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机修厂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对机修厂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季
旭
机修厂是公司生产体系中的设备维修保障服务单位,承担着公司内的设备、设施、工属具、供配电的维修保障工作,是生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机修厂保障功能发挥的优劣,均影响着公司的生产大局,所以机修厂的生产和内部管理工作必须紧跟公司的发展节奏,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下面是我对机修厂生产和内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建章立制,科学管理。
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基础,然而各项制度的落实,离不开做人的工作。机修厂的每位职工都是核心,只有管住了人,才能做好管理工作,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所以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人的作为,还要理清个人的岗位职责。从基础入手,加大管理力度,对管理人员实行分项、分块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监察力度和考核力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解决好内部分配问题,让能干活、会干活、肯干活的职工得到实惠,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责任是成果,责任是创新,责任是效率。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机修厂团队,必须建立一种以责任为核心的氛围,明确责任,这是提高工作绩效的前提,明确责任体系是让每一个职工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可以使每个职工依据这个责任体系建立权责明确的工作关系,有助于职工之间彼此信守工作承诺,最终确保任务的完成。机修厂的大部分职工的责任意识是较强的,极少部分职工的责任意识还有待提高,只有具备了强力的责任意识,才能提升机修厂的服务水平,才能为公司提供最优质的保障服务。
三、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是稳定职工队伍的基础。
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机修厂的团队精神,“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机修厂的职工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积极工作,才能培养好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职工在相互帮助中完成任务。营造和谐的员工关系,可以产生众人划桨的巨大合力,才能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职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维护好职工队伍的稳定,没有稳定的职工队伍,和谐同样也无从谈起。积极营造和谐的职工关系和工作环境是机修厂为公司提供强力生产保障的基础。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机修厂目前员工人数66人(正式工57人,外用工9人),工种复杂,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才更是缺乏,人员结构不均衡,分布也不合理。各班组状况差距很大,有的班组工作态度积极,任务饱满,成绩显著,有的班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绩效较差,加强班组管理和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在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培训计划,积极组织职工参与培训,鼓励自主学习,提高职工的技术技能。引导职工主动参与与机修厂的各项工作,鼓励竞争,挖掘潜能,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加年轻技术人员的引进,充实一线维修队伍,优化一线维修队伍人员配置,改变目前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的状况。提高班组长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班组长“领头羊”的作用,使各班组的功能发挥均衡化。对外用工人员的工作要科学的进行定量、定性的绩效考核,提高他们薪酬待遇,政治待遇和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对四公司机修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能留住人才,提高技术技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五、技术装备的进步是提升保障服务功能的保证。
机修厂的设备大部分是公司刚成立时购进的,使用年限长,性能落后,故障频发,一定程度地影响到了机修厂保障功能的发挥,提升机修厂的服务保障功能,必须要有相适应的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进步,反过来也会极大地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要使机修厂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司生产保障的需求,必须改变目前设备陈旧、老化、落后的现象,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可以扩大机修厂的服务范围,同时对公司完成各项生产目标有着间接地影响,逐步的更新机修厂的技术装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维修质量,更好的为公司的生产服务。
机修厂的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在职工队伍建设,思想观念转变,技术保障等方面,离公司快速发展对机修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保障功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最优的质量,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为公司提供最好的保证服务。2014、1、
第二篇:机修厂安全管理工作初探
机械厂安全管理工作初探 听毛泽东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教导,与当前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策略是同工异曲。这些真理的光辉照耀在安全管理工作上,使我们体会尤深:这里并非黎明静悄悄,管理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保卫人民生命的战争。
