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背景之一:新时代需要用创新的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时代精神:新的发展需要新的思维 斯大林时代:教科书体系和学科体系
毛泽东思想:中国化教科书体系和学科体系
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时代的思想体系和教科书改革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发展:需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占领大学讲坛和论坛
我们党成立91年、在全国执政63年、领导改革开放34年以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重大创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与此相对照,我们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还落后于这一伟大实践,一些人没有立足于这一伟大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价值,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增强话语权、提高我国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灵魂是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科学理论。
在差异性社会中解决文化矛盾的积极努力。我国进入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表现为:一方面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思想道德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更加牢固,全社会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向,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理想信念动摇,是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根本思想根源。而缺乏理论修养,是理想信念动摇的主要思想原因之一。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深入分析党的执政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科学总结世界上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全面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坚定性。
差异性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都必然通过文化价值的重新塑造来表现,因此呈现多元、多样、多变,与一元的理论之间产生文化矛盾。这一文化矛盾有时很尖锐。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粹主义,后现代思潮,后马克思主义,等等,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08宪章”派,“万言书”派,左右各种声音干扰很多。只有坚持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科学解答中国问题,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如何解答文化矛盾,需要文化统一战线,需要包容性发展,对话,但是所有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难点:新旧全球化时代大转换及其时代问题谱系的研究;──对知识生产或者弹性生产的资本主义,象征与符号世界,网络和虚拟世界,现代性的衰落、与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后资本主义道路的重新设计与选择、生态问题、发展问题、日常生活与消费社会问题等等,做系统分析。
工程取得的重大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加强,从根本上扭转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度弱化的状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4本新教材陆续在全国高校投入使用配合使用新教材,工程组织和推动了任课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改革等工作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国内外参观考察,帮助广大教师开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方法,拓展国情教育和实践教学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凝聚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
由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已达46期,培训了5000多人,成为理论队伍特别是人文社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名牌项目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工程建设的内在灵魂
马工程的可贵固然在于取得了伟大理论成就,但更可贵的是它大力弘扬了马克思主义自身应有的不断发展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
马工程根据时代精神创新理论,追求时代变化中“相对中的绝对”,但并不因此就成为封闭通向未来发展道路的障碍物。马工程是一座理论丰碑,更是照亮通向更高理论境界的灯塔。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远没有完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更没有结束。许多更深、更重大问题,需要全国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一道,继续探索。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发表时间:2012-07-3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赵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着力点”之一。近日,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统一在一个大的过程中。因此,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共同性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珍惜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
记者:如何认识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关系?
杨胜群:几十年前我们党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让产生在异国土壤上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壤上扎下根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天,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要以这两大理论体系成果为基础和新的起点,而不是要离开这两大理论体系成果,从头开始或另辟蹊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已经为实践所证明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我们特别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不能动摇,不能折腾。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一定要真信,才能做到真学真用,才能谈得上坚持和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践是“第一”
记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什么样的学风和思想作风?
杨胜群:实践永远是“第一”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三“化”,哪一“化”都必须在实践中实现;离开了实践,哪一“化”都实现不了,三“化” 就是一句空话。
加强实践,当前主要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运用。一些党员、干部学习理论,并没有准备或真正将它付诸实践,将理论停留在报告里、口头上、文件里,甚至讲的理论是一套,做的实际又是另外一套。这种学用脱节、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对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百害而无一益。
切实将理论付诸实践,远比做“空头政治家”要艰苦得多。我们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求真务实,坚持把学习理论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坚持不断创新
记者:怎样认识创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杨胜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需要不断创新,思想僵化、停滞,因循守旧,固守本本,是与之格格不入的。
今天,坚持不断创新,从党来讲,就是要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自满、不懈怠,不断以新的理论、新的经验和新的方法,去破解新的难题,应对新的挑战,化解新的风险。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真正把创新作为不变的精神价值追求;努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善于从新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提炼新的认识,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当前,特别要通过倡导创新思维,努力营造鼓励、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倡导以创新思维看待党的创新理论,以创新思维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以创新思维看待 群众创造的新经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记者:怎样理解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主体作用?
杨胜群: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要明确理论是为人民群众的,使我们的理论真正反映人民的愿望,代表人民的利益。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理论创造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真正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吸取思想营养和理论元素,把人民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作为理论创新的活水源头。要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掌握,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真正能够产生影响和作用。总之,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归人民大众。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意义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日报》 日期:2012-6-27 理论工程 灵魂工程 创新工程
——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
李君如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04年4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已经过了八年时间。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我一开始就是这一工程的协调小组成员和第一批重点教材《科学社会主义概论》课题组的首席专家,后来又成为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程参与了这一工程。我深深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一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首先是一项理论建设工程
在现代社会中,“工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工程,指的是“以某组设想的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某个(或某些)现有实体(自然的或人造的)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的过程”。广义的工程,指的是一个团队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我们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一具有目的性,二具有组织性,三具有协作性,四具有时间性或计划性,符合上述广义的工程定义。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这项工程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是课题组集体协作和攻关的产物。
就编写教材来说,从课题组成立到提纲编写,再到教材撰写,一直到最后审批出版。期间在经过严密的立项审批过程后,还要经过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课题组内部反复讨论、反复修改,成稿再报课题各主管单位审议后,还要经过工程咨询委员会反复审议和组织专家反复审改,最后才能上报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批准。这些教材,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反映了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创新发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培养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围绕这一目标,八年多来,工程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高扬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巩固党的理论阵地,团结和凝聚广大理论工作者等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理论工程。
这是一项灵魂建设工程
首先,这一工程的重要落脚点是铸炼人的灵魂的工程。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中央有关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注意到在某些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某些学科领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弱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淡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文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一些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到高校文科教学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工程实施的一项基本任务。
其次,这一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工程计划组织编写100多种专业课教材,特别是43种工程重点骨干教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我国高校的文科教材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由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工程咨询委员,以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孜孜不倦、辛勤工作,为编写铸炼人的灵魂的高校文科教材,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是一项理论创新工程
从中央实施这一工程之初,胡锦涛同志就强调要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当今时代,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而只能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新的有说服力的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否在理论创新中形成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又符合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因此,各个课题组都努力在理论创新上下功夫,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破解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难题,回答社会上包括广大学生在生活中提出的模糊认识问题。
