,思路,规律,背后的逻辑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 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三、课堂教学二十四字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1.加强行政推进
(1)把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纳入教育工作重点和督导评估内容。
(2)把课堂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及相关配套机制的形成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把校长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态度与力度作为考核校长的重要内容。(3)把教师上各类课的记录及课例研究作为其职称评审、任职的重要依据。2.着力理念内化(1)学生主体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求;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3)全面发展的理念。
全面发展不是“大一统、齐步走”,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特点和特殊教育的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3.夯实校本教研 学校层面:
(1)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倡导集体备课,养成课前备课(设计教案)、课中备课(调节教案)、课后备课(反思教案)的良好习惯;二是鼓励研究教学案例时踊跃发言,养成“评教学目标、谈教学重点(难点)、看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思改进意见”的良好习惯;三是推行学生、家长、社区参与的听评课制度,养成“开放教研、民主教研、全方位研究教学”的良好习惯;四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外出学习)的办法使教师与校外同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养成“互动学习、自我提高;示范引路、不断提高;专家引领、进一步提高”的良好习惯。(2)采取集智式备课与合作式上课。
我们倡导集智式备课与合作式上课。活动程序为:第一步,课前集体设计教案,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第二步,同学科教师在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后集体上研究课;第三步,课后同学科教师集体反思教案。这样才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师素质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使学生不仅领略了不同风格的教师风采,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由此而生发的激情必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3)开展“为学”备课的研究。
我们在“为讲”备课向“为学”备课转化过程中的某些过程要有所省略。一是要在感性认识阶段,把握模仿为主的特点要求。二是要在理性认识阶段,通过自己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反复实践研究,汲取别人的经验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经验。三是要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特色,进入个性化阶段。达到为每个不同水平的学生及时备课。实现当堂备课,现场备课。四是要从科学处理教材到选择教学内容,从过程方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要表现出多样性、稳定性、独特性与灵活性。
(4)从课例入手,问题课题化。我们的校本教研须从课例入手,经历“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这一过程,建立对话交流式的校本研训方式,进一步把教师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把学生的真实的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推行“发现问题——收集整理——个人选项——个体思考——研究解决——实践完善——总体提升”的问题研究制度。(5)开展“四课活动”
A 优质课。每学期各校须组织一次校评品优课,全校所有教师都参加,每人自选内容,或组内教师同上一个课题,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B 示范课。学校需定时安排经验比较丰富的有自己特点的教师在校内做新课程的示范课,给其他教师开拓思路,以学习和借鉴,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C 研究课。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学校要鼓励教师从自己教学的多种需要出发,要求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研究专题。以加大研究的深度。
D 汇报课。各校教研室要组织课题评价和验收活动,凡申报验收的教师都要展示一节体现自己专题的课。讲这种课有利于校内教研信息的交流,发挥信息动力的作用。学校通过组织汇报课,在校内烘托改革研究的气氛,使讲课的教师受到鼓舞,听课的教师受到启迪。县际、乡际方面:(1)完善三种模式
“八环节”比较式教研;课堂教学微格研究;“五式”教研。在完善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2)扩大辐射效应
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课堂教学”改革基地校,设立基地校开放日,并适时召开现场会,推广其经验与做法;二是成立名师研究组,举办名师个人教育思想研究会,研究名师的教育思想、专业艺术等,在跟踪解读名师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3)搭建展示平台
各校要围绕“优质课评选、省、市级教学能手评选、名师新秀评选”,进行赛讲活动,促进教师在“讲、说、评、研、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4)完善评教评学 为使教师在评教评学的过程中耗时少、效率高,我们须优化传统的评教评学过程。具体程序为:第一步:教师设计——上课研究——反思性说课——集体评课;第二步:集体设计——上研究课——反思性说课——集体评课。其中第二次的集体评课应是开放的,不仅要有同行、校长、专家评,而且要有学生、家长评,这样有利于教师从同行、社会、家长、学生、专业人士等多方面汲取意见,改进课堂教学。这两个循环每学期在同一个教师身上至少往复两次,而且每次的要求呈递升趋势。4.顺势转变角色
(1)教研员为教师成长服务
