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化学教育中的情智教育
浅议化学教育中的情智教育
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情智都能得到发展的人。进行情智教育,使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统一。文章就化学教育中的情智教育,在教学策略上,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挖掘展示学科特点、注重教法手段多元、善于创造实践契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化学教育;情智教育;科学;人文;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6-002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10
一、情智与情智教育
情智(EI)是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简称,该词最早由巴布娜?柳纳(Barbara Leuner)在1966年发表的论文《情感智力与解放》中提出,但对其内涵的界定国内外有很大争议。1995年10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戈尔曼(D.Goleman)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戈尔曼在书中称情感智商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即自身认识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并且认为在对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情智教育备受关注。刘然等人认为学生情智中的“情”,是指情感、情趣、情商;“智”是指智慧、智力、智商。[1]许晟和傅华勤认为情智教育是现代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教育形态,是在一定培养目标指向下,通过教育功能开发受教育者的情智潜能,培养受教育者运用情智掌控情绪情感理性意识的活动,是情智开发、人格品质培养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2]孙双金认为,情智教育是指“教育者用自己高尚的情感和丰富的智慧营造出情智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得到培养,蕴藏的智慧得到唤醒和发展,从而培养出情智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大写的人。”[3]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合作(learning to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情智能都能得到发展的人。列宁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为真理追求”中表达了情感在人追求真理中的重要作用。情智教育,为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提供契机,情智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交融。情与智互相促进,有效转化,最终达到“智中生情、以情促智、情智共生”的境界。
二、化学中情与智融合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发展学生情智,契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发挥化学育人功能”的化学课程改革宗旨。教育部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强调“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其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学生“智”,即“科学素养”的发展目标相对应,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生“情”,即“人文素养”的发展目标相对应。当下教育中,重“智”轻“情”或重“情”轻“智”都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尽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有差异的两类教育,但从本质上说,人文离不开科学基础,科学蕴涵人文价值。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非根本对立、水火不容,而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化学教育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在传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同时,注重挖掘化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让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让学生在追求真理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4]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适应多变社会的人才。
三、情智教育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系统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各种方法,有效地组织内容,确立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模式和程序等的综合操作系统。[5]化学教学中情智教育的教学策略就是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考虑学生情智形成的心理机制、情智教育的功能,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方法。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西方,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对话教学法,古罗马昆体良所倡导的修辞学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学方法,近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等,都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我国,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王充主张的“极问”,以“订其真伪,辩其虚实”,嵇康主导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教育思想也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蔡元培等也围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过深刻的见解。
“我们需要寻求课堂教学的这种革命性的转变――从‘传递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从‘记忆型课堂文化’转型为‘思维型课堂文化’。”[6]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更应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倾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的个性恰恰是创造力发展的源泉。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都应该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所以,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是情智教育的前提。