比如,科学社会主义课题组在研究中注意到,以往的同类教材都围绕着“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怎样取代资本主义”这一主线展开,讲的都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道理,而我们的实践在探索的已经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因 5 此,我们课题组决定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对象开始,把“革命”与“建设”这两个板块打通并衔接起来,使得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一个“革命”与“建设”有机统一的完整学科,成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现实理论参考价值的科学成果。这样的努力,对于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是一项人才建设工程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在铸炼人的灵魂的工程中,关键又在老师。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无论是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还是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编写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这一切最终都要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来付诸实践。如果一名教师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在课堂上不坚持马克思主义,那么,工程的各项工作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有一条很好的经验,就是始终注意让全国各高校教师和各单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参与工程的各项工作,并在参与中受到锻炼提高。几年来,这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壮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提升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思想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工程还在每年暑假组织教师到西部地区了解国情,到革命老区体验学习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到改革开放前沿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理解;同时,组织一部分教师出国考察,开阔视野,深入了解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现状。特别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安排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到中央党校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一个月研修培训,直接听取中央有些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授课,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了解中央重大决策的背景、过程、内容和意义,并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增强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教学骨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是由于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这项工程在推出大量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为工程深入开展以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和保障。
最近,李长春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愧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础工程。实践证明,八年多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进一步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为我们创新了理论工作机制,打开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突破口,搭建了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平台,有力促进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新问题。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让这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结出更为灿烂的思想果实,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传播,是我们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不容推卸的职责。
(作者系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二)2012年06月08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挥首都优势 助推工程深入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
八年来,在中央的领导下,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学科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北京市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目前,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共有8大门类、28个一级学科,6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4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8个,硕士授权点15个。在
市重点学科评审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行政策倾斜,截至目前,共建有1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市级重点学科,市级财政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同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建成了300多门市级精品课,占全市精品课程总数的30%以上。在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评选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类获奖成果共有11项。
二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实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者文库”出版计划,3年共出版科研专著18本,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推动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并提供专项经费支持。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共建立了39个研究基地,其中中央在京高校22个,市属高校17个,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基础。
三是教学科研工作队伍茁壮成长。实施“铸魂工程”,每年组织数百名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到革命老区和红色基地学习考察。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术诚信等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宣传表彰师德典型。高度重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和工程教材任课教师培训,每年组织1800名教师参加市级研修班培训;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团队工程,充分发挥北京市专家资源优势,通过拜师结对形式,大力推进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
当前,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向前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研究,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继续按照巩固、调整、发展的原则,努力在首都高校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推进首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推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为契机,制定并下发北京市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意见,召开全市专题工作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确保高质量地开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为重点,不断完善名师工作室、网络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三大平台,推进落实专家学者参与一线教学相关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首都人才聚集的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臵机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以讲学、访学、培训、进修为载体,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集聚资源 发挥优势 创新发展
上海市教卫工委、上海市教委
近年来,上海教育系统坚持把工程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有力推进了工程的深入实施。
首先,依托阵地优势,促进思政课堂和网络课堂的相互配合。上海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充分运用工程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果,紧紧依托思政课课堂主渠道,拓展网络虚拟课堂,促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与学生思想的“同频共振”,赢得了学生的“共鸣共识”。
我们依托工程重点教材,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通过举办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月”,集中开展教学比赛、教学论坛、教学观摩、教学培训等全市性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形成了全市高校关注教学、钻研教学的良好氛围。
上海还积极拓展网络理论教育“新阵地”。2007年,上海率先建成了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迄今注册用户达到50万人,每天用户动态数超过1500万,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我们引导教师进驻易班,建立网络教学班,将课堂共性教学与网络个性指导相融合。许多教师还开通了思政课教师博客、微博,设立网上工作室,与学生直接对话,为学生解疑释惑,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其次,发挥学科优势,促进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开展“集群式研究”,进一步凝聚了学术队伍,凝炼了学科方向。我们组织6所高校专家学者进行集体攻关,编写“六个为什么”学习宣传系列丛书,为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吸收大中小学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参与教育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课题研究和试点工作,突破了学段之间、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界限,形成了协同创新优势。
第三,集聚人才优势,促进教学水平和师德素养的有效提升。我们着力构建立体培养培训体系,引导教师不仅研究理论,更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实际。
思政课05课程新方案实施以后,上海对全市思政课教师进行了轮训,同时建立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协作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积极推荐优秀思政课教师参加中宣部、教育部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和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示范培训班。同时组织完成本市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还增设新教师岗前培训,使年轻教师能够接受系统的教学基本功培训。
深入开展国情教育,促进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为提高青年教师对国情的深入了解,上海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组织近800名骨干教师参加为期1个月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除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外,还组织学员开展实地调研,引导教师深入了解社情国情,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臵机制,吸引、鼓励专家参与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形成育人合力。例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整合校内外学科资源,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创造了多学科专家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项链模式”,使更多的名家大师走上了思政课讲台。同时,为一批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效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设立了名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学研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从2009年开始,专门推出了针对中青年理论骨干的人才培养项目——“阳光计划”,每年遴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研究兴趣选定研究课题,通过持续性的课题资助跟踪培养。
锻炼人才 繁荣学术
中国人民大学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坚持把完成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任务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为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创造良好条件。我校共有151位教师参与工程重点教材编写,59位教师担任了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的首席专家,众多学者承担了工程重点教材的审改工作。此外,还有多位教师主持和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等多项课题的调查研究,10名教师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0多名教师参加了中宣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举办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参与工程的不仅有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学者,也有大批新生力量,中青年学者担任首席专家和主要撰稿人的比例已达47%。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对哲学社会科学来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在这个方面,工程系列重点教材和研究成果正在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下一步,我校将以工程成果为基础,加强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继续参与好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工作,进一步落实工程教材和成果的使用和推广,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和学术骨干的重点培养。
第二,切实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我校在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研究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专门设立了一批“原著原典选读类”课程,组织“红船领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活动,鼓励学生以阅读原著、写读书笔记、参加读书会等形式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校率先在所有财经类专业的研究生中开设《资本论》课程,组建了全国高校唯一的《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并将举办《资本论》暑期高级研修班。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中央和教育部的部署,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我校始终重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努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下一步,我们将在学科建设、课时安排、教育教学等工作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做好工程教材的推广使用,积极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工作,大力加强任课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 9 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同时,更加支持参与工程工作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的工作,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工程、服务工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陈占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重要的教材保证、学科支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正确导向和有力支持。