A 教研员既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更是指导者和服务者,要指导精心,服务到位,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B 和教师构成一个研究的共同体。在研究活动中,教研员应发挥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和教师形成和谐教研共同体,帮助和鼓励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得到提高、得到发展。同时要消除教师的依赖心理。(2)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
A 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克服被动型和盲目性,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B 教师要在课堂上俯下身子,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花时间去琢磨学生,了解他们对所授内容的兴趣和知识储备,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5.完善评价体系
(1)明确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二是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三是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四是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五是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培养;六是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
教育局要定期召集市教学能手以上的骨干教师针对课改试题的命制做专题研讨。从如何考察方法与过程,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检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加强学科知识间的整合等诸多方面,对试题的命制做深入的研讨,旨在通过考试、监测引导课堂教学。(3)改革常规管理。一是要改变教案检查的方法,重新界定教案的内容由简案、反思、教学日记、阶段评价四部分组成;二是要引入学生甚至是家长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使教师能够聆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全方位地审视教与学的过程。三是要加大课堂教学在教师评估中的权重,杜绝教师评估唯学生成绩论的做法。
四、比较式教研活动流程
在校本教研这一平台上,我县采用“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让每位教师展示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资源运用,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比较式教研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学校与县际两个层面展开。1.学校层面的活动流程为:(1)确定课题。
(2)同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及收集资料。
(3)同学科的所有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处理完成教学设计。(4)选择两位有差异的教师做课。(5)两位作课教师进行反思性说课。
(6)同学科教师进行互动式研讨,展开比较式反思,本校名师进行引领式发言。(7)同学科教师根据比较式反思与引领式发言修改教案。(8)将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2、县际层面的活动流程为:
(1)在学校申报的基础上,教研室根据工作安排与各校校情确定承担活动的学校,筛选做课教师。
(2)确定课题:原则上随承担活动学校的进度。(3)明确要求:一是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两位作课教师和所有听课教师)都需围绕所确定课题进行教学设计;二是承担活动的学校要做好活动场所及教学设施的准备;三是学科教研员要为作课教师提供活动校的学生情况与资源分析材料。(4)观摩课堂:以片集中的听课教师观摩两位作课教师的课堂教学。
(5)反思性说课:两位作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处理、对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对教学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反思性说课。
(6)互动式评课:听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剖析两节课值得学习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7)总结式提炼:一是从个例到共性,即从两位作课教师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生发开来,探索此类问题的解决策略;二是从微观到宏观,即从两节课说起,阐述本学科的教学导向。此环节由学科教研员完成。
(8)承担活动校的作课教师二度反思:该教师谈通过比照式上课和互动式评课后所引发的思考。五、四种课型设计要领
以课堂教学24字模式为总纲,我们积极探索了 “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设计要领,旨在通过设计要领的剖析,引导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新授课教学模式案例设计要考虑六点:
(1)如何导入(2)自学提纲(3)自测题(4)预估出现的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6)设计分层题组
2.复习课的“以练代讲”模式案例设计时考虑四点:
(1)复习的是哪一段的知识,这一段知识有几个知识点,几个基本方法,哪些重要哪些次要。
(2)哪些基础题能展示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方法。
(3)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和哪些知识链接较多。(4)这些知识点和方法在新课程的中考中如何考?
3.习题课“分解任务,小组展示”模式案例设计时应考虑五点:(1)今天习题课要巩固哪些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方法。(2)今天习题课要和哪些知识链接,做哪些拓展和延伸。(3)有几个小组,设计几个题,每个小组的任务如何分配。(4)每个小组中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点评?(5)用什么方法让小组展示。
4.评讲试卷课“找准问题疑难,题组分解补漏”模式设计时应考虑四点:(1)测评的是哪些章节的知识?
(2)这次测评的共性问题和疑难有几处?具体体现是什么?症结在何处?(3)根据问题疑难,设计的题组是什么?
