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传统文化课型建模初探 董风

时间:2019-05-13 01:3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年级传统文化课型建模初探 董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年级传统文化课型建模初探 董风》。

第一篇:低年级传统文化课型建模初探 董风

低年级传统文化课型建模初探

董风

地方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该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一个学校是否应该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呢?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是符合辩证法的,“教学有法”是指教学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具体说来还应该有大致的教学模式。

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依据于教材,另一方面取源于学生,但很大部分需要教师再加工,“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问题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班情,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让问题驱动教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学习目标是学生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归宿,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合,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自主学习更是高效课堂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可能在自学时遇到一些问题,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学生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讲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两人一对的小组讨论,其次是4人一组的大组讨论,再次是全班的合作讨论。

第二篇:传统文化课讲课稿

传统文化课之第一讲:周易到底是个啥?

写在前面:这是个新专栏,主讲传统文化课。开设传统文化讲座,写得并不专业,也许步履蹒跚,无法妙笔生花。不过亲近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携手同行。

一、开讲《周易》课

朋友,你想推演三生三世吗? 朋友,你想信步四海八荒吗?

走过路过莫错过,今天开讲《周易》课。

提到中华传统典籍,大家耳熟能详、张口就来的无外乎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再专业一点的同学可能会提到《笠翁对韵》、《龙文鞭影》或者《菜根谭》。不过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被奉为经典的首推四书五经,这几本书是如此的经典以至于从封面里隐隐约约可以读出一些推荐词,比如“美好人生,从这里开始”“早一天开始,早一点成功”或者“十年寒窗必备宝典”等等。

要说五经里最神秘的也最能引起大家好奇的,非《易经》莫属。其他的几本经书都是语文课比如《诗经》,或者历史课比如《尚书》和《春秋》,或者文明礼仪课比如《礼经》,或者音乐课比如《乐经》(教材后来还给弄丢了,课程取消六经变成五经),唯有《易经》属于思想政治课,内容形而上,语言哲学化,包揽天地,通晓古今,被奉为六经之首。

而且周易不光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也就是说可以拿来指导实践和安排现实生活。在中国无论是讨论天文、历法、音乐、建筑、医学等等,都能从周易里找源头和指引。中国人的生活也离不开周易,无论是结婚生子、买房置业、考学求职、公司开张、孩子起名,无不需要个黄道吉日或者相生相克的解读,最好有懂周易的专家能够指点迷津,所以现在的各类国学班和总裁班,也多半都含有《周易》的课程。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不了解周易,你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否极泰来”,什么叫“潜龙勿用”,什么叫“亢龙有悔”,怎么是“飞龙在天”,为啥叫“九五至尊”等等等等,一点不懂也很尴尬。

八卦占卜的神奇经久不衰,几千年过去,从大学者到小摊贩一直苦苦演练,也在无意之间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而且,周易还可以进行数学的解释,可以跟科学相联系,可以跟“二进制”相印证。“二进制”大家多少知道一点儿,没有它就没有今日的计算机世界,周易居然可以跟二进制扯上关系,这就更加厉害了。

总之,周易确实很牛掰,不服不行;周易确实很重要,不讲不行。

二、周易从哪里来

首先,我们看看周易从哪里来。

周易,顾名思义,肯定和周朝有关系。有个经典说法大家估计也都会背诵,“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几句出自司马迁一个帖子,叫《报任安书》,他经历了冤假错案,身心俱残,投诉无门,一腔热血全铺在这份书信形式的帖子上,他通过总结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流芳百世的经典都是在人生失意的时候完成的!毫无疑问,自己目前已经具备了成功人士的……外部条件!毕竟 自己现在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状态,所以他立志要写出一本树立江湖地位的秘籍——葵花……不对,应该是《史记》。

经过上千年的验证,大家形成基本共识,司马迁记载的东西可信度非常高。他提到了“周易”来源,想来自有道理,我们今天讲的周易也认为来源于周文王。

看过《封神演义》的朋友都熟悉一个桥段,周文王被囚禁在商纣王的首都朝歌,大儿子姬昌被剁成肉酱包成包子,文王含泪吃下才得以释放,他就是在被囚禁的日子里推演周易。按照这个判断,既然他是推演,那周易早就存在,只是在文王时期发扬光大。

