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儿童画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儿童画教学
美术,就是对美丽事物的一种叙述.而这样叙述的方法不是用语言说的,也不是用文字写的,而是用更直接方法:用笔画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美丽、美好的事物,但美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在消纵即逝的一刻把他(它)记录下来,供自己欣赏或与他人分享,是美术最基本的一个作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对同一事物总有不同的看法,看到的世界也各尽不同,而小孩子的眼中的世界跟成人眼中的世界更是完全的不同.让小孩子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画出来,就是儿童画.儿童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单纯,有趣的世界.小学生好奇心还算挺强,想象力也非常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读能力的增加好奇心相对幼年期来说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同一地区生活时间较长的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相对比较弱.美术的灵魂除了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以外,创造力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可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作品,天空和房子却往往成了主角.太阳总是一个大圆形,云朵永远是一个形状,房子不是高楼大厦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这种模式化的图画并不是美术真正想要追求的内容。学生画得很整洁,却没有灵魂,失去了图画应有的色彩.虽然学生相当喜欢七彩的颜色,但是在他们心目中总有固定的一些颜色:天空是蓝的,太阳是红的,树是绿的,仿佛树木总是生长在春天.在一次评画中我展示一幅学生作品提问:“为什么你们觉得这幅画漂亮啊?”有很多同学回答:“因为他涂颜色涂得很好,都没有涂出界.”这部份学生并没有发现图画想要告诉他们什么,他们只关注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涂得工不工整。这就等同于作业写得是否整洁一样,而作业的内容他们却忽略了.所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想像美好,美丽的事物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一.发散学生思维,打破固有的规律
美术如果只局限在某些事物上,那么画面就变得平常而普通,没有太多的可观性和艺术性.伊少淳说过:”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超脱常规去看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组织和创造性新形象.”
1.打破固有模式,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尤其是美术、音乐等学科,兴趣是一个关键的切入口.结合小学生对新奇事物容易感兴趣的特点,是诱发他们对美术感兴趣的最好方法.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提问:“黑板上的这个圆形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基本上学生都回答:皮球、西瓜、钟…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我启发说说:“老师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可以吗?”然后在大圆中画上了狮子的眼睛,嘴吧,再画上耳朵和代表性的大胡子。这时学生们都来劲了,情绪非常高涨,答案也丰富了起来.2.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发言
小学生中也有很多害怕丢脸的同学,现在的学生自尊心相对比较强.怕举手,怕答错。这样不利于美术课的教学.美术课的气氛要相对轻松才有助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保持课堂纪律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多讨论.多举手发言,本来美术学科中就没有对和错,多激励表扬能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去回答下一个问题,也会帮助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能加入一起讨论,让每一个学生能融入这个氛围当中,答案也会变得丰富多彩,思维就能活跃起来.二.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创造美的作品
事物总有很多面:生活中的小情小调,长城,故宫的气势磅礴,小溪流水的诗情画意…这些美都是不同的。小学生还不能分辨太细腻的的情感,而生活中的平凡和黄河长江的大却是能感染他们.1.贴近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艺术的创作总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到美,找到乐趣,激发创作的灵感。
美术课本的第一课就是发现小世界的美.先让学生在看到一片花园,提问学生看到画面中有什么事物,学生基本上都回答:“很多花”,再结合课件放大花园,里面的昆虫清晰可见,让他们感到别有洞天,原来在平静的花园中也有动的一面.让学生认识四季的模样,让他们了解到,就是一棵树每个季节都有其不同的美.结合生活,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美的地方,他们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
2.思想升华,了解壮丽的美
小的美是由大到小去发现,大的美就由小到大的发现.看图片中的花纹去猜是什么东西,第一幅是大象.在看过很多幅图后,学生总会发出感概,“很大,很大”,这种大的美很容易就发现了出来.多看些壮观事物的图片,并让他们猜地方.如:长城,黄河,大川、大海等等,很容易就收到成效。使学生开阔视野,更大的手笔去描绘壮丽的画卷。
三.适宜导入情景
创作并不全是屏空想像的,只有在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很多学生认知的事物比较狭隘,在上新课时一定要让学生能充份的了解了新课了要讲的内容,才能创作.有一个课题是太空漫游。很多学生对太空完全的不了解,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利用资料和图片,一一去讲解.看图片的时候学生总是最兴奋的,正好抓住他们这样的特点去让他们想象,太空是怎样的,上面有什么东西,太空人是怎么生活的.导入情景之后,学生就会发挥想像空间,描绘出太空漫游的幻想的画面。
四.描述故事,创造情景
小学生对构图,图画内容,表达方式的创作方式没有一个概念,这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用显浅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利用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天性,在指导他们绘画时正好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填补空白的构图.例如画画时,学生总爱在一张纸正中间画上一个屋子就是了,这时就引导他,:“你这个屋子给谁住啊?”小白兔.”“那小白兔上哪去啦?”“在外面玩.”“那你在这里画个大草地让它玩好不好?”…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最终完成丰富的构图。这样让学生进入画面角色,把画面表现完整.并鼓励学生大胆绘画,填补留下的空白.五、多欣赏,提高审美力
运用电脑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让他们评述一下.把班上画的比较好的同学的画给其他同学欣赏,并告诉他们老师为什么觉得他画得好.六.总结:只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多点耐性,所有的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一、从以线造型的训练入手
