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自然课教学机智的运用(一)专题
一些优秀的自然教师,在自然课的教学中,面对各种情况都能应对自如。他们完成教学任务似乎是轻而易举、不露声色,顺利得如履平川。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也“捏过几把汗”,只不过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这除了教师备课认真、组织得当、引导得法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学机智。在自然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因势利导在充分“展示学生才能和智慧”的自然课堂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就会急得手忙脚乱,影响教学效果。处理这类问题时,教师不要完全拘泥于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因势利导,顺着发生的问题去想点子,去启发学生。例如,教学《磁铁》一课时,学生实验后,教师让学生看他演示“磁铁隔着盘子也能吸铁”。教师把一块磁铁放在盘子上面,然后拿了几颗小铁钉放在手掌上,并把手掌放到盘子下面,使铁钉接近盘子底部,学生睁大眼睛正准备看铁钉被吸起来的精彩情形,结果看到盘子几次都没能把铁钉吸起来,出现了事与愿违的意外情况。这位教师灵机一动:“为什么隔着盘子铁钉吸不起来呢?”学生的兴趣又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踊跃思考,仔细分析,推测出可能是磁铁的力量太小了。教师按照学生的意见换了一块大磁铁,结果铁钉一下子被吸了上来。同学们欢呼起来。如果当时教师不是因势利导地采取上述方法,而是向学生解释:“因为盘子厚,磁铁的磁力小,所以不能吸起铁钉,我换一块大的磁铁再做一遍。”这样的处理就逊色多了。一是暴露了教师准备不充分,二是教学显得不紧凑,三是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懂教师问话的意思,在回答问题时,也会出现出乎意料的情况。如一位教师教《水能溶解别的物体》一课时,做了食盐溶解于水的实验后,教师问:“食盐溶解了,看不看得见?”学生齐声回答:“看得见!”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马上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问:“你们说的看得见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道:“是看得见食盐溶解在水里了。”教师接着问:“食盐溶解在水里了还看不看得见食盐呢?”“看不见了。”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顺着发生的问题因势利导,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当然,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提问不确切。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清楚地使用符合儿童特点的教学用语。意此言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为某一结论展开热烈争论,双方各持己见,“理由充足”,一时相持不下。作为教师,此时若充当“裁判”,必将挫伤其中一方的学习积极性;若说:“这个问题下去观察研究好不好啊?”学生虽无异议,但问题仍为问题,必将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句古话“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自然教学中,我们不妨用它一试。例如上自然课第二册《青蛙和蟾蜍》一课,学生在课堂上为“青蛙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是否有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同学说:“青蛙有颈,头与身体相连的稍细一点的部分就是颈。”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暂停争论,不说青蛙有没有颈,而去找一种双方都认为有颈的动物,共同讨论它的颈有什么作用,青蛙的“颈”与它有什么差别。问题立即得到了解决,同时学生还从中知道了青蛙没有颈还有它的好处。通过共同讨论,刚才的争论早已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双方均学有所获,乐不可支。在教《碘酒与淀粉》时,怎么才能让学生知道米饭、面粉、红薯、马铃薯等食物都含有共同的物质成分——淀粉呢?这一抽象概括得出的结论,对小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可它在全国自然课教学能手章鼎儿面前却十分顺利地解决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教学过程。章老师先不急于让学生知道有一种遇碘变色的物体叫什么,而是问学生:“柿子、蛋糕、月饼、牛奶„„是甜的,还是咸的?”生:是甜的。师:柿子是甜的,蛋糕是甜的,月饼是甜的„„这些看来很不一样的物品,尝起来却都是甜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你会怎样想呢?大概它们里面有一种相同的、尝起来甜的东西。你知道人们把这种甜的东西叫什么吗?生:糖。师:马铃薯遇碘变成蓝黑色,红薯、馒头也一样,这些看起来很不一样的东西一碰上碘却都变色,这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生:变色物体!师:对极了,这种“变色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变色了?生:碰到碘酒的时候变色了。师:对!这种变色物体平时不变色,一碰上碘酒就“唰”的一下变成蓝黑色了。变色的不是马铃薯、红薯、馒头、米饭里的别的东西,而是它们里面的那种变色物体。后来人们真把那种物体给提纯出来了。把它叫“变色物体”太麻烦了,而且不准确,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淀粉”。上例中,章鼎儿老师不是直接引导学生总结食物中遇碘变蓝黑色的成分是淀粉,而是另辟蹊径,去讨论蛋糕、月饼中甜的成分是糖,意此言彼,水到渠成。在自然教学中,如果某一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绕一个弯子,教给学生如何运用概括抽象和思维迁移的方法。如果弯得好,弯得精彩,那么教学难点的突破便轻松自如,顺理成章了。釜底抽薪学生考虑问题往往从直观入手,只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他们对一些抽象概括性结论的回答往往不一定正确,但也不是没一点道理。面对学生似是而非的结论,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会不知所措,使课堂出现卡壳现象。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冷静,面带微笑,不立即肯定与否定,要给学生以“成竹在胸”、“早已预料”的印象。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迅速究其思路,找到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一旦找到,也不应从学生的结论或思维过程入手,而应避其锋芒,从思维过程的起点入手,釜底抽薪,从而使学生自己纠正错误,转变思想。