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互动讨论作业.
作业1要求:完成学习心得笔记。
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
专题讲座名称
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互动讨论
主要观点记录 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
主持人(王剑宜):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程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识字教学以及相应的汉语拼音教学如何才能让孩子学得高效而快乐?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参与课程实验的朱玉明、刘鹰、李晓艳、王剑宜老师是怎么说的。
王剑宜: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来说,很多老师都在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地总结各种好的办法,我们南山实验进行“八岁能读会写”实验几年以来,关于识字这一块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我们觉得大量阅读对于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快速地起步阅读,大量识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刘鹰:实际上我们识字的目标就是为了抢占阅读这块阵地。既然识字的目标是为了尽快阅读,那么识字的目标就不需要那么高,会认就行,我们在识字的时候把目标定得非常明确,实际上也是相对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我感觉过去我们仿佛是为了识字而识字,为了写字而写字,其实学生是非常辛苦的,老师也教得非常辛苦。我有一种感受,其实孩子在学前已经有大量的词汇量了,据专家研究大概有三千多,比如说,春天、地板、桌椅,每个词义他都知道,(李晓艳:就是口头语言)那么识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他已经知道的这些字词和它们的符号构筑起一种联系,那么我们的状态就是让孩子在字音与字形之间构筑起一种桥梁,所以我们对字义、组词等这样一些比较繁琐的可能会增加孩子负担的教学是尽量避开的,我们的目的非常单纯,直奔主题,识字——起步阅读。
朱玉明:我们这个实验识字与阅读基本上是同步的。以前教学当中一二年级就是识字,最多读几篇课文,但是我们现在的实验是识字与阅读同时进行的。孩子刚识字就给他文本;刚认识的字,就马上做“字宝宝搬家”等游戏。
刘鹰:就是给他语境。今天识了几个字,我可以编个小故事,把它们插在里面,马上让他去读,非常有成就感。
朱玉明:识字与阅读同时起步,识字是为了阅读,同时阅读也促进了识字。孩子认了这个字,只有在后来的阅读中反复再现,反复看,他才不会回生,否则的话,你认得的字不去看,不经常在阅读中碰到的话,回生率是非常高的。
刘鹰:这个我很有体会,因为我以前教过部件识字,也是大量识字,但是到最后效果非常不好,我在处理时就是跟阅读隔离开了。阅读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像朱老师说的,阅读可以巩固汉字,同时是一个滚雪球的方式,他可以不断在阅读当中认识一些自己不会的,碰个面啊,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地,在阅读中像滚雪球一样,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返生。
王剑宜:另外,就像一个字,原来认识的,跟不认识的组合在一起后,连蒙带猜地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朱玉明:另外,这个字就见了面,下次我们教到的时候,他就已经眼熟了。它接受起来就会更快一点,识字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李晓艳:在识字与阅读同步这一块我们也是做足了功夫的。我们的老师在最开始的时候,甚至在孩子还不能阅读的时候,就培养他阅读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如有的老师把绘本根据孩子的情况分成几个层次,字很少的,字稍微多一点儿的,字更多一点儿,A、B、C几类,让不同的孩子都有书可读。从最开始,入学时就让孩子和书亲近起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有了,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量多了,很自然地孩子就可以阅读了,到后来我们的识字就很轻松,不觉得回生啊,复习巩固的方法就是阅读。
刘鹰:对,我觉得我们是尝到了阅读对识字的甜头,我们是早早地,一起步就阅读。我记得一开始读绘本时,其实有些字他是不认识的,但只要一碰到认识的字,他就高兴地叫:“这是我们学过的”、“这是我们刚刚学过的”,特别有成就感,认了字马上就可以读。
朱玉明:而且他觉得识字有用。我有一个学生,上课时认了字,课间她在读一本书,读到了课上教的一个字,非常高兴地跑来,“老师,我们刚才学的字在这里!”她觉得认字很有用,对她的阅读很有帮助。