再早一些,还有说法。伏羲时期,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伏羲依照着演绎为八卦,大禹时期,洛河浮出神龟,背上驮着“洛书”,大禹根据此书治水,划分了九州,这就是“河出图,洛出书”的故事,记载在《易·系辞上》中,而河图洛书就是周易的雏形。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周易的威力很大,配合上八卦图,可以定九州安乾坤,不过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就是我们提到的周文王在监狱里干的事情了。

三、周易是干嘛用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周易是干嘛用的。一说起周易和八卦,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算命。

也不怪大家,很多人对学科和学问的认识肤浅到自己都难以想象,比如一听到对方学中文,就让人家背两段;一听到对方学外语,就让人家来两句;一听对方学金融,就让人家推荐股票;一听对方学心理,就露出一个傻兮兮的微笑让对方猜猜自己在想什么……

对八卦占卜的误解也在于此。周易算命也不是简单的画个八卦图蹲在街边,指着路过的人故作神秘说“小伙子,看你骨骼惊奇相貌奇特,将来必是大富大贵之相……哎,不要走啊,我注意到你印堂隐隐发黑,近期可能会有血光之灾……哎呀,不要打人嘛……”

不过就是算命占卜,也并没有那么简单。

算命占卜这个事儿,全世界都有,因为对于未知和陌生的世界,我们很容易缺乏安全感,于是就很希望得到高人指点,于是就希望未卜先知,于是就希望逢凶化吉,那就需要占卜。占卜在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手法,西方有占星术,东方用占卜法,当然还有占梦、占物、占风、占耳鸣,以及棋子、牙牌、铜钱、抽签、测字等等不一而足,各有千秋。

“占”意为观察,“卜”是烧烤龟壳的声音。占卜的方法就是找了乌龟壳或者兽类骨头,钻眼然后用火烧,钻过眼的龟甲和骨头就会有裂纹,就有了形状和走向,这时候就出现了需要解读的内容。

当然,也可以用蓍(shi)草,也就是找五十根草,一半长,一半短,随意拿掉一根,剩下49根,然后任意分成若干堆,这时候也出现了需要解读的内容。

为什么非拿出去一根,分组也是随手分,看似没有科学而言,其实蕴含了随机这一重要原则。

这时候问题来了,龟壳烧完了,裂纹和走向也有了,蓍草也分好了,有了解读内容,却没有解读答案,怎么办?

这就需要有解读专家,也就是巫师,但是巫师也不能信口开河信口雌黄,要有依据和标准,接下来就是周易大显身手的时刻了。

四、周易到底是个啥? 下面,我们说说周易到底是个啥?

周易其实是两本书的统称,第一本书是《易经》(别写成《易筋经》,版权属于少林寺),另一本叫《易传》。

有人可能疑惑了,《易经》和《易传》听起来如此接近,怎么区分?“经”和“传”有什么不同?

简单类比,《易经》是教科书,《易传》是参考书;《易经》是古文经典,《易传》是白话解读。

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经典,各门各派都有经典和教导,也就基本都有经书,比如佛教有《金刚经》和《心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基督教有《圣经》,我们也有前面提到的四书五经,等等。

有了“经”就完事儿了么?不行,因为“经”是经典,语言太精练,内容太博大,天长日久就容易模糊,最后谁也看不懂,怎么办?

比如《易经》第一句,“乾。元亨利贞”,啥意思?

再比如说《春秋经》开篇有一句“下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咋回事儿?傻眼了。问题来了,看不懂啊!!光有教科书还是不行啊!!这时候,就是“传”可以大显身手的舞台了。

所谓“传”就是解读和阐释,光有教科书还不行,还要参考书,因为教科书内容不一定看得懂,要解读和分析,《易经》有了,那就匹配了参考书,这就是《易传》;《春秋经》也要有参考书,这就是《春秋传》,左丘明写的参考书,就是《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

经和传两者并称,就是“经传”,所以有个成语叫“名不见经传”,就是小人物,籍籍无名。比如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都很熟悉,这就是来自于《易传》,而不是《易经》,统称说来自周易,就没问题了。

所谓算命,算的是概率,也就是对事物发展规律掌握后的科学预测。这么看,文王从八卦推演六十四卦,如同把扔八次钱币变成扔六十四次,根本上不断加大测算样本,让概率测算更准确一些。追溯文王演绎八卦,可以想象到三千年前的数学天才,孤独地坐在商朝的一间囚室中,每日演算日渐消瘦,苦苦思索朝空中扔一枚钱币正面的几率是多少,眯着眼睛的前方似乎看到的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五、总结

当然,今天的我们立志摆摊算命看风水的大学生并不多,但是周易还是要了解一点,因为周易本身的另一功用更加重要,那就是“圣人之言,立命之学”,学周易以修身。

孔子爱读周易,曾经把自己那套翻烂了,当时的书简用牛皮绳串在一起,看的太多绳子都断了几次,留下“韦编三绝”的典故,足以看出孔子对周易的热爱,简直像看武侠小说一样不释手。

那周易究竟有什么魔力呢?我们今天又可以从周易中学到什么呢?

