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权威资料]

时间:2019-05-13 01: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权威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权威资料]》。

第一篇: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权威资料]

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必修课分层走班是当前浙江省教育改革的趋势。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必修课的分层走班为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行性。本文试图从走班背景、学科分层、走班后的物理教学模式几个方面探讨普通高中物理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分层走班;必修课;物理教学

G633.7 A 1003-6148(2015)1-0019-5 问题的提出

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了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并要求各学校“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授课形式是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教师面对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即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虽然教学研究机构一直大力提倡学校改变教学方式,先后出现了“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以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由于行政班级中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材施教只能是空中楼阁。目前,行政班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呈现两极分化,造成学优生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学困生出现学习信心不足、渐渐失去动力的现象。

为了尊重学生差异,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校从2014年2月起,实施必修课走班制度。在学科分层、学生选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物理学科也在分层之列。本文是从物理教学方面谈谈分层教学的实施。分层次走班教学的背景

所谓分层走班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均不同,对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按不同的要求实施,其实质就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学校近十年本部高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因学生转学、出国、病休等原因,以下数据与实际招生人数略有出入。

虽然从表中反映出的学生总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实际上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很大。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多数教师觉得如果对全体学生按相同的教学计划、相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考试评价标准,完成相同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也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学习、能力、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差异越来越大,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更不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同时,按12个班级平均,每班人数不足40人,为走班创造了条件。为此,学校决定在第二学期实施必修课分层次走班教学。学科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即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考试和分层提高。

3.1 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给每个学生一个基础平台,然后在稍高于他们的水平上提出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表2所示。

3.2 分层作业和考试

实行分层次教学后,每天的作业,每一单元的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和采用不同的试卷。各层次以“教(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分层命题、分层次考试、分层检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

3.3 分层提高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正视这种差异性。我们分层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自信,学业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分批次地稳步提高。

分层走班制后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分别从不同的几个侧面谈谈高中物理学科如何实施班内分层次教学。

4.1 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测评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分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差异”为原则,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与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科学素养的可能。在制定具体教学要求时,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都要分层进行要求。对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的“识记与简单应用” “经历过程”“情感体验”部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达标;而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解、应用”“实验探究”部分,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达成不同的目标。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里窥斑见豹,展示一节课的某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在直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是用动能定理探究,要求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探究任务。

②在曲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用到极限的思想和微分的观念。要求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示推导的方法进行迁移,要求高于直线运动的探究,对A层学生来说需要启发引导,而B层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合作下完成目标,C层学生则独立完成任务。③在有弹性势能存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属于较高层次的目标,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因此,C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或独立达成目标。而B层和A层学生实现这一目标有难度,教材对这一部分也不做明确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一介绍或者将其放在课后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探究活动。

4.2 教学活动分层设计

要分层次教学,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意义和理解,才能尽可能地因材施教,才能做到精心策划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了开发利用这种差异资源,教师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和开发教学事件。

下面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说明教学活动如何展开:

在分层次课堂教学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适当地组织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协作进取的精神。这不仅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质量,也能使优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能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习气氛。分层次教学使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受基础弱的学生的拖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给他们帮助差生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基础差的学生可受到老师、同学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厌学情绪,学习热潮居高不下。这样,可以把机会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力求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教师先发散后引导,让各类学生有充分展示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积极性得以保护,创造性得以发挥,科学素养得以提升。

4.3 课堂提问的分层设计

教师要善于实行分层提问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内容和方式。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物理教师往往善于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辨析物理过程,掌握物理规律,使教学难点得到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用来考察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教师提问被定义为低水平的提问,用以考察学生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教师提问被当作是高水平的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要有清楚的了解,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提问过易,缺乏启发性和探究性,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提问太难,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冷场局面。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要善于实施换位提问的策略。

教学实例 《电阻的测量》这节课,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仪器,对于A层学生可以提问电表的使用方法和如何读数,然后请学生设计电路图。对于B层学生,完成电路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两种电路图的误差来源,适用条件。对于C层学生,完成B层的任务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若一位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电流表已坏,请你想一个办法,不用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还需要哪些器材,画出电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追问:如果电压表已坏,如何不用电压表测未知电阻?注意:本节课为了达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课前要充分备好学生,安排好各层次学生的活动,才能达到分层提问,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思维的目的。

