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贾志敏:《记一件_____事》作文指导课教学实录
贾志敏:《记一件_____事》作文指导课教学实录
第 一 课 时
一、听话,找中心句
师:我们都知道,一篇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因此,写好作文,就要用好每个词,写好每句话和每段话。下面老师念几段话,大家认真听,仔细想,每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老师念第一段话)
生:这段话是围绕“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来写的。
师:(翘起大拇指)你讲得真好!
(老师念第二段话)
(生紧张,在老师启迪下,第5次才说完整:“这段话是围绕‘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都大’来写的。”)
师:(提高声音,高兴地)真了不起!(走上前)我可以跟你握手吗?(跟这位学生握了手)你一共错了4次,第5次才正确,同学们都没有这种学习经历。学习就是要这样,错了没有关系。
(师又说了第三段话,学生很快答出。)
二、指导仔细观察
师:(出示一个大橘子,放在学生容易看见的位置)这是一个橘子。(板书:这个橘子真可爱)谁来读呢?(一生读)
师:读得一般,谁再试一下?(又一生读,“这个”拖调了。)
师:不是念“这——个”,应该念“这个”,语速要快些。你读。(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板书:啊!)在前面加一个“啊”,谁能读好?(学生读得不错)师:啊,这个橘子真可爱!怎么个“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怎样写具体?要——(板书:观察)。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观察要——(板书:仔细)。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
(学生说了颜色、形状、大小,教师板书。)
师:小朋友真聪明!还有吗?(见学生不举手,老师走过去,拿起橘子,作了一个“掂”的动作。)
生:(脱口而出)重量。
师:(板书:重量)好!再近一点呢?(老师把橘子送到鼻子前,作出嗅的动作。)
生:(抢答)味道。
师:(反问)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
生:(恍然大悟)香味。
师:(板书:香味)再仔细观察(特意展示了橘子带叶的柄)。
生:这个橘子上有叶子。
师:一般橘子都没有,这是这只橘子的个性(板书:特征)。现在剥开橘皮,你就看到——(生:橘瓤)一尝就知道——(生:味道)
师: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板书:写得具体)。
三、指导写具体
师:光写具体还不够,文章还要生动,怎么写才生动呢?那就要展开想像(板书:想像),想像要合理(板书:合理)。把你想像到的写
进去,文章不就具体、生动了?
(老师手拿橘子,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想像。)
师:颜色——
生:黄中带绿。
生:黄中透绿。师:“透”用得好,这说明绿色是慢慢显现的,很淡。形状——
生:圆溜溜的。
生:像一个小南瓜。
师:大小呢?
生;有我的拳头那么大。
师:请你掂一掂,它大约有多重?
生:(用手掂了掂 大约有二三两。)
师:(把橘子送到一个学生鼻子前)你闻闻。
生:清香。(师又送到另一个学生面前)
生: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对,不是刺鼻的香,再看特征,橘子上有叶子,像什么?
生:像顶着一个小小的帽子。
师:再想开去,它一定是——
生:它一定是刚摘下来,一定很新鲜,一定很好吃。
师(剥开橘皮,请了一名学生)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橘瓤?(学生数了,共有12瓤。)
师:它看着像什么呢?
生: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生:好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让两位学生摘下两瓤)你们尝一尝,什么味道?
生1:甜滋滋的。
生2:甜中带点酸。
四、学生写段,教师评价 师:我们以“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啊。”开头写一段话。(具体讲了写的格式要求。学生练笔。)
(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啊!这个橘子真可爱。
师:你读出了感受,我听了,也觉得这个橘子真可爱。
生:它黄中透绿,扁扁的,像个小南瓜。
师:写得形象。这么一想像,文章就生动了。
生:又像节日里挂着的灯笼。你看!你看!
师:好!这儿为什么要两次用“你看”呢?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惊喜的感觉,小孩子就喜欢这样说话。
生: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闻”“有”可以去掉。另外。“放在鼻子前一闻”和“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缺了一个字。你再读,读好了,语气出来了,这个字也就出来了。
生:(一连读了好几遍,直到读进去仿佛为清香所陶醉时,“啊”字脱口而出。)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12瓤,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加上“着”和“呢”,再读一下。
生: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我摘下一瓤,放在嘴里。
师:“放”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阳台上等,嘴是一个腔囊,应该说“放进”。
生:我摘一瓤,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还有点酸溜溜的感觉。
师:是感觉?
生:还带有酸溜溜的味道。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呢。
师:这位小朋友写“吃”用了1
2个字,三个动作:“摘下一瓤,放进嘴里,咬上一口。”写得细腻,文句通顺,好!
(第二个学生交流,老师评讲,再下课。)
第 二 课 时
一、师生表演师:上一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橘子,大家边看边想,通力合作,最后,把这个橘子写得形象、生动了。这一节课,你们先观看一个小品,也请大家边看边想,最后,把这个小品叙述清楚。谁愿意当小演员?(学生纷纷举手,一名男生上台。)
师:(亲切对男生)我们合作,一起演爷孙俩,高兴吗?(学生高兴地表示同意)
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品的故事梗概。
一天晚上,一个叫小明的孩子正在家里做作业,到7点了,爸爸妈妈还没有来,小明饿坏了。这时,爷爷来了,还捎来了一个大橘子。这个橘子又大又新鲜。小明好不开心,他剥开皮刚想吃,突然想起平时爷爷那么关心自己,什么都舍不得吃,现在,他也要尽一份孝心,把这个橘子留给爷爷。但是,他又怕爷爷不肯吃。怎么办呢?于是,他故意说这个橘子是酸的。爷爷听说这个橘子是酸的,便抢过橘子不让小明吃。爷爷吃了橘子以后,发现橘子并不酸,还很甜,心里很纳闷。这时,小明见爷爷真的吃了橘子,便高兴地叫道:“爷爷上当了!”