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的行业,在安全工作上与煤炭、石油等行业比较起来,看似如
“这里黎明静悄悄”,但其实不然,它的潜在危险并不亚于它们。这是因为,首先,本行业从业人员众多,且其中“农村包围城市”的比重很大;其次,本行业装备的先进性参差不齐,并非完全能满足安全性增长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飞跃发展,民营经济的比重愈来愈大,而以安全为代价的片面追求利润的怪圈日趋凸现;加之机械行业本身就在为煤炭、石油、物流、航天、军工提供保架护航的产品,它本身的安全性会诱发各行业的重大安全事故,如机械厂生产的瓦斯警报器不合格,就不能有效地监控煤矿的瓦斯爆炸,汽车产品不合格会造成车毁人亡。你要想美国9.11的悲剧不在中国重演,除了提升“软件”的水平外,还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硬件设施,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因此,机械行业是捍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的“马前卒”。
为不再看见亲人流血和流泪,机械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实则如履薄冰。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所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在于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这个“实处”就是从“小事”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安全工作的江河不择细流,终成大海。
要使“细流”清爽、流畅,首先要正本清源——这就是要提升领导的安全意识。
工厂是以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实体,经济成效的现实性,使“法人”在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上左摇右摆,往往离“法”而去,这实际上是在进行天堂与地狱之间的选择,凡落入地狱者,都是“见钱不见人”,违法!使生产成本为芸芸众生的杀手,安全变成浓浓的血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以牺牲安全和环保为代价而夺取高额利润就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如中央台播放的我劳工在日本平顶山煤矿受害的报道,就是人类的一段丑恶史。
正确的安全意识是,领导首先是人性化的人,应懂得生命的需求是一座金字塔,最下层是人的生理需求,依次是安全保障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是生命的五乐章。如果人的基本需求都没有了,生产便失去了塔基,即使有了表面的繁荣,最终也将坍塌。如目前多个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死亡上百人的惨剧,表面上看是“超产惹的祸”,实际上都是蔑视生命的必然结果,是对文明的反动。反之学会《哈姆莱特》中对人的尊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实实在在为员工把好生命的第一关,并把这种意识变成全工厂的自觉,虽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起码能筑起了安全的“防火墙”。
其次是治理好安全工作的“支流”——分级执行好安全法规,每个工厂的安全制度其实都可能拿出一大摞,难在执行这一点。
“难”变“易”的方法之一是:最好把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物化,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方法、教材等,感性化的教育培训,直观的演示,把安全工作的阳光照到直接工作的每一角落。例如,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工厂可讲厂安全史,把建厂以来发生过的安全事故及隐患通过图片、事实经过、后果等,结合安全法规生动讲解,事半功倍。我厂也曾在“安全月”中组织讲厂安全史,一幅幅血的教训照片,一个个违章操作造成的后果,使受教育者心灵产生震憾;车间可同样根据机加工的特点,结合实际讲车间危险工位、场地及设备的安全要求,讲车间典型违章事例及后果,把安全教育的重点落脚到“爱护人”上,把“预防为主”的要求从“要你预防”变成“我要预防”。而班组的安全教育重点就放在讲安全操作规程和考核办法上,从而把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在人所处的每一个时空的动作上。如进厂门时有“厂内严禁流动吸烟”;进车间可看见《安全工作十不准》;到了班组,每个机台都贴有《安全生产要领》:“
1、确认设备空运转正常;
2、戴好劳保用品;
3、确定工件紧固;
4、关好护罩开机;
5、不戴手套操作;
6、停稳机后卸工件;
7、紧急情况停机;
8、断电后作清洁;
9、挂牌维修设备;
10、修机后清点再试运转。”把安全规程分解到每个动作上,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如有一次一个操作者工件未夹牢,由于执行了第4条,工件挡在罩内,有利地保护了员工的安全。
人性是有弱点的,所以,“难”变“易”的方法之二是一丝不苟地执法,用“法”的强大威力来纠正违章操作和不良习惯,这是维护正常安全生产的关键。不良习惯由于不被人重视,纠正最困难,因此这种工伤的比例也最大,如车工用手去拉铁屑,常被划破缝针,这类受伤起码占80%。各级执法人员对违章者应面如包拯,在考核上没有“下一次”——斗硬,但应注重从“小”的动作行为去检查、纠正,违章的事就渐渐少了,这叫“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对守法者送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去春风杨柳,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需求给予奖惩:如用广播、电视、黑板报“一句话新闻”等,大张旗鼓宣扬安全先进事迹,批评不良习惯,营造出安全工作至上的氛围,而荣誉感也可起到超越金钱的效果,实现“抓两头带中间”的安全目标。
再严密的规章制度都不能面面俱到,安全工作还受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制约,也极易产生安全隐患。从前我
厂的冲床工、剪板机工、行车工、机修工等,都曾因为把晚上休息不佳或家庭产生不愉快的状态带到工厂,造成伤残,所以安全工作还不能放松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监控。为此,班前会上班长对组员总要“察言观色”,生产中要听其言,观其色,观察其动作规范性、敏捷性等,一发现“苗头”,就要追根究底,并执行“临时下岗”,阻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对人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是第一位,但也不能小觑对安全因素的影响。
要特别注意:一是设备一定不能“带病工作”,二是安全防范要有硬件手段。