李晓艳:如果你这节课里出现的字,是上次课哪首儿歌里学过的字,一读到这个字,他会把上一首儿歌都背下来。
朱玉明:识字和阅读是不能分开的,紧密结合,识中读,读中识,效果是最好的。
刘鹰:对,这是我们识字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朱玉明:当然低年级不可能每节课都去搞阅读,阅读是辅助,课外阅读是配合的,但我们课堂上要让孩子快速进入阅读,必须大量地识字,就会有一些效率比较高的,孩子比较喜欢的方法。形成共识的一个理念就是:认字就像认人一样。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我们可能看完一面也认识这个人了,但回过头来可能想不清这个人眉毛是什么样子,眼睛什么样子,鼻子什么样子,你可能只是一个整体的印象。儿童认识事物处于镜像期,他认识事物不是像成人一样去分析,观察分析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就像照相机一样把它整体拍下来,是一个镜像记忆。认字也一样,他看一个字,不是像我们以前教孩子,这是横,那是撇,没有那么细致,就是告诉他这个字是什么,像照相机一样拍下来,就认得这个字了,一个整体的印象。
李晓艳:汉字的特点本身也是这样,一个汉字就像一幅图画一样,和小孩的心理(朱玉明:镜像记忆)更符合。
刘鹰:我想补充一下朱老师说的,认字如认人。比如我跟朱老师一碰面,第一次碰面,她说“我叫朱玉明”,我说好,似乎认识了;但第二次碰面,可能似曾相识,可始终说不出她的名字,然后她再说一遍,“我叫朱玉明”,(王剑宜:而且你也记住她的样子了);第三次、第四次我肯定就知道了,我一见这个人,就能叫出来:“朱玉明”。其实识字就是这回事。
朱玉明: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老朋友。我们很多的识字方法,就是给他一个反复见面的机会。
刘鹰:对,我们的课堂就是为了让孩子对生字不断地去见它,不断地与生字碰面,增加与“字宝宝”碰面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的创造不是天天读书,或者枯燥的办法,我们有非常多的方法,游戏啊,信息技术啊,包括小组活动等等。
王剑宜:一说到这些方法,所有的老师都会侃侃而谈,大家都有很多好的经验。我们所有的这些经验都是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以及孩子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来采取的,这些办法都能让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孩子刚入学,对汉字比较陌生的时候,我们就编一些顺口溜,学“田地”的“田”:“田字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开始是老师编,然后调动家长一起参与,慢慢地孩子自己对汉字也有感觉了,自己也参与来编。
朱玉明:孩子通过联想,通过编顺口溜、编故事、猜字谜来记。
李晓艳:他觉得汉字很好玩。
王剑宜:我们并没有说这个是字音、字义、字形,但孩子在编顺口溜中,猜字谜过程中,理解了汉字的意思,也了解了字形。
朱玉明:这也是汉字的优势。汉字有很多形声字,字形有表意的功能,在编故事、顺口溜中,把字义理解了。
王剑宜:像王荣生老师说的,老师心中有知识,口中无术语。记得我们班有个孩子,当时说“秋天”的“秋”时,也不知是在网上找的,还是自己编的,我感到挺形象:“半边绿,半边红;半边喜欢及时雨,半边最怕水来攻。”(朱玉明:是网上的。)不管是网上的,还是自己创编的,他都有兴趣来做这件事。
刘鹰:我们在备课时怎么处理教材呢?一篇课文确实有很多生字,二三十个,它只是把“字宝宝”引荐给我们,一篇课文只是一个载体,更多的时候,在课堂里,我们需要更多的游戏把“字宝宝”复现出来。如刚开始,会用倾听的方法,小手指着字,跟着老师认一遍,这就是跟“字宝宝”第一次见面。这个环节完了,就设计第二次碰面机会,可以同学之间相互问一问。
朱玉明:给字编上号,叫号认字。
王剑宜:请教小老师。
刘鹰:第几排的第几个字是什么呀?会的孩子会大声答:我来教你,第几排第几个字是什么。这个时候是第二次碰面。接下来会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把“字宝宝”放在字卡上,开火车啊,或者红绿灯啊,等等。我们的理念就是不断地把“字宝宝”拿出来反复与孩子见面,像认人一样。
朱玉明:还有一个,孩子组了一个词,其中有个字是没学过的,老师就把那个字板书在黑板上,这次并不要求孩子学会它,只是混个眼熟,见一面,下次教这个字的时候,似曾相识,这样就对识这个字有个帮助。
李晓艳:经常一节课下来,副黑板这面都有好多,孩子组词带出来的,或者是在课文里带出来的生字都写在这边。
王剑宜:另外,识字跟孩子的发展也是有阶梯性的。如,最开始是听音找字,老师来读,孩子找出字卡中和老师一样的字,随着孩子的发展,不满足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就换偏旁,加偏旁,减偏旁,同音字,看图片找字,看动作找字,如,这个“咬”,我做动作,孩子看到了,就找那个字。同时汉字的规律,汉字的字义也进一步地理解。
刘鹰:信息技术对复现汉字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优势的。