2.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置身于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思维才能灵动,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闪现。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要创建一个“润泽”的课堂也正是基于此。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教育性的交往。师生关系影响教学活动及其效果,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也是人文精神内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中教师将师生良好情感融入知识的载体中传输给学生,学生不仅高效学到知识,而且情感智力在教学中也得到培养。在交往中教师的兴趣、爱好、情感、观念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发生作用。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教师也应注重自身情智的提高,只有自己具备足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3.挖掘展示学科特点
化学深刻的揭示了世界的客观性以及许多物质转化的规律。化学学科中的许多原理,饱含人文思想。基于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展开对世界的人文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如酸碱中和滴定中体现出的量变到质变规律、化学氧化与还原中体现出的对立统一规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中反映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化学实验体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化学动态平衡所体现事物是永恒运动的思想等。
一个事物自身必须含有美的本质,才有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学科。它的美表现在各种化学现象与化学规律中。比如,化学物质外在的色彩美、形态美、结构美,内在的实用美;各种化学变化的运动美;元素周期表的有序美、统一美;化学规律中的守恒美等。“人文追求善与美,科学追求真。”[7]进行情智教育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善于发现美、能够欣赏美、勇于创造美,以美求真,以美求实。
化学教师还可通过化学发展史对学生进行情智教育。化学科学的发展进程,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程,其发展过程中,蕴含了人类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善良、科学、真诚等大量人文思想以及探索、批判、创新等大量科学思想,许多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是科学家在沉湎于情绪上的高度审美体验而产生的。如拉瓦锡提出“氧化说”,门捷列夫编排元素周期表,舍勒发现氯气,凯库勒提出苯的结构式等等。
4.注重教法手段多元
钟启泉教授把“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视为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面对同样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法,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采用合适的教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放开思维,充分想象,在愉悦中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如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施瓦布倡导的探究教学法以及合作学习等方法对学生的发展都很有意义。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多引导学生,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从做中学”,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还有助于发展学生在合作与探索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别人,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情智教育。另外,在教学中辅之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也能形象地、生动地展现化学中的微观结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等,降低学生认知的难度,维护了学生的自信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兴趣。
著名化学家付鹰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化学实验具有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化学发展史所呈现的所有化学成就都离不开实验。而学生对实验也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验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这也是进行情智教育的良好途径。
5.善于创造实践契机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说过“化学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的一门科学”。化学紧密联系生活,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也在每个学生的身边。比如,为了攻克一个个疑难病症,人们发明了各种药物;为了缓解能源危机,一种又一种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出来;为了方便生活,许许多多新型材料被合成出来等等。化学教师需要把“化学是为社会服务的科学”这个理念反映出来,这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更加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除此之外,这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起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而反映“化学是为社会服务的科学”理念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实践中的亲历、宽容、合作等等能使学生实实在在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悟到自我理智的力量和情感的满足,它会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其情智得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然等.向思维和情感的高山攀登 [J].人民教育,2006,(9):29-35
[2] 许晟,傅华勤.关于高职院校情智教育的“四个关键”[J].职业教育研究,2010,(6):146
[3] 孙双金.情智教育:我的办学主张与追求[J].江苏教育,2012,(7-8):51
[4] 陆真.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范例――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人文精神渗透的诠释[A].“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文集[C].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74-75
[5] 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96
[6] 钟启泉.课程的逻辑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引言
