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词语教学为核心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2:3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词语教学为核心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词语教学为核心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第一篇:以词语教学为核心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以词语教学为核心,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因而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串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掌握语言就可以掌握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发展语言的规律来看,小学阶段语文学习要以词语教学为核心发展小学生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那么,如何让词语在孩子的心中活起来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策略。

(一)、让词语在画面中鲜活起来。

汉语特有的音形义统一,使汉语言充满了画面感。利用汉语言的这一特点进行词语教学,我们可以使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积累。

1.利用汉字造字法呈现画面。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象形字、会意字,这些字基本保留了最初造字时的字形,变化也是可以比较清楚地找出规律来的。另外,汉字中占绝大多数的形声字更是音、形、义结合的近乎完美的体现。我们可以把象形字、指示字等的原型呈现出来,学生会在观察比较中感受到

汉字形与义的关系,也可以就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

2.利用词语意义想象画面。

我们在教学词语时,经常会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然而,许多词语的意思就在词典概念化的解释中变得没有了生机与趣味。反之,许多词语在词典解释下,赋予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一个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走进词语描绘的画面之中,学生才可能感受到词语带给我们的美的体验。

3.利用画面理解词语。

其实,利用画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积累词语。比如,刚才《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出示插图),帮助学生体会“郁郁葱葱”、“清澈”等词语的意思。再比如,理解“饱经风霜”这样难度较大的词语,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查词典、背解释,那么学生的收获一定不大。要是在查字典的基础上结合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效果就不一样了。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联想和想象,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有效的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把眼前所读到的语言文字,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与他们的精神世界相联系,学生的认知世界与他们的生活世界融为一体,形成五彩缤纷的精神的花园,词语的种子就在这肥沃的土壤中悄悄地萌芽、长叶、开花、结果。

(二)、让词语在情境中生动起来。

文本中的词语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蕴含着蓬勃生机的言语生

命。词语教学必须让学生进入词语情境,词语才能焕发出强烈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召唤着学生去捕捉词语的丰富内涵。我们认为,词语情境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语意情境,即由词语意义构成的,或由构成词语的语素组合构成的情境。

2.文本情境,即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构成的情境。

3.生活情境,即词语意义在生活应用中构成的情境。

如何让学生进入词语情境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

1.我们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创设情境。针对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我们做一个动作就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到词语描绘的情境,老师不是生吞活剥地对学生进行独白,而是巧妙地借助肢体语言唤醒学生意会,学生学习得轻松而有兴致。因此我们说,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

2.通过辨析词意创设情境。比如“斩钉截铁”这个词,就可以通过弄清楚词语中含着的比喻意来体会。这种比喻意也就是语意情境。像“千钧一发”、“迫在眉睫”等许多成语都是非常形象生动的,其本身就含有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抓住这些词语中的关键字引导学生说清楚词语中隐含着的比喻、夸张所指的对象,也可以使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生动起来。

3.通过角色转换创设情境。

抓住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演的特点,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设计成一个情境的“场”,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教师和学生沉浸其中,兴高采烈地表演,入情入境的感悟。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词语符号,而是一个个立体的可触可摸的人物形象,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活动画面。当这些人物形象和活动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跳跃时,词语的意思已经跃然纸上、豁然开朗,语言的意义就在学生的心中创生了,活化了,灵动了,定格了。淋漓尽致的情境表演,恰到好处的智慧点化,能使学生在心中长出一双灵动的眼睛,敏锐的窥测到课文中的丰富内涵;能使学生在心中长出一对灵动的耳朵,迅捷地捕捉到语言中的美妙声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联想、通过想象创设词语情境。其实,前面所讲到的画一画的方法也属于一种情境的创设。

当词语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无生命的。是生机勃勃的心灵之树旁的一片枯叶,而不是那心灵之树上的一片有生机的绿叶;是游离于学生精神系统之外的幽灵,而不是学生精神系统中一个活动的细胞。通过现场的观察和直接的领悟,静止枯燥的文字符号在学生的眼前活起来,美起来,亮起来,获得了生命的动感,词语的丰富内涵实现了直观的彰显和灵动的外化。

第三,让词语在实践中活跃起来。

词语教学是一个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解和积

累是前提,表达和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学过的词语只有投入到周转里,化用于表达中,才能获得深层的体验和持久的生命力。通常,我们教学中所谓的语言训练一般多为语言实践活动。以下只撮其要,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扩展法

可以采取近义词扩展,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向外扩展适当的相应内容。

(二)归类法

按照课文内容分类;按照词语特点分类。

(三)概括法

所谓概括法,就是指教学时用一两个词语对课文的具体描写的内容进行准确而简洁的概括。这种概括训练,既可以较好地揭示出文章的丰富的内涵,又是进行词语运用训练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集中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辨析法

近义词辨析。

在汉语语汇里,近义词甚多,这就增加了词语运用的准确性的难度。近义词的基本意义相同或者相近,但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在进行词语运用训练时,要指导学生辨析近义词,分辨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还可以采取感情色彩辨析的方法进行词语训练。

词语实践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造句法、换词法、填空法等等。

总之,词语实践伴随着学生的思维,体现了语言内化、锤炼、发展的过程,也体现了情感丰富的过程。

词语教学不是机械地给与,也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与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领域息息相通的生命活动。教学实践证明,与学生精神世界联系越广泛的词语,这个词就越难以遗忘,越容易被提取;联系越紧密的词语,这个词就越有活性,其再生功能就越强。语言只有融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与精神同构共生了,才能真正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成为学生精神的元素。

当词汇变成了泥土砖石,源源砌上作品的建筑时,汉语开始闪烁起不可思议的光。情感和心境像水一样,使一个个词汇变化了原来的印象,浸泡在一派新鲜的含义里。勇敢的突破制造了新词,牢牢地嵌上了非它不可的那个位置;深深的体会又发掘了旧义,使最普通的常用字突然亮起了一种朴素又强烈的本质之辉。〖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