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以线造型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根据他们的身体发展规律,只有经过一定的以线造型能力训练,他们的小手才能灵活、听话,随意驾弩画笔为其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绘画课时根据课的内容适当安排一些简单形象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当学生学到《恐龙回来了》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将恐龙的形态特征概括为椭圆形、圆柱形、线形,然后让学生试着将这些几何形组合成恐龙的不同形态,随后教师再归纳演示于黑板上,并用线装饰。请学生进行简单形体的练习,加强对恐龙的动态记忆。这种以线造型能力的训练,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小手的灵活性,同时也为以后的儿童绘画创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便于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有东西可画,有东西会画。
二、从画面组织能力的训练入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画面组织主要从构图饱满上进行要求,二、三年级可适当出现遮挡关系,近大远小透视关系。例如,怎样才能使一幅画构图饱满呢?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还以《恐龙回来了》为例,在学生掌握了恐龙的各种动态画法的前提下,教师开始引导创作,一、可以通过编情景小故事引导学生创作:大家都知道恐龙早就灭绝了,有一天恐龙突然回来了,它们想看看现代人的生活,如高楼大厦,电脑,小汽车……
二、可以用问题提示创作:他出现在哪里?他会看到什么?他会做什么?我们小朋友看到了,会有什么表现?……教师的引导方式还有很多,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去想象,想的东西多了,画的东西也就多了。这样以来,也就不会出现画不下去,或者画面空洞无物的现象了。
二、三年级的教师还应根据课要求加以遮挡关系,近大远小透视关系处理的训练,以此使画面组织效果更好。通过以上训练,可以大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画面组织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为以后的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涂色能力的训练入手
学生光会用线表现画面内容还不行,还应该会用色彩去描绘表现它们,赋予他们鲜活的灵魂和生命。那么如何训练涂色呢?
一、先从色彩搭配说起,让学生明白哪种色与哪种色搭配在一起效果更好,更能突出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
二、讲一下涂色技法和要求,小面积色怎么涂?大面积色怎么涂?蓝天、大地、河流怎么涂?哪些画用蜡笔水彩相结合涂?学生掌握的涂色技法越多,创作出的绘画效果也就越好。
四、需要大量进行命题画创作训练
当学生掌握了以线造型能力,记忆积累了一定绘画创作素材后;当学生能够灵活组织画面后;当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涂色能力,适当的命题画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创作能力,使他们的绘画创作得到进一步的飞速发展。因为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也只有在练习中才能不断提高技艺。我经常利用期末,课以近尾声时,出些绘画题目,然后加以讲解和提示,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期末创作。
我认为提高低年级儿童绘画能力并不难,关键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贵在坚持,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
第二篇: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儿童画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儿童画教学
美术,就是对美丽事物的一种叙述.而这样叙述的方法不是用语言说的,也不是用文字写的,而是用更直接方法:用笔画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美丽、美好的事物,但美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在消纵即逝的一刻把他(它)记录下来,供自己欣赏或与他人分享,是美术最基本的一个作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对同一事物总有不同的看法,看到的世界也各尽不同,而小孩子的眼中的世界跟成人眼中的世界更是完全的不同.让小孩子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画出来,就是儿童画.儿童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单纯,有趣的世界.小学生好奇心还算挺强,想象力也非常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读能力的增加好奇心相对幼年期来说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同一地区生活时间较长的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相对比较弱.美术的灵魂除了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以外,创造力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可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作品,天空和房子却往往成了主角.太阳总是一个大圆形,云朵永远是一个形状,房子不是高楼大厦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这种模式化的图画并不是美术真正想要追求的内容。学生画得很整洁,却没有灵魂,失去了图画应有的色彩.虽然学生相当喜欢七彩的颜色,但是在他们心目中总有固定的一些颜色:天空是蓝的,太阳是红的,树是绿的,仿佛树木总是生长在春天.在一次评画中我展示一幅学生作品提问:“为什么你们觉得这幅画漂亮啊?”有很多同学回答:“因为他涂颜色涂得很好,都没有涂出界.”这部份学生并没有发现图画想要告诉他们什么,他们只关注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涂得工不工整。这就等同于作业写得是否整洁一样,而作业的内容他们却忽略了.所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想像美好,美丽的事物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一.发散学生思维,打破固有的规律
美术如果只局限在某些事物上,那么画面就变得平常而普通,没有太多的可观性和艺术性.伊少淳说过:”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超脱常规去看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组织和创造性新形象.”
1.打破固有模式,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尤其是美术、音乐等学科,兴趣是一个关键的切入口.结合小学生对新奇事物容易感兴趣的特点,是诱发他们对美术感兴趣的最好方法.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提问:“黑板上的这个圆形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基本上学生都回答:皮球、西瓜、钟„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我启发说说:“老师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可以吗?”然后在大圆中画上了狮子的眼睛,嘴吧,再画上耳朵和代表性的大胡子。这时学生们都来劲了,情绪非常高涨,答案也丰富了起来.2.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发言
