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短文仿写》习作教学反思
《短文仿写》习作教学反思
《短文仿写》习作教学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无疑是最难教学不能纯粹地传授写作技巧,也不可能放手让学生写。特别是中年级学生,他对作文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没有语言积累,也不会言辞表达,叫他去写他就会茫然,也不知道怎样动笔,改写什么,我认为仿写是最有效的基本途径之一。为了让学生能准确、恰当、生动,完美地把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必须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其中参照借鉴,是不可缺少的一步。有些短文不仅文章本身描写优美,而且在写法上极富特色,学生也易于接受。像这样的文章,我往往喜欢和学生一起提炼写法,并以此为例,仿写短文。
在教学《短文仿写》练习这一堂课中,我由图片激趣,让学生欣赏并让生说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说是冬天的景色,说出冬天的景色特点:很冷,以白色为主。让生感受到冬天的美,在出示课件《冬天》。
1。让生读短文,并让生说说短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北风、雪花、小熊、小朋友)
2。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小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拟人、比喻)在逐句出示句子,让生理解及运用修辞的作用。
3。体会作者的感受。
4。总结写法:写清景物特点——用好修辞——写出感受
5。配乐欣赏春天景色的图片,说说这是那个季节的景色?并运用修辞说说春天的景物特点,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
6。让生结合看到的景物仿写短文,题目自拟。
通过学生的仿写,我在巡视中发现多数学生写得很好,充分发挥了想象,运用了修辞,写得很生动、具体。但是在作品展示的时候,因为紧张的缘故把自己预设得很完美的课上得漏洞百出。可是我不会灰心、不会失望,因为我知道:只有发现问题,才会用心地去解决问题,使自己做得更好!
总之,我认为仿写这种作文训练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特点。只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
第二篇:仿写类习作教案
仿写类习作教案
(总分式习作)
李文莉
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天赋,性地进行仿写课文的训练,让他们在仿写中轻松地掌握习作的谋篇布局(立树干)、描写技巧(添枝叶)等写作方法,手把手地教会孩子“画”一颗“树”的方法,也就为孩子“画”一片“森林”奠定了基础,从而更快地推动学生走向完全独立性的创作.教学目标:
1、会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按地点变化的顺序来描写某一景物的特点。
2、会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来观察某一景物的特点。
4、观察时能抓住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环境,激情导入
听歌曲《春天在哪里》观看图片
二、点播指导提出习作要求
出示目标:
1、读短文,看短文抓住了那些景物
2、采用什么修辞
3、分析本段的结构
方法:阅读——总结——仿说——拓展——仿写
出示短文
1、出示短文,早春
春天来到了!春天的微风带着温润的芬芳气息,轻轻地吹过树梢吹过田野,吹过我家门前的小河。
春天来到树林里。树林里的小树开始露出淡淡的青色,树枝甩着长长的辫子。树林里的泥土踩上去软软的,它们中也有点点绿色探头探脑地冒出地面。这是小草,是春天的眉毛。
春天来到————。
春天来到————。
小组讨论:
选取的地点是————,选取的景物有————和————
3、总结方法
1、总写———— 分(不能只写一种景物,也不能只写一个地点的景物,要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写)
2、文章漂亮,要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三、自主起草仿写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仿写总分总式的结构,题材选取《早春》先给同学们以轻松的学习氛围,在一首《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中进入学习,接下来课件出示短文,要求同学们有感情朗读,采取我来超越的方式方法,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知短文的结构,然后采用找的方法,找出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地点,抓主了这个地点的那些景物来写,在写的过程中,采取了什么修辞方法,课件以变字体颜色来显示。然后让学生观看有关春天的素材图片,描绘图片的画面。最后根据画面,结合身边的生活,说说在哪儿你看到了春的足迹,把足迹用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出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句子.最后,出示仿写的具体要求.在同学们的习作中,大多写春天来到校园里,春天来到田野里,春天来到小河里,春天来到草坪上.能抓主不同地点典型的不同景物,来具体形象的描绘.有一位同学还写了这样一句:春风在蓝天上放牧着朵朵白云.同学们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有趣.多数同学都写四、五以上,每段都按照总分总的结构
我想,现在让学生进行仿写,不仅是在提高习作水平,而且也在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段,标点的用法,以及如何归纳段意等的语文综合素养水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仿写这一习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深入研究范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抓住范文的精髓和精彩片段,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地筛选,设计仿写内容。
二、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范文,在仿写的过程中对范文加工创新,切忌机械模仿。
三、学生在仿写过程中,在不违背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表达出真情实意,力戒牵强附会。
四、在学生自行改写的基础上,要注重合作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学生作品
早春
上新庄镇中心小学 五年级(2)班 吴蓉芝
春天来到树林里,在树林里.树木抽出了一丝丝嫩芽儿,飘落在地上的树叶也不见了,它们去了哪儿呢?原来,它们变成了养料,被大树吸收了.舂天来到田野里.在田野里,农民伯伯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待着丰收.舂雨滋润着大地,种子们贪婪的吮吸着雨露,慢慢地发芽了.春天来到了小河里,在小河里,被冻住的河水开始融化后流动了,唱着春天的歌,向远方流去.河边的小草听到了小河的歌,慢慢探出脑袋,静静地倾听着小河歌唱.小河里的鱼儿尽情的游着,玩耍着.春天来到了校园里,在校园里,同学们脱去了厚厚的棉袄,穿上崭新的春装,在校园里,在春天的怀抱里,尽情地玩耍着.校园里的松树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脱去灰旧的冬装,穿上翠绿的新衣,看着孩子们玩耍。春天来到了花园里.在花园里,枯萎的小花又开始了新的生命.小草也发芽了.花园里的泥土散发着春天的芬芳.春天,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季节.
