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01:5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第一篇:四川省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2012年6月修订)

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自2011年开始申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2年6月4日,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计划”专家组评审,学校再一次被推上改革创新的潮头,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就此拉开序幕。机遇前所未有,如何再一次实现突破,迎难而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改革创新的关键要素。

“改革求生存,创新谋发展”是我们未来3—5年的主要工作策略,学校拟将事业统筹规划发展与专业特色发展结合起来,让部分具有潜力的专业打破现有管理体制,通过队伍建设提升办学内涵和教学质量,率先进入专业(或系部)的独立发展;科学规划教师职业生涯,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以及兼职教师的制度改革,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师考评办法和提升与退出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改革创新能动性,实现学校、专业和教师的和谐发展。

为适应“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实施,现将我校原《“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作出修订。

一、制定依据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3、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 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建设方案》;

4、《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任务书》。

二、实施周期

本建设方案实施周期为五年。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为论证规划阶段;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为实施阶段;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为总结评价阶段。

三、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力争五年内建成一支能满足和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结构基本合理、并与办学规模基本匹配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四、建设目标 ——保障教师数量。按国示规模对应标准配备教师。专业课教师中的合同制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控制在30%以内。

——优化教师结构。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超过90%;研究生层次教师比例达到5%;“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超过90%;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中级职称比例达到40%;师德考核合格率达到100%。——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开展以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和提升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培训达标计划,覆盖率达到100%,达标率不低于90%;继续推进以校为本的班主任培训计划;完成专业教师出国进修培训6人次,实施国培计划16—18人次,参加省级培训36—40人次,参加市级培训50人次,校本培训与研修覆盖率达到100%,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的时数至少达到四个月。

——加速青年教师培养。完成各年度新教师入职培训;完成继续教育年度工作;形成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体系;实施“青蓝工程”,新老教师“1+1”结对帮扶覆盖面达到100%。

——科学规划专业发展。在逐步降低生师比的同时,按照1:13.25的规定要求,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之比达到或接近6:4,以此确定各专业特色发展规模基数,形成优势专业优先发展的办学格局。

——务实规划教师发展。完成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规划;实施“2+4”教师发展计划(每专业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建设期内共计培养专业带头人18名,骨干教师36—40名,预备骨干18名;班主任带头人3—10人,骨干班主任10—20人,班主任合格率不低于95%。——创新人事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完成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双师型”教师达标培养和认定奖惩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形成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以及选聘和退出机制;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用人办法,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五、建设措施

(一)推进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计划,形成与办学目标相适应的队伍质量

1、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和新型教育观主题活动。由党总支牵头制定《忠诚职业理想教育方案》和《“转变教育观念、和谐师生关系”主题的教育活动方案》,将职业理想教育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常态教育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抓落实、抓创新、抓长效机制的建设。通过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树立先进人物典型、引导职业生涯发展等综合措施,使教师坚定职业方向,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坚定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的信心。引导教师严于律已、规范教育行为,为人师表,做好表率。引导教师主动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优化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2、构建师德评价的长效机制。由办公室牵头完善《师德考核实施方案》,将教职工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考核、评优晋级、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并严格执行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教师师德考核暂行办法》,通过常规检查和责任追究,构建起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的师德考核和管理机制。

3、探索科学育人的有效途径。以《藏区“9+3”学生技能分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为抓手,由政教科和“9+3”办公室牵头制定《学生帮扶结对方案》,将结对帮扶工作作为干部、中高级教师、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考核指标之一,进行分层教育和指导的研究;由教务科牵头制定《学生学业成绩教考分离方案》,在学生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考核等方面有明显突破,务实教育科研工作,并努力探索出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学生的科学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4、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由政教科牵头制定班主任带头人、骨干班主任、合格班主任的评选条件和办法,遴选出班主任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并通过班主任指导教师、助理班主任等制度和措施,使班主任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德育工作局面。

(二)推进用人机制改革计划,形成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队伍数量

1、改革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抓住“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机遇,破解选人用人和待遇分配难题,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制,实行评聘分开,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实行告诫和解聘制度,对聘任期内不能履行聘任合同的人员进行告诫和解聘。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将教师收入与岗位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具有活力的管理机制。