4.4 作业的分层布置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掌握知识上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要求完成作业。总的原则是:分层布置、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分层设计、分层要求。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为主(如课后练习与作业本),B层以夯实基础为主,同时配有一些有一定思维含量的习题,C层是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比如学考中的难题和高考中的中等题)。在作业上分三个层次布置和批改。学生对自己的层次很明确,作业层次分明,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并由学生按层次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对B层学生有一个进步的目标和空间,对C层学生有了相对明确的要求,减轻负担,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4.5 单元测试的分层命题

分层走班之后,平时考试、考核也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层考查。每份试卷中的试题要包含三种层次的命题,可以按:基本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B层和C层学生必做,A层学生选做;能力题C层学生必做,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不做。三类题的比例可以为基本题占80%,提高题占15%,能力题占5%。分类考查后,要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及时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要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例 对匀减速运动规律的考查

A层学生可以以考查公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为目的:“歼十”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战机,已成为我国空军最可靠的蓝天卫士,大大提高了我国空军捍卫祖国领土的能力。在某次战机巡航归来降落地面时的速度为60 m/s,制动加速度为5 m/s2,则制动16 s后,飞机的制动位移是多少?

B层学生:在同一水平面上有A、B两个物体。A物体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速度vA=4 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在A物体正前方相距s=7 m处的B物体的速度恰为vB=10 m/s,B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从这个时刻开始计时,求经过多少时间A物体可以追上B物体。

C层学生: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v1=16 m/s的初速度,a1=-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v2=4 m/s的初速度,a2=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4.6 评价方式的分层化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中学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转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随着内容的增加,他们的能力不断发展提高,学习的决心和信心逐渐加强。因此,能否保持和维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正确评价。教师的评价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实际情况表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教学活动只有面向学生的客观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所以,教学中的评价环节不可轻视,而分层走班使得评价方式更为合理,有效。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表3)。

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总 结

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形式上的保障。每一位物理教师都要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研究分层走班制后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3]郭小玲,张军朋.目标导向式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基于加涅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原理[J].物理教师,2014,(8):2.(栏目编辑 刘 荣)

文档资料: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激发学生潜能 打造绿色课堂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剖析解题错误原因的实施策略 用m△v=F△t变式研究洛仑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运动的特点 牛顿第二定律成立的惯性系有选择性吗 企业涨工资与控成本的相容性分析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析 服务性企业改善情绪劳动管理的对策 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 基于纳米乳―凝胶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浅谈音乐教师职业实践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 车用燃料电池耐久性解决策略 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分析爱伦坡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培养高中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在“问”中前进升华 浅析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第二篇: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化学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索(范文)

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化学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了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并要求各学校“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授课形式是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教师面对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即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虽然教学研究机构一直大力提倡学校改变教学方式,先后出现了“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以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由于行政班级中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材施教只能是空中楼阁。目前,行政班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呈现两极分化,造成学优生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学困生出现学习信心不足、渐渐失去动力的现象。

为了尊重学生差异,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校从2014年2月起,实施必修课走班制度。在学科分层、学生选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物理学科也在分层之列。本文是从物理教学方面谈谈分层教学的实施。

二、分层次走班教学的背景

所谓分层走班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均不同,对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按不同的要求实施,其实质就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学校近十年本部高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因学生转学、出国、病休等原因,以下数据与实际招生人数略有出入。

虽然从表中反映出的学生总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实际上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很大。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多数教师觉得如果对全体学生按相同的教学计划、相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考试评价标准,完成相同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也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学习、能力、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差异越来越大,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更不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同时,按12个班级平均,每班人数不足40人,为走班创造了条件。为此,学校决定在第二学期实施必修课分层次走班教学。

三、学科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即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考试和分层提高。

1.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给每个学生一个基础平台,然后在稍高于他们的水平上提出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表2所示。

2.分层作业和考试

实行分层次教学后,每天的作业,每一单元的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和采用不同的试卷。各层次以“教(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分层命题、分层次考试、分层检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

3.分层提高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正视这种差异性。我们分层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自信,学业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分批次地稳步提高。

