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以武术为核心的特色育人机制研究
构建以武术为核心的特色育人机制研究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武术渗透和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一项运动项目,不仅是保家卫国的一项技能本领,也是一种教化的手段,体现对自然、对自我、对他人乃至对宇宙的理解与感悟。自古以来,“以武观德、崇武尚德”是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武德教化”成为品行修为的一条重要路径。20世纪初,当时主管教育的部门就提出“中学一律添习武术”,并指出“提倡武术,发展国人之特殊运动”。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在中小学开展实施武术教育活动。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民工子女。这部分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小学,较差的学校教育环境导致他们不仅学习基础较差,而且,文化和思想修养较之城里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家长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这部分孩子很多行为习惯、意志品质也较差。因此,学校必须针对这些孩子的现状找到一种更好的育人机制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从师资来看,目前我校新引进了一位武术专业的大学生。这位老师曾拿过多项武术比赛的冠军,有着较高的武术功底,对武术教育也有一套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校具备开展此项研究的师资条件。
此项研究对我校有很大的意义:
(一)通过此项研究,给学校德育注入新的内容,建立适合我校的特色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此项研究是全校性的工作,必将促进学科之间、学校各项工作之间的融合渗透,对于建设校本课程及跨学科的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通过此项研究,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增强全校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武术为核心:充分重视武术运动,突出武术运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仅使学生掌握武术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法,并围绕武术开展各项活动和学科渗透,注重武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现以“武”育人。
特色育人机制:基于校情建设的,富有学校个性特点,育人的形式与载体与其他学校有别的育人机制。
三、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当前,武术教育及研究在义务教育阶段呈现一下几个特点:一是武术虽是国粹,但很多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此项工作往往无法正常开展。二是即使学校开展此项工作,也仅仅把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没有以课题立项的形式加以重视和研究。三是即使很少学校开展了与武术有关的课题研究,其研究的方向主要指向二个方面:一是关注武术教学内容与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发问题;二是关注武术项目作为学校特色体育活动,建设特色体育学科的实施策略。而集中关注武术教育与学校德育、学校文化之间的关系得课题研究很少。
四、理论基础
(一)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人的身体健康、个性特长及思想道德素养是人的综合素质中非常关键的因素。
(二)人本主义理论。该理论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要求我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民主开放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诸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实施以武术为核心的育人工作,正是以人文本,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体现。
(三)系统理论和控制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控制好两个系统。一是在武术课堂上要注意到学生各科知识的系统化联系;二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武术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学生的最优化组合。
(四)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是通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在武术课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整合,以引导、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
五、研究目标
(一)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学校武术运动的开展,培养全校师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二)通过武术的内涵,把武术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三)把武术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切入点,促进特色学校建设,使武术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亮点。
六、研究内容
(一)通过武术教育实施德育的研究
(二)开发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
(三)武术与学校活动、学校其他课程融合渗透的研究
七、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武术运动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通过研究并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的形式和途径,不仅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和个性,从而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育人机制,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把武术这项运动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及学校的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不仅提升了在学校开展武术运动的价值,而且可以借此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为学校全方位育人搭建新的平台。
八、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立足于学校武术教育的有关问题展开研究,学校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均是学校教师,力求解决通过武术教育建立特色育人机制的问题,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把最终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
(二)经验总结法
在开展此课题的研究中,不断反思、总结各项活动、措施,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其中有价值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以更好地改进、指导今后的工作。
(三)文献研究法
关于武术及武术教育的问题,很多学者撰写了很多专著,关于学校武术课题研究,某些学校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吸取。在开展此项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翻阅与此相关的资料文献,得出有关结论或发现新的研究途径。
(四)案例研究法
此项研究是基于教育实践的研究,必定会有一些真实的教育事件发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件的分析,可以找到其中的规律,或探索出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九、研究的思路、步骤及措施
武术兼具强身健体及德育教化的功能,在研究过程中,学校将努力挖掘武术项目的德育内容,把武术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探索通过开展与武术有关的活动实现有效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形成学校的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发展。主要措施是:
