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课堂盛宴”分享“教学精髓”
感悟“课堂盛宴” 分享“教学精髓”
——“中国教育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交流
在中心学校组织下,马街小学于2014年3月15日和3月21日先后派出了六位语文教师,四名数学教师参与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主办,曲靖市第二小学协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回家后我们的几位教师感慨万分,觉得收获颇多,同时也为能代表学校参加这样的活动感到荣幸。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参与听课的十位教师按自己的感悟或谈心得体会或做专题讲座或把感悟融入课堂,与其他教师分享了曲靖行的“课堂盛宴”,大家一起感悟现行教学思想的精髓。
3月20日李亚丹老师的五年级作文教学融入了魏星老师的“灵巧教学”,整堂课全语言化,尽量把问题具体化,简单化。让学生充分地听、说一些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有趣故事情节,从听音辨 “人”到经典“析”人,片段解“人”到训练悟“人”最后学生掌握写人文章怎样描写人物的语言。3月25日邵富兰、王红丽老师又一次给大家呈现了“曲靖行”的感悟课堂——二年级的《日月潭》和三年级的《分数的认识》课堂都很好地诠释了几位名师的教学风格“静悄悄地革命”“朴实化的教学”“简单生活化的解答”„„
3月27日、4月3日晚七点整分别在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3班教室展开中国梦语数课观摩后心得交流活动。会上徐石焕老师与自己课堂对对比,实在地阐述了自己的听课心得;高俊老师更是把自己对林莘老师的崇敬做了诗情画意的著述;栾华丽把自己的感悟结合课件娓娓道来;小杨艳老师、伏红芬、陈俊波老师都认为几位名师的数学课堂本着让孩子动手玩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爱上数学,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字与图形背后的学科魅力。这是名师难以让人效仿的独特之处。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是的,思想是很抽象化的东西,思想的交流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我想今天的交流就是一台思想的分享盛宴,只有交流思想,分享思想,我们才能进步。
第二篇:感悟理念之精髓
感悟理念之精髓 激起情感之共鸣
------搭石教学设计
李亚周 触摸文本,解读学材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欣赏美景,感悟民风,回味乡情为主线。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朗读感悟文本,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欣赏美,品味由“走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无
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念念不忘的乡情。
紧扣文本,确定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依据目标,提炼重难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难点:
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钻研文本,精心准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感悟文本,展示流程
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1、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非常美丽。可时隔多年作者记忆最深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家乡的搭石。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21 搭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什么是搭石?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3)、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绾”。“绾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那脱鞋绾裤呢?(生:
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生:还会很麻烦。
……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可能还是一种享受,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细读文本,欣赏美丽之风景。
1、出示搭石的图片,师:大家请看,这就是搭石。其实搭石就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作者却给予搭石很高的评价,谁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的这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
2、默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写风景美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3、指名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到了好多写风景美的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感到这里的风景很美,下面就让我们一
起来欣赏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请看大屏幕;
(1)、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自由读,说说自己的感受。(3)、理解词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走搭石才叫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走过搭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一走搭石。引导学生读走搭石的句子。(一、三排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二、四排读后面的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能走得这么协调有序?是有人在指挥吗?(没有)那是为什么?因为作者的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什么叫紧走搭石?(就是快走搭石)谁来读出快走搭石的感觉。什么又叫俗语呢?俗语就是有一定道理的话,文中有没有介绍快走搭石的道理呢?谁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快走搭石的道理。正是因为人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人们走搭石才走得那么协调有序。来,让我们再来走走搭石。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一、三排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二、四排读后面的紧跟上去。
(4)、发出踏踏的声音像什么?(轻快的音乐)那就让我们和着这轻快的音乐再来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乐齐读。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5)、文中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漾”在字典中有两个意项,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谁来读一读这两词。
(6)、学生闭目听老师读(大屏幕播放音乐)并想像,这给人以美感的画中,除了漾漾的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还有什么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带着我们的想象,再来美
美地来读一读。
(7)、这哪里欣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在吟唱一首轻快的小诗,看大屏幕齐读。总结: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美丽的,漂亮的,优美的……)指名板书:
美丽。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四、演绎文本,感受纯朴之民风。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说说面对面走搭石的情景。
大屏幕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2、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对我们来说做起来是多么得不容易呀!你们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3、假如面对面走来的是一位老人,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大屏幕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老)(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师现场采访。
师:说得多好呀!年轻人背老人无需感谢,老人接受年轻人的帮助后也无需感谢。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什么?这是故乡的一处民风。板书:一处民风。
(3)、假如遇到的是一位残疾人,故乡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做呢?大屏幕出示:假如遇到的是,年轻人总要。师:故乡的年轻人又是跟谁学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话是写老人的,谁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语来描写老人的?(无
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5)、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来采访你:老人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需要人们感谢吗?为什么?(理所当然)这种以老带小,以老传小,以小学老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形成了作者家乡一处独特的、纯朴的民风,请学生板书:纯朴。
过渡:我在阅读课文时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纯朴的民风,还隐约感觉到作者想表达
些什么?