2、拓展职业学校教师引进渠道。抓住“国示校”项目建设和市人事教育部门关于紧缺教师引进政策的契机,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实施特岗特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紧缺专业教师的按时足额到位;积极探索实名编与非实名编、在编与聘用、专业与转岗相结合,同工同酬、同岗位同待遇的教师选聘和管理办法,形成更加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

3、稳定教师队伍。帮助教师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在工作中体现人生价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专业课教师开展生产性实习指导和承接生产项目工作,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

4、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要进一步研究并形成绩效评价的新机制,要让在项目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德育工作、“9+3”工作和课题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得到肯定和激励,在职称评审、绩效奖励、先进模范评选和国家省市骨干推荐中获得优先权,争取项目经费资助其出国培训和考察;对符合条件的突出贡献者,可以争取破格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和推荐参评正高级职务。

(三)推进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形成与专业规模相适应的队伍结构

1、科学规划专业发展。由教科室牵头,按照现有实名编和非实名编总数,设计各专业学生规模、设备设施规模、耗材规模和绩效总量;推进“名师工程”,建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申报、评审制度,为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建立工作室,使其在课程改革、专业建设、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推广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成效,并形成动态选拔和退出机制;同时,依据职业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合格教师的定期考评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予以公示,并降低其绩效等次,已确定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可免于考核。

2、推进“双师型”认证工作。按照“学历证+教师资格证+技能等级证”的模式,开展专业课教师的分类认证工作,专业理论课教师须达到“本科+中职教师资格+高级工(技师、工程师)”,实习指导教师须达到“专科+中职教师资格+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的标准,基础课教师须达到“本科+中职(高中)教师资格”,对规划期内未能达到要求的教师,将视为考核不合格。

3、推进以“双师型”为重点的国培省培计划。抓住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机遇,争取国培骨干教师培训指标5—10名,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指标3—4名,出国进修指标2—3名;争取省培骨干教师指标20—30名,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指标5—8名,出国进修指标4—5名。通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和课程开发技术,进一步提升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使青年教师立足企业实践,提高其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

4、加速青年教师培养。由教科室牵头,制订师徒结对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学期培训工作计划,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活动;落实老教师结对帮扶青年教师,签订帮扶协议,老教师对新老师在备课、上课、学习理论与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指导,由教研组进行严格管理,期末由教科室进行考核;邀请校外专家、校内领导开办讲座,开展上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和各种比赛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校本培训做到“专家引领、个人自学与同伴互助”三结合,专题讲座与业务研讨相结合,每次培训活动都能做好过程管理和跟踪服务,做到严格管理,纳入教师工作目标考核,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形成以老带新和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教师队伍结构。

(四)推进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形成与不同层次需求相适应的队伍特色

1、形成以校为本的研修体系。由教科室牵头,对校本培训和研修工作进行规划,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重点,切实抓好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文化课教师重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的教育与研究;专业课教师重点学习和传授“四新”内容,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核,提高实践能力和将新技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能力;着力做好专业教师赴企业培训锻炼工作,所有专任专业教师接受一次以上不低于二个月的企业锻炼,以了解市场和就业状况,丰富经验,提高动手能力,适应现代教学需要。

2、推进分层次全员培训工作。结合阶段工作特点和专业需求,由教科室和教务科牵头,开展新教师上岗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课程理念的培训;由政教科牵头,开展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班级管理、“9+3”工作和教育理念的培训;由党政办公室牵头,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培训;由示范建设办公室牵头,开展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的培训;由信息中心牵头,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字化校园应用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工作特点的教师需求,形成培训的校本特色。

3、以赛代训,以赛代练。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技能比赛、教师大比武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等活动,采取全员参与、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有效训练方法,鼓励专业课教师通过参加各级技能比赛取得名次和高一级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全体教师通过教学大比武和信息技术比赛获得名次和同行认可,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4、重视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学历提升。把握中职学生特点,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职业教育学、心理学为主的辅导计划,由教科室牵头制定学习成果的考查办法,2015年前完成教师分批达标任务;学历提升应重点鼓励教师报考同专业的在职研究生,由办公室牵头制定在职研究生管理办法,让一部分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五)推进兼职教师选聘计划,形成与校企合作相适应的队伍特质