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纳入工程,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高质量的教材是保证高水平教学的前提。2005年,党中央专门研究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决定将原来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必修课,并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工程,集中力量,统一组织教材编写工作。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每本教材都要经过一线教师专家学者的审议、教育部党组审定,然后经工程咨询委员会集中审议把关,并组织部分高校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进行反复集中修改并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报中央审定出版。这一系列严格的政治、学术把关和审议审改制度,确保教材达到了思想上、学术上的一流水准。因此教材投入使用后,受到了高校师生的广泛欢迎。教材出版后,还要进行多次修订,及时把中央最新精神吸收补充到教材中,保证了教材内容和形式的与时俱进。
2010年,中央又批准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把5门新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纳入到工程,这是中央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的新的重大部署。按照新方案编写的硕士研究生必修课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博士研究生必修课教学大纲《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已投入使用,其余三本选修课教材的教学大纲也将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在这几本教材的推动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工程决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增设为一级学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没有直接依托的学科,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2005年,在工程的有力推动下,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与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搭建了直接的学术平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
工程为培养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关键在教师。在工程的组织和推动下,广大教师积极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理论热点研讨和暑期国情调研等活动,学习由工程提供的参考资料和权威影像资料,开阔了理论视野,深化了对前沿重大问题的思考,增加了对基本国情的了解,这对于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大有益处。特别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10 担任了工程课题组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他们在积极做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在工程的指导和推动下,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逐渐认识到对重大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始走上了以教育教学促进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支撑教育教学的良性互动的新路子。他们努力把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自觉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及其相互联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赢得了青年学生的欢迎。
推进学科和教材体系建设
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 万俊人
作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的重大推进上。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关键时期,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从逐步恢复、调整充实,到快速发展、全面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高度作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战略决策,为整体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提供了充分资源和有力保障。
一方面,工程提供了各种资源和制度条件,广泛调动、汇聚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集中力量、全面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历史演变、学科演变的基本规律、学科知识系统的发展变化和前沿趋势,为完备各学科体系和知识创新铺垫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提供了优越的保障。另一方面,工程的实施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评估,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我国哲学社会学科体系与当代国际前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更清晰地看到了我们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这种全面评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的知识创新建立了坚实的学术平台。
以我所参与的《伦理学》课题为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攻关,系统了解了国内外伦理学科近代百年来的总体发展情况,特别深入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实践和学科体系建构的新情况、新经验、新思想,不仅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的历史形成、现代发展、当代主题和未来前景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而且也对工程伦理学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基本理论问题或难题、研究目标等有了清醒科学的认识,从而有可能对《伦理学》教材的编写进行较高水平的理论整合和理论创新。比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准确地总结概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的道德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表述,以学理方式使它们较为充分地体现在工程《伦理学》的教材编写中。
教材是学科体系的科学概括和严格系统的知识表述。我国创立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时间相对较短,教材的自主编写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哲学社会科学曾经出现过一段教材编写的繁荣时期,产生了一批教材精品。但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新教材的编写和老教材的修订都呈现滞后乃至阙如的状态,不仅教材体系不够完备系统、缺乏权威规范,而且知识更新和知识创新严重不足。工程的实施为改变这一状况注入了空前强大的动力。首先,它为我们全面检验和评估已有的文科教材体系提供了国家规范和国家标准的大平台;其次,它实际上是集全国学术精英,全面推进和完善我国文科教材体系,是我国教材编写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大协作、大创作。事实证明,它更是我国教材编写史上的一次大发展、大收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不仅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也以教材编写的学理方式,较为全面、系统、科学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暨最优成果。
以《伦理学》为例,课题组系统梳理了国内已有的40多部《伦理学》教材和欧美、前苏联东欧的十余部代表性《伦理学》教材,不仅使我们对伦理学教材体系的总体发展和知识状况有了明确而完整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们创新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伦理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表述的学术信心和理论底气。
扎根国情省情 勇于改革创新
广东省教育厅
积极投身于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高等教育战线责无旁贷、理应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我省高校中共有9人担任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有20人成为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省教育厅和高校通过建设平台、组建团队、资金支持、减轻其他工作任务等具体措施,全力支持工程专家的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多途径筹措经费,保障工程建设经费落实到位,仅2010年度工程重点教材师资培训经费就投入了100万元。
我们深切感到,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引导高校独立设臵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建立专项经费投入机制,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工作体系,形成了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要求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课程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名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优秀青年教师团队培养工程”、“优质课程建设工程”和“理论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名师、骨干教师和模范教师;我省倡导的跨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联赛,使得一批极具潜质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优质课程建设覆盖了全省3/5的高校,有效促进了全省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三是强化实践教育。坚持将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化、实践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实践教育活动基地固定化,把实践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落实课时、学分和经费,初步构建起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大课堂教学格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广东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教学的满意率不断提高,从2007年的89.2%上升到2011年的93.2%。
我们深切感到,要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必须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坚持组织全省高校优势力量,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服务于国家和广东改革开放的 伟大实践。我们每年发放课题指南,组织骨干人员集体攻关重大问题。高校教师成为重大问题研究任务的承担主体。仅2011年我省高校教师就承担国家级课题11项,省部级课题15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54篇,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下一阶段,广东高等教育战线将紧紧围绕贯彻实施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支持、深入推进工程工作。
在参与工程中锻炼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工程首席专家 韩震
多年来,工程始终把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作为核心任务。我作为一名长期参与工程工作的学者,多年来更是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工程在培养、锤炼中青年专家学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成立了由一大批权威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帮助把关。目前为止,工程已组织召开了工程集中审议会88次,很多咨询委员以病躯、高龄,坚持平均每年审看文稿约1000万字,为党的事业付出了艰辛劳动。在参加审议过程中和平时垂询请教中,咨询委员们以无比坚定的政治信念,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博大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科学求实的民主作风,为我们树立了为人为学的楷模和榜样,无不深深地感染和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工程在课题组组建上强调老中青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深专家传帮带作用,为中青年理论骨干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在教材编写和重大问题研究过程中,老专家们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对中青年学者予以充分信任、大力扶持培养,在学术上高标准要求,在工作任务上赋予重担。在很多重大问题的集体攻关和激烈讨论中,平等对待,鼓励有加。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很多中青年学者在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重大问题研究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工程把宣传文化系统实施的“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和工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创新了理论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机制。据了解,目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的理论人才有70多人,其中40多位是直接参加工程工作的中青年学者。把“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和工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对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关怀,使中青年学者得到极大的鼓舞。现在,参与工程组织的骨干培训,已经成为广大中青年学者引以为荣的事情。
几年来,工程每年都组织工程专家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进行专题调研、国情考察,使学者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央精神,了解了基本国情,自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作为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自觉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学术素养,而且进一步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
总之,通过参加工程工作,深切体会到深入推进这项工程意义重大,不仅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锻炼提高的重要平台。
本报讯 6月8日上午,我校在四牌楼校区老图书馆2楼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并研究部署落实会议精神。校领导郭广银、易红、左惟、胡敏强、浦跃朴、刘京南、郑家茂、沈炯、丁辉、刘鸿健以及党办、校办、社科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等部处、院系党政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上,刘京南副书记首先传达了中共中央宣传部6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的精神。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深入推进工程,更好地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李长春同志在会议上提到,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成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思想理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次,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工程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如何在学校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研究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最后,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