[7]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4
第二篇:化学教育
征稿启事:
莫言:“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不要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课堂表演随风而散,笔耕不辍,努力地写文章,让《化学教育》权威、专业、客观、真实地记录您的知识、思想、观点、创意......让它永不磨灭、代代相传、泽被后世。欢迎投稿!
一忌没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可以提供研究的起点,同时为判断论文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基准;参考文献反映了作者对研究主题的见识,同时可以佐证作者的观点和研究结论;重视参考文献,是对学界同仁的尊重,引用参考文献是与学界同仁对话的独特方式……一篇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很难给人可靠、可信的感觉,一定要合理引用参考文献。
二忌没有明确观点。观点是一篇论文的灵魂,没有明确的观点就如同在点菜时说“随便”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无需多言,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这在最初学习议论文时就已经知道了。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站得住脚,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相信什么、怀疑什么,到底想给予读者怎样的启示、借鉴和帮助,观点的层次包括:合情合理,有新意,深刻揭示事物本质,有现实意义),要提供可靠的证据(要让人信服,证据可以是教学素材、教学片段、化学史实、统计数据、文献资料等),要呈现出严密的论证体系(论文的结构安排合理有序、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三忌浮于表面。不少文章总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上演绎,例如:多元评价、学生为本、高效课堂、思维课堂、智慧课堂、能力培养、兴趣激发、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用教材教、科学本质、探究教学等。难以见到让人信服的多元评价的实际案例、具体指标、评价效果(这或许也是其“叫好而不叫做”的根本原因);难以见到“用教材教”理念下到底利用了教材的什么内容,自己又加入了什么素材,为什么要摒弃教材的某些内容,被利用的教材内容和自己加入的素材究竟好在哪里,起到了怎样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不断地研究,教材的改进才能持续有效);难以见到那些被普遍认同的“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科学本质”“探究教学”等基本点(或者条条框框)在化学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案例中伸展开来、扎根下去(用理论指导教学,也要能够用化学的实际案例来证明和修正理论,要让理论和化学教学有“根”的联系);难以见到“学生为本”“兴趣激发”“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下有诚意的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我们真的非常重视来自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吗?);难以见到“高效课堂”“思维课堂”“智慧课堂”中真正让人信服的高效表现、高级思维、智慧生成(要拿出有说服力的教学设计、问题设置、精品素材、实际表现等)。总之,要深入思考和研究那些大标题、大理论下面的内容,要用化学的案例(不是一个,而是系统的,例如: “精编课程内容”,不要只是用一个内容来说话,而要系统地来说选择哪些内容、怎么成体系、精在哪里)来说话。
四忌写文章时不看《化学教育》。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定要先针对自己论文的主题和内容,检索一下《化学教育》之前是否发过相同的、类似的、相关的文章,避免重复,同时考虑自己的文章与之前的论文相比是否有新意、有特色、有增值。要善于利用之前发表的文章来
为自己的研究说话,要善于分析相关文献之间的联系以体现研究的增值性、生长性、系统性,要善于从已有文献的不足之处找到研究的切入点。
五忌存在科学性错误。让人很不理解的是,论文中常常会出现科学性错误,这是很不应该的。例如,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维生素B2是呈平面结构的物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线性关系;用蒸馏法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回收碘;讨论同一反应体系,电极电势的数据有的用碱性条件的,有的用酸性条件的……
六忌格式凌乱。应该说,搞好论文的格式规范比写好论文的内容简单多了,从《征稿简则》或者已经出版的期刊很容易把握论文的格式规范。需要大家注意的问题是:(1)摘要的内容不要写空泛的理论、原则、热点等,而要写自己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研究结论等;(2)摘要的内容不要和引言(文章开头)的内容重复;(3)论文的引言是探讨学术问题,要直入正题,引导读者阅读论文,不要在引言里写课题申报的过程、课题研究的安排、课题研究的进展等;(4)图和表一定要图序图题(放在图下方)、表序表题(放在表格上方),图和表的出现一定要在正文中有指示语(例如,见图1,见表1),不要用“右图”“上表”之类的语言;(5)图片一定要清晰规范,应该提高绘制简单的流程图、有机化合物结构图、简单的实验装置图的技术和能力,(6)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一定要规范、准确,以免产生学术争议和纠纷。
(未完待续)
请尽快订阅2013年《化学教育》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一贯地坚持,值得的信赖
刊号:ISSN 1003-3807CN 11-1923/O6
邮发代号:2-106每期定价:10元年定价:120元
《化学教育》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06。2013年《化学教育》为80页,每期定价10元,全年出版12期,共120元。
直接在本刊编辑部订阅的个人订户可享受8折优惠(即年定价:96元,不用另付邮费),汇款地址: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编辑部,余杨(收)。汇款附言请写”2013”。电话(传真):010-58807875;网址:http://。
《化学教育》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的中央级化学教育类学术月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权威、专业、客观、实用。主要报道内容包括:最新的化学课程改革成果和高考动态;最新的化学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案例;化学学科的新知识、新成就和新发展;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化学知识,STSE教育资源;最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成果,化学实验探究案例,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法;化学学科和化学教学中各种疑难问题的探讨;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与化学教育有关的国内外信息及各项化学竞赛;最新的信息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育教学的整合;化学重要史实及其教育价值等。
《化学教育》设置的栏目:新课程天地、化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介绍、专论、教
学研究、高考改革、复习指导、课程与教材研讨、信息技术与化学、调查报告、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问题讨论与思考、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国内外信息、教师教育、化学奥林匹克、读者信箱、中国化学会通讯等。
