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IRS即时反馈系统的语文课堂诊断初探――以《花钟》一课教学为例
基于IRS即时反馈系统的语文课堂诊断初探
――以《花钟》一课教学为例
宁波市江北区惠贞书院 田 静
【摘要】智慧教室软件使教学中关注学生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成为可能。借助先进的教学科技,利用IRS即时反馈系统,在课前实时检测,为新课教学导航;在课中及时检测,为析疑解难把脉;在课后即时检测,为补救教学助力。全过程的学习诊断,即时反馈,让以学定教得以全面、科学的落实,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诊断 即时反馈 以学定教
所谓IRS即时反馈系统,即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检测题的前提下,学生通过遥控器进行答题,通过IRS的即时反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帮助教师科学地制订、修正教学规划,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本文以精读课文《花钟》一课的教学为例,运用IRS即时反馈系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诊断,进行即时反馈,最终实现以学定教。
一、课前实时检测——为新课学习导航
课堂前测是指教师在正式教学(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预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让老师在即将开始的教学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和认知基础,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学生(关注到每一个),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教学《花钟》一文时,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第一段描写开花的部分,体会语言的优美和作者富于变化的表达。
3.理解课文内容,仿照这课文第二段的表达方法,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仿写一段话。
根据这些目标,教师布置了相应的预习题。上课伊始,即对学生进行课前测试。检测题根据学习目标“量身定制”,涉及到字词的基础知识,易混淆的概念,如花钟的概念、写作顺序等。教师根据IRS即时反馈系统所呈现的学生正确答案的通过率,掌握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前测题中,学生对“欣然怒放”中的“怒”在词语中的意思理解的答对率只有34.6%,大多数学生认为是“生气”之意。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从文章中寻找万寿菊欣然怒放的句子朗读——看图片——提供字典中‘怒’字的意思——IRS即时反馈系统二次选择”这样的步骤进行。
这样的检测,既是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知识前测,也检查了学生预习参与的力度,更有利于教师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盲点,确定学生认知起点,从学生个体和教学内容两个维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为接下去的新课学习导航,让学习直奔主题,真正实现了“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必须教”的理念,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果。
二、课中及时检测——为析疑解难把脉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需要提供哪些针对性的帮助,这也是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利用IRS即时反馈系统,进行课中的及时检测,能快速、及时、科学、正确地诊断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杂症,然后对症下药,让学习的推进更加有效。在《花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植物的开花的时间与温度、光线、昆虫的活动等因素有关之后,教师为检验上述第3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设计了一个仿写练习,让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补充资料或自己找资料,学着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表达方式,选择一种植物来写一写它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段开放的理由。
那么,学生理解这个练习的意思吗?这个练习的效果如何?哪些学生究竟需要哪方面的帮助?„„运用IRS即时反馈系统,就能使得教师切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脉息”,在关键处给予他们最即时的、针对性的帮助。
在练习开始之前,师生共同讨论出这个练习的基本要求,呈现在白板上。5分钟的练习之后,教师根据在巡视过程中看到的学生练习的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位学生先后上台来读一读他们写的片段。全班学生(包括上来交流的学生本人),都来做评委,利用遥控器对这位学生说的内容进行评分。认为完全达到练习要求的,给5分;基本达到的,给3分;完全没有达到的,给1分。学生评分完毕之后,当场翻牌,由交流的学生随机分别选择评5分、3分、1分的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评分的理由,同时还要提供修正的建议。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将练习的要求了然于胸(再度确定评价标准),每一个学生必须认真倾听(慎重对待评分分值),每一个学生必须理性思考(阐述解释理由)。在保证这三个“必须”的前提下,教师能够了解到每位学生学习的程度,并且在通过每个学生给出的分数、他们解释时的措词、表情、行为等,来了解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他们存在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再有的放矢地进行点评。最后,让学生根据两位学生上台交流的内容及师生共同的相关评述,检讨自己练习的内容和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修改之后,这两位第一次来交流的学生将第二次学习成果(修正后的写话练习)呈现出来,全体学生进行二次评价。二次评价之后,如果还没达到预期要求的,就由教师在课后进行补救教学。这样一系列的教学过程,花的时间不多,师生负担不重,但其学习的效果却显而易见。
三、课后即时检测——为补救教学助力
一堂课学习之后,或是一篇课文学习完成之后,如何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效进行诊断?利用IRS即时反馈系统,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得以即时的检测,最大限度地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有利于学生本人及教师给予个性化的补救教学。在《花钟》全文学习完之后,根据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前测中存在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教师设计了针对性的检测题。
相比前测题,总结性的题目在难度上要略高一些,涉及的面也更广一些。学生当堂用遥控器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利用本堂课的下课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避免了传统的教学通过课后的作业或是单元评估等方式进行诊断的滞后的弊端,和由于教师依据旧经验的主观认知来判断学生学习结果的弊病。
在这个环节中需注意的几点是:1.学习成果的检测必须以目标达成度为依据。2.选取教学目标中最为重要的几点进行检测。泛目标的评价,往往反而会降低评价的效度。3.学生回答情况不必翻牌,只作学生个体及教师进行针对性补救之用。4.教师在进行针对性指导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通过经验判断、个别沟通等途径,了解到学生错误产生的真正原因,然后为其提供帮助,或告知其修正方法,或是为其重新讲解,等等,达到即时消弥错误、巩固成果的目的。5.要善于及时保存检测结果,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反思,也利于教师审视、检讨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总而言之,课堂诊断的目的在于让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设计有依据。IRS即时反馈系统的使用,使教师能科学、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阅读)的起点、全面展示和检视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明确补救学习的方向,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愿景。当然,确立科技为教学服务的意识、设计专业的可操作的诊断题的和适切、智慧地运用科技手段,是能让这一反馈系统为“以学定教”发挥最大功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李坤崇.教学评估——多种评价工具和设计及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二篇:《花钟》参赛教学设计(通用)
《花钟》参赛教学设计(通用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花钟》参赛教学设计(通用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钟》参赛教学设计1导学目标: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学会通过读课文,了解段落的大致意思,简要概括意思。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用做动作,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自己喜爱的部分。读出对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对比中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精妙,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导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2、读出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1、经典诵读:(课件出示)
A、关于花朵的词语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繁花似锦
美不胜收万紫千红
百花齐放五颜六色
B、古诗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领读
师总结:哪一位同学可以跟大家说说这些诗句主要是描写什么的?