五、齐读文本,感悟难忘之乡情。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3)、作者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作者同时还表达了对故乡纯朴民风的向往,对故乡的一份思念。这份思念就叫乡情)板书:一份乡情。
(4)、作者时隔多年还在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搭石,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份乡情?(难忘)小结:同学们,有谁走过搭石?(没有或很少)是呀!可能一个人的一生都不曾走过搭石,但是在我们的人生的道路上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搭石,他们是,他们为我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了作者刘章爷爷故乡的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了这一处纯朴的民风,回味了这一份难忘的乡情。同时也成为了你们学习之路上的一块搭石,希望你们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踏出你们的亮丽人生。谢谢!下课。
浓缩文本,浮现板书:
一道风景
美丽搭 石 一处民风 纯朴
一份乡情
难忘
第三篇:翻转课堂模式的精髓-
翻转课堂教学的本质
摘要: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备受瞩目,而翻转课堂的精髓和本质,观点各异,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表象,知识内化的交流沟通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教育观念的颠倒翻转是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外在形式,自主互动的有机结合才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所在.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核心本质
源于美国的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在引起一场备受瞩目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我国胡铁生、焦建利、张一春、黎家厚等专家对微课进行了阐述.与微课相伴而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虽然对微课程和翻转课堂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实践,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精髓和本质,至今没有形成共识.
什么是翻转课堂的精髓和本质?这里说的翻转课堂的精髓,是指翻转课堂的最核心意义,或者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观点一:翻转课堂的最核心的东西是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
传统教学只能和着中间三分之一的学生的节奏安排教学,结果是思维较慢的学生觉得节奏太快,跟不上,久而久之,就成为后进生;思维敏捷的学生觉得节奏太慢,吃不饱,时间久了,自然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翻转课堂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观看翻转视频可快可慢,随心所欲,已经学会的可以跳过去,省略不看;没有看懂的,可以倒回去现看一遍;需要作笔记或静下来思考时,可以随时按暂停键.
东北师范大学的赵蔚教授认为,翻转课堂之所以有利于重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因为“首先,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探究题目进行独立解决,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异质分组,并分配探究题目,用于组织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的确,学生按自己的节奏自主地学习,真正做到学习个性化,真正做到了学习向学生的回归,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于翻转课堂来说,是必须的,但,这仅仅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个性教育的表象,不是翻转课堂的本质.
观点二:翻转课堂的最核心的东西是知识内化的交流沟通.
田爱丽认为,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先学后教的一种形式,相对于一般导学形式的先学后教,微观视频学习更加生动活泼,„„视频学习可以取代教师的知识讲解,而学生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是做作业遇到困难和迷惑的时候,翻转课堂更能实现这一点.[2]
[1]翻转课堂的最大好处是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授业者转变为学习的引领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解答学生的疑惑,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导.教师更多的成为学习的引领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也有机会巡视学生之间的彼此帮助、协作互动,相互学习和借鉴.当教师尊重并参与学生们的这种学习方式,他们自然认识到,教师在这里,是在引领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
诚然,知识内化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但这仅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也不是最核心的本质. 观点三:翻转课堂的最核心的东西是教育观念的颠倒翻转.
翻转课堂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和教学内容的错位,但究其根本是教育观念的翻转.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观念是“学生本位”和“学习主体”.翻转课堂蕴含的价值在于对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走向是一种拨正,也是对课堂教学本原的一种回归,学生可以不被安排在教室里听统一标准的讲解,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实现随时随情随点的自由学习,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使学习个性化的特点得以充分地实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尊严感和成就感.
