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策略及实践

时间:2019-05-13 01:0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化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策略及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化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策略及实践》。

第一篇:优化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策略及实践

优化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策略及实践反思

论文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四、审美教学艺术的优化策略

(一)音乐作品优质呈现,吸引学生感性关注

(二)关注音响,多通道聆听音乐

(三)多种音乐活动参与感受音乐

1、通过画图谱感受音乐

2、通过律动感受音乐

3、打击乐参与感受音乐

4、声势活动感知音乐

5、通过音乐表演感知音乐

五、实践反思

摘要:常态课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归属所在,课堂教学的质量便是上好每节常态课。可是上好每节常态课谈何容易。几十年的教学传统模式对教师的影响很深,新课程带来的正确理念并不一定能真的被老师吸收,也就是说表现在他的教学行为上。有很多好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被僵化地应用于课堂上最终变成毫无意义的形式化的东西。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也有学校为了达成高质量的常态课,下了狠招,如:加强常规检查(备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下达了一些硬性规定。可笔者认为,由于音乐课堂的审美过程无法刚性衡量,所以学校的这些行为只能从形式上敲警钟、从精神上给教师加压,无法从根本上引导教师改变常态课的质量。音乐课堂能不能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教师的课堂审美教学艺术起到关键的作用。关键词

审美教学艺术

常态课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也在消化、吸收。审美这一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了。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展示课上我们都能看到一线教师对审美这一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那么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准备的常态课堂上呢?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很深,很多教师并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表现在他平时的教学行为上。音乐常态课堂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形式化的常态课堂

作为在新课标中高频率出现的“情感”、“体验”等字眼,经常被音乐教师作为“圣经”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设计中,作为一种教学目标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实施。围绕着“情感体验”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课中,有一大部分课,有着“华丽”的形式,但显空泛的教学的内容;有着“蜻蜓点水般的大量信息”但又似不伦不类的综合课。这样的课,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活动和课堂气氛,放松了课堂教学的纪律,忽略了知识技能传授的重要性,看上去闹闹哄哄,可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参加无效活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徒有新课程的形式而已。

2、知识传授过重的常态课堂

过度重视知识体系的习得,教给学生的是概括再概括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注重音乐内在美感的陶冶;也有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过度的、推理式的目标设计,使得教学过程几乎变成了一个逻辑过程,人与人之间自然的、和谐的交往关系完全被抽离出来。

3、程式化的常态课堂

教师还是没有从几十年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课堂不具备教材分析和挖掘和兴趣养成,每堂课都照抄同一个传统教学模式。

有的学校为了达成高质量的常态课,下了狠招,如:加强常规检查(备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下达了一些硬性规定。可笔者认为,由于音乐课堂的审美过程无法刚性衡量,所以学校的这些行为只能从形式上敲警钟、从精神上给教师加压,无法从根本上引导教师改变常态课的质量。音乐课堂能不能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教师的课堂审美教学艺术起到关键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具有非语义性、概念模糊性的特性。因此通向音乐艺术殿堂的大门并不时自然敞开的,它需要打开大门的人和有效的引导方法。这个人,就是我们每个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音乐教师。

常态课是教学改革的归宿所在,课堂教学的质量便是上好每节课,这样的课堂不能带给学生美的感受,也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逐步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才是审美教学呢?

二、概念界定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对于普通中小学音乐课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

审美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注入审美精神,审美与“双基”教学结合,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音乐课堂审美教学,应以“情” 和“美”的视角切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 的构建上。

三、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审美理念

审美理念系统最具有知识化的形态。审美理念具备能动的精神意义且能把这种意义浸渗于人的审美实践。人类审美发展史上对审美理念的追求涵盖了审美活动最本质的内容。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于一半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一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2、体验式学习音乐教学中所指的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音乐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3、有效课堂

余文森教授曾经说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4、建构主义理念

建构主义思想对音乐学科教学的启示是:有效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从“做”中进行学习;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如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音乐知识。

综上所述,提高教师课堂审美教学艺术的目标主要表现为:

1、丰富课堂教学,改变单一的课堂。

2、提高课堂的效率,改变低效课堂。

3、探索审美教学艺术,提升课堂教学境界。

如何提高教师课堂审美教学艺术,是当前我们一线音乐教师最为关注的。

四、优化教师课堂审美教学艺术的实践策略

(一)音乐作品优质呈现,吸引学生感性关注

从感性出发是调动学生参与意识的第一步。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会化重金去现场听音乐会,因为现场的音乐感受在音响里是找不到的,反过来也可以说,只有听过现场的人才会真正成为古典音乐的爱好者。这句话也许有些偏颇,但我们都应该有被动人的演唱、演奏感动甚至激动的时候。学生也一样,成功的范唱、范奏是非常有效的,录音和音响如果能配合一定的手段,也有很好的效果。尽可能回避了传统欣赏教学中从概念出发,讲时代背景等一套作法;从感性入手,高质量地呈现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注意。只有在学生真正感受了音乐之后,才出现其它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

1、教师自身动情地呈现优质范唱、范奏。

2、好的学生范唱、范奏,起到榜样的作用

3、运用多媒体呈现优质音响

(二)关注音响,多通道聆听音乐

“参与”是让儿童尽可能多地在操弄音乐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多通道 ”即帮助儿童打开尽可能多的感知通道,不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仅仅使用听觉,而是同时调动多种感官来丰 富、强化所听到的音乐内容。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在感知一个特定的对象时,开放的感知觉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精确、越深刻、越丰富。音乐感知心理和音乐教学心理研究更是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活动,而且还是一种多通道协调活动的感知活动。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怎样运用多通道教学呢?如:教师运用直观的插图、幻灯、录像、多媒体来创设音乐的意境,让学生感受音乐视觉美;教师自身动情的范唱,让学生感受音乐听觉美;教师根据音乐内容设计表演,让学生感受动作美;教师饱含感情的语言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美。把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觉充分调动起来,参与聆听体验,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三)多种音乐活动参与感受音乐

1、通过画图谱感受音乐

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时,除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随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外,重视各种手段的参与,发挥综合教育功能,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感受美,表现美。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可结合图示,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积极性。符号化的音乐活动也是培养美感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用许卓娅设计的欣赏教学图谱,对进行美感训练。

2、通过律动感受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律动可以让学生把握节奏,体味音乐韵律,可以让学生表现意境,感悟音乐风格,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音乐的内涵,更是学生个性充分体现的过程。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律动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且还利用他们对集体律动的兴趣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

小学生的感触是相当灵敏的,譬如,他(她)们能在老师弹奏一段枯燥的视唱旋律中非常陶醉以至手舞足蹈。他(她)们能随着录像里小朋友的动作而翩翩起舞„„ 其实,往深里说低年级的艺术(音乐)课更接近表演课。每一节课开始的律动就大有文章可做,它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音乐的氛围,更是一种音乐的准备活动,笔者在进行新歌教学之前,如果歌曲比较难于学会,我会在律动中播放歌曲旋律,让他(她)们感知旋律走向,和声进行以及歌曲情绪并随着音乐律动,在听赏中行进。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能更弹性的感知歌曲,更感性

通过律动还可以培养感知音乐结构的能力,对于全面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学生感知音乐要素的敏感性,为学生在音乐上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作品的曲 式结构或基本节奏型,就需要教师分析作品的结构,划分出音乐的段落或乐句,据此精心地设计律动。作品的结构以音乐的段落为单位。小学阶段的二段体、三段体作品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律动体现音乐作品中的对比、变化、重复、再现等结构变化。相同的动作体现相同(或相似)的音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音乐的变化,这些都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音乐欣赏需要深入体验,其实在学唱歌曲之前,进行丰富的音乐节拍体验,能使歌唱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3、打击乐参与感受音乐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打击乐都有浓厚的兴趣。教材中的很多歌曲也都有打击乐的节奏谱,学生在用打击乐伴奏时都是争先恐后的。但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打击乐器数量不够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另外,在音乐课堂上进行节奏乐器的演奏,其实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学生对节奏的感觉,对节奏的掌握,都直接影响着节奏乐器演奏的成败。学生演奏打击乐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为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付出加倍的耐心。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伴奏曲谱。有的教师在实施这方面的练习时,不一定能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演奏的实际效果。他们或许会想当然随便找一些节奏,让学生敲击一下,或者就照搬书本上的一些现成的节奏,让学生演奏。这样的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费了半天劲,学生做不到,或者是因为节奏的不合适,对音乐的表现起不到良好的烘托作用。其次,教师要对打击乐伴奏进行研究,要寻找规律和感觉。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打击节奏乐的演奏和伴奏有所思考,有所实践,有所研究。在上课之前自己动手敲一敲,和学生合作敲一敲,琢磨一下,找一找感觉,都是十分必要的。有的简单易学的节奏并不一定是不好的节奏,有的看起来复杂的演奏并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4、声势活动感知音乐

