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讲话】《崔峦老师在第七次 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从1989年起,全国小语会总共举办了十二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其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举办了七届。为什么要搞这项活动?为什么这项活动能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成了学会的一个品牌?因为它有如下作用与效果:一是交流、分享各地阅读教学经验;二是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是借助成功课例,传达学会主张,引领全国阅读教学。为了使上课教师和指导老师明确朝哪个方向引领,在哪些方面使劲,我们在每届观摩活动之前,总要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从“引领”的意义上说,小型的阅读教学研讨会甚至比大型的观摩活动还重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是10月的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 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根据“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改写)2010年7月13日 大连
第二篇: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作为近期接受到的一个新的理念。当前在语文教学的转型时期,究竟该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成了很多教师的困惑,也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的热点话题。聆听了诸多专家的报告后,如拨云见日之感,回想自2002年课改以来,八年时间,语文教学改革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根源又在哪里?前景又如何?当下,语文教学的权威崔峦老师提出“语文课要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又从何种背景下提出?前景如何?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做?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聆听了崔老师的报告。
一、开篇的话
二、课改的成绩与不足
课改九年,虽然观念有进步,但是师生的负担仍然很重。我们老师的付出,和取得的成效是不成正比的。不尽人意,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在职业生涯中不够幸福,特别是中小学生更加的不幸福。对小学生,我感到非常的遗憾,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我们小时候比现在幸福多了快乐多了,可能吃得很差,但是很幸福!上学留很少作业,可以尽情得看书玩耍。老师们啊,玩也是学习!玩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上课累,课余学补习班,没完没了,无休止的学补习班。北京小学生,双休日更加忙碌,我很为现在的小学生感到遗憾。童年只有一次,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座的各位,在教育体制改革还没有全到位的情况下,多给孩子们一点自己的空间,这对他们的终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具体说,课改九年,语文课程反思一下:有几个问题引起我们的重视:
1.基础不牢固。课改四年时,到课改实验区调查报告:课改以来学生的词汇量下降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做,词不达意,用词不同的现象很普遍。课改以来,在给孩子打牢识字写的基础上不如以前。
2.小学生进入阅读晚,比拼音文字国家要晚一道两年,阅读量小,阅读能力不强。比如分析概括能力普遍较弱。阅读文本以后谈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利用上文推断下文的能力都很弱。对文本的评价能力更明显的偏弱。总体不理想。
3.习作,从全国范围来看,下学生不喜欢作文。勉强写出作文,内容很空洞,表达模式化、程式化、表面化
