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2:3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构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反思

构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语文教学

谢婷婷

不管是看课,还是自己上课,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老师声情并茂,激情澎湃,学生死气沉沉,无精打采。课堂上老师展示得很突出,学生却似乎“不来气”。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这次有幸赴银川参加了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发现获得本次大赛特等奖的课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老师拟定的教学目标非常准确,扣住了学段特点,把握了课程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实现一课一得;教学的主线非常明朗,让学习的人,听课的人感觉不累;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广,当然不仅仅是课堂的发言和交流,还包括他们的倾听投入程度。

本次大赛的课堂正实现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课文到教阅读的转变。正如崔峦老师所说: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实现美丽的转身。阅读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次大赛读写结合体现得好,围绕文本拓展进行了写的训练。(80%)不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纵观这些优秀的课例,让我的疑惑得到了解答:我们的好多课堂不是从学生认识能力和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而有些课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寻求适合教案的学生,而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案。归根结底,就是备学生还严重欠缺,学生已知的知识还在大讲特讲,分析理解课文生怕不能面面俱到,而学生真正的困惑却无暇关注。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改变课程,改变教材,但我可以灵活地运用教材,更多地关注学生学的活动而不是教师教的活动,思考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好。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构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语文教学

第二篇: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扩大内需的又一源泉。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在服务业。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消费是基础,稳定投资是关键,要善于发挥投资手段的直接拉动作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需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关系民生也关系发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新医改既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也是一项重大民生和发展工程。

四、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深化价格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五、在稳中求进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强社会建设,要正确处理社会领域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加强社会建设,要重视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第三篇:构建以人防为基础

构建以人防为基础“四防”一体化的安全防范体系确保实现监狱安全稳定

随着监狱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推进,监狱工作“首要标准”的提出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造罪犯的必然要求,都需要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确保实现监狱安全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监狱应有的贡献。基于此,我认为实现监狱安全稳定就必须要建立起一个以人防为基础,物防、技防、联防互为补充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安全防范体系,对罪犯的学习、生活、劳动,三大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科学化管理,才能确保实现监狱的安全稳定。

首先,就防范手段而言,安全防范包括人力防范、实体(物)防范和技术防范三个范畴,“联防”只是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范畴的衍生。其中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是古已有之的传统防范手段,它们是安全防范的基础,尤其是“人防”更是基础之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所有的防范措施都会功亏一篑流于形式。发生在内蒙呼市二监的罪犯脱逃案例就是一个例证。人防建设要加强监狱民警,特别是一线管理民警的安全稳定思想意识教育和履职责任心,增强忧患意识和敌情意识。有怎样的思想意识,就有怎样的行为结果。对监狱安全稳定工作重 1 要性的认识和履职责任心的加强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前提。所以,监狱必须首先要解决民警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大家明白监狱各项工作,必须以安全稳定为前提,加强工作责任心,只有这样实现监狱安全稳定才会有思想基础和行为保障。人防建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加强人防力量优化警力部。监狱要结合自己警力的情况,合理科学地对各个管理环节的人防措施进行严密地部署,做到不疏死角,不留漏洞。特别是对细节管理上要进一步慎密化,要加强日常检查、督察、巡查“三查”工作。对干警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严格奖惩。保障各项防控措施充分有效的发挥防控作用。

第二,在人防的基础上加强物防建设,进一步确保实现监狱的安全稳定。物防可以说是监狱原始雏形的时候就已具备的形态。所谓“囹圄”即为此义。物防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迟危险的发生,为“反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现代意义的物防已不应是单纯物质屏障的被动防范,而应是越来越多的采用高科技地手段,一方面使实体屏障被破坏的可能性变小,增大延迟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体屏障本身增加探测和反应的功能。现代监狱的物防建设功能更应完备,布局更应合理。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当前监狱布局调整的机会,加强物防建设使之更加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监狱改造罪犯的需要。目前,我省大部分监狱物防建设只仅仅停留在围墙、电网、岗楼的原始防控层面上。监狱物防建设 之功能、布局和科技含量都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需要下大力气投入资金加以解决,要进一步强化外围控制、通信、报警、照明、监控等配套设施,筑牢物防屏障,从人的生理极限和心理极限上彻底打消罪犯脱逃和其他重新违法犯罪的念头。并加强警务装备,配好配齐单警执勤装备,使物防建设更加适应当前形势下改造罪犯的需要。