四、分层走班制后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分别从不同的几个侧面谈谈高中物理学科如何实施班内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测评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分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差异”为原则,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与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科学素养的可能。在制定具体教学要求时,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都要分层进行要求。对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的“识记与简单应用”“经历过程”“情感体验”部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达标;而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解、应用”“实验探究”部分,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达成不同的目标。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里窥斑见豹,展示一节课的某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在直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是用动能定理探究,要求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探究任务。

②在曲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用到极限的思想和微分的观念。要求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示推导的方法进行迁移,要求高于直线运动的探究,对A层学生来说需要启发引导,而B层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合作下完成目标,C层学生则独立完成任务。

③在有弹性势能存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属于较高层次的目标,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因此,C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或独立达成目标。而B层和A层学生实现这一目标有难度,教材对这一部分也不做明确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一介绍或者将其放在课后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探究活动。

2.教学活动分层设计

要分层次教学,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意义和理解,才能尽可能地因材施教,才能做到精心策划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了开发利用这种差异资源,教师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和开发教学事件。

下面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说明教学活动如何展开:

在分层次课堂教学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适当地组织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协作进取的精神。这不仅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质量,也能使优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能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习气氛。分层次教学使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受基础弱的学生的拖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给他们帮助差生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基础差的学生可受到老师、同学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厌学情绪,学习热潮居高不下。这样,可以把机会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力求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教师先发散后引导,让各类学生有充分展示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积极性得以保护,创造性得以发挥,科学素养得以提升。

3.课堂提问的分层设计

教师要善于实行分层提问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内容和方式。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物理教师往往善于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辨析物理过程,掌握物理规律,使教学难点得到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用来考查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教师提问被定义为低水平的提问,用以考察学生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教师提问被当作是高水平的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要有清楚的了解,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提问过易,缺乏启发性和探究性,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提问太难,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冷场局面。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要善于实施换位提问的策略。

教学实例 《电阻的测量》这节课,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仪器,对于A层学生可以提问电表的使用方法和如何读数,然后请学生设计电路图。对于B层学生,完成电路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两种电路图的误差来源,适用条件。对于C层学生,完成B层的任务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若一位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电流表已坏,请你想一个办法,不用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还需要哪些器材,画出电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追问:如果电压表已坏,如何不用电压表测未知电阻?注意:本节课为了达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课前要充分备好学生,安排好各层次学生的活动,才能达到分层提问,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思维的目的。

4.作业的分层布置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掌握知识上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要求完成作业。总的原则是:分层布置、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分层设计、分层要求。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为主(如课后练习与作业本),B层以夯实基础为主,同时配有一些有一定思维含量的习题,C层是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比如学考中的难题和高考中的中等题)。在作业上分三个层次布置和批改。学生对自己的层次很明确,作业层次分明,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并由学生按层次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对B层学生有一个进步的目标和空间,对C层学生有了相对明确的要求,减轻负担,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5.单元测试的分层命题

分层走班之后,平时考试、考核也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层考查。每份试卷中的试题要包含三种层次的命题,可以按:基本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B层和C层学生必做,A层学生选做;能力题C层学生必做,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不做。三类题的比例可以为基本题占80%,提高题占15%,能力题占5%。分类考查后,要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及时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要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例 对匀减速运动规律的考查

A层学生可以以考查公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为目的:“歼十”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战机,已成为我国空军最可靠的蓝天卫士,大大提高了我国空军捍卫祖国领土的能力。在某次战机巡航归来降落地面时的速度为60 m/s,制动加速度为5,则制动16 s后,飞机的制动位移是多少?