4.口语交际能力很差,对中学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与人交际不能主动大方的交际,不能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存在问题的原因有: 一是教育体制机制的原因,以及人才观方面的原因。举国是应试体制,基础教育唯一的目的好像就是为高校输送新生。我们的人才观认为只有读大学考研、读博才是真正的人才。其他国家则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来决定他们的出路。西方大学上大学容易,宽进严出。关键是需不需要,做教授搞科研是人才,做各行各业只要能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美国的蓝领社会地位高、待遇很高,收入的40%纳税,所以没有必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正是高考的指挥棒,让小中学,甚至是幼儿园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这不是老师和我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想说的是,不要过于逼迫自己的孩子,成绩中上等即可,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多读一些书。我始终认为,成绩可稍差一点,如果书读得更多,就会更有潜质,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会有一个更幸福的人生。
二是思想方法上原因:为什么在基础上不如以前牢了。因为在课改初期,丢掉了我们好的传统,过于崇洋媚外。经历了很多波折,语文教育不断摇来摆去。只有语文课才能担负起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任务,特别是运用的能力。所以无论语文课改改到何时,一定坚守语文的性质,要牢牢把握语文的课标和他承担的任务,补充了大量的非语文的资源。在方法上,要克服非此即彼的思想,要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要在统一上到下功夫,避免割裂。怎么统一,一定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情感、情意。这样的情感、情意是怎样用语言来表达的,特别是后者。这样做,工具性突出了,人文性也有了,就没有必要深挖洞多积粮。
看名师大家的课,也要用这样的观点去思考,什么叫好课:一定要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在能力培养上有什么收获,在这样的基础上看语文课改。不能只看课堂气氛看轰动效果。
三是课程、教材、教法的问题。包括人教版的教材都有不足。一方面肯定课改以来在观念上和教学中的进步,同时看到问题,进一步改革我们的课程教材,能有一个更大的进步。
三、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问题 1.阅读的意义: 2.阅读的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2年,向世界公民发出号召:走向阅读社会。要求全世界公民都要让读书成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发展儿童智力的重点转移到培养阅读能力上。美国:在克林顿时期,就采取了“美国阅读挑战”的行动,小布什“不让一个美国儿童掉队,并把阅读优先作为教育的主轴”,希望经过五年的努力是五年级的孩子做到能读会写。英国,1996年提出阅读是基础,开展这样的全民阅读行动,核心是为了孩子成为终生的读者。还把1998年作为英国全民阅读年。小学生每天1小时在校集中读写时间。女王的生日庆典上,最重要的内容是推广阅读,让英国的小孩子重拾经典。日本:10多年前,推广儿童阅读“学校图书馆法”一个学校是要有12个班,一定要有图书馆。而且《儿童阅读推荐法》指定4月23日是儿童阅读日。香港回归前中文很差,回归后重视中文教育,开展阅读活动,要求小学生一学期读30本书,一年60本书,01年-06年,跃居世界前茅。犹太人:最爱读书。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多读书,生下来就灌输热爱读书的教育,蜂蜜涂在书上,死后的墓地上放着书本,学无止境。中国大陆:中国父母在教育投资上舍得花钱,特别是上辅导班上,在子女教育上工资收入的31%,其实应该更多的给孩子买书、一起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家庭越早给孩子见家庭图书馆,孩子发展得越好。
所以,语文教师教语文不能只教教科书,儿童阅读非常重要,不能等待,家庭要亲子阅读,学校推广儿童阅读。
阅读立校,阅读立人 应该是我们办学的思想。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集中打阅读来说,怎么深化阅读教学,怎么推进阅读。3.对策;(1)改革语文课程。主要讲阅读课程。认为传统的阅读教学是阅读课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体部分,但不是唯一的。但还有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儿童阅读。儿童阅读课程化,希望课程标准里写的更加明确,两部分,教科书和儿童阅读。六年只读教科书,30万字真的少得可怜。怎能培养其很强的阅读能力?不能仅停留在儿童阅读的活动上,如交流、展示、回报活动等。更希望实现儿童阅读的课程化。李怀源所在的跃华学校全校开放阅读课,拓展到全学科的阅读课,阅读能促进各学科的教学,在课程体系没有完成改变的情况下,要尽自己的所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开展儿童阅读,形成制度,固定在课程表里面。深圳南山后海小学,儿童阅读的推广有10年的历史,开了很多种类型的儿童阅读课:如图画书的导读课(绘本导读)聊绘本,创作绘本,一年级的孩子正式出版绘本的孩子有很多。都是一面图画一面文字,全是自己创作。童诗阅读也是低年级,激发兴趣,共同品读童诗。苏说“每个儿童天生就是一个诗人”。三年级孩子诗作“天空是棋盘,星星是棋子,月亮婆婆和太阳公公下棋,月亮婆婆输了,气呼呼地走了,太阳公公收起棋子,高高兴兴上班去了”桥梁书阅读:绘本和名著之间的书,经典阅读分享课。在课堂上就一个方面一个人物聊书。读完三国以后:读三国议曹操。学生能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好人坏人找出依据。懂得做事情看问题要用发展的一分为二的方法,好书推介课一人读书所得全班分享。