(一)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和与武术专家交流,充分挖掘中华武术中传统的精神和文化,并转化为学校德育的内容。
(二)积极打造与武德教育有关的物质文化。校园的外显文化布置,要体现武术的有关内涵。
(三)学校广泛开展武术训练活动,学校大课间、兴趣小组要充分体现武术特色,每学期开展一次与武术有关的主题活动,组建学校武术队。组织教师参加武术训练。在此基础上,把武德作为学校师生修养的重要的内容。
(四)开设武术有关的学校课程,自编教材,以课堂为中心开展系统的武术教育。努力尝试开展跨学科的武术教育研究,把武术融入其他课程之中。
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
1、确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成立课题组,完成人员分工。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组织学习有关该课题研究的有关理论学习,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
1、挖掘武术教育有关的人文素材,在学校外显文化建设上,凸显武术特色。
2、挖掘武术的思想文化内涵,提炼我校武术育人的关键词,开展以武德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活动。
3、每班每周开设一节武术课,把武术操、太极拳等融入到学校的大课间锻炼中,组建武术兴趣小组和学校武术队。举办两次武术活动节。
4、开发武术校本课程,积累武术教育资源,把武术有机地融入学校其他课程中,实施跨学科的课程建设。
5、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及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
1、进一步深化研究工作,找到工作亮点及不足。
2、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3、申请结题。参考文献:
1、国际武术联合会 《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
人民体育出版社
2、国际武术联合会 《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棍术》
人民体育出版社
3、李觉民 《陈式太极拳细节分解教与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4、中国教育部制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5、课程教材研究所 《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
出版社
6、课程教材研究所 《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 教师用书》
出版社
7、刘建国 李艳群 《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
出版社
8、王启明 王海燕 李建英《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9、董翠香 《体育校本课程导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0、陈建绩 王海增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人民体育出版社
11、刘 鹏 《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 武术教学研究
第二篇:为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为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加强资金使用效益审核,山东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革:
1.拟定了《山东省省级财政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考评暂行管理办法》,对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绩效评价的范围、办法、考核指标、组织实施、结果使用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确定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生态与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促进再就业资金、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率先实行绩效评价,摸索经验后,全面推开。
2.明确绩效评价要求。为切实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对预算编制各个环节中绩效评价的要求,进行了明确界定,并要求各部门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首先,各部门单位编制预算时,要对项目目标、预期效益(经济、社会效益)、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等,进行充分考察和事前评审,并作为绩效评价和安排财政资金的主要依据。其次,对预算已确定的支出项目,要纳入日常财政和财务监控体系,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环节的监控。然后,对已完成的支出项目,部门要进行绩效考评,评价结果作为财政监督和今后安排支出的重要依据。
最后,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财政资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强化专项资金后续跟踪管理和绩效监督,对资金低效使用、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以及发生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建议有关方面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3.认真搞好试点工作。2003 年以来,山东省财政厅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业财政资金综合效益评价试点工作。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招标项目和出口农产品绿卡工程等项目,以“山东省农业财政资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量化计算和分析,实行综合效益评价。
编制本部门预算建议计划、预算绩效说明书和绩效预算草案,并在规定时间内报本级财政部门;
(二)组织、指导、协调所属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建议计划、预算绩效说明书和绩效预算草案,并进行审查;
(三)组织对拟列入本部门预算建议计划和绩效预算草案的项目进行预期绩效评估;
(四)具体组织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绩效预算的执行,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绩效监督检查和控制;
(五)定期向本级财政部门报告部门绩效预算执行和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六)组织对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自评,并向本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自评报告;
(七)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和绩效问责意见改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八)负责公开本部门预算的绩效结果情况。
第三篇: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李书安 刘丽
摘要:实践育人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不同专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强化实践育人效果,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机制。本文从实践育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科学设计实践育人内容的原则和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四个方面探索了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践育人机制 构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阶段的社会化和成熟加速时期,加强实践有助于其获取相关知识,更能促进其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形成。