小学生中也有很多害怕丢脸的同学,现在的学生自尊心相对比较强.怕举手,怕答错。这样不利于美术课的教学.美术课的气氛要相对轻松才有助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保持课堂纪律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多讨论.多举手发言,本来美术学科中就没有对和错,多激励表扬能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去回答下一个问题,也会帮助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能加入一起讨论,让每一个学生能融入这个氛围当中,答案也会变得丰富多彩,思维就能活跃起来.二.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创造美的作品
事物总有很多面:生活中的小情小调,长城,故宫的气势磅礴,小溪流水的诗情画意„这些美都是不同的。小学生还不能分辨太细腻的的情感,而生活中的平凡和黄河长江的大却是能感染他们.1.贴近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艺术的创作总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到美,找到
乐趣,激发创作的灵感。
美术课本的第一课就是发现小世界的美.先让学生在看到一片花园,提问学生看到画面中有什么事物,学生基本上都回答:“很多花”,再结合课件放大花园,里面的昆虫清晰可见,让他们感到别有洞天,原来在平静的花园中也有动的一面.让学生认识四季的模样,让他们了解到,就是一棵树每个季节都有其不同的美.结合生活,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美的地方,他们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
2.思想升华,了解壮丽的美
小的美是由大到小去发现,大的美就由小到大的发现.看图片中的花纹去猜是什么东西,第一幅是大象.在看过很多幅图后,学生总会发出感概,“很大,很大”,这种大的美很容易就发现了出来.多看些壮观事物的图片,并让他们猜地方.如:长城,黄河,大川、大海等等,很容易就收到成效。使学生开阔视野,更大的手笔去描绘壮丽的画卷。
三.适宜导入情景
创作并不全是屏空想像的,只有在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很多学生认知的事物比较狭隘,在上新课时一定要让学生能充份的了解了新课了要讲的内容,才能创作.有一个课题是太空漫游。很多学生对太空完全的不了解,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利用资料和图片,一一去讲解.看图片的时候学生总是最兴奋的,正好抓住他们这样的特点去让他们想象,太空是怎样的,上面有什么东西,太空人是怎么生活的.导入情景之后,学生就会发挥想像空间,描绘出太空漫游的幻想的画面。
四.描述故事,创造情景
小学生对构图,图画内容,表达方式的创作方式没有一个概念,这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用显浅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利用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天性,在指导他们绘画时正好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填补空白的构图.例如画画时,学生总爱在一张纸正中间画上一个屋子就是了,这时就引导他,:“你这个屋子给谁住啊?”小白兔.”“那小白兔上哪去啦?”“在外面玩.”“那你在这里画个大草地让它玩好不好?”„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最终完成丰富的构图.这样让学生进入画面角色,把画面表现完整.并鼓励学生大胆绘画,填补留下的空白.五.多欣赏,提高审美力
运用电脑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让他们评述一下.把班上画的比较好的同学的画给其他同学欣赏,并告诉他们老师为什么觉得他画得好.六.总结
只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多点耐性,所有的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第三篇: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电脑多媒体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电脑多媒体教学
天祝县旦马乡旦马初中 李国林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新使命。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质,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历史的航船进入了世纪之交的时代,我们的时代被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电脑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艺术教育领域。电脑多媒体,主要是指图形、图象、文字、声音等信息载体。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在小学美术课中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机操作两种形式,或者取其一种形式。实施的形式与操作的深度取决于电教硬件设备的设置水平与教师水平的高低。尽管目前学校的物质条件与教师的水平存在千差万别,但是在美术课中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应视为一种努力方向。因为这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
一、美术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欣赏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搜集大量教学挂图,搜罗有关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操作鼠标或键盘,欣赏资料就在显示器上出现,再通过传输设备输送到银幕上(或大屏幕彩电上),伴随着图象、文字、声音的出机操作,那么学生主动性就更强了。
比如,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看到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还可以有选择地选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你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作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另一种显示方式是设置一条观赏路线,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跨越桥梁,穿过街道,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部类,如雕塑、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形象、生动,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优化绘画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基本上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电脑市场已开发出的绘画软件,如“金山画王”,便是较有名的一个。如果在课堂中进行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它能在荧屏上提供一个较好的绘画环境。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有一定的优势。学生不用带水彩画颜料、调色盒、水彩笔、水彩纸,小水桶等工具材料,只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得到其他绘画工具所无法达到的效果。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式的手法,特别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绘画,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三、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他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积累足够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让学生轻松的进行创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起来,课堂的气氛跟着高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