事实上,翻转课堂从一开始就是“课前在家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作专业(或实验)”这两种学习方式的混合;后来翻转课堂在吸纳了“慕课”、“微课”的特点与长处以后,更进一步发展成为“在线开放课程”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混合。为此,一些学者认为,“在本质上是一种将面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学习模式,它是家、校分别在学生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上的调整。”
翻转课堂的实施促使教育观念的颠倒翻转,给学生以表达和实现本能需求的机会和可能,这是重要的,但这是翻转课堂学习方式的外在形式,也不是核心之所在.
观点四:翻转课堂的最核心的东西是自主互动的有机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提出的“掌握学习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几乎所有的学生(90%以上)都可以达到掌握水平.
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是从简单到复杂,难度不断加深的过程.知道、理解两个层次的“知识传递”过程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应用、分析、评价、应用四个层次的“知识内化”过程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把有内在逻辑联系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关联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生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
[4]
[3]为结果.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发生、知识的发展、知识的应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这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明白“为什么”的第二个阶段往往比第一个阶段更难,这是因为一些学生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更多的学生在内化感悟中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量偏少,或者找不到自身所掌握的零碎知识中哪个部分来与新知识进行“关联”,因而形成挫败感,也因此丧失了学习动机与成就感.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点拨和同伴的协作讨论.
传统的教学结构一般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感悟巩固.这种教学结构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内容而布置较多的作业,学生回到家以后,完成作业是“硬”任务,是否真正懂了,倒成了“软”任务;学生不停地赶作业,往往主观上是为了完成任务,客观上在反复操练中也掌握了一些方法.而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时,往往单身一人找不到请教与商量的导师,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跟上班级群体进度不可能按自己的时间与节奏自主地进行学习,最终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换而言之,传统教学是将难度最大的学习环节(内化知识、高级思维学习,极其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同伴的协作讨论)错误地安排在最不利于解决最大困难的环境(课外环境、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支援、得不到启发)中,将适合自由、自主学习的环节(传授知识、初级思维学习)安排在一切由教师掌控的课堂中.传统教学在“统一进度”的制约下,无法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所谓“因材施教”、“抓两头,带中间”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翻转课堂虽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但其依据的理论依然是我们教师所熟悉的布鲁诺的掌握学习法.翻转教学将学习流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知识传递”过程与“知识内化”过程.为什么带有互动特色的翻转课堂一再被研究者提及呢?翻转课堂的最大魅力在哪里呢? 结构影响功能,同样是碳元素,由于结构不同,在自然界中生成了柔软的石墨和坚硬的金刚石.翻转课堂为学生的差异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它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同,还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兴趣、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翻转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生成品质和创造品质,强调教学是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中动态生长的生成过程,学生对已知的结论性知识的把握已经不是主要目的,教材仅是学生迸发思维火花的资源,课堂成为学生体验生命意义、实现自我超越的空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和谐与统一,从而为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翻转课堂的最大魅力在于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在于给不同的学习阶段匹配了最合适的学习环境,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接受知识,能灵活掌握时间和方式;知识内化,互动交流,教师点拨.由于安排得当,学习的内部驱动器得到激发,学习的全过程是一次主动、愉快的“探究之旅”,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与行为,转化为理性素养.
