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戒毒人员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应对与思考
姜明 骆明棋
摘要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2年的戒治生活中与外界社会隔离,因种种原因,部分强戒人员难免家中会发生一些重大变故。据统计,富春所一大队仅在2年半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过程中,已出现5例家中发生重大变故事件,可见家庭变故发生的几率与频次都较高。尤其是家庭变故发生后,戒毒人员的思想波动较大,存在的管教安全隐患较深,故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应对与思考是完全必要的。本文旨在结合现实案例,分析总结应对措施,为今后的事件处理提供规范的样本范例。
关键字 强制隔离戒毒 家庭重大变故 外出探视
一、引言
什么是家庭重大变故?根据《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第二十四条 戒毒人员因配偶、直系亲属病危、死亡或者家庭有其他重大变故,可以申请外出探视。由此可见,家庭重大变故包括配偶、直系亲属病危、死亡或其他重大变故,需说明的是,病危与死亡都可以通过家属提供证明,但某些家庭变故不能提供直接证明,不利于戒毒所政管理部门的审核,因此本文所指的家庭重大变故在狭义范围下仅指配偶、直系亲属病危、死亡。配偶、直系亲属病危、死亡对正在参与强制隔离戒毒的戒毒人员来说是重大打击,极易引起其心理大幅波动,对戒毒管理工作来说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化解这样的矛盾与危机将大大促进戒毒人员的戒治,因此如何规范、有效地应对此类事情是目前急需探讨的重大课题。
二、家庭重大变故的分类与区别应对
根据《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第二十四条 戒毒人员因配偶、直系亲属病危、死亡或者家庭有其他重大变故,可以申请外出探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外省籍,甚至是外地区(杭州以外)的戒毒人员在发生重大家庭变故时,综合警力以及风险把控等因素的考虑,一般不会批准此类戒毒人员外出探视,因此在处置应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本地区戒毒人员发生家庭变故,可批准外出探视;第二类为外地区戒毒人员发生家庭变故,一般不予批准外出探视的。这两类情况在应对处置时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被批准外出探视,其余的一系列应对措施都大致相同。下面通过两个真实的案例来分析如何应对这两类情况。
案例一:
2015年8月17日晚,桐庐籍戒毒人员方某在拨打亲情电话过程中得知家中患癌症的父亲正在重症监护病房,且当地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情况不容乐观。桐庐籍戒毒人员方某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值班大队领导报告。当班大队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对其进行了心理干预,进行了谈话教育,指派与其关系较好的桐庐籍戒毒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安排同组戒毒人员对其进行包夹,安排夜间值班戒毒人员重点关注戒毒人员方某,防止方某发生异常行为。次日,大队将这一情况上报至管理科,管理科立即对这一情况进行核实。核实后,告知方某家属可通过家属申请外出探视。8月20日,在各类证明准备齐全后,戒毒人员方某的外出探视被批准。大队派出三名民警陪同戒毒人员方某前往桐庐县人民医院,全程贴身管理。外出探视结束后,根据相关规定对方某进行了尿检及谈话教育。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大队通过各个层面对戒毒人员方某进行了帮扶与关心,戒毒人员方某也对大队作出这样的安排心存感激,同时意识到因为吸毒不能尽孝心而感到后悔,积极投入到了戒治中。
案例二:
2016年10月10日晚,江西籍戒毒人员汪某在拨打亲情电话时意外得知自己年仅11个月大的儿子因白血病去世。其所在小组组长吴某发觉汪某并不像以往那么活跃,发现其眼神暗淡,也不愿与别人交流,便询问其情况。该组长立即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当班大队领导。当班大队领导立即向当事人汪某询问了具体的情况,并安排他再一次拨打电话。鉴于汪某为江西籍戒毒人员,大队清楚外出探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能外出探视大大增加了大队的管教难度,大队班子立即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对策。经研究决定:立即安排大队心理辅导师对戒毒人员汪某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将方某列入所级重点人员,尤其侧重防逃跑这一方面;安排同组戒毒人员对其进行包夹,汇报一日三餐、睡眠及其它生活基本情况;指派与其关系较好的江西籍戒毒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征求其个人意见,是否需要休息(后经征求其个人意见,汪某认为还是参与康复劳动好,可以让自己忙碌起来,少去想起家中的事);专门为其安排亲情电话,让其多了解家中的后事安排情况,多安慰家人的情绪。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戒毒人员汪某的情绪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也顺利渡过了丧子的痛楚期。
通过以上两个真实案例可以总结出,在应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戒毒人员上,可以有以下几点规范措施:
1.呈报外出探视。在这一点上,需要着重指出以下几点:
a.严格办理外出探视手续。
b.对戒毒人员强调外出探视的纪律要求
c.对出外路线、目的地、接触人员提前“踩点”,做好预案。d.合理选派随行民警,明确分工,加强现场布控,确保戒毒人员不脱离民警控制范围。