一、实践育人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活动之所以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一方面它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和政治信念的坚定具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实践育人能够调动个体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们认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态度。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其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养成和提升,不仅要通过理论教育,而且还要进行实践教育。尤其是在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今天,各种思想冲击着学生,传统的理论教育效果明显降低。而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清楚的感知到社会的发展状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要使得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素养,必须要通过实践锻炼。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当学生在实践中看到某些道德现象时,要有自己的道德判断并付诸行动,这样如能加以合理的引导才能够使得正确的道德认知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难题之一。而信息化社会 的迅猛发展,学生沉迷与虚拟网络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学生身体和心理问题也多产生于此。实践育人活动要求学生们必须走出网络、走出宿舍,亲身参与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付出实实在在的体力脑力劳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个人性格的不断完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
4、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个人适应人类社会生活,参与到实践育人活动中则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实践的特点就是根据其成长成才的需求,使其与社会接触,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学会待人接物,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加快其适应社会的过程。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实践育人机制建设的足够重视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实践育人的足够重视,缺乏整体规划,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得实践育人机制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更多的学校仍然将大学生实践育人简单的理解成为学生活动,没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将实践育人与学生成长成才联系起来。
2、实践育人机制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活动较多的偏向于理论宣讲,难度较低,大多是一些文化服务与社会调查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偏离,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而与专业联系紧密的实习活动持续时间有限,无法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不间断实践育人机制的形成。
3、实践育人主体相对有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应面向所有学生,但是由于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活动缺乏整体规划,加之缺乏有力的物质保障,使得实践育人主体非常有限,参加实践育人活动的往往是少数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而大多数学生却较少有机会参与其中。
4、实践育人过程流于形式
为了较好的发挥实践在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我国各级教育部门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但是在许多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是形式花样多,实际内容少,有的甚至用热闹的启动仪式代替具体的实践活动;有的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活动时缺乏详尽的计划,存在着随意性等现象,没有真正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
5、缺乏合理的实践育人考核评价机制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还有待于完善,主要表现为考核模式单
一、评定形式单
一、激励模式单一等问题。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
评价机制,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成绩与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入党、奖学金、评先评优等等的联系,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制约和激励。
三、科学设计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设计实践育人内容要遵循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必须要科学设计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内容。根据实践育人与理论教育的相互关系及高等教育的规律,高职院校应当以“德育为先、结合专业、贯穿全程、分类实施”为科学设计实践育人内容的原则。
(1)德育为先。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不管举办什么活动、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放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来。德育是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必须将德育考虑进去,有意识的通过实践促进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2)结合专业。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中,要充分地体现和突出专业特色和专业需求,在育人目标、内容、途径的设计和实施上要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效契合,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
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真正实现能够学有所用。
(3)贯穿全程。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实践教学环节,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实践育人贯穿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中,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整个阶段,围绕着育人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各项活动,要从入学到毕业、课堂到课外、校内到社会实现全过程无间断的实践育人活动,切实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4)分类实施。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校类型的不同、专业学科的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分别设计实践育人活动,分类实施。由于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都是多类别、多层次的,因此在整个实践育人过程中必寻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规律。
2、科学设计实践育人目标要遵循的原则
(1)能力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结合。高职院校要在实践育人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成从社会建设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刻苦奋斗、勤奋求实的作风。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感悟和学习社会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2)能力培养与知识升华相结合。高职院校要经常性的开展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实践中不断的验证课堂上所接受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激发学
生的理论学习热情,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检验知识和提高知识。