(师生共演小品,表演很成功,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二、概括要点,进行练笔
师:你们看了老师和这位同学演的小品,能不能用几句话概括说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完成以下板书:
①晚上,爷爷回来了,还捎回一个大橘子。
②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吃起来一定很甜。
③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橘子是酸的。
④爷爷抢过橘子吃了,发现橘子很甜。
⑤我高兴地说:“爷爷上当了!”
师:(请学生读好这几句话后)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如果一位小朋友真的是这么写的,并把它当作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你们说,老师会满意吗?
生:不满意,因为他写的内容不够清楚、具体。
师:对,这篇作文缺少具体的内容。作文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要表达清楚,不说空话,不说套话。比如说,“晚上,爷爷捎回一个大橘子”,写“晚上”,不能出现“晚上”这个词,可以从天色、时间等多个角度去写。“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桔子是酸的。”想,是心理活动,为什么要把橘子给爷爷吃,怎么估计到爷爷不会吃的?等等。小明的这些心理活动都要写出来。“故意说橘子是酸的”,怎么做动作,怎么装出“故意”的样子?如何把这几个“怎么样”“为什么”写清楚,写明白,这篇作文就具体了。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4句话进
行扩写,每个人选择一句展开内容。)
三、当堂评点
(学生写完后,请了5位学生上台交流。)
师: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意思是朗读很重要,文章写得一般,如果读得好,还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
生1:屋外一片漆黑。
师:“屋外”改成“窗外”更好。
生1:窗外一片漆黑。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唉!都快7点了。
师:没有用“晚上”二字,而写的全是晚上。
生1:家人怎么还没有回来呢?
师:把“家人”换成“爸爸、妈妈”。
生1:爸爸、妈妈怎么还没有回来呢。我的肚子都快饿瘪了。还好,不一会儿,爷爷回来了,他惦记着我这个小馋猫,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个大橘子。
师:表达清楚,语句流畅。好!
生2: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圆溜溜地,像个小南瓜。
师:你展开了想像,比喻十分恰当。
生2:它金灿灿、黄澄澄的。我用手掂了掂,大约有二三两重。你瞧,你瞧„„
师:“你瞧,你瞧”表示惊讶,能引起读者注意。生2:橘子上面还顶着一片绿叶呢?多像戴着一顶绿色的小帽子。我想,它一定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定十分新鲜,吃起来一定十分可口„„
师:推断严密,合乎情理,一连用了三个“一定”,构成排比句式,读起来顺口。
生3:我突然想到,爷爷平时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给我,凡是不好吃的,他都抢着吃。这么一个甜橘子,我一定让他也尝尝。
师:“一”可以去掉,更简练。
生3:这么个甜橘子,我一定让他也尝尝。可爷爷一定不会吃的。
师:爷爷怎么“不会吃”呢,换成“不肯吃”就准确了。
生3:可爷爷一定不肯吃的。这可怎么办呢?
师:好一个设问!
生3:我踱着步子,左思右想„„
师:我这么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思考问题才“踱着步子”呢,你这么个孩子怎么会像个老人了?改一改。(教师作出歪脖子思考的样子)
生3:我歪着脖子,左思右想。突然,一拍脑门,有了!
师:语句轻快,写得好啊!
生3:我摘下一片放进嘴里,左手捂着脸,歪着脖子,叫起来:“爷爷坏,坏爷爷,这橘子真酸,不好吃!”
师:这儿写“我”的心理活动,十分细腻,烘托了“我”尊老、爱老的主题。
生4:正做饭的爷爷连忙跑过来,抢过我手中的橘子„„
师:“抢”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文明的行为,然而这里用上“抢”字却再恰当不过了,写出了爷爷对“我”的疼爱。
生4:取下一瓤就往嘴里塞,咬了几下,奇怪地问我:“孩子,这橘子不是很甜吗?”
生5:我见爷爷上当了,就捂着嘴巴笑了,爷爷正疑惑不解时,我一蹦三尺高,边鼓掌边大声叫:“爷爷上当了!爷爷上当了!”
师:“爷爷上当了”为什么要说两遍呢?小孩子高兴起来就是这样,写得活灵活现。
生:爷爷这才恍然大悟,搂着我,捏着我的小鼻子,说:“真是我的乖孙子!”
师:这几位同学写得都很清楚,很具体,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学生鼓掌)
四、起题目
师:这篇作文很生动,咱们一起来给它起个题目吧!可以从文章中摘录一个词语或短句作为文章的题目。
生:爷爷上当了。
师:好!如果用“我”作题目呢?
生:我骗爷爷吃橘子。
师:“骗”要加引号。
生:我哄爷爷吃橘子。
生:我笑了。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题目。
生:我让爷爷上当了。
师:都不错。语文老师平时出的多是这样的题目。(板书:记一件------事)你们再起题目。(学生说了很多,如:难忘的、高兴的、快乐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印象深刻的、值得回忆的等。)
师:如果按地点来起题目呢?