朱玉明:我们这个实验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传统的教学是一进校先学拼音,我们是一进学校先识字。其实孩子一上学是很想拿起书来读的,他认了字就能读书。如果你花了一两个月时间先学毫无意义的拼音,可以说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打击。所以我们在教孩子认得几百个字,能够初步阅读之后才学拼音,学拼音和教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教孩子键盘操作同时教汉语拼音,这样孩子学会了键盘操作,熟悉了拼音以后,教孩子打字,打字中,出来的都是同音字,在辨析选择的过程中,对这个字的印象更深刻了,同时对同音字也扫描了一遍。
刘鹰:对,他得挑出需要的字,又是一个再现的过程。
朱玉明:对其他的字又混了一个眼熟,这是同音的。通过拼音、电脑,一下子把这些字呈现在面前,他很新奇,非常有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在word文档里,孩子给字变变颜色、字体,反反复复,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当识字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孩子本身会说话,把自己的话在电脑上打出来,打的过程又是一次复习。
刘鹰:学会拼音后,我们每个识字课堂都会留出大概5-10分钟打字,他们很喜欢。别小看这个打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他首先要认识这个字,要挑出来,还得选,这里面包括很多能力。
朱玉明: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刘鹰: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
王剑宜:还做小老师,相互帮助。
朱玉明:当他学会了电脑操作,学会了汉语拼音后,他就知道了我们说的话可以通过键盘敲出来,一开始就是一句两句,很简单的话,(王剑宜:我爱妈妈。)自然而然地就(书面)表达了,所以我们的习作稍微迟一两个月,基本上也开始了。拼音学完了,识字、阅读、习作就都起步了,这是我们实验的一个创造吧。
李晓艳:对实验中识字的效果我们都很惊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很好地运用了小组合作这种形式来识字。现在的孩子在学前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特别是识字这一块。每次在入学时的识字前测中都会发现,班级中有的孩子,少说吧也有五、六个达到了2000字以上,然后1000字、800字,当然少的也有100字左右等。那么这样的一种情况怎么样来处理识字教学呢?我们把孩子分成小组,识字多的孩子当小组长,四人一组,有识字稍微少一点的、弱一点的,搭配起来。识字多的孩子很好地发挥了小老师的作用。
刘鹰:否则他们在课堂上没事情干。
朱玉明:他上课很无聊,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养成不好的习惯。
李晓艳:现在的班额是40人,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可能全都照顾到,小老师帮了我们的忙。另外,孩子教孩子,孩子也愿意接受,效果特别好。我最近在教学中发现,游戏在小组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老师面向全班时,肯定有些学生要散掉,关注不到个体。在小组中,四个人,每个都动起来,每个人都参与。我们有一个抽大奖,用手指抽,把小字卡摆在这儿,全班是用脚踩,小组就用小手指抽,他们非常感兴趣,每个人都动起来。这样的一个情境,孩子之间相互帮助,很和谐,不会觉得这个孩子很弱,识字多的孩子很愿意来帮助他。另外,因为会在全班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他就会觉得我帮助他也是为了我们小组,就越来越向上。
王剑宜: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学校有自己研发的课件,很多字摘出来以后,有一个“送字回家”,孩子们在拖动鼠标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提高了,同时很好地把字再次复现了一次。我想到我曾经做过的一个创设情境的识字方法。举个例子。我在屏幕上打出来:我收到了一封信。一个信封,下面是“信”,带着孩子们看着屏幕认会了这个字。我这封信是我的一个朋友邮来的,呈现了朋友的照片:“朋友”;我说,收到这封信我很高兴,可是打开一看,是“空白”,一个字也没有。孩子很感兴趣。我说,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第二天朋友来了一个字条,说:你不是很有办法吗?你想想怎么看到信上的内容。正好那天我碰到了一个情况,我受伤了,然后拿碘酒涂了手,涂完之后摸那个信,哇,变蓝了!孩子们就很好奇,都陷在情境里。为什么会变蓝呢?我就想办法到网上查:什么碰到碘酒会变蓝?“面粉”就出来了。大家来试一试,找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涂了那张字卡,涂了面粉,就变蓝了。朋友又说,你能把上面的字变没吗?又犯难了,正好做鱼,涂了点柠檬汁,又拿柠檬汁涂了点在上面,然后字什么都看不见了,又变成白色了,然后又学“柠檬汁”。就在这个情境当中,十几个生字
都拎出来,孩子非常感兴趣。然后又说:小组合作,谁先把这些字认全了,那个小组就来做这个实验,孩子就相互考,小组长或者会的考不会的。
朱玉明:孩子再看到“柠檬”这两个字,首先会想到王老师这个实验啦。
王剑宜:所以我认为情境可以使孩子很有兴趣地去做,很深刻。