声势活动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

根据不同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声势训练中,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学生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

如:将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各种发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多层次的节奏训练,通过这些立体化、多层次的节奏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调动各种感官并积极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及肢体的协调性。

立体节奏训练: 利用A.右手;B.左手;C.右脚;D.左脚各部位的协调合作,靠个人独立完成的训练,其趣味性强,具有挑战性,学生在训练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克服身体的不协调并掌握它,在加强节奏感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又极好地训练了身体的协调性。

5、通过音乐表演感知音乐

表演参与音乐感受是较高的一种形式,因为它的要求是听音乐表演,如果学生没有通过表演表达音乐的意境,或者动作与音乐作品不协调、没有合音乐的节拍,这样的表演不能带给人美感,也没能使表演者进入音乐情境,从审美的角度看,都是失败的。所以教师必须提高音乐表演的质量,防止走过场。(1)形象的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即用身体的各个部位配合音乐所做出的动作,动作间不需要有严格的内在联系,是通过形象的模仿来表达作品内容的。如欣赏圣——桑《天鹅》时,要求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天鹅雍容华贵的姿态,有的学生扇动着手臂,忽上忽下,展示着天鹅飞翔的资态;有的学生时不时伸长脖子,展示着天鹅那美丽的脖子及高傲的神态,还有两个学生结合在一起,在模仿翩翩起舞的的天鹅„„尽管这些即兴性动作都极为简单,但却极形象地表现了作品内容,并为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表演提供了机会,锻炼了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引发了想像与创造性的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2)生动的表情动作

表情动作就是要借助于身体的某些器官或肢体做出表达各种情绪的动作,它能增强动作的表现力,渲染作品的感召力。如果缺少了表情,动作自然变得生硬、不明了,表现也就缺乏了准确性,使人不易接受与理解,也就很难达到表演的最终目的。仅仅依靠面部的变化,便能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如眉毛和嘴巴的上下变化,就能表现出“袁”与“乐”两种情绪,如一个简单的握拳姿势,便可加强愤怒的程度。在欣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时,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鸭子,随着打击乐声摇头摆尾,进进退退,眼睛圆睁,眉毛倒立,嘴巴交替着张合,把两只拌嘴的鸭子表演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使得大家忍俊不住的爆发出一陈陈掌声与笑声,使台上、台下的学生都非常兴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3)情境表演

有些音乐作品带有故事情节,其中必定少不了角色,每一段极富特色的音乐,就是一个角色,特别是音乐童话。如果让学生亲自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并听辨识别音乐形象,而适时表演,不但对乐曲加深了印象,提高了上课的情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扮演中了解一些平时很难记住的乐器音色特点,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易于掌握。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同学们尝试着扮演其中的两个主角:小白兔和小乌龟,并配以对白和欢乐的集体舞。经过这样的表演,每一位同学都说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总结出用善于变化的单簧管表现了轻快活泼的小兔子,用低沉的大管表现了缓慢低沉的乌龟。极为逼真的音乐形象,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愿望,课也在轻松自如中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学任务。

