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教育]四步教学法模式的实践与形成
“四步教学法”模式的实践与形成
三门峡市七中 孙琳
2008.3
“四步教学法”模式的实践与形成
三门峡市七中 孙琳
“四步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按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交流、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分层训练四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四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成长,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侧重与实践。
一、学讲提纲的设计研究与形成。“四步教学法”的书面体现是学讲提纲的设计与形成。在经过几轮的研讨与修改之后,以引导学生从学习预习入手,以“四步教学法”为模式,形成了定稿: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预习题、课堂交流展示、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分层训练与拓展以及学后记。教师在提纲上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以提纲形式给出本课在听、说、读、写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框架,给学生留出思考、补充、查阅的思维及书写空间。在课堂交流展示方面,给出学生需要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的内容及任务,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向,为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点拨方面,给出本课需要突破的难点,引起学生对重难点的重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自己难于解决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此环节跟上老师的思路做好适当的补充。对分层训练部分,设计了两到
三个层次的练习,要求全部学生完成A类部分的基础题,强化落实双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要求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B类部分的知识运用题,以落实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三分之一的学生完成C类部分的拔高拓展题,以随堂进行优生的培养与训练。最后设计的学后记,师生可以把当天学习的感想、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备注在此,以便下堂课进行改进与提高。
二、指导学生预习。每天下午我们每科都安排有半节预习课,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照预习提纲,做好预习双色笔记。笔记内容包括①生词的学习,即认读、拼写、词义理解、运用,要求能够听写。②重点句型的理解与运用。③语法的理解与运用。④重点短语的总结与运用等并要求朗读新课文,在课文上标注短语、句型和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预习的要求及指导,学生先熟悉了要学习的内容并能通过自学掌握部分双基知识。循序渐进地走向自学之路。
三、指导交流展示。此环节是“四步教学法”的灵魂。对展示的内容及形式,我们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步培养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羞涩到积极、从听别人讲到自己讲、从本子上到爬黑板、从用粉笔到改进用白板笔书写,我们从方方面面鼓励学生大面积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活动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单词默写、分A组B组的短语听写、课文对话的朗读比赛、英汉互译、对话分角色表演、课文的讲解、习题的轮流讲解等。在展示活动中引导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才能,小组长负责检查、评价、反馈、汇总、报告等任务。其中对练习题、课文的讲解与评讲是在不断摸索中进行了多次的改进,现在形成由组长领头,分配任务,尽量让所有同学参与交流,并且最近又指导学生把讲解变为提问式、探究式、讨论式的评讲,从而避免只对答案的不良现象。
四、精讲点拨的适当运用。老师要在课堂上真正起到导演的作用,就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既要要敢于放手又要敢于压任务,3
所以精讲的量要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讲,但一定不能有头无尾,开讲就不收。要转变观念,放心大胆地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另外,学生在分组交流时,老师的任务是监控课堂,既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自由,也要掌控课堂秩序,做到和谐交流,活而不乱。
五、课堂分层训练题的设计与指导。为达到人人过关,堂堂清的目标,训练检测是最好的形式。我们悉心钻研教材,精心筛选试题,并把检测题分为ABC三类,让所有的学生能通过A类基础题,让三分之二的学生能通过B类运用题,让三分之一的学生通过C类的拔高拓展题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对试题的检测与评讲,也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讲评,老师只点拨易错题、难题,以培养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完成堂清目标。最后,根据完成情况还要对学生做出评价。
六、“堂清”、“日清”、“周清”严把质量关。所谓的“堂清”,就是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交流展示活动中,真正理解学会运用,最后通过当堂检测达到掌握的目标,不把问题遗留到课后。所谓的“日清”,就是要求“今日事今日毕”,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当天的任务,包括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的完成及对当天所学知识的掌握。“周清”就是实行周六考试验收制度,是对学生一周以来所学知识的检测和补救。我们对周测的评价注重双基知识的落实,目的也是期望大多数学生能过关或通过补测过关。“三清”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个体系。“堂清”是基础,“日清”是保障,“周清”是落实。如今,“三清”已成为我校的一种学习习惯,能“清”的学生越来越多。对“三清”的评价,我们每周一都会准时出一期光荣榜,从精神上鼓励表扬那些优秀、进步的学生。
经过近两个学期的研究实践,目前,“四步教学法”在课堂上的体现已经形成“模式”。从老师们的角度上讲,老师们已能够熟练运用四步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们从思想上转变了观念,以关注学生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从教师中心转向以为学生发展中心,改变了课堂过 4
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致力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老师们目前熟练掌握学讲提纲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掌控及“三清”目标的落实。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与老师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会了课前预习、能够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会了自主探究。学生有了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真正把课堂变成了一个以他们为主体的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随之初见成效。
第二篇:“四步教学法”模式简介
新坝镇中心小学
高效课堂“四步教学法”模式简
介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反馈达标——检验提高”的教学模式,即“四步教学法”。