第二篇:构建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初中物理生命化课堂

构建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初中物理生命化课堂、转变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同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过去人们习惯于“讲—学—练”的教学思路,而自主学习则要大力强化“学—讲—练”和“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教学思路,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要以问题情景、自由讨论和课堂操作作为教学的主线,要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2、探究物理“自主学习”的路子

①引导探究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其基本过程为:创设情境、引出假设猜想、归纳总结、迁移拓展、设计实验方案、引导探究。

②问题讨论式。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以学生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出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此模式较适用于综合运用知识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如:远距离输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等。其基本过程为:提出问题、归纳小结联系、引导、扩展组织讨论。

③自学指导式。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讨论、实验释疑,达到透彻理解。通过“主体”与“主导”、“主体”与“主体”的多向交往,发展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此模式较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新理论的教学内容。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原子核式结构等。其基本过程为: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交互讨论、运用提高、归纳总结、提问质疑。

④网络整理式。按单元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用图、表等主要方式揭示物理现象或本质特征,突出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其目的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梳理能力和辨析能力,优化其认知结构,获得系统提高,发展其创造力。本模式主要适用于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几乎每一单元知识均可作这样的整理,而且形成知识结构呈多样化,各有特点。其基本过程为:导入主题、同组交流、运用深化、典型展评、自主梳理。

3、初步成果

一、生命化课堂

1.定义

生命化课堂是以教育应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等生命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教育目标,顺应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体验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多样性、独特性等特性,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课堂氛围,进行教学评价。

(一)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策略。

1.如何整体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如何从培养学生全面的生命科学素养的角度,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如何使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

1.如何创设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初中物理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2.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做出评价。

3.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以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如何分析资料、提取有用的信息、建构知识结构、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驾驭课堂的策略。

1.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目标、具体要求,如何检查。

2.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全体积极参与,又能使每个人不产生依赖。

3.如何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和活动: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活动本身,动手动脑,活而不乱。

4.如何组织讨论交流:提高信息交流的量,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准确、清晰),学会倾听接纳别人的观点。

(四)创设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

1.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安全感,生命活力能够充分地释放。

2.如何尊重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个性、人格、差异。

3.如何创设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平等地交往、讨论。

(五)教学评价的策略。

1.制定学生评价方案

2.制定小组评价方案

3.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4.制定学业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实施意见

四、课堂教学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开放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开放学习内容,学习的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适当延伸于教材之外;开放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教学方法。

2.自主性原则:自主性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自主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主动性。因此,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形成能力。

3.探究性原则:学生要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得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4.和谐性原则: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人的个体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不同需求和能力差异,尊重人的创造和权利,解除一切束缚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观念和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主动、畅所欲言,既成为权利的主体,又成为责任的主体,获得多方面的(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

5.合作性原则:通过语言、问题、活动等方式,实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与媒体合作等,调动学生眼、耳、手等各种感官,接受声、光、实物等多种刺激,在头脑中对学习内容形成深刻复杂的联系。与此同时,学会团结合作、坦诚交往、相互帮助和欢乐共处,学会学习和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听到别人的意见或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

6.生成性原则:顾及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顾及生命活动的多面性,顾及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依据课的具体行进状态生成学习内容,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推进教学过程。

五、课堂教学的模式

本课题拟采用的的基本教学模式为“1/3模式”,即把课堂教学时间分为3个模块,1/3的时间小组合作探究,1/3的时间合作交流讨论,1/3的时间巩固、提高和反馈。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小组合作探究

1.活动过程:

(1)学生以归纳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目的,浏览学习内容。

(2)讨论确定本节课学习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

(3)教师提出学习的目标、具体要求、学习时间。

(4)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2.活动要求

(1)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包括步骤(1)和(4),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状况,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评价本环节效果最重要的指标。

(2)目标、要求要具体明确,目标、要求要有可操作性,要是可以检查的,不能过于笼统。

(3)掌控好时间:要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同时要照顾好学习能力很强和较差的学生。

(4)灵活安排学习的方式:一是灵活安排学习任务提出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要由学生提出,特殊情况下,可由教师提出;二是灵活安排学习的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安排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

3.本环节的特点

(1)本环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2)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开放发散的。

(3)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4)本环节不要求学生一定获得圆满的结果

(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的情况,以及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2)各小组在全班交流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的情况,以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可对其进行质疑或帮助。

(3)教师解答疑难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完成知识结构的形成。

2.活动要求

(1)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本环节小组内讨论交流的过程可以省略,直接进入全班交流讨论阶段。

(2)小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交流的内容不能重复,只可对前面的内容进行补充。

(3)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状况,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评价本环节效果最重要的指标。

(4)要组织好小组合作,异质分组、分工明确、成果共享。

(5)要控制好交流讨论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又能很好的倾听、接纳和尊重别人的意见。

(6)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

(7)教师要具有解答学生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把知识结构化的能力。

3.本环节的特点

(1)本环节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组织者。

(2)本环节要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其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以聚合型思维活动为主。

(3)本环节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提高

1.活动过程

(1)学生自学,巩固自学和交流讨论所得。

(2)教师出示应用性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

2.活动要求

(1)学生要加强记忆和理解。

(2)教师要设计好应用性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合。

3.本环节的特点

本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要达到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灵活应用的程度。了解科学概念和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和在社会实践中应用的价值。

(四)评价与反馈

1.活动过程

(1)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2)评价贯穿于课堂每个环节当中。上述三个环节完成后,通过提问、小测等形式检查学习效果。

(3)学习过程中进行定性评价,最后实行定量评价。

(4)既有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又有对小组的评价。

(5)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提出改进的要求和措施。

2.活动要求

(1)以激励为主。

(2)评价要兼顾针对性和全面性,反馈要及时。

3.本环节的特点

(1)通过评价,促进、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即对自身的能力及学习对象具备较准确、深入的判断和了解。