例如,教学《光》这一课,学生在明白了什么是光源,知道了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传到我们眼里的缘故之后,很自然地进入了“我们眼前这许许多多物体,它们本身没有发光,那么我们为什么也能看见它们呢?”这一问题的讨论。面对这一问题。有的学生会不加思索地回答为:“因为我们有眼睛。”这样的结论显然不能用“不对”否定了事。这时,教师应从学生分析问题的起点入手,挖其错误根源。根不在了,错误无立足之处,其结论自然“土崩瓦解”了。既然学生将出发点放在眼睛看物体上,教师也就应从这一点上反问学生:“是啊,大家都有眼睛,并且视力正常,可是在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眼前这些不发光的物体,我们能看见吗?”学生便释然,从而改变了思维角度,得出了正确结论。当然,教师面带微笑考虑对策的时间,也是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自控时间,在这一时间内,学生如果能自己纠正错误那效果就更妙不可言了。学生的思维有较大的跟随性,第一位学生的发言将影响或决定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如果在一定时间里,学生仍跳不出这一思维模式,教师便可抓住适当时机采用上面的方法。如一位教师教学《水的蒸发和沸腾》中,就采用了釜底抽薪之法,使学生对“蒸发”理解得更全面深刻。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使水变干的方法?生:用太阳晒、用火烧。生:把湿东西搁在暖气上烤。师:大家刚才的回答都是正确的,但都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水干掉。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昨天刮着风,没有太阳,我家洗的衣服却干了。生(马上说):还可用风吹。教师一席话,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变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认识到不仅加热可以使水分蒸发,风也可以帮助水分蒸发。
第二篇:教学机智的运用案例
常铁校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
我校目前问题比较多,即所谓“积重难返”。本人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校领导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一、教育方面
(一)学生管理
1、对严重违纪的学生,该处分的不处分,该开除的不开除,严重损害了校风校纪。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开除学生后收不到学费,影响学校经济,这也反映了部分校领导的办学理念有问题;二是有些学生走了上层路线,使自己被“妥善处理”。如电0852班的王朝,因严重违纪被学校开除后不久又回到原班,令人不解。我认为从办学者的责任和学校长远利益的角度必须严肃校纪校风,这与一个企业不顾长远利益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道理是一样的,我校的不良声誉证明了这一点。
2、对学生缺乏生命的关怀。现在常州市许多职业学校都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有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我校曾经也设立过心理咨询室,但因领导不重视而名存实亡。我认为为了教育事业,为了我校的长远利益应该从严管理学生,按规章制度办事;恢复心理咨询室,引进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充当辅导教师,使我校学生在青春期心理变化时有人进行疏导。
(二)班主任管理
我校领导明明知道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真正的措施,导致大部分班主任积极性不高,造成班风差,学生违纪率高。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班主任待遇过低,津贴每月150元,一般学校都在500元左右,优秀班主任奖励100元。二是赏罚不分明,班主任做得好不好区别不大,甚至有几位中层干部班主任做得一塌糊涂也没有影响他们的仕途。三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至今没有设立德育工作机制,包括德育工作研讨、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奖励等。四是以没钱的借口取消了每任班主任有一次旅游的待遇。我认为学校领导要树立育人第一,教书第二的思想,成立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重点研究我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至于班主任工作制度我校已有,只要作适当地修改即可。
(三)学生预就业
教育部规定职业学校的学生可提前一年顶岗实习,这个规定本身就是错误的。它违反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过早地把学生推向社会,严重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学生正处在受教育的年龄,应该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及文化熏陶,以便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已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共识,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所证明!现在教育部长换了,已开始转向。教育部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周绿林指出:“我们要摒弃两种观念:一个是摒弃那种在发展高职教育中片面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以应知应会为度,片面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职业性的短视观念,把高等教育办成技能培训。另一个是片面彰显所谓的高教性,沿袭普通的本科模式,照搬学科性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学生预就业高职提前到第八个学期,甚至第七个学期,中职提前到第四个学期,许多重要的专业课学生都没有好好学。说好听点是不负责任,说难听点是作孽!更有甚者,为了使学生提前预就业,颠倒教学基本规律,把基础课挪到后面去上,把专业课挪到前面来上。这种做法与农民无异,我几次产生想控告领导的冲动。我认为必须马上改变这种做法,按教学的基本规律组织教学。学生的预就业高职安排在第十个学期,中职安排在第六个学期,让学生在校多学一年,以便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虽然会有许多人反对,但这是教育的责任和发展方向,我校可以走在前面。
二、教学方面
(一)我校目前的教学主流是儿戏。大部分学生知道平时上课不用认真听,作业也不用认真做,因为到考试时老师自然会把考题发下来,只要稍微背背就行了。不行补考更容易,再不行毕业补考只要抄一遍就行。其原因是校领导不真正注重教学质量,平时提倡的教学改革和抓教学质量那是忽悠人的,并多次在大会上厉声质问教师,为什么不及格率这么高?这种暗示教师们心领神会,不再注重教学质量。这使得教风和学风日益下降,造成今天的状况。其原因是领导不是把学校当学校来管理,而是把学校当企业来经营,怎么省事、省钱怎么做。我多次向校领导提出,他们推说其他学校也这样。其实这种情况在职业教育行业中只是少数,大多数职业学校还是注重教学质量的,如刘国钧职教中心就非常重视教学质量,这使得它的招生和就业非常好。我校领导在教育教学方面已堕入到向差的看齐的地步。毕业补考放水的现象不改变,所有的教学常规管理都变得毫无意义。必须改变!