生: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师:按时间呢?
生:发生在晚上的一件事。
师:按事情的大小呢?
生:记一件小事。
师:同学们,这些都能作为这篇作文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能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
作文有点像兰州拉面,一个面团,拉长以后,一折二,二折四,四折八„„面条越拉越细,最终拉出的面条竟然比机器上轧出的还要细。写作文也是由一句话变成几句话,而后再由几句话变成数十句话、数百句话。
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却是改出来的。改作文,几遍才算好呢?我的体会是,一百遍不多。谁改得多,谁的进步就快。希望同学们多读多改,把文章写得更好。
第二篇:贾志敏《推敲》教学实录
贾志敏《推敲》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叶圣陶: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书写。
一本:以学生为主。二主: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你听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语言不精炼,如果不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教无定法,因为文无定法。现在目标有了,关键是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
师:这是什么?生:书。师:这是什么、生:粉笔。师:我是东西吗?生:你不是东西。师:变成骂人的话了。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师:再看这个词、板书上:推敲。假如这是门,谁来推?你来敲。(敲桌子)师:谁把课题读一读。(生读题。齐读课题)师: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把书念一念。(师范读)
师:黑板上有几个生字,借着拼音谁来读一读?(生读生字)师:不错,四个字都念对了。谁来读下面五个字。(生读)
师:哪个小朋友能把九个字都念对了。(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看这个字“皎”,左边什么?右边什么?合在一起什么意思?不知道?和哪个字连在一起“生:皎洁。
师;什么意思?生:很白的意思?师:一般表示什么?生:表示月亮。师:换个偏旁,变成其他字。(生说:校,郊等)师:生:驶,驰,蚂,驴。师:这些字会读了,自己把课文念念。(生自读课文)师:第一个同学读书流利,还带有一点感情,第二位同学嗓音好听,第三位同学读书姿势最好,待会儿请你们来展示。(生描红)
师:看一看练习的第三题,有八个词语,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生读,再指名读)师:避让什么意思?生:避让是让开的意思。、(表演避让)师:躲开,让出路来,给别人走。)师:沉睡是什么意思?生:睡得很沉。师:家境贫寒。生:家里很穷。师:贫是什么意思,寒是什么意思。生说。师:家庭状况很差。
师:给每个小节加个节号。几个小段,每个小朋友来读一小节,随便你读哪个小节。先告诉大家你读第几节。生:第二节。生:第七段。
(师打断,帮助学生强调“也”是一位诗人,“过了一会”。生:我也喜欢读第七自然段。师:(师打断)你能不能读得快一些。(示范,并给予表扬,再示范)
师:孩子们,听着,他很会读书,前后语调有变化,这就叫有感情地朗读。继续。(生继续读第七自然段)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师:这一段中这句.话读得最好,“大街上人的看到他这个样子,”这个样子,这个样子,你给大家示范一下。(生示范)
生:读第八自然段。师:刚才六个小朋友中读得是第六个。但你读得很认真,再给你一次机会。(生读)
生:我想读第五自然段。生:我想读第四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距今天好几百年前了了。说到贾岛,他生于,死于,活了68岁。如果把唐朝放在前面怎么说?生:唐朝的贾岛是一名诗人。师:如果把诗人放在前面怎么说?生:诗人贾岛是唐朝的。
师:唐朝盛,诗歌旺。出了好多诗人,你还知道哪些唐朝的诗人。生:李白,杜甫,贺之章。师:谁能背李白的诗。生:背《望庐山瀑布》师:贾岛虽然没有李白有名,但也写了一些诗。这首诗的全诗是这样的。(师读,并解释。)生:他明明是敲的,为什么诗里是推呢?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生:这为什么叫《题李凝幽居》。师:题是写,李凝是他的朋友,幽是幽静,居是房子。(生连起来解释)。
生:鸟已经沉睡了,怎么还被惊醒?生: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师:我也不知道,你一边走,一边比比划划。(生来表演,教鞭当马)
生:“簇拥“是什么意思。师:“簇“是什么意思,许多,许多东西或许多人拥挤在一起,什么意思。
生:“犹豫不决”是什么意思?师:拿不定主意。生:吟哦是什么意思?师:朗读,唱。
第二课时 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1)贾岛在()到(),去()。生:贾岛在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师:看第二个。(2)他对诗中哪个字犹豫不决,甚至()。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师:(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认为还是用()好。师:介绍韩愈。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师:(4)用敲的理由有哪三个。生:(1)有礼貌。(2)这样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3)读起来也比较响亮。
师: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师:我请三个同学。(指名)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依仗队,和韩愈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用“推敲”来表现斟酌文字。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第二位说)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生说)师:也不错,难度大了些。(师复述)
师:把书翻开,59页有一句话,“月夜访友”这一句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师:我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不好,下雨了,教室的窗子没关,即使我摔倒了,我也要 妈妈是个守时的人,即使再忙。生:即使再忙,也要按时到岗。师:我是个爱劳动的人,即使我功课再多。生:我也会妈妈分担家务。
师:我说下半句,你说下半句。风很猛,雨很大,我也要到车站去接妈妈。生:即使我淋湿了,我也要到车站接妈妈。(请两名学生在黑板造句,其他小朋友在下面造)师:请四位同学来交流。生:四人交流
师:你们这些句子是对的,但是没有好的。下面看黑板上。
生:妈妈生病了,我即使功课再多,也要师:我很着急,没有人送她上医院怎么办了?即使风再大,我也要把她送到医院里去。
出示诗《泊船瓜洲》“京口~~你听的出里面的毛病吗?我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回答我: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师:是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呀!生:我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师:《大宅门》我从小看着你长大呢!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生:家怎么住在白玉兰小区呢?应该是我住在白玉兰小区。师:如果一定要把家放进去呢?生:我家住在白玉兰小区。师:这里,环境幽雅,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木。生:~~,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师:你真了不起,跟他们不是一个档次的。树木是砍倒的,死了树去种它干吗呢?什么样的树?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参天大树。
师:既然是高大了,就不要参天大树了。什么样的树呢?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师:好文章是推敲出来的,修改出来的,细细推敲。
第三篇:贾志敏《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惊弓之鸟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贾志敏《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叫——(生读题)《惊弓之鸟》
这“惊”——(生接)是害怕。对!这“弓”(生自由答)是弓箭、弓弦的意思。这“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
师:那么:“惊弓之鸟”的意思是——
生:害怕弓弦声的鸟。
生:被弓弦声吁怕了的鸟。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字词的含义,理解课题的意思)
师:同学已预习课文的生字,读读——(卡片认渎)
悲惨can愈合yu 什么意思?(生答:伤好了!)