1、深化职业学校改革的制度研究。由办公室、教科室、教务科组织校内外有关学者、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推进改革的有关政策和要求进行剖析,着力探索解决兼职教师聘用的制度瓶颈,为专业灵活转身和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用人矛盾提供解决路径。通过国示校建设,探索固定岗与流动岗、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探索出既符合政策要求、又充满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用人之路。

2、进行校企共同育人的研究。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按照专业对接岗位(群),课程设置对接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对接职业能力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课程评价方法对接企业能力评价的要求,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聘请具有一线生产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内担任工学交替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学生的兼职教师,确保实习质量。

3、进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合国示校建设项目,深化校企合作,聘请市内外人才和产品订单企业从事生产、管理、研发工作的能工巧匠,或具备较强技术研发、革新及设备操作能力,能进行教学及指导实训工作的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训或理论教学工作,传授行业先进技术,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专题教研和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等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团队教学能力。

4、进行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研究。在“校企岗位轮换、工学交替、职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引下,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用工要求,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督导机构、合作平台和管理、考核、激励制度。聘请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开发指导小组成员,构建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和服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元的实习岗位,实现企业与学校文化的融通和互动。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建立以党总支、行政和专业负责人参与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校级领导为副组长,下设建设办公室,由教科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制度保障:依据方案由牵头处室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从学校层面建立对应的奖惩制度,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建设小组成员和各处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研组长的绩效考核,按时推进,如期评价。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机制,为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三)经费保障:充分利用国示校建设资金,确保三个重点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的足额到位;争取国家省市培训计划资金,确保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争取省市财政资金,确保建设项目的需求。

(四)时间保障:给培养人员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保证参培教师的时间需求;固定教研活动时间,无特殊情况不得挤占;把课程改革、教法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等重点培训安排在周末进行;大规模培训应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优势,进行集中培训,以保障培训质量。

第二篇: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刘文刚

刘文刚,男,生于1979年1月,四川省苍溪人,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中学一级教师,广元市骨干教师,现任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多年来从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先后荣获广元市教师职业道德“优秀教师”,广元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市、县“教练员”、“优秀裁判员”等各级奖励30多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先后在省级、国家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论文曾获省二等奖、市县一等奖。

积极参与新课改,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贯彻课改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成人成器。在广元市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三篇:X校信息教研室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X校信息教研室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强师兴校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结合我校的师资现状,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基本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背景材料

学校现有X个教学班、X名教职员工。教职员工中中学高级教师X名,小学高级教师X名,占教师比例X%,一级教师X名,占教师比例X%;教师中本科学历X名,占教师比例X%,大专学历X名,占教师比例X%、中专学历X名,占教师比例X%。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X名,占教师比例X%,其中非师范毕业有X名,占青年教师比例X%。音乐、美术教师紧缺,体育教师空缺,人员结构多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资队伍将是今后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总体目标

构建“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校本师资培训体系,以教育科研、教育实践、教育反思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每一位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敬业奉献、敢于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实现精品初中、特色小学教育奠定师资基础。

四、基本任务

1、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广大教师忠实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的精神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建设一支“为学、为师、为人”和谐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争取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支持,积极选拔培养市、县级骨干教师。力争在三年中,培养在市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X名左右,培养县级名师X人,县级骨干教师X人,校级骨干X人,以形成一支觉悟高、能力强、工作实、效果佳的老、中、青教师梯队。

3、优化教师队伍各类结构。教师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达到并保持适当比例。注重培养音、体、美、计算机、英语专业教师,其他学科实现专任化。

4、探寻教师培养操作体系。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契机,积极探索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之路。构建比较完备的“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教师自培实践操作体系,以学校为自培基地,开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校本研修活动。

5、提升教师现代教育素养。至2025年,力争做到:X%左右的教师具备综合学科的教学能力;X%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X%左右的教师有教科研成果发表。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术氛围。

以“以德治校”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完善学校师德建设的基本机制,并形成长效机制。

1、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培训制度,将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强化业务考核的指标体系,在教学科研上压担子,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刻意进取的科学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师德风范;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建立师德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促进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不断提高。

2、示范机制。每年通过评选“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方法,树立一批师德高尚、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的教师典型。每年教师节评比并表彰。