(3)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统一,使实践活动的目标定位、进度安排、内容设计都能够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相适应,使学生们能够全面提升又能有所长。
3、科学设计实践育人运行要处理好的关系
(1)处理好专业实践与非专业实践的关系。高职院校不仅要大力开展与学生专业实际紧密结合的生产性实践育人活动,也要重视非专业性实践育人活动,积极开展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
(2)处理好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关系。高职院校不仅要鼓励师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也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师资力量和资源优势,不断的充实和丰富校内实践育人活动。
(3)处理好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的关系。高职院校不仅要发挥学校师资和资源优势,集中开展一批实践育人活动,树立学校实践育人品牌,更要重视分散型实践育人受众面广、机动灵活的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多开展自主性强、规模适中、意义重大的小规模的实践育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四、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应指的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过程中各种相关要素之间不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而达成一种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科学的运行机制和状态,切实能够保障实践育人的效果。根据现今时代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应包括组织领导、宣传引导、运行保障、考核评估、成果推广五个部分。
1、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才能真正确保实践育人工作持续开展并取得实效。完善的实践育人组织领导体系应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机构的建设。实践育人组织机构建设应按实践活动类型分为校级负责机构和院系级负责机构。校级负责机构应由学校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如学工处、思政课部、校团委等)组成;院系级负责机构应由院系党团总支书及各专职辅导员组成。整个实践育人机构应成梯形分布建设,既要有效节约各种资源,又能充分提高实践育人效率和成效。二是明确领导责任。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有关领导应根据相关具体要求来明确其职责,每一过程都应明确第一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制定完整方案,细化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机制运行监督机制,确保组织机构体系的实际运作效果。三是领导示范带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
制的各级组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育人活动中,为全校师生做出表率,在全校范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宣传引导
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高职院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宣传引导:一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要牢牢占领住思想宣传的阵地,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自觉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二是充分运用好现代媒体。除了运用传统的报纸、宣传栏、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外,学校应该用好新兴的网络媒体如:微信、微博、贴吧、QQ等,积极地向学生进行相关的宣传,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实践育人的浓厚氛围。三是树立典型。实践育人过程必然出现一系列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件,学校必须对其及时挖掘和报道,并提高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水平,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育人活动,争先创优。
3、运行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要将实践育人活动经费列入专项预算,保障好实践育人活动各个阶段的必要开支。二是队伍保障。高职院校教师的指导是实践育人活动能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要不断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要选拔出一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参与到实践
育人活动之中;要将参与和指导实践育人纳入教师日常工作量,将其作为教师职务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基地保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基地的打造,确保实践育人的长期稳定发展。
4、考核评估
高职院校在实践育人活动进行考核评估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践育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是否起到积极作用来考察。一是既要看到学生最终的实践报告等成果,也要注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察。二是既要注重于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注重校外各实践单位对学生的评估。三是既要注重对学生的考核,也要对实践指导教师进行考察。四是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评优评先的激励作用,要将考核结果列入学生与老师今后的各种评优评先活动的重要依据。
5、成果推广
我国拥有众多的高职院校,各高职院校开展了众多的实践育人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效果显著的成果,但是存在着实践育人成果相对封闭的情况,未形成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的局面。各高职院校之间应构建实践育人成果的交流及推广
机制,使得实践育人好的制度和做法能够得到推广,切实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成效。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实践育人成果推广机制,并使得这种机制成为定制,形成全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各高职院校应积极的走出去,去相关高职院校进行考察和学习,不断的改进实践育人活动。三是各高职院校应积极的将其他学校好的做法和经验引进来,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贵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龚海泉.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林木明.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的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2).[4]胡祥.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J].教育研究,2009(8).[5]王艳玲.努力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J].河南教育,2005(12).作者简介:李书安,男,1965年5月出生,汉族,本科,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刘丽,女,1964年10月出生,汉族,本科,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
通讯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306号 邮政编码:430070
手机:***(刘丽)1012055671@qq.com
邮箱: QQ12
第四篇:构建学校与社区共同育人机制