(二)第七学期的体育课不知什么原因全部砍掉,实在荒唐!一个学校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规律都不遵守还办什么教育?!
(三)我校的教研活动极不正常。平时的教研活动要么不进行,要么大家坐下来扯扯蛋,很少大家坐下来研究一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大家都看出领导好形式主义,真正搞教研活动还被人笑话。等到要评估了,就大量伪造材料。这样做似乎我校也混得不错,但造成形式主义在我校盛行。我认为就以上的问题只要按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做就行了。
三、专业建设方面
(一)专业开设趋势
我校专业建设受制于费用紧张,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就业前景好、教学成本低、面向服务行业的专业,如市场营销、物流、连锁经营等。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率将越来越重,我校应顺应这个潮流。而我校领导开设专业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感,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如无缘无故停办物流专业;2006年就有人提出办城轨专业,直到去年才开设。
(二)专业建设问题
1、专业建设对职业学校来说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又是头等大事之一。我校2009年就制定了专业负责人制度,是我在职代会上提的提案,但耐人寻味的就是不执行,我多次向校领导提出要切实推行,但校领导就是不接受。我认为应立即推行该制度,进行公开竞聘,使我校专业建设纳入正轨。
2、现有专业许多设备闲置。如自动焊接机,据说没人会用,这价值上百万的设备闲置在那里,造成巨大的浪费。我校焊接专业的名称是“焊接自动化”,可学生学的仍然是最基本的手工焊接,专业名不副实。为了提升我校焊接专业的内涵,应启用自动焊接机。办法有三:一是送教师出去培训;二是重金鼓励教师攻克该项目;三是聘请专家指导。还有检测设备、原来的教学实验设备等,都应该清理启用。
四、管理方面
我校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有章不依,领导缺乏依法行政的观念。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比较齐全的,这倒也不是校领导好规章制度建设,而是因为各种评估的需要,评估完了,就束之高阁,平时管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尤其是领导往往自己破坏自己订的规章制度。如校务公开条例、职代会条例、学生管理条例等。那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造成我校管理混乱。我认为只要把我校所有的规章制度清理一下,需要修改的修改,其他的按制度管理就行了。但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度肯定很大,校领导这方面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但校领导在重大决策时只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在综合多方意见后再做决定。这样做虽然会增加决策成本,有时甚至很高的成本,但是可以大大减少决策错误,这已被历史所证明的。另外在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时要考虑到我校是教育单位,不能照搬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前我校曾今这样做过,效果很不好。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不是机器,弹性很大,如教师晚上要备课,班主任遇到学生有事随时要来处理,这些都不能算账。要是像企业那样计较作息时间,教师会觉得不公平。重要的是教师情绪不好,会把它转嫁到学生头上,严重影响教育。因此懂教育教学管理的领导非常注重营造一个宽松祥和的环境。我认为我校的规章制度应主要参照江苏省职业学校管理条例更合适。
五、招生
招生是我校的头等大事,关系到我校的经济命脉。但校领导对这事习惯于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多次向他们提出要按科学的方法来做,他们就是听不进。这种非理性令人困惑,导致我校的招生每况愈下。我认为就我校目前的情况,应成立招生特别小组,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招生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来制订招生策略,并做好计划、实施、调控、总结各环节工作。做计划时,重点是制定招生策略,即怎样招;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情况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招生结束时要求各招生老师及时以书面的形式总结自己在招生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反馈招生市场的信息,以供下次制定招生计划时用,这样才能使我校招生损失降到最低。
以上只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个人观点,可能有错误或不当之处,但我有勇气就以上问题与学校任何人当众PK.。
李时英
第三篇:谈课堂教学机智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机智:
所谓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课堂教学机智是一种教学能力,是一种巧妙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艺术。
二、课堂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机智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会对教师教学活动作出各种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东张西望,说明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无精打采,显示他们听讲时身心困倦;表情迷惑,表明他们对教学内容有疑难;嘀嘀咕咕,意味他们思想存在疙瘩。学生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无不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这些信息,教师要运用细致敏锐的观察力,迅速捕获,及时分析,正确判断,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容量、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语调。容量太大,可以精简;步骤太少,可以增加;方法单调,可以灵活;语调平缓,可以抑扬顿挫。就是说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分析内在原因,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做到对症下药,杨长避短,可见,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是实施课堂机智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获得教学主动权和采取最佳方法的基本前题。• 冷静理智的自制力