(鲜花)
2、师点播:鲜花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欣赏完,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花朵有关的课文,这篇课文的名字叫——《花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提?
生回答,师总结:让我们一起带入这些问题走进课堂来学习吧!
1、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老师要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由学生领读)
师:读的很准,看来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通过我们的预习,课文主要讲了什么?(PPT出示)
生回答,师总结板书
A、不同花开时间不同
B、花开时间不同的原因
师总结点播: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不同花开的时间是怎么不同的。
2、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出示导学单
自读课文
①找出不同种类的花,用“”做标注;
②找出不同花开的时间,用“——”标注出来。
标注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①课文介绍了哪几种花?
②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③这些花是怎样开放的?
展示一:请某一小组进行展示,由某一组学生交流,第一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第三发言人。
交流完之后对照钟面进行点播。
3、再读课文,朗读品味
展示二:这些花儿是怎样开放的?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师分组点播
假如你是牵牛花···我们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边读边做动作)
展示三:对比句子
课件出示三组不同的句子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①凌晨四点,牵牛花开花了;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②下午三点,万寿菊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③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花了……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师:同学们,读完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二句写的好,因为它是按照花朵的特征写的。
师总结,点播,为什么第二句写的好。
4、激趣引申表演品味
师:同学们,这些花儿开的这么美丽,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呀?
生:开心、快乐
师: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的开心表现出来呢?
师带领全班进行边读、边表演。
(1)课后拓展:
书上的花儿开得这么美丽,那我们周围的花儿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课件出示拓展仿写句子。(PPT出示图片)
1、春天到了,桃花XXXXXXXXXXXXXXXXX。
2、夏天,荷花XXXXXXXXXXXXXXXXXXXXX。
3、秋天到了,菊花XXXXXXXXXXXXXXXXX。
4、冬天,梅花XXXXXXXXXXXXXXXXXXXXXX。
(2)巩固反馈:
师:这篇课文写的这么美丽生动。我们试着背一背吧!
全班一起背诵,教师指名背诵进行奖励。
师总结:这真是一篇优美的课文呀,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花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至于为什么不同种类的花开时间不同,我们下节课在继续探讨吧!
《花钟》参赛教学设计2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观察花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开放。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具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醒”;理解“欣然怒放、暮色、舒展”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指导书写“醒”;能正确、流利、有表现力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字形演变等方式理解“欣然怒放、暮色、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陌生和喜欢的词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从课题引出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随读疏通生字词。同时提示学生思考:什么是花钟,植物学家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
2.组织旨在学认生字和新词的语文游戏活动。
3.出示语句,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暮色”等词语;引导积累陌生或喜欢的词语。
4.指导书写“醒”。
1.边读文边勾画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词。
2.读字识词,对不理解的提出疑问。
3.修改不规范的字,书写陌生和喜欢的词语。
4.练习书写“醒”。
1.引导学生边大声、正确地朗读课文,边继续思考:怎样选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什么是“花钟”。
2.引导学生思考: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出示语句,指导朗读。
1.练习朗读,并选用书中的句子解释什么是花钟。
2.学生寻找相应的句子。
3.练习朗读好较难读的句子。
1.引导学生大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快速回答:在花钟上可能会有哪些花在陆续开放?