李晓艳: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可能是更多地关注用什么办法让孩子来接受这些字。你看王老师采用了这个办法,孩子识字多了以后,可以用“生字聚会”,同偏旁的字开会。有些生字离孩子生活很近的,很容易识记,如“椅子”,这些木头做的椅子;但有些如“栈道”“箩筐”啊,城市的孩子根本没有生活经验,我们就找一个图片,或者多几个,大量的感官刺激就会把形象与字建立起联系来,印象就很深刻。
朱玉明:开始是老师想办法,到后来则都是孩子想办法,有些字孩子想的办法比老师还巧妙。
刘鹰:我感觉是这样的。到五六百字时,孩子对汉字的间架结构已经有些默会了,最后他编的故事经常让我们大吃一惊。
朱玉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了汉字的规律了,他又运用这个规律想办法识记难字。每次推难字,看哪个小朋友有巧妙的办法把这个难字记住,巧记难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创造力啊,思维能力啊,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刘鹰:我们其实不需要刚开始硬把汉字间架结构这些知识教给他,识到五六百字,很自然地就知道(领悟到)了,轻轻一拎,什么左右上下、偏旁等都默会了。
王剑宜:孩子在课堂上和老师一起掌握的方法运用到生活场景当中、校园文化当中,认班牌,认同学名字。
朱玉明:对,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叫做“见字认字”,走到商城,走到街道,都认。
刘鹰: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些实验班孩子到了第二学期是识字熟练工,真的,不用你很费劲,老师感觉很轻松。我觉得这是一个规律,识五六百字后,汉字的优势特别能在孩子的意识中体现出来,不仅是间架结构,甚至是汉字的一些造字规律,他都能领会。
李晓艳: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五六百字后,大概是第一学期后半学期时,他看到汉字就会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如,“沙漠”的“漠”为什么是三点水啊,沙漠里不是没有水的吗?我的名字“lǚyīnɡjié”的“英”为什么是草字头,“英”不是“英雄”的意思吗?很自然地,他就会思考这些问题。
刘鹰:有些他还真能说出来,如“漠”,是没有水的意思,没有水那不
就是“沙漠”嘛。很多孩子创造出来的帮助认字的方法就很有汉字根源性的东西、文化的东西,这真不是我们教会的。
李晓艳:这个时候,我们也会给一些书啊什么的,我们的家长很惊讶,为什么一年级就会很喜欢《汉字奥秘》等这些书不放,这些书我们都没有读过。对汉字追根溯源,学到这里他就很需要这些东西,读到了一个,就回到班级里来说:“你们知道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吗?”他就有这样的兴趣与欲望。
朱玉明:所以识字效果就好了,很快地掌握了这些汉字后,他的阅读就很轻松了。爱上阅读之后,学过的生字不断地运用,这些字跟他就完全成了朋友,他就掌握了。
王剑宜:来了解这个实验的外校的老师经常会问一些问题,如:孩子经常会遗忘这些字怎么办?经常大量地读,写是怎么处理的?像这些问题我们也是有办法的,比如孩子早上入校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识字早餐”,把生字都读一遍,复现一次。有的时候,并不是整本书学完了才检测,每节课开火车,“火车进山洞”用来全班的检测。
朱玉明:还有小考官啊。
刘鹰:有这样的检测当然很重要,实际上,我们有一个理念:识字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我们不要焦虑,我们一旦焦虑,孩子就会觉得这事情好难啊,他就会放弃。
朱玉明:其实今天不认识,明天就认识了。
刘鹰:对,我甚至跟家长说,今天二十个字,孩子可能只认识十几个,你千万不要说“你今天怎么这样了!?”可以这样做:噢,这个字你还不认识啊,就告诉他这是什么。不断地让他跟字宝宝见面,今天不认识,明天不认识,后天还能不认识吗?所以心态一定要平,你的心态好,孩子就觉得这个事情很轻松,老师说了,将来我会认得的,他就不会压抑、热情被我们打击。
李晓艳:留的作业更多的是让家长和孩子玩玩游戏,打打字卡牌。
刘鹰:我记得我在家长会上说:识字的事你们千万不要参与。我知道家长一焦虑,孩子就糟糕,我说:十五分钟你就跟他玩游戏,不说“你上课怎么没听啊,这个字都不认识”,你就和他玩游戏;不认识了你教给他认识就行了。
王剑宜:我们经常采用的办法是让孩子来教我们,“你是怎么学的,把我教会”。
刘鹰:孩子不认识的,不要紧,就说:我教你啊,这个字是“春天”的“春”,你读一下。经常就是碰到这样的状态,因为我们的理念就是:识字是细水长流的,不可能一刀切。包括孩子的阅读起步,可能都会有前有后,当然最终都会走到一个目的地。
刘鹰:刚才剑宜提到有的老师提到一个写字的问题,我们这个实验一个很大的亮色,我觉得特别好,就是“识写分流”。我们的目的是抢占阅读这块领地,那么我们的识字就是认得这个字就OK了。但是写,我们也会有,我们写那些高频率的独体字,就是“人教版”中要求的,我们也会提笔练字。他认了一二千字,再写那三四百字,多容易啊,一点没有压力,写得非常好。
朱玉明:要求是少些,但要写得好,而不是抄抄写写,反复很多遍,机械地写。
刘鹰:对,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写字,相当于一个技能活儿,实际上一年级的孩子手脑是不太协调的,那时逼她去写字,他非常痛苦。
李晓艳:他会很憎恶这个字。
