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快乐体育”在中学生耐久跑课堂中的运用
论“快乐体育”在中学生耐久跑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
在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大纲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都规定有耐力跑的项目。耐力跑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它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另一方面是它不受场地器材、气候条件及性别、年龄的限制,男女老幼均可,一年四季皆宜。然而,在大学生中,一听说要上耐力跑的教材,有的就愁眉苦脸,有的则哀声叹气,有的干脆说:“没有意思”。所以,在教学中尽管教师再三要求,学生顶多硬着头皮完成课堂练习就算不错了,很难做到课上课下相结合。每周跑一次,弄得一周都腰酸腿痛,教学效果很差。究其原因,不可否认有的学生存在着怕苦怕累的思想。但他们在上武术、篮球、足球、艺术体操等教材时,却喜形于色,劲头十足,并不怕苦怕累。所以,我们认为,关键还是一个兴趣问题。要想教好耐力跑的教材,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模式。
关键词
快乐体育
教与学
健身
耐久跑
措施
一快乐体育定义: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的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活动。
二快乐体育的特征
1、教学的指导思想上,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教与学的关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既爱护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3、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4、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反对注入式的模仿教学。强调教法的灵活多样性和学法的实用有效性,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5、教学组织上,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强调多向交流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三、耐久跑教学中的三要素
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考虑到耐久跑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灌输讲解上,而且还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认识和挖掘调动上。本身学校体育“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首先,了解学生耐久跑的兴趣和爱好,分析原因。其一,学生对耐久跑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认为耐久跑只不过是跑跑步而已,没什么好学的;其二,对耐久跑或老师讲课的方式不感兴趣;其三,部分学生体质弱,基础差,对耐久跑产生恐惧,害怕心理。找出原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其次,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 耐久跑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使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健与美。把耐久跑和游戏等相结合进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2、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情不好时教师及时疏导其不稳定情绪。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是一种教学反馈,可以及时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
3、以健身为目的,课内外一体化
在耐久跑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一项极好的锻炼身体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体育中简单又实用的锻炼手段。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健身,因此跑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学要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课内外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
四、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1、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端正学习态度
在教学开始时就要讲清耐久跑锻炼的价值,把耐久跑教学同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等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耐久跑教学能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坚信只要通过不泄努力锻炼,将会得到身体机能的提高,并从中感受快乐,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一系列的运动健将来列举或用录象等直观的方式来传达快乐动机。
2、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耐久跑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耐力素质差,会出现一些生理不适现象,如“运动极点”现象。所以在练习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运动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向学生介绍防止,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同时讲述耐久跑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物质代谢等各系统的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信心。树立了信心,让学生感觉到锻炼后的快乐,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出现身体不适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度过难关。
3、创造环境,增加学生新鲜感
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学生学习的趣味欲,所以可利用校园、校外的地形、山坡等自然环境,利用越野跑、障碍跑、定向运动跑、法特来克跑等练习方法,发展学生有氧耐力和耐久跑的专项身体素质,外部环境的变化,新鲜事物的刺激常使学生忘记疲劳,在快乐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要组织好,确保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增加教学趣味性和教学原则
耐久跑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是影响耐久跑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上要利用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手段,如利用比赛、测验、多地形、定时和定量结合,走跑交替等形式的练习调节学生的情绪,也可采用球类项目长时间竞赛的练习,以及游戏等,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活动兴趣,而且会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5、遵守教学原则,运动量由大到小
在教学中,利用由短到长距离跑,由慢到快跑的练习,使学生逐渐适应耐久跑教学要求。由短距离到长距离跑,要求学生保持一定速度,逐渐增加。跑的距离,随着学习跑的距离增加,逐渐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运动能力。由慢到快跑,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距离中,逐步提高跑的速度,随着跑的速度的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适应与提高,采用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逐渐适应耐久跑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烈跑动中感受快乐。
五、结论