第三,当前,随着监狱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监狱的信息化建设成为监狱改革与发展的又一课题,其中涉及到监管安全的技防问题更是不容延宕。技术防范手段是对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在技术手段上的补充和加强。它要融入人防和物防之中,使人防和物防在探测、延迟、反应三个基本要素中不断增加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探测能力、延迟能力和反应能力,使防范手段真正起到作用,达到预期的防控目的。但长期以来,由于监狱经济不景气,国家经费保障不到位等原因,技防建设在一些监狱几乎是一片空白。监狱为确保实现安全与稳定,搞“人海”战术、“疲劳”战术是唯一的防范措施,成为监狱的无奈之举。严防死守往往使干警身心俱疲,精力严重不足。加强技防建设应该逐步过渡到以技防、物防为重要手段和载体,向科技要警力的安全防范模式。

近年来随着押犯构成的日趋复杂化,罪犯改造思想的隐蔽性、伪装性愈来愈强,呈现在管理民警视野中的东西的真实性 大打折扣,而技防措施能够有效监控罪犯日常言行举止,发现罪犯有可能违法犯罪的蛛丝马迹。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技防建设,完善监控、报警、门禁、安检等系统建设,对车流、人流、物流进行科学控制检测,关押点周界实现监控报警全覆盖;电网实现数字化,监区的楼层过道,罪犯的生活、学习、劳动三大现场以及监狱大门、会见场所等都进行有效的技防监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更加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科技强警、科技创安水平,加强监狱安全防范,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安全因素以实现监狱安全稳定。

第四,联防是监狱实现安全稳定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工作的延伸内容,是被实践所证明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协调统一、步调一致高效的联防机制,需要进一步抓好与驻监武警部队的“三共”活动,抓好监狱和武警部队的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联系,实现信息互通,建立责任明确、衔接紧密、协同有效、警力配置科学的联防机制;抓好与当地公安机关、周边企事业单位和村委会、街道办、社区的联动、联防和应急协同工作,加强实战演练提高联防的协调实战能力,进一步提升监狱安全防范水平。

第五、在建立健全以上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监狱在发生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机制,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 发事件。这就要求监狱必须按照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高效运转的要求,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研判准确、措施果断、协作有力的要求,全面提高监狱处突能力。首先要与时俱进联系实际不断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监狱必须从社情、狱情、犯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各种资源的充分保障与最佳配置,战略、策略层面的决策与执行,控制与协调,以及危机事件的处理与恢复等方面,制定出高效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明确紧急状态下监狱应急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各押犯单位必须从时势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出发,综合内外因素及时调整更新应急预案。必须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适时修补应急预案,始终保持应急处置机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组织民警经常性的演练,增强应急灵敏性,全面提高监狱和民警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确保监狱实现安全稳定。实现监狱安全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如何确保实现监狱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的一个永久性课题。监狱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进一步深化、细化现有安全防范体系,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建设,经一步构建更为科学、完善的监狱安全防范体系,不断加强民警工作责任心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建立“思想防线牢固、人防部署严密、物防设施完善、技防手段先进、联防协调统一、应急处置高效”的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应急处置机制,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到预知、预判、预防、预警和有效处置。监狱的安全稳定必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努力实现监狱安全稳定长治久远。

第四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

您了解您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吗?您有反思过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吗? 您会备课了吗?您能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吗? 当您拿到一个课题准备备课时,您首先应该做些什么?您应如何思考,按照怎么样的路径来实施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要优化教学全过程,打造“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这种认识很到位,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课堂中,这种理念充其量只是一种唯美的“空中楼阁”,并不能根本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最到位的认识必须与教学实践对接。怎么对接?就是实施教学的行为主体之一线教师们,首先要积极 地响应和行动,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起就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条条框框,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过程,不知道如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设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亟需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核心体系结构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这几年,笔者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大量课堂观察,梳理出了教学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和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经过多轮实践论证,提炼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现把这些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供一线教师

交流、参考和反思。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结构层面问题

(1)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机械填充已有教案结构。(2)教学设计思路不清,教学过程没有内在逻辑。