六、课堂教学的评价

七、课题研究的要求

1.认真摸清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等特点,合理的确定小组长、组员。

2.严格执行评价方案,并改进完善。

3.注意总结和反思,写教学实录、反思、随笔。

4.教师努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实验教师的任务和要求

1.服从学科子课题组和学校课题组的领导,积极参加课题实验,认真完成实验任务。

2.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3.解放思想,努力进取,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活动,并通过生命化课堂的构建,实现学生良好的发展,并逐步提高自身职业生命的质量。

4.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切实开展集体备课,经常听课、评课,积极参与论坛的交流研讨活动。

5.经常写教学反思、随笔、论文,典型课例要写出课堂教学实录,通过总结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新授课第一板块是自学反馈。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为此我们在上新授课前为学生设计了本节课的导学提纲,内容包括知识性的、探究性的两大类。对于知识性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一般能够独立解决,包括课本给出的知识点、概念等。对于探究性的问题(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提出),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后,组内交流合作,通过讨论基本达成共识,为科学探究的进一步进行打下基础。其中在本板块中,简单的知识点、概念学生先自己记忆,然后组内互查,之后组间抽查。这一过程中,需要生与生合作,组与组的合作,达到基本掌握。

新授课的第二个板块是重点突破。对于课本中没有明确结论的,易错、易漏、易混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不同形式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通过讨论解决。对于探究性的问题,在第一板块,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问题有了初步的猜测(科学探究的第二步:猜想假设),如果是演示性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交流之后,观察老师的实验,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如果是学生实验除上述共同内容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要分工合作,共同记录实验现象(个人可能观察不全或忙不过来)、记录实验数据。

新授课的第三个板块是巩固拓展。这一板块中教师通过印发练习题或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学生先自主做题,而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争辩解决不了的,到黑板老师预先写下的题号后标明组号,教师可以根据各组提出的问题作重点讲解,乃至举一反三。这样通过合作交流,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容量,避免重复性劳动,提高了课堂效率。对于板演的习题有问题的,组内同学可以合作补充,不同组的同学也可到黑板予以补充或订正。

新授课的第四个板块是检测达标。这一板块的任务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如果有时间我们也采用合作批改的方法。老师用多媒体或者在黑板出示练习答案。组内同学两两对批或组间交换批改。学生的合作批改,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并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当然,教师为了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抽查,按照上、中、下抽查一部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保证上述四个板块中合作的实效性,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即:即时评价、星级评价、检测性评价。星级评价、检测性评价作为学期末教师对学习小组同学的评价依据,最终计入综合考核中。第一个板块中,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各组的合作情况,对于合作比较好的组,给予口头表扬并评价加星;组间抽查时,根据被抽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组长给予星级评价。为了防止组长抽查不到位,教师可再进行个别抽查。第二板块中,我们采用抢答的方法,抢到问题的小组,一个同学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一起作为小组的成绩进行评价。这样大大增加了小组内同学的合作积极性。第三板块的评价跟一二板块相似。第四板块,我们采用合作批改,相互打分,组长根据老师给出的标准评价打分,直接计入小组合作学习之中,最后学期末计入综合考核。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保证上述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改进了集体备课方式。集体备课由条块分割式的个人准备过渡到目前的全员集体式的个人准备。备课前由备课组长定进度、定任务(即每位教师分别有重点备课的章节),先是所有教师通教材、通课标、通教辅进行独立备课,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问题和习题,形成个人草案,之后在备课组进行交流,备课组集体听主讲人的的备课思路,经过备课组讨论,查漏补缺,完善后形成导学提纲,个人再加工形成教案。如此集体备课既能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利用备课组集体优势,最后形成的讲课稿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特色的实用教案。

第三篇: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

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

摘要:证据是公诉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公诉工作具有主导诉前、庭审指控、保障合法权益的功能,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建立新型的诉辩关系,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进程,阐述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重大意义,解剖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面临的现实困难,提出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增强检察机关在证据审查机制中的监督作用,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关键词:证据核心;刑事指控;公诉体系

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部署。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为契机,司法机关需完善和出台改革意见,健全重大疑难案件听取公诉机关的建议机制,落实以证据为核心的判决制度,充分发挥证据审前主导、诉讼过滤、庭审指控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认真听取辩护律师意见,依法审查核实处理,使刑事案件的指控和审判程序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和说服力。

一、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重大意义

(一)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目的和规律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国家机器赋予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的权利,要求其坚持法律规定与法定程序,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是检察机关应坚守的底线。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模式以侦查为中心的流水线型,以案卷为中心,下级服从上级,辩护流于形式的辩护模式。这样的现状是完全违背刑事诉讼目的与诉讼规律的。以证据为核心和以审判为中心,就是要彻底解决有罪推定、刑讯逼供、控辩失衡、超期羁押、庭审虚置等现实问题。我国司法机关必须摒弃过去抓人定案、忽视证据的诉讼观念,依法推进诉讼制度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有利于保障公正司法,防范冤假错案的产生

过去的刑事诉讼实践,过分强调实体公正而忽视程序正当,司法机关为达到绩效考核标准不择手段,有的甚至不考虑现有证据能否达到刑事证明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条。而先入为主、有罪推定。以张氏叔侄案为例,被害人王东体内鉴定出的其他男子的DNA被认定为与本案事实并无关联,不予采信;证人袁连芳的证词成为认定叔侄俩强奸罪的主要证据。若司法机关坚持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标准,深入实际调查,不偏信口供,用证据实物说话,张氏叔侄冤案就可以避免了。正是由于当时司法机关忽视程序公正性,先入为主,不理清案件证据,贸然进入起诉、审判程序,才制造了这一起性质恶劣的冤案。最高检提出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推行以客观性证据为主导的证据审查模式,有利于发挥审前程序的过滤功能。坚持起诉法定流程,将非法证据排除在法庭之外,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作其他处理,可降低案件风险,防止亡者归来和真凶现身等冤假错案的发生。