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让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篇:体验式教学在体育耐久跑教学中运用的探究_2
体验式教学在体育耐久跑教学中运用的探究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它视体验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及目标追求,突出了体验在课程中的价值和地位。在体育教学环境下, 体验式教学从体验入手,将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个人感受放在首要位置。在体验式教学运用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通过情景设置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保证学生获得亲身感受与认识;其次,在小组练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展示,从而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再次,教师也共同参与体验过程中,此时教师不仅是指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使师生达到共同体验的目的。总之,体验式教学使体育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体验式教学在塘沽十五中体育教学中运用进行研究分析。笔者通过研究得出:在塘沽十五中学应用体验式教学比传统体育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自主学习、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体验式教学更好地为中学体育教学服务。关键词:体验式;耐久跑;教学运用
1前言 1.1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一些相关理论的提出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而这也是符合当代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的。
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各科的教学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体验式教学以“在体验中发展”为指导思想,学生主体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关键是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体验式教学关注教学的过程及情感体验,体验的价值,在于体验过程中获得某种有形的知识上,体现在容易被人忽视的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将教学目的蕴含于过程之中,关注体验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度与行为方式的价值。体验式教学以体验
作为主要途径,借助体验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和发展、选择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解放,使学习主动化。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体验式教学在塘沽十五中学对学生的《耐久跑》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02-2012年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共计40余篇。参考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论文的撰写打下了一定基础。2.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体育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相关访谈,主要了解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情况,并将论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实验评价指标等问题向他们进行咨询,认真听取建议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实施。2.2.3实验法
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十五中学初二(5)、(6)班和初二(7)、(8)班进行实验,实验班采用体验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体育教学,实验周期为3周共9课时。2.2.4问卷调查法
通过阅读与体验式教学相关文献和专著,根据论文需要设计问卷,并通过老师指导后对问卷进行修改确定。在实验结束后向同学发放问卷,发放数128份,回收12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1%;实验结束一周后向相同的对象发放同样的问卷,求稳定系数,回收率同样是100%,有效率93%。2.2.5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所得的数据结果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结果与分析
3.1体验式教学的结构分析 3.1.1体验式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3.1.1.1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对“体验”的剖析是体验一般用来表示人们在获取经验和产生行为过程中的心
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人的生命一直处于与外界客观事物的交互作用中,体验就是在这种主客体间的活动中实现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多种要素、多种层次的整合,即涉及人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变化[7]。在经历具体情境时,个体需要调动认知系统对外界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时伴随着个体对信息的主观感受,区分善恶美丑,采取亲近或疏远、喜好或厌恶的态度,从而在个人心理历程中获得新的感受、体验与发展。
体育学习可以给学生开展互助学习的机会,在组内进行交流与合作,彼此尊重。可以使个人力量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凝聚起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强大团队。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承受困难,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学生由“要我学”而转变成“我要学”的强烈愿望。3.1.1.2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新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探究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由学生与教师通过主体性的发挥而生成,其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己的目标,教学内容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教学理论的革新确立起师生之间以对话为特征的生命和情感沟通,在对话中师生双方都作为整体的、独特的个人相遇与交往,在相互理解中超越个体的有限视界。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
3.1.1.3体验式教学的体育学基础
体育课程主要是生活教育课程,体育课程主要不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直接提供认知基础的,它主要是为了学生能快乐、健康、幸福地生活,充分感受人的生命力,体验情感,增强意志力服务的。社会越现代化,生活越舒服,人们都对体育的需求就越高。体育对增强学生的体能,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促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幸福都是十分重要的。3.1.2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3.1.2.1学生主体性
体验具有主体性,是主体的一种自我感知。体验式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人体验,只有学生主动地体察、认识事物,才能获得相应的感悟与情感体验。3.1.2.2学生的亲身经历性
体验式教学将学生作为体验的主体,同时也就必然强调学生主体的亲身经历,这是体验的本质规定。
3.1.2.3学生的全程参与性
体验式教学具备了一般教学活动应当具有的学生主动参与这一特质,而且还是全程参与。
3.1.2.4学生的个体感受性
体验式教学的个体感受性这一特征,可以从学生体验的过程与结果两个角度做出本质界定。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在集体教学中实施,对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教师与学生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是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中又存在着个体差异。