一、课堂教学分四个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让学生清楚本节课学习所达到的目标,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在后边的学习环节。在此时做为老师要关注每名学生,所以独学环节中根据要求边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并据此确定独学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2.合作交流阶段:是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质疑阶段。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组里必须人人发表观点,并且小组归纳总结成果,做好记录。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习组长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为班内大展示做好铺垫。同时教师也要巡视并作好记录。一个小组4到6人,每个小组一名主持人(一般安排有组织能力,成绩优秀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
3.反馈达标阶段:是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发现问题的阶段。班内大展示:一要有展示,二要有点评。展示时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调控。点评时,点评的内容则应该是具有针对性、拓展补充性。对展示组的人员参与度、精彩度、准确度、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点评。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4.成果检验、提高阶段:是目标达成检验阶段。通过基础训练,反馈目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进行综合性的小练笔或口述问,小组之间抢答。
二、教学基本步骤 1.预习:明确预习内容及要求。提前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圈画重点内容,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适当完成一些课后练习题。提出问题(可以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也可以是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简洁、有效导入新课,准确学习目标。
3.出示目标,引导自学:教师提前出示目标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4.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5.自学反馈,精讲点拨: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
6.巧设练习,完成目标: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欠缺。
7.全课总结,梳理知识:师生共同绘制本节课的知识树,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再说说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以提高准确率。
8.拓展训练,提高能力:设计综合性题目,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打造高效课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的新形势,我在学习洋思和杜郎口中学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用学校倡导的15+30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大班额现象,自己在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用“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合作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要点是:导学(揭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自主学习。用时约15分钟);精讲(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讲解重点和难点。用时约10分钟);训练(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完成当堂训练习题.用时约15分钟);总结(师生共同参与概括归纳本节知识,并可以拓展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思考。用时约5分钟)。在“四步教学法”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按照教材内容,教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上述环节所用的时间也随之不同,实现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也可以变化。本人在教学中结合学校课改方案,通过生物备课组实际听课评课活动,不断完善“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现将应用该模式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导学要有尺度
导学是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兴趣和自学能力为目标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设计导学目标和提出的问题要遵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掌握教材知识尺度,使导学问题不仅反映教材知识掌握的尺度,还要有指导性,即指导学生学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掌握教材内容,总结规律,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发学生对知识新的认识。因此导学目标和提出问题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桥梁。教师在编制导学目标和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切人点,出示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导学思考题.例如,在进行七年级生物(上册)《开花和结果》一节教学时,我设置以下导学思考题: “为什么有的植物开花,有的植物不开花呢?”“为什么植物开花时遇到阴雨天气,产量会降低呢?”“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呢?”“花开了以后为什么就会结出果实呢?”“花的受精过程是怎样完成的呢?”“为什么花的中央部分被虫子吃掉以后,就不会结出果实呢?”“花的那一部分会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呢?”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解答,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后,就可以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花的结构、传粉、受精和结果”,解答这四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自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走动督导,针对不同学生指点迷津,帮助学生围绕导学问题,应用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进行自学。这样就充分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也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
二、精讲要有梯度 依据认知的规律,精讲既要有层次性,还要有针对性:一是针对学生质疑的问题,二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师抓住重点“少而精”的剖析,扣住难点“对症下药”的点拨,帮助学生的思维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教师在精讲前要分清主次,通览教材,依据教材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分析教材的重点内容,对于教材中重点内容和一般知识,应区别对待,绝不平均使用力量。只有抓住了重点内容,才能谈得上“精讲有梯度”。如在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教学中根据学生自学情况,重点针对什么是遗传信息这一问题,着重精讲遗传信息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控制该物种遗传性状的全部信息,受精卵内含有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想让学生对前面四个知识点能有一个深度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学生之前也有些关于DNA,基因的知识,但并不理解这几种物质的关系,所以这节课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并不按照书本的顺序安排课堂教学,而是着重引导学生知道细胞中贮存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然后再精讲每种生物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基因是DNA上的片段。这样的梯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遗传物质的关系。最后把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同时又总结出: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这一知识目标。