传统文化课‖第四讲:说说孔子这个人 写在前面:这篇写得大费周折,一不小心就写了一万多字,嫌太多,删到五千,还怕没你们没耐心,删到四千,估计还会有人看不完,那也只能这样了,孔子不好太简单,毕竟他的地位在那里摆着,光简历也不止两页,我们不能太过分,你说呢?对了,敲下黑板,标红的部分是你应该掌握的语录。一

今天我们来聊聊孔子。

有些人一听到孔子就头疼,我从来不觉得,因为好歹是老乡。在我们山东济宁这个地方出过很多名人,大家所熟悉的应该很多,比如第一个肯定是孔子、第二个是孟子、第三个是……

以前我讲课,有学生就起哄:第三个是你!

我当时就大发雷霆:你们这是干什么?好玩么?这是传统文化,你们什么态度!我有什么资格!第三个是曾子!

然后,第四个才是我(羞涩脸)。好吧,这叫恬不知耻。

有人说根本没听说过我是哪根葱,我从来不会不高兴,因为子曰“人不知而不愠”,君子要学以致用。

不过山东济宁名人确实很多,还有颜回、子思等等。

很多人觉得孔子一定严肃古板,好多规矩,动不动就“子曾经曰过”…… 如果你要这么想,那我们就真的要聊聊了。二

你看过《论语》么?

别着急摇头,你真的不了解《论语》么?

你肯定知道什么“温故知新”“举一反三”,什么“名正言顺”“了如指掌”,什么“成人之美”“登堂入室”,什么“察言观色”“随心所欲”,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杀鸡焉用牛刀”“在其位谋其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你知道的太多了!你还敢说你不知道《论语》? 那我要报警了。

其实,你看,这就是文化,我们每天身在其中,却浑然未觉。聊传统文化绝对绕不开孔子,他的言行和《论语》中的话早就变成我们的词汇、谈吐、气质和思维,进而塑造了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玩笑地说“中国人一来到人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孔子和儒家的基因”。三

孔子的一生,如夏花般绚烂。

嗯,强调的不是绚烂,是绚烂的时间短。

孔子算是移民。他出生在山东西部,当时称为鲁国,但是他的籍贯应该填“河南商丘”。周灭商之后,把商代的后裔分封到这个地方,所以叫商丘,也就是当时的宋国。

孔子的出生并不美好,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在一大把年纪的时候,跟他的母亲颜氏野合,去尼丘山祈祷后有了孔子,既然生命跟尼丘山有关,再加上他排行老二,按照伯仲叔季的算法,他叫仲尼。后来有个说法,“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看来要感谢叔梁纥老先生。

提到野合,多说两句。

野合虽然透着浓浓的野史气息,不过这个描述确实来自《史记》。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春秋战国时代的两性关系与后世尤其是宋明以后并不相同。不要说孔子以前,就是孔子本人也 绝对不会一脸严肃地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倒是对着一本情意绵绵的《诗经》来了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惜,我们并不好骗,《诗经》里面还真不是只有手牵手数星星那种纯纯的恋爱,倒是不乏“野合”之类的例子,像《召南》里就有女生娇嗔“别动我裙子,别让狗儿叫”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孔子是认可男女“发乎情”的,不过应该自我克制地去爱而“止乎礼”,这如同我们年轻人说的,喜欢才会放肆,但爱却是克制。

咦,我们年轻人…… 嗯,这种错觉真好。四

孔子的童年时代也谈不上多么幸福。

首先,从出生背景来说,毕竟是有个“野合”的标签,总不见得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其次,从家庭来说,他家属于“没落贵族”,明显这个词语主要强调“没落”。再次,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年龄已经很大了,对他的直接照顾不过三年。

孔子并不是个满嘴之乎者也的文弱书生,他个子很高。按照《史记》的说法,他“身长九尺六寸”,换算到现在要一米九的山东大汉,从小打架肯定不吃亏。并且他很有力气,有说法是“举国门之关”,连古代沉重的城门都能抗住,当然也有人说他父亲干过类似的事儿,那就是家传的力大无比。