3.2体验式教学在天津塘沽十五中学耐久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2.1实验设计: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实验时间:2012年10月—2012年11月;教学场地:天津塘沽十五中学田径场地;实验对象:初二(5)、(6)班为实验班、初二(7)、(8)班为对照班。
3.2.1.1实验方法:教学内容耐久跑的教学,实验班采用体验式教学——《校内定向越野》,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最后技评和达标的测试,测试人员由两名非参与本实验的体育教师担任。每名学生的得分为测试成绩根据《天津市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分表》核算取得。
3.2.1.2实验控制: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两班学生在人数(测试时每班各选32人,男女生各16人)、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时间和场地器材上均保持一致。受试者均不知道实验设计方案,以增加实验的效度。3.2.2实验结果与分析 3.2.2.1实验前的情况分析
为了提高教学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了耐久跑成绩方面的相关摸底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两班的学生成绩相当,两个班级学生的耐久跑的素质及技术没有大的差别。
3.2.2.2实验后对学生技评成绩的影响分析
为了比较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耐久跑向越野教学中对学生技评成绩的影响,对四
个班的技评情况进行了技评和测评。技评测试指标包括:跑步的上下肢技术、呼吸及跑步节奏、跑步时身体协调性。其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后耐久跑的技评成绩得分表(满分10分)
组别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实验班(5)
9.2
7.4
8.52 实验班(6)
9.5
7.1
8.32
对照班(7)
9.1
6.6
8.13 对照班(8)
9.2
6.9
8.23 由表1可以看出班级学生最高分的班级在实验班(6)班为9.5分,学生最低分的班级在对照班(7)班为6.6;班级平均分最高的班级在实验班(5)班为8.52分,班级平均分最低分的班级在对照班(7)班为8.13分。实验后所得数据说明:体验式教学在耐久跑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成绩,其具体分析如下:体育教学中观察力是学生需要发展的一种重要能力,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对周边世界进行观察、感受,要学生有观察的意识,认识到观察对自身认识的发展、思维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在主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获得积极的体验。这样的能力不是教师课堂上的讲解、示范就能使学生理解、掌握的,这样的体验也不是教师几句点拨就可以实现的,学生要在教师重点引导下逐步学习、体会,在自我实践中逐渐提升观察力。3.2.2.3实验后对学生达标成绩的影响分析
为了比较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耐久跑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对实验组级对照组的四个班的情况分别进行了测试。其结果见表2(根据《天津市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分表》核算取得)。
表2 实验后耐久跑的测评得分表(满分100分)
组别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实验班(5)
85.13 实验班(6)
84.41 对照班(7)
80.32
对照班(8)
82.57
由表1可以看出班级学生最高分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有,学生最低分的班级在对照班(7)
班为64分;班级平均分最高的班级在实验班(5)班为85.13分,班级平均分最低分的班级在对照班(7)班为80.32分。体验式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主观性、主动性及教学中的主体性,因此相对对照班而言实验班的学生在体验耐久跑的校内定向越野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更高,并在课程中频繁地表达愉悦的感受,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听取老师所讲授的练习技术及方法,能更加主动地向老师咨询反馈自身的情况及问题。
体验式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体验式体育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自由的体验,挖掘自己的运动潜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可以自由交流,使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动作技术,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所以技评成绩及测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
另从教学实验所得数据表明:体验式教学对于学生耐久跑成绩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传统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达标成绩,也具有相当的效果。其原因是,虽然学生的达标成绩的高低受训练的时间长短和身体素质的好坏的影响比较明显,同时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是受身体素质、技术素质、和心理训练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必须经过多年系统、科学的训练、才会有显著性的提高,因此体验式教学虽然对学生达标成绩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具有较明显的提高幅度。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在天津塘沽十五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更有利于提供学生的身体素质。
4.1.2 在天津塘沽十五中学中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4.1.3 体验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1.4 体验式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广泛地进行身心的体验、尝试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参与中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4.1.5 体验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2建议
4.2.1 建立平等、协调和愉悦的课堂是“体验式”教学的前提。
4.2.2 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2.3 在分组练习时,要考虑学生的意愿,最好让学生自由组合,并与适当调配相结合,使配对练习变成真正相互鼓励和相互评价的分组练习。
4.2.4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不断开拓体验式教学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各个体育项目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蓉.体验式教学模式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6):63-64.[2]邵祖祥.体育教学模式及其相关概念关系的探讨[J].浙江当代教育论坛,2007,7:11-12.[3]陈少宏.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揭阳:揭阳论坛,2003,1:26-28.[4]黄晓林.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75-77.[5]姚晓燕,姚晓玲.体验式教学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5):111-114.[6] 张岚.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107-108.[7]陈霞明.高校武术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探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4(4):124-128.