精讲要讲究方法,教师精讲宜采用“点拨式”教学法,针对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模糊不清,甚至错误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评。“点拨式”教学以“问题”作为载体,要求教师以强烈的学法指导为前提,在教学中抓住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昧的方法点拨学生学习。
三、训练要有广度
训练是将学生主动获取的生物科学知识模拟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实现开放性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自然科学本身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思维发展程度,恰当地设计一些训练习题,让学生能独立作答,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训练题目的设计上教师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其一是防止知识的陈旧性,教师应避免选择陈旧的题型,如果必须用这样的题目,最好是将语言形式改动一下,增加题目的新颖性。其二是防止题目过于肤浅或者过难,应选择适合学生认知顺序的问题让学生作答。其三是问题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广度,不能几个题目答案全是一个知识点,注意知识综合运用和联系。其四应选择要有针对性,选题要针对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例如七年级生物(上册)在学习种子的萌发后我设计了一道训练题:一粒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仍然不萌发,可能是由于()A、种子正在休眠 B、种子被虫子咬坏C、种子已超过了寿命D、以上可能都存在。这样设计题目比直接问:“种子在满足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或“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再如: 在学习了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后,通过设计表格要求学生完成动植物在结构层次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更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学效果良好。由此看出,训练题目设计合理不仅会活化所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训练题目应精心准备,认真筛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总结要有高度
教材的知识结构,由“微观”的单元组成“宏观”的章节,有纵向沟通到其他章节,有横向联系到相关学科,这就意味着生物教学必须进行知识总结,应该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总结,然后由发散思维转向集中思维,建立模型,产生创新意识。总结的主要方式是整合归纳,所谓整合归纳是使教学的知识点由零散回到完整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将个别、具体的结论通过总结纳入到知识体系的框架中,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也是培养学生概述能力、综合能为、归纳能力的一种方法。由于前面的教学过程把书本的知识划分为许多小的单位,如果不进行整合和归纳,就会使学生缺少完整的知识结构,缺少对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犹如“一盘散沙”难于理解。例如七年级生物(上册)学习了第一单元后我要求学生仿照教材p27图表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既达到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又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我要求学生对这三种植物的特征进行系统小结,归纳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提出思考: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同学们能解释为什么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而蕨类植物虽然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根、茎、叶内有没有导管?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既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思考、回顾,又有利于下节课的引入。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就是总结。总结可以采用课堂学生复述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自编知识表格或知识图解,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归纳、自我总结把知识内容再构建成一个完善的结构。
通过生物课堂实践, “四步教学法”模式,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也是一种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探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当然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和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僵化的教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四篇:关于“四步十六字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探索课堂教学新教法
促进义务教育新课改
﹙平顶山市第十二中学关于“四步十六字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及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我校在总结广大教师课改创新中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切实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提出并推行具有学校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即“四步十六字教学法”,从优化教学过程入手,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合作状态和生成效果,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促使广大教师从课堂主演者向课堂导演者转变,广大学生从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
一、“四步十六字教学法”的内容
1、什么是“四步十六字教学法”? 第一步:明确目标
①、划分知识单元。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或课程内容)结合课标要求,按知识结构,知识类型分成单元,课时安排可以是一课或几课、一节或一周、两周。
②、设计学习目标。单元确定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有关资料,设定学习目标,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③、设计完成学习目标的路径。教师在明确了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以后,就要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要指导学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过程进行学习。第二步:自主探究 ﹙形成学习成果﹚