(二)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育人能力

1.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预计到2025年,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X%。为拓展我校教师进取的空间,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科研机构组织的有关培训班、研讨班和进修考察。凡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进行汇报交流或讲公开课(具体由教科室主任根据实际决定),完成规定任务后教科室主任在培训票据上签字后方可按程序报销费用。

2、实行听课学习交流制度。根据教育局要求,新教师每期听课20节。初级(代课)教师每期听课15节。中级教师每期听课12节。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每期听课不低于20节。以听课笔记记录为准。

3、抓好分组教研活动。学校成立语、数、综合三个教研组,每单周星期三下午六节课后分组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教研组长开学初制订本组教研计划,经教研组长审定后执行。安排中确定主题、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做好教研记录和考勤(按学校考勤办法执行)。各教研活动开展由教科室主任考核,无特殊情况不开张活动按矿工一节追究教研组长责任。

4、开办教师论坛,抓好校本培训。每双周六节后行政领导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轮流进行主题培训,教科室主任开学时要确定好主讲人和培训主题(可根据需要调整)。培训材料交教科室(含电子文档),网站开通后传到网站上。村校和初中部教师由教科室根据需要通知。主讲教师按校级公开课一节奖励或惩。

5、做实“五个一”,打造学习型团队。每位教师订一份业务杂志(杂志内容由教科室主任审定),学校补助总价的50%;每周写一篇业务学习笔记(以工作手册上记录为准),校本培训在内;每周写一篇钢笔字和毛笔字;每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写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每期交一篇1000字以上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文章,编印《断渠草》;中青年教师(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每学年必须在教育局网站以上的媒体或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无文章在考核优秀、中高级职称、评优选模中一票否决。

6、开展专项教学技能评比: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开放、展示活动。每学年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学展示周”活动,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汇报和比赛(板书设计、独立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片段设计大赛、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等)。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过硬,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

7、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教科室对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将教师获奖证书复印件、论文、优质教案等装订在册。

8、实施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详见《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9、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本行动方案在校长领导下,教导处指导下,由教科室组织实施和考核。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教师。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校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敬业奉献、敢于创新的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校各部门、广大教职工将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把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最新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最新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20

—20

学年)

一、学校整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XX职业高级中学的前身为1976年创办的“新乐公社五七大学”,随着学校发展,又曾更名为“鄞县新乐公社农业中学”、“鄞县梅墟农业中学”、“鄞县梅墟职业中学”、“鄞县第一职业中学”、“鄞县职业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44000余平方米。学校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车身修复、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商务英语、物流服务与管理、文秘、商务助理、会计电算化、服装设计与工艺等十三个专业,现有教学班72班,2940余名学生,是区内规模最大的职业中学之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正式在编教职工245名,外聘教师14名,专业课教师122人,双师型教师101人,高级职称教师72人,中级职称教师7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241人。

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2013年被确立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曾先后荣获中国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学习与计划的GLOBE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一级重点职高、宁波市特色专业中职学校,省、市首批中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等称号。

(二)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德技双馨,知行合一”。是对原有办学理念“三学一练”(学做人、学知识、学技能、练体魄)的提炼和发展。坚持德育为先、技能并重的育人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让每个学生在体验式认知和项目化实践中快乐成长,学会做人,学到本领,练好体魄。

(三)总体目标

办学目标:依托行业和区位优势,以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为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把学校建成“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质量”的现代化中职学校。

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吃苦、懂感恩、讲诚信、善于合作并掌握一定技能的合格公民。

二、校情分析

(一)优势

1.学校发展有声誉

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朝着良好势头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提升,校风建设和德育工作形成优良传统,高职考试和技能大赛成绩斐然。自参加高职考试以来,共计19名学生取得相关专业的全省第一名,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前茅。2007年至今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共获19块金牌,并连续多年被授予宁波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学校在社会上留下良好声誉,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

2.专业建设有特色

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与改造专业结构,加大重点专业建设力度,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群,即以汽修专业为龙头的汽修机械类专业群,以及以物流专业为特色的财经商贸类专业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全国负有盛名,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市级品牌专业和市现代化专业,是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物流服务与管理为省示范专业和市级品牌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为省示范专业。