朱玉明:所以我们是写得少,写得好。
刘鹰:我们的目的是,我们认字,我们阅读,我们优先发展的是他的思维,到了三、四年级,把写字的量一点点加上去,这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规律的。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老化,更是一条恒古不变的真理。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兴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轻松而有成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下面就我在低年级汉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
一、拼音教学要突出趣味情境“图与歌”
生动形象的画面,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汉语拼案例式学习心得
音的教材图文并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们提供“情境图”与“语境歌”。教学时情境图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并相机出示字母,语境歌则用以巩固所学的字母。小朋友在图与歌的情境中学习,知道了字母并不是神秘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日常的语言之中,从而缩短了学生与汉语拼音的距离。另外,借助形象的图画和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熟悉字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教字母发音和教字母形态时,都可利用“图与歌”来创设趣味情境,如教单韵母“o、o、e”,可用这样的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CIQG,太阳出来公鸡叫,圆圆嘴巴000,清清池塘一只
鹅,水中倒影是个e,扁扁嘴巴eee。”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富有音乐感的便捷直观的形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快快乐乐地学习,对于爱唱爱说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尤为喜欢。
二、识字教学要注意积累方法、自主识字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能很长,易于疲劳。因而教学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情趣,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中边学边玩。
1、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学过的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学生以前学过的字加上偏旁可以变成新的字。如学习“灶”字,“土”加上“火”就成为“灶”字。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一些学生扮演偏旁,另一些学生扮演学过的字,使他们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快乐记忆生字。
2、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字。比如“羊”字,就是“样”字去掉木字旁变成了“羊”,“炮”字没了“火”就成了“包”。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一说去掉哪一部分可以变成新的字,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记住的生字多了。
3、猜一猜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编字谜,如“碧”可以编成:王先生,白先生坐在石头上。通过猜谜语,学生不仅知道了“碧”的结构,而且“碧”字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换“衣服”记忆字形。这个用于形声字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学新字前,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炮”字前先出现熟字“跑”,然后用“火字旁”换下“足字旁”为“炮”,问:你认识吗?“足”换“火”这件衣服是什么字?此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对区别形近字有明显的效果。
5、画一画的方法记忆字形。就是学生字要表达的事物把它画出来,再和生字进行比较。学习“歪”字,用笔画一幅挂得不正的画,使学生清楚地感知“不正”就
是“歪”。
6、编顺口溜,帮助记忆生字。如教学“田”字,可告诉学生“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这就是“田地”的“田”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记得也很快。