e.做好发生突发情况的准备(如戒毒人员情绪激动、家属执意留人等意外情况),确保戒毒人员人身安全,顺利回所。f.外出探视结束后,做好尿检、谈话教育等后续工作。2.心理咨询师及时作出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处理5例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案例,可以总结:心理咨询师在对当事戒毒人员展开心理危机干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了解详细情况,以备对症下药。在案例2中,戒毒人员汪某去世的儿子是在其被收治后出生的,这一具体细节对处置该事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危机干预前,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当事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家庭状况。2.多听少说,任由宣泄。今年11月9日,戒毒人员丁某母亲由于医疗事故意外去世,这一重大家庭变故对其本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打击,任何说教、谈话的作用都微乎其微。实际操作中发现,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其宣泄。简言之,通过倾听诉说,助其把心中的遗憾委屈发泄出来,效果更甚者,可以做到让他在你面前大哭,以达到宣泄的目的。3.提要求。首先声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提要求并不是平时管理过程中简单的下达指令,而是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为其规划今后的戒治计划以及讲明积极戒治的收获,总而言之,助其积极戒治,早日回归家庭。同时也要向其指出一旦不能调整好心态,消极戒治所带来的后果。
3.落实好包夹戒毒人员,掌握戒毒人员的思想动态。必要时可将其列入所级重点人员,严防逃跑、自伤自残等事件。在落实包夹戒毒人员时,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落实组长、自管会包夹外,也要落实暗包夹、信息员,全方位的掌握当事戒毒人员的思想动态变化。
4.在同戒中挑选2-3名与其关系较近的戒毒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由于身份不同,往往戒毒人员对管教民警都会保持距离,许多真实想法不会同管教民警倾诉,反而更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向老乡、同戒朋友倾诉,因此管教民警要有意识的安排与其关系较好的戒毒人员与当事戒毒人员谈心、说话,陪同他一起渡过这段困难期。
5.加强对当事戒毒人员的生活帮扶。鉴于戒毒人员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大队可以让其停工休息,在伙食上可以对其有特殊安排。此外,可以额外安排几次亲情电话,让其了解家中处理后事的情况,同时也能有机会安抚家人的情绪。可以联系其家属,有条件的情况下来所进行探视,协助民警共同劝导戒毒人员。
以上五点措施旨在帮助发生家庭重大变故的戒毒人员顺利渡过思想波动较大的时期,尽快地投入到正常的戒治生活中,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脱逃、自伤自残等事件的发生,维护场所的安全稳定。
2009年,湖北某监狱发生罪犯脱逃事件,1天后该罪犯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调查此事件时发现,该罪犯实施脱逃的目的非常明确,正是由于自己父亲因车祸去世,而在呈报外出探视时由于跨地区的原因被狱方拒绝,因此有预谋地实施了越狱。由此可见,家庭发生重大事故的处置尤为重要。处置不当,极易引起管教事故,诸如自伤、自残、计划脱逃等。相反,如案例一中,大队对当事戒毒人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仅帮助了该名戒毒人员能够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其对大队产生一种感恩之心,该名戒毒人员在后期的戒治生活中各方面进步明显,戒治效果明显好于前期。因此,合理妥善的处置此类事件不仅可以防止管教事故的发生,也可以体现政府对戒毒人员的人文关怀,促进其积极戒治。
三、结语
“规范化执法、人文化管理、专业化戒毒、社会化矫治”是浙江省“四四五”戒毒模式下提出的戒毒总理念。结合工作实际与理论调研,以上总结的对发生家庭重大变故的事件应对措施恰恰一一印证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总理念:严格办理外出探视手续体现了“规范化执法”;加强对发生重大家庭变故戒毒人员的生活帮扶体现了“人文化管理”;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体现了“专业化戒毒”;外出探视,加强与家属的感情联络体现了“社会化帮扶”。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病人与受害者,需要社会、政府、家庭的共同帮扶,尤其是当其遇到家庭变故时,思想上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更加需要全方面的帮助。前文中提出的几大举措基本涵盖了在戒毒人员管理过程中,民警可以做到的具体措施,同时这些措施在现实运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希望通过总结现实案例中运用的措施,为今后在处理发生家庭重大变故戒毒人员上提供一个规范、有效的范本。
参考文献:
[1] 卓朝勇 徐华剑.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外出探视工作的思考[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5第四期.[2] 胡兰芳.浅议戒毒条例下的强制隔离工作的发展[J].司法网,2011.[3] 马俊强,无强,温新.论我国戒毒体制的发展变化[J].法治与社会,2011.[4] 王端鸿.解读社会工作:理念、原则及其方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
第二篇:关于对强制戒毒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矫治的思考
关于对强制戒毒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矫治的思考
包头市劳教所 苏琳