①、引导学生预习。教师在课前要提醒学生准备那些资料,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整理笔记、做好展示的准备。
②、展示探究。此时教师要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交流,分小组、或在整个班级,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争论、判定(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使知识内化,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完成理解教材,贯彻课标的任务,达到问题成果化的目的。第三步:相互检测
①、教师预先把学生分成A、B座或若干个学习小组。
②、当堂处理课后习题。在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后,教师指导A、B座或各小组的学生相互改错。对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当堂讲评,对个性问题教师要进行各别辅导。
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每人设计出一道或几道试题。然后A、B座学生、或小组间进行相互交换并完成对方的试题。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改错完成的过程中强化知识、应用知识。
第四步:把关验收
教师根据单元的目标要求设计一套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关验收,并根据验收情况安排教学进度。
2、“四步十六字”教学法的备课和课型 〈一〉、备课﹙教案﹚
〈1〉备知识:备课标、教材,能够居高临下统揽课标、教材,划分知识单元,确定教学课时;备本单元知识的结构、类型、地位;备相关知识,为本单元知识进行铺垫。
〈2〉备规律:备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备考点;通过归纳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备知识树;备本单元知识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形成《导学案》。〈3〉备方法:备学习本单元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备控制课堂的方法〔学生展示形式:口答、笔写、对话、短剧等〕。〈4〉备学生:备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哪些问题让那些学生展示能够使知识深化,哪些问题让那些学生展示能够让课堂出彩,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5〉备点评:备点评语,备板书。〈6〉备亮点:备课堂高潮。教师点评要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口语的语音、语调、语速要适当,要富有激情,要重在出彩。
〈7〉备情感:教师根据知识类型、知识特点和学科特点结合的情感与价值观,备课堂设计。〈8〉备生成:一节课学生有收获、有体会,教师也要有收获、有体会。要尽力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学生熟悉的事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二〉、课型
〈1〉预习课: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成果,必要时要指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2〉展示课:实质就是课堂教学,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预先设计好的内容,通过点评、强调、归纳形成符合要求的学习成果。
〈3〉检测课: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试题、相互改错,也可以点评作业、点评试卷、进行单元测试等。
二、“四步十六字”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以集体备课为契机探讨《导学案》的编制
错开教师上课时间确保全员参加确定集体为集体备课时间,语、数、外大学科以年级学科为单位,小学科以整个学科为单位,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导学案》。
在集体备课中,对备课组长、主备人、参备人等的职责都做了相应的具体要求。同时还严格集体备课的考核,在集体备课时,参备人不得缺席,有事请假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集体备课结束后,把最后的教案(电子版)上传学校教科室,由学校专家组分阶段进行集体“会诊”,每单元结束后,分学科进行集体交流、讨论,找出问题,总结经验,以指导下一步的工作。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还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最佳备课组评比活动及最佳备课教师评选活动,并将结果进行公示。
2、以导学案为切入点实施“四步十六字”教学法 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是指导、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同于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习笔记、作业和检测试题等。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教师的教案包括《导学案》,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学习笔记、作业等。具体教学过程应该是:
①、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完成学习笔记,形成学习的初步成果。
②、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指导、点评使学生的学习成果科学化、系统化,形成较为规范的学习笔记。
③、教师指导学生互相编制试题完成互相检测步骤。这个过程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互编试题,二是让学生检测试题的科学性、准确性。
④、把关验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使学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切忌不搞“一刀切”,同时还要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特长,努力使学生的特长形成特色。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每周一上午校领导班子成员召开听、评课专题会,汇总听、评课情况,研究“四步十六字”教学法的实施、进展情况,并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进一步要求,把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科任教师。二是开展示范课、达标课、过关课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要求全体一线教师必须参与达标课活动,对于在达标课活动中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将要求其停课,进行听课、学习,然后再上过关课。
为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搭建学校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校内外同行之间沟通的渠道,学校于每年4月下旬都面向社会开展教学公开课活动,并通过《平顶山日报》和《平顶山晚报》发布消息。每次活动都邀请教育界同仁、学生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进行观摩、指导,为切实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提供保障。
三、“四步十六字”教学法的效果