在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色彩绚丽、精美动态的画面,逼真传神、扣人心弦的声响,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现实的逼真显现,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起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学生在持久的观察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联想,提高表现力。
总之,直观的教学手段可将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
小学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
武强县北代学校 郭丽
在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我也有幸分到了自己的剪纸画室。对于剪纸,虽说不上精通,但却一直喜欢这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两个学期的摸索,剪纸教学也作为学校一个特色呈现在大家眼前。我们的美术教材中,每册也有关于剪纸的内容。可见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地位。
民间剪纸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美术式样,千百年来一直结合中国各地的民俗和民众的愿望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品种之一。人教版小学美术中安排了许多剪纸内容,有剪雪花,剪小动物等。教师应重视民间剪纸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的概念,范围及基本特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重视民间剪纸,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爱国热情和创新能力,以便于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综合素养。
一、概述
民间艺术中,剪纸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普及的程度也较之其他的民间艺术更加广泛,更加实用。剪纸,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纸创作的艺术,它的材料使各种质量的纸张。剪纸的创作工具十分简单,只要有一把剪刀或者刻刀就可以进入创作状态。中国的剪纸还是一种农民的艺术,它的制作群体又是以中国广大农村的妇女为主,这一特点使中国的民间剪纸带有浓厚的女性特色和乡土气息。
民间剪纸的作品中大都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吉祥、如意的祈求,对生命的渴望。其中求生,趋利,避害的愿望始终贯穿在民间剪纸的审美理想当中。通过各种恰当的审美形式的表达,使得劳动人民的愿望得到一种满足,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肯定。这种审美特点具体表现为构图饱满,对称;造型完整、意象;色彩鲜艳、爽朗;气氛热烈、生动;工艺自然、灵透。学习中国民间剪纸的审美特点,最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引发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从而培养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热爱。
二、小学美术课中民间剪纸的内容
在教学中,剪纸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认识之门,从传统到现在,从技巧到艺术特色,启迪着学生的认知思维,通过鉴赏和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了解我国民间剪纸的伟大之处,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剪纸的制作过程中,动脑动手可以感受到工艺制作的表现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可见,开设剪纸课是针对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用愉快,轻松启发,暗示,无意识原则的指导下的美术活动,科学活动等,使小学生进行游戏般的趣味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使得剪纸艺术得以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得以更好的传承。
(一)小学美术课中民间剪纸的内容
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一册的教材中都涉及剪纸,不论是剪一个简单的小花,还是一个自由式的窗花作品,再到剪花样,用各种剪纸和绘画拼图,都有剪纸内容的涉猎。
(二)编入民间剪纸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 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力的提高发展。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特别是人文,审美方面的素质和修养。而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民间剪纸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美术,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从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乐观精神。学习民间剪纸中劳动人民所表达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由此看来,民间剪纸的学习在美术教育中,是意义深远不可取代的,民间剪纸的教育,应被充分的理解。
三、小学美术教师应如何上好剪纸课
既然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来上好民间剪纸课,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美术素养呢?这与教师怎样来编排好这堂课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为一堂剪纸课的好坏,主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最主要要处理好“教”和“悟”的关系。“教”是指从教师的讲解入手,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跟随教师,教师通过讲解把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直接掌握这种优秀经验。“悟”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领悟,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教”和“悟”相结合。
(一)正确认识民间剪纸并培养自身对民间剪纸的热爱
要提高“教”的质量,首先教师自身要对剪纸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在正确认识中国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对民间剪纸的热爱。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中国民间剪纸中国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大量的作品中反映出劳动人民的那种善良,勤劳,乐观和智慧的品质,从中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由此,我们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和热爱,对祖**亲的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当教师在教学是具备了这种强烈的感情,并很自然的流露出来,必然能用这种强烈的热爱中国民间剪纸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为之深深打动,热爱起中国民间剪纸。