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用理智把握住自己,并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尽快安定课堂秩序,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扭转到正常的教学上来,那种遇到事情就情绪紧张、心理失衡、怒气冲天、大发脾气、严厉指责学生的表现与行为,必然导致课堂秩序更加混乱,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引起突发事件的因素很多,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被学生意识到,他们就会私下嘀咕或发出笑声。这时,教师万万不可脑羞成怒,正确的态度应是坦率承认失误,再加以改正。如果文过饰非,学生更会议论纷纷,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降低,影响力也随之减弱。再如,个别调皮的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借机故意发出偏差性应答或古怪的叫声,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这时,教师最好的对策应是结合讲解内容对此加以巧妙的转化,使之为教学服务。那种因此停止讲课,斥责学生的做法,效果往往不好。特别是当教师的人格受到污辱时,他就更应该保持清静的头脑,妥善加以处理。教师如果怒不可遏,对学生严加整治,就会造成师生情感的裂痕,既不利于维持当时课堂秩序,也不利于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突发事件,一定要用自制力约束自己,这是教师内在力量的表现,而不是软弱可欺的象征。• 及时有效的调控力
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学生听讲状态和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的教学技巧。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有效的双边活动,教师按照一定的构思,运用准确的语言、整洁的板书和适当的教具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则保持良好的听讲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让自己的思维与教师教学速度相配合。如果这种配合出现偏差,教师就应及时有效地加以调控。一般地说,教师的调控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调控学生听课的情绪、注意力及思维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二是调整教师讲课的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无阻。• 深刻准确的解惑能力
为了适应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仅要多读本专业书籍,而且要多读非专业书籍(如理科类教师要多读文科类书籍,而文科类教师要多读理科类书籍),培养自己深厚的知识素养,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当学生出现疑惑时,教师就要灵活运用具备的学识,机智准确地予以解答。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灵活自如的通变力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课认真,教案内容扎实,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为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确立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教学步骤和环节,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和形式。所以说教案是上课的依据。但是在课堂的具体教学中,完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的做法是很少的。通常,教师都要随着课堂出现的具体情况(包括意外事件),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把教案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积极熟练的迁移力
由于客观事物之间本来就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认识之间必然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围绕讲授内容,充分联系有关的各种知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促进性迁移(即正迁移),避免抑制性迁移(即负迁移)。为此,教师要学识渊博,具有广阔的知识背景,也要有辩证的思维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相关的知识材料理解讲授内容。总之,教师必须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正迁移能力,为课堂教学服务。• 机智幽默的表达能力
教师的表达能力分为言语表达能力和非言语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言语表达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机智手段,突出表现在教师运用丰富、生动、形象、准确的言语传递知识信息,调控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解答学生疑惑,促进知识迁移。非言语表达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眼神、表情、举止神态、修饰打扮及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无声言语来传递信息。它作为课堂教学机智的手段,主要是指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的形象性和直观效应,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讲课内容,还能表达一些为言语手段不能表达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达到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面对有思想、有情感、有态度、有意志的学生,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机智,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机智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应变能力,并不是说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随机事件。相反,它总是受教学教学规律和各种因素的制约,要体现五个有利于:(1)有利于教育方针、教育原则的贯彻执行;(2)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5)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培养教师课堂教学机智