2.分早晨、中午、下午、傍晚和夜晚五组出示写花在陆续开放的语句,指导有表现力地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运用“欣然怒放、舒展”等词语把花“当作人来写”的妙处。
3.组织齐读第一自然段,如可能,相机指导学生背诵。
1.朗读课文;快速浏览,回答问题。
2.品读语句,交流理解,有表现力地朗读。
3.全班齐读,如可能进而齐声背诵。
1.学习运用把花“当作人来写”的方法,学写午时花、夜来香开放情景。
2.布置作业:课后了解其他时间开放的花朵,仿照书中的句子加以描写。
当场练习运用把花“当作人来写”方法,写一写午时花、夜来香开放情景。
板书设计:
花钟
现象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表现力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继续体会课文词句的准确、生动。
2.交流查找的资料和课外练笔成果,丰富课外知识,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表现力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继续体会课文词句的准确、生动。
2.交流课外练笔成果,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难点: 评改小练笔。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名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2.出示形近字,练习组词语。
1.朗读课文,交流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2.辨字组词,复习巩固生字词。
1.交流第从课文中积累的语句;引导学生完成补充句子练习。
2.检查作业,指导评改。
1.背诵积累的语句,完成练习。
2.介绍查找的资料;朗读对其他时间开放花朵的描写。
3.小组评议,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个人修改。
1.出示花钟图,引导学生补充新的花朵。
2.和学生一起赏图读文。(配乐)
1.补充花钟图,补充原文第一自然段。
2.赏新图,读新文。
1.回家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2.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3.誊写小练笔。依据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板书设计:花钟
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
练习设计: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洛阳、驾车、土丘、差劲、风餐露宿、毫无保留、日夜兼程、学无止境
差()境()授()纳()袍()
着()镜()受()内()抱()
论 差
迎候——闻名——拜见——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佩服——特地——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设计意图:
《花钟》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有效的突破重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鲜花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感悟理解环节中,课件出示的重点句子,并通过品词、品句、表演、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还增设了课堂小练笔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品词、句,和积累好句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应用,并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其中的原因。
2、体会拟人句的妙用,并仿写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花开的句子,体会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词、品句、表演、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花钟”
板书并齐读课题: 13 花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给大家说说什么是“花钟”吗?
3、这不正是课文里的第三段吗?一起来读读。
4、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由花组成的钟(出示课件)
多有趣呀,又多么美呀!那么美丽的花钟里有哪些花,它们又在什么时间开放呢?
二、学习第一段,品味花美。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圆圈圈出花的名称,用波浪线划出花开放的时间。
2、同桌合作以一对一答的方式完成:什么时间开什么花的说话练习。
3、同桌汇报(结合课件)
4、对比体会句子。
牵牛花开了。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1)你认为那句好,为什么?
(2)教师引导:抓住“吹”的动作。引导想象。
(3)指导朗读。
5、还要哪些花也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呢?请同学们找找,完成书本54页的练习。
6、指名汇报(相机出示课件),重点引导:
睡莲、烟草花的动作、蔷薇开得灿烂、万寿菊的“欣然怒”放、昙花的羞涩、月光花的“舒展”。
7、把花的美通过朗读读出来。
8、小结写法,仿写句子。
9、汇报。
三、学习第三段,探究原因
1、今天我们欣赏了很多花开得样子,也明白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是一种现象,这里头是有原因的,为什么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
板书:
花钟
现象 原因
2、边读第二段,边画出能说明原因的句子。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朗读。
四、读文并总结
1、再读最后一段。
2、结合板书小结。指名学生谈学完这课的收获,老师可引导学生从植物学家的做法,花开得不同表达、作者的留心观察几个方面来谈。
五、作业布置(选一题)
1、收集其他植物花开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的关系。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
1、交流课前收集的心得,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在课前 观察了哪些花,以及它们开放的时间。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花的图片与它们的开放时(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们的美姿吧。
◆看过后,师:让我们走近课文,感受它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根据课题质疑。
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做符号。
2、同学互读,纠正读音。
3、指名认读生字词。
3、再读课文,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4、指名汇报,并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5、解疑课题。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含拼音)认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然后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上书写,学生学写。(教师写的时候,要使学生看到字的笔画顺序)
◆让学生上来摘“苹果”,学生把摘到的“苹果”上的生字读出来,并在黑板写出(师生一起评议)。
◆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花钟》参赛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吻”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悄悄绽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用科学的思想去发现世界的奥秘。
4.学习、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1)欣赏美丽的花。
(2)听读课文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师:老师家庭让你们看一组画面。
课件:(音乐欣赏花儿开放的画面。)
随着音乐老师调动学生的情绪:你们把眼睛再睁大点;深深的吸一口气;喊出来吧(学生在此时激情得到充分的调动,让学生看到花的美丽,感受花的香味,激发对花的喜爱。)
师: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略
师:花儿不仅仅有漂亮的身姿,迷人的香味,还有她神奇的地方呢。
板书课题:13花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符号d s表示: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意:课文讲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以及原因。
1、(聚精会神)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批划生字词。
用符号(——)画出要求会读的词,(圆圈)画出要求会写的生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再读一读。
2、(互相帮助)学生互相交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充满自信)学生展示读书
注重过程的评价:
(1)字音
(2)读通顺
(3)音调、节奏的初步评价
四、精读课文
1、请学生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自然段的分段、大概的段落大意的理解)
学生:略
师板书: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你认真的听,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2、归纳有趣的现象。)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用笔在句子上划上波浪线。
出示小黑板。
填一填: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绽开了笑脸 睡莲 从梦中醒来
万瘦菊 欣然怒放 烟草花 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 舒展开花瓣 昙花 含笑一现
活动:男女同学对读。
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开花的时间2、用了许多的形容词来形容花开的样子,写出了各种花的特点3、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老师要在此,时时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板书:睡莲、午时花、烟草花、昙花
表演读课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花开花的时间吗?