儿童阅读课程化。儿童团阅读推广常态化。(2)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找到阅读的时间。
许多学校、教师进行了实践。一是实行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这样的形式。在有限的课时里,多读书。例如交完课文后,用五六分钟拓展阅读相近的几篇文章。霍懋征老师创造的方法,用三课时教三到四篇课文,带读其他课文。
二是单元的整组、整体教学,开始是改革以后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单元课文教学加强课文间的整体性,但是教法呢还是一篇一篇的教,注重联系;现在发展到单元整体教数学。先有有效自学的模块,——然后整体感知交流的模块,——再读课文,用于表达的模块——借鉴文章写法练习习作的模块——拓展读写的模块。整组整体来上。这样非常几个模块,就能节省一部分时间。比如感知模块,能用一个课时完成,一是节省很多时间二是训练的重点更加清楚。
山东潍坊的“主题学习”举全市之力,推广儿童阅读,做得较好的老师:用较少的时间,三年半的时间教完六年的教材,其他时间指导儿童阅读,书读得很多。潍坊面上的做法:一组教科书带读一本教材《主题学习》,人教版一组课文编一本课文。量是很大的。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看到推荐儿童阅读额重要性,要千方百计推进,养成习惯,推进阅读能力的培养。
但不能不考虑阅读的效果,还有提高阅读的质量,要做到: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把自己所教年段的目标搞清楚,从全国面上的情况看,目标不明确的课很多,目标不明不集中很多。要做到省时高效就要把目标明确。存在问题:一是目标泛化,许多课目标差不多,语言训练语文能力训练方面目标不明确。二是目标的越位和缺位。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阅读内容的分析,老师不断地问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从低年级就这样做。一年级没必要这么做为什么:一是不是主要任务,二是不值得这样做。因为一年级的越位,造成识字学词等内容的缺位,造成了学生教学基础的薄弱。识字写字、学词不扎实,课文内容化了太多时间。中年级花大量时间解读课文内容。段的训练的缺位,应该更多的进行段的训练。高年级更是分析内容上过于深挖,但是学习方法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上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表达方式上,缺位。深挖内容太深越位。要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首先搞清楚各学段的目标。
低年级:1。重点应该是字词句的训练。一是一定要体现课表里的要求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包括词语、词汇的教学。识字:加强识字的复习巩固,不仅当堂认识,还要及时巩固。能够使孩子达到顺畅阅读的能力。写字要一丝不苟,老师写很好的三笔字,能够很规范的朗读课文,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这是三大项基本功。课改后的识字写字实在令人担忧。研究生写字惨不忍睹。另外,中国人发明汉字,一定要写好汉字。无论何时练好中国字,不仅仅是书写的问题,更是文化的问题。中国的中小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整体下降,不如日本的小学生,很不好。教师以身作则,是每一个孩子写一笔正确端正美观的汉字。
词语教学非常重要,识字不是目的,学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会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才是目的,尽早给孩子词语的概念,非常重要。生字组词,积累词语。要有足够的词汇量要有7000——7500个词汇,不止会抄,还有会写会运用的积极词汇。低年级要在写字指导上打好基础。
2.初步的朗读训练,尽量读正确。很难,字音读正确,轻声、儿化音、变调音读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读错字,读出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一方面帮助理解课文,另一方面帮助建立语感。低年级一定侧重读正确。
3.大致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不是课文内容。让他们慢慢知道哪些是重点词句,能够理解少量重点词句。
4.积累语言。低年级是孩子记忆里最好的时候,鼓励孩子多读多背,积累好词佳句。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就是称职的好老师。
中年级:侧重词句段的训练
1.在低年级基础上加强字词的训练,增加识字量,中重要的是识得识字学词理解句子的方法。不仅要能够理解词句表面的意思,还有体会表达上的效果。为什么用这个词,这样写好在哪里?