第三篇: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健康长跑是中学生体育教育的关键性课程,经过中、长跑的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对体育教育应该是说教结合,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以实例为主对学生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 耐久跑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4-02
中、长跑是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跑步中学习运动技巧,激发学生对于健康长跑的兴趣,能够坚持每天中、长跑,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模式,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保障。通过健康长跑,教师应该采取团队活动方式,增加活动项目,提高活动乐趣,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身心的愉悦,从内心深处习惯体育运动,达到健康体育的目的。
一、规范学生中长跑动作,提高学生跑步技巧
1.小组教学有利于不同体质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第一点,我们需要明白每一位学生的体质都是不同的,而且这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对于体质差异大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小组教学。而小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依据学生的体能进行分组,面对体能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制定适合他们的方案,体能好的学生则可以提高教学难度,这样可以是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第二点,要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任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体质能力,并结合中学生教材规定,使教学方案保质保量,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课堂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所有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都上了更高的一个台阶。
2.规范学生的跑步姿势,学习跑步方法
第一点,跑步时的身体动作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跑步要领,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与此同时,在跑步时转弯和不转弯都需要注意姿势及跑步方法。第二点,中长跑对于学生体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需要学生在不同阶段控制好自己的体力。第三点,在中长跑时要控制好步伐和呼吸在同一个节奏上,跑三步呼一口气,跑三步吸一口气,可以有效的保存体力。而且,步伐的长短和频率也是极为关键的,在跑步时控制好速度,保持呼吸的频率,也可以保留学生的体力。
3.在长短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枪还没有响学生就跑了,刚开始跑就急于提升速度。问题的起因:学生缺乏跑步方法,身体姿势不正确,着急跑而忽略了长跑对于体力的要求。解决方案: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规范学生动作,使学生明白保存体力在中长跑中的重要性。
(2)学生容易慌张导致跑步姿势不正确。问题的起因:学生缺乏跑步技巧,整个身体容易紧绷,导致跑步时身体不平衡。解决方案:为学生示范正确的跑步姿势,讲解跑步时的注意事项,多做定时跑,提高学生的跑步技巧,加强学生各方面锻炼,使学生体能均衡发展,使学生能够放松身体。
(3)跑步时呼吸和步伐不在同一频率上。问题的起因:中长跑时无法正确掌握跑步速度,导致呼吸紊乱,步伐忽大忽小,忽快忽慢。解决方案:明确中长跑过程中呼吸与步伐相配合对于体力的重要作用。可以从慢跑开始训练步伐与呼吸的配合度,控制呼吸的频率,还可以通过慢跑规范步伐的大小,使学生在长跑过程中均匀速度,一切都可以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时,就可以提升跑步速度。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1.多种教学方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模式非常容易消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容易产生乏味的感觉,觉得跑步没有意思,就会感觉到非常的疲惫。所以,老师应该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将跑步融入到游戏中,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又结束了一节课的任务,或者可以变换不同的场地练习,提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感觉不断涌入新意,忽视了学生身体上的疲累。
2.综合各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我们在上课过程中也可以结合不同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老师在布置课堂任务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认真、快速地完成任务就可以去参与其它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是选择其它活动的前提条件,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是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活动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对体育长跑充满期待。
3.运用不同方式也可以达到健康长跑的训练目的健康长跑的训练方式并不单一,还有许多体育项目的最终结果都可以达到长跑的训练目的,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等。学生在踢足球时可以促进团队合作能力,传球、运球时可以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守门员或者是进球的人员都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最重要的是踢足球时是满场都在跑的,这就间接的训练了学生长跑时的坚持能力。
三、运动后身心放松的措施
学生长跑时消耗的体力是非常大的,使学生能够迅速感觉到疲惫。所以,运动结束后的身体放松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教学生做一些整理运动,使学生身体的紧绷感得到缓解,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只能够暂时有所改善。因此,我将为同学们提供一些缓解疲劳的办法:首先是转换目光,通过讲一些笑话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关注点转移,从而忽略身体疲劳。还有就是让学生安静下来,放空思想,什么都不想,排除一切外界因素,全身心都达到一种轻松的状态。
总的来说,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耐力,使学生做每一件事都可以坚持不懈,勇于接受挑战,敢于直面困难,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运动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健康是生命的前提,运动是健康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露.提高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效果小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邓若锋.在耐久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J].中国学校体育,2010,(09).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理解