党委书记郭广银在发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是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尤其是李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思想理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对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性思考。全校要站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尤其是李长春同志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正确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价值和意义。学校党委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的召开,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认识,激励我们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使命和责任,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创新,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做出应有贡献。会议为深入推进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加强队伍建设上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教学提供(下转四版)
-----------------转版-----------------
(上接一版)了宝贵机遇,我们应该抓好这个机遇,使“三进”更有效。
二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水平。一是突出东大特色。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优势,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用中国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不断加大对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力度,开展联合科研攻关。二是坚持现实导向。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生动的实践,特别是就近利用好苏南的成功实践,着力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热点问题,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产生重大理论成果和社会影响。三是坚持集成创新。要积极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 14 部的作用,整合和集成研究力量,开展多角度、跨学科研究,争取取得一批有理论深度和实际价值的成果,提升我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提升我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在全国尤其是全国同类高校中的地位。
三要加强课程教材研究,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一是抓好教学规范。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的相关要求,对照教育部颁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认真落实学校教学规范“六个环节”的要求,规范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夯实课程建设的基础。二是建好教学资源。努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优质资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程建设,促进各学院和职能部门协同,共同打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网络平台,努力推动网络自助学习,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要在已经全面采用2005年新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理解教材,根据学校实际编写教学辅助资料,加强课件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三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着力推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结合,建立融课堂、实践、网络为一体的、力求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要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四要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和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建设良好人才成长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伦理学、法学、艺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发挥平台集聚人才、汇聚资源、辐射思想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高端引领,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力培育优秀团队,培养政治坚定、学贯中西、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三是加强师德建设。把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使命感、自豪感、责任感放在突出位置,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者自觉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和人格修养,做到知行合一,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积极探索者和模范践行者。四是加大支持力度,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者的自信心。要关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积极增强和调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者的积极性。
五要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一是组织一批专家学者组组成理论宣传讲师团,深入院系基层举办理论报告会,大力宣讲工程研究成果,答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信念。二是积极发挥校内媒体的积极作用,在校报、校园网络等校内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宣传工程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重要思想认识,扩大成果影响,宣传学校在工程开展中取得的成绩。三要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加强建设红色网站“至善网”,深化红色网站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的整合,增加互动栏目,适应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的新需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最新成果引领学校师生员工,把理论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指导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强大动力,不断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创新,推动重点突破,努力争先进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董萱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
200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全面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不断深化
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七大精神。工程各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部署,将十七大精神贯穿到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围绕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列出50多个研究选题,组织有关课题组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贯穿到教材编写中。围绕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列出20多个宣传选题,组织工程专家在中央主要报刊发表学习体会文章,深入宣传、阐释十七大精神。
深入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先后拟定50多个重点课题,组织工程专家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发表文章100多篇,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报告。
二、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拓展
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讨。召开建设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列理论研讨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围绕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各课题组召开各种类型研讨会60多次,推出了一批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针对民主社会主义问题,组织发表10多篇重要理论文章,帮助干部群众澄清错误认识,引导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继续编写反映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系列通俗读物。组织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工作扎实推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新编译和审核工作取得重要进展。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审议和修改工作基本完成,出版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形成一批阶段性成果。18个子课题组已经完成对经典著作相关领域基本观点的梳理工作;基本完成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相关领域研究情况的梳理工作;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的工作也在逐步展开。
四、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目前已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9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46个,同时还在本学科领域建立了25个博士后流动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全部出版使用,受到广大师生普遍欢迎。为进一步反映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吸收高校师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4本新教材正在组织修订。
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总体规划》,计划用8年(2004—2012)左右时间,组织编写基本覆盖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教材,逐步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工作稳步推进,第二批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已经启动,第三批重点编写教材的项目招标工作正在进行。
五、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理论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梯队建设。选拔20多位思想政治素质好,学术功底深厚,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担任工程咨询委员和课题组首席专家。组织工程专家开展国情调研,了解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部分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赴芬兰、瑞典、丹麦等国进行考察。继续认真做好“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重点培养优秀中青年理论人才。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工作。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已举办18期,近2000人参加培训。各省(区、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培训工作全面展开。从2007年起,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现已举办5期,培训500多人,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进行轮训。
六、工程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及时反映工程的进展情况和研究成果。工程《简报》和《参考资料》已编发300多期,全面反映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介绍工程各项重大研究成果,促进工程各课题组的交流。
进一步加大对工程重大活动和重要成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工程专家参与中央媒体重要活动的力度。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的《劳动者之歌》栏目宣传工程专家。
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组织工程专家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学者来华研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加深了工程专家对世情的了解,也扩大了工程的影响。
第三篇:李长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6月2日)
李长春
《 人民日报 》(2012年06月04日 02 版)
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是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深入推进工程,更好地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成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思想理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实施的最重大、最基础、最具深远意义的思想理论建设工程。自2004年工程启动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工程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精心组织、大力实施,广大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认真负责,基本完成阶段性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发挥了龙头作用、基础作用和导向作用。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依据。工程专门设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审核和修订课题组,于2009年底推出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作提供了更加准确、权威的译本。2011年,以两部文集为基础,联系实际推出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及其《学习导读》,为党员干部学习经典著作提供了重要读物。组织编写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论文化建设》、《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工程专门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设立了18个子课题进行分类研究,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到工程教材编写、理论宣传和重大课题研究中,帮助人们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为提高全党和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有力推动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念。结合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和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深入研究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深入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刻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入总结各地各部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经验,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组织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组织制作播出《复兴之路》、《旗帜》等一批电视理论专题片,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材。这些工作,有力推动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3.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加强引导,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确立一大批专门课题,深入研究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法治理论、政党理论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编写推出《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地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切身利益问题,帮助人们加深对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理解,探索了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走进群众的有效方式。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错误思潮,组织发表一大批重点文章,推出《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等重要理论读物,引导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这些工作,密切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促进了理论与群众的结合,增进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充分发挥了引导社会热点、疏导社会情绪、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积极作用。