2.重视段的教学,加强。从自然段到结构段,三个方面一是了解段意,二是理清段序,三是揣摩段的表达方法。做好了到高年级前移到篇的训练将会水到渠成。
3.加强感情朗读训练。读出感情要基于对文本的感情脉络的把握上。在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然而然的用朗读传达出自己的理解。这是有效的。除了朗读以外还要加强默读。现在多数是书声琅琅,很少有画画批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全国面上来讲,朗读训练有余,默读训练不足。不是培养朗诵家,是培养孩子理解文本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分析、评判的能力等。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默读,带任务的默读,有指导的默读。
4.略读课文的教学,粗知大意。略读是比较快速的度,有意识的训练阅读速度,通过略读,把握文本的重点文本的主旨。抓住重点即可。与精读课文目标不一样,教法也不同。将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略读课上,所以要重视略读课文的研究。略读课文粗制大意的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要重视句段篇的训练。
1.继续进行词句的训练,要理解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四角的天空”“碰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2.比较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该能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老师稍作指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重点,写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北京海淀五年级: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写不出来。平时看课,初读课文以后都要求孩子说说文章主要内容,但老师没有评价和指导,这叫指导不到位,虽然天天训练,但没有效果。北京的一个老师教师指导孩子怎么概括全文?将几个情节用小标题概括几个情节的内容,教师板书,将四个标题记在笔记本上,根据四个标题再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抓住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就可以了。训练非常到位。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不同文体的文章思路不同。同样问题的文章思路也不一样。小兴安岭抓住春夏秋冬时间的顺序写作。西沙群岛是总分总的结构,过渡句的正确使用。不仅竟是阅读恩指导,更是习作的指导。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要是孩子慢慢懂得怎么叙述,怎么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怎样把人事景物写具体。这些基本的表达方方该能够领会。
3.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要关注不同文体文章的表达特点。4.学习浏览,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根据需要搜集、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如果小学阶段,把握准年段的训练目标,不能越位和缺位,能够扎扎实实的将各年段的训练目标落实,就很好了。
二是内容问题:一是教科书是最基本的阅读教学的内容,但是要用课文教而不是去教课文。而教科书不是唯一的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要引进吸纳其他的教学资源,用名著丰富教学内容。
三是方法策略:
1.加强自学、先学后教。入学不久就要鼓励孩子自学。低年级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等等。高年级放手自学,给他作业单检验自学效果。有50%难度的内容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将孩子的困惑放在心里,从学情出发,目中无人只有教案,那不行。要找准教学起点,要准备教学过程当中要关注学生。
3.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要得当,鼓励改革创新:“实”教学一定要实在扎实,“活”创造灵活多样的有一定创新的方法。四:扎实推进儿童阅读 1.提倡区域性的推进。
比较好的地方有潍坊和北京的朝阳区。区政府牵头搞儿童阅读的区域性推进:儿童、家庭、社区全民阅读氛围。江苏“书香童年计划”,一是图书漂流计划,让图书流动到贫困的地方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师生共度每天全校师生共同读书二十分钟。第五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第六开展诗词诵读,做到五个一,一天一首诗一月一赛等,第七家庭读书活动。八改革评价的机制,把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效果纳入学生评价之中。第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五个一活动:每天阅读一万字,每月读完一本书,读书沙龙,读书成果展示等。2.读什么? 不主张读经。但是有价值的古代的蒙学读物《论语》等等的片段,可以读读背背。基本观点是厚今薄古,厚中博外。不同年龄段的阅读的兴趣不同。幼儿:童谣儿歌,重复性的爱听。学龄初期:童话、绘本;小学低中年级: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贴近的书籍和童话;高年级:有丰富知识的作品科幻小说等,有趣的科普读物等,有一定篇幅的儿童作品,包括好的名人传记等。小高初中阶段: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有分辨能力以后,有推荐有价值的作品。但要以兴趣为先,毅力为重。
群书阅读:一节课上。全班阅读,老师根据一个主题选择一群书,可能选几本,每一本配若干册,上课的时候先指导全班读一本,然后交流,然后自由选书,读完后做两部分交流:一是同一本书的交流。二是不同书籍的交流。交流以后每个人都收获了很多。两句话:我们推进儿童阅读和促进阅读教学的改革:
一要深化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内容分析的教学说再见。实现有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向策略指导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第三篇: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7年7月13 大连
各位代表:
感谢辽宁省、大连市对大会的支持,感谢大家牺牲休息,冒着酷暑出席会议,研讨阅读教学。大家假期还在学习、工作,体现了一种责任心。这种责任感、进取心是个人成才的基础,事业成功的希望。
全国小语会从1989年举办教学观摩活动以来,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青年教师的举办两届;青年教师的举办七届;厂矿企业学校、西部地区、情境教学的,各举办一届;总共是十二届。为什么要搞这项活动?为什么这项活动能创出品牌?因为它产生了这样的效果:一是交流、分享了阅读教学经验;二是培养、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是借助成功课例,传达学会的主张,引领全国的阅读教学。为了使上课教师和指导教师明确朝哪个方向引领,在哪个方面使劲,我们在观摩活动之前,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从“引领”的意义上说,阅读教学研讨会甚至比观摩活动还重要。