强制隔离戒毒是指为了保证戒毒效果,依法将戒毒人员隔离在一个专门的治疗场所内,在与毒品隔绝的环境下进行戒毒治疗。强制戒毒工作原是公安民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实施,将原有的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和司法行政机关劳教戒毒两大强制戒毒资源整合为强制隔离戒毒,预示着劳教戒毒已经发展为强制隔离戒毒。目前强制隔离戒毒已成为我国劳教工作的一个新的热点和亮点,揭开了我国劳教工作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下面我就对强制戒毒人员如何进行心理矫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对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意义
劳教人员的心理矫治为劳教所在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劳教人员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
同普通人相比,心理问题在戒毒人员这类特殊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戒毒人员之所以吸毒违法,其中重要诱因就是 心理问题。不仅如此,戒毒人员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压封闭环境之中,活动空间小,心理压力大。戒毒难就难在心瘾,如果心理问题不解决,外界条件再好也不是他们成功戒毒的必要条件。开展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不但是戒毒场所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可以帮助他们改变错误认知、树立成功戒毒信念,消除不良情绪和成瘾心理,重塑他们人格。
二、对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四个阶段和具体措施
(一)情绪消沉阶段的心理治疗
戒毒人员的失败感强,对亲人、家庭、社会感到愧疚,情绪悲观、消沉,对未来信心不足,需要帮助其消除不良心理,树立信心。主要做法是:
1、剖析思想根源。情绪悲观、消沉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1)轻度环境适应因素,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对戒毒生活的想象与现实生活产生的落差心理和孤独心理;(2)生理难受——脱毒症状有所反复时,导致痛苦,焦虑等心理;(3)想改善精神或物质生活,渴望被关心和尊重,存在追求享乐心理与攀比心理。
2、行为矫正。加强对他们的行为养成管理和恶习矫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主要措施是:(1)对他们加强养成教育、体质锻炼;(2)通过听轻音乐、静坐反省、适当宣泄,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使他们的生理和情绪压力释放;(3)通过谈心交流、医生关怀、团体咨询等方式进行情绪安慰与心理辅导;(4)运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心理测试,做出分析,提出管理,教育矫治的对策和建议;(5)通过课堂化教学、戒毒模拟等方式进行戒毒方法教育,使他们懂得科学的戒毒方法。
3、情绪调节。在民警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我消极情绪调节,主要方法有:(1)理性思维法(利弊分析法),就是让他们通过正确的手段和理性的思考,在辨别是非、利害关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矛盾心理和错误认识予以自我调适与矫治;(2)借鉴参考法,就是借鉴他人的惨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与自己现在的心态、想法对比,从而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3)情志转移法,在情绪低落时有意识的把自己的注意力、兴趣转移到使自己快乐的事情上去的心理调适方法;(4)自我暗示法(自我说服教育法),用自我安慰,自我教育、自我暗示、自我警醒等方法给自己启发、示意和说服教育,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5)忘却法,学会和努力忘却痛苦、失败,使自已内心安静平和;(6)宣泄法(发泄法),通过运动、唱歌、哭泣、怒吼等特有形式将自己积聚在心里的痛苦、烦恼、委屈、懊悔和遗憾等情绪发泄出来的心理调适方法;(7)交流咨询,与亲人、朋友和民警进行交流、咨询,从而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8)消除不良情绪互帮小组,在专业民警的指导下,建立情绪互帮小组,通过相互之间的安慰、开导、关心、帮助和提醒,消除不良情绪的心理调适方法。(二)心理矛盾阶段的心理诒疗。
当戒毒人员在接受戒毒教育,面对自己的吸毒经历、生活现实,家庭状况、就业前景和未来前途等方面的压力和困难,产生心理矛盾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心理治疗。主要方法有:
1、挫折心理教育。使戒毒人员思想和心理上正视、接受和设法改变生活现实中的挫折。
2、惰性恶果心理教育。教育戒毒人员懂得在生活现实中遇到挫折、矛盾,越是产生惰性,消极和堕落,后果就会更加严重。只有正视、接受、抗争和设法改变生活现实中的挫折、矛盾,未来的前途和人生才能有转机和改变。
3、自信心教育。教育戒毒人员控制自己的情绪,纠正恶习与错误,培养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减少和避免消极、错误的认识和行为,从而树立自信心。
4、戒毒模式训练。在专业民警的指导下,对戒毒人员通过戒烟模拟训练,锻炼和培养戒毒的毅力,增强戒毒信心。
5、反弹干预。当戒毒人员发生情绪低落,心理消极苦闷、自信心降低、戒毒意志衰退等情况,通过心理诱导、危机调停、劝慰鼓励等措施,以缓解心理压力,平息心理焦虑,防止演变为严重事态。
(三)承诺阶段的心理治疗
经过生理脱毒期,戒毒人员摆脱毒瘾的信心和决心明显增强,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进—步的心理矫治,鼓励和监督他们通过心理戒毒努力,锤炼戒毒毅力。主要方法有
1、在专业民警的指导下,帮助戒毒人员制定和实施心理戒毒计划。
2、组织戒毒人员制定和操作3~5项心理戒毒措施,以互帮小组为单位开展群体监督和互助,实施心理戒毒。
3、争取家人关心,主动与亲友沟通,汇报戒毒成效,取得亲友的鼓励和精神支持,营造良好的心理戒毒氛围。
4、开展劳动教育,进行择业或就业指导
5、针对戒毒人员的家庭生活困难,建立救济机制,消除后顾之忧,增强戒毒信心。