(4)这些题组用什么方法解决,教师如何讲解提炼?
六、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评课要求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大力倡导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通过听课、评课研究,改进教学中的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会不会听课、评课,能不能听好课评好课,怎样去听课、评课,是值得很好研究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听课的质量,和能否抓好常规教学,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地深入开展。为使我县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县实际,特制定新课程下的听、评课要求。1.怎样听课
在新课程的理念倡导下,听课应做到:
(1)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前提。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新的思想、方法、经验不断地涌现,听课者就应该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等。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学要求,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等。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我们应了解这些新的要求,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高。(2)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首先树立将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的理念,其次是在掌握教学常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课程标准,尽量了解本学科的教研状态,熟悉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应在头脑中设计出所教的内容的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以便对比优劣、促己深思、善辨、慎取。(3)听课中应从八个方面去关注教师的教
A 课堂教学中确立了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给学生,是否具体、明确。
B 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新学习的知识有何联系。C 新课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了哪些活动,设计了哪些问题,是否简洁明了,不多不少。
D 设计了什么样的问题或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
E 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恰当。
F 设计了怎样的问题,安排了怎样的学生活动步骤让学生进行探究,促使学生在探究中生成新的能力和知识结构。G 安排了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H 授课教师如何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4)听课要求五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的学
A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B 学生在活动中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C 学生在整堂课中是否乐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D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效果如何。E 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5)听课要集中精力,做到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A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B 将教学实际与课前预设的方案及以往的经验(听过的优秀课)进行对照、分析,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新课程理念给予评价,即指出优点体现了新课程哪一方面的理念,依据了什么教学原则等,同时对存在问题指出怎样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据是什么等。
C 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D 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
E 新课程下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F 这节课是否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6)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听课中在教师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演算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它;学生在练习时就应以思考为主。听课中的记录应贯穿始终,一般要记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问题和情境设计,学生探讨步骤,师生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教学设计要简明扼要记录,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地问题和不足等要详细记录,为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2.如何评课
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完善、促进此项工作。(1)明确评课的目的和意义。
A 评课的目的: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做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做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三是对课堂教学的亮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B 评课的意义:通过评课有利于激励教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2)努力修正现行评课中存在的八大弊端。一是听后不评,失去了听课的意义;
二是不痛不痒。有些教师评课较随意,别人听后觉得毫无价值;
三是抓不住关键。虽然评起来头头是道,却没有深入关键与实质内容,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四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五是老好人。害怕伤害执教者,就说一些好话,听评双方都没有受益; 六是语无伦次,让人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
七是孔中观人。听了一节课就将执教者的水平“打入地狱”,这与评课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八是追赶时髦。现在流行什么新的教育理论,就赶紧用时髦的话题和理论去套,并没有给与会者和执教者多少收益。(3)明确评课要求 A 要树立健康的评课心理。
为充分发挥评课的作用,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评课要注意克服不正确的心理倾向。一要克服“老好人”思想。评课是一种教研活动,不要担心自己的观点不能被授课人接受而得罪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只有在激烈的争辩中,大家才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研活动才能深入开展。二要克服从众心理。有的评课者往往顾虑个人的想法稚拙,怕贻笑于众人,就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唯恐出错。没有让评课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所言即使颇有争议,也是观点的不同,没有对错之分。三要克服附和权威心理。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逐步完善,没有一位教师能自诩为权威。大家存在的差异是学识、经验、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没必要为害怕冒犯权威而瞻前顾后,要敢于向经验挑战,打破传统的评价模式。B 评课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