(三)有利于确保公诉质量和效率,促进公诉办案模式的转型发展 检察机关作为代表国家依法行使提起公诉权利的国家机关,公诉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反映着国家法律的公信力与司法权威[2]。长期以来,司法系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公安是做饭的,检察院是端饭的,法院是吃饭的。公检法机关彼此之间应相互配合,互相监督,维护司法的公正性。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首先,强化检察机关的证据裁判与人权保障意识,不断完善证据的审查机制,不仅要做书面审查,更要强调采取亲历性办案模式,从而防范侦查部门证据采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证据的真实客观,从源头上杜绝瑕疵证据和非法证据的侵蚀,保证案件质量。其次,公诉部门加强侦查介入、取证引导工作,检察机关严格把控案件在移送审查起诉前证据充分性与合法性,坚持以证据为核心,破除先入为主、先定后审的封闭式的传统观念,从偏重实体向实体与程序并重的司法公正观念转变;将证据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促进刑事指控工作由抓人破案向证据定案的转变。再次,强化检察机关当庭指控,从以审查起诉为重心的办案观向审查起诉与当庭指控并重的办案观转变。

[2]刘欣兵:《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初探》,《检察理论》,2011年第8期,第11页。

二、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面临的现实困难

(一)庭审虚置化与案件请示汇报上级现象严重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3]。可以看出,该条文是对公诉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但没有规定案件的宣判时间。在司法实践中,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庭审中突发的疑难问题、复杂情况,往往出现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择日宣判的现象。有的法院甚至为避免被害人不断闹访以及改判影响本院的绩效考核,将案件汇报上级,二审法院做出决定意见,一审法院将二审法院的批复意见作为案件审理结果予以宣判。这种案件“择日宣判”现象,不仅违背了直接言词原则,而且使得法官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案件开庭审理成为走过场的形象工程。以证据为核心,不仅要求检察机关保证审查起诉的案件证据真实充分,也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核审证据的证明力,听取控辩双方的辩论和质证,根据确凿事实做出正确的裁判。

(二)司法人员缺乏法律职业认同感,证据采集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

证据采集,也称证据取得,是司法工作人员和诉讼参与人按照法律规定收集并掌握一切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事实和材料的过程[4]。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收集证据的手段。首先,在21世纪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严禁刑讯逼供虽被明确写入我国刑法,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各级司法机关办案人员通过刑讯逼供获得犯罪供述的情形。在一次调查“违法行为调查获取证据是否可以采用”这一问题时,昆明市公安局机关警察回答“是”的有9人,回答“否”的有62人,基层派出所民警回答“是”的有65人,仅有3人回答“否”。其次,在特殊的刑事案件中,陷阱取证问题运用不恰当。由犯意诱发型与机会提供型的侦查方式获取的证据能否具有证据能力还待商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2条。

唐晓宇:《打赢“证据仗”打通“法律关”》,《检察日报》,2015年第4期,第19页。榷。如果对特殊的侦查措施没有规范性原则与严格的法定程序,实施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将是无稽之谈。

(三)公诉办案模式亟需转变,面临诸多挑战

1、是对公诉人主观意识方面的挑战

公诉人以往自认为其庭审地位高于辩护人的观念被摒弃。公诉人将关于定罪和判刑的一切事实、证据在法庭上提出,并依此进行质询、辩论和申诉,通过庭审,以证据为核心呈现真实完整的案件真相。公诉人在法庭上有责任对被告人的嫌疑进行举证,出示相应证据,证据必须充分、准确和有效。被告人或辩护人在法庭上就证据内容提出质询和辩论,可出示对被告有利的证据,并且可对司法机关的办案程序提出质疑,祛除不合法证据,被告人是否有罪、该受刑罚与否,最终也完全由法官根据庭审情况作出判决。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建立书面审查与实际复核相结合的亲历性办案模式,推行以客观性证据为主导的证据审查模式,实行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制度,重视瑕疵证据补正和定罪量刑关键证据补强,巩固、完善证据体系。随着司法机关之间的合作办案力度的加强和体系的完善,对检察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同时检察机关庭审提出问题、出示证据、发表辩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等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有能力提供更加权威合法合理的公诉证据,发挥庭审在查清案件、判定证据、保护人权、公平审判等方面的作用。以往的庭审仅仅是公诉人简单的出示证据,法庭根据证据进行裁决,形式比较简单和容易,然而随着刑事指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庭审不在以公诉人的证据为唯一审判标准,不再以公诉人的意志为裁决依据,而以各种客观性强的确凿证据为准绳,对公诉人的主观意识方面发起了极大的挑战。

2、是对公诉人质证能力方面的挑战

如何重点阐述、论证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和全案证据体现的完整性是公诉人需要重点应对的挑战。社会形势日益严峻,各种刑事案件频 发,侦查理念和办案模式陈旧,检察机关侦查人员的自主侦查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检察机关自主侦办的各类刑事案件的概率较低,大多数案件都是由群众报案或者举报才被纳入检察院的公诉之列,证据线索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侦别犯罪的能力有待提升,正是这种落后的侦查办案理念和传统的办案模式,导致了检察机关的公诉能力满足不了复杂案情的需要。在办案侦查中以群众举报为起点,不注意收集物证、书证等客观证据,沿用多年的由供到证的侦查办案模式,过度依赖言词证据,靠打擦边球或违规办案逼取涉案人员的口供来获取定案证据。这种陈旧的办案模式往往靠违规甚至违法的手段获取证据,同时由于过于依赖涉案人员的口供,一旦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翻供,就难以形成强有力的证据链,在案件进入审查起诉或审判阶段证据的效力就大打折扣。在庭审中,公诉人主要职责在于出示定罪证据,发表量刑建议,针对被告人或辩护人的意见进行辩论,最终由法庭给出判决结论,因此公诉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情的走向,为了避免各种冤假错案的发生,公诉人要出示客观真实的证据,确保审判结果的公平公正,然而由于公诉人自身思维观念和业务能力的缺陷,无法及时而准确的出示应有证据。