(太阳花,太阳升起的时候开花;洗澡花,下午五六点钟开花;)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对花的不再是因为花美丽,花香而喜欢它。更知道了花的神奇之处。那么,花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读课文。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同学们在花的世界里感受了花的形美、味香和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的神奇。下课了,有同学问我,为什么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想你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吧。作者有吗?
生:略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请你在书上找到作者有疑问的句子读一读。
(反复让学生读第二段第一句话,体会作者发现一种现象后的行为和我们师一样的感受。)
(1)点名同学读第一句话。(了解句式,设问句用于开头的作用引人入胜)
(2)老师顺势强调这个问句,并让学生采取互相交流的方式学习第二段。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再读第二自然段的后部分。在相关的句子上做上记号。
2、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小结:第二段:揭示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师:用记号标出原因读读
交流活动:
师:谁来告诉大家呢?是什么原因?
板书:观察发现 与温度 湿度 光照密切的关系
师:是真的吗?
生:是真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详细地读第三句话中的举例——昙花。(强调与温度、湿度、关照的关系)
白天 阳光强烈 空气干燥 灼伤
夜晚 温度适度适宜 悄悄绽开
师:只有在什么时候最适合她们开放呢?
女同学读第五句话。
师:还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略(有的花需要借助花粉结出种子,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吻合)
板书:研究发现 与昆虫传播花粉时间吻合理解词语:吻合(用换词的方法体会词意)
课外延伸:
(1)学生能够举例说说什么花与昆虫传播花粉有关系。
(2)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拿出来交流。
师小结:是的,花儿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条件与开花的时间,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产生了一种巧妙想法。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男同学读课文的第三段。师:植物学家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生:略(读有关的句子并说一说。)
(2)激发学生的想象
老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花儿开放的时间,你来读花儿开放的句子也可以做动作来表现。
生:略
师:咱们一起读读最后一句话,注意这句话的标点符号。
学生读最后一句话。读出问句的语气。(反问句)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呢?
生:略
板书:创意发现 花儿报时
进一步感受植物学家的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一种或几种植物,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这是一篇文理非常清晰的文章。从发现不同的花儿开放的时间不同这个现象,到观察认识花儿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奥秘的过程及植物学家的奇思妙想。很好的把自然界的有许多有趣的事物这一事实诠释。
在设计本课教案时,我针对学生年龄及认识事物的有限性方面的考虑。采取了激趣入课的方式,通过漂亮的鲜花组图把学生带到花的世界里去,直观的感受花美的美丽,从而引出花儿还有她的神气。带着学生去认识花的奇妙。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始终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不仅仅了解花的世界奇妙,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准确、漂亮;体会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多样特点。
虽然在设计时,我做了许多的案头工作,也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放到了设计中去考虑。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生涉猎的知识的局限性,还是影响了学生在学习第二段内容时的激情的产生。尤其是知识的拓展一环出现了冷场的状况。
课后,我反复的思考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查找资料的习惯或能力。二是学生没有查找资料的条件。三是教师在设计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
《花钟》参赛教学设计5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更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以及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在本课设计中,我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词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与内化,然后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雅”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3、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鲜花,悄然入情
1、语言叙述:同学们,说起美丽的鲜花,那是我们都喜爱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花,伴着轻音乐)
2、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那么,你们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花钟,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那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把它们读准确。
(3)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
三、自悟自得,品味花美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这些花又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来。
2、交流:
1)课文中写了哪些花?指名说。课文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的花,课件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许多花一齐显示,这么多的花真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啦!连读。
2)那这些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指名说。
师连起来说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了。问:听老师刚才说些什么了?出示: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单调、干巴、乏味无趣)
3、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文中是怎样写的?
咱们再静静地、细细地读读课文第一段,去寻找发现课文怎么写花儿开放,想想写得好在哪儿。可以划一划。
4、反馈:课文是怎么写花儿开放的?大屏幕出现花名及相关词。
5、生反复读,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花儿开放的?根据发言小结整理:每一种花开放,课文可不是随便写写的。出示:(填空)同样写花开放,可以根据花的(名字)、(颜色)、(形状)和花开放的(时间)等方面来描写。比如你看到太阳花十二点完全开放了,又看到它形状圆圆的,五颜六色的,所以你可以这样写:(中午十二点,太阳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绽开笑脸。)作者把花朵陆续开放写得丰富而有变化,让咱们仿佛看见花朵千姿百态。
6、引导练笔:发现没有,还有两种花,课文没有写出它们开放的样子,(午时花、夜来香),咱们能不能写写它们的开放,选择一种花写出它是怎么开放的。
交流评价:我们把这两种花的开放写美了,而且也学会了不同的方法表达。
7、引导朗读:鲜花用自己的开放这种特殊的、美好的方式告诉你、我、我们大家时间。现在,让我们用美妙的朗读、用开放这种美好的方式告诉大家时间。(出示段落)
8、在读的时候你还发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写法、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写)
9、积累、背诵(出示提纲)这么美的句子,我们把它记在脑子里好吗?