设备(含工装、刀具)跟人一样,它也会“生病”,违背这一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如车床三爪已严重磨损,如不修复或更换就有可能使工件飞出;空压机的安全阀已超期,有可能已失效,这会造成压力容器爆炸;高速切削的立式铣床加工中主轴发出异响,或轴承损坏、或刀头松动,继续加工不是刀头飞出就是刀片破碎等,都可能造成机毁人亡,所以杜绝设备“带病工作”,是我们生产者和管理者必须遵守的一条准则。
设备的安全装置也是易被忽视的一个盲点,常造成对人的伤害,象冲床、剪板机、行车等引起伤残的比例很大:如我厂从前受此类伤害就有多人,他们只好从生产一线调到二线,给他们的人生多少造成缺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行车在吊一台产品时,刹车突然失灵,产品从天而降,辅工躲闪不及,脚掌被砸粉碎。那一幕至今想起心还砰砰跳。我想,如果刹车可靠,如果那些压力机械有安全装置,他们现在也许会更幸福。现在我们的设备都有安全装置了,但不能“高枕无忧”,还要每天点检,让它当好生命的卫兵。由于我们对设备的地线就像是对“情人”一样天天看看她,呵护她,因而我厂多年来未出现过触电现象。
人生需要守信的准则很多,如守住收入、守住尊严、守住承诺、守住准则„„,但我们一旦稍有松懈未能守住安全,前功尽弃。所以我们的“法人”、安全管理者、我们的生产者,在守信上述目标时,悄悄地问一句自己:“今天,守住了安全吗?”——“OK!”,也许你在“黎明静悄悄”的梦中也会感受到:“我守住了真正的幸福!”
第三篇:我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学校管理工作,其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概括起来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由学校的基本职能决定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大限度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二是由管理工作的本性决定的,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用最小的管理成本,取得自身体系的最大工作绩效。三是由学校的人本属性决定的,提高和发展师生。我校是农村基层中心小学,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中,有了点滴体会和思考。现就教于各位行家。
一、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校管理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系统的两大要素,抓好教与学的管理,是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关键。
1、教的管理。就是对教师的管理,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教师的思想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浮躁的教风和学风。好大喜功、贪大求洋、标新立异,有时成了教育界的时尚。具体工作中则表现为教育思想的盲目性、改革活动的无序性以及教学业绩的高耗低效,革除这些弊端,学校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我们主要是在教职工中开展了严谨务实的作风教育,杜绝浮躁。积极引导教职工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层次,引导
教师认识到最朴素的道理,往往是最切合实际的道理,最简单的招式往往是最有效的招式。教学教研中有些同志思想认识产生偏差,什么说法新,就说什么,什么做法新,就怎么做。一阵风,一窝蜂,不求实效,忽视校情、班情和生情,忽视传统的思想、方法、手段的作用。在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中表现为雷声大,雨点小;目标大、动作少;动机良好,过程老套;形式花哨,缺少实效;理论上热热闹闹,实践上太多浮躁。鉴于此,我们着重在提高教师文化修养、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改课改、苦练课堂教学本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严谨扎实的作风教育中,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工做平凡人,做平常事,立足现实,不好高骛远,不舍本求末。在“自主创新”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一些同志急功近利,在没有进行深入工作、研讨的基础上,一味地追求结论、追求速度,一度使学校科研工作搞偏了,无实效。通过作风整顿,课题组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及工作程序,规范了研讨过程,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近二年,我校的校本教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
做好教师的管理,还应把业务管理作为重点来抓。业务管理是将人、事相结合的结合点,学校在抓业务促提高,抓业务促发展方面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学习和进修,促使他们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再上新台阶,给骨干教师创造机会学习,给有上进心、肯学习的教师搭建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平台,以点带面,以新带
旧,激发活力。我们平时注重引导和要求教师注重实践体验,教、学、改结合。三是过程管理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是当前教育理论界仿企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通过抓特色、闪靓点,将课内外结合,将老中青搭配,将书本和校本结合。继续狠抓教学“六认真”,注重环节、关注细节,强化引导,确保管理出实效,把传统的教学经验与现代的教学思想能真正在课堂中融合,用已近退休的邱丙君同志话说:“没想到我们这样的人,还能赶上教育现代化,我们也能网上备课了,用媒体上课了”。
我们是中心小学,但更是基层的农村小学,如何用我们对人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去引领全镇的小学教育,是我们的责任,也是领导的要求,我们加大了教育现代化、规范化建设的进程,通过领导的关心和自身的努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学的管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才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我校近几年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让我们得出一个道理,学生管理就是服务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在管理中达到养成教育目的。首先教师不能只做拘泥于书本知识教育传授的注射器械,更要教育学生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学校管理不能只是用条条框框来压制、束缚学生的清规戒律,而是训导学生成人成才的途径。