但是很奇怪,具备了成为武士的条件和形象,但是孔子从小的志向并不是勇猛一途。他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史书里有记载,“常陈俎豆,设礼容”,也就是连过家家都玩点祭祖之类的事情,明显比较早熟。而他“生而首上圩顶”,就是脑门微陷,武侠小说里提到西藏密宗练到一定境界脑门就会陷进去,金轮法王就是极高极瘦,身形犹似竹杆一般,脑门微陷,便似一只碟子一般,所以孔子说不定是个高手。五

孔子三岁父亲去世,十七岁时母亲去世。

后来,为了生活孔子从事过很多职业,他身体素质不错,跟小时候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多少有点关系。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多才多艺?孔子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表示自己从小家庭条件也就那样,于是做过各类粗笨体力活,一边干活一边抽空读书。比如他曾在国有企业里看仓库当会计,也曾在农村公社里放羊放牛,这些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开始思考自己如何发挥各方面的才能,并且就公共管理不断发表各种论断。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名声在外,并得到了齐景公的召见。

你看,基层的经验和锻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公务人员的重要积累,也是能走得长远的重要保证,比如韩非子就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阐述了凡成大事者,必须从基层做起,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其实,《论语》里也还有类似的说法,有一次别人问孔子的学生子贡,老夫子怎么那么全才呢。这学生顺便拍个马屁,说老师天生就是圣人,是为“天纵之圣”。孔子听说了赶紧解释,因为自己年轻时候什么都干,慢慢学出来的。这才有了他的著名言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生下来就懂的,那是天才;学了就懂,也是人才;没办法才学的,就是我们普通大众了;那些没有天赋没有背景还不学的人,就实在无话可说了。

所以读书,就要把道理读出来,理工科需要文科知识的人文情怀,文科需要理工科的逻辑思维,能够融会贯通,就成了孔子眼中的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器”,真正的君子,不应该像一种器具一样,碗盛饭、杯盛水、螺丝钉,不为了“有用”而存在,而应该是真正的“成人”,自由全面,充分生长。

想想看,这是什么境界。叹为观止,只能点赞。六

孔子一直有从政的梦想,也有满腹的才华,可惜生不逢时,并没有施展的空间。这里必须要纠正一句话,纠正后世对孔子的重大误读。就是那句赫赫有名的“学而优则仕”。

首先,这话不是孔子说的,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原文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其次,这话并不是官本位的表达,如果“学而优则仕”是“学问做好就当官”,那第一句“仕而优则学”怎么理解?“当官很棒就做学问”?那到底要干嘛?

最后,这话的意思本来指的就是做学问和做官要相得益彰,做官有余力便加强学问,学问很棒就去历练历练,这有什么问题么?

不过,话说回来,孔子确然是有施政才能的,他只用了三年时间就交出了一份极为优秀的答卷。

“鲁定公9年以孔子为中都宰(就是我出生的那个县的行政长官),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成为各地学习的好榜样,然后三年破格升了好多级,而且成效斐然,鲁国大变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风淳朴,蒸蒸向上,鲁国一副未来霸主气象。

然而,这也就是孔子一生政治梦想的所有高光时刻。接下来,他被免职,开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七

上天关闭一扇大门的时候,往往会留下一扇窗户。

孔子从政的梦想一直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不过教书和读书却慢慢走上了康庄大道,从政不行,那就下海办学,成就了历史上第一个教育直营培训班。

孔子收学生,在春秋时代是个创新,形成了后世教育学一直奉为圭臬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循循善诱”等核心理念。

春秋时期的教育是奢侈品,只有出身贵族才有资格读书,尤其是当年的书都写在动物骨头上、竹子上等等,能买得起书就很了不起,所以识字就算高学历。在这种环境里,孔子提出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学上,可以算得上教育界的共产主义者。

当然,孔子学费还是象征性收一些的,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带点见面礼就能来拜师了,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就是腊肉啥的。

有了老师和学生,那孔子是怎么教书的? 八

孔子上课,互动开放,随时拉个群大家开聊。《论语》里提到他和几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起谈志向,孔子就让大家都谈谈,子路性格猛烈喜欢打架,尤其是打群架,说要带兵平天下,其他人有的谈治国,有的谈祭祀,孔子认真听完,并不着急给标准答案,开放式讨论式教学理念世界领先。