课程改革已进行九年,需要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研究的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改进教学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的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特别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体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教学观摩活动,拟提出这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那个年段的阅读课。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便分数高,也只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地内化为适合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具有较强的学习力。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自己的“教”为学生更好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思考、真体验;再次,要有一种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研讨的重点,是十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在一节课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一两点上有改革、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不填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最后,请老师们在研讨和上课时,关注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交流心得,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促进“例”的增值。至于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方法、策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祝此次研讨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祝上课的老师们解放思想,在“体现方向、扎实高效、勇于创新”上,给全国语文教师以启发,以引导!
第四篇:崔峦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0年夏,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是10月的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第五篇:崔峦老师的讲话
崔峦老师的讲话
一、回顾与展望——课改十年反思
(一)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反思 1.课程理念的进步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崔老师讲到,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语言能力为核心,但又是语文能力所概括不了的。他盛赞淄博潘南小学的学生敏锐的语感,决非一日之功。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①利用汉字的特点,利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多读、多写、多积累。②遵循并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加强汉字的书写,阅读的训练,语感的培养。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② 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使每一个学生动起来。③过程中关注个体的差异。综合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学习能力。④倡导自主探究,又不排斥的有意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
(4)努力建设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设。建设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者,课程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创新。
通过大家的努力,语文课程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既继承优良传统,又能不断有所创新(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密切关注学生实际),来不断关注语文课程的内容、途径,加强各科融合,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还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使语文课程变得更灵活,更有弹性。2.教学内容的进步。
(1)课标精神列入语文教学内容。(2)引进教科书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
只教教科书是不够的,还要引进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多读多写多练,特别是读整本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做到针对学习、生活的需要,为需而学,为需而用。3.教学方法的进步。(1)学生是主体(2)单元整体教学法(3)拓展阅读法
观念在变化。
1、学生观在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即“生本”教学。
2、教师观在变化,主导作用,服务的角色,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教学行为在变化。追求一种师生平等对话,努力地在教学中体现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识字阅读习作等方面,局部上有突破,有新鲜的经验。4.教学评价上的进步。(1)全面原则(2)全员原则(3)全程原则
师生教与学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全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全员的评价。
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如引进课程资源方面,不加选择地引进甚至丢掉了教科书,丢掉了文本;学习方式上流于形式;阅读教学一度重人文轻语文轻训练等,导致效率不高。还有新中国成立60年来长期积累下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比较强势,牵引过度,学生缺少主动性,缺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还没有充分讨论交流的时间和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没有根本改变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有效性、时效性还不是很高;师生负担还比较重。有调查表明,师生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教的累,学的累,幸福感不强,幸福指数不高,有人说,本次课改,认同度高,满意度不高。还是需要深化改革。
(二)课改以来的问题
课程的认同度高,但满意度不高。
1.课改初期存在否定传统,照抄别人经验的错误。2.重人文轻语文。
3.弄不清语文教什么学什么。4.重教轻文
5.课改后师生负担重,幸福指数低。
(三)失误原因 1.对课改性质认识不清,摇摆不定。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是一体两面。
(2)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要用课文、阅读教材本身感染、熏陶学生。(3)语文教学应该既得意又得言。2.思想方法的原因 3.教学内容上的原因