四、修建花钟,引导探究
1、有一位植物学家发现了花中的秘密后,就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钟。我们就带着他的创意,共同修建一座花钟吧。师生合作,一起完成花钟。
2、花钟是根据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的现象修建的,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有不少时刻是空着的,那该用什么花来表示呢?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
五、课外作业
1、课后观察、搜集有关花的知识。学习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介绍“四季的花”或“花日历”。可以自制“花日历”或花钟,贴到“展示台”上。
2、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有趣的“钟”?把了解到的知识与同学一起分享。
《花钟》参赛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观察花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开放。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体会花儿开放的美。
三、教学难点:
弄清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①钟声可以告诉我们准备的时间,可是你们知道吗?自然界的花也像钟表一样能报时呢。有位植物学家还把不同时间开的鲜花栽在一起,组成一个“花钟”,你们想了解一下吗?(板书课题,读课题)
②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③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都在课文里藏着呢,我们一块去寻找吧!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a、自由读全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后,教师根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③同桌互相说说课文的内容。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②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先分组交流,再指名说)
③各种花在一天之内,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我们根据各种花开花的先后顺序来绘制一个“花钟”,好吗?
④同桌合作制作“花钟”。
⑤在小组内展示“花钟”并进行介绍。(要求介绍时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⑥小组内推荐一只最好的“花钟”在全班展示、介绍。
①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先来填一填。
②再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③最后说一说,你觉得哪些表达鲜花开放的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学习生字。
A、出示生字卡片“斗、艳、内、梦、醒、苏”。
B、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C、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D、学生书写。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新词(也可作课外作业布置)。
①学生继续搜集各种花儿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在“花钟”上补充的花最多。
②读、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①听写词语。
②指名背、齐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③学生交流搜集资料的情况。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②小组相互交流读懂了什么。
③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植物学家修建的花圃。
②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画面,当小小讲解员,介绍这个奇妙的“花钟”。
A、在小组内讲述。
B、每组推荐一人全班讲述。
C、评出最佳讲解员。
你还喜欢哪部分课文内容,能把它背下来吗?
①出示生字卡片“湿、娇、嫩、强、适、昆、修、致”,组词朗读。
②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观察周围的事物,写一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温度
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湿度
光照
《花钟》参赛教学设计7教材简说:
《花钟》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3课。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选入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揭题
师: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花钟》 板书:13:花钟 学生读题
师:通过你的预习知道“花钟”是什么?生答:用花草做的钟
师:生活中有人见过花钟吗?
师:在我们祖国的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用花草做成的——钟,(屏幕显示)这是台北市阳明公园里的一座花钟,许多游人都驻足观赏;这是 南京市的花钟。许多国外的城市也有花钟这样的景观,这座 花钟坐落在俄罗斯,在号称花园之国,钟表之乡的瑞士,花钟已经成为它的第二大城市日内瓦的象征。这些花钟,不仅美观,还能报时。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那么课文中的花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整体感知
(学生听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划出生字)
1.读带拼音的生词
师:读好课文的小朋友,请同桌互相读一读带拼音的词语。
2.去拼音生字
师:读得很准确,我们看屏幕。(屏幕出现生词),离开课文中的这些拼音,还能把这些字词读准吗?(开火车读)
3.赏词
师:这些词有哪几个在课文中是用来描写花的。(点击所找词语,词语变红)
(生找出: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艳丽 苏醒 欣然怒放 娇嫩 淡雅 含笑一现)
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些词语中描写花的词,看看课文当中这些描写花的词,有描写花色的,有描写花香的,还有描写花开放的样子,这么多描写花的词,在课文中都用它们写了那些花呢?第一段中去找一找,把花的名字划下来。(学生读文、勾画。)
(学生找出:牵牛花 蔷薇花 睡莲 午时花 万寿菊 烟草花 月光花 夜来香 昙花)
师:好,我们看,课文中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的花,(课件出示)叫叫他们的名字吧!
生伴随课件出示的花认“花”(“花”下附有花名,最后许多花一齐显示)。
4.赏句
师:这么多的花真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啦!