6、开展心理戒毒普查,对心理戒毒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四)重塑自我阶段的心理治疗
这一阶段的戒毒学员即将回归社会,他们渴望受到尊重、理解、关爱和支持,需要在自律和外在管束及帮教下巩固戒毒成果,长期保持高度的自我戒毒意识。主要方法有:
1、家庭和社会志愿者主动关怀、帮助。
2、始终保持拒毒心理。在有益的生活圈、工作圈、交际圈中生活,与吸毒人员和毒品断决一切关系。
3、冷静求助心理。当自己的思想发生动摇,心瘾发作,或者毒友诱惑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在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时,要主动寻求亲属、益友、单位和公安机关的帮助。
4、建立联帮联教机制。建立家庭、社区、单位、公安机关四位一体的帮教机构,建立社会帮教联系卡,对戒毒人员进行监控,开展戒毒自我保护、戒毒自助、戒毒宣传教育等辅导教育活动,巩固戒毒成果。
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民警必须把握的几点
为了做好心理矫治工作,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民警必须形成科学的心理矫治工作机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吸毒者要坚持“以人为本”。
1、重视他们的情感和需要,与他们加强情感交流,针对的思想状况,进行情绪调节,设法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给予心理安慰和生活关心,从而消除心理隔膜。与此同时,加强思想引导和信念教育,加强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学习规范和戒毒教育,使他们在强制戒毒所走出思想观念、生活适应、管理要求和戒毒矫正等方面的盲区,真正走好科学戒毒、规范戒毒、成功戒毒的第一步。
2、对戒毒人员进行戒毒方法、戒毒矫治流程、心理戒毒等方面的指导,使他们明确戒毒目标,树立戒毒信心,最终彻底戒毒。
3、对戒毒人员进行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和学习规范教育,加强行为养成和恶习矫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这是科学戒毒、规范戒毒、成功戒毒的基本方法。
4、通过队列、体操、跑步等措施加强体能锻炼,缓解戒毒劳教人员的心理压力,加速他们的生理康复,巩固生理脱毒成果,树立和增强戒毒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根据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道德、时事政策、禁毒教育以及性病,艾滋病知识等系统教育,矫正他们的错误思想,是科学戒毒、规范戒毒,成功戒毒的重要途径。
(二)、具备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素质
1、熟练掌握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和巩固回归期三个阶段的教育矫治内容
(一)生理脱毒期(7~15天),进行递增式的体育训练和养成教育,加强卫生管理和行为规范教育,结合一定的心理辅导、辅助教育和个别谈话教育,进行心理安慰,缓解心理压力。
(二)身体康复(16~60天,可以适当延长),逐步加强体育训 练和养成教育,开展戒毒方法教育、禁毒法规教育、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心理测试与辅导,适当的 辅助教育、个案教育、亲情帮教和所内习艺劳动。
(三)巩固回归指导期(61-90天),强化体育训练,进行法律常识、思想道德、形势政策、文化知识、出所教育,开展必要的社会帮教、辅助教育、个别教育、现身说法、回归指导话动和所内习艺劳动。
2、及时搞好戒毒人员的心理测量。能够通过准确的心理测量和诊断,提供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增强个别教育的针对性。
3、要建立心理咨询例会制度。将心理矫治中心收集到的一段时期戒毒人员心理特征和重点戒毒人员心理状况进行通报,并从管理部门了解当前动态以及有心理疾病的重点人员,走出咨询室主动咨询。
4、心理矫治要与各项矫治活动相结合。对心理矫治工作定位不能仅仅局限在心理问题的解答、治疗上,要以心理矫治工作为依托,把心理矫治中心建成集心理矫治中心、政策法律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咨询中心,通过解决各种具体、实际问题来解决戒毒人员心理问题。
第三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工作办法(试行)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工作办法(试行)
第四章 通信、通话
第十七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往邮件应当接受工作人员的检查,防止夹带毒品和其他违禁品。实施检查时,应当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本人和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同时在场。第十八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来往邮件由大(中)队统一登记、收发。
第十九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经所在大(中)队批准,可以使用强制隔离戒毒所指定电话与配偶、亲属电话。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与国外、境外配偶、亲属通话,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得持有或使用移动通讯设备。
第五章 探访
第二十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和所在单位或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可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探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因特殊情况,其他人员要求探访的,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