魏国嘣beng 注意后鼻音
孤单失群,失,什么意思?
生:离开,孤零零的,离开了大家。
师:示“更赢”。(读lei)
生:我记住”赢”是“亡、口、月、羊、凡”组成。
师:挺好。我们接着自己学。听清要求——
生:一边读,一边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在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词句下做上“~~~~”在不理解的有疑问的词句下做上“——?”(板书,1.、2.~~~、——?)
这些都叫“读书记号”,其实,不少同学平时也已经在用了,是吗?好,我们开始自学。
生:(自学,做读书记号)
师:(巡查,边查边交流)几个自然段?
生:八个!
师:我看到不少“~~~~”,很少看到“——”?没有疑问!
生:我有疑问的!(指书)我觉得这样写不妥当!
生:我也有疑问的„„
师:不错,能发现疑问的孩子就在钻研课文了2现在,我们就以第一句为例,谈谈你研究了哪个词?
生:我在“射箭能手”下面打上“~~~~~”。
生:(自由接话)我也是的,我也是的!
师:那么,有没有不理解的词,打上“?”的 生:(静场)
师:建议你们再仔细读读,看看有不明白的词语吗?
生:(再接,仍表示没有疑问)
师:那么,老师请教大家古时候的魏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吗?
生:(摇头)不知道。
师:有知道吗?(众都说不知道)那么,怎么不打上“?”呢?(生笑,并问,什么地方?)
师:古时候的魏国是现在山西一带。以后,可要认真读呀!好,我们接着往下研究”
(以一个学生可能疏忽的词作例子,不仅让学生学会用读书记号,而且促进形成认真钻研课文的习惯)
师:刚才你们打“~~~”的是哪个词?(生齐答,射箭能手)
师: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说明更赢是个“射箭能手”?读一读,用~~~表示。
生:(读,并做“~~~”记号)
师:请读:
生:“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生:(举手说)x x把“更赢指着大雁对魏王说。”也打上~~~,我认为没有必要吧?
师:你们认为呢?
生:(自由答)不该划!应准确I
师:对,我同意。应准确。谁来读读这句话,我想该读出更赢的气魄是吗?
生:我来试试:“大王!„„”
师:怎么样?
生:还可以,但不是更赢,还是他自己!
师:我来试试?(范读)
生:(评价)很不错!
师:谢谢。你们再试试。(生练)
(x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抓时契机进行引导,促进孩子提高。)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读的哪句话中,有一个词是用错的!
生:(纷纷接上说)对啊,是“射!”
师:是啊!不用箭,怎么可以说是“射”?我们给他改!
生:(众)改成“惊”改成“吓”。
师:那么拿起笔——(生纷纷拿笔欲改)
师:真改?是课文的错误?(一生悟,大Du‘‘没错!是故意这样写的!”——不少人响应!)
师:好,我们别争,以理服人,改,要有理由,不改,也要有理由,请先讨论讨论。(生立即进入自由议论、热烈)
生A:不改!作者用“射”,自有他的道理,读下去自然会明白。
生B:不用改!这不是错误,而是有意这样安排的。
生C:不改!这是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越读,越有味道。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作者这么写,激起我们读者的兴趣,吸引我们往下学!
继续学!请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
注意!把让大雁送命的字圈出来!(x设置一个“研究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的研究 点,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让全体参与、全体投入。)
生:(纷纷将团好的课本递给老师看。)对吗?是吗?
师:(巡视,批改,给学生以肯定与否定的表示,对团错的学生示意再想想。„„)
师:一齐说,哪个字:
生:“嘣”!
师: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
生:(齐说,七嘴八舌地)“嘣一声响后,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中掉下来。”
师: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生:第四自然段?
师:对,我们好好地读一遍,行吗?
生:(较整齐地朗读了第四自然段)
师:不错!(打开投影)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图画的是课文第四段中哪一句话?
生:(立即看书,并主动动笔)
师:哪句话?