(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
师: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什么?(学生自由读,说一说想法)
师:请同学再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又是怎样写的?(学生找出,同时出示课件对比)
(课件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师:请挑其中一句作者写得最好的,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
(学生在下面练习,师训视,指名回答,)
理解: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请生做动作)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为什么喜欢蔷薇花,理解:艳丽,它怎么样开放的,动做)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你早晨起来是怎样的?做动作读)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出示课件理解:欣然怒放)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根据课文理解:暮色,苏醒)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做一做动作理解:舒展)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教师讲解:含笑一现)
(全班同学表演读)
师:好,我们先读到这,刚才我们看到了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你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要想把这个本领学到手,摘抄是个好办法。下面就打开你们的摘抄本,从刚才我们读到的这些描写花的词语和句子中选择你喜欢的,抄在采蜜本上。(学生摘抄好句子)
师(示意暂停):把你的本合好。以后,你如果再听到,再看到描写花的词语,都可以摘抄到这一页上。谁的这一页最先填满了,你的词语就最丰富了。
1.引读
师: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把课文中能够的生字新词,还有一些句子都读好了,也读懂了,还积累了那么多描写花的词语和句子。那,这一朵朵美丽的花,是不是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钟里种的就是这一簇簇美丽的鲜花,课文里那座花钟的秘密,也就在这鲜花之中。下面,老师和同学们配合来读一读,我带你们一起去探寻这座花钟里的奥秘。拿好书。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读——
生跟读。(师继续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同桌互读
师:好,现在,同桌的同学之间也这样来读读课文吧。
(生自读课文。)
3.游戏抢答
师:好了,现在老师来说什么时间,你们说什么花开。我来考考你们课文读懂了没有。凌晨四点——(学生说花开)
师:那如果我说什么花开,你能对出时间来吗?(能)
师:这么有信心。准备好,可以抢答。万寿菊开了——
师:你说五点就错了,是吧?看清课文,花的开放时间能那么准吗?不能吧?那,你应该用什么词来说更好一些呢?书中就有一个词,刚才咱们还读过好多遍呢!哪个词?
(理解:左右)换个说法
五、修建花钟,引导探究。
师:刚才在这一问一答之中,我想聪明的你们,已经探寻到花钟里的秘密了。课文中提到了一位植物学家就是发现了这花的秘密修建了一座花钟。现在,我们就带着他的创意,一起合作,共同修建一座花钟吧。(课件出示:修钟)看清里面哪种花的名字,认真读读书,看看哪种花应该种在什么地方。(请生上来制作)
师:我们花钟修建好,我们刚紧来帮它报一报时吧!
师:只可惜,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该用什么花来表示呢?(点击课件:问号)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了!
《花钟》参赛教学设计8一、主题: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四单元13课《花钟》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三、教学对象
三年级四班全体学生
四、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
实施思路:
(一)了解本单元的训练目标
1、课件出示训练目标。
2、导入13课,“花钟”。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三)初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花钟吗?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什么是花钟?
(四)出示第三自然段,了解什么是花钟?出示图片,瑞士花钟的出示,能有效欣赏瑞士花钟。
提高学习兴趣。(五)品读课文,植物学家为什么能修建这样的花钟?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地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本段的关键句,与三年级上册知识衔接,用“——”画出来。巩固如何找关键句。
(2)你能借助这句话更加简洁的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吗?
(3)小结:关键句能够提示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教给学生利用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概括出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但是语概括段意的方法语言不够简洁,我们可以通过修改说得更加简洁。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找关键句。
(2)思考植物开花的时间与什么有关?
(3)如何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六)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收获有主意学生梳理知识。
《花钟》参赛教学设计9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并尝试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初读了《花钟》一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2、小结:因为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有一位植物学家就利用它做了一个大自然的花钟,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这个大自然的花钟是什么样子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多媒体课件出示花钟图片,生欣赏。
2、学生一边欣赏老师适时解释: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花钟是瑞士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3、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
4、读文章第三段说说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5、生汇报。
6、指导朗读,注意带着赞赏的语气读。
7、小结,导入第一自然段。
1、老师范读课文,生找出中心句。
2、学生汇报,师引导朗读中心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4、交流:
A、生说花名: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图片)
C、联系课文及图片理解“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5、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并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的意思,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D、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6、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自已知道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师生对读第一段。
7、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
(预设: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1、出示问题,学生自读找答案。
2、同桌讨论,相互交流。
3、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4、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王国,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那我们就应学会观察自然。(出示课件)
略
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写好观察日记。
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花钟温度湿度光照有趣
原因昆虫活动观察
(一)、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
(1)、自读圈点,初步感悟;
(2)、比较句子,品味语言;
(3)、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4)、仿写延伸,发展语言。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进行句子对比,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构成了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现代化教学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各种鲜花的图片与文中的美言相结合,实现了图文并茂;接着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后查找到的各种花儿的图片用于本节课的“语言再现”;出示花钟图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生趣盎然,而且与教材情境浑然一体,水乳的交融。
另外,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反馈、评价、留作业等手段,意在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帮助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养成收集、查找资料的习惯。