3、是对质证证据质的方面的挑战

公诉人要准确定位,明白侦查工作是查明事实,审查起诉主要任务是证明事实,是在侦查的基础上,核审查明的事实是否存在,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并且在法庭上依法履行证明事实的责任。从依赖庭前证据转变到依靠庭审证据。过去公诉人举证质证主要在庭前做好充分准备,法庭上只是走走程序,如今庭前证据尤其是言词证据,都要经过当庭质证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特别是辩护人更多地介入后,法庭上被告人翻供、证人翻证、专家证人或鉴定人意见发生变化的情况增多,公诉人如果仍然仅仅依赖庭前的证据,就可能应对不了庭上的证据变化,应对不了庭上的不利局势,公诉人要转向依靠庭审证据,提升对证据发生变化的预判能力,对庭审突发问题的应对能力,以及与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的沟通能力等。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证据内容更加丰富,收集手段和途径更加便捷和迅速,要求庭审质证证据更加权威、全面和准确。

4、是对质证证据量的方面的挑战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的情况增多,证人、鉴定人出庭情况也将增多。因案多人少、任务繁重,公诉人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办案时限的严格遵守、法律文书工作文书的规范化程度等方面的细节问题重视不够,辩护人、司法机关对此的关注度不够。尤其是在庭审实质化变革后,对检察机关诉讼权利的行使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和标准,辩护人更加注重办案程序的合理合法化,更加慎重对待法律规范的细枝末节,需要进行多次论证。同时,社会各界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往往会不适应。健全侦查取证监督机制,保障对当事人搜查、查封、扣押、冻结等侦查内容和方式的合法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侦查取证录音录像机制[5]。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如何有效引导侦查、审查证据、运用证据,如何充分进行交叉讯问、询问、辩论,充分发挥举证、质证、认证各环节的作用以及法庭辩论技巧等需要深思。准确界定需要排除的非法证据范围,规范调查和验证程序,坚持对案件的审核、监督,纠正案件存在的问题,确保法律权威性和强制性,定期进行专项监督,坚决打击违法和司法腐败行为,对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落实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上下两级检察院同步审查机制,导致了质证证据数量上的井喷。

三、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全面贯彻落实证据裁判原则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实现从依赖口供向综合运用客观证据证明事实转变[6]。针对刑事办案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最关 [5][6]贺恒扬:《以审判为中心,以证据为核心构建新型侦诉审辩关系》,《检察日报》,2015年11期,第42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键的就是要强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完善司法机关的审查机制和当事人的参与机制,让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都尽可能地被提前过滤,避免非法证据进入审判环节。检察机关应当建立书面审查和亲历性审查相结合的证据审查方式,防范侦查部门在证据采集和采信过程中出现问题,坚守严防冤假错案底线,坚持以合法证据为核心。

(二)坚持以证据为核心与以庭审为中心齐头并进

庭审是刑事诉讼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形式,在法庭上应当对全部证据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实现庭审实质化,而不是法官通过庭下阅卷和听取承办人员的汇报形成内心确信。对于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是否进行处罚以及如何处罚,必须完全依照法庭上对定罪证据、量刑证据的调查和研究。检察机关应当转变从依赖庭前证据转变到依靠庭审证据的观念,提升对证据发生变化的预判能力。通过法庭审判和检察监督倒逼规范侦查机关的规范取证。检察机关严格审查逮捕条件,客观中立,纠正侦查违法行为。同时强化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着力提升交叉讯问询问、科学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环节在庭审过程中的作用,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通过激烈的辩论校验证据的可采性与证明力大小。

近年来,各种冤案错案频繁发生,无论是浙江的张氏叔侄案、河南的赵作海案,都严重的破环了我国司法的公正性和正义性,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云南省的学生孙万刚被控奸杀女友冤案时刻令人警醒。1996年,孙万刚因涉嫌杀害女友,被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由于对判决结果不服,孙万刚家人不断申诉上访。经过近7年的不断申诉,于2003年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入四大督办案件之一,并责成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省高院经过审判,认为原判证据不足,宣布孙万刚无罪释放,并依据《国家赔偿法》对孙万刚进行了国家赔偿,冤情得以昭雪。这一案情是贯彻和落实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集中体现。

(三)完善证据审查模式,加强证据收集与审查判断工作

1、合规侦查取证,确保证据的可靠性

证据刑事诉讼案的基础和关键,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各个环节,必须以真实可靠的证据为支撑[7]。被告人有罪与否,如何处罚,都得依靠证据说话,以证据为依据和判决标准,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负责对公诉人或被告方提供的各种证据加以分析研究、审查复核、辨别真伪,以确保证据的真实可靠性,证据左右着整个案件的判决结论。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应当加强证据核心理念,转变证据审查模式,确保用以起诉案件的证据事实经得起法律的考验。首先对涉及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一定要全面、细致地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以及客观性,避免让瑕疵证据成为污染源。其次,在证据的收集过程中,要重实物证据和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发挥客观证据的主导作用。再次,检察工作审查证据应当转变证据审查模式,切实证据的审查活动中,既要重视证据的形式合法性,又要重视证据的实质合法性,及时补正和纠正瑕疵证据,坚决排除非法证据。我国对刑事证明标准的表述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有满足该条件,证据形成完整的并且能够达到有罪的刑事指控的证明标准,才能得出案件事实的唯一性结论。只有对案件的主要事实的证明达到了唯一性,才能保证通过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与客观事实相吻合,不仅强调疑罪从无,还要树立疑证从无的观念。对于检察机关来说,对不能百分百拿得准的证据,应当坚决摒弃,尽最大努力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对案件的事实要遵循唯一性标准原则,证据的指向性和结论是唯一的,倘若证据的结论不唯一,那么相应的案件就不能定性判决,应作出证据不足、罪名不成立的判决,避免各种错案的发生。