3.办学条件有改善

过去几年,学校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相继建成了汽修实训大楼、物流实训大楼、宝马实训大楼,并改造了田径运动场,修缮了学生宿舍,构建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学校适应专业建设需求,加大实习实训基地投入,特别是汽修和物流专业,实训工场、设施设备都有了明显提升。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2500余套,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万余册,教学用计算机1300余台,能够满足学校师生正常教学需求。

4.师资建设有成效

学校已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基本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水平较高、创新意识较强的师资队伍。学校目前拥有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1名,浙江省技术能手1名,市首席工人2名,市专业技术能手3名,市优秀双师型教师4名,市骨干教师2名,区名教师4名,区骨干教师9名,区优秀双师型教师3名,市教坛新秀二等奖以上4名,区教坛新秀一等奖9名,在专业和学科业务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不足

1.办学条件受限制

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公交车不能直达,师生进出校园不便。学校占地面积小,部分校舍陈旧老化,基础建设受到限制,师生教学和运动场所不足。区域优势的不足给学校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2.专业发展不均衡

随着专业结构调整大政策的影响,以及一些传统行业社会影响力的减退,学校部分专业面临招生困难或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学校对重点专业建设投入相对较大,也使一些传统专业发展比较缓慢,实习实训设备设施老化,与同类专业学校相比有一定差距,造成学校专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3.学生培养增难度

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我校一块品牌,但随着近年来生源质量的下滑和男生比例的增加,对学生形为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生活的管理增加了困难。传统的德育活动内容较丰富,但缺乏整体性和特色性,缺少德育课题研究。

4.师资建设遇瓶颈

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学校传统的敬业奋斗精神有所丢失,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有所出现,部分教师缺少闯劲,奋斗目标不明确。教研组建设与兄弟学校相比有所滞后,未能明显发挥在教师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专业课和文化课缺少新的教学带头人,优秀中青年教师出现断层现象。

(三)机遇

1.发展的政策环境趋好。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XX区“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大环境,也为我校规划制定提供了政策保障。

2.国家示范校建设带来契机。

2013年,我校成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建设年限为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示范校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个契机。

3.区域经济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近几年,宁波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车辆拥有量高,汽车维修行业发达,需要大量的汽修从业人员。宁波背靠目前集装箱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一的北仑-舟山港,物流产业成为地方支柱产业。作为重点建设的汽修和物流专业适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4.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

在区域专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学校可以审时度势,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使学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层次,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挑战

1.面临区域专业结构调整,学校对发展前景不明朗。

2.区内外兄弟学校的发展,给学校带来的竞争压力。

3.重点专业建设处于高位发展阶段,要考虑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的问题。

4.受绩效工资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凝聚力都有所下降。

三、三年发展目标与措施

(一)三年总体目标

在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加强学校科学民主管理,继续开展课程改革,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建设成环境整洁、民主开放、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

(二)各领域发展目标与措施

1.学校管理领域

发展目标一:调整学校管理机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职责分明、协作进取的干部队伍,推进学校科学民主化管理。

发展措施:

1)调整学校管理机构,按需整合原先的四个专业办,划分为“汽修机械”和“财经商贸”两大专业部,推行专业学部制管理,通过边实施边完善,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稳固的管理模式。

2)按需设计其他切合实际的管理部门,根据各职能部门工作特点,对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轮岗调整,培养行政队伍的管理能力,优化管理结构。

3)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和部门成员的岗位职责,加强各部门的协作能力,注重职能科室与学部间的协调配合,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和高效化。

4)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实施行政干部民主评议制,开好每一次教代会,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继续开展“我为学校献一计”等活动。

5)建立健全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发展目标二:推进学校信息化管理,形成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

发展措施: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优化硬件配置,实现校园网络的高速稳定运行。

2)实现学校内外网的统一,重新规划各栏目功能,完善门户网站建设。

3)逐步建立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提升各部门OA办公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4)建设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逐步推动师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和学,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5)健全和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发展目标三:通过一系列体现人文关怀的举措,把好事办实,建设教师温馨家园,提升学校凝聚力。

1)建成几个主题式“教工之家”,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工会活动,使“教工之家”得到充分利用,积极争创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会。