(三)、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纳”、“介绍资料并仿写”,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段是重点,没有把握好时间,在训练学生说话时,未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第二段教学时显得有些仓促,因此,结尾草草收兵。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会更好的把握课堂,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第三篇:写景散文教学对策——以《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为例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望高镇中学 虞宏兵 【关键词】写景散文 《济南的冬天》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0079-01 学习写景散文,学生不仅要读出散文的语言美,还要体会文本的韵味。笔者认为,教学写景散文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分析文本,领会作品的内涵,下面以《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谈谈写景散文的教学。
一、从文题入手,体会文本情感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教师在教学时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写景表达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梳理文本脉络,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文章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了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是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在这段话中,作者将北平、伦敦与济南进行对比,突出济南是一个舒适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在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奇特:一是有山有水;二是有独特的地形,如“小山整个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这一圈小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三是济南的冬天是祥和的、温情的。文章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济南的山的独特,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绘画的笔法描绘了济南冬天的雪景。文章结尾写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从整篇文章来看,前文重点描写了济南山水的美,按理来说,结尾应该是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是作者却平淡收尾,学生由此体会到了作者情感表达的沉稳,而这也正是作者情感积淀的结果。在教学中,学生依据文章的题目梳理文本脉络,整体感知文本,从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为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思路,把握行文逻辑
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文章内容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把握作者在表现主题时的写作思路。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内在逻辑,那么就能够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作者先写济南是一块宝地,没有风,阳光温和,接着说明这种特殊气候形成的原因是济南有山有水,而山又是不高的山,再对济南的山水进行描绘,并且重点描绘了济南的雪景。这样的描写令文本呈现出了完整的结构,即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是一种解说关系,第三、四、五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也是一种解说关系,其中第三、四自然段与第五自然段又是并列关系,均对济南的山水进行了描写。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文本结构是“总—分—总”,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而在选材方面也非常讲究,很容易就掌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和写作技巧。
三、涵咏文字,领略文本之美
文本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在教学写景散文时,教师可以从那些描写景物的词语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领略文本之美。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很多能够体现景物特点的词语,如“响晴”“温晴”“温暖”等。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温晴”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响晴”“温晴”二者有什么区别?作者用“温晴”“温暖”等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分析和思考,学生会发现,“温晴”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和独特感受,因为这种情感不同于在伦敦时的生活体验,也不同于在北平生活时的感受,而是对一个不是故乡的地方的喜爱,情感真实,表达亲切。领会写景散文的内涵,关键是要把握景物描写的关键词,通过分析、揣摩和比较关键性词语,从而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并学会赏析文本呈现的美。
四、知人论世,明确作者的意图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下创作出来的。要理解其内涵,教师必须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文本。教学时教师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引领学生深入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老舍先生长期生活在北平,后来赴英国伦敦任教,饱受辗转之苦,旅居伦敦七年后来到山东,在齐鲁大学任教,当时经济条件好转,心情也随之有了改变,同时创作了《济南的冬天》。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心理是比较稳定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济南的热爱。尤其是在描写景物时,老舍突出了济南的特点——有山有水,秀美,温和。对于济南的山,作者更是投入了很深的情感,仿佛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水墨画,如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充满了韵味。当时,老舍回避了处于战乱的济南城,而是选择了济南城郊,其目的就是将读者的视野引向深处,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教师在教学时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文本,有助于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文本内涵。
总之,教学写景散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的美,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第四篇:追溯规律本质渗透数学思想——以“找规律”一课教学为例
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小学(215600)沈 岚不久前,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员张平老师教学“找规律”一课,我们看到的不是教学的标新立异,而是张老师对教材深度解读后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别具匠心的设计,这样一节厚实而灵动的课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一、在有趣的情境中触及知识本源“找规律”一课听过多次,很多教师都能在教学中突出“找”的作用,但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找两种物体的个数上,注重“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所谓的“两端都种”“一端种一端不种”与“两端都种”,并要求学生牢牢记住相应的计算法则(加1、不加不减、减1)。这样教学虽然能总结出规律,但学生只会机械地套用规律解决问题,当遇到一些变式题时就无从下手了。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揭示规律的本质,导致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虽然经历了数学活动的过程,但未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反观张老师的课堂,通过一则动画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创设寻找开启宝藏密码的情境导入新课,录音播放开启宝藏的密码:芝麻、绿豆、芝麻、绿豆、芝麻、绿豆„„同时,教师提出问题:“是芝麻多,还是绿豆多呢?”这么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不断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探究,初步感知一一对应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张老师改编密码,继续让学生思考:“这里是芝麻多,还是绿豆多?”有了老师上一次的点拨,学生自觉地选择用一对一对地数的方法找到了答案。最为精妙的是最后一组密码——老虎、狮子、老虎、狮子、老虎、狮子„„张老师特意报的很快,甚至有些听不清楚,然后问学生:“这个密码是老虎多,还是狮子多?”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争议,有的认为老虎多,因为一对一对地数,最后多出一个老虎。有的学生则提出质疑:“中间没有听清,要一个隔着一个排列才能得出刚才的结论。”由此,张老师顺理成章地揭示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非常自然,体现了张老师设计的别出心裁和特殊用意,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规律存在的前提——必须要一一间隔排列,而且让学生在寻找密码的有趣情境中,初步感知一一对应的思想,为进一步寻找规律、运用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自主的探索中建构知识模型张奠宙教授在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讲道:“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模型,数学教学正是数学模型的教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应使学生能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将此类模型用于解决新的实际问题中。