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将是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因此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应从授课教师的基本功如何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如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一看教师处理教材是否想方设法、合理有效地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二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调动和引导下表现出积极参与探究、主动质疑问难的情景,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激发,并产生可持续的学习欲望;三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活,学业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C 评课要把重点放在“评学”上,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评课要把关注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教师是否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方向上来,从教师过多的统一讲授到教师是否有效适时的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和统一答疑、点拨为主要活动形式上来。D 评课要提倡创新,培养个性。正确地评价一堂课,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性,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实施的需要,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是创造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需要的不是拘泥于教参的设计,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灵活的调整,发挥自身优势,拿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因此,在大力提倡集体备课的今天,在评课中对个性化的有效的教学设计,要大力提倡,充分肯定,鼓励发展。E 评课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课堂教学评价要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的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课必须从实际课堂出发,从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也要揭露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F 让家长、学生参与评课。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是评课的主体之一。让学生参与评课,发表自己对教师一堂课的想法和要求,这对授课教师和其他听课教师都会有启发和帮助。同时,由于家长、学生的参与,评课主体呈现多元化、民主化,对一堂课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扫描,既有利于增强评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也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了解课堂、了解学校。G 评课后要注意反思和总结。
评课后要对所获取的信息(来自于学生、授课者、其他听课者的信息),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做进一步的总结和思考,看有什么收获启示,写成心得体会或论文。
听课评课是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教师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改革探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的过程,是教师在同伴协作下,反思、提高的过程,其根本是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的发展而服务。
第四篇:太谷模式经验材料
扎实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分好学习小组,加强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提高合作效率
2010年7月,泽州县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做的“做智慧型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专题报告会,学习回来后,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过认真思考,一致认为太谷的高效课堂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校2010年冬季大胆尝试了太古的教学模式,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简绍如下:
一、制定实验方案,落实实验任务
学校根据实际,结合太谷的教学模式简绍,我校组织骨干教师和学校中层领导认真商议,确定了以校长韩永亮为组长的实验领导小组,以教导主任韩新建为组长的课题研究组,并查找大量资料,经过整理,制定了我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落实实验任务。
二、扎实培训,提升师生的教学理念,熟悉太古的教学模式
1、通过培训,让教师明确以下理念(1)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2)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懒惰的表现
(3)有效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4)学生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应把课堂空间尽可能的还给学生。
(5)教学的效益是如何使课堂有效,师生应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6)发现不了学生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7)靠抢时间、压作业来提高成绩的教师不是好教师。(8)课前充分准备使每一个问题价值最大化,课中使每一个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课后对有价值的问题强化巩固,使师生更好的生成新的问题。
2、通过学生全员培训,让学生明确几个理念
(1)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而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
(2)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助别人改错等于帮助自己防错。(3)二人小组的学习是互为资源,不是“一帮一”。(4)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是实现超越自己。(5)集体是水,个体是船,水涨船高,在落后的群体中难以出类拔萃。
(6)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训练场。
三、分好学习小组,加强合作学习
实施“24字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法。因此,组建小组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1、为了更好的推行24字教学模式,我校出台了学习小组分组指导意见,并收集了学生培训资料,要求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指导意见和培训资料,首先对学生进行全员培训,然后对小组长进行培训,班
主任要写出培训教案。
2、班主任要和代课教师共同商量,制定班级分组方案,征求学生、学生家长、科任教师意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高、性格、性别、组织能力、学习成绩、口才等因素,分好学习小组。
3、学校要在分组前召开班级分组经验交流会,共商班级分组措施,把学习小组分得科学、合理,让学生愿意在小组中积极、主动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四、大胆尝试,积极实践
我们以学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为指导,分学科开展全员性课程改革实验研究,采取反思教学、借鉴新理念新教法等策略,通过理论学习、公开课、观摩课、学科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等活动,积极将课改精神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全新的教学操作。
1、每位教师积极进行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的检查实行了推门听课,使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不敢松懈。学校各领导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2、开展了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达标课、公开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给所有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
3、征集了教师在试验教学中的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措施。
五、捆绑式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要让太古模式实实在在的开展下去,关键的学生的评价要做好,我校
吸取太古的经验,制定了学习小组评价方案,实行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让每一个组员都努力,都进步,并注重课堂的观察和记录,与学期末对学习小组进行了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
总的来说,太谷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去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第五篇:太谷模式心得体会
太谷模式学习体会
细巷中心小学
张亚妮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课前预习阶段 经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心得体会《学习“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学案”实效性。“学案导学”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关注成绩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