《化学教育》2013年专题征文
2003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颁布,2013年将迎来高中化学课程改革10周年。因此,2013年无疑是值得总结与反思的年份,《化学教育》特推出专题征文活动,具体如下。
专题1:对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和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总结、评价与反思,《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实施情况的总结、评价与反思。
专题2:高中化学教科书编制,包括宏观层面的理论依据、主题选择、内容架构、基本观念,微观层面的核心概念、素材选取、呈现形式、栏目设置等,以及教科书使用情况的总结、评价及反思。
专题3: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包括有效教学内涵、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等的总结、评价与反思。
专题4: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包括教师教育观念的发展、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等。
专题5:适应未来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化学师范生的培养研究。
专题6:高师“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内涵的反思、评价和重构,未来化学教育的研究趋向和研究范式。
专题7: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与国际理科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
专题8: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组织方式、案例开发、技术创新等)。专题9:高中化学高考改革的成效、问题及未来方向(理论依据、指导思想、考查目标、考查内容、题目命制、题型开发、试卷组合等)。
专题10: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与初中化学、大学化学及化学学科前沿的衔接与联系,高中化学重难点内容的教学研究(科学性、严谨性、阶段性)。
专题11:化学史(科学史)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
专题12:高中生化学学习进阶研究、化学学习心理研究、化学概念转变研究等指向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
专题13:化学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着重探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科学性、严谨性、可靠性、有效性等。
来稿格式及要求请参考《化学教育》征稿简则,提倡深度研究、深度反思,提倡基于文献证据和实践案例来说话,有质疑、有求证、有证据、有反思、有评论、有结论,要力求让人信服。
投稿捷
有关论文发表,社会上有些不良的现象,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遇到了,例如:投稿后来电话要求“照顾”;托人推荐论文;托人要求提前发表论文;收到录用通知后,不认真看,不按照要求修改论文等。其实作者的愿望和心情,编辑部是极其理解的,无非是想让自己的论文被录用、尽早发表。因此,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和作者,特将《化学教育》的相关工作程序说明如下:
(1)《化学教育》征稿简则、来稿处理程序、读者和作者常见问题解答、敬告读者和作者等已经在网站公告大家,请大家仔细阅读,按照相关要求办理。
(2)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和作者,考虑到口音、表达习惯等问题,请大家尽量利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咨询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答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都是按照网站上公布的程序办事,最好的捷径不是“要求照顾”,不是“托人推荐”,而是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学术水平。如果有任何问题,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请不要找“中间人”,请提前和编辑部直接联系,我们会在相关原则和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力解决。例如,职称评定、学位深造、科研考核、课题申报、成果鉴定等需要发表论文,请大家按照稿件的审理周期尽早投稿、早做准备,只有稿件审理通过、被录用后才能发表,请大家在稿件录用后根据实际需要,告知论文发表的有效时间,我们会尽力满足。为了保障公平,论文一般排队发表,所以请大家坦诚地告知实际情况。
总之,我们坚持学术底线,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作风的影响,也提倡大家坚决抵制那些有损学术精神的做法。有些作者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他们树立了好榜样,做好自己的研究、写好自己的论文、按照程序办事,简简单单,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吗,何必要多发邮件、多打电话、多余找人呢。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正在努力,例如:建立网络投稿系统、增加版面、开展论文写作培训等,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建议。
感谢广大读者和作者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让我们一起维护好《化学教育》这块学术园地!
第三篇:化学教育
一、关于化学课程中的学科观念的已有研究
化学课程应重视哪些学科观念的构建与发展,是世界化学教育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化学家们基于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加拿大著名化学家R.J.吉利斯皮认为,课程中应体现的化学观念有“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是什么使原子在分子和晶体中结合在一起”,“分子的几何形状:三维化学”,“动力学理论”,“化学反应”,“能和熵”。我国化学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各种观点,如熊新华认为化学的基本观念包括:微粒观,元素观,结构决定性质,“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正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内容。陆军依据科学教育中科学观念对应的科学活动主题“能量”、“演化”、“变化的形式”、“尺度与结构”、“稳定性”、“系统与相互作用”,提出化学学科应从物质层次(尺度与结构)、化学中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相互作用)、化学变化的形式(变化的形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稳定性)等5个方面构建高中学生应必备的学科观念。毕华林、卢巍则认为化学基本观念应包括知识类的基本观念、方法类的基本观念和情意类的基本观念,并进一步提出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基本观念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化学价值观。
学者们的观点有相似之处,都提出了微粒、化学变化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也有不同之处,有的学者提出了化学动力学理论等化学反应规律问题,毕华林等学者还提出了方法类、情意类等不同类别的学科观念。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些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又该如何选择和确定化学学科观念呢?