(二)注意民间剪纸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情境教学
在具体的“教”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新的教育手段。首先要注意多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国民间剪纸不是孤立的一门课程,它在艺术领域与绘画,设计,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影戏演出中的角色道具,最初皆以纸雕刻而成,走马灯中的刀马人物以剪纸染色制成,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把范围扩大一些,民间剪纸与历史、文学、地理等都有很多关联。现代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样不仅进行了本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成果。
(三)教师注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了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讲述生动,但是有时教学 效果不佳,其原因就可能是教师在授课时忽略了“悟”,就是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就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填”知识,一味的“压”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整个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这样课堂气氛就会低落,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悟”。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学生领悟,要留有疑点,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和思考。就像欣赏剪纸作品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在剪纸的图形上一起做探讨,让学生说说对于剪纸图形的看法和感受。这样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来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内容的选择上,我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先让学生学剪“喜”字,这是典型的轴对称剪法,而且都是直线剪法,训练也是从有痕到无痕。在实践中,我还要求学生变魔术,在原作品上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把喜字中的“口”都变成空心圆、变成人物的眉毛、眼睛,这不但增加了曲线剪法,而且使图案更加美丽。不少同学学会了喜字,福字等的剪法后,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成功的喜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
四、总结
小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小学教育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品格,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教育,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关注,通过学习中国民间剪纸,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民间剪纸的伟大,创造民间剪纸的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产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对祖国和人民的历史责任感。
几千年来,中国民间剪纸一直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得不到重视。现在民间剪纸走进了课堂,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了民间剪纸。学生通过学习对生活,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民间剪纸的教学上,有待更多的美术教育者在实践中去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
论文: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
姓名:陈红
单位:谯城区青云景福小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
摘要:纸工艺教学是小学美术工艺课的主要内容,占美术教材决大多数比例。纸工艺课程可以,使孩子们更加的心灵手巧、富有生活情趣。在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我也有幸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剪纸画室。通过两个学期的摸索,剪纸教学也作为学校一个特色课程呈现在大家眼前。关键词:剪纸;小学美术教育;民间剪纸;教学方法 民间剪纸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美术式样,千百年来一直结合中国各地的民俗和民众的愿望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品种之一。人教版小学美术中安排了许多剪纸内容,有剪雪花、剪小动物、剪各式各样的窗花作品等。教师应重视民间剪纸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的概念、范围及基本特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重视民间剪纸,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爱国热情和创新能力,以便于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综合素养。
一、民间剪纸的起源概述
民间艺术中,剪纸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普及的程度也较之其他的民间艺术更加广泛,更加实用。剪纸,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纸创作的艺术,它的材料是各种质量的纸张,即无论什么样的纸都可以用作剪纸的材料。中国的剪纸还是一种农民的艺术,它的制作群体又是以中国广大农村的妇女为主,在具有剪纸传统的村落社会,剪纸花样被作为女红的一个重要内容得到保存和传承。
民间剪纸的作品中大都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吉祥、如意的祈求,对生命的渴望。其中求生、趋利、避害的愿望始终贯穿在民间剪纸的审美理想当中。通过各种恰当的审美形式表达,使劳动人民的愿望得到一种满足,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肯定。
二、小学美术课中民间剪纸的内容
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一册的教材中都涉及剪纸,不论是剪一个简单的小花,还是一个自由式的窗花作品,再到剪花样,用各种剪纸和绘画拼图,都有剪纸内容的涉猎。
在整个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是按由浅入深的方法来编写的。首先让学生认识剪纸,了解它的趣味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继而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创作了解剪纸的民俗和文化内涵。