4.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为一级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地位。推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许多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学院,设立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汇聚了一大批研究和教学力量,壮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制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总体规划》,组织编写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从已出版的教材来看,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三个充分反映”的要求,即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从教学实践看,无论思想水平还是学术水平,在现有同类教材中都是一流的,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形成了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干教材,进一步打牢了马克思主义教学的重要基础。这些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极大地推进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为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加强,从根本上扭转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度弱化的状况。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示精神,将原来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并将教材编写和教师培训纳入工程。2006年9月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4本新教材陆续在全国高校投入使用。配合使用新教材,工程组织和推动了任课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改革等工作。有关部门还印发了一系列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提供了一大批有参考价值的权威书籍和影像资料,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国内外参观考察,帮助广大教师开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方法,拓展国情教育和实践教学,一大批省部级干部和劳动模范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2010年,中央又批准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编写的教学大纲将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的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改观,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显著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6.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凝聚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工程始终把培养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坚持把课题立项与凝聚人才结合起来,把理论研究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把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造就了一大批理论骨干和拔尖人才。目前,工程组建了160多个课题组,直接参与工程工作的专家学者3000多人,间接参与的有数万人,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工程实施以来,由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已达46期,培训了5000多人,成为理论队伍特别是人文社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名牌项目。同时,加大地方研修工作力度,目前全国已培训7万多人。工程还组织1500多人次开展国情调研,组织100多人次出国考察,邀请几十个国家200多位知名学者来华交流。这些工作,进一步团结和凝聚了广大理论工作者,激发了他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增强了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入理解,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推动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作为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其成功的实践、丰硕的成果,展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对新形势下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实施这一工程,进一步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决心和信心;整合了理论研究资源、创新了理论研究机制,实现了理论工作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基础学科领域和应用学科领域的深度结合;打开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突破口,第一次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较为完整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搭建了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平台,培养造就了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实践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愧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础工程。
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
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90多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表明,我们党正是靠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实现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理论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1.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新的实践探索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空洞、僵化、刻板的教条,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成立91年、在全国执政63年、领导改革开放34年以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重大创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与此相对照,我们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还落后于这一伟大实践,一些人没有立足于这一伟大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2.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增强话语权、提高我国软实力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面临难得的大好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暴露出诸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经济复苏引擎。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空前增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充满信心。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仍然受到诸多方面的干扰,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争取发展主动权的竞争和价值观的较量日趋激烈。从国内看,社会思潮复杂多变,干部群众中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和思想疑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进一步扩大中国发展道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灵魂是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科学理论。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是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一方面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思想道德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更加牢固,全社会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向,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4.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思想上的先进和纯洁。这些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坚持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提高思想理论素养为根本,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深入分析党的执政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科学总结世界上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全面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以各项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是确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紧紧围绕这一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把工程不断引向深入。
1.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推进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要把坚持质量和保证进度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动员更多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党的十八大前后基本完成既定的教材编写任务。要始终把政治导向和学术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达到一流水准,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的研究,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要深入研究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基本内涵、实践要求和指导意义,把相关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中。要一手抓教材的编写、一手抓教材的使用,把工程教材的统一使用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学工作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和指标。要加强对工程教材任课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工程教材使用的成效。要广泛听取高校师生的意见,认真组织好教材的修订完善,使工程教材真正成为体现时代发展、适应教学实践、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掌握工程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工程教材的应有作用。
2.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引导干部群众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针对当前干部群众中出现的一些思想疑虑和困惑,针对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阐释,帮助干部群众明辨是非、澄清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要深刻阐明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要继续围绕“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围绕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重大问题,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紧密结合上,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要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收入分配、医疗住房、道德风气、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继续编写好通俗理论读物,解疑释惑、化解矛盾,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环境。
3.进一步加大工程的宣传力度,充分展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丰硕成果。要把宣传展示工程研究成果,作为迎接党的十八大成就宣传和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增强宣传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各级各类媒体、理论刊物、新闻网站等,要紧紧围绕工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开展宣传,使工程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重要思想认识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要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到高校、机关、企业、社区举办理论报告会,深入浅出地宣讲工程研究成果,使这些成果更好地为全社会所共享。同时,也要宣传好工程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宣传工程在学科体系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宣传工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效,宣传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的可喜局面,引导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工程,更加积极地支持工程。
4.深入开展对外交流,努力扩大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工程作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主动宣传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论成果和宝贵经验,宣传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理念,宣传我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理念、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展现我和平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友善的国家形象,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的外部思想舆论环境。要善于运用国外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和手段,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要加强与国际学术机构、知名学术团体特别是国外智库的交流,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国外专家学者增加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5.继续发挥工程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要把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作为战略任务,引导广大理论工作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继续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继续组织工程专家开展国情调研,考察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考察了解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新进展。要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中青年学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要支持一些既有丰富国内国际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造诣的实际工作者参加理论研究,鼓励他们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有所建树,使他们成为理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理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发扬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术流派的相互切磋、平等讨论,鼓励大胆探索,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多出成果的良好学术环境。要充分调动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和依靠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热切呼唤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热切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推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全面深入推进工程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李长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百度文.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 6月 2日 李长春