孔子上课,氛围轻松,师生讨论自由活泼。子路有一次问老师您治国先做什么,孔子说先正名分吧,子路嘀咕了一句真迂腐,老师来了句“野哉,由也!”意思是你小子太楞了,一点不给老夫面子,接着给这个愣头青讲道理,真的是亦师亦友。

孔子上课,因材施教,从不拿着一套模板糊弄人。又是那位愣头青子路问夫子:听到该做的事是不是要马上就干呢?老爷子吓坏了,赶紧说干什么干,多听听爹娘的意见!可是另一个生性谨慎的学生子有问了同样问题,老夫子就一脸微笑点头鼓励:干!想干就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个要约束,一个要鼓励,孔子真的了解自己的学生,也在用心引导他们。

孔子上课,言传身教,因为他眼中做比说更重要。学生子游当了县城领导,孔子去了听到礼乐声音,就调侃说,你这小破地方根本不用礼乐,“割鸡焉用牛刀”,哈哈哈哈。子游回答:您平时不是一直讲,君子学了礼乐就相亲相爱么?孔子赶紧认错,说,抱歉抱歉,刚才只是开玩笑,子游做得很对。这一举动,比说多少句“过,则勿惮改”都要管用。

虽然孔子的培训班办的红红火火,他还是忘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五十多岁带着学生们出国游学,其实是看看其他国家有没有机会,结果发现各个地方都一个熊样,终于还是回到鲁国。九

孔子曾经总结自己的人生规划:“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果想更多的了解这位老先生,大家可以从《论语》入手,听听他微博一般的唠叨,翻翻《辜鸿铭讲论语》或者钱穆的《孔子传》,看看大师眼中的孔子,如果觉得稍微深了点儿,可以买本蔡志忠的漫画版《论语》,当然,有心钻研的就可以入手朱熹“四书集注”里面的论语部分。

从混子到君子,也许这个过程中间你需要的就是读孔子。

第三篇:传统文化课--走近鲁迅

走进鲁迅

——传统文化课听课感想

一张瘦瘦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顽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深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可调和„„

就是这样一个桀骜的形象,从远方走进我的心灵。每每读到鲁迅,时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形象。

“我时时解剖着别人,更多的是在解剖我自己。”确实,先生的坦率无所不在,无论对自己还是别人。在热情勇敢地农村孩子中,他看到了一个无知无能的“我”;在衣衫缕缕的人力车夫中,他感受到了体面皮肤下自私自利的“我”。从学医到从文,从迷信进化论到掌握辩证法,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先生用他手里的笔书写着一页页的传奇。我眼中的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进行自我督促,自我更新,“一面结清老张,一面开辟新路”的人。我知道他是想用自己嫉恶如仇的笔,改变中国当时落后的状况。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先生在对敌血战的同时,仍无微不至的关心青年,寄希望于青年。在那黑暗吞噬的世界中,多少青年聚集在这位先行者的周围,倾听他的呼吸,跟随他的脚步一起呐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得无数探索者走上了真理和正义的道路。

而在《狂人日记》中,先生成为了反传统思想的先驱者,指引着人们一步步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先生勇敢地说出了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是中国一直都存在的事情。

而在《阿Q正传》中,先生用他的笔勾勒了一个代表中国人的形象,让我们更了解了当时的现状。在这里,先生说中国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思想的昏乱而非政治,社会原因所单独引起的,并深入探讨了国民性问题,为全面反传统做铺路石。

先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那个充满现代性的社会,有几个人能够用犀利的眼光洞察到这一点,恐怕也只有先生了。

是先生用他的笔向我们说明了中国的问题是民众的愚昧,立人是当下行为的第一要务。而在今天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与人勾心斗角,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他人死活,就更需要立人了,从根本做起,才能让社会和谐。

走进鲁迅,追慕不朽的灵魂,胸中升腾起对未来的憧憬,构建起我们的精神家园,固守我们民族之本,实现我们国家的伟大复兴。

我们要在鲁迅的旗帜下,勇猛向前,让家园更加美好。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2 杨杨

我眼中的梁漱溟

——传统文化课听课感想

一谈到儒家,人们不得不谈及孔子及其门人。但是,今天我想说:还有一个孜孜不倦的学者,在捍卫着儒家的尊严。他就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

梁先生原名焕鼎,字寿铭,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当时享誉海内的国学泰斗梁启超,胡适,顾洁刚一起被称为“北大四杰”。早期在佛学方面颇有造诣,为了表示对佛学的挚爱,一生都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到了中期思想有所转变,他认为佛家思想只能救一二人而已,而他要用儒家思想普度众生。至此,他一生都信奉儒学,并为之奋斗终生,成为新儒学的开创者。