构建学校与社区共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桂自强(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江西 新余:338029)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社区共同育人机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实践活动和评价模式四个方面,初步探索了建立学校与社区共同育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时间和经验。关键词:构建;共同育人;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互动交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在学校创设良好的校内环境,搞好学校教育,还应该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对学生影响,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目前大多数学校与社区仍然彼此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其互动交流仍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如何构建学校社区共同育人机制,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教育理论的本质是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教育从来都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使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十分重视学校,社会和家庭对人的发展影响作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必须协调一致。为此,近几年来,本人对学校与社区共同育人机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做了一些的探索,获得以下认识经验。
1,探索建立新型学校社区合作伙伴关系,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 良性互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校位于社区的中心,一直以来双方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健全了学校与社区教育指导机构,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协调,建立了学校社区活动站和实践基地。
在共同育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社区育人环境和谐文明设施良好,功能齐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整合学校社区的各类教育资源,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除了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外,社区的教育资源也非常丰富,既有我们看得见的许多物质资源,如社区活动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和体育健身设施等,更重要的还有大量的人才资源和文化文化环境资源,如社区老党员、老干部、科技人员和文艺工作者组成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充分利用教育志愿者的人才优势,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开展具有时代特点的、寓教于乐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请社区老党员、老干部作报告,请科技人员,专家学者开展科普活动,请文艺工作者组织联欢晚会,请社区民警宣传安全教育法规……这些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而且拓宽了学生知识领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受益匪浅。所以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学校和社区的双向互动,形成互补的良性循环,可以使社会的教化与个体的内化实现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善创新、敢竞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充分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学校与社区共同育人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社区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不仅社区的社会资源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基础,而且社区的实践更是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实现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投身社会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主观世界。正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获得最真切的现实生活体验,而且在实践工程中将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传统习惯及行为模式逐步内化为自身的素质结构,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榜样力量。如工厂的劳动模范、社区的道德标兵、社区教育志愿者,通过安排他们与实验班级学生结对,形成长期联系,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些身边的先进人物催人奋进事迹的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勤奋努力、乐于助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得以展现。
4,把学校评价,社区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的模式。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上,非常片面,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我们的实践已证明:把学校评价、社区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模式。我们为实验的班级每一位同学建立了《学生成长成才档案》,用以收集学生在校学习、在校活动、在社区的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步和成就,从而对学生发展状况做出评价。设计《学生成长成才档案》的基本理念是树立综合育人的大教育观,打破传统教育的评价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校、社区、家庭对学生的教育的影响。在表中我们设计了“我的爱好与特长”,“班主任评价”,“家长寄语”,和“社区居委会的鉴定”等栏目,让学校、社区和家长都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让评价变得精彩、丰富,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如档案评价、成功展示评价、文明进步评价、特长评价、时间表现评价等等,还可以针对一些“特殊问题”学生召开专门的诊断会,组织学生,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寻找学生的闪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教育方案。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学校与社区共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对于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文明习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和社区在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共建工作上已实现良好的互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学校和社区的充分肯定。但这种探索还只是一个初级阶段,在创建和谐社会新形象形式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学校与社区共同育人的机制仍然使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0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地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 《学校在创建学习型社区中德育功能的研究》 路一鸣 江苏教育出版社
【3】 《学校社区互动育人的新模式》 钟蔚华 陕西高校出版社
第五篇:构建特色廉政文化 创新反腐倡廉机制
构建特色廉政文化 创新反腐倡廉机制
近年来,我局以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机关为目标,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推进树立商务工作形象和廉政文化建设,实现了由制度管理、标准化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迈进。对我区商贸服务业发展中体现出的商务文化资源开展深度挖掘与提炼,构建了以“一个核心、两个追求、三种精神、四种理念”为统领的商务工作廉政体系。按照省市区关于廉政建设的要求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以廉政文化创建为引擎,建立起了促进商务工作发展的廉政文化体系。