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 是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 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分析形势,明确 任务,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深入推进工程,更好地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哲 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成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思 想理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深入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 大决策, 也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实施的最重大、最基础、最具深远意义的思想理论建设工程。自 2004年工程启动以来,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 工程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精心 组织、大力实施,广大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认真负责,基本完成阶段性任务,取得了丰硕成 果,在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发挥了龙头作用、基础作用和导 向作用。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 供了重要依据。工程专门设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审核和修订课题组, 于 2009年底推出了 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 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 ,为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作提供了更加准确、权威的译本。2011年,以两部文集为基础,联系 实际推出了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 及其 《学习导读》 , 为党员干部学习经典著作提供了重 要读物。组织编写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论文化建设》、《论党的群众工 作》重要论述摘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工程专门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 设立了 18个子课题进行分类研究, 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并运用到工程教材编写、理论宣传和重大课题研究中,帮助人们分清哪些是
必须长期坚持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 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这 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为提高全党和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有力推动了用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念。结合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和我国 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不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深入研究阐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把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深入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刻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 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入总结各地各部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经验,为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组织编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科 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 , 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 果提供了重要辅助材料。组织制作播出《复兴之路》、《旗帜》等一批电视理论专题片,为宣 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材。这些工作,有力推动了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信心和信念。
3.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加强引导,为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确立一大批专门课 题,深入研究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法治理论、政党理论等重大问题,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编写推出 《理 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地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 切身利益问题,帮助人们加深对党
和政府决策部署的理解,探索了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走进 群众的有效方式。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错误思潮,组织发表一大批重点文章,推出《六个为什 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等重要理论读物,引导 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这些工作,密切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促进了理论 与群众的结合,增进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充分发挥了引导社会热点、疏导 社会情绪、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积极作用。
4.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奠定了重 要基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为一级学科,下设 6个二级学科,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地 位。推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许多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学院,设立了一批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汇聚了一大批研究和教学力量,壮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制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 《总体规划》 , 组织编写重点教材, 编写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 性成果。从已出版的教材来看,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三个充分反映”的要求,即充分反 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 最新进展。从教学实践看,无论思想水平还是学术水平,在现有同类教材中都是一流的,特 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形成了充分体现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干教材,进一步打牢了马克思主义教学的重要基础。这些工作,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极大地推进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 体系建设,为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加强,从根本上扭转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度弱 化的状况。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示精神,将原来的 7门必 修课调整为 4门,并将教材编写和教师培训纳入工程。2006年 9月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4本新教材陆续在全国高校投入使用。配合使用新教材,工 程组织和推动了任课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改革等工作。有关部门还印发了一系列相关教学参 考资料,提供了一大批有参考价值的权威书籍和影像资料,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国内 外参观考察,帮助广大教师开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方 法, 拓展国情教育和实
践教学, 一大批省部级干部和劳动模范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2010年, 中央又批准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编写的教学大纲 将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的 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改观,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显著提高,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6.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凝聚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工程始终把培养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坚持把课题立项与凝聚人才 结合起来,把理论研究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把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造就了一大 批理论骨干和拔尖人才。目前,工程组建了 160多个课题组,直接参与工程工作的专家学者 3000多人,间接参与的有数万人,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工程实施以来,由 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已达 46期,培训了 5000多人, 成为理论队伍特别是人文社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名牌项目。同时, 加大地方研修工作力度, 目前全国已培训 7万多人。工程还组织 1500多人次开展国情调研, 组织 100多人次出国考察, 邀请几十个国家 200多位知名学者来华交流。这些工作,进一步团结和凝聚了广大理论工作 者,激发了他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增强了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入理解, 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推动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作为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其成功的实践、丰硕的 成果,展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对新形势下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 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实施这一工程,进一步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 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的决心和信心;整合了理论研究资源、创新了理论研究机制,实现了理论工作部门和实际工 作部门、基础学科领域和应用学科领域的深度结合;打开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突破口, 第一次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较为完整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搭建了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平台,培养造就 了一批政治
坚定、学贯中西、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 青年理论家。实践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愧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础工程。
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高度,深刻认识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
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 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90多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表明, 我们党正是靠 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 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实现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七 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理论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理论自觉和理论自 信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新的历史起 点上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1.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新的实践探索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空洞、僵化、刻板 的教条,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高 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我们党成立 91年、在全国执政 63年、领导改革开放 34年以来, 推动中国经济社会 发生了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重大创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 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与此相对照,我们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还落后于这一伟大实 践,一些人没有立足于这一伟大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
成 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 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 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这 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 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 成果,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2.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 自信,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增强话语权、提高我国软实力的必 然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 力,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面临难得的大好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