第二十一条 正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不予安排探访。因特殊情况确需探访的,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正在接受审查或呈报逮捕的,禁止探访。
第二十二条 探访在探访室或指定地点进行。探访室应当设置玻璃隔离设施。探访时应当有工作人员在场。
国外、境外的配偶、直系亲属探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省级主管机关批准。
第二十三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探访时,应当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护照)、户口本等证明本人与被探访人员关系的证件。所在单位或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探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当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所在单位出具的介绍信。对没有证件或与证件不符的,禁止探访。第二十四条 探访人员送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当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置的商店购买。
探访人员送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其他物品,须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并由工作人员当面进行检查。
第二十五条 探访人员应当遵守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探访规定。对违反规定的,终止探访。
第六章 探视
第二十六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经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可以探视其配偶、直系亲属。
第二十七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探视应当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一)配偶、直系亲属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原单位、就读学校或所在街道(乡、镇)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中应当说明探视者与被探视者的关系和探视理由;
(二)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配偶、直系亲属病危通知书或者公安机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配偶、直系亲属死亡证明;
(三)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八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探视:
(一)处于急性脱毒期的;
(二)正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的;
(三)其他不宜办理探视的。
第二十九条 探视由大(中)队填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探视审批表》,经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强制隔离戒毒抽批准。一次探视时间不得超过5日(不含路途)。逾期不归,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立即告知当地公安机关。第三十条 探视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以由亲属或者所在单位、就读学校接送。
第三十一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探视费用自理。
第九章 所外就医 第四十六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患有严重疾病,强制隔离戒毒所不具备治疗条件,地方县级医院无法治愈的,可以办理所外就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七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办理所外就医,须由指定的地方县级以上医院出具诊断证明,亲属、原工作单位或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同意担保。
第四十八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所在大(中)队填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所外就医审批表,由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部门、管理部门审查提出所外就医意见,经强制隔离戒毒所审核,报其省级主管机关批准。
第四十九条 所外就医批准后,由强制隔离戒毒所填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所外就医证明》,通知担保人将所外就医人员接回,并通知当地公安机关和原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一次所外就医时间为1至3个月,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及时了解所外就医人员疾病治疗情况,对已经痊愈的及时收回所内执行剩余期限;未痊愈的可以续办所外就医手续。第五十条 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及时通知到期的所外就医人员回所进行诊断评估。
第五十一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所外就医的费用自理。
第十一章 奖惩
第五十六条 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所内表现进行奖惩。