第三篇:3三年级习作教学——仿写 之我见
三年级习作教学——仿写 之我见
摘要:习作是语文能力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学生写作文,训练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准确妥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对于作文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做好这一环是非常关键的。当习作成为学生的兴趣时,那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可能是自我学习的态度,终身学习的信念。
关健词:习作仿写愿写能写乐写
习作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尽管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很大,却收效甚微,耗时低效。导致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9月,笔者第三次任教三年级语文,开学初翻阅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作文教学就让我发愁了:像玩得真开心,中华传统文化等,范围广,难度大,正处在习作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该从何处入手呢?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让三年级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会习作,爱上习作呢?
笔者认为三年级的学生仿写是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形式。在教学中,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做到了愿写、能写、乐写。下面浅谈仿写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指导学生理解范文,主要以课文为载体,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愿写”。
范文是仿写的依据,理解范文是仿写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加强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听写训练,使语文教学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的作用。解题时,要联系审题,读课文,要联系立意、选材,说段意、分层次,要考虑编写作文提纲。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语言上汲取了营养,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表达方法。例如教学《平分生命》一课,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亲情与分享的快乐,也激发起他们的共鸣,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身边分享的事,然后仿照课文内容,自己也能写自己的小故事。
2、走进学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能写”
学生能够读懂范文,也就有了仿写的基础但还必须使学生有仿写的具体内容,即有东西可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学习范文之前组织学生观察。比如学习一篇有关雨的文章,不可能恰巧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就会下一场大雨,那么如果学习之前下了雨,就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观察。另一种是先学好范文,然后按照范文的内容和提供的写作方法组织观察。观察的内容一定要适合于仿效范文的写作方法。如学了《蜗牛》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它的写法,去观察一种小动物,而后仿写。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时,教师更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之“仿”“创”结合,写出新意。
3、指导写作方法,仿写指导要有序
仿写的训练方式包括仿句、仿段、仿篇三种方式。仿句仿段都是为了给仿篇作准备。先句、再段、后篇,这是仿写的顺序。教师应该依据这个顺序,循序渐进,由低到高有计划地进行指导。
(1)句子的仿写。在指导低年级学生仿写句子时,要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结构特点。建立句子的概念。例:仿照例句,仿写一组句子。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学生仿写:父爱是方向盘,指引我正确的人生道路;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2)段落的仿写是一种单项训练,课文中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都可用来进行仿写。从仿写中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3)篇的仿写,主要是从结构和写法上进行模仿。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握一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弄清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4、尊重个体感受,增强写作信心,让学生“乐写”
(1)积累语言,激发倾吐欲望。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必须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兴趣来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诸如我们组织同学们做游戏、开故事会、做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在习作中讲真话、抒真情。学生在感兴趣的方面就会有较深的情感体念,在一定情景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学生在作文中明显“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2)尊重独立感受,增强写作信心。
在评阅学生习作时,特别注意不以成人眼光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尽量珍视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并且在评改时,采用的标准也是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级的标准不同。这样得“优”的不仅仅就是那几个学生,学生在习作时的自信心渐渐建立起来了,也同时产生了愿意写得欲望。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做到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相信学生会爱写,乐写,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标》
《如何指导学生仿写作文》
第四篇: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篇一: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今天讲授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是我国着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讲授此课我首先介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科的写作背景、写作时间,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我通过本文的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在文章中有一些关键词语,如“日”“飞蛾”“夸父”“月”“姮娥”等,他们的含义不能仅仅按照本义来理解,而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把握。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故事,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讲课中,由于教师过于着急,对这些内容讲解较少,而又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说,所以此环节处理不好。
“读”和“写”是两项最基本的训练,充分朗读可以让自己的读音更准确,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感受课文,欣赏本文的铿锵之美,因此授课中我注意朗读,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读准生字,了解内容。