培养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
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熟悉学生,教师就能从学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做到这“三熟”,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断,妥善处理;还可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时期,他们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情绪、意志、个性必然会反映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上,这些心理因素也是时刻发生着作用。因此,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观察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处理好偶发事件,及时调控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 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教师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实施课堂教学机智,运用观察力、调控力、解惑力、通变力、迁移力解决意外事件和组织教学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应努力学好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锻炼生动准确的表达能力
一方面,要锻炼言语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用语具有简明扼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特点,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锻炼非语言表达能力,要讲究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做到抑扬顿挫,并伴随适当的表情和手势等,表达一定的知识信息。•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出现的不同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一般而言,对于没有偏离教学构思的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尽可能通过教学过程本身的进展来解答,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偏离教学构思的学生提问,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有的可以及时解答,有的可以课后解决。对于当场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充分讨论加以理解,或待课后查阅有关书籍给予解决。教师要有“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的诚实教学态度。•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制力
不可否认,当教师在讲课时受到来自学生的意外事件的侵袭(如学生扰乱课堂纪律),必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特别是教师的人格遭到污辱时,教师更会怒不可遏,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但是,这种表现和做法,只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克制和忍耐,保持平静的情绪,并感染学生保持安定。这种克制和忍耐,是来自平常加强自身修养的结果,是自制力强的表现。
第四篇: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运用
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运用
摘 要: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共同需求,更是新课程的深情期盼。作为语文教师培养课堂教学机智,发挥其深刻的育人功能,既是是新课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自身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机智;素质教育
“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关键。”教师素养是素质教育深情的期盼,而课堂教学机智正是语文教师素质的重要成分,是教师智慧艺术的展现,在新课程推行并深入发展的今天,重新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尤其意味深长。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教育大辞典》定义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机智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激”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偶然事件的干扰,立即改变教学传递系统的传输程序(如教学计划教案、资源)。重新拟定教学传输程序,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过程有序的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艺术之树上最为亮丽而鲜活的花朵,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常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景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二、语文课堂教学机智运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一文中明确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1.因势利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势利导”,首先要“因势”,而后才能“利导”。当然,“导”的过程中也会对“势”产生反作用。因者,顺也;因势,即顺着现有并发展的形势、情势。利者,顺利,使有利也;利导就是使行为有利于引导、导示也。
案例1:
一位教师在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课时,通过讨论分析出杜十娘的性格特征,正当教师准备结课时,有学生就其中一点提出疑问,如果杜十娘真的坚强,就应该在认清了李甲的真面目时离开他,怎会为了一个出卖自己的负心人送掉性命?这种行为能叫坚强吗?