第五十七条 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奖励种类为表扬、嘉奖、记功三种,惩罚种类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三种。第五十八条 奖惩由大(中)队提出意见,填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奖惩审批表》,经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部门审核,报强制隔离戒毒所批准。
第五十九条 奖惩决定应当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宣布,须本人签名确认后存入档案。拒绝签名的,应当注明情况,不影响奖惩决定的执行。
第六十条 奖惩结果应当作为诊断评估的依据。
第十三章 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第六十四条 强制隔离戒毒所对经诊断评估准予提前解除或按期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应当提前或按期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第六十五条 强制隔离戒毒期限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从《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规定之日起计算;
(二)延长的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与原决定的强制隔离戒毒期限合并执行;
(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探视(含路途)、所外就医的时间,计算为已经执行的强制隔离戒毒期。
(四)强制隔离人员擅自离所或探视期限不归的时间,不计算为已经执行的强制隔离戒毒期。
第六十六条 强制隔离戒毒所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应当填发《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证明书》,由大(中)队宣布并发给本人。
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当提前通知原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戒毒人员亲属及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地、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
第六十七条 对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接到原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机关或受委托的强制隔离戒毒所省级主管机关批准文件后,应当及时向本人宣布。第六十八条 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毒所应当及时发还代管财物,结清账目,办理出所手续。
第四篇:关于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大队民警关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心得
关于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行 规范管理 分别管理的思考
——邵虎
自2008年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施以来,司法劳教所便加挂了牌子——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由此,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便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开始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相比劳教人员而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其身份的特殊性,这对长期从事劳教工作的警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就目前我所实际而言,少数学员为之前的劳教戒毒人员,现在换了一种身份,实则为吸毒成瘾人员。《禁毒法》实施至今,包括《戒毒条例》(国务院597号令)及《贵州省禁毒条例》均没有配套制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诊断评估办法”。各省(市、区)、各强制隔离戒毒所评估办法不一,这给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带来了很大困难,《戒毒条例》第五章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被责令接受社区康复的人员拒绝接受社区康复或者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并再次吸食、注射毒品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强制隔离戒毒不得提前解除。目前问题集中在:生病、违规违纪受处分、逃避必要的生产劳动以及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学员身上,而后者最为严重,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增多。解决和处理这些学员的问题是关键。
现各地都没有明确指示如何诊断评估,执行机关和决定机关不是同一机关,评估材料的报送和审批紧靠双方协调,随意性较大。一次或二次戒毒人员都有可能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这给场所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就我所而言,由于地域的特殊性,自2011年6月26日《戒毒条例》(国务院597号令)颁布实施后,收治二次以上戒毒人员比例较高,老、弱、病、残学员增多,加之一次戒毒人员多数为曾经在公安强戒所戒过毒,多数学员签有社区康复协议。再则80、90后学员收治明显增多,而这些学员年轻气盛,多为独生子女或单亲家庭,性格偏执,易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严重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以我为中心,钻牛角尖,易走极端。而我们的“首要标准”是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率,场所职能是维护稳定,确保“四防”,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促经济发展,这就要让学员快乐戒治,快乐生活,尽量避免警教矛盾,努力构建警教和谐。