2)完善文明办公室评选方案,组织开展文明办公室创建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

3)组建教职工健身俱乐部,开展健身锻炼活动,安排教师每年一次体检,关爱每位教师的身心健康。

4)高标准做好送温暖送爱心、五必访等工作,继续做好退休教师慰问工作。

2.专业建设领域

发展目标四: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依托,深化汽修专业课程改革,优化相关拓展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形成稳固而有一定影响力的汽修专业群。

发展措施:

1)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汽修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构建基于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卓越汽修人才培养模式。

2)在已有汽修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继续与企业合作开发,推进“汽车底盘”、“汽车电器”、“汽车钣金与喷漆”部分资源库的建设,逐步建立并实施“基于汽修教学资源库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3)通过硬件配置、课程设计、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方式,组建团队打造“汽车维修与检测”精品课程,推进浙江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基地建设。

4)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考察调研、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实训设施设备、开发校本教材、培养师资、改进学生评价模式等手段,逐步做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销售服务”专业。

5)对已有的小型“汽车附件设计与制造加工中心教学工厂”,通过配备模具专业师资、配置模具设计与制造所需设备、与知名汽车附件制造厂家开展的教学与生产合作,扩大教学工厂规模,带动汽修专业群中的机械、数控与模具专业的横向发展。

6)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成立“产学研一体化中心”,开展创新型、创业型汽修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和发展,形成一定范围的影响力。

发展目标五:完成财经商贸专业群的专业结构调整,重点做好物流、财会和服装专业的示范校项目建设,打造物流专业使其成为标杆性专业,并逐步实现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提升落后专业的生命力。

发展措施:

1)联合企业、行业和专家团队,对物流、财会、服装等专业开展社会调研,成立新一轮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各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

2)通过探索和改进教法学法,编写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集体备课研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等途径,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各专业品牌。

3)明确物流专业发展方向,初步建立基于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物流专业投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学要求,适时推出3+2学制班,逐步扩大招生规模。

4)制订财会专业技能岗位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模式,进一步从企业、行业、高校聘请金融行业高端人才充实到专业建设团队,推动专业建设。

5)加大服装专业实训工场建设投入力度,加强教学教研日常工作,推进校本教材开发,重塑服装专业新形象。

6)逐步探索和引导商务英语专业向国际物流方向发展,文秘专业向商务助理专业发展,保持两个专业招生规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培养师资力量,力求两专业补充新的生命力。

3.办学条件领域

发展目标六:进一步改善师生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营造舒适整洁的校园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发展措施:

1)通过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方便师生进出,解决交通隐患问题,创造良好的对外形象。

2)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在校园主干道路和学生生活区安装视频监控,为师生统一办理具有银行借记功能的校园一卡通。

3)对学生寝室和食堂进行装修改造,落实食堂“五常法”操作流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4)对田径场按功能进行重新布局,将原草坪改造成人工草坪,并增建篮球场,以方便师生开展运动和集会活动。

5)在现有条件下,对教职工办公室进行重新规划和装修,改善教职工办公环境。

6)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背景,充分挖掘各专业特色,通过策划、布置、落实相关项目,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发展目标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设一系列活动功能室,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发展措施:

1)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微格教室,方便教师开展公开课、教学研讨、教学评比、对外交流等活动。

2)对电子阅览室进行升级改造,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线浏览、信息查询和网络学习的场所。

3)原计财楼加固后,改造成师生综合活动中心,建设教工之家、心理辅导室、救护技能室、书法室、画室、音乐室、舞蹈室等,为师生提供功能齐全的教学活动室和舒适方便的业余活动场所。

4)建设校史陈列室,记录学校发展和变化过程,积淀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优良传统。

4.教学科研管理领域

发展目标八: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各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增强教研组团队实力,提高各教研组在区内的影响力。

发展措施:

1)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组织教研组长参加各类培训、交流和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严格规范开展教研活动,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研组外出考察学习活动;组织落实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编辑优质集体备课教案集;落实公开课的“研课—上(听)课—评课”系列环节,积累每节公开课的相关资料。

3)参照区优秀教研组评选标准,完善校级优秀教研组评比办法,逐一加以落实。

4)依托数字化校园的教学资源库平台,逐步充实教研组资源库内容,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5)强化教研组团队协作能力,组内教师参加上级各类评比活动,教研组集体做好一系列的备课、磨课、研课工作。