因此,“模型化”是数学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特征。当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后,张老师设计了森林舞会的场景,旨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地抽象、形成规律的模型。因为有了之前游戏中对规律的感悟,使学生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间隔排列的物体成为可能。于是张老师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森林舞会中物体排列的规律。在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观察的视角拓宽了,不再去数物体的个数,而是能够自觉地用一一对应思想解释图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的关系,并且能从复杂的情境中概括出规律,使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的模型在学生的心中悄然构建。对于规律模型的建构,张老师没有让学生停留在言语层面的识记上,而是要求学生把发现的规律用的符号记录下来,使学生在数学语言符号化的过程中,对间隔排列的规律有了更本质的理解。这样教学,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示作支撑,用一一对应的思想统领规律的不同情况,不仅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想,张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不仅仅是让学生找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便利。
三、在开放的练习中提升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建立新概念、习得规律之后,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才能巩固所学知识,逐步形成技能、技巧,不断提高观察、比较等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选取典型的、适度的习题,精心组织,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我们都知道,在间隔问题中,锯木头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为这类问题是间隔问题的变式和提升,既可以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又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张老师直面学生学习的难点,把钟声问题放在前面,让学生通过听一听、画一画等途径找到间隔排列的两类事物,从而发现规律,为学生后面解决植树问题、锯木头问题打开了思维的窗户。课尾,张老师给学生提出了难度更高的挑战:“假如我们学校有一条100米长的路,每隔10米种一棵树,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请把你的想法画一画。”这是一道开放性极强的综合题,需要学生系统地应用规律去思考和解决。因为有了张老师的智慧引领,所以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对应思想去审视问题,并主动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自主探索出多种不同的排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提升。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追溯规律的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责编
杜 华)
第五篇:从实践的角度谈数学教学——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学为例
江苏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226400)丁琴琴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的确,特别是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来说,只有亲手实践,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才能领略其中的乐趣,有效地获取知识。下面,结合我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实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一、课堂实践,培养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理性,更要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即“理趣”和“童趣”并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经历由动手到动脑的过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获得不同的发展。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我不是直白地给学生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而是给他们出示用纸折出来的小船、蝴蝶等手工作品,并问学生会折叠什么。折纸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从小接触,且在幼儿园和社团课上也学习过。在我的带领下,学生纷纷折出了天鹅、靴子等图案。我对学生的作品加以肯定后问道:“这么美丽的天鹅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折成的?”学生都兴奋地说是用正方形纸折成的。接着我拿起长方形的纸,装作很无知地问学生:“那我手里的纸能折成什么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这样的动手实践,不仅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折纸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折纸,既能顺利地揭示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探索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
二、生活实践,扩展思维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又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数学教师,应带领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巧妙地挖掘出来,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影子。学生通过观察和回忆,告诉我凳子、电视等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家里方桌的形状是正方形。这样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程度,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接着,我利用学生喜欢照相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课后制作相框并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放进去,在第二次课上进行展览。学生对这个课外任务非常感兴趣,课后找了许多材料,制作了漂亮的相框。课堂交流时,我拿起学生做的长方形相框问道:“这个相框是怎么做成的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做出这样标准的相框呢?”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都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一共用四根小木条,两根长的一样长,两根短的一样长。我“装傻”地拿出自己制作的平行四边形相框,让学生判断我这个相框是不是长方形。学生看到后哈哈大笑,都说我制作的不对,不是长方形。“那什么样的形状才是长方形呢?”在我的追问下,学生开始积极地讨论、分析、总结长方形的特点。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而且通过对比的方式明确了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在实践中思索,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图形形状的认识既形象又具体,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不少学生还将自己的作品挂在客厅里,随时给客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自己学习的收获,不亦乐乎。
三、游戏实践,巩固习惯小学生喜欢玩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实践,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思维。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多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玩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游戏,先让学生“演一演”,并引导他们动手做长方形的帽子和正方形的帽子,再比较这两者的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很快得出结论:四条边相等的是正方形,对边相等的是长方形。然后我让学生“变一变”,即将长方形帽子变为正方形帽子,将正方形帽子变为长方形帽子。学生都争先恐后地给帽子“动手术”,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来。最后,我将学生的作品用一个信封装起来,只露出图形的一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竞猜的形式让学生很兴奋,纷纷猜测、讨论并结合自己刚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对这个角进行比较、分析,最终作出判断。我追问学生:“这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它不是直角。”瞧,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对图形作出判断,学生乐意参与,积极去发现、去思考,表达的热情一览无遗。这样寓教于乐,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才会对知识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充满“理趣”和“童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实践带来的成功感,从而真正喜欢上数学。(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