我所即将面临大多数戒毒学员不得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会使部分学员没有了戒治动力、没有了希望。纪律和秩序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不及早进行规范管理,分别管理,主动出击,将会导致被动的局面。当前的形势是只要有一名学员(《戒毒条例》第五章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没有得到提前解除,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说服不了学员,工作会被动或部分失控,影响管教也影响经济发展。
应该从纪律上下功夫,必须进行整顿,将“严格管理、人文关怀”融入到“规范管理、分别管理”之中,而规范管理必须要先健全分别管理,这样才能落到实处。要让学员生病了能治疗,违规违纪了有惩罚,消极软抗了有管理,减少学员消极软抗辐射面,让各队专心抓好管理,维护场所安全稳定,服务经济发展。遵循“急性脱毒期、康复期、巩固期”进行分别管理,严格落实“遵守纪律、戒毒治疗、教育矫治、生活卫生、康复和生产劳动”。实行动态管控、分级处遇,及时兑现、呈报处罚、延长戒毒期等。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一、新收管理。学习及身体康复训练必须由民警亲自落实或现场亲自监督。进所就由警察直接管理,对学员是一种良好的导向,消除了学员心中的“拐杖”印象。严格落实新收学习训练时间,把好收治关,特别是身体检查。收治了再办外医或退回,易引起不良导向,一些别有用心的学员便以此为借口,无病装病,小病大养,想方设法逃避戒治、劳动或达到出所目的(二次戒毒以上或曾经刑释解教学员表现相对突出),导致突发事件、警教矛盾增加,管理难度加大。
二、病员管理。经医院诊断为患病,但又达不到外医,本人申请治疗或需要给予必要治疗的,依法统一集中在医院进行必要治疗,既符合《禁毒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戒毒条例》(国务院597号令)第三十条;《贵州省禁毒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也减少这些学员因得不到
治疗,为逃避戒治、必要劳动或达到出所目的,而找种种理由、借口,给管理警察施压,故意挑衅警察,上访或自伤自残,扰乱场所秩序。同时也利于影音资料、治疗记录的收集和整理,作为证据留存,以备用时之需,做到有备无患。
三、违规违纪、出所巩固期学员管理。因违规违纪之后认错态度差或即将出所消极软抗,影响场所戒治秩序的,按程序拟报重新学习,统一管理、教育,巩固戒治成果。减少这些学员的不良行为影响其他学员,进而产生化学反应。
当然,进行规范管理,分别管理,就要配齐配强管理警察。医院要独立,配备2-3名警察值班;新收队要独立,对新收、重新学习、巩固戒治成果学员的管理要分级,按制度给予分级处遇,可从各队抽调警察充实警力。
对适用单独管理、重新学习、给予必要治疗、巩固戒治成果等的,学员有一个从观望、接受到融合的过程,要形成制度,让学员逐步适应,对号入座,动态管控,体现严肃性和威慑力。要尽早介入,不能等事情大面积发生了才“亡羊补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样治标不治本,不利于场所秩序持续安全稳定,也很被动,甚至会被别有用心学员利用,进而煽动激进学员闹事。要结合当前开展的“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和“规范管理年活动”,依法进行分别管理,要教育、引导学员尽早适应管理模式,为后续工作打基础。
第五篇:对社区戒毒的一点思考
对社区戒毒的一点思考
所谓社区戒毒,就是把正在接受药物戒毒治疗人员、新发现的吸毒人员、新型毒品成瘾人员,作为主要对象纳入社区戒毒,通过社区戒毒监护人员和禁毒社工跟踪帮教和美沙酮维持疗法等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毒并转化为社区康复,成为正常的人。社区是特定区域内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同时也是戒毒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开展好社区戒毒工作,是防止新吸毒者滋生,提高戒断巩固率,减少乃至逐步消除毒害,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的有效形式。
一、我国社区戒毒工作存在的问题
开展社区戒毒不但有利于吸毒者身心和行为矫正、纠正原强制戒毒、劳教戒毒这两种隔离式戒毒措施的弊端,而且有利于发展实践中所探索的社区戒毒经验,弥补强制隔离戒毒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保障吸毒者的人身自由,体现了戒毒人性化管理,显示出社区戒毒作为《禁毒法》中一大亮点的独特优势。但是在实行这一措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社区戒毒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戒毒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经费不足是社区戒毒工作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社区戒毒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社区戒毒工作。以前在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中,由于经费无保障,多数戒毒所缺少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以及必需的医疗设备,以致戒毒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我国有效的戒毒机构有限,无法满足全员收戒吸毒人员的现实要求,众多需强制戒毒人员滞留在社区,给社区戒毒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戒毒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戒毒经费保障和监督机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社区戒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社区监控管理和帮教工作有待加强