6)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科研兴趣小组,落实科研导师制,推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5.师资建设领域

发展目标九: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打造校级骨干教师、优秀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引导新教师,形成教师梯队结构,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有序提升。

发展措施:

1)积极发挥校内市、区两级名师、优秀双师型、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组建校级名师工作室,制定运作制度,明确相应职责,形成考核与反馈机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2)根据上级部门评选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校级骨干教师、优秀双师型教师评选活动,为冲刺区市骨干教师、优秀双师型教师提供后备人才库。

3)依托示范校建设,各重点建设专业确定1-2名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有计划地参加各类培训,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课程体系建设能力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4)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坛新秀、技能大赛、优质课、说课、微课等各类学科技能比武,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帮助教师成长。

5)完善师徒结对方案,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力度,引导新教师快速入门。

6)制订科学管理的教师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成长规划为主导的师训制度。

6.德育工作领域

发展目标十:改进日常德育管理制度,培育校园文化,提炼德育精神,争创一流品牌。

发展措施:

1)做好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明确育人目标,提升德育精神,打造有我校特色的“XX职高青年”、“XX职高诚信实践基地”、“XX职高唤醒德育”等德育品牌。

2)进一步抓好德育团队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力度,切实做好后备优秀青年、骨干和名班主任的培养与使用,适时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

3)改进日常德育工作方法,提高教育的艺术性。制定并实施教室、寝室的7S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学生的文明言行,形成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的育人氛围。

4)强化班集体建设,培育班级文化,努力打造“一班一品”的特色班集体,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并把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列入班集体考核。

5)整合德育活动,使之系列化、主题化、科学化。实施德育课题的研究,以课题引领德育,争取1-2个市级以上德育课题立项或获奖。

6)精心布置校园德育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个空间,精心设计,突出人文主题,努力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育人环境。

7)开辟第二德育课堂,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习”活动、校内外青志活动拓展德育空间,制订并实施《XX职高“星”级社团评定标准》、《XX职高社会实践“习”实施方案》、《XX职高校内外青志考核机制》,促使第二德育课堂常规化、校本化、特色化、专业化,争取2-3个社团在区域中形成一定影响力。

发展目标十一:民族班教育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突出民族班教育特色,扩大西藏班影响。

发展措施:

1)推进西藏部学生规范化管理,细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完善奖惩和激励机制,并在德育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和安全教育。

2)强化学生文化基础能力,加大汉语教学力度,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实施专业技能和普通话考证制。

3)完善班主任团队协作管理机制,加大班主任团队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扩大学校影响。

4)推荐部分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高职考,抓学生成才典型,有计划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学生成才影响,提高学校培养学生成才机制知名度。

5)总结经验教训,以论文、课题和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形成理论成果,提升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并从理论高度扩大学校知名度。

6)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毕业学生的就业和生活情况,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发展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要按照XX区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来修订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征求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工的意见,统一思想,明确思路,调整工作策略,共同谋划学校发展。学校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规划的制定、论证、实施、评价,各职能部门具体落实规划的实施,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组织到位、落实到点。

(二)评估保障

进一步完善学校评估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学校将根据上级部门文件要求,确定学校的评估细则,同时建立健全实施教育发展工程的监督责任机制,以确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将对在各项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的部门、个人,给予奖励。

(三)资金保障

合理安排预算,严格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育设施建设、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教师培训、科研活动、设施配置与对外交流等。

第五篇: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本方案于2015年1月20日下午经我校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带动作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优质、持续发展,特制订《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讨论稿)》

一、实施目标

1、在校内设立四级梯度培养模式:即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科首席教师。通过梯队建设使教师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追求。

2、用3至5年时间基本建成我校骨干教师体系,形成我校骨干教师队伍群体。能培养出一批省、市级骨干教师。

3、以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带动学校的规范化创建,整体提升我校办学质量。

二、评选方法

1、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科首席教师,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评审的办法进行。

(1)个人申报。在学校评选通知发出后,教师个人根据学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科首席教师的条件,结合实际,填写《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科首席教师申报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科组推荐。科组根据教师个人申报材料,结合教师日常工作状况、教学教研业绩等,推荐本科组参加人选。