生:大雁忙往上飞„„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师:“大雁忙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生纷纷举手,但不是绝大多数)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来。(生又投入课文中)
生:“忙往上飞”是因为它心里害怕。
生:“直掉下来”是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
生:第八自然段。
生: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两句。
师:对,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
生:“它一听到弦响,JLl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读得好!请大家看黑板,我们看看谁说得清楚„„
我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嘣”的一声,所以„„
(生接上:心里害怕)(板书嘣害怕)
生: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板书往上飞)
生: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板书裂开)
生: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直掉下来。(板书直掉下来)
师:能用“因果句”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试着说说。
生:(经过准备后,一组同学一个接一个练习说话)
师:能变一种形式说吗?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
生:能:能:(很自觉地投入先果后因的句式练习)
师:你们的思路很清楚!(打开投影,试动了一下)是活动的,谁能把它受惊后的活动演示一下?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来!
师:(x,来演示,大家仔细看!我们说“嘣”后你就表演,明白吗?)
生:(齐)嘣——演示的同学让“惊弓之鸟”忙往上飞,然后又让它“直掉下来”!
师:对不对?是这样吗?
生:(齐)对!
师:这个“忙”和“直”演示得特别好,是吗?
生:(笑)
(x无论是句式的练习,还是词义的演释,尽量都让孩子们在欢愉的气氛中进行,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同伴的评价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师:好了,大家都明白了,谁置大雁于死地?
生:“嘣”!
师:(指名)小A,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生:小A(楞了一下,摇摇头)不会。
师:那么,这只惊弓之鸟怕的是更赢的“嘣”,而不是小A的“嘣”?(众楞了,又顿悟!)
生:(齐)不是!不是!它怕的就是“嘣”!
师:你们是说,不管淮拉弓,只要有“嘣”的声响,它就会怕:对吗?小A拉出“嘣”,他也会掉,是吗?
生:(响亮地)是!
师:(故作不解)那更赢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
事,谁都有,小A也有,更赢算得上射箭能手吗?
生:(纷纷发言:更赢有本事的,有本事的。)
师:更赢的本事是什么?你能用这个句式写话吗?
更赢的本事不是()而是()。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书上的第六段,完成练习六的第二题。其他同学按自己的想法写。
(x将作业设计成梯度形式,让各类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练习)
生:(作业)
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师:完成的,可以先读给大家听。
生:更赢的本事不是会拉弓,而是看出这是只嫁弓之鸟。
生:更赢的本事不是只会拉弓吓大雁,而是他能从雁鸣声中知道这是一只惊弓之鸟。
师:不错,谁再说说。
(继续巡视,继续讲评)
这“一眼识破”用得好,你读一下:
生:更赢的本事不是只会拉弓吓大雁,而是他能一眼识破这是一只惊弓之乌。
师:好吗:(众:好!)“这是一只”改成“那是一只”更妥,是吗?
生:对,因为大雁远在天上。
师:好,做完的同学自由交流,我们第一节课学到这里。
下课!
第二课时
师:我们继续学习——
(生接):惊弓之乌。
请大家考虑一下,更赢是根据什么一眼识破那是一只惊弓之鸟?
生:(纷纷举手)
师:不忙回答,请大家翻开书,请在第一段,准确地划出答案。
生:(认真地划句)
师:答案是——请一生读:“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师:对吗(生:对2)一齐读——
师:慢慢地飞是因为边飞边鸣是因为——原因在课文(生抢接——第八段)
师:(笑。对抢者说)以后请别抢着答,让大伙儿也想一想。
好。现在,在第八段划答案,并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师:x x请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生写: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师:(评价)因为它受过箭伤,所以它飞得慢(板书:飞慢)
生:(补充)我认为“孤单失群”也是飞得慢的原因。因为它没有领头雁的带领。
师:你理解得很深。课文中说它——叫得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得不到帮助。
同学们看,最后一段话,第一句话是写什么?
(指名):飞得慢是更赢看出来的,叫得惨是他听出来的。
师:说明他看得仔细,听得很认真。大雁飞得慢你看不看得出来。
生:看得出来。
师:这不稀奇。叫得惨你听不听得出来。
生:听不出来。
师:请念第二句话。(生念)(众笑!)它叫得那么惨,你们念得那么愉快?再念一遍。
生:(齐读)
师:我们看得出吗?听得出吗?有这样的本事吗?
生:没有!常人是没有这种本领的!
师:更赢有这种本事。更赢不但()而且()(示黑板)谁能按这个要求说话。请准备一下,写在课文旁边。
生:(思考、书写、举手)
生A:更赢不但能一眼识破那是一只惊弓之鸟,而且马上作出用弦声吓它的决定。
生B:更赢不但知道它是惊弓之鸟,而且马上想出吓它的办法。
生C:更赢不但善于分析,而且能果断作出决定。
师:说得好!我们来看:这“飞„„,叫„„”是更赢观察出来的。
飞得慢受过箭伤
嘣
叫得惨孤单失群
观察分析判断
师:准备一下,再来一次。
生:(再读,再评)
师:这次大家满意了吧!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篇课文是先讲结果,再讲原因的。能用“||”符号将课文分成两大段吗?
生:(立即投入分段练习)
师:(“巡视”分段情况)说说第一段()节——()节。第二段()节——()节。分对的请举手。(生举手)好,都正确!
师:现在,我们来练习“对话”了。你们喜欢演更赢,还是喜欢演魏王?