(4)引导学生学跳民族舞

我国的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特色的舞蹈,可说是璀璨瑰丽,但因其有一定难度,又没有环境氛围,学生能学到民族舞的机会较少,造成学生对我国极为优秀的民族知之甚少,能跳出几个动作,更是为数不多。课堂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对了解民族舞的兴趣。如在向学生讲解民歌时,尽可能找来一些民族的舞蹈图象资料,来刺激吸引其视觉,进而使他们产生想象的欲望,然后对大家熟悉的民族舞抓其特点与风格进行教跳。如:汉族的秧歌、十字步、甩绸子、舞扇子等;蒙古族的抖肩、弓箭步、骑马等动作;维吾尔族的动脖子、转手腕等;傣族的孔雀指、“三道弯”基本体态等等。通过学跳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民族舞跳法,而且还使学生体验了民族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了民族音乐。无论是在唱歌中,还是在欣赏课中,都曾有人成功地加入了舞蹈,就是在视唱教学中,也进行初步尝试,使得原本较难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变化音,在舞蹈的带动下,变得有趣,易唱了。(5)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舞蹈

自古以来音舞就密不可分,当学生唱完或欣赏完一首歌曲或音乐作品,掌握一些基本的蹈动作后,便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想象大胆编织舞蹈,通过表演展示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掌握程度。在此舞姿是否优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敢于尝试,敢从“想像”中走出来,将想象到的用舞蹈表现出来,从而获得亲身的感受。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由于它不像民族舞具有某种固定的特色,一开始同学们都感觉无从下手,但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任何乐曲的想象都无固定的答案,打消顾虑,开阔了思路,有的学生跳起了华尔兹,还有的同学做出了溜冰的动作,其中有一位同学舞蹈创意极为新颖,他竟和着乐曲跳起了非常时尚的太空舞,仿佛是舞在空旷的太空,又仿佛是信步在多瑙河上,一下子拉近了古典音乐与我们的距离,赢得大家一致好评。就此以后这位同学的舞蹈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每次舞蹈表演都十分出色,充分发挥培养了其特长,提高了创编舞蹈的能力。

五、实践反思

(一)音乐教育在经历了80年代以前的极端政治化和80年代以后的专业化倾向之后,应该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而不能重蹈覆辙变成唯“美”主义。音乐课堂审美教学在强调“审美”的同时,不能排除它的教化功能,要做到审美性和功能性的和谐统一。

(二)提高教师审美教学艺术的重要性

新课程的实施主要还是要借助于一线教师,教师能否遵循新的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性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策略,采用新的教学评价策略以及习惯新的课程发展方式等,是新课程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所在。所以提高教师的课堂审美教学艺术非常重要,教师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包括

1、音乐教师自身音乐技能、音乐素养的提高。一位高素质的教师,进行优质范唱、奏,引导学生挖掘音乐的内在魅力,是学生感受音乐美得最为直接的途径也是不竭的源泉。

2、向“专业化”教师变迁包括教师的行为变化:教师教学实践的改变和教师的心理变化:情绪、信念、动机、态度的改变。

(三)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推动机制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好的外部条件。有些音乐实践活动需要专业的引导,如声势训练一个很好的音乐实践活动,但一般教师对此都只是肤浅的认识,要想系统地为音乐教学服务,还需要有关专家进行实践培训。所以想要更好的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还需要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和支持新课程改革。

音乐审美教学能让学生多侧面、多层次地感受音乐的美,获得音乐审美的能力。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音乐审美教学法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更新。只要我们努力按审美规律去探索我们的教学方法,是能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推动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 郑莉 金亚文 《音乐审美教育》 廖家骅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教育》2008.8 《中国音乐教育》2008.11

袁才钢

第二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什么是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下建立起来,是教师在研究教材、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诸多因素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和途径。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就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生活;呼唤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善于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实施的策略。在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一、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要研究教学方法首先要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它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往往包括了五个要素:①理论基础;②教学目标;③操作程序;④实现条件;⑤评价。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解决怎样教为主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操作程序往往最受重视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优化选择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探究式:该模式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它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教学程序为“创造情景——定向阅读——师生研讨——质疑点拨——反馈练习”。如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