(1)教材本身有问题、阅读独大,习作指导被严重削弱。(2)深层原因是人才观的问题,唯高学历是举,导致竞争下移。
(四)怎样改进 1.深化语文课程标准
(1)吃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不超标也不降低。(2)回顾各学段的目标.低年级目标:
①识字、写字、学词;
②初步的朗读训练,读正确,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颠倒,不指读,不唱读,会停顿。
③大致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④积累语言。
中年级目标:
①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②重视段的教学(理解段意、理清段序、体会构段方法。)③加强朗读训练默读。④略读课文粗知大意。⑤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目标:
①体会词句后面含着的意思,体会感情色彩。②理清文章的顺序,表达方法。③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④根据需要来处理信息。
2.加强识字、写字,重视词汇教学。
3.大力改进阅读教学,扭转只分析教材的局面。4.大力加强习作教学。随堂练笔常态化。5.让儿童阅读走进语文课程。
二、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十条建议:
总结我们的“十年课改”是:“成绩斐然,问题不少,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在新课改实施的第三、第四个年头时,中小学生词汇量下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错别字多,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字体潦草„„。出现问题的原因是:课改以来,我们对低年级教学的忽视、对汉语拼音和汉字教学研究有所放松。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更加看重自己,要在教学中有更大作为。因为低年级在基础教育中处在最基础的部分,处于语文教学“金字塔”的最底层。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如盖房子,低年级语文教学如同是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成高楼大厦。这个比喻形象直观的说明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十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建议。
(一)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崔老师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学习语文,要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为学习语文打牢基础。他说道,修订后的“新课标”有几个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800个。(比旧课标各减少200个),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量;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能用合适的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积累语言,背诵好词佳句、好段佳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查字典识字„„
反思:一直以来,许多老师不能准确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很普遍;更不知道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所在,学习课文也如中高年级一般条分缕析、感情朗读;许多老师不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自主学习,养成习惯。正因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没有遵循低年级语文学习的规律,所以我们的教学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效率极为低下。
2、根据汉语拼音的功能,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崔老师指出,新修订后的“课标”规定,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习生字,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教学要点是:学会拼读;只要抄写,不要默写;教会学生查字典;加强运用。
反思:以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求学生会写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还要求学生能默写。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新修订后的“课标”重新明确了汉语拼音的功能,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这就大大减少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困难,希望我们认真领悟课标精神,能准确把握这个要求,不要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三)坚决落实识字、写字为重点,做到“主动记,记得牢,写得好”
崔老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坚持识、写分开的原则,鼓励多认,体现少写。他指出新修订“课标”识字、写字指标: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800个。(比旧课标各减少200个),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量;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能用合适的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积累语言,背诵好词佳句、好段佳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查字典识字„„明确了识字、写字的具体要求,操作性强。
如对要求认识的字,崔老师强调要整体记忆、反复记忆。第一次学习,要给以强烈的刺激,不必进行繁琐详细的的字形分析,要把字放在词语、短句、句子当中学习,学生记忆更牢固。要根据造字的方法(形声、指事、会意等)。识记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故事等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要运用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近平段时间学习的生字(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阅读等巩固生字);要引导学生辨析和记忆同音字、形近字;学过的字词要放在词语、句子、文段中巩固;要多做“防患于未然的事”,少做“亡羊补牢的事”;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学习(识字)成果,鼓励建立自主交流的机制。