其实我们教师明明知道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效应,加强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但真正做起来就忘到了脑后,课堂上总怕学生掌握不好,而自己就为学生包办一切,讲个没完。讲完这一课我还是有这样的体会,因此,今后的课堂我还是要多反思,认真备课,以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
篇二: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授课之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读书的名言,故事;授课之中,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导入新课,学习第一篇。
(一)、教师布置思考题:(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二)、探究《谈读书、》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做点拨补充。在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三)学习第二篇。(1)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2)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1、“好读书’与“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3、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四)、探讨比较。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作业1——3题。
以上是我的教学流程。从以上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关注学生即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对接,构筑了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编写《读书名言警句》,与培根“对话”,比较阅读,自拟名言等,促进了学生在体验中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此次教学中,因为拓展迁移不够,所以让人感觉到学生学习空间窄了一些。但是,这节课上,的确为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篇三: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这两篇课文内容都比较简单。备课的时候,吸取了前古文教学的思路,认真备足课文的字词,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掌握翻译及字词。关键的,就落在如何引导学生对古文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了。
备课时所定下的学习目标是要学生掌握夸父和共工的人物形象,学会比较人物形象。哪知上《夸父逐日》的时候,有个学生忽然站起来问:“老师,夸父是不是很无聊,去追赶太阳?”我念头一转,刚好这个可以作为学生质疑的切入点,让学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讨论探究。于是我放下课本,请学生就“夸父是不是个无聊的人”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扎开来。学生反应很激烈,甚至有学生说得很全面,既说到了夸父是盲目的,又说到他是勇敢的,敢于挑战权威的。最后我再总结:从积极意义上看夸父,和从消极意义上看夸父,告诉学生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人物,就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上到《共工怒触不周山》一课时,吸取了前面的课堂经验,我在分析了共工的身份以后,本想请同学分析共工的形象,也有同学举手问:“共工这种行为是不是表现他是个失败者?”他列出的理由是:一,本身和颛顼战争的过程中,他就已经失败了;二,败了还自己恼羞成怒撞不周山,这不是很奇怪吗?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有值得讨论的余地的,于是也打乱了自己的思路,请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意见“共工是不是英雄人物”这个问题来讨论。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仅平时成绩好的举手,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同学,甚至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也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历史上也有许多失败者,但是他们也用自己勇敢的行为改造了当时的社会(她列举的材料是陈胜吴广),所以英雄应该是以他对社会作的贡献来评价的;有的学生也说了,共工的脾气太暴躁,真正的英雄应该广纳贤才(他列举刘邦和曹操);还有同学说共工改造了自然界,这是英雄的表现。讨论很激烈,一直到下课,大家都不肯停下。
这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可以有几点>收获:
第一,课堂的讨论一定要有收获。讨论一定要使围绕课文的中心主题来讨论的。学生有时候提的某个问题,可以作为导入,但是教师一定要把这个问题作为课文中心的切入点,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比如这一课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人物的形象。两篇课文在讨论的过程中,一直都没有离开课文的主题:两位英雄人物牺牲自己,改造自然界的精神。
第二,讨论的问题一定要设置得有趣,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学生看问题的面才能广,讨论才能更激烈。在这次的讨论中,学生列举的材料都是信手拈来,调动学生本身学习过的知识,这才是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和分析课文能力的方法。
第三,能够利用学生的提问,及时和学生进行课堂的交流。学生觉得顺理成章,在讨论时,不会觉得只流于表面,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后得出的问题,更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
第五篇: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今天讲授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讲授此课首先我导入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日月的古诗词和神话传说,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其次由学生介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科的写作背景、写作时间,我只是补充一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我通过接龙的方式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我通过本文的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让学生听读一遍课文后再让全班齐读,读的形式有些少了,应采用分组、点名等读的方式。学生在读的时候两篇短文的感情把握不到位。在文章中有一些关键词语,如“日”“飞蛾”“夸父”“月”“姮娥”等,他们的含义不能仅仅按照本义来理解,而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把握。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合作研讨的方式,如果第二篇《月》采用放手让学生去讲,可能更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此环节处理不好。最后,读”和“写”是两项最基本的训练,充分朗读可以让自己的读音更准确,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感受课文,欣赏本文的铿锵之美,因此授课中我注意朗读,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读准生字,了解内容。
其实我们教师明明知道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效应,加强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但真正做起来就忘到了脑后,课堂上总怕学生掌握不好,而自己就为学生包办一切,讲个没完。讲完这一课我还是有这样的体会,因此,今后的课堂我还是要多反思,认真备课,以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
周静波
201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