生:更赢!魏王!(意见不一)
师:要不,我先演更赢,我们不读提示语,就开始“对话”了:“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生A:“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生绘声绘色地表演,众鼓掌)
生B:“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生动,众鼓掌)
师:我往下演了,你们一齐问。
生:“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傲慢地)当然!
生:(众一楞,随即叫起来。)老师,你台词错了。和书上不一样!
师:(不服地)更赢是否肯定能把那只惊弓之鸟吓下来?
生:是的。
师:那我为什么不可以把更赢的话改成“当然!”我实事求是吗!
生:你太不合情理了!
生:怎么不合情理?
生:你面对的是大王,能这样放肆?
生:再说,究竟能不能射下来,还没有把握呢?
生:更赢是个很谦恭,很尊重事实的人,不会说“当然“。
师:说得对极了!在大王面前,更赢说话很注意自己的身份,谦虚、有礼。再说,当时大雁还没掉下来呢!
师:我再来念:“我可以试一下。”这次对了吗?
生:对了!
师:(读“拍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过渡)
生:“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你这“啊!”读得捧极了!读出了魏王的惊讶,非常到位,再来一次!
生:(大受鼓励,又来了一次。)
师:我们读完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
生:(顿时来劲)什么问题?什么问题?
师: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讨论一下。
生:(热烈议论)
生A:我说!是更赢害它,是更赢的“嘣”!
生B:我不同意。更赢根本没碰到它,是先前那个猎人,大雁的伤是以前受的。生C:以前那个猎人又没射死它,它不是活得好好地,在飞吗?
生D:是那群大雁,干嘛不回来找找它?要不,它也不会这么孤单失群了!
生E:我认为关键是它自己!它要是心理素质好,不吓自己,更赢的弓弦再是“嘣!嘣!嘣!”也不碍事!(众大笑!)
师:你说得真好:我觉得这只大雁在于自己吓自己。因为它第一次受到了箭的伤害,第二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惊了,其实它只要不惊,不往上飞,伤口也就不会裂开,也不会直掉下来了„„
那么,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
生:(立即接)不要当惊弓之鸟!(众笑,你是鸟吗?)
生:心理素质要好。不要自己吓自己。
生:不要太心虚了,否则会自投罗网。
师:“自投罗网”?(学生笑,插话,你是坏人啊:)
生: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师:不错,我想他说的就是这个故事的积极意义了吧!
这个作业,不知你们能做吗?请写写看。
这只受箭伤的大雁,只要(),就()。
生:写作业。(提醒写字姿势)
(x恰当穿插进行书面练习,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动静搭配,说、写结合)
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做完了?我们交流一下。
生A: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心理素质好,就不会丧命。
生B: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不自己吓自己,就不会命归黄泉。
生C: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只要冷静、沉着,就平安无事。
师:好!这个“只要„„就”,立即就检验出大家的学习水平。这每句句子都正确,哪一句比较优秀?
生:第三句!用词简炼,意思明确!
师:我同意。
课文已经学完了。能总结一下,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立即举手)„„
师:建议大家先想想,理一理,做个准备,然后再有条理地说。
(x教师适时作引导,教会学生有条理的按要求发言。)
师:准备好了?好,请发言。
生:我懂得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了读书时做读书记号。
师:很好!学会做读书记号,(指黑板)这是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希望大家常用。
生:学会了本课的字词,特别记住了这个“赢”怎么写。
师:真的,能默给大家看吗?
(生上讲台,在黑板上默写“赢”)
生:我学会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
师:应该说“我懂得了„„”或“我明白了„„”是吗?
生:我能把大家说的作个总结:
1.学会了读书要作读书记号。
2.学会本课的字词,像孤单失群、悲惨、愈合等„„
3.明白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
生:我补充,学会了用“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知道这篇课文按“结果、原因”分段。
师:你们总结得非常全面,把老师想说的都说了,现在——
下课!(众笑)
板书:
飞得慢——受过箭伤——裂开
叫得惨——孤单失群——往下飞
害怕
更赢——射箭能手
害怕——直掉下来
嘣 惊弓之鸟
第四篇:贾志敏作文指导课《一个橘子》
作文指导课“这个桔子真可爱”
一、谈话导入,训练思维
师: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要长就长,要短就短。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讲几小段话,看看老师分别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说的:
1、小明真是个粗心的孩子。妈妈叫他去买酱油,他却买回了一瓶醋;老师叫他写作文,他却把“老大娘”写成了“老大狼”;连穿衣服,他也能扣错了扣子„„(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2、河马的嘴比一般马的嘴大。有一次它在水里打了个哈欠,这时正巧有一条鱼跳进了它的嘴里,它就像吃韭菜叶一样地把这条鱼吃了下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河马的嘴比一般马的嘴大。”)
3、我是个集邮迷。在学校里,我经常向老师索要邮票,请同学帮忙找邮票;在家里,我发动全家人为我收集不同的邮票;我自己一旦有了零花钱,便到邮市上购买喜欢的邮票„„(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我是个集邮迷。”)师:作文就是这样的奇妙。短话长说叫“展开”;长话短说叫“概括”。(“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这种说法的确很新颖。老师接下来所讲的三个话题既生动有趣,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这样做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并把他们带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了。)
二、朗读标题,培养语感 师:(拿出一个桔子)这是什么?生:一个桔子。师:(板书:“这个桔子真可爱”)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句话看谁能读得好。(反复指导学生读课题)生:这个桔子真可爱!(“这个”应该念成“这个”不能念成“这”“个”。)生:这个桔子真可爱!(总觉得欠了些什么,似乎该加上点什么才好。)生:啊,这个桔子真可爱!