7、形象识字。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强,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相结合,利于学生记忆。例如学习“亭”字时,可以让学生看看凉亭。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时间一长,也会自己发现字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开动脑筋把字记住。
8、比较识字。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把以前学过的相同或相近的字和本课的生字一并出现,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邻”字可与“领”相比较。学习“炮”字,可与“苞、饱、泡”相联系比较,学生观察比较后,自己总结出:这四个字右边都是“包”字,但各有不同,有火是火炮,草头是花苞,有食吃得饱,有水是水泡。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再混淆了。此外还有编故事、编口诀、编儿歌等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又快又牢记住字形。
国有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多阅读提高汉语水平,古往今来的人们不谋而合。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发现、探讨、总结,让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第二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
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课例导入
学科知识PCK
1、结合识字,学会b、p、m、f四个声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声母b、p、m、f与单韵母的拼音,会拼读bá、bù、pá、mā、mù等音节。
3、初步学会读轻声。
4、会在四线格里照样子抄写b、p、m、f四个声母。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b、p以及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带调单韵母。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声母。声母的发音和单韵母不一样,它念得又轻又短。
三、教学声母b。
1、看图说话引出b。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b这个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又轻又短。
2、教学b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师范读、领读,正音。
(3)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b像什么?b的一竖像收音机拉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读顺口溜:“我听广播b、b、b。”
3、学习b和ɑ的拼音。
(1看图引出bá。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小白兔,拔个大萝卜。)
(2)卡片演示两音相碰:
b á 让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á。
bá(拔)
(3)念儿歌,边读边表演,作为课中操:“一只小白兔,用力拔萝卜。”
四、教学声母p。
1、看图说话引出p。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可以这样说:“冬冬用脸盆泼水。”“泼”的声母是p。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突然张开嘴唇,把气送出,发出p音,要轻而短。
(2)师范读、领读,正音。
(3)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4)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想象,p的一竖像水往下流,p的半圆像脸盆。顺口溜:“脸盆泼水p、p、p。”
3、学习p和ɑ的拼音。
(1)看图引出pá。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猴子在爬竿。)
(2)卡片演示两音相碰:
p á
pá(爬)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正音、领读。
还可变声调,让学生拼读:pà、pā、pǎ。要求带调拼读。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卡片。
2、用纸条演示,教师读音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在发什么音?