6.评价方式的分层化

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中学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转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随着内容的增加,他们的能力不断发展提高,学习的决心和信心逐渐加强。因此,能否保持和维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正确评价。教师的评价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实际情况表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教学活动只有面向学生的客观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所以,教学中的评价环节不可轻视,而分层走班使得评价方式更为合理,有效。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表3)。

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形式上的保障。每一位物理教师都要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研究分层走班制后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下工夫,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高中新课程“走班制”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新课程“走班制”教学模式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方式不同,情感活动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不一样,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在固定的班级上课,即使是分层次教学,也会出现班级里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授课教师又必须在计划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的尴尬局面;二是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适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很难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业要求。受此情绪的影响,这些学生就会养成散漫、拖沓、放纵的不良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完成作业不及时,久而久之,学习任务就会堆积如山,学生就会厌学,甚至弃学。因此,有必要施行“适当选学,自主择班”的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二、“走班制”教学的理论依据

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 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孔子提出的基础教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基本原则,也是新课改基本理念之一: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尊重学生和学生间认知上的差异,尊重学生和学生间情感上的差异,尊重学生与教师、学科知识间的差异。

4、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和发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效果自我反馈。

三、“走班制”教学设置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不同学科,不同模块的特点和任课教师的教学特长,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的要求,合理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

2、基础性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所选内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

3、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4、自主性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学习内容的设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四、“走班制”教学的基本内容

1、“走班制”教学的慨念 学生自主选择二次学习知识点,选择任课教师,学校根据学生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安排专题任课教师,固定时间,固定教学场所重新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的过程。

2、“走班制”教学的基本流程 选课→定向→选师→学习

选课:就是在每一模块的学习后,学社根据自己接受知识的实际填写所需学习内容调查表,学习根据学生意愿,统计二次教学内容。定向:就是在学生选课之后,学校根据统计的结果设置学习内容和开课节数,根据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设置授课教师。

选师:学校在年级公布开课内容和任课教师,学生二次选择,根据自己所需学习知识的需要及对教师的期望程度自由选择任课教师。学习:就是在选择教师的基础上,重新统计人数,安排学习地点、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二次学习。

简言之,就是教师不动,学生动,教室不动,班级动;教学基本内容不动,形式动。

3、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报名统计需要再次学习的知识点。第二步:根据统计内容决定开课内容及任课教师。第三步:根据授课计划进行二次报名,选择班级和教师。第四步:在每天上课公示学生所去的班级。

五、实施“走班制”教学对学生的意义

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通过“走班制”教学课前的两次自主 选择,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越来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自觉地担负其学习的责任。二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增强。在“走班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只是一个专题知识的引导者,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了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这种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三是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增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上,即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补救。四是学生积极参与对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有所帮助。在积极参与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化。学生在常规课堂学习知识时表现出的差别,通过“走班制”教学的积极有效参与能得到弥补,能缓解授课制中学生两极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第四篇:分层走班制教学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2012-11-07 15:41:31)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文摘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转自http://blog.163.com/yxezfzh@126/blog/static/***65444105/

“分层走班制教学”学习资料

默认分类 2010-09-25 18:15:21 阅读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以人为本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要“以人为本”,不能“以分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以认知评价为主,忽视对良好心理素质、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单一,注重“一刀切”,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方法单一,注重“定量”,忽视“定性”;评价过程单一,强调静态,忽视学生的转变与发展;评价结果单一,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严重挫伤了中下层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是“绿色评价”,发展性评价,它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与学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评价项目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不仅重视认知评价,同时重视学生兴趣、信心、习惯、方法、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评价;既有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见表

三、表

四、表

五、表六);二是突出评价结果的反馈、调节功能,淡化评价的检查、选拔功能,各个层次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三是不仅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四是纵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为辅。我们的理念是:着力于多维评价,着眼于长远发展。分层次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评价、层次教学班划分评价、学生成绩评价及教师绩效评价四个方面。

(1)考试评价:要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标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因此,在分层教学实验中,平时月考检测实行“分层式”,各个层次考题不同,即“一卷三层”,就是一份试卷中分为A层必做题,B层必做题和C层必做题,但都应体现双基。期中、期末采取“统一式”,作为层次班流动评价因素之一。

(2)学生成绩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方面,自评:互评:师评=3:3:4;主要评兴趣、信心、习惯、方法、知识点、思维能力、发展潜能及其它能力;先定量得分再化为定性结论的优秀、良好和合格三等。定量方面,原始成绩的四次平均分。