学的管理就是发挥学校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作用,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生活等良好习惯的形成服务。管理者就是服务者,把服务工作落实到学校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细、做精、做优工作。其次督促老师做好角色转换工作,改变老师威信于课堂、逞能事于学生的落后状况,让全体教师平时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成长细节,引导学生踏出一个又一个成长的足迹。再者组织协调好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全心全意服务学生,目标一致、动作一致,才能确保效果一流。近年来,我们竭力打造民主、和谐、上进、乐学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坚定不移地实施服务性、根本性的管理。
二、以提高工作绩效为中心的制度管理
建章立制管理学校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既规范了管理者的行为,避免了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也是实施民主、科学化管理的基础条件,把办学目标转化在各项制度中、既能使各层级、各环节按既定要求互相配合,有条不紊的运转,又能保证管理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绩效性。有针对性、时效性、合理性的制度管理,保证了对实际工作的有效调控。
工作中,我们从后勤到前勤,从人的管理到物的管理,勤、绩结合,劳、脑兼顾,先后制订并修改了制度十多项近百条,如教学管理制度中减少了一些苛刻的惩处条例,增加了对开拓进取的激励措施,管理学上有一句至理名言,即“人们最愿意干的就是得到别人肯定的事“,让教职工在一种向上的、和谐的、积极的氛围中工作,这应该
是我们学校制度管理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三、以提高人发展人为中心的评价管理
评价不是目的,是方法和手段。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的生命线,是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而评价则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科学、多元、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建立,主要是由严格全面的检查、客观合理的评价、及时的反馈激励组成。落实这些工作才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实际评价工作中,我校主要做了三方面:1、我校把对计划、决定、规章制度的执行检查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检查制度,各项检查坚持质、量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2、我校始终把合理、多元化的评价作为衡量绩效、促进工作的有力手段,首先是制订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一切从本校实际出发,删除了只能作为墙上挂、嘴上话的纲纲条条,代替的是可量化、可操作的活的指标。
3、采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定量、定性相结合,主观、客观相结合,领导、群众相结合,促使评价更全面、更公正、更易被教职工接受。在检查中,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公布结果,真正把评价工作作为纠错、补差的有效控制手段,以达到评价促效率、提高人、发展人的根本目的。
四、实施以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为中心的民主管理
民主是管理的润滑剂。办好学校离不开教师参与的民主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到底要靠老师的共同努力,只有真正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才能集思广益,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措施的可行性。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同和支持,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走科教研兴校之路,走民主管理学校之路。我们采用教职工大会、教研组会议、教学一线骨干教师会议,广泛深入地讨论学校的教学计划、专题研究计划及校本教研思路,使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主动介入,积极工作。
以上四项管理工作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探索教改新路子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其中会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我们有信心沿着开拓的路子走下去,争取做得更好。
第四篇:对我段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我段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铁路旅客列车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确保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是创建和谐铁路、落实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旅客至上服务理念的具体表现和前提。铁路旅客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服务行业,要想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旅客运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站稳脚跟,不仅需要实现旅客运输质量的提高,安全基础的夯实及跟进,更是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本文以成都铁路局成都客运段为研究对象,对比安全管理工作中以往和现代管理理念,认识不足并加以改进,达到规范管理,规范生产,以服务质量保安全,提高成都客运段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认识当前安全工作的形势和特点