反思: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逐字分析偏旁、结构、笔画、笔顺,然后让学生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字形,能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指事、会意)去识记生字的音、形、义,或者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故事等适合自己的方法识生字的老师有,但还不是很多。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缺乏对汉字的研究,对汉字造字文化知之甚少,故而无法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去识记生字;其次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意识,故老是用老一套单一的方法去教学。此外,我们的老师也不注意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生字,故而学生的生字回生率很高。同时,我们的老师也不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只重视教课书上的生字,结果学生的识字量极为有限,这大大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我们的识字教学,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在写字方面,崔老师提出了如下建议(要求):要按照写字规律来教写字,加强书写指导:要引导学生注意每笔的占位、结构比例,各部件的穿、插、避、让;一次练习,书写不超过3个,要写的一个比一个好;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写,做到天天练。另外,随着词汇量的增多,要求学生写词语,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在这里,崔老师提出非常具体的写字教学要求,老师们只要按照这个要求落实好,学生就基本能写好字了。
反思:一直以来,我们对写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书写不规范,错字多。我们应该给予写字教学足够的重视了。因为写字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育人工程,它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的品格,它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处事态度和专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它能让学生感受美并创造美。而且,一手好字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正如崔老师所说“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
(四)朗读训练重点:正确、流利。
崔老师指出:一年级要求有感情的朗读不合适,这并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一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正确、流利。而“正确朗读”则包含:读准字音(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出长句词语的停顿,诗歌中的韵律„„语感的培养要靠训练、积累。另外,崔老师提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默读,默读能简单提取信息。他指出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现在存在问题是:重朗读,轻默读。他向我们阐明了默读的许多好处。反思:这些年,我们一年级老师对朗读的要求都把握不准。教学课文时,总是让学生“读出感情”,学生读不出感情,老师就千方百计地启发、点拨,极力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殊不知,我们这样已经是“超纲”了,真难为我们的孩子了。
(五)低年级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理解整篇课文,教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
会上,崔老师向我们明确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理解整篇课文。他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要求: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的意思,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积累语言:好词好句、常见句式、优秀诗文、精彩片段„„;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学会读图,做到图文交互使用;诵读诗歌,展开想象,体会意境,体验感情;读后能提出问题。他强调:理解课文内容不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反思:因为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结果我们的低年级老师教学课文时,竟也像高年级那样条分缕析,逐段教学。这完全违背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吃力不讨好,教学效果很差。许多学生学习了
一、两年了,说、写一句话还是不通顺、没条理。
(六)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崔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能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能提高儿童的生活的幸福感,能提高儿童的思想精神。“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他要求“要实现儿童阅读的课程化、常态化,把阅读纳入我们的课程里。”
反思:对此,我是万分赞同。因为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众多的研究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提早阅读,大量阅读,才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令学生终生受益。另外,一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期,一旦错过我们就要付出10倍、100倍的气力才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我期望我们的学校能够书声琅琅、书香满园,我期望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沉浸在书香里,在书香的滋润中快乐成长。
(七)全面提高学生的会听、爱说、乐问的习惯。
崔峦老师指出: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听说活动占了全部言语活动的75%,可见听、说是何等的重要。所以他建议(要求):要教学生讲普通话,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要教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从别人的说话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鼓励学生有问题敢问,有意见敢发表;能复述故事,能讲见闻,在交流中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和讲,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听的能力,可与写结合起来,如听写词语、句子等。
反思: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一个人的听、说能力非常重要。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只有极少的说的时间,而且有机会说话的只是极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成了“沉默的一群”;而且,即便是口语交际课,因为老师教学方法的不当,能得到说话训练的学生也是少数。同时,老师普遍觉得听是与生俱来的人人皆会的能力,于是往往忽视了听的训练,结果,读了几年书,学生仍然不善听、不会说,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了,课堂上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以生为主”,要指导学生听,鼓励学生说,切实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八)鼓励写句子、写话。