第四篇: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
2010年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学术的排名是通过从事化学教育的研究。
文摘:世界排名22的学术印刷期刊积极参加在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方面的化学教育的研究。这次调查的结果可以补充过去在学术质量这一领域的影响因素。了解这些学术在顶级领域有利于学术环境,要求研究员经常出版和产生影响。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研究.化学教育研究.专业发展
特征:化学教育研究
介绍
当前在学术方面的研究是致力于生产力。实际上很多人预期显示较过去30年和许多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增长.1 例如:在澳大利亚,大学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源于他们的学术的出版速度和推广,推广是很难有一个出版记录的.2 在美国.出版物的记录通常被用于评估学术性产量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经常用于进行推广和任期的决定.3
Pienta已经证明在化学教育出版物速度比较积极,并且已经在所有教师的部门做了比较。化学教化学教育的每年平均出版率百分之67是为了获取博士学位,百分之55是授予硕士学位。作为教师在化学教育本门发表论文占3.7,还有1.2是授予了博士和硕士学位的论文。与每年出版的率低的相比较,教
师同事发表的化学和科学研究的期刊可以总结为进行研究和准备所需时间在化学教育方面的手稿。及时的审查出版物是研究人员和有关知识引文度量时成功的关键,一篇期刊在这一领域得到肯定变得至关重要。在科学家中普遍的观点是高质量的期刊趋向于有更大的影响。
在大部分科学学科,包括化学,影响因素已成为一种广泛用于度量区分,目的为了在期刊中产生的影响和信誉。尤金.加菲尔德在1963设计的影响因素,并且成立了科技信息的研究所为了把影响因素制成表格.ISI现在是汤普森出版公司的一部分,它计算每年影响因素的指标,并且把它们在JCR期刊中出版这些因素。
计算期刊的影响因素
特定的期刊的影响因素平均被引用的频率在一个具体的时期之内。它被决定的平率在一个为期两年的时间框架,但是也可以被计算用于五年的期间。为了计算一个特定为期2年的索引的期刊,被计算文章的数量超过2年以上。在一年之内这些引文的文章的数量被计算。影响因素就是在这2年期间出版文章的比例。如此这样,为期2年的影响因素为5.0,将意味着平均在在一个特定的杂志文章2年内被引用五次。
在计算顶级出版的文章里,JCR仅仅包括文章.评论.注解,然而顶级的引文也能包括信件和会议摘要。尽管JCR出版了一个2年的影响因素,在某些领域,五年影响因素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度量。这些领域有冗长提交出版时间表,需要花费2年多的时间去整合和和应对,出版物可以通过一个影响因素获得更好的服务,发表的款项引文和文章数需要更长的时间框架。
汤姆森计算来自60多个国家1000多份期刊的影响因素,大量的期刊被用英文出版或最低限度的书目知识也是用英文。然而,在这特定领域里,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对所有期刊都有价值。例如,在化学教育领域,化学教育者和澳大利亚教育杂志不能被ISI索引,在科学教育方面,科学学院教学杂志不能被ISI索引。影响因素,它源于数字上的公式,没有偏见。重度引用评论文章可以使一篇期刊的影响因素膨胀,尽管评论型的文章可以从计算中移除。有些影响因素不赞成那样的研究领域,这些研究是在小的范围或者领域,他们往往引用旧的研究和非定期的来源,例如,人文或者社会科学.尽管影响因素的缺点,他们被学术机构使用,为了在这一领域里比较期刊和评估奖学金的工作。期刊和领域的比较可能产生误导,作为一个低影响因素将是在一个小的.专门的领域,而不是在一个大的令人深刻的一般领域。也很少出版有关作为一个奖学金工作指标的影响因素的有效性.化学教育研究期刊出版的影响因素
2009年索引的期刊的影响因素在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出版,并且被列于表1。
通过比较,表2列出了期刊的影响因素,发布广泛的科学研究和化学研究,包括那些专注于特定的学科.2年和5年期刊的影响因素包括化学科学和自然,与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研究的期刊相比,他们大幅度的提高。实际上,在化学教育方面,评估化学教育研究者的奖学金是通过推广和任期限制的委员会.薪酬与功绩委员会等,他们需要一个方法使他们能洞悉低的影响因素。
每2年和5年在化学教育具体的期刊方面的影响因素少于1.000,。如此这样,那些评估作为一种比较一个给定的出版期刊的方法是近乎没有意义的。即时指数被定义为文章引用的次数除以某一年在该杂志发表的文章数目。因此,它代表一篇在今年出版的文章平均被引用的次数。在表1的低即时指数值表明整合,在化学教育的教育研究出版工作的时间长于1年,因为在每一个案件的即时指数不到1。
科学教育期刊出版化学教育研究的文章,为期2年的影响因素都大于1.000.4个刊物有2个5年的影响因素接近3.0。然而,即时指数再次表明,出边和科普工作在科学教育方面的一体化步伐缓慢。在一个小的领域里,提供可靠的数据不作为比较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具有速度较慢的出版和集成研究。在化学教育研究需要被探究中,我们认为有一个方法在决定顶级期刊提供了影响因素的比较。
这项研究的灵感和它被设计的起源来自一个数学教育的场地研究报告,这项研究关注了出版场地的排名,在本科数学教育研究,包括了同行审阅的期刊会议录。调查问卷被送往49个本科数学科学人员,要求他们将3种22个期刊不同的分类,第一类:最突出现场的的场地,第二类:表示表示强烈的审阅场地,第三类,简单描述另一个审阅场地。在该领域里大量期刊的质量的排名有效的提供大量的分析源自该领域的期刊,关于质量.信誉.外贸.工贸各个时期的影响。这个信息可以用来通知的推广和使用权的过程中。
因此,我们决定如何同行审评化学教育研究员在化学教育和和科学教育方面的排名。
方法:合伙调查
这项人口调查研究由2种来源组成。化学教育研究人员的清单通过使用由Stace.Lowery.Bretz建设的网站所认定,它包含了一系列大学,这些大学拥有化学教育的项目(硕士和博士水平)和实际上直接参加这些项目。第二个来源指出“期刊编辑”由已经在研究方面有所发表的一系列成员所组成:2000和2009的科学与教育的化学教育部分章节或者已经在化学教育方面出版过文章和在2005年和2009之间实践过(CERP)。2005的这一年的标志,当时大学化学教育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化学教育起初在欧洲被Ioanninas大学合并为了组成化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然后它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研究和实践。
2个来源取得的总人口人数的267名教师成员。化学教师成员来自32个国家和6个不同的州的代表在这个联合里。这相当于美国的中心,267名教师中的146人被雇佣到美国的学院和大学。在欧洲,66名教师在联合里被认定,他们中的25定居在美国。
资料搜集
这项调查是使用一个程序,允许匿名手机数据,通过一个基于Web的软件界面。一个邀
请去完成那个调查,它被发送通过Qualtrics软件送到267名教师成员那里。