一、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我们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健全和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廉政建设工作规划、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活动组织。二是认真对照“五有”标准,采取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的方法,将廉政文化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规划,和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同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经费保障,精心登记台账,确保廉政文化建设基础工作有效开展。三是制定实施《商务局干部绩效评价控制程序》,将廉政建设作为干部职工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季对局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政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对内审中发现的违纪或来信反映属实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资格。四是积极构建政务阳光运行机制,推行政务公开,门户网站、宣传单等形式将科室的工作职能和办事程序、服务承诺予以公布,增加商务工作透明度,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六是有效开展党风廉政监督,设立作风建设监督电话和电子监督信箱,从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廉洁从政等方面多层次开展满意度调查,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审计、新闻单位、行风监督员和群众的监督。
二、建立文化体系,形成廉政文化特色。我们在商贸立区、“一主两翼”思想的滋养下,结合我区近百年形成的商贸服务业氛围,吸收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思想,借鉴国内外廉政建设成功经验,提炼廉政文化理念,规范廉政行为,完善廉政制度,加强廉政视觉传播,并实施廉政文化管理,使全体商务系统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廉政共同价值观和理念,从思想上不想腐败,实现自警自律。一是建立廉政理念识别系统。廉政理念识别系统是廉政文化体系的核心和灵魂,经过反复推敲,提出了以“执法为公,政兴###”、“风清气正、近悦远来”、“敬诚崇理、恭俭尚勤”为内容的廉政宗旨、廉政理想和廉政价值三个基本理念,总结了以“淡泊明志、收心致良”、“端本澄源、防微慎始”、“法明无邪、有畏辄止”为内容的廉政修养、廉政环境、廉政警醒三个具体理念,构建了“三个基本理念、三个具体理念”组成的廉政文化理念识别系统。二是建立廉政行为识别系统。依据组织行为学的经典理论,根据我局实际,将行为识别系统设计为廉政共同行为规范、领导者廉政行为规范和一般工作人员廉政行为三部分。三是建立廉政制度识别系统。加强标准化内控机制建设,强化财政财务管理过程控制,建立了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职务犯罪源头预防机制。我们收集整理了廉洁从政基本法规、廉洁自律具体规定、党纪政纪处分及相关法律处罚制度,并组织专门人员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制定了一套包括“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崇尚节俭、厉行节约,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受礼品、礼券、礼金登记上交”等具体内容的《商务局干部廉政规定规范要求》,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轨道。
三、加强文化传播,增强廉政文化建设底蕴。结合学习型机关创建,将廉政文化传播融入平时学习、工作当中,不断拓展机关廉政文化阵地,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活动氛围。一是开展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为促进廉政文化活动开展,我们开设廉政文化教育的周末课堂、党员培训,分别在局外部网站和内部网络上设立“廉政文化园地”、“廉政文化建设专栏”,建立了“廉政书架”。二是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引导,开展以“励学、感悟、行动”为主题的商务廉政文化月活动,组织职工学习廉政文化理念、内涵以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9-2012年工作规划》,参加日常警示教育,让全体商务系统干部熟知廉政理念和廉政文化体系的内容,增强廉洁从政、执政为民意识,在教育中,我们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全员性,将教育延伸辐射到全系统所有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注重针对性,分层次开展中层干部以及一般干部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学习;注重实效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班培训、集中讲座、个人自学、讨论交流和知识竞赛等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三是创新廉政文化活动载体,丰富廉政文化活动形式,提高廉政文化教育效果。主要是签廉政建设责任状,在每年召开的思想作风建设大会上,支部和党员之间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述廉政职,规定每年中层以上干部述职时必须述廉,分管领导对新上任的科长实行任前提醒告示;评廉政绩,每季和全年对局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政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宣廉政誓,组织全体财政干部开展廉政宣誓,并在誓言书上签字,做到不忘誓言,廉政从政;读廉政书,开展廉政好书推荐活动,定期组织廉政法律法规,听廉政课,请区党校专家讲课,上党课,开展党纪条规、普法测试;观廉政片,我局还在每季组织收看廉政电教片,筑牢家庭阵地,让亲情参与共设防线 每年春节前,我局都组织干部书写廉政春联,将廉政文化渗透于吉祥喜庆的节日氛围之中。召开“算好四笔帐、走好人生路”警示教育现场会,通过参观服刑人员接受改造的生活、劳动场所,由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增强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适时深入干部家庭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召开家庭助廉恳谈会,为干部家庭的幸福美满构筑“安全屏障”,把廉政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情注思想阵地,让人文关怀温暖干部,努力营造人文关怀的软环境,在干部遇到困难、工作出现失误、思想产生偏差时,及时做好访谈工作,进行提醒教育,送上组织关怀,不让干部带着牢骚和情绪上班;写廉政感,就廉洁从政方面专题要求每位党员撰写心得体会,并在民生生活会进行交流发言;发廉政信,对廉政建设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实行集体诫勉。
四、成效初步显现,促进了商务工作全面进步。自开展廉政文化创建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导向、凝聚、教育和规范作用初步显现,全局商务干部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克已奉公、遵纪守法,形成了“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良好氛围。实施《###区商务局和谐商务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定点联系等配套制度,全体商务干部勤政廉政,以服务对象为关注焦点,加强与服务对象良性互动,机关服务水平和效能大幅提升,各服务单位和群众对我局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质量、文明举止、勤政廉洁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目前全区统计限上企业个数428家,累计新增359个,在全市10个县、市、区排第一位。截止10月底,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9.5亿元(小口径统计数,大口径统计核准数据年终由市统计局综合平衡核定),同比增长26%。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5亿元(小口径数);年底由市统计局修订数,把“非同业法附营的限额以下产业活动单位”和“其它”两部分加起来,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0亿元(大口径数)。1-10月份,全区外贸出口累计完成1755万美元,占全年任务(1800万美元)的98%,比去年同期(1357万美元)增长29.33%,预计全年将突破2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