2、讨论式:该模式有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其程序为:“指导自学——提出问题——点拨小结——反馈练习”。如必修3《区域地理》和选修6《环境保护》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是问题的主要设计者,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体味到辨证。

3、尝试式:这种模式突出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其程序为“提出目标——自学教材——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反馈练习”。如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指点迷津,学生在尝试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4、情景式:这种模式突出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程序为“创设情景——组织学习——归纳小结——反馈练习”。如选修2《海洋地理》部分章节,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独立地参与教学。

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是为佳模。在教育与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总用一种模式去否定另一种模式,应寻找适合学生需求,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二、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只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才能引领教学方法的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有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景观图,有内容各异的专业地图,有反映综合数据的图表,教学中可依据图表的准确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力图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时,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城市功能区的知识收集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分析其交通、商业、机关等位置,绘制出社区的平面图。课中教师展示不同城市功能区的景观图,拓展学生的视野,讲解不同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形成原因,并要求学生展示介绍自绘的社区的平面图;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社区的主要街道平面图,让学生广泛讨论商业服务设施等的位置,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最后,以一个社区拓展延伸到多个社区,形成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课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查阅其他城市的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这样以点带面,完成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优化了教学过程,更是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在优化教学过程中不是设计教师如何教,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学,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现自我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到主动,由个体到合作,由肤浅到深入,不断创设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如何做,怎样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是为佳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活化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情感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教学方案作富有成效的调整,即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例如特级教师的教案随处可见,但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用它上好,原因就在此。那么,如何能“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呢?我们可从多方面去研究,除了上面的活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探究。

(一)“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深入理解教材和独到处理教材是“活”的教学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活”用教材呢?首先要正确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紧扣并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让学生掌握方法,使有限的的课堂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其次要选准突破口,从最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切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取得最佳效果;三是基于学生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四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补充相关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活”用教学语言

活的教学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是机智的,它至少有三个功能:一是激励。教师应追求的是针对学生正确理解的肯定和赞誉,使不同的学生,回答了不同的问题得到的都是不同的而又切当的肯定,让学生把深入思考以期待得到教师独特的赞美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二是引导。当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时,教师运用恰当语言巧妙引导。三是熏陶。活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不断求善的课堂。当学生的语言不规范时,教师应利用专业述语恰当更正,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活的教学语言,像一束赏识学生的的灵光,充满关爱和呵护,它使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渗透学习的策略,传递人文关怀。

(三)“活”用生成资源

所有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有预先的设计,但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教师未所预见的情况,切当而巧妙地应用这些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是教学中“活”的源泉。一是利用学生的理解幼稚。年级不同,或同一个班上学生的年龄以及思维发展状况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是很幼稚的,教师可巧妙利用幼稚的答案,进行深化。二是利用学生的理解错误。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其实课堂上有许多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课堂上遇见错误如果只是简单否定,既无法对出错的学生个体进行有效帮助,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激发其他同学以及出错的学生本人进 一步思考,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有效。三是利用学生的独到见解,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应设置有让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的环节,对学生表达发有道理的独特见解应充分肯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心智灵慧,成为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会生存的独立之人、智慧之人。

第三篇: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策略浅议

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策略浅议

蒋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审美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重视课堂教学 提升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感愉悦中乐学,最为关键的,离开了审美化,语文课堂教学就会索然无味,枯燥了。

1、剖析形象,审美鉴赏

审美的主体是学生个体,审美的对象是形象。小学语文大多作品是艺术经典,它用语言来刻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具体的生活场景,它所呈现的形象是活灵活现、丰富多彩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鲜活起来,把课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语言,使学生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共鸣,强化艺术感受。要使学生加深对形象的鉴赏,可从哲学角度出发。

(1)联系的角度。教师和学生解读文本时,若孤立理解人物形象,那只能是片面的。必须全面地,联系地理解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更有利于学生感悟人物性格。课堂教学时要从联系的角度,对课文写作的相关背景进行相应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理解形象。