六、指导书写。
1、学生上黑板在画好的四线格里书写,教师进行指导;
2、学生在汉语拼音本上练习书写。
第三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
《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
汉语是一门复杂且很难掌握的语言,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更是感到枯燥乏味。许多人开始决心很大,开始学习后,就“知难而退了”。因此,兴趣的培养是个关键。下面就我在低年级汉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心理学家说过:“任何人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无论学习哪门知识,只要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在活动中产生和丰富人的兴趣。”识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识字任务不能在某个阶段独立完成。汉字是方块字,很多字还有一字多义的特点,仅独体字就有上百个。如果只靠教师一遍遍反复讲解、交代,让学生死记硬背,会事半功倍。往往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学用结合是识字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曾有意识地把告诉学生的话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并按照要求去做、鼓励学生写自己的姓名、认其他同学的姓名、给家里的家具电器贴上中文名字等等。但是,这样做毕竟局限很大,收效不小,往往学新的一册时,上一册学过的生字就忘记了。
在学会一些简单的生字后,同时学习汉语拼音,并适当地增加词语、句子教学,把识字和拼音结合起来。在学习拼音的同时,指导学生用学过的拼音读句子,如:“我家有五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等等。之后,指导学生用学过的汉语拼音读课文。过一段时间指导学生读带拼音的简单小故事。学生通过拼出音节、读出汉字后,那种高兴的神情把自己认识汉字后的那种成就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拼音、句子,小故事整合学习,不但使学生很快获得成功感,而且,学生掌握拼音的同时,反复与生字见面,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子、词、句得到了积累。
以读代写。轻松认识“会认”的字。教学认识的字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用多种教学手段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如开火车读、小组读、找朋友游戏(找出相对应的字和拼音)等。在正音方面应根据各地方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我们就在区别平、翘舌音和后鼻音等方面下功夫。此外还应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认识字形,在反复阅读课文当中留心,在阅读课外书中再留心。
读写用结合,牢固掌握“学会”的字。在学生掌握字音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广开思路,努力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很巧妙的办法去记、去分辨,在多种形式的扩词、说话训练中强化对生字的掌握。在认清字形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字。最后,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因此,选择简短的故事,并根据故事的内容和语言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听,让学生听懂故事的内容,听熟故事。接下来,通过讲故事、复述故事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是吸收、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过程。除了课文内容外,每次课穿插讲一个小故事,鼓励学生互相讲故事,回家讲给朋友听。
有了听故事的基础,学生更产生了自己读故事的愿望,精选一些注音小故事,适时地让学生读,读故事的过程中看到熟字、就仿佛黑夜中见到了光明,会产生无比兴奋。这些熟字就是兴奋点,熟字越多,兴奋点越多。读的越多,认识的字就越多。结合课文,适时地对生字加以循环总结,有重点地对频繁出现的生字讲解、归类,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有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作经验,先生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可见,多读书、多阅读提高汉语水平,古往今来的人们不谋而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阅读。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发现、探讨、总结,让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第四篇:汉语拼音与识字
汉语拼音与识字
学习目标
需要讨论的所谓教学常规例举:
识字目的满足尽早读写需要的识字速度与学生的学习压力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识字课程组织的困境
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课例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从方法的角度看,汉语拼音
教学方法可以有很多,而且方言区非方言区的教学方法也不完全一致,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汉语拼音教学的着眼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给汉语拼音教学以准确的定位。这些年来,有关汉语拼音的教学一直反映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当。现在,《标准》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我们在教学中要落实《标准》的阶段目标,汉语拼音教学应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确保课堂拼读的练习的时间。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深入浅出,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有的可以推到以后讲,不要都集中到开头,希图毕其功于一役。
2、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声母、韵母。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只要我们善于借助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字母接受、匹配,就能够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汉语拼音的效率。基于这样的考虑,汉语拼音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图的语境歌进行,即把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境图”中,并配上相应的“语境歌”。如教学b、p、m、f时可配上这样的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将字母教学寓于小故事中,并辅以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教育。
第五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
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必须要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单,什么是双,什么是声母,什么是韵母,了解这些新名词的词义后,学拼音往往会事半功倍。
1、差生:30%。这些学生对语言接受能力非常差,性格内向,不爱开口讲话,留恋在父母怀抱的日子,没有读书兴趣,必须多鼓励,少责骂,但该严厉时必须严厉,不放松很重要,适合重复拼音教学。在全班集体教学后,要加强训练,重复朗读,个别指导。
2、中等生:40%。这些学生处于中游水平,既不懒也不勤快,被动,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所以基本上一节课会跟上来,不过要特别注意,管好他们上课不搞小动作,认真朗读就行。
3、尖子生:30%。这批人比较少,但班里总有这么8-15位左右,这些孩子特别聪明,接受能力较强,会带动全班气氛,这批学生积极性高,表扬也很重要。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老师要寄予厚望,一年级差生好生不那么明显,老师教得好结果都是好学生。
2013/6/1
伍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