(3)教学设计看上去很美,不能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2.教材处理和教学目标确定问题

(1)没有真正弄清楚这节课到底要教些什么、学生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发展。(2)唯教材是论,不敢或不知道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

(3)没有根据学生基础和需求对教材进行适当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或整合。

(4)对本课要教什么、怎么教不明确,导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定位发生偏离。(5)三维目标层次不清晰,文字描述抽象、泛泛而谈。3.教学方法选择和设计问题(1)没有真正理解“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的本质涵义,只是觉得这些方法“理念新”、“时尚”,具体在课堂实施时却偏离方向,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的选择没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等角度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

(4)个别教师根本没有思考过“教学方法”这个问题,上课采取放羊式教学,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后,教师就撒手不管,让学生“自生自灭”。

4.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1)教学设计关注了教师的教,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课堂,对学生思考、体验、自我认知设计得不够。

(2)对一些操作想当然,没有精心备课,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教师自己并没有认真操作,从而缺少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估,导致教学内容不够精细。(3)教学导入如同“鸡肋”,可有可无,没能引发认天口冲突、激发学习动机。(4)教学环节连接生硬,没有“软着陆”过渡,也没有形成知识逻辑。(5)忽略对教学细节和课堂管理等的考虑和设计。5.课件问题

(1)课件设计华而不实、喧宾夺主。

(2)PPT代替学生思考,留白-的空间和生成性不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没有清晰的课堂逻辑和执教思路,教师教得糊里糊涂,学生听得糊里糊涂。(2)学生看似完成了一个个任务,实质并没有真正建构知识。

(3)课堂中学生并没有获得持续性学习支架,也没有学习方法的自然形成过程。

(4)教师讲得太多,把学生当成被不断灌输的容器,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教学没有取合,没有生成,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还在拼命讲。

(5)教师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操作,导致学生懒得思考,体验和实践时间过少。(6)追求教学形式,忽视实效。

(7)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率低下。(8)“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流于形式。

(9)教师无效语言太多,问题表述、课堂语言不够清晰简洁,无针对性,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10)教师成为一个PPT播放者。(11)部分教师采取“放羊式教学”。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到底该如何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下的实施流程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开展教学设计。笔者建议教师们按照实施流程中的十二个步骤认真开展您的教学设计。刚开始实施时也许您会觉得烦琐,或者当您遇到问题时,您试图略过一些步骤。这时,请您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经历痛苦又丰富的思考和科学的实施过程,您才能真正感受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实质,体会到学生发展的幸福感。

当然,您在具体备课时不一定要把每一步的推进过程都写下来,您可以用这样的思考路径,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来理清思路。当然,这十二个步骤不是完全顺序执行,在思考、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循环往复、综合起来统筹考虑,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推敲、反复论证、多重积累,最终理清思路,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确定教学设计起点拿到一个课题要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该做什么?建议大家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学了有什么用?二是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原有的基础是什么?三是这节课中,我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怎样的发展? 第二步:处理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深入研读教材,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这节课中什么内容对学生是有价值的?二是学生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什么内容上?三是什么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在此基础上,再次审视教材,明确“教什么”、“教什么更好”、“教什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所发展”这三个问题,对教材进行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整合等,从而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已经过时的、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重复学习。

第三步:制定教学目标时.各维度应思考的问题知识与技能(学什么)。即学生要了解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学生要理解的核心知识和重点掌握的技能是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怎么学)。即创设怎样的学习体验环境,用什么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应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才能逐步深入地获得新知、掌握技术、形成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感悟、怎么体验、怎么培养态度)。即这节课学生能体验、感受、感悟到什么?这节课能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什么态度?这节课可以塑造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这节课能培养学生什么兴趣? 第四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应考虑的问题