(2)突出重点。历来的文学作品,以塑造典型人物,最逼真、最能打动人。教学时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重点突破。在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图片、音像等情景、激情朗读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细节。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教学,都应显示教者的睿智,学者的聪慧。细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紧扣细节,一点突破,由点及面,既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又能凸现文章主旨,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细节教学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现实生活中,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事情固然能打动人,给人以美感。而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同样能打动人,正如美的范畴一样,除了崇高之美,还有和谐之美。血战沙场、英勇献身是一种崇高的美,而生活中的一颦一笑有时也会令人铭刻在心,因此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细节进行启迪,十分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激发想象,美化心灵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创作如此,欣赏亦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意义和意境的把握,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的愉悦。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老师们可借助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引导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画面,这不仅顺应儿童长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心理年龄特点,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可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二)注重课外活动 重视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是一个外延无限的过程,课堂的四十分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教学的触角伸向课外,是有识之士的一种共识,美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一样,但若只限于课内,是十分狭隘的。因为,学生更易于在活动中体验美育,所以美育在语文 课外活动中的渗透,能促进课堂教学,具有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功效。

(1)开发思维,促进交流。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举办辩论比赛,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运用完备的陈辞,展开激烈的辩论,使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尽意驰骋飞翔,此过程,开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语言能力。活动中,让学生交流好词好句,开展评论,既能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又能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能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2)增强体验,朗读探究。

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的阅读教学应当重视朗读,在朗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像。如诗歌《瀑布》最后一节,描绘了瀑布的形态:好伟大啊,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作者对瀑布的由衷的赞美。教学时,首先,我通过让孩子们从欣赏画面入手,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奇妙世界中去,并让他们喜爱朗读心爱的作品,同时抓住关键词语适时引导感情朗读,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教师所创设的梦幻世界,达到了文与情地交融,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然后我先用轻柔、缓慢的语调,赞美的语气范读,风中瀑布那轻烟袅袅上升的那情景,迷雾朦胧、细尘飘洒的姿态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在范读中使学生感受到了瀑布的形象美。教师融情的范读,景随声出,便可以唤起学生心中“珍珠屏”美的形象。

通过范读激情、配乐激趣、情景动情、角色悟情等形式,引领学生在细细品味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语言美。在课外,学生创作、排练、表演课本剧、相声,写调查报告,这些活动不仅会让学生学会与此相关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生成愉悦感和美感。

语文的审美化教学体现了“鉴赏美—内化美—表现美”这一动态的过程,而语文课外活动则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美育在其中的渗透显得更加的自然,其功效不仅潜移默化,而且是事半功倍的。这两者的结合,必将大大地促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

第四篇: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西峰区彭原初中 英语课题实验小组

一、课题提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了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课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从教育内部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则必然加重。

自20世纪初,国外开始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研究出了很多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如关注教师人格特征,而在近来的研究中,已不只是从教师人格特征来看问题,更加注意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活跃而丰富的,已经由研究单一的教师因素,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

自2000年我国出台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新的理念建立在新的教育教学规律认识之上,借鉴了西方欧美国家语言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中英合编的英语教材GO FOR IT面目焕然一新,编写理论上基于交际法的新成果-----任务型教学法,教材以交际话题为线索,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融汇语言的功能话题,强调学以致用。提倡学生为课堂中心的合作探究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活学活用。听说读写训练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这些变化,当然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观念适应新教材,运用新教法,成为当务之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但是,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21、理论假设:

我们这一课题主要是从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农村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产生的问题出发,经历多层面理性思索和实践验证,逐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效英语课堂教学体系。我们将深入调查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问题症结,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提高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积累研究个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反思,最终形成典型的研究案例集。

2、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探索农村英语高效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分解目标:

(1)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2)形成教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探索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形成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特色;

(3)归纳出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4)形成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5)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和学高效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实验教师 研究对象:七、八、九年级学生 实验教师:

七年级: 王小霞、郭小雄、刘圆圆

报告,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推广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修订并完善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2011年7月——2012年4月)通过研讨、剖析、验证、评估,逐渐完善研究成果。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2)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3)撰写结题报告;(4)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六、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反思集、案例集、光盘。