师:请同学们齐声读这一句话。生:(齐读)啊,这个桔子真可爱!(从“这个桔子真可爱!”到“这个桔子真可爱!”再到“啊,这个桔子真可爱!”这绝不仅仅只是朗读技巧的训练,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学生们对桔子这个写作对象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兴趣,从而为进一步观察这个桔子作了很好地铺垫。)
三、仔细观察,合理想象
(一)初步观察
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桔子呢?我们要进行仔细地观察。观,就是看。察,有思考的意思。——那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这个桔子呢?
(教者带领学生初步观察这个桔子:颜色、形状、大小、重量、香味。)
(二)继续观察 师: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呢?——还需要想象,需要合理的想象。在这样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作文就具体生动了。(教者指导学生继续观察,适时板书)颜色:黄中带绿——黄中透绿
形状:椭圆——圆溜溜的(光滑)——像个网球——像个南瓜„„
大小:差不多有掌心大——有拳头大(比一比)——有小孩拳头那么大„„ 重量:(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有一二两重„„ 香味:(香味不是味道,味道是尝出来的)清香——淡淡的清香
师:这个桔子还有它的个性,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家看看在什么地方? 生:还有一片叶子。
师:叶子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生:是椭圆形的。生:像个汤勺。
师:你还能想出什么来?生:一定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生:一定很新鲜。生:吃起来一定很甜。
(三)亲身感受
师:下面我们就来吃这个桔子。
(教者剥开桔子,引导学生深入观察)
1、剥开皮以后,桔瓤像什么样子?(像几个小娃娃坐在一起;像棉花一样好看;像个刺毛球„„)
2、数一数,有多少片?(12片)
3、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来吃一吃,吃过以后一定要把这个桔子的味道说出来。(很好吃;味道很甜;酸中带甜;甜中带酸)
(四)练笔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把我们刚才看到的、想到的和品尝到的用笔写下来。要求:
1、齐读题目。
2、空两格写题目:啊,这个桔子真可爱!
3、要写具体(10分钟)师:“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作文片断读一读,看看效果怎么样。(指名上讲台读,逐句指导学生修改。)例:
1、“你看你看,上面还有一片新鲜的叶子呢!”这句非常好!“你看你看”含有惊喜的意思。
2、(引导学生采用“一定„„一定„„”的句式写想象中桔子的口味)
3、“放在鼻子跟前闻一闻。啊,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里的“啊”写得太好了!
4、“放在嘴里”应该改成“放进嘴里”。
5、“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啊,真甜!还有点酸味!”这里把“吃”换成了16个字,这就叫写具体。
(怎样观察桔子?贾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颜色、形状、大小、重量、叶片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继而让学生亲自品尝桔子。这样一来,“桔子”这个观察对象就显得具体而生动了。贾老师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到了观察的方法,懂得了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妙处,而且在其整个指导的过程中始终透着一种智慧与乐趣。)
四、加入情节,扩充成文
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编一个故事:天已经很晚了,可是爸爸妈妈他们一个也没有回来,“我”的肚子已经饿了。这时爷爷回来了,他给我带回了一个桔子。啊,这个桔子真可爱!“我”边吃着桔子边想:“平时爷爷总是把好吃的让给我吃,今天就让爷爷吃一回好东西吧。”„„这个故事的许多细节老师都没有说,请同学们自己动动脑筋。(学生练习口头编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和我一起表演这个故事,老师就是那个爷爷,你就是那个小孙孙。(师生同台表演)
生:哟,都七点了,爷爷怎么还不回来,我的肚了都饿了„„爷爷,您怎么才回来呀?我都饿坏了!„„啊,这个桔子真可爱!„„平时,爷爷总是把好东西留给我吃,今天就让爷爷也来尝尝这好吃的桔子吧。„„爷爷真坏!爷爷真坏!„„ 这个桔子太酸了,不好吃!„„呀,爷爷上当啦!„„
师:这位同学演得真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口述作文的内容,老师把作文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边引导学生编作文,边在黑板上配合板书。)——(教者指名朗读黑板上的作文梗概)
师:好!如何才能成为“很好”?——加入情节
师:哪一部分我们已经写过了?哪一部分我们还没有展开来?(教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天晚了,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2、爷爷是怎么拿出这个桔子的?
3、“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桔子给爷爷吃?
4、“我”是用什么办法让爷爷吃桔子的?