“四步十六字教学法”的实施,为广大教师学习、掌握课程标准提供了机会,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发生变化。要求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设计者:从关注教学讲授向教学设计转变,从关注教学编演向教学收获转变,由唯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引导教师课堂观发生变化,教师心目中好课的标准向课改要求逼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师生交流,教学目标定位符合课标;引导教师课注意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完善课堂教学,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学生观发生变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想办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象,更多地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倡导体验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平等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小组合作,在交流过程中教学生学会了解知识,增长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提高了学生道德素养;学生在彼此交流过程中,借助于对答案和求解,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知识,还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学自己乐意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情感,陶冶了学生情操,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打造“四步十六字教学法”,构建和谐教育,是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我们平顶山市第十二中学的全体教职员工为此在奋力地求索着。
校办整理 二0一0年三月九日
第五篇:语文“四步教学法”研究与应用
语文“四步教学法”研究与应用
前苏联教学理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教会学生学习和积极主动发展是教师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很大的冲击,教材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因循守旧、闭门造车肯定是行不通的。
笔者在技工学校工作二十多年,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和实践,以求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其中,“四步教学法”,即“导―学―析―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语文“四步教学法”提出的现实背景
技校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浓厚,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基本没有形成,被动接受知识仍是目前学生学习的主流。
教师因循守旧,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法依然普遍运用,效果不佳。
学生能力培养薄弱。目前,学生能力发展薄弱成了教学工作的“软肋”,成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语文“四步教学法”就是针对上述现象提出来的,目的是从根本上废除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传统教法,使“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是完全适合技校学生心理特点的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语文“四步教学法”提出的理论依据
1.符合认知规律
“四步教学法”的“导”,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导入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进行学法指导;“学”,就是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可视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析”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力求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可视为再实践;“练”,是指通过训练或其他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是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再认识的过程。
2.符合当代先进教学理论
当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导”“学”“析”“练”四步教学模式结合了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实际和技校语文教材、教学实际,提供了教与学可操作的思路,旨在让教师科学高效地施教,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进步,收获学习成功的乐趣。
3.符合启发式教育方针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主动性。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四步教学法”恰与这一方针相吻合。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步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来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符合校情、教情、学情、课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三、语文“四步教学法”课堂模式的操作程序
语文“四步教学法”课堂模式的操作程序包括“导”“学”“析”“练”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具体操作要求为:
导:目标引导,学法指导,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学:学生自学,自我感知,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析:师生评析,共同感悟,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练:学生练习,检测反馈,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语文“四步教学法”模式是让学生在目标导控和教师指导下自学,在自学中感知,在合作研讨辨析中感悟,在训练中巩固提高。这四个环节始终围绕学生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语文“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四步教学法”既可以在一篇课文中实施,又可以在一个单元乃至一册教材中实施。实施中必须做到层层有目标,层层抓落实,层层显效果。
1.导:目标引导,学法指导(5分钟左右)
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导入新课后,将新授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及对应的学习水平层次目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和要求,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一节课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教材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给予学生具体的学法指导,即告诉学生本课时主要采取哪些学习方法。
教师引入课文内容时,可以是作者介绍、背景介绍,也可以是与作者作品相关的小故事,抑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影、电视、戏剧、音乐片段或文体说明、文本诵读等。总之,引入方法应不拘一格,依需要而定。
“导”主要有二:即目标引导和学法指导。目标引导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明确的目标能给学生一个看得见的射击靶,让学生能“看见”结果,激起学生向结果靠近的冲动;它会给学生信心,给学生力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法指导能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这一环节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2.学:学生自学,自我感知(10分钟左右)