旅客列车的产品是通过列车服务实现旅客的位移。其中安全管理的特点:一是人员高度分散,流动性强,管理跨度长。一方面显示了铁路职工纪律严明,自控性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鞭长莫及,难管难控的问题。二是作业开放度大,工作可塑性强,管理变数多。我段有进京、进沪、进穗、进藏及成灌、成达、动卧等车次列车,由于列车流动的性质,使四面八方、各个阶层旅客的思想行为,冲击影响着乘务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动车开车后,新进职工平均年龄22岁,在思想上的不成熟给我们的管理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段客运安全管理在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后,段机构编制、人员大量精简,管理人员减少,而车次和职工增加,虽然安全工作形势平
稳,但必须保持“居安思危”思想,迫切需要以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为指导,努力实现安全管控工作由事后发力向源头控制转变;由以控制为主的管控型向夯实基础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型转变;由事后查摆问题的补救管理向利用信息分析、典型案例剖析的超前管理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工作走上有序可控的健康轨道。
长期以来,前辈们在客运安全管理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高铁新形势,新要求,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以往做法的不适应,如不在继承中创新,就会使安全管理工作陷于低水平循环状态。传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以往的安全管理往往是被动反应,就事论事。不能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安全信息、案例,针对信息总结规律,制定预测事故的措施。
2.以往的安全管理往往是凭经验感觉处理安全问题,评估总结定性结论,不能注重数据和解剖案例。
3.以往的安全管理往往是侧重追究人的安全过失和责任,强调遵章守纪、规范行为,不能注重分析产生违章违纪原因,将精力放在治理惯性违章违纪的根源上。
4.以往的安全管理往往是强调以管为主,惯用某一因素或办法去解决安全问题,不能注重把职工视为安全主体和依靠对象,旅客列车特有的工作环境和现场,通过诸多办法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统筹解决安全问题。
5.以往的安全管理往往注重外部控制,使现场少数人管控多数人,不能注重管教结合,调动职工以服务质量保安全的内动力,用抓好骨干队伍,提高职工素质的方法,达到自控型班组建设的目的。
二、现代管理理念
事故原理告诉我们,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管理的缺陷造成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抓安全就不能简单停留在只强调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或安全忧患意识上了,还要认真思考安全第一思想落实在岗位上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行为,我们在管理教育上应该给予职工的知识、经验、技术、技能是否都做到了,也就是说抓安全应该更多的在管理教育层面上去思考、去工作。找原因治根本是现代安全管理与以往安全管理的本质区别。
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预测、分析、消除危及安全的因素。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并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通过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调动职工保安全积极性,形成全员、全过程的安全保证体系。
海因希里法则告诉我们:每构成一个重伤害的发生背后,要发生300起无伤害和29起轻伤害事件,即三者之间比例为1:29:300,说明一个人在受伤害之前已经经历了数百次没有伤害的险情,也就是说事故发生前已经反复出现了无数次不安全的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而之所以没有产生后果,是因为构成事故的三要素,人(安全行为)-物(安全条件)-人与物环境(安全状态)三个因素没有偶合。当然,在旅客列车上,由于存在列车运行中的平稳性的特有环境,使安全状态基数增大,发生伤害事件和无伤害事件的比例会有所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定违章”、“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关系”的道理。这一道理深刻揭示出了在无数轻微伤害、无数无伤害事件的违章违纪背后,隐藏着大量可能造成严重事故的相同原因,要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以现代管理理念为指导,努力减少和消除隐患:
1.信息收集分析进行安全预测
信息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是洞察、预防、控制事故的前提。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分析,就可以预测影响安全的危险行为、隐患来自何方,暴露出管理环节中存在哪些漏洞,应采取什么措施,为安全整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从点滴做起抓现场安全预防
依据墨菲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安全工作的本质就是抓防止事故再次发生,认识危险,进行危险性预测、预防和控制。其主要内容是:一方面对现已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在没有发生情况时,应积极主动的对当前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改进措施以保证在今后的事件不会发生事故。我段针对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结合“以服务质量保安全”理念,推出“六必讲、五必盯、四必到”安全卡控措施,同时要求列车长做好两炉一灶一电的管理;超员列车睹塞通道的畅通,及时疏散旅客,防止边门的睹塞;临时停车加强巡视与宣传,做好旅客思想浮燥的解释工作;加强车门管理,到站提前到车门口,保证边门畅通无阻;列车终到卫生三不带:不带垃圾,不带烟头与火种,不带污水与粪便,做到窗明几净,地板清洁无死角,厕所冲涮要彻底;高站台车门口的安全宣传,避免高站台突发的滑倒或摔伤到站台下等工作。
3.多层次的安全管理
在旅客列车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应由自我控制、作业人员互控、管理人员管控、制度控制、设备控制等环节组成,事故往往是在以上环节均出现问题时才能发生,即上述的事故“三因素”偶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控制事故就是要防止偶合情况的发生。所以安全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性工作,既要考虑当前又要兼顾长远,既要抓现
场管控机制又要抓基础基础建设长效机制。