梁先生认为要想使中国实现重新复兴,必须是全民受教育不可。他曾在建国后提出成立中央文学研究院,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立。因在政协会上提出中国的农民问题,与当时的领导人产生矛盾,朋友们都叫他机智一点,他正气地说道:“天生德于予。”从中不得不佩服先生的勇敢,也对那位沧桑老人充满敬意。但是,最后,终被打成右派,成为批斗对象。到改革开放后,梁先生又开始了整理国学,并成立孔子研究所,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梁先生的著作被当成反革命文学,几乎全部付之一炬。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凭借自己的记忆,完成了《儒佛异同论》。他在古稀之年依然坚持把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构建结合在一起研究,坚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写了《中国文化要义》《中西文化及其哲学》等著作,被称为“最后的儒家”。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2 杨杨

第四篇:六年级传统文化课教案15节(DOC)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chén xiǔ liè zhāng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

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áo yáng)。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云腾致雨(yún téng zhì yǔ),露结为霜(lùjiéwéishuāng)。金生丽水(jīnshēnglìshuǐ),玉出昆冈(yùchūkūngāng)。

二、理解句子意思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注释】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②昆冈:昆仑山。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海咸河淡(hǎixiánhédàn),鳞潜羽翔(línqiányǔxiáng)。龙师火帝(lóngshīhuǒdì),鸟官人皇(niǎoguānrénhuáng)

四、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始制文字(shǐzhìwénzì),乃服衣裳(nǎifúyīshāng)。推位让国(tuīwèiràngguó),有虞陶唐(yǒuyútáotáng)。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有虞: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舜是它的首领。这里指舜,又称虞舜。②陶唐: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尧是它的首领。这里指尧,又称唐尧。尧当了七十年君主,他死时把君位让给了舜;舜当了五十年君主,又把君位传给了禹;史称“禅(shàn)让”。

【译文】苍颉(jié)创制了文字,嫘(léi)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四、分组比赛背

吊民伐罪(diàomínfázuì),周发殷汤(zhōufāyīntāng)。坐朝问道(zuòcháowèndào),垂拱平章(chuígǒngpíngzhāng)。

五、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方法:

熟读能诵,引发启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女慕贞洁(nǚmùzhēnjiã),男效才良(nán xio cái liáng)。知过必改(zhīguîbìgǎi),得能莫忘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

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译文】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四、分组比赛背

五、总结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百家姓》

(一),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

2、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有关姓氏的基本内容,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

3、调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掌握并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背诵 教学难点:

全课内容的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姓杨,说说你姓什么?(多叫几个孩子说说)

2、你现在想到了什么?……一直到学生说出百家姓为止。

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百家姓》的一部分内容。

(二)、学习新知:

1、简介《百家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宫438个。其实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2、作者介绍:

具体作者不详,相传是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的。

3、姓氏的由来:

目前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据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时期,各部落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的物,如狼、熊等等这些标志便成了姓的标志。姓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就是一的字的姓氏,复姓就是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姓氏。本课主要是单姓。

4、强调读音:“

仇”读“求”、“区”读“欧”、“召”读“哨”、“任”读“人”“华”读“化”、“补”读“瓢”等等

5、背诵:

(1)分句教孩子们读,(2)孩子们独立背诵。(3)齐读、能背诵的背诵。(4)个别抽查。

6、趣味姓氏:

中国五大怪姓:死、难、黑、老和毒。

7、赐姓:略

8、改姓:古代要比皇帝的名讳。如果你的姓和皇帝的名讳一样的话,你就要改姓。中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和庄子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姓氏囿于河汉宣帝刘询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分别同音、同字,被迫改名。随着汉代的灭亡,他们两人才又都恢复了原来的姓氏。

(三)总结结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百家姓》复兴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并掌握《百家姓》种所设计的有关内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诵读甚至背诵《百家姓》的兴趣。

3、深化学生对传统蒙学教材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增强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教学难点:全课内容的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家姓》单姓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复兴的部分。

(二)学习新知:

1、复姓的来源:

由居地而来:如东郭、南门氏、南宫氏濮阳等等

由封邑而来:如钟离氏、令狐、梁丘、上官、羊舌、段干等

有王父之字、官名、爵系、族系而来:如公羊、子车、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乐正等

由部落而来:独孤氏、尉迟氏。

有人名而来:端木氏、颛孙氏。自创姓氏:赫连氏。有山水之名而来:完颜氏、由赐姓而来:长孙氏 由国名而来:淳于氏 由职业而来:漆雕氏

由排序而来:第一、之外第八复姓。

2、复姓名人简介:

公孙大娘:唐朝舞蹈家,杜甫曾观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剑舞,并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大力称赞公孙大娘的剑舞精妙奇绝;又说大书法家张旭观看了她的剑舞后,得起神韵,草书也上了一个台阶。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曾为太史令,后因触怒汉武帝而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后世所称的《史记》,因此名垂千秋。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3、帮助孩子背诵:(1)帮助学生读、注音

(2)分句读,帮助孩子理解字义。(3)学生独立背诵。能被多少背多少。

(三)总结: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乞巧节”的由来及其意义,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3、使学生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善良品质。教学重点

1、了解牛郎、织女等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本科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你读过哪些民间文学?多叫几个孩子说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课文第一段:

主要写了“乞巧节”是介绍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从而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师问:(1)谁读过有关<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2)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情? 齐读第一段:问“乞巧节”是什么意思?

它来源于一个什么美丽的传说呢?

2、学习第二段: 接着读第二段。

介绍了牛郎的身世,牛郎是个孤儿,由于嫂子对他不好,给她出难题,只给他九头牛放牧,却要带回十头牛,是他有机会认识了天上的金牛星。

问:牛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孤儿)嫂子对他如何?(嫂子对他不好。还刁难他)我们应该向牛郎学习什么?(诚实、善良、勤劳的品格)

3、学习第三段:

介绍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的织女相识、相爱、并生下了儿女,但织女因为触犯天庭,被带回了天界。

读两遍后问:

织女与牛郎这两个角色分别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什么阶层?

为什么织女与牛郎结成夫妻就是触犯了天条?

4、学习第四段:

引导学生多读几遍,了解王母娘娘这个形象,并思考王母娘年娘对于整个故事所起的作用?为什么他对牛郎织女的爱情要干涉,最后态度又发生了变化?

5、巩固:学生分组分角色读文,达到基本能口述故事的程度。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快速浏览并概括文章大意,知道正确有效速度的方法,培养自读意识,为提高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3、使学生对我国的万里长城有所了解。

4、了解秦始皇的暴政。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命运。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今天的孩子体会到秦朝的暴政,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与辛酸,认识到今天雄伟的万里长城是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泪修成的,这是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教材简析:

孟姜女的故事讲述了秦朝刚刚结婚的范杞梁被征召去修长城,结果一年时间过去了,都没有回家,他的妻子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到他时,发现范杞梁已经累死在修长城的过程中,万分悲痛的孟姜女失声痛哭,居然哭倒了长城。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谁爬过长城?谁看过有关在长城过程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牛郎与织女》,今天我们学习民间故事《孟姜女》。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一段介绍了故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征80万人修筑长城,范杞梁被征召。此时的范杞梁刚刚结婚,就离开妻子孟姜女去修长城,一年未归。孟姜女连夜为范杞梁赶制寒衣,要去长城寻找丈夫。

通过朗读第一段,问:孟姜女姓什么?为什么不是姓孟?孟姜女的名字有什么习惯含义?

2、学习第二段:

第二段讲述了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却发现丈夫范杞梁已经累死。连尸骨都找不到了。)

(1)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画,叫学学了解长成的雄伟和壮观,以曾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2)学生读两遍课文,一道学生通过范杞梁筑长城却尸骨无存的事例了解,长城的修筑,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其修筑过程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是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3、学习第三段:

第三段讲述了孟姜女得知梁杞梁已经累死的消息之后,失声痛哭,哭倒了长城,在长城得崩塌处,露出了范杞梁的尸骨,孟姜女悲痛之下,投海而死。

学生读课文后问:孟姜女为什么失声痛哭以至哭倒长城?范杞梁为什么在死后被埋在长城之下?