击,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暴露出诸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经济复 苏引擎。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空前增强, 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充满信心。同时,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仍然受到诸多方面的干扰, 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争取发展主动 权的竞争和价值观的较量日趋激烈。从国内看,社会思潮复杂多变,干部群众中还存在不少 模糊认识和思想疑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 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马 克思主义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进一步扩大中国发展道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 自信,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灵魂是核 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科学理论。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 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是思想
理论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一方面要看到,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思想道德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更加牢固,全社会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全民族的思想道 德水平不断提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 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 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 滋长。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 向,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4.深入推进这一工程,是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保持党的先 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 表现在理论上、思想上的先进和纯洁。这些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 党,坚持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提高思想理论素养为根本,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为抓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党的意 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 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 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 为紧迫。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深入分析党的执政环境发生的深 刻变化,科学总结世界上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全面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 党建设规律,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 论氛围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当前,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正以各项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 是确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紧紧围绕这一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 出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把工程不断引向深入。
1.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推进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要把坚持质量和保证进度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组织协
调力度,动员更多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党的十八大前后基本完成既定的教材编 写任务。要始终把政治导向和学术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达到一流水准,经得起历史和实践 的检验。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 继续深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的研究, 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要深入研究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基 本内涵、实践要求和指导意义,把相关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中。要一手抓 教材的编写、一手抓教材的使用,把工程教材的统一使用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学工 作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和指标。要加强对工程教材任课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教材的 编写意图、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工程教材使用的成效。要广泛听取高校师生的意见, 认真组织好教材的修订完善,使工程教材真正成为体现时代发展、适应教学实践、深受学生 欢迎的精品。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掌握工程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指导, 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工程教材的应有作用。
2.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引导干部群众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针对当前干部群众中出现的一些思想疑虑和困惑,针对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深入研究阐释,帮助干部群众明辨是非、澄清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要深刻阐 明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要继续围绕“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围绕 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
度等重大问题,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 内与国际的紧密结合上,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正确理论,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要针对人 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收入分配、医疗住房、道德风气、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继续编写好通 俗理论读物,解疑释惑、化解矛盾,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环境。
3.进一步加大工程的宣传力度,充分展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丰硕成果。要把宣传展示 工程研究成果, 作为迎接党的十八大成就宣传和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 精心设计、精心安排, 增强宣传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各级各类媒体、理论刊物、新闻网站等,要紧紧围绕工程在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 研究成果开展宣传,使工程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重要思想认识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 影响。要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到高校、机关、企业、社区举办理论报告会,深入浅出地宣讲工 程研究成果,使这些成果更好地为全社会所共享。同时,也要宣传好工程工作取得的积极进 展,宣传工程在学科体系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宣传工程推进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效,宣传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的可喜局面,引导社会各界更加深入 地了解工程,更加积极地支持工程。
4.深入开展对外交流,努力扩大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工 程作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主动宣传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 的巨大成就、理论成果和宝贵经验,宣传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 理念,宣传我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 情、发展理念、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展现我和平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友善的国家 形象,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的外部思想舆论环境。要善于运用国外受众易于理解和接 受的形式和手段,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中国 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要加强与国际学术机构、知名学术团体 特别是国
外智库的交流,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国外专家学者增加 对当代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5.继续发挥工程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要把培养马克 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作为战略任务, 引导广大理论工作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 于人民。要继续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 班,继续组织工程专家开展国情调研,考察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考察 了解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新进展。要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中青年 学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要支持一 些既有丰富国内国际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造诣的实际工作者参加理论研究,鼓励他 们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有所建树,使他们成为理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坚持“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尊重理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发扬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术流派的相互切磋、平等讨论,鼓励大胆探索,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多出 成果的良好学术环境。要充分调动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政治上充分信 任和依靠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全身心投入 到工作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热切呼唤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热切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推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全面深入推进工程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建设工程实施流程
二○一一年十月
建 设 工 程 实 施 建 设 流 程
建设工程实施建设流程
可行性研究---环评---地质灾害评估----立项(或项目建议书)---投资计划批文--用地选址定点----初设方案--初设审批---施工图设计---总平报审---工程论证---规划报审----报建----招标――签订施工合同――-签订监理合同――办理施工许可证――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竣工验收――移交物业
一、设计阶段
1、设计基础资料收集(客服提供产品建议书)
2、核定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出具规划设计草案
3、概念方案设计
4、项目设计指导书
5、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
6、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规划单体设计
7、方案评审(先组织设计部人员内审,如有必要可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内部评审)
8、确定规划、单体方案
9、出具规划方案报建图(可同时:确定景观设计任务书)
10、出具初步设计文件(可同时:委托景观设计)
11、形成实施方案(可同时:进行景观设计方案评审,确定方案)
12、确定施工任务书(可同时:确定景观设计任务书)
13、进行施工图设计(可同时:进行景观施工图设计)
14、施工图审查(可同时:进行景观施工图审查)
15、提交施工图(含景观施工图)
16、编制施工图预算书
二、招标程序(由公司投资部完成)
1、向招投标管理机构报建
2、核准招标方式和招标范围
3、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3.1、投标须知;
3.2、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 3.3、招标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文件; 3.4、预算控制价的计算依据及其计算方式; 3.5、评标的标准和方法 ;
3.6、交货、竣工或提供服务的时间;
3.7、投标人应当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资信证明文件;
3.8、投标保证金的货币数额、交纳形式、交纳截止时间、投标保证金的退还方式;
3.9、投标文件的编制要求 :投标文件的格式及附录; 3.10、提供投标文件的方式、地点和截止时间 ; 3.11、开标、评标的日程安排 ;
3.12、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格式及合同条件;
以上内容完成之后,经投资部、财务部、工程部、公司领导审核后确定
3.13、要求投标人提交的其他材料。
4、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5、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资格预审/资格后审)
6、发招标文件
7、项目现场勘察
项目勘察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现场是否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条件; 2)施工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3)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
4)施工现场的地址、土质、水文等情况; 5)现场的环境; 6)临时搭建的设施等。
如果投标人认为需要再次进行现场勘察,招标人应当予以支持;或者招标人也可以让投标人自行进行现场勘察。
8、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
9、组建评标委员会
10、开标、评标,提交评标报告
11、确定中标人
12、招标人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13、发出中标通知书
三、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单位缴纳有关费用后由公司投资部完成)
四、签订监理委托合同(由公司投资部完成)
五、办理施工许可证
1、办证所需以下材料:
1)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资料由审图机构到办证大厅办理备案
经审查的全套施工图纸(包括水、电,原件)
2)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书,抗震设防要求核准意见书
3)中标通知书(招标站已备案)(复印件)
4)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登记书(5份,附件材料一套)5)廉洁协议书(原件4份)
6)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申请表(原件2份)7)工程地质勘察合同,工程设计合同 8)监理合同
9)施工合同,合同需签订计生条款(副本原件)
10)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计划(业主出具,原件)11)计生责任书(原件),施工人员《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12)押项目经理证原件,押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员安全考核合格证书原件