2、我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3、我校参研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学校英语教学特色得到凸现。

七、主要措施

1、每周星期二下午第八节课组织 英语高效效教学理论知识培训,不断探究吸收“高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写 不少于300字的教学反思。注重信息的积累、整合与更新,逐步丰富高效教学理论知识。

2、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一次,由教研组长负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备课分为三段: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

3、开展示范课、研讨课、达标课等听课、评课活动。

4、课堂教学要以学为主,学生“乐学”又“会学”,师生互动交流。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应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向45分钟要效益。

5、课堂教学要以EPCSC模式组织教学。

6、认真组织每学期一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突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激情的调动、学习方式的优化、师生良好互动及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期中、其他成员多数都参加过VSO外籍专家培训,并且均担任一线英语教学工作,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多次参加英语优质课竞赛获奖。

2、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2)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3)建立专题性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建立教师反思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规范教学反思行为。

3、硬件保障:学校建有专线连接的高速宽带网,课题组多数成员都有通过宽带接入的电脑。

4、软件保障:学校独立承担过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鉴定获省级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探究,大多数接受VSO外籍专家的培训,专业功底扎实,课题研究经验丰富。

5、经费保障;学校有专门用于教育科研的经费。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一五四中学小学部 屠鑫

这个假期,我细读了郑莉老师编着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教学策略即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就是音乐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将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度的调节与有效的控制,使学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以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概述,“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策略,“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应用策略,小学音乐课堂突发事件应对政策这八大章节。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时代进步的火车头,积极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它的发展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其前进的有效动力。随着《音乐课程标准》在全国的进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越来越明显,成为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有力帮手。

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乐曲欣赏、歌曲教学和乐理学习三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这三方面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乐曲欣赏是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模块之一。在乐曲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音乐情境,重塑音乐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歌曲教唱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传统的音乐教唱,多是教师教唱与学生跟唱相结合,教学中仅仅用抽象的语言符号来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往往难以接受,理解起来也相对较为困难,演唱时往往是机械的重复而缺乏感情。通过多媒体描绘歌曲所表现的景象,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唱,则更容易学会、唱好。如在教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之前,通过图片展示彝族人民衣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让学生想象他们载歌载舞的幸福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热闹氛围之中,通过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幸福的彝家娃娃了,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开始学唱就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内涵。因此,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情感融为一体,真正触动学生的感情世界,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唱。

抽象的乐理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度较大,学生对于有关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再要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节奏、速度、高低音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信息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转化为具象,如在学习节奏时,可以一边播放不同节奏的歌曲片段,一边呈现与之节奏对应的乐谱,通过同步动画的演示,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各个节奏的不同特征,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可以分层次,循序渐进安排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低年级教学,以培养初步的音乐感知力为主要目标,以唱游律动为突破口。强调简单活泼的节奏,自发形象的动作,激发热情的冲动和心灵感应,在歌唱游戏中产生学习兴趣。小学中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突破口。强调结合器乐吹奏训练培养学生体验音乐的能力,在人人参与的直观教学中解决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问题,引导他们准确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异,磨炼他们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在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小学高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师生讨论研究,把握乐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处理方法,教师以高水平的范唱、范奏,唤起学生追求艺术美的热情,引导他们憧憬理想和未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这本著作使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环节元素之间的关系,采取恰当的策略,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作用,协调各类关系,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我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所学得到的教学策略理论,认真思考、积极总结,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不断努力。

下载优化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策略及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化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策略及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 策略要点 一、基本思想 (一)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2.以《音乐......

    小学数学优化教学策略初探[本站推荐]

    小学数学优化教学策略初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义,还要让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学......

    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活动时间:3月30日 中心发言人:白崇学 活动主题: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课......

    浅谈农村小学轻负高质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轻负高质课堂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农村家长现状分析,要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最主要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是通过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育事业多年,对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这一课题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并从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心得。现......

    农村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试探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当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赏识每位学生并进行激励性评......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李丽丽)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实验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逐步加快,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电脑普及教育,给学生创造了学习计算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