这才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本质!这才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5]
第四篇:观摩经典课堂感悟教学之道
观摩经典课堂
感悟教学之道
——山东省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岱岳区天平街道中心小学 朱敬芹
2014年山东省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于10月14日在淄博桓台实验学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观摩活动。各市地区的参赛教师各显神通,无论从教授课程内容、课程设臵、课件制作、课堂互动以及肢体语言都很好的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形式多样,教学设计精巧,教育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高超的音乐教育教学水平。这些优质课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授课方式上,都体现和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从中不但看到山东省音乐教师队伍的现状和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本状态,同时也显现音乐教师和音乐课堂教学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对我自己有了很大的启示。综合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借鉴:
一、把握音乐要素,着眼于音乐本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曾经由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主体感受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强调主体参与,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各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之中进入音乐课堂。在本次的优质课中,没有过多“华而不实”的师“导”生“演”,而展现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音乐要素的细致深入地挖掘。如:淄博市商城路小学的袁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唱歌综合课《蝈蝈和蛐蛐》。这是一首带有京剧风格的歌曲,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教学中的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投放,让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逐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每一个重点与难点的处理都依据教材内容从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入手加以突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老师在进行歌曲处理时,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声音的变化使学生对歌曲中的“小哥俩”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法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那达慕之歌》学唱之前,老师教学生骑马的姿势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游戏融合成一个整体,既使课堂教学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强化教学创新,致力于音乐特色
在“体现音乐性”这一总的思想指导下,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几节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如:烟台芝罘航天小学的郭伟伟执教的二年级唱歌综合课《时间像小马车》。这节课课前教师做了精心设计与准备,在接下来的歌曲学唱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次聆听与范唱,而每一次都突显了音乐性上的挖掘,设臵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在一次次的目标落实中巧妙解决,不留痕迹、浑然天成。最后的拓展部分,教师把孩子的音乐视野向纵深拓展。整节课教师始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视角出发,精心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从而使课堂一气呵成,课堂设计精致、简炼,课堂气氛和谐、生动。
再如:袁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唱歌综合课《蝈蝈与蛐蛐》一课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歌曲细致到位的把握。歌曲中细微的音乐要素很多:倚音、反复记号、休止符、强弱力度处理、同一字长短音处理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等,教师都做了点拨引导和艺术的处理。尤其是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地道的方言加工,使歌曲更富地方特色,极具感染力。再加上师生合作对歌曲极具创意的改编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情趣倍增、积极投入,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影响课堂设计的关键因素,再加之教师本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声情并茂的演唱、精彩自如的伴奏”,使学生能很快的融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之中。我想这不仅是音乐教学的魅力,更是老师的魅力,是教师基本功扎实为音乐课增添的魅力。
三、驾驭教学技能,服务于课堂效益
作为一个音乐老师,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本次优质课中,每位老师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基本功,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如康蓉老师执教的《迷人的火塘》,利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充分展现出她的舞蹈底蕴,加上她的丰富有趣的语言和教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蛐蛐与蝈蝈》京味十足的范唱;《新疆好》中新疆的独特的舞蹈动作解析与示范,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舞姿,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跟老师边唱边跳,活跃了音乐课的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感受音乐。《夜晚多美好》中醉人的葫芦丝演奏,样样绝活堪与专业媲美,赢得喝彩。教师自身的音乐功底就是最好的教材,说得多不如显一次身手。还有或幽默风趣的谈吐、或精辟巧妙的点拨、或落落大方的举手投足、或真挚感人的表扬、或热情洋溢的亲和力等等,充分展现了教师深厚的艺术功底、文化底蕴和教学智慧。
四、板书画龙点睛,服从于教学设计
有人将板书喻为“微型教案”,内容简捷醒目、图文并茂。富有个性的粉笔字、好的板书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呈现和记忆,而且能够陶冶美好情操,开发智力潜能,促进思维发展。在本次观摩课好板书很多,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婷老师执教的《小毛驴爬山坡》,教师先板书课题,紧接着用简笔画画出小毛驴爬山坡,并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画图谱,一张“音乐地图”清晰展现,音画结合如此自然,让人耳目一新,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小猫钓鱼》、《雨中》、《小鸟小鸟》、《迷人的火塘》等课,教师都有独到的板书设计,将学习内容自然而然的呈现给学生和听课教师,真可谓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五、专家点评精准,立足于教学导向
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各位教师呈现的精彩课堂让我感动。当然获益颇丰的还应属李东老师的精彩点评,可谓提纲挈领、一语中地,使我对音乐课的导向有了明确地认识。一是深挖教材,理解该课题的背景、作曲家、节奏、调式等等以及需要拓展的材料。二是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三是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课堂关注点要放在学生的表现上,善于倾听孩子的精彩;关注课堂的“生成”。四是在教学中老师不要讲得过多,更多让学生听、唱、感受,自然和谐的音乐课堂需要以生为本,以音乐为本。五是教师不要因关注歌曲内容的主题忽略了音乐的本质,而要从音乐要素出发(如节奏变化、旋律走向、力度变化等)进行歌曲情感处理。比如:在音乐的进行中为什么用休止符?为什么这个要加浮点,为什么力度这样变化等,这些都表达了怎么样的音乐形象? 六是用音乐的元素解释音乐。音乐应该是“听”出来的。不要用文化语言来解决音乐的问题,要用音乐的语言来解决音乐的问题。七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要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可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更好的做到音乐教材的整合和组合。
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我感受到了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她们的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借鉴,也有许多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有了这次的观摩听课,我对今后音乐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明确地认识和理解,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在一次次的学习、实践、体悟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使自己不断地去完善教学,争取出色的完成好每一节音乐课!