(3)评委会考核。学校评委会根据教师个人申请,严格按照评选条件,评选出学校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科首席教师。

(4)结果公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科首席教师名单,在全校进行为期七天的公示。

(4)授予称号。公示期满无异议,由学校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并进行奖励。

2、荣誉称号实行动态管理,教坛新秀荣誉期限为一年,教学能手荣誉期限为二年,学科带头人荣誉期限为三年,学科首席教师荣誉期限为三年。

三、管理考核

1、评选确定后,学校颁发聘书,并按照《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骨干教师管理考核办法》(另行出台)进行考核管理。

2、考核合格者颁发骨干教师教学研究经费。“教坛新秀”每年500元;“教学能手”每年1000元,“学科带头人”每年1500元;“学科首席教师”每年2000元。

3、申报上级(市、省、国家)骨干教师人选从校级骨干教师队伍中推荐。

4、获评骨干教师在评优、晋职、干部任用等方面具有优先的资格,具有优先安排外出培训进修、学习等资格。

5、在学校优秀科组评选中适当加分。

(2)教学效果突出。近2年期中期末8次考试,任教班级学科成绩正负分平均分为正分次数不少于4次。(正负分计算相对于接班时学生基础)

(3)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者获市三等奖以上奖励。(4)近二年至少上过2次校级公开课,且效果良好;

(5)辅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得市二等、省三等以上奖励或辅导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

(6)近三年获得过市教学比赛二等奖以上的奖励或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奖励;

(7)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多媒体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每学期能开发不少于5节优质微课、优课。

(8)每年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三)学科带头人 1.评选对象:

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具有中学一级教师以上职务,获得校级“教学能手”称号,近三年学考核至少有一次达到优秀等次。

2.评选方法:

三年评选一次,科组推荐,由评委会评定。语数英科组每次推荐3人(评出2人),其他各科组每次评出2人(评出1人)。

3.评选条件:((1)~(4)为必备条件,(5)~(10)至少符合3个条件)

(1)教育观念先进,课堂教学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三年教学反馈学生基本满意率不低于任教班级任课教师平均满意率和同备课组教师平均满意率;

(2)教学效果突出。近三年时间内,期中期末12次考试,任教班级总分正负分平均分为正分次数不少于6次。(正负分计算相对于接班时学生基础)。

(3)近三年至少有2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市级级以上的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等以上的奖励;

(4)近三年至少上过3次校级公开课,且效果良好。

(5)有较强的教研能力,近三年至少主持过(或正在主持)一项校级及以上的课题研究,或结题报告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6)参加了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

(7)在培训指导青年教师方面作出一定成绩,所带的“徒弟”在教育教学方面成长快,曾获得学校“教坛新秀”以上的称号;

(8)三年期间内,在学校开设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或主持学校教育教学沙龙2次或以上;(9)每年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10)熟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现代教育技术的等级证书,能主动构建网络学习的平台,活动。

下载四川省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省三台县刘营职业高级中学校2018年秋季告家长书

    三台县刘营职业高级中学校 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你好!秋风送爽,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和新的学习环境,为了更好的为学生和家长服务,规范学生管理,现将有关学校管理方面的要求告知如......

    潞城市职业高级中学校文明校园自查报告

    潞城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文明校园申报自查报告 根据潞城市中小学文明校园标准,我校积极行动,对照测评细则进行了全面、认真地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整改。现将自查情况汇......

    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师资队伍三年建设方案 (2013年—2015年) 为加强专业部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我部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适应专业需要的教师队伍,根据我校创建“......

    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管理的突出位置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教师队伍中,每位教师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团结合作,共......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文件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文件 南高行字[2010]21号 关于执行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处、室、科、组: 南充高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计划经全校教职员工认真讨论......

    沙雅县职业高级中学2013学年度

    沙雅县职业高级中学2013学年度 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准绳,指导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认真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册亨县职业高级中学2011范文

    册亨县职业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 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

    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校校法治教育工作汇报(2017.5.23)

    加强法治教育,构建平安校园 ——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汇报 学校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提升意识;规范管理,强化能力”的方针,全面落实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坚持开展法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