4、学习第四段:

介绍了人们纪念孟姜女的情况,人们根据传说推断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山海关,由于不知道孟姜女是哪里人,所以很多地方都说是孟姜女的故乡,修建了孟姜女的墓。

5、知识链接:

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孟姜女实际是孟家的大女儿。

6、知识拓展: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请孩子们试着读一读.第九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

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 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 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

作业: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课后小结:

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教学内容: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教学过程: 提问:

1、我們現在科技很發達,所以夏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開電風扇、開冷氣」

2.冬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用電毯、電熱器」

拓展:

1、夏天時天氣很熱,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2、冬天時天氣很冷,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不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

讲解: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清:(电脑里没这个字)凉的意思 省:察看、检查(内省)。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居有常、业无变(反:同返)

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寫作業不寫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電動玩到很晚。大人的事業是工作,學生的工作是學業,所以平常要認真,不要讓成績一落千丈,害父母擔心。

例如:

1、曾經有學生因為跟同學吵架就躲到屋頂上沒有回來上課,讓老師很担心。

2、有學生上課時陪同學去學務處集合,讓老師找不到人,還用廣播系統找人。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教学内容: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教学过程:

(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苟: 如果、假使

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雖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為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意妄為讓父母擔心,不止是不孝的行為,更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

举例说明:

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会有危险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提问:如果已經做了錯事,該如何補救呢?

(二)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学生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

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响。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十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第十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华、当、禁、扇、曝、省、塞。(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并要求学生课下写到书上。

7、学生朗读三遍。(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此环节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文中多

音字的读法。

8、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公、龙、红、熊、烘、风。)

9、教师讲“华对嵩”引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由世界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引出河南,教育学生爱家乡,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引出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启发学生寻找古诗中的韵脚。加强学生对韵脚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写诗打下基础

10、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11、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第十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并背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第十七课时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译文。(二冬)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联、教学用卡片、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小组合作学习。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温馨点击,反馈汇报。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广角。

1、了解诗句中描写的景物。

2、与爸爸妈妈一起搜集对联。

四、成长袋。认真填写。

第五篇:浅谈低年级愉快型教学

浅谈低年级愉快型教学

遵义县打鼓小学饶培喜

所谓愉快式教学名副其实就是就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主动学,这种教学内容和形式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更富有吸引力,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寓理于情境中进行思想教育。名人教育名言中有这么一句话: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由个人自发地开展,教育不是通过听取话语获得,而是通过在环境中的经历得到的。如何开展愉快式教学呢?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缺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有可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积累思考的内在活动,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基础。因此,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激“趣”呢?这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参加,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就主动参与,兴趣浓厚,才乐学、好学,才能达到目的。

二、巧设问题——滋生学生思考的欲望

每个儿童的头脑都蕴藏着无法估量的发展“资源”,小学阶段是潜在智慧发展的最佳期,如果不设法唤醒就难以再发展,最后会像灿烂的火花,因得不到氧的供给而而泯灭。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制问题,激发学生多动脑,开发他们的智力。

三、操作实践——激发学生去实践

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但要重视直观演示,更重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低年级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差,好动,并且抽象思维能力弱,对直观事物感兴趣,数学的数字、方法听起来枯燥无味,不像语文课有故事情节,如果强压制去学,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要掌握儿童发展这一特征,多开展手工制作,自然实践操作等鼓励学生参与,有利于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低年级数学课教学时可以让他们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效果。

总而言之,愉快式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地教学方式。以上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进行而是相互渗透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把教学内容和所创设情境结合起来,贯穿到每一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于发展性;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受到道德、情感的陶冶,领悟做人的道理,让他们从小养成乐学、多识、善思、求美的良好习惯。

下载低年级传统文化课型建模初探 董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年级传统文化课型建模初探 董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课中的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反思 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

    四年级组传统文化课教案[大全五篇]

    四年级组传统文化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本册共有26课,包含“......

    中国文化课论文 ------传统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启发[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董风花

    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势在必行 ——参加昌吉州小学语文素养大赛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体会(董凤花) 2010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昌吉州小学语文素养大赛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期......

    任务驱动型写作思维建模5则范文

    任务驱动型写作思维建模 一、 定向概括:概括材料信息,确定任务方向 方法:1、判断选取哪个主体说出来的看法更有时代感,明确写作的主体 2、统一主语。通过使用“为了”“给”“按......

    人教版低年级语文识字董素娟(5篇可选)

    人教版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上堠小学 董素娟 一、识字 (一)人教版教材识字的编排 识字、写字教学的编写采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

    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研究(合集)

    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研究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是提升学生阅读品位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激发阅读兴趣,分享阅读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等是课内指导的核心目......

    董风花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周信息

    民族团结一家亲接亲周:12月15-17日,我来到亲戚家,帮亲戚把小国旗挂在醒目处. 三个庄子中心学校 董风花 帮助亲戚拉羊草,一起喂牛喂养打扫圈舍, 一起学习党的富民政策等等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