2、加强审前过滤,防止带病进入审判

我国刑事诉讼的构造,是诉辩双方同等的对抗,法庭居于中间位置,犯罪指控需要经过侦查、公诉等程序,由检察院提出公诉,并在法庭上提供证据以支持公诉。因此,在庭审时,以公诉为中心,其他譬如侦查、审核等活 [7]车向前:《浅谈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和适用》,《法制与经济》,2010年第7期,第9页。动都服务和服从于这一中心。我国的司法体系是独立的,公检法系统是分离的,不是一体化的,彼此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对犯罪进行指控时,应以公诉为中心,前期的侦查、取证等活动程序都将成为公诉的前期准备工作,服务于整体和大局。在庭审之前,公诉机关要积极介入,主动侦查收集证据,适时适度的介入案情,强化现场取证强度和力度,实现用证据定案的目标转变。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证据、提出公诉意见和检察建议,督查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确保各种在证据在移送审查起诉前的充分性、合理性和可靠性,充分发挥审前过滤功能。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侦查情况说明会、案情分析说明会等沟通协调机制,始终坚持法定的起诉标准,提升侦查办案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夯实案件证据支持基础,降低起诉失败的风险,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防止导致案件带病进入审判程序。与此同时,在收集证据和侦查活动中,要突出工作的专业性,防止越权、越位现象的出现,杜绝滥用权力危害和损害人民的合法权益,精准定位引导和监督的责任界限,不能与领导、指挥混为一谈。

3、认真把好“四关”,坚决排除非法证据

健全证据收集和审查模式,认真把好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坚决排除不合法的证据,对不合符起诉标准的案情在起诉就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依法合理适用不起诉或撤回起诉,避免一些案情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程序不合规等原因带病进入审判程序,激发民事矛盾,防止将矛盾推向审判环节。利用开庭审理之前的时间,对于可以在庭外和解或解决的案件尽量在开庭之前在庭外解决,对那些不需要、不适合在法庭上解决的案件,应提前及时解决和处理,避免司法机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譬如对于被告人的思想状态、回避问题以及被告辩护人的意见等,这些补充性细节,法庭上只解决为案情相关的实质性问题。准确把握撤回起诉的条件和程序,完善不起诉的法定标准,公诉机关在法庭上要尊重法官的主体核心地位,尊重和接受法官做出的一切判决,除无法事后纠正外,对庭审中的违法行为 应当先记录在案,事后再按照相关程序依法处理,而不应当庭就案情的细节问题与法官对质,要尊重法官的权威性和庄严性。特别要做好证据的相关侦查和分析,详查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前对于不合法起诉条件和标准的案件,及时不起诉或者撤回,避免审判工作的无效化。

4、保障律师权利,健全律师意见机制

律师是公诉活动的重要参与人员,是保证证据真实可靠的重要辅助力量。要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力,实现公诉人和律师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健全一种全新的和谐的诉辩关系,避免针尖对麦芒。公诉人员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司法理念,充分认识到律师在法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律师在保证证据可靠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认识到公诉人与律师之间不仅仅是诉辩关系,而是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保障人权共同的价值目标。健全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机制,明确规定律师的职业权利,充分保障和尊重律师的取证、听证、收集证据等方面的权利,在案件提起诉讼之前,要充分认真听取辩护律师对案件的分析和建议,并对律师提出的可行性意见,在案件报告中详细说明,及时采纳和吸收,促使案件更为公正客观的处理。对比各自收集的证据的契合度,调动律师在收集证据方面的积极性,提升公诉案件的庭审质量,保障证据的可靠性,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完善案件案情诉辩协商机制制度、庭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律师的交流和沟通,协同办案,全面营造新型的诉辩关系,相互合作,尊重彼此,良性互动,在庭审对抗而不对立、交锋而不交恶,共同为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而努力。

(四)着力培养司法人才队伍

坚持严字当头,建设过硬检察队伍。司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代表着国家司法的权威,决定着整个司法活动的公正性。从侦查、起诉到审判,各个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其成员法律素养的培训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践行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培育检察职业精神。加强分层分 类分岗培训,弘扬工匠精神,解决本领恐慌。推行青年检察人员导师制。加大对基层检察院帮扶力度。支持基层检察人才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检察人才培养,提高侦查人员的取证能力,规范取证手段,拒绝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与时俱进,提高取证与审查证据人员的实战能力与理论水平,不断优化司法队伍。深化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健全案件质量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纠正记录通报及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检察权运行,从严惩治司法腐败,坚决防止“灯下黑”。

四、结语

以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统揽,全面推进司法改革,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建立书面审查与调查复核相结合的亲历性办案模式,推行以客观性证据为主导的证据审查模式,实行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制度,落实证据裁判原则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坚持以证据为核心与以庭审为中心齐头并进,完善证据审查模式,加强证据收集与审查判断工作,着力培养司法人才队伍。以合规侦查取证、加强审前过滤、认真把好“四关”、健全律师意见机制为抓手,重视瑕疵证据补正和定罪量刑关键证据补强,巩固、完善证据体系。以实现全面建成法治社会、司法公平正义为导向,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对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审判执行工作开展的有力推动作用,切实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完善司法权运行机制,全力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倾力打造文明秩序性、繁荣稳定性的法治社会,以优异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参考文献:

[1]齐鑫卉.以证据为核心的形式指控体系之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36-41.[2]陈光中.刑事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5-51.[3]陈光中.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探讨[J].中国法学,2010(6):8-13.[4]沈德咏.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J].中国法学,2015(3):5-19.[5]柏利民.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对公诉工作的影响.人民检察,2015(11):23-26.