13)其他(各种费用票据复印件)
六、项目施工管理:
1、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1.1 由公司专人负责工程项目报建工作,工程部设计专员及其他相关工程专业人员给予必要的参与、配合。1.2 由公司投资部负责折迁工作。
2、项目施工前准备工作:
2.1 项目组负责根据工程部设计研发专员提供的总平面方案安排场地“三通一平”的管理工作。项目组负责向监理和施工单位移交场地和原始的水准点、坐标点,并办理交接手续。
2.2 项目经理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确定项目工程的质量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手段和奖惩办法,报工程部经理审阅,上报分管副总审批,行政部备案,并传递到总经理。
2.3 工程部项目经理负责对《监理规化》《项目监理实施细节》进行审批,对不适合的内容要求调整和修改,报工程部经理审阅。2.4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施工图会审、交底工作,工程部经理参加。由工程部设计专员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项目组负责组织召集相关工作,审核认可施工单位编写的会议纪要,由工程部设计专员负责完善相关的签字手续并发放给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最终上报至工程部,由工程部负责发放至公司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
2.5 项目经理负责对总监理工程师审批通过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确认,并上报工程部及合同预算部会签后备案.2.6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监理公司提交的《监理规划》进行研究,特别应注意针对特殊工序(分项工程的质量无法在施工中或采用后续检测手段进行验证,而工程缺陷在使用后才会暴露的工序)监理的审查,并且在细则目录表中会签。
2.7 项目经理负责(公司相关部门及人员参加)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组织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见面,落实各方职责,形成会议纪要,并上报工程部、预算部和行政部。
3、项目施工过程:
项目组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工作是监督施工单位合同的履行,确保公司建设项目的开发成本、产品实现效果符合公司的预期要求。项目组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和审核监理月报等手段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安全文明进行控制。3.1 质量控制:
3.1.1 项目组在施工过程中,主要负责监督检查监理单位的日常工作,掌握现场施工的动态信息,并记录在《项目组工作日志》中。项目经理将现场发现的问题,通过例会或专题会议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研究解决,并在相应的会议记录中记录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执行结果情况。
A.监理工作的监督:
项目组应该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实际情况和监理记录,检查施工质量和现场施工质量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项目组对工地的集中巡检每周不少于三次,对于每个分部工程的抽检不少于三次,监督监理单位项目监理部的工作质量,记录在《项目组工作日记》中。B.由项目经理监督配合监理部工程质量问题的解决:
a.对于一般的工程质量问题(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不影响交付使用),可以监督监理人员通过监理例会与监理表单通知施工单位,让施工单位提出修补改进方案,必要时由项目经理组织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由监理公司按监理质量控制程序进行管理,项目经理对施工单位的整改情况反馈单进行检查核实。
b.如果发生了重大的工程质量问题(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影响交付使用),由项目组上报工程部,工程部召集公司有关部门,项目组召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各方集中召开专题会议,协商解决,协商结果记录在会议记录中,由项目组监督监理部执行解决,会议记录上报公司,必要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所有会议均要形成会议记录,由项目组上报工程部备案 3.1.2 甲供材料、设备到场管理:
A.项目经理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过的、由施工单位提供的甲供材料、设备进场计划(比进场的计划时间提前三个月提供),进行核实会签后,报送工程部,由工程部传递至公司相关部门。
B.工程部向项目组提供甲供材料、设备合同和相关技术资料,由项目资料员保管。相关资料由项目组及时传递给监理、施工单位。
C.工程部在甲供材料、设备到场前十个工作日,向项目组提供到场通知书。项目经理除负责在两个工作日内反馈接收意见外,还应通知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好接收准备工作。
D.如现场不具备甲供材料、设备的进场条件,项目组和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比计划时间提前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提交第二次审报甲供材料、设备进场计划。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项目经理上报工程部,由工程部负责协调材料采购相关部门及时与供应商协调供货时间的推延。
E.甲供材料、设备到场后,由项目经理主持,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四方到场,根据工程部提供的合同、技术资料和材料清单(或装箱单)进行检验,并在《甲供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单》上会签。项目经理将《甲供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单》上报工程部备案。
F.项目组根据甲供材料、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情况,将不合格的甲供设备情况以《甲供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单》上报工程部,由工程部协调材设采购部门开展清场或整改后使用的后续处理工作。
G、项目竣工时,项目专业工程师应将甲供材料、设备在安装、调试阶段的评价意见填写在产品使用情况表中。3.1.3 乙供物资的监督管理:
A、项目经理对监理单位审核过的由施工单位提供的乙供物资采购计划(施工单位按施工合同要求分阶段提交),进行确认,上报工程部,工程部应及时协助材料采购部门对材料、设备的品牌和标准进行确定,由预算部核定价格,项目组对影响建筑外观和使用功能的材料、设备进行确认。
B、工程部确认后的乙供物资清单(其中均有三家以上供应商和价格)、质量标准、供应商质量承诺书、认价单和样品,及时下发到
项目组,由工程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会签最终确认其中一家供应商。
C、项目组通过监理单位加强对乙供物资的质量和品牌的监控。项目组对于不合格的乙供物资负责监督或降级处理,对于乙供物资供应出现的经常性事件,必须在有关会议上做针对性研讨和处理。3.1.4 样品管理:
A、由材设采购部门提供两份材料样品,一份存放在项目组样品房,一份提供给施工单位,作为监理公司对材料进场报验的检查依据。B、项目组成立样品保管室,对样品造册登记,进行样品实物标识。
C、借出或归还样品,必须获得工程部经理、项目经理的批准。3.1.5 项目组必须督促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加强工程成品的保护工作。
3.1.6 项目组对难以满足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工程质量问题、施工单位的工作质量以及公司内部的工作配合等问题,必须做好信息采集和初步分析工作,并以项目经理报告的形式及时上报工程部经理及分管副总。
3.2 进度控制:
3.2.1 项目组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令下达前,提供施工总进度计划,并经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由项目经理确认后,上报工程部,由工程部传递到公司有关部门备案。
3.2.2 项目经理负责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过的当月工程完成量和下月进度计划进行确认,上报工程部,由工程部向公司相关部门传递报告。
3.2.3 当施工单位报送的当月工程完成量、下月进度计划与总进度计划对比有偏差时,或现场情况与进度计划有明显滞后迹象时,项目
经理应通过监理例会或专题会议等形式进行针对性解决,并要求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措施,纠正进度偏差。
3.3 投资控制:(因未设有预算部,只能由项目组完成该项工作)3.3.1 由预算部管理投资控制,每月审核工程进度,审核工程进度款,进行竣工决算.3.3.2 项目经理对监理单位报送的当月合格工程的形象进度进行审查,上报工程部及预算部.A.项目组收到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报送的月完成工作量报表,注明签收时间;B.项目组核查进度款资料,并表述当月完成工作形象进度,并于收到资料第二天上报工程部及预算部;C.预算部依据有关资料,在合同规定截止时间内提供进度款审核意见和甲乙双方商定的工程量确认清单,通知项目组;D.项目组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将审核意见和工程量增减确认单送交施工单位,并办好签收记录.3.3.3 项目经理审查由监理单位审核上报的工程量增减确认单和经济类签证单,分专业编制流水号,分阶段报送工程部,由工程部传送到公司预算部。
3.3.4 施工单位报送经监理人员审核后的竣工图及中间决算或竣工决算资料,由项目组专业工程师及项目经理确认后,由项目组上报工程部,工程部向公司预算部、行政部移交竣工决算资料.3.3.5项目经理应注明收到施工单位报送的中间决算资料或竣工决算资料的签收时间,并在三天内核查资料和填写办理决算请示单,上传工程部,由工程部转交预算部,如施工单位报送的资料不完整,应退还施工单位.A.项目经理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报送的决算资料 a.经监理单位审核、项目组签字、盖章的竣工图;
b.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c.公司会同设计单位提出的有关工程追加、削减、修改、变更等通知单;d.由项目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会审的设计图纸会审纪要文件;e.经现场监理、项目经理、工程部经理、预算部相关人员共同签字的工程经济签证单;f.工程结算书;g.工程量计算书;h.钢筋配料表
B.由项目组上报的决算资料
a.购房者要求自理留待二次装修的甩项工程内容汇总表,并经项目经理签字;
b.施工形象进度表:每半工作量化分析表,并经项目经理签字; c.甲供材料、设备清单,注明名称、规格、数量,并经项目经理签认。
3.4 设计变更:
3.4.1 施工图纸矛盾和欠缺部分:
A.项目组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施工图矛盾和欠缺部分和监理人员现场审图时发现的矛盾和欠缺部分,如果有影响工程造价、工期、使用功能、建筑外观等因素,在项目经理与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提交工程部设计专员,由工程部设计专员根据内容要求与营销部沟通,确定变更方案。工程部设计专员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将经确认的变更方案发给公司相关部门及项目组,由项目组分发至监理及施工单位。
B.项目组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施工图矛盾和欠缺部分和监理人员现场审图时发现的矛盾和欠缺部分,如果无影响工程造价、工
期、使用功能、建筑外观等因素,在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直接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将设计的《工程联系单》分发至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并将变更传递至工程部设计专员、工程部备案,由设计专员再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
3.4.2 政府、客户、公司提出的要求变更部分,由设计专员负责与设计单位协商,出具设计变更或图纸变更,及时传递到工程部,由工程部送达项目组,由项目组分发至监理及施工单位。3.5 安全、文明施工控制:
项目组监督监理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如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违反文明施工要求的情况时,监督监理单位通知施工单位加以整改。3.6 分包单位的控制:
3.6.1 由项目经理确认经监理单位审核的分包单位(由总承包商报送)的资质文件,并备案。
3.6.2 项目经理发现施工单位的非法分包,应令其退场。
七、工程验收:
1.1 项目经理负责审核监理公司报送的分部工程质量评价结果。1.2 分部工程不合格,项目经理应要求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质量整改的监督,保证分部工程达到合格要求。
2、中间验收:
2.1 项目经理根据施工合同的约定,要求施工单位组织进行中间验收。结构中间验收,由施工单位组织,项目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政府相关机构及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基础验槽、基础验收、主体结构验收需地勘单位参加);设备的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也由施工单位组织,项目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商、政府相关机构以及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召开专题会议,会议记录由项目组上报工程部备案,由工程部传递公司相关部门。
2.2 项目经理应要求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处理施工验收中出现的不合格问题。3 竣工预验收:
3.1 在工程施工结束后,项目组要求施工单位内部先行组织竣工内部预验收,编写施工单位内部竣工预验收报告,上报监理单位。3.2 监理单位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报告,召集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初步预验收,出具初步预验收报告,项目经理签署意见,提交工程部。
3.3 工程部经理根据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初步预验收报告,报请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安排正式的竣工预验收(或竣工验收准备会)。项目经理召集公司有关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地勘单位和政府相关机构参加正式的竣工预验收(或竣工验收准备会)。3.4 项目经理应要求监理单位对竣工预验收(或竣工验收准备会)中出现的不合格问题,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处理,直至工程质量符合竣工验收通过的要求。
3.5 项目经理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完善正式竣工预验收(竣工验收准备会)会议记录,并及时将正式竣工预验收(竣工验收准备会)会议记录上传工程部,由工程部传递到公司有关部门,并上报公司分管副总审核,再由工程部完善相关的签字盖章事宜。
3.6 在正式竣工预验收(竣工验收准备会)结束后,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上报竣工图和竣工有关资料,由监理单位审核后,经项目组专业工程师及项目经理审查和确认,由工程部资料员将整理并装订好的竣工文字资料四份及竣工图七套上报工程部,传递到公司有关部门。4 单项验收及竣工验收
4.1 项目组根据项目实际进度,要求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及时组织防雷、水质检测及工程竣工资料档案等单项验收,公司相关部门配合。
4.2 项目的规划、人防、消防、绿化等单项验收由工程部组织,项目组、工程部设计专员及公司有关单位参与、协调、配合。4.3 在项目所有单项工程验收完成后,由工程部向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经理召集公司有关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地勘单位和政府相关机构参加正式的竣工验收,项目经理主持竣工验收会议。
4.4项目经理应要求监理单位对竣工验收中出现的不合格问题,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处理,直至工程质量符合竣工验收通过的要求。4.5项目经理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完善竣工验收会议记录,并及时将审核后的竣工验收会议记录上传工程部,由工程部传递到公司有关部门,并上报公司分管副总审核,再由公司设计专员完善相关的签字盖章事宜。
4.6 工程部资料员在合同预算部的工程项目决算工作结束后,将工程竣工资料交公司行政部备案。5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5.1 由工程部资料员向玉林市建筑工程档案馆办理工程项目竣工资料档案移交。
5.2 由工程部负责办理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备案,公司外联办负责协调、配合。6 内部评价:
项目组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必须针对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以及质量和进度等情况,向工程部和分管副总提交综合和各单项的评价报告。7 物业移交:
7.1 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工程部主持,公司有关部门参加,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小区整体或部分移交物业公司管理。
7.2 物业公司如对交房验收条件有不同意见,可向公司行政部提交书面报告,由行政部向公司有关部门反馈。
7.3 由工程部提交一份完整的竣工资料给物业公司,方便物业公司管理。
8项目组文件及会议管理:
8.1 项目组的各种文件、记录、图纸等有关资料统一由项目组资料员管理、编号、收发。8.2图纸管理:
8.2.1 项目组使用的图纸由工程部设计专员提供,必须确保是有效版本。由资料员负责管理和分发。
8.2.2 项目组使用的图纸局部复印必须注明原图号,使用人员必须注意有效版本变换。8.3 相关会议:
8.3.1 工程项目组例会: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组人员及公司相关人员参加,每周一次。
8.3.2 监理例会:由总监主持,监理部人员、项目组经理、工程部经理、公司各相关部门领导参加,每周一次。
8.3.3 每周工程例会:由总监主持,项目组人员、监理部人员、施工项目组人员及总包单位人员参加,每周一次。
8.3.4 专题会议:由项目组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主持召开,针对现场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发性的,影响质量、工期、安全和投资的问题进行专题性讨论和解决。
上述会议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