三、编入民间剪纸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力的提高发展。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审美方面的素质和修养。而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小学美术教师应如何上好剪纸课
既然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来上好民间剪纸课,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美术素养?这与教师怎样来编排好这堂课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为一堂剪纸课的好坏,主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最主要要处理好“教”和“悟”的关系。“教”是指从教师的讲解入手,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跟随教师,教师通过讲解把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直接掌握这种优秀经验。“悟”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领悟,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教”和“悟”相结合。
(一)正确认识民间剪纸并培养自身对民间剪纸的热爱
要体高“教”的质量,首先教师自身要对民间剪纸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在正确认识中国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对民间剪纸的热爱。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大量的作品中反映出劳动人民的那种善良、勤劳、乐观和智慧的品质,从中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由此,我们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和热爱,对祖**亲的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当教师在教学时具备了这种强烈的感情,并很自然的流露出来,必然能用这种强烈的热爱中国民间剪纸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为之深深打动,热爱起中国民间剪纸。
(二)注意民间剪纸与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情境教学
在具体“教”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新的教育手段。首先要注意多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国民间剪纸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课程,它在艺术领域与绘画、设计、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影戏演出中的角色道具,最初皆以纸雕刻而成,走马灯中的刀马人物以剪纸染色制成,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把范围扩大一些,民间剪纸与历史、文学、地理等等学科都有很多关联。例如山东的喜花不同于其他地方,是常用葫芦、盖碗、瓷壶等外形作轮廓,剪纸的工细粗健不同,取义颇富古代民俗文化含义,如葫芦,因其植物蔓长,像征结婚生子,家族蔓延不断.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重视,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美术也是如此。现代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强调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这样不仅进行了本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成果。
(三)教师注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了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讲述生动,但是有时教学效果不佳,其原因就可能是教师在授课时忽略了“悟”,就是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就成了“填压式”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填”知识,一味的“压”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整个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这样课堂气氛就会低落,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悟”。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学生领悟,要留有疑点,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和思考。就像欣赏剪纸作品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在剪纸的图形上一起做探讨,让学生说说对于剪纸图形的看法和感受。这样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来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来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化妆舞会等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内容的选择上,我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先让学生学剪“喜”字,这是典型的轴对称剪法,而且都是直线剪法,训练也是从有痕到无痕。在实践中,我还要求学生变魔术,在原作品上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把喜字中的“口”都变成空心圆、变成人物的眉毛、眼睛,这不但增加了曲线剪法,而且使图案更加美丽。不少同学学会了喜字、福字、挂钱等的剪法后,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植树节让学生剪各种形状的树、树叶;六.一节联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喜欢的、有创意的表演服装、道具;国庆节剪贴国旗、剪窗花;元旦节举办剪纸作品展览等。
五、总结
小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小学教育不仅是在知识方面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品格,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教育,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关注,通过学习中国民间剪纸,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民间剪纸的伟大,创造民间剪纸的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产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对祖国和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借鉴民间剪纸的造型方法,汲取民间剪纸中的优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情怀。几千年来,中国民间剪纸一直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得不到重视。现在民间剪纸走进了课堂,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了民间剪纸。学生通过学习对生活,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民间剪纸的教学上,有待更多的美术教育者在实践中去不断的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