[6]龙宗智.理性对待检察改革.人民检察,2012(5):42-48.[7]王守安.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带来深刻影响.检察日报,2014(11):6-7

第四篇:以诚实守信为核心构建管理道德体系.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构建管理道德体系

摘要:企业管理道德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持有的伦理准则!企业要适应市场化!必须突破单纯地从功利的角度衡量和考虑道德建设的错误倾向!着力以诚实守信为核心!构建适应市场化的企业管理道德体系!把道德从说教变成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的思想与准则!实现企业管理的道德化!把企业管理道德优势转化为企业的道德竞争力。

关键词:诚实守信

管理道德体系

提炼整合企业管理道德观念!构建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企业管理道德体系

当前,市场经济对企业诚信的急迫要求和它所调节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道德不能是单一的观念和要求,而应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由一组道德理念和与之相应的道德规范组成的道德体系,并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

1、以诚信为核心,整合提炼企业管理道德理念。

一般来说‘中国企业的传统道德观念不外乎由下述10个方面内容构成、即忠诚,无私,勤劳,节俭,团结,廉洁,自强,礼貌,遵纪,守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实守信已经从一种美德变成了必需、因此,企业要以诚信为核心,对企业原有道德观念进行整合,同时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将诚信有机纳入,重新提炼管理道德理念,如企业的义利观、价值观、诚信观、党争观、奉献观、创业观、职业道德观等,从而形成一系列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道德理念。

2、突出行业特点,制定企业管理道德规范。

在整合提炼道德理念的基础上,要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道德规范、因为企业管理道德所调节的主要关系无不与职业岗位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所以规范的制定除了要符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符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以外,最重要的是要突出本行业的职业道德特点,充分反映所在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设计企业员工最需要的道德规范。

在综合把握行业特点的基础上,企业管理道德规范的设计,一般可按下述方法和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企业的行业性质,事业范围,了解本行为组织或其他企业制定的有关职业道德要求,这是设计符合企业特点的道德体系的必要前提)第二步,考察企业的每一类具体工作岗位,分析其工作性质及职责要求,以诚信为基本要求分别提出各类岗位最主要的道德规范要求)第三步,汇总这些岗位的道德规范,选择出现频度最高和具有共性的规范作为初步方菜)第四步,根据整合后的管理道德理念,检查初步方菜与企业理念、制度是否符合,不符合的要改正)第五步,在管理层和员工代表中征求意见,看看是否最能反映企业发展对企业诚信建设和员工道德的要求‘并反复推敲后确定。

以实现管理道德的内在化为目标,小断优化管理道德的培育环境

企业管理道德作为一种观念形态,要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关键在于培育、为此,企业要以实现管理道德的内在化为终极目标,不断优化管理道德的培育环境,从而促进全体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管理道德,兄全以道德的理念来指导方方面面的工作,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1、要形成弘德的导向。要有效利用管理道德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广泛进行传播,形成与管理道德相适应的典论、工作环境、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宣传管理道德理念)通过形成导向,把管理道德理念传导到每个生产经营岗位和员工,在企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标准,并通过员工的自身的价值判断,使管理道德内化为员工追求的一种文化自觉、2、要引导育德的实践。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是企业管理道德转化为员工自觉行为的关键)为此,首先要优化道德建设的情境,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使企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其次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着重运用六种方式,引导和激励员工自觉践行企业的管理道德)即:(1)链条式)就是建立纵横又错的、运转灵活的工作系统,保证管理道德培育横向、纵向到位)(2)灌输式、就是对员工进行多方式的管理道德的教育、(3)直感式、就是使员工直接感受管理道德的效果和作用、(4)调控式、就是把员工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调整到法律和企业管理道德的范围内,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5)融合式、就是把德育工作与本单位的中心工作融合起来、(6)熏陶式、就是让员工长期接触民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从而对其工作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

3、要做好励德的示范。道德榜样能够使抽象的道德原则、道德要求具体化,使员工知道如何去做,从而形成管理道德建设的连动性、我们常说“表扬一个人,带动一大片”,“批评一个人,教育一大片”,就是连动性的运用、所以,在培育管理道德过程中,要坚持培育和选树优秀先进典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从而促进整体管理道德水平的提升。

4、要建立遵德的约束。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一整套与管理道德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和保障工作机制,从而确保企业奉行的道德观、道德准则、道德规范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遵循和落实、要把企业管理道德建设作为各级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到日常工作议事日程上来,要把遵守企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励的重要指标,促使广大员工养成民好的职业习惯,保证企业管理道德执行到位,在动态中建设企业管理道德、同时,要采取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实行决策程序的公开化、履行道德承诺、实施诚信经营奖惩办法等配套措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切实做到重视道德,推崇道德,践行道德,制约道德缺失行为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生存的空间。以管理道德全方位指导生产经营实践.小断提升企业的道德竞争力企业要加大措施‘采取多种方式‘把以诚信为核心的管理道德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企业一贯遵循的生产经营信条,并切实做到对内利用道德的约束力规范员工的百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对外树立民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以管理道德理顺生产经营链条,有效促进企业最优化管理。

一方面,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内部存在着各种联系,需要对贯穿组织各部门的活动共同实行最优化或协调、企业善于运用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理顺、改善内部联系,就可以理顺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最优化管理,进而降低总成本、比如改善设计人员与销售人员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避免设计出不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避免无谓的产品损失、另一方面,企业以计划、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及信息等基础领域为重点,[1] [2] 下一页