(3)教师绩效评价:①行政班评价:行政班平均分×50%+行政班及格率×30%+行政班优秀率×20%=行政班综合得分。②层次班评价:层次班平均分×50%+层次班及格率×30%+层次班优秀率×20%=层次班综合得分。③层次班教师评价。定性方面,师自评:学生评=5:5。定量方面,一是教学质量分,同层:(2个班期中综合分+2个班期末综合分)÷4=学期综合分,异层:(1个班期中综合分+1个班期末综合分)÷2=学期综合分 二是提升幅度分,同层:(2个班期中进退分+2个班期末进退分)÷4=学期提升分,异层:(1个班期中进退分+1个班期末进退分)÷2=学期提升分

同时,教师绩效评价方面还设立加分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老师实行加分奖励制度。也就是对每学期积极参与教研、科研的教师视级别不同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制度,并以此作为该教师年终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每学期上公开课的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教师、在一些重要杂志和学术报刊发表文章的教师、学部举行的命题比赛、解题能力比赛中获奖的教师等等,都可以加上相应的教学分值。

表三:教师课堂观察检核表

目 说

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

1、参与有关的活动

2、初步理解

3、真正理解并掌握 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作业)

1、认真

2、一般

3、不认真

观察学生学习积极性(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

1、积极

2、一般

3、不积极

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

1、经常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1、能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有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1、强

2、一般

3、不足

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1、能

2、一般

3、很少 表四:看我今周的表现

姓 名

班 级

周 次

上课认真 ☆☆☆☆☆ 完成作业 ☆☆☆☆☆ 与人合作 ☆☆☆☆☆ 活动中表现 ☆☆☆☆☆ 自我整体评价

家 长 观 察 在孩子发生的变化或出现的情况前打√

()喜欢和家长谈论自己的数学教师和同学。()常常向家长谈起自己在数学课堂的表现。()乐于完成家庭作业。

()能够自觉地或根据教师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

(说明:表中涂星部分由同桌操作,“自我整体评价”由学生自己填写,家长观察部分由家长操作并签名。)表五:学习情况学生互评表

姓名: 是 不是 学习态度

他/她喜欢上数学课吗?

他/她总是按老师的要求做的吗?

他/她上课认真吗?上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吗?

他/她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吗?

他/她总是很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学习策略

他/她喜欢查阅数学资料吗?

他/她在课后跟同学讨论数学吗?

在小组活动中,他/她经常主动提出问题吗?

他/她在学习中会想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总评

很好,我要向他/她学习。

不错,我相信他/她还可以做得更好。

他/她需要努力,需要帮助。

填表人

表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表。

名: ☆☆☆☆☆ ☆☆☆☆ ☆☆☆ 自觉预习

专心听讲

能提出合理、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积极思考

能积极查找相关学习资料

填表日期

上课大胆踊跃发言

6、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搞好分层班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常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分层走班”教学初期,课前准备、班级管理、课后辅导、作业收发等方面给老师带来了很多困难。个别学生时常上课晚点、忙着赶课、心情浮躁。铃声响了,人数到不齐,物品带不齐,作业收不齐,影响了正常的上课。课后要找个别学生订正作业错误,也找不到人。为此,学部就如何加强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职责,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分层管理专门召开研讨会,明确各自的职责,争取管理工作不留漏洞,从而对“分层走班”教学管理进行了统一规范,具体办法是:(1)自备学习袋。针对刚开始分层时,经常有学生忘记书本,文具等情况,我们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个专用塑料文件袋,把分层上课所用的一切物品放在里面,即使遇到上室外课,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不遗漏学习用品。

(2)分层选干部。B层、C层次班分别推选举一个班长和两个学习长(每个行政班1个),A层次班每班一个学习长。他们负责层次班的课前准备检查、课间纪律的维护、作业收发,并向行政班班主任及时汇报同学的表现。

(3)分层上晚修。由于各层次班上课要求不同,作业不同,住宿班的学生如果回行政班上晚修,不便于老师下班辅导,分层上晚修后,对A班和B班的同学来说,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4)改变管理观念。分层教学需要所有老师打破传统班级的界限,分层学年全体教师应团结协作,齐抓共管。首先,班主任除了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外,还要对调整流动的本班学生,配合原层次班任课教师和接收班教师对该部分学生的学情、习惯、特点进行密切交流,实现“无缝对接”;其次,分层学科任课教师每周保证同每个学生的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一次,如遇特殊情况要保持密切联系。每周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通过信息平台发短信汇报学生学情一次,每月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电话交流一至两次。第三,兼任分层学科科目的班主任有义务对班级内非自己所任教层次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必要指导。