崔老师要我们引导学生摘记好词佳句,每天摘记一句;写自己的见闻、想象,每天写一句话,不会写的字问别人,查字典,用章节或画画的形式都行。激活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他讲到有的学生写到:云是天空中的棉花糖。风是一个爱吹口哨的小伙伴。这是多么新颖的想象。
反思:因为我们没有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没有想方设法鼓励孩子自由、大胆表达,没有千方百计给孩子展示、表达的机会。于是,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热情日渐消退。这是多么令人遗憾!所以,我们应多引导学生摘记好词佳句,鼓励学生画画写话、写日记,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孩子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才会有大的发展、提高,达到他们应有的高度。
9、利用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体验式学习。
崔老师建议,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学习语文。
反思:这一点,我们做得尤为不够。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都是以教科书为中心,把教科书当做是语文学习的唯一资源,一切学习都围绕教科书展开。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视野极为狭窄,见识极为有限,思维极为僵化。其实,我们每天都处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身边的一切事物皆可作为语文学习的资源,例如,报刊杂志、广告招牌、电视媒体、广播新闻、药品说明,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和挖掘,一切皆可为我所用。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在交往中„„学习语文。这是学生学习母语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
(十)落实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崔老师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倾听、讲普通话、正确的写字姿势、主动识字、爱问问题、查字典、天天阅读„„
反思:习惯改变命运,习惯从娃娃抓起。好的习惯终生受用,坏的习惯遗恨终生。崔老师在报告伊始就说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如盖房子,低年级语文教学如同是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成高楼大厦。”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我们的许多学习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故我们的小学老师特别是一年级老师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发现,许多低年级教师常常缺乏这个意识。如学生写字时,有的趴在桌面上写,有的甚至歪着头写,有的斜着身子写等等,姿势各异,很不规范,但我们的老师竟视而不见,不提醒半句,可见这些老师脑子里根本没有“习惯培养”这个意识。至于其他的良好习惯,如讲普通话、主动识字、爱问问题、查字典、天天阅读„„他们更加不重视。这样的结果是,年级越高,我们的学困生越多。这除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当外,忽视良好习惯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希望我们的领导和老师能重视培养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但有助于学困生,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希望我们的领导和老师能“教学生6年,为学生60年着想。”
三、阅读教学的改革
崔老师指出,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他强调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四种技能,五种习惯。1.三种能力:
(1)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由简单的到复杂的,由显性的到隐性的,进行简单的推测。
(2)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由词句到段篇,由浅层到深层。
(3)对文本作出评价的能力。老师阻碍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习惯于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变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是阅读教学需要改进的,学生往往失去了自我,不能独立思考了。要加强鼓励孩子对文本作出评价,培养评价文本的能力。比如从文本内容上,表情达意上,对语言,对写法谈自己的评价,对人物作出评价等。
2、四种技能:“
(1)朗读:即放生有感情地读,传达对文本的理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2)默读:即不出声地读,独立思考的、沉下心来的读,能从整体上了解内容,读出初步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堂上多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少看到静静地沉下心来的读。建议加强默读训练,提高对文本的理解,默读是比朗读更重要的、更经常用到的一种阅读技能。
(3)略读:即比较快的读,读后粗知大意,不要用精读的方法,要更快的读,一目十行地读,主要通过浏览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处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4)浏览:更快地读,一目十行,与需要无关的不读,筛选、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3、五种习惯:
(1)自学和预习的习惯。中高年级:先学后教,自学在先。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和伙伴自学。
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由查字典,到查词典,到查阅各种资料。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画一画,批一批,注一注,高年级做一做摘记。
4、听课记笔记的习惯,即听记的习惯。、从低年级听写字词句训练。由读一个写一个跳出来,到读两个,三个,到读一组写一组,培养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到听一段话,抓住要点写下来。中高年级,结合训练点做一点随堂笔记。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修订后课标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小学最低145万字。其中,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儿童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方面,建议把阅读安排在课堂里。学生从自己读书中学到的要远远比老师教的多。
天天阅读的孩子必然有美好的前途和幸福的人生,不管现在的成绩是高是低。语文老师不要眼睛只盯着课堂教学,读书特色每个学校都要有,让读书立校,读书立班,读书立人,以建设书香学校,书香家庭,书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