“学生自学”这个环节,教师可用谈话的形式,明确告诉学生自学什么内容(如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文章体裁、主要内容,应注意的问题等),应达到什么目标,并强调这与预习不同,它是有目标的。教师可出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依据前面“导”的环节中提出的目标和学法要求阅读课文,结合阅读指引、阅读提纲和注释等,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找出疑难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前需精心准备,选择与创设与导学研讨问题相关联的内容,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动脑、动手、理要点、做习题,掌握教材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先自我感知。通过自学,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结构布局等有了初步了解,不明白的随时向教师质疑,获得初步知识。
“学”主要有三:即学生自学、同桌互学和组内帮学。其中,学习小组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好、中、差学生搭配组成的,便于互相帮学。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到学生中巡回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学情,发现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共同启发,或加以点拨、讲解,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面“析”和“练”的环节设计新的“问题”,但最后都要保持与教学大纲同步。自学这一环节,教师要创设意境,激发情趣,带动文本阅读,创设一个和谐的符合文本特点的阅读自学氛围,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析:师生评析,共同感悟(15分钟左右)
学生在自学感知后获得了初步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自学环节结束后,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结构清晰的理性知识,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树”。教师在剖析当堂的重点难点知识时,要针对学生自学时反映出的学情特点,特别要将学生的易错点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列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要掌握的重点和易错点一目了然,提高教学效果。
“析”主要有二:一是组内学生评析:逐人评析、逐题评析,对每种答题表现进行评析;二是教师评析:主要是讲共性的问题、知识缺陷、易犯错误、方法引导等。“析”的核心是悟出规律,析出方法,析成习惯。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阅读兴趣、理解能力、认知水平、思考角度与深度不同,自学得出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教师要依据自学指导的结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点拨、讲解、分析,学生会的不讲,不会的精讲,带领学生思维往深度和广度发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篇新课文,在初步学习后,自然还会有许多不了解之处,老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假如不能解决,发生困惑,教师要及时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一定要注重实效,才能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评析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要加强双边教学,启发思维,互动交流,活跃气氛,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4.练:学生练习,检测反馈(15分钟左右)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导”“学”“析”三个环节的学习,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锻炼了思维,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而学生练习,检测反馈,正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检测反馈的内容,可依据教学目标灵活制定,一般应涉及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等几个方面。检测反馈的形式也应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练习题设计的形式可口头提问,也可书面问答;可单独提问,也可小组合作;可激情诵读,也可片段练习……总之,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和检测题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练习和检测,反馈教学效果,发现学生还未弄清楚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对未达标的学生和未达到的知识点,要及时采取对应的矫正方法进行补偿矫正,保证大部分学生达标,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准备。这一环节,教师需在课前精心准备好训练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练习,以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提问检测。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教材的重难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答题和提高的机会,要打破那种同声齐答或解疑均由班内“答问专业户”承包的局面。在教学中,笔者对于那些平时答问发怵的学生,拣易而问,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已具有一定思考解答能力的学生,则设置梯度,知难而问,使他们在自己的“发展区”中有更高的突破,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二是提升练习。一是做练习题。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训练题发给学生进行练习,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知识的覆盖面,注重能力的提升,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做课堂测试题。试题要抓重点、抓关键,要精而面不广,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让他们获得了“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练习这一环节,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五、实施语文“四步教学法”的收获与体会
实施“四步教学法”后,笔者感到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近几年来,所教语文学科成绩较好,所教班级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较快,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效果更好了。主要有如下体会:
第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使精讲多练成为可能,基本实现了语文授课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核心的转变。
第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既关注了优秀生,也兼顾了低差生,让每个学生都收获了学习的乐趣。
第三,无论是备课还是组织教学,对语文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需做更多的准备工作。
语文“四步教学法”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全过程充分自学、交流、探究为主要形式,以教师引导点拨为辅助形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从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到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也更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进一步细心揣摩,潜心探讨。
(作者单位:梅县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