第一,这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第二,这节课中,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 第五步:确定教学方法应考虑的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学、主动地去学?用什么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学生被灌以知识?用什么方法去突破学生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看似学生都会的内容,采用什么方法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原先知识结构的不足?如何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和价值? 温馨提醒:选取的方法不要流于形式,应真正能提高课堂效率、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第六步:建构教学过程总体逻辑结构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执教思路。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握和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在思维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对于没有内在联系的一些“结构不良的知识”,则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基于此,首先请教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应通过“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二是怎样的教学步骤能推进学生逐步理解知识、主动参与课堂、实现意义建构?三是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应形成怎么样的知识逻辑结构? 建议可通过以下四种教学过程总体逻辑建构的方法来理清上课思路一(1)串行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挖掘知识点之间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关联性和递进性的序列问题或任务把知识点串接起来,学生在对一个个自然产生的问题和任务的解决和探究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实现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和意义建构。

(2)螺旋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通过“入境一出境一再入境”的教学模式,螺旋式递进、呈现知识序列和维度,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入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务,明确初步的知识。出境是指离开刚才特定的情境,提炼、总结出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再入境是指学生在这些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的支撑下再在新的情境中独立地完成任务,进一步梳理和稳定知识结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网格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点之间序列关系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一节课的整体逻辑,把它作为一级网格,再把组成一级网格的各逻辑要素分解成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次级逻辑网格,依此类推,逐级分解,以多级网格体系推进学生全覆盖建立知识结构,并在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支撑下独立解决问题。

(4)并行逻辑结构路径建构法

核心思想:以开放性任务为明线,把课堂的知识点内隐在任务中,每个学生按照各自对任务的理解,齐头并进,殊途同归,完成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的个体体验中,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交流中,在一个“学生教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优化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跨越式发展。

第七步:教学设计撰写

根据前面对各个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过程总体逻辑思路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整理学生任务。

第八步:教学设计完成后建议反思的问题

(1)这样的执教思路是否足够清晰?在课堂实施时学生能听明白吗?(2)我会不会讲得太多?学生会不会思考得太少、动手得太少、体验得太少?(3)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吗?这样的设计是否会代替学生思考?(4)学生上课时会感到愉悦吗?有兴趣吗?(5)这样的设计在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否用所学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我有没有非常认真地操作过所有的课堂任务?(7)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估到了吗? 第九步:完善教学设计

根据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课件和学生任务。第十步:上课实施

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

第十一步:课后反思供您参考的问题(1)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2)学生上课兴趣怎么样?他们有没有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和主动学习?(3)学生出现的哪些问题是自己预设不足而导致的?(4)各环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5)课堂的结构、任务的设置、时间的分配是否需要调整?(6)哪些细节问题因为没有考虑到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浪费学生时间?(7)哪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原因是什么?(8)知识点讲解、语言表述等是否简洁、清晰、易懂?(9)课堂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十二步:形成教学设计终稿

根据课后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设计完成稿。

第五篇: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说学生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应用和歉意能力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课程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确立以下教法:设定特定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法,以解决问题来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适时地结合演示法、讲解法、引导法来完成教学。通过辩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形成团队协作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等。

五、说学法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确立以下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记理论内容,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在辩论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六、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以极域电子教室控制系统为平台进行统一教学和管理。

七、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八、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过十字路口,看红绿灯可以告诉我们交通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在电视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超时的优惠活动是昨天的,今天我们知道后对我们来说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

(1)信息资源共享。(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2)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设计意图]:总结问题,突破难点。通过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步骤的掌握知识点,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八、说教学反思

1.教材内容较多,涉及面比较广,需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的进行讲,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堂需要精心的设计,有目的的取舍,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压力。

2.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下载构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一谈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 ——一谈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针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是中央的一......

    以创新教育为基点 全力打造特色学校(推荐阅读)

    以创新教育为基点 全力打造特色学校 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以创新教育为基点,全力打造特色学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三个基点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三个基点 文章作者:于树漫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8·10C 2009-1-5 16:09:4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系统的教学活动中,有三点基本要素是我们首先应该认识......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并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却不能否认,我们的教学反思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浅层化现象。这里面有态度......

    以学定教语文教学反思

    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了谁?是为了展示老师的“博大精深”?为了让老师“口若悬河”?当然不是,以前的教学模式早以淘汰,现在的我们是该静下心来,以儿童的心去解读我们的语文文本了。这......

    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首先感谢师校各位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代表二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在这里同大家进行教学交流。其实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介绍,我只是将我们二......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作者:曾海波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5期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并以车刀体设......

    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二、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数学学习理论和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