三、“分层走班”,师生越走越精彩

1、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这种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教育学理论也认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更是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走班“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比如,C层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知快,并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在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补充思维拓展内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中下等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中下等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没兴趣,容易形成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等不良学习习惯。分层走班教学之后,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这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也比以前主动了,从而使这部分学生逐步形成“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态势。使大量的A、B层学生分别调到B、C层,逐步实现了“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

2、逐步改善了非智力因素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态度等属于非智力因素。“分层走班”教学后由于学生水平相当,课堂上都有展示的机会,使得每个学生在课上有所收获,还能形成有效的评比与竞争;人人都能学到知识、体验成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既“解放”了优秀生,也“解放”了中等生,更“解放”了学困生,优秀生减少了许多重复性的作业,中等生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学困生也不再是看客,减轻了心理压力,使他们从学习困境和学习焦虑苦闷中解脱出来(见表七)。表七:分层前与分层后学生课后疲劳发生率对比表

观察人次 早期疲劳率 显著疲劳率 总疲劳率 分层前 384 51.8 10.7 62.5 分层后 384 32.6 1.3 33.9 分层前与分层后的差值

-19.2 -9.4 -28.6

表中数据说明,分层教学学生疲劳率的发生比传统教学要低得多。所以,分层教学开发了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改善和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更足了,学习的有效值大幅度提升,各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例如,学生对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满意程度,A、B、C三层均达95%以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层前后,例如C班已由75%提高到96%以上;自评能力提高程度:分层前后,如B班则由70%提高到90%以上;作业减负满意度:分层前后,A班由58%提高到90%以上。

3、进一步优化了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习惯,通过学习方法的分类指导,同学们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了切合自身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例如,各层次的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自觉预习的习惯,规范书写作业的习惯,课上自觉提问的习惯。另一方面,老师分层备课时针对各层学生相应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增加了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讲解思路、寻找规律、讨论疑难、分析错误的机会,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密切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效率。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强化,肯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学习的进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无疑需要问题意识的参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分层走班”教学,由于学生在比较平等、轻松,没有压迫感的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所以“问题”意识日益得到了强化,养成了肯问、好问的习惯,提高了会问、善问的能力,既能“有疑处见疑”,又能“无疑处见疑”。

4、全面提高了学习成绩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所以“分层走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所有的学生经过“分层走班”教学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在于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让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较大的提高。三年的“分层走班”教学,正逐步朝这个目标迈进。现在,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各层次的学生压力减小,身心愉悦,形成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强的“问题”意识,有力的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值。从下面数据对比中(见表

八、表

九、表十)可以看出,六年级上学期三次测试各层次的学生数学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表八:六年级数学期初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50%)及格率(30%)优秀率(20%)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C2 36 36 100 88.6 C3 29 29 100

C4 29 29 100

C5 29 29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4 33

0 B4 23 23

0 A1 16 16

0 21.1 A2 13 13

0

年级平均 314 314

表九: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4.5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9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3

B3 33 33

B4 24 24 100 62.5 A1 16 16 37.5 0 A2 12 12 年级平均 313 312

表十: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7.3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3 32

B4 23 23 100

A1 16 15 63.4 60

A2 12 12 100 25

年级平均 312 310

因而B层每学期结束后都有部分学生升入C层,甚至A层也有个别同学直接升入C层,C层队伍不断壮大。还是以第一批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六年级为例,经过三年“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各个层次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与四年级刚分层时的起始成绩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好的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A层的进步特别明显,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19.5分,及格率提高了,优秀率提高了;B层的教学瓶颈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9.8分,及格率提高了15.6个%,优秀率提高了,从而在4个B层次班中又扩展出一个C层次班;C层的优生率大幅度提高,95分以上的学生占85%。所以,现在A层和B层学生正明显减少,特别是A层学生,现在每个班只有11至12人,形成了倒金字塔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分层前的第四和第五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四、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36人次;而分层后参加的第六、第七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四、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99人次,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获奖等级上也有了突破,共有4人次获全国二等奖,2人次获深圳市特等奖。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教育,已经是时代的呼唤。通过“分层教学”的培训、自学教学理论、交流研讨和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们的数学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彻底摒弃了“分数至上、见分不见人”的数学质量观,树立了“学生个个都可爱,数学人人都能学”以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础”的数学质量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促使教师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2007年9月以来,参加“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老师,共撰写经验总结或案例70余篇,交流或获奖论文十余篇,有45人次获得国家级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辅导员证书,2人次获深圳市优秀教练员证书。现在,“分层走班”教学不仅成为高段数学老师的专业生活状态,也已经成为学部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和源动力。