(以上各项内容由不同的小组分别承担扩写任务)——指导学生上讲台读自己写的片断,在读中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作文
师:让我们给作文取一个题目吧。生:我骗爷爷吃桔子。生:爷爷上当啦!师:(板书:“记
的事”)
1、如果我们按地点定题目,该怎么说?(记家中的一件事)
2、如果我们根据时间定题目,该怎么说?(记晚上发生的一件事)
3、如果我们根据事情的大小定题目,该怎么说?(记一件小事)
师: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由一句话可以扩展成许多句话;倒过来,很长的一篇文章也可以浓缩成一句话,这就是文章的题目。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改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由观察到想象,由想象到片断描写,由片断描写再进一步加入情节,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把片断扩充成文。从而使本次习作从写桔子本身融入了伦理教育和情感熏陶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体现出了一种开放的作文教学思维。这对于充实作文教学的内容,活跃作文教学的气氛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思考。)
总评:用贾老师的话来说,学生的作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练习作文;一类是生活作文。贾老师的这堂课属于练习作文。
长期以来,小学生的作文一直都有是以形机械、内容干瘪者居多。而贾老师的这堂作文指导课却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且充满着趣味与智慧。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要长就长,要短就短。” 的确,贾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就像是他手中的“拉面”,可以与广阔的生活时空相联系,从而不断地扩充内容,丰富情感;也可以抓住要领,不断简化,直至浓缩为题目。这种教学思路与教学风格应该能使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
第五篇:贾志敏作文指导课《一个橘子》
作文指导课“这个桔子真可爱”
一、谈话导入,训练思维
师: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要长就长,要短就短。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讲几小段话,看看老师分别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说的:
1、小明真是个粗心的孩子。妈妈叫他去买酱油,他却买回了一瓶醋;老师叫他写作文,他却把“老大娘”写成了“老大狼”;连穿衣服,他也能扣错了扣子„„(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2、河马的嘴比一般马的嘴大。有一次它在水里打了个哈欠,这时正巧有一条鱼跳进了它的嘴里,它就像吃韭菜叶一样地把这条鱼吃了下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河马的嘴比一般马的嘴大。”)
3、我是个集邮迷。在学校里,我经常向老师索要邮票,请同学帮忙找邮票;在家里,我发动全家人为我收集不同的邮票;我自己一旦有了零花钱,便到邮市上购买喜欢的邮票„„(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我是个集邮迷。”)师:作文就是这样的奇妙。短话长说叫“展开”;长话短说叫“概括”。
二、朗读标题,培养语感 师:(拿出一个桔子)这是什么?预设:一个桔子。师:(板书:“这个桔子真可爱”)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句话看谁能读得好。(反复指导学生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声读这一句话。生:(齐读)啊,这个桔子真可爱!
三、仔细观察,合理想象
(一)初步观察
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桔子呢?我们要进行仔细地观察。观,就是看。察,有思考的意思。——那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这个桔子呢?
(教者带领学生初步观察这个桔子:颜色、形状、大小、重量、香味。)
(二)继续观察 师: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呢?——还需要想象,需要合理的想象。在这样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作文就具体生动了。(教者指导学生继续观察,适时板书)颜色:黄中带绿——黄中透绿
形状:椭圆——圆溜溜的(光滑)——像个网球——像个南瓜„„
大小:差不多有掌心大——有拳头大(比一比)——有小孩拳头那么大„„ 重量:(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有一二两重„„ 香味:(香味不是味道,味道是尝出来的)清香——淡淡的清香
师:这个桔子还有它的个性,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家看看在什么地方? 预设:还有一片叶子。
师:叶子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预设:是椭圆形的;像个汤勺。
师:你还能想出什么来?预设:一定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定很新鲜;吃起来一定很甜。
(三)亲身感受
师:下面我们就来吃这个桔子。
(教者剥开桔子,引导学生深入观察)
1、剥开皮以后,桔瓤像什么样子?(像几个小娃娃坐在一起;像棉花一样好看;像个刺毛球„„)
2、数一数,有多少片?
3、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来吃一吃,吃过以后一定要把这个桔子的味道说出来。(很好吃;味道很甜;酸中带甜;甜中带酸)
(四)练笔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把我们刚才看到的、想到的和品尝到的用笔写下来。要求:
1、齐读题目。
2、空两格写题目:啊,这个桔子真可爱!
3、要写具体(10分钟)师:“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作文片断读一读,看看效果怎么样。(指名上讲台读,逐句指导学生修改。)
四、加入情节,扩充成文
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编一个故事:天已经很晚了,可是爸爸妈妈他们一个也没有回来,“我”的肚子已经饿了。这时爷爷回来了,他给我带回了一个桔子。啊,这个桔子真可爱!“我”边吃着桔子边想:“平时爷爷总是把好吃的让给我吃,今天就让爷爷吃一回好东西吧。”„„这个故事的许多细节老师都没有说,请同学们自己动动脑筋。(学生练习口头编故事)
情节提示:哟,都七点了,爷爷怎么还不回来,我的肚了都饿了„„爷爷,您怎么才回来呀?我都饿坏了!„„啊,这个桔子真可爱!„„平时,爷爷总是把好东西留给我吃,今天就让爷爷也来尝尝这好吃的桔子吧。„„爷爷真坏!爷爷真坏!„„这个桔子太酸了,不好吃!„„呀,爷爷上当啦!„„ 学生写作文――交流 修改提示:
1、天晚了,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2、爷爷是怎么拿出这个桔子的?
3、“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桔子给爷爷吃?
4、“我”是用什么办法让爷爷吃桔子的?(学生思考)——改作文
师:让我们给作文取一个题目吧。(板书:“记
的事”)
1、如果我们按地点定题目,该怎么说?(记家中的一件事)
2、如果我们根据时间定题目,该怎么说?(记晚上发生的一件事)
3、如果我们根据事情的大小定题目,该怎么说?(记一件小事)
师: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由一句话可以扩展成许多句话;倒过来,很长的一篇文章也可以浓缩成一句话,这就是文章的题目。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改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