第五篇:化学教育叙事
教学工作总结
孜孜求索
拳拳执教
太湖县弥陀初中 潘建迪
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永无止境的艺术。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将启迪智慧,培养能力与思想修养与之融合,从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我从事教育工作已近七年,在一次次探索中,在一个个不眠之夜的思索里,在一回回和学生磨合之下,我勤奋学习,认真育人,与学生们一起成长,付出的辛勤,收获了希望。回首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总有一些难以抹去的记忆,时刻在给我教益,促我反思、催我奋进!
一、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有效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愿望。而和谐的课堂在于教师营造学生学习探究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于思考,勤于探究,从而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和能力。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成为我近年来的不懈追求。
首先体验感知,在生活中收获智慧。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发展相关。化学新课程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接触化学、学习化学。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创设学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联系化学与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现行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已非常贴近了生活实际,甚至手中的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自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在城市雪后的街道上撒一些盐为什么?碰了醋的紫甘蓝(紫白菜)怎么变红了?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化学,体会化学。
还有,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铝和氮气的性质。从而学生对于下面新知的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兴趣自然产生。因而,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启迪智慧,在实践中探求真知。从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实验设计教学的实施,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发展学生求异和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都是有用的,而且通过实验设计确实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一次在探究无现象的酸(盐酸)、碱(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学生迸发出许多精彩的观点,有学生说: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具体操作是: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变蓝色,然后逐滴加入盐酸,此时若蓝色变成紫色,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也有同学说,这方法不好,因为“蓝变紫”分辩不清,应改成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滴石蕊,石蕊变红色,然后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红色变成紫色,证明它们发生反应;但前面一位学生马上反驳:那么做一个对比实验不是也可以吗?同学们对这两位同学的答案都表示赞同;第三位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盐酸后红色变无色就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第四位学生也说:可以用PH试纸,从PH>7一直测到PH=7,最后到PH<7。第五位学生说:把NaOH与盐酸混合,然后用手摸,如果发烫,说明反应了。第六位学生说:将生成的产物蒸干,看它能否潮解(因为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氯化钠不能潮解),这样就可以判断是生成的新产物NaCl还是NaOH„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认知,那肯定是一种成功的教学,那样的收获才实实在在。
再次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完善自我。现在的学生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也容易提出一些意象不到的问题。我们要俯下身子,倾听学生,敢于直面问题,才能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记得曾经看到一位学生向一位老师问一个问题:氢气可以在氧气中燃烧,那么氧气能不能在氢气中燃烧。这个问题一下把老师难住了:天天讲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没有见到氧气在氢气中燃烧呀,所以老师就以此为理由回答,氧气不可以在氢气中燃烧。这个问题也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教了这么多年的化学,还一直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思维开阔,教学中要多探究那些未知的因素,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教学相长,也才能应对学生的求知欲。
二、强化管理,收获教育硕果。
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我不断努力,近年来我所带的班级和教育教学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当然取得成绩固然可喜可贺,但以后教育教学的征途还很漫长,还需要我加倍努力,奉献自己所有一切,全身心投入到教改之中去,争做一名新时代优秀化学老师。
总之,这几年的坚守,我付出了艰辛,收获了甘甜,就这样快乐着而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