第五篇:以价值再造为核心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

以价值再造为核心

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

在学习中国工会十五届四次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决定。我们*******在组织学习研讨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提出了“以价值再造为核心,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为主题的工作。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真抓实干,努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把工会建设成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我公司从四年前三家单位重组而成,经历了三次体制变迁,09年又成功兼并以冲剪为主业*******有限公司,今年6月接受了以国家重点项目磁悬浮长定子生产为主项目*******电机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围绕“做大、做强、做健康”总体目标,确实按照全总和机电工会“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一、注重“三化”的标准管理,夯实基层工会自身建设。工会制度建设是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活力的重要保障。进一步丰富工会活动内容,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制度创新,真正体现基层工会“建”起来和“动”起来的工作目标。

1、“制度化管理”。*******工会在坚持以制度来保障职工的权利,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一是完善修订相关制度。在认真履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集体合同》、《女职工特殊利益专项集体合同》、《工资协议》等协议;二是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疏导访谈制度。富士康事件发生后,公司党政工非常重视,把占公司职工总数20%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学习、薪酬及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等方面内容,进一步完 善补充《进城务工人员保障协议》专项协议,同时将建立以各部门工会主席为心理疏导员队伍,确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权利,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而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2、“实事化管理”。*******工会以服务企业、服务职工为主线。确定了六大实事项目,实行“实事化”常态管理的运行模式。特别是在推进技术人员岗位成才方面,作为公司工会重点实事项目,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点来开展工作。一是输送培训。把近年来公司技术中心组青年技术人员输送培训,进一步提高电机专业知识的掌握,来提高岗位技能水平;二是跟踪考核。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学技练兵”活动的内容,并会同人力资源进行跟踪考核,对青年技术人员和转岗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和技术等级评审;三是搭建平台。输送优秀员工参加各类技术比赛,如三维设计、“UGS设计等高技能方面,从而进一步挖掘青年技术人员的潜能,真正把提高青年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的中坚力量,为公司储备技术后备干部提供有力保障。

3、“目标化管理”。如何使基层工会“建”起来和“动”起来的工作目标,公司32个工会班组进行“目标化”管理,将班组建设中的基础和重点工作归纳为:生产目标、班组学习、职工培训、稳定工作、综合治理、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帮困援助、技能结对等十个方面,并进行量化,制定具体目标。每年以学李斌精神为主“双争、双学”活动,力争每年申报1~2个特色工会工作项目。

二、依托党委“三个复合”的育人机制,提高职工技能和工会干部的能力建设。

公司党委近年来,提出了“复合型人才”培育工作机制,工会依 托育人平台,来践行我们的工会工作。在工会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职工技能素质提高等方面,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复合素质的高技能复合型技术人才和工会干部。来践行我们主要围绕“三个复合”来抓好职工和工会干部的培育工作。

1、复合规划要求,提升工会服务能力。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公司工会将在党委领导下,会同人力资源部规划处技术人才培训和工会干部的三年实施细则,并确保有培训目标,复合型人才的有培训要求,做到方向明,有措施,真正体现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机制。

2、复合知识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综合能力。工会将采取“自学、讲座、进修、培训”等方法,对工会干部进行理论政策、现代管理、专业知识等实务知识的灌输和训练,促进复合能力的提高,真正成为职工心中能长袖善舞的工会干部,为实施基层工会公推直选创造有利的条件。

3、复合岗位技练。重视青年技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岗位技能复合培训和实务操作,创造条件实行操作工与业务管理的相互兼职或轮岗锻炼的举措,全力推进青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复合进程。特别是对*******转岗职工的复合岗位的“学技练兵”,让他们既能长定子生产技术工人,又是掌握电机制造的熟练工。使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发挥作用。

三、注重“三种对象”的人文关怀,增强帮扶和激励机制建设。在新形势下,每个职工的需求中什么是最现实、最关注、最紧迫,对我们工会组织如何从工作对象的实际和思想出发,确定工作内容、提供相关服务,才能真正发挥好工会组织在人文关怀上作用。

1、加大特殊群体帮扶力度,为困难群体“暖心”。以人为中心,针对重点人群或特殊人群是我们工会关怀的重点。完善建立吸收合并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和困难职工的帮扶档案,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困难职工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兴趣爱好、子女就学等方面建立个人档案,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情况,适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工作,来体现工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为困难群体“暖心”。

2、配合公司建立“80后”大学生激励机制,使青年大学生“定心”。近年来,技术中心引进了“80后”大学生逐年增加,公司对优秀技术人员、青年大学生有明确的成长规划。公司工会为了更好地激励技术人才和定定下心来工作,为此工会设立“职工技术创新专项奖金”。每年对技能水平优秀、创新能力突出、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职工予以奖励并进一步完善评选奖励机制,建立“成才奖”、“育才奖”,营造出“知识崇高、人才宝贵”的氛围,使青年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定心”。

3、延伸关爱对象,让特殊岗位人员“舒心”。*******工会在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的前提下,不断延伸关爱的对象,对从事三保、营销、专业技术等特殊岗位的人员,公司工会不仅在生活多给予一些关心、在工作上多给予支持,同时向家庭的延伸关爱工作方法。尽可能帮助家人就业和生活帮助,解决处理因工作造成无法处理家庭事务的实际困难,让特殊岗位职工“舒心”工作。

下载以词语教学为核心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词语教学为核心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并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却不能否认,我们的教学反思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浅层化现象。这里面有态度......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政策的提出,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受到越来越......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目: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联想企业为例 内容摘要 企业文核心竞争力的定......

    构建以武术为核心的特色育人机制研究

    构建以武术为核心的特色育人机制研究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武术渗透和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构建有效教学行为,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构建有效的教学行为,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一......

    设计“以学习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模版]

    三、设计“以学习为核心的”教学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要通过合理的学习活动设计来实现 (一) 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设计的关系 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学习方式之下的具体活动,学......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语文是一门非概念思维的学科,注重的是情感的体验、感悟。“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它是连接教师、文本、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感悟......

    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以《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为例

    生态语文课堂的建构 ——以《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的教学为例 罗希凡 摘要:生态语文教学是指教师、学生和课堂活动共处于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之中,教师教学应顺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