4.精细化的安全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保安全必做细,只有做到精、细、准,具体量化到位,将量化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才能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我段的精细化安全管理包括:第一是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定责、定时、定点、定量、定人,定责是指负什么样的责任承担说明样的风险;定时是指什么时候去做;定点是指什么车次、什么区段;定量是指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定人是指谁去负责谁去管;第二是以标准化作业程序为载体落实各项安全责任目标;第三是坚持用数据分析案例剖析暴露的安全问题,摸索安全规律,改进安全措施。
三、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指导全段安全工作
1.严明铁的纪律,实施严格管理。铁的纪律、规章制度和严格管理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是保证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保证。要认识到抓安全需要思想教育引导,但更重要的时通过强化遵章守纪规范作业标准,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这就必须通过“三标”和“干部生产责任制”的方式,加大考核力度抓安全。几年来,我段通过应急处置演练、安全警示教育、职工业务培训等形式,大大提高了广大乘务员的作业自觉性和业务素质。
2.对安全信息进行预测分析。一是通过段每日生产信息、安全质量周报、月度“三标”考核建立日、周、月信息网络,以便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二是通过安全评估,形象体现安全管理态势,从而进行安全决策;三是对信息网络内信息分析,找出当月、当季、当年安全薄弱车队、班组、个人,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问题。
3.注重安全文化教育,造就高素质队伍。保安全的源头是培育一支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素质高的职工队伍。我段结合实际,加
强安全文化建设,于今年七月编制了《成都客运段典型案例分析》并组织全员学习,在机关楼和车队楼下均制作了安全警示教育展板,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充分发挥了安全文化对职工队伍的渗透、影响作用,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安全可持续性发展。
4.积极推进量化为主的精细化安全管理。从细节着手,将安全要求量化到具体作业程序中,将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人员、车次、事件、内容全部量化,制定了《成都客运段干部下现场检查量化制度》,并要求各车队结果线路实际编制了《作业程序指导书》,注重抓好关键细节的落实,使广大职工养成了精细、严谨的作风,小到一个门、细到一个眼神。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安全理念引领的科学型转变,达到提高成都客运段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的目的。
第五篇: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多年的基层学校管理工作经历,使我对学校管理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如何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为保障,紧扣“发展”与“质量”两大主题,不断促进学校规范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学校管理中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以下是我的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注重学习,务实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校长要把素质提升作为首要任务。首先,校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工作生活中不讲特殊,能以身作则,遵守规章制度,用高于普通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其次,校长要勤学习、善学习、肯钻研,知识渊博,业务素质高,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能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三是校长要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保证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化。学校管理是摆在校长面前的新课题,要多读有关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书籍,学习掌握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多与重点学校、兄弟学校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学习别人教育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四是校长要立足实际,敢于创新,创建特色管理。在工作中要多思、多想,依据本校实际,努力构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管理体制。五是校长要具备统筹全局的能力,主持全盘工作。校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头雁”,要大胆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思想,确定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拓宽道路。
二、明确重点,细化措施,切实提升管理效能
校长要把效能提升作为管理工作重点,做到务实、创新、出彩,稳步推
进、全面发展。