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理解
耐久跑是周期性的大强度运动项目,能培养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它要求运动者的中抠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机能相适应。
经过长时间实际锻炼,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在冬冷夏热和疲劳的耐久跑练习中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耐久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力要紧紧抓住速度、耐力这个主要矛盾来安排教学。采用短跑、中跑和超长段跑(包括野跑)以及其它形式的练习。
从生理角度分析,耐久跑成绩取决于人体在活动中摄取外界空气中氧的水平和无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100米跑无氧代谢占50%左右,有氧代谢占10%左右。
500米跑无氧代谢占60%左右,有氧代谢40%左右;1000米跑无氧代谢占5%左右,无氧代谢可以提高血液中碱贮备量,从而可以中和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提高中枢神经在弱酸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反复多次的最大强度练习,能增强人体最大负荷能力,提高速度。但短跑又会产生不利的一面,过多的强度跑,人体本身会产生大量乳酸,酸碱度失去平衡,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疲劳无力。反复多次耐久跑练习,可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水平,而且掌握了运动时要适当加深呼吸深度的方法,最大摄氧量水平升高。但单纯练长跑容易制成慢定型,这就要求我们变换练习方法和内容,采用短、中、长距离练习,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克服无氧和有氧代谢练习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耐久跑练习水平的重要手段。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在练习时要根据中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总的负荷不能太大,1000米跑时,一开始应是匀速跑,在300和400米时开始冲刺。
鉴于上述理论基础,在具体教学中,要首先对学生讲清耐久跑的意义,讲清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同时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七年级时,通过学习原地摆臂,体会摆臂与呼吸的结合,先学习小步跑,再由小步跑转入中速跑,注意跑与呼吸结合好。适当加一些高抬腿跑、后蹬跑,连续单脚跳等辅助练习。
八年级时,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弯道路教学,弯道跑教学要与耐久路结合进行。同时出现变速跑,要求快和慢跑交替进行练习,发展速度耐力。
九年级教学中要安排越野跑,但距离、强度要有不同安排,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避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易疲劳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跑的形式。如“8”字跑,蛇形跑、游戏等方法。
/ 2
除上述体育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耐久跑练习,借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 2
第五篇:有关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有关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训练
作者:姚永辉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8期
耐久跑是周期性的大强度运动项目,能培养持久奔跑的能力和速度耐力。它要求运动者的中抠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机能相适应。经过长时间实际锻炼,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在冬冷夏热和疲劳的耐久跑练习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耐久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速度、耐力这个主要矛盾来安排教学,采用短跑、中跑和超长段跑(包括越野跑)以及其它形式的练习。从生理角度分析,耐久跑成绩取决于人体在活动中摄取外界空气中氧的水平和无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100米跑无氧代谢占50%左右,有氧代谢占10%左右;500米跑无氧代谢占60%左右,有氧代谢占40%左右;1000米跑无氧代谢占5%左右,无氧代谢可以提高血液中碱贮备量,从而可以中和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提高中枢神经在弱酸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反复多次的最大强度练习,能增强人体最大负荷能力,提高速度。但短跑又会产生不利的一面,过多的强度跑,人体本身会产生大量乳酸,酸碱度失去平衡,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疲劳无力。反复多次耐久跑练习,可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水平,而且掌握了运动时要适当加深呼吸深度的方法,能使最大摄氧量水平升高。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耐久跑练习水平的重要手段。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在练习时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总的负荷不能太大,1000米跑时,一开始应是匀速跑,在300和400米时开始冲刺。鉴于上述理论基础,在具体教学中,要首先对学生讲清耐久跑的意义,讲清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同时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初一时,通过学习原地摆臂,体会摆臂与呼吸的结合,先学习小步跑,再由小步跑转入中速跑,注意跑与呼吸结合好。适当加一些高抬腿跑、后蹬跑、连续单脚跳等辅助练习。初二时,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弯道跑教学,弯道跑教学要与耐久跑结合进行,同时出现变速跑,要求快跑和慢跑交替进行练习,发展速度耐力。三年教学中要安排越野跑,但距离、强度要有不同安排,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避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易疲劳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跑的形式,如“8”字跑、蛇形跑、游戏等方法。除上述体育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耐久跑练习,借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