社区戒毒是将戒毒人员置于开放的社区环境中戒毒,这既是其优点,也可能是其致命的弱点。比如吸毒者熟悉毒品来源和市场,容易得到毒品,导致边戒边
吸、复吸的不良结果。而在实践中的社区戒毒工作中,还存在着图形式、走过场,对吸毒人员的帮教监管措施不力等问题。《禁毒法》第34条规定,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但由于缺乏经验,社区之间没有注意开展交流与合作,对吸毒人员的迁入、迁出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将情况及时通知其他社区,使得监控戒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戒毒方式上偏重药物治疗,忽视心理矫治
目前,我国的戒毒治疗方法一般只是药物替代疗法或冷伙鸡疗法,而且治疗也无能为力。然而毒品的成瘾性非常强烈,吸毒者在吸毒成瘾后产生的心理依赖使他们在个性、性格、脾气、思维等诸方面发生了改变。心理的变态常使他们对戒毒是否成功抱有无所谓的思想,从而阻碍了戒毒的成功。目前的情况是缺乏一套专门针对吸毒者的、可操作性的、系统的心理疗法教程。仅凭戒毒医生个人掌握的技术水平进行操作,显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社区戒毒工作的几项措施
(一)深刻认识加强社区戒毒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投入,为社区戒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戒毒工作要取得实效,走“社区为本”的道路是条捷径。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社区戒毒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社区戒毒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使社区戒毒工作在行动中夯实社区戒毒基础,理顺社区戒毒机构的职责任务,落实力量配备和经费渠道,加强社区戒毒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戒毒装备投入,提高科技含量等,以促进社区戒毒工作。
(二)实行以省级主管机关垂直管理为主,当地政府配合的双重领导,形成统一、顺畅、高效的戒毒工作体系
禁吸戒毒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只有公安机关的作用是不够的,各地各级党和政府应大力支持公安机关的工作,一方面为社区戒毒投入人、财、物力,提
供软、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社会帮教工作,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吸毒人员的歧视心理,树立同情和关爱的风尚,形成健康的社会帮教氛围。根据《禁毒法》第38、39条的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协调好社区戒毒与强制隔离戒毒两项戒毒措施,并根据社区具体戒吸毒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戒毒措施,如明确对吸毒成瘾者做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的具体情形,防止其与社区戒毒发生冲突,以保障两种戒毒措施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
(三)完善社区戒毒的执行主体,建立健全社区戒毒专门工作体系
《禁毒法》将社区戒毒的执行主体赋予了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又实际将这一执行责任交给了以居委会、村委会为主的“有关基层组织”,并且通过社区戒毒协议的方式来执行,这一执行机制既十分脆弱,也是欠缺专业性的。建议尝试将社区戒毒执行与已经初具规模的社区矫正改革统一,将社区戒毒工作交由社区矫正人员负责,同时,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戒毒专业技能培训。这样既可以给戒毒人员树立榜样,吸取成功的戒毒经验,提高戒断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问题。
(四)加大社区戒毒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由于《禁毒法》刚刚出台,在实际工作当中有的地方甚至还不了解新的《禁毒法》的内容,因而更不了解社区戒毒这样一种戒毒措施。因此,加大对社区戒毒的宣传教育力度显得尤为重要,社区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在机关、学校、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开展广泛的戒毒宣传,重点做好对青少年、个体经营者及外来人口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区公众拒毒能力,并主动检举、揭发毒贩违法犯罪活动。
(五)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社区涉毒人员情况
社区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行调查研究,彻底查清辖区有无毒害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掌握现有吸毒人员及有可能染毒及易染毒高危人群的基本情况,在外人员涉毒情况。掌握本辖区吸毒存在的场所,毒品分销网络和地下零售市场 的情况,以及毒品流入、流经渠道的情况。
(六)做好帮教工作,降低复吸率
社区对发现的吸毒人员进行帮教,针对帮教对象的吸毒时间、戒毒时间和个人家庭的不同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教计划和扎实有效的帮教方法。同时,社区应通过各种措施对戒毒人员进行帮教,比如,建立戒毒者家属协会之类的组织,让吸毒者家庭成员得到相关的知识教育和培训,有利于提高帮教水平并可改变目前常见的对吸毒人员责怪、不信任、歧视甚至打骂的现状,加强心理矫正治疗,提供适合的就业机会,将会提高吸毒人员的戒断率,降低复吸率。因此,社区要充分发挥作用,对戒毒人员落实帮教措施,开展帮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