(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首先狠抓教师队伍素质。从“德”“才”两方面提升教师队伍层次,让教师树立“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思想。狠抓师德教育,结合师德建设年、“学党章守纪律”集中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努力锻造一支“师德优、师资强、师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狠抓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建书香校园,加强教师学习,制定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重视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请教育专家到学校“传经”,强化校本培训;实施“名师工程”,选拔培养覆盖各学科的骨干教师队伍,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建立师资发展规划,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思想,建设教学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实行“三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核心,精细化管理是关键,民主化管理是保障。一是加强科学民主决策,促进管理的民主化。校长要全面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教育管理机制,让教师充分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使教师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人、服务的主人、奉献的主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责任化管理,细节中见功夫,建立健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变“人治”为“法治”,以制度来约束、来管理,使学校管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三是实施人性化管理,在制度的执行中注入“情感”管理,灵活但不失原则,关心教师疾苦,为教师创造更舒适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困难。再次,要创新教师评价方法。加强师德师风、教学常规工作的考核评价,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将“过程性管理”和“终结性管理”结合,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的评价体系,科学、规范、公正地评价教师,把促进教师发展的工作抓细,抓出成效。
(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首先,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坚持不懈地狠抓养成教育,把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结合学生实际,细化《守则》和《规范》的内容和要求,丰富内涵,并逐一落实。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校长要拓宽德育渠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对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认真开展好“国旗下的讲话”和班级周会活动;开展“星级少年”“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的评选表彰活动,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带动鼓励其他学生。再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校长要视安全为第一要务,实行校长安全管理责任,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规则制度,完善学校日常安全检查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职责分明,责任到人;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对学生进行消防常识、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学校“财”的管理
严格执行财政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机构,认真建好账目,尤其是财务的报销。把好票据关,所有票据需由校长、总务主任、经办人等人签字后方可报销。校园要充分发扬民主,学校购置资产和大额的支出要召开教职工会议,让教职工讨论解决,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每学期结束时,校长
把本学期的财务收支情况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公开,接受教职工监督。学校公用经费有限,校长要使用好“财”,把“财”用到最该用的地方,让有限的“财”发挥最大的效用,使“财”尽其用。
(四)加强对“物”的管理
健全完善制度,制定校产管理办法、校产赔偿细则等制度,加强校产的保管、使用、维护。明确总务主任、保管员等的职责,责任到人,杜绝校产的流失。建立校产账目,分类登记,每学期结束时对校产进行一次清理,对因使用期限过长、破损严重失去使用价值的校产,确需报废的提交校务会议研究决定,当年新增的校产,列出清单登记上账。充分使用“物”,提高“物”的使用率,使“物”尽其用。发挥仪器、图书的效用,提高教学实验开出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拓宽学生视野。
三、重视协调,形成合力,全力促进教育发展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首先要认真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任务,严格按要求督促教师不折不扣地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确保《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自上而下有序推进、有效实施,共同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其次,协调好与师生的关系。校长在自觉承担起“当家人”和“领头羊”角色的同时,要很好地协调好与教师的关系,想教师所想,民主管理,广纳谏言,与教师携手并肩,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共同促进学校规范和谐、持续健康发展;想学生所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再次,协调好与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积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大家访”等活动,发放评教表,倾听社会
对教育工作的评价,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对教师队伍的评价,化解存在的矛盾,主动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支持。
总之,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及教育评价的新理念、新要求,学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问题同在。校长应在学校管理中处处、时时做有心人,多学习、多反思、敢创新、勇探索,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切实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每一名师生在实施“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