这位老师先是表扬学生能积极思考,然后顺着他的思路反问道:“如果杜十娘离开了李甲,她的命运将会怎样?”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发言,为杜十娘设计了许多种出路。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环境加以辨析,最终学生都认识到杜十娘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她最强烈的反抗只能用毁灭自我的方式来表达。
这位教师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学生问题的这个“势”,起到了“导”的这个作用,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此文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2:
我在教学《雷雨》时,通过认真分析后,我反复强调周朴园的性格中虚伪的一面,但是有学生提出了两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三十年前周朴园如果不爱侍萍,那么怎么会和他生儿育女?
三十年后,如果说周朴园不怀念侍萍,他又怎么会发现线索,反复追寻侍萍的结果?
我马上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态度,然后就这两问题引导学生对周朴园的虚伪展开深入的讨论。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我和学生得出了结论:年轻时的周朴园,面对青春美丽的侍萍应该是动了春心。但是,面对家长的干预和钱财权势的诱惑,他选择了背叛爱情,抛弃人性,这是他堕落的开始。年老时,他家财万贯,为了维护他在妻子子女面前的所谓尊严,他宁肯侍萍死去,而假惺惺的表示怀念,以次来糊弄侍萍,堵住侍萍的嘴。更为我们不齿的是想用肮脏的金钱来赎自己良心的债。由此同学都认识到,周朴园是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家伙。
我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求知这个“势”,引导大家分析人物的性格,从而让学生透过事务的表象,抓住人物的本质,这样不只是为教学而教学,而是告诉学生认识生活的方法:看人看事,要抓住实质,周朴园的本质就是自私,为了自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最美好的爱情。这样的教学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
2.冷静思辨――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活泼泼、生命力正处于最旺盛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这样一群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意外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机智来冷静面对了。
案例3:
我在讲《勾践灭吴》一课时,曾经以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导入,项羽破釜沉舟和勾践卧薪尝胆也成为激励他们的故事。学完本课后,又做了一个文言练习《范蠡事越王勾践》,里面有这样一句: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翻译到这里的时候,我又给学生讲了范蠡与文种的典故:吴既灭,范蠡引退,致信种曰:“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种得范蠡书后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属镂之剑曰:“子有阴谋兵法,顷敌取国。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种遂伏剑。
讲到这里的时候,有一男生就说“还以为勾践是个英雄呢,原来做过这等卑鄙的事”,听他这样一说,有的同学也开始唏嘘起来,勾践这个人物形象在他们心中开始大打折扣。这时,我就想起《论语》里的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于是就把这句话写到了黑板上,请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就纷纷发言,并谈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也有所改观。
第五篇:运用教学机智 处理课堂生成
运用教学机智
处理课堂生成
语文课题组
徐跃前
我校市级语文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已过中期,走过来的风风雨雨,实在让课题组的老师获得了很多的体会。本文围绕着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举几个课堂教学实例,谈谈利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生成。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一些超出预设之外,或者与教材无关的内容时,教师如何利用自己的灵性,化“腐朽为神奇”,使教学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教学方向行进,或者说让这些尴尬的,不和谐的音符,生成为教学的亮点。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具有好奇心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天空无拘无束,没有桎梏,也没有成年人那么内敛,他们想说就说,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提问也会让教师猝不及防。其次,学生天性好动,课堂中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会在不恰当的时候出现,对此也令教师头痛。另外,教师自身由于零时性的突发奇想,提出了令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或者说,教师在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闭口不谈等,这时作为教师会显得十分尴尬,再者,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学用具的使用不当,或不熟练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等等。
一、学生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时——避重就虚,展示教师真实个性的一面
记得有位市级课题组的老师在上《开国大典》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提问:“老师,五星红旗为什么有四个小五角星,一个大五角星?” 面对这个问题,这位老师知道的并不多,而且也不够全面,即使她说出来,也是个人的理解。当时她思忖着,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也不可留下美丽的错误。为了让自己风风光光地找到台阶,于是她灵机一动说:“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回答?”她本以为这样把球踢给学生,她会解脱,但事与愿违,没有一个学生来替她解围,她只好如实地说:“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了解的也不多,但老师可以给你指引一条寻求答案的途径?想知道吗?”那个学生点了点头,于是她清了清嗓子,说:“你课外可以去找资料,或者上网查询,明天把答案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听了她这么一说,那位学生甚是满意,高高兴兴地坐下了。面对此情况,假如她给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话,那么可能给他们留下不诚实的印象。这位老师觉得她的坦然不仅没有失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让学生了解了老师真实的一面。他想一个真实的教师对文本的感悟也应该是真实的。这种灵活处理方式,不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机智的积淀来源于教师的真实的灵性吗?