四、“分层走班”,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思索

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实施的“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在学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师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招留生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了分层走班教学的优越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它有着弥补传统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模式。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目前也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深化,还有一些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和提升,以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分层走班”教学体系。特别是不同层次班的教学模式、学法指导模式、数学学习中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科学的分层教学评价模式。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今后,我们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实验教师,以更为敏锐的理性和更为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分层走班”教学的深化研究实践中去,只要我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技巧,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一定会实现新的突破,也一定会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打造学校教学特色开辟一条光明之路、胜利之路。

第五篇:分层教学“升级”走班制

分层教学“升级”走班制

林梦如

没有固定班级,没有统一、固定的课程表,学生学习时间和内容完全自定,整天行走于各个授课教师的实验室……为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我校构建了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分层次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及内容,在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

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遵循的基本理念是自由与合作,追求的是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彻底的适应个性的教学方法,它不受班级授课制的限制,指导每个学生各自学习不同的教材,以发展其个性。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指路人,而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宰。在对学生学习充分的尊重下,让他们自由合作探索知识,可以自主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培养能够合理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种教学没有固定班级,而由各科实验室取代,按照学科来进行;没有统一、固定的日课表,学习钟点和内容由学生自定,突出学生自学。每名教师固定在各自的实验室,学生行走于各个授课教师的实验室,是一种升级版的走班制。除此之外,每个实验室里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这样分层次有利于学生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但最终都是为了他们能在每门学科中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做到因材施教。

这种教学实现了学生对自己学习时间的微观调控。它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哪门课先学习,哪门课后学习,在选择课程学习时间顺序上实施弹性管理,也就是给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时间顺序的权利,使他们选择在对该门课兴趣最大的时候学习,会学得好并且学得快;另一方面,学生有在什么时间选择什么学习方式的权利,由于学生差异较大,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有人喜欢独立研究,就可以选择自己一个人学习,有人喜欢和他人讨论,就可以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不仅给实验室提供了一种氛围,同时也形成了可贵的思想交锋。

除此之外,学生有自己确定学习进度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确定在某些学习内容上投入的时间,从而形成课时的自由分配。

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学习成为快乐,是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的最大成效。在校内,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实验室中配备了电脑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实验室内桌椅的摆放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六人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也可以围成两个大组,便于面对面合作交流。学校没有了铃声调控,不再有上课和下课之分。在全面的自由中,学生更加自律,他们争先恐后地进入各个实验室完成任务。

在每个学科的学习任务中,学校都设置了预习或者探究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供学生选择,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能得到教师面对面客观公正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学能力有了提高,探究欲望增强,大胆质疑已渐渐形成一种习惯。(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四中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1-15

下载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权威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权威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班制模式的探索(一)

    走班制模式的探索(一) ──记2012年南充十一中的走班教学记实 当走班教学的思潮波及到南充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时,差不多已经是2011年年底了。我校校长根据考查学习,结合自己对走......

    走班制背景下教学行政班的管理

    走班制背景下教学行政班的管理策略 当阳二高 陈娅玲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

    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当人类昂首步入21世纪的时候,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已悄然改变了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这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化社会使终身学习成......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来源课件 w .5 Y  K J.O M 4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把课程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我校将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开展分层......

    基于走班制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走班制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新课改......

    走班制背景下教学班的管理

    走班制背景下教学班的管理 高建 2009年7月18日 11:48 浏览数:88 | 评论数:2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

    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高考制度的变革,教育形势的转变,愈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趋势日益明显。基于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考虑,学校秉承着“在变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