二、教学中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时——顾左右而言教材,展示教师感悟文本的一面
那也是一节市级课题活动公开课,一位老师执教的是《太阳》一课。正当他讲到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时,一个男同学与一个女同学发生了口角,于是他走近他们,问怎么回事?那个女同学说,那个男同学扯她的毛线衣,当他转过脸去问那个男同学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却站起来一言不发,他顿时认识到问题的棘手,毕竟这是一节公开 课,怎样才能让自己下台阶,又能化解这件事呢?他灵机一动对那位男同学说:“你是不是想看看她的毛线衣与太阳有没有关系,是吗?”那位男同学点了点头,于是我转过身对全班同学说:“你们身上穿的衣服,看起来与太阳没有关系,其实关系非常密切,相信吗?好,我们继续看课文。”对于这类“家庭纠纷”非要弄个是非曲直,确实很难,而且也没有那个必要,课下可以开导他们。但毕竟是发生在课堂上,作为教师不能置之不理,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为课程资源并加以巧妙地运用呢?“顾左右而言教材”这种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难道不可以试试吗?
三、教师提问让学生哑口无言时——越俎代庖,展示教师尊重学生的一面
记得市级课题组的一位老师在上《匆匆》一课时,课文结束后,她问学生:“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样?”对于这个话题,她当时以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回答,她都可以追问下去。这时一个叫徐兵的同学举起了手,这位同学本来胆小,又有点口吃,平时说一句话,都要支支吾吾说半天,她本不想叫他,但他表现得确实太积极了,无奈她只好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是,他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鼓励他,静静地等着,但他还是没有张口,脸涨得通红。说实话当时她确实很尴尬,但她马上又激动地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徐兵同学已经给了老师一个满意的答案,想知道吗?”“想!”于是她大声说:“徐兵同学说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简直无以言表!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接着说。“对,此时无声胜有声!多好的 解答!请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在这个环节中,该同学出现的情况是她所没有想到的,如果直接让他坐下,那样不仅他没有面子,就连老师也会感到羞愧,毕竟是她的提问引起了这场**。在这种情况下,“越俎代庖”未尝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四、教师使用教具出现差错时——自圆其说,展示教师灵性课堂的一面
那是一节区域交流观摩课,一位老师上的是四年级的《赠汪伦》。在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欣赏到诗歌配乐朗诵,她使用了多媒体电脑,可是她对电脑还不熟悉,一时找不到她要找的的文件,但又不能冷场,要知道公开课最怕的是冷场。这时她灵机一动,对学生说:“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意真深啊!看,老师一时都找不到了!”她边说边调整自己的心态,终于找到了要找的文件,总算化险为夷了,她默默地庆幸着。她后来说课时说,这个环节的处理,还得益于一位特级教师,这位教师在上《我爸爸》时,也是电脑出现了问题,一时找不到教学图片,当时她真替特级教师担心,但这位教师却表现得异常镇静,说:“咦,爸爸藏哪去了呢?是在位下面吗?找找吧!”很自然地避免了冷场的局面,又临时性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如何处理这种因教具给自己造成的麻烦,这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自圆其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良方,既可解除尴尬的局面,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种美丽的尴尬演化为动态的教学生成,真可谓一箭双雕。
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机智,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点滴经验的积攒,它要以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丰盈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更要借 助于教师的教学激情与教学灵性。果能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