最后,感谢这50位教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音乐课堂教学,也真心祝愿他们在今后的音乐教学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辉煌。
第五篇:教学感悟_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感悟_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思维培养的最好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思维培养的最好场所是课堂。
既然培养学生的思维最好的场所是课堂,那作为老师就要力所能及的提高课堂效率,很多学校和老师致力于“从课堂45分钟要质量”。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做到“从教到学”的转变。如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一、教师要调试好心态,做好角色和观念的转变
杜威说: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知识可以有无数个途径和形式传播,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呈现多极化发展,现在老师如果固守传播知识的角色和任务无疑于将会被历史的车轮所抛弃。未来教师要向指导者、评价者等角色的转变,张云鹰校长说:“未来教师要从专才走向通才、从教学走向教育、从传授走向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学生会用自己的视角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随之改变的还有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权威者,而要学会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高效的课堂,要落实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很注重对知识的认识,而注重的是对知识的整合和连接,自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也导致了知识的碎片化,因此高效的学习要求深度学习也就要就要求对信息的加工整合。布鲁姆将知识体系图分为初级认知(记忆、理解和应用)和高级认知(分析、评价和创造),传统的课堂是复习旧知、学习新知以及通过作业巩固,进行知识的应用,也就是传统的课堂只是完成了学生的初级认知,如何进行高级认知的学习就要如何落实深度学习,可以尽量利用信息技术把底层面的东西交给学生去自学,课堂上设计更多的活动,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等。比如,美国式的翻转课堂就是深度学习的一个很典型的样本。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少一点识记、机械抄写的东西,考试也不能仅纯理论的或者靠死记硬背就能应付的,而用项目式的、探究式的、论文式的方式的话,深度学习就会依然而产生。
三、高效课堂需要老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的三要素:问题、活动和评价,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三块基石。问题、活动、评价解决了课堂学习“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这三个问题,三者结合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课堂设计的“活动”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问题。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教学活动是否有意义、有价值?这就需要评价作支撑。有此三者,课堂教学才能形成一体,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教学思想才能得以贯彻。
“问题”是成功学习的基础,“活动”是有效学习的载体,“评价”是智慧学习的导向。
立足这“三块基石”,教学设计就有了依托。教师需要发掘学习问题,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还需要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养育人格;此外,教师还要科学有效地运用评价,调控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保障课堂目标有效达成。首先教师要提出优质问题,何为优质问题,优质问题就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思维碰撞,那如何设计优质问题呢?用who、when、what来回的问题,简单使用YES和NO来回答的问题都属于低层次思维问题,比如:解释什么官渡之战或赤壁之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等等问题?但如果设计成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少呢?或者中共能在1949年建国而国民党败走台湾,主要原因是什么?就属于高阶思维问题了,因为此问题指向了分析、综合、评价这些高级认知。也就是多用WHY来提问,因为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推理、评估,这比起阅读文章、抄写单词、背诵记忆更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创造性的接受并建构知识。
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至少应该包括“活动任务、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三个要素。比如,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学习活动的“学习任务”是朗读课文,“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方式”是分角色朗读,学生明确了“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很容易进入深度学习了。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具有从低到高的层次性的,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在老师提供的“学习支架”帮助下,让学生能顺利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发现问题逐步得出结论。
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课堂上,可以设计这样的评价标准:没有学生发问的课不算是好课,学生提不出问题的课不是好课,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迅速问题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所以要设计变“师问生答”为“共同提问”的课。
四、高效课堂要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改革,目的是要摒弃过去的“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打造“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小组式合作学习能帮助老师和学生摆脱“知识为中心”的陷阱,培养学生高阶的认知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表达、倾听、评价等技巧,教师要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技能,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加精细化,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比如有小组竞赛、小组辩论、小组协作、小组交流、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类型。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缺乏培训、缺乏规则、缺乏组织”等问题,只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潜心研究、精心设计、用心操作,就一定能找到“破障”的技巧和智慧。比如有学校提出的小组合作错略。
“一个声音策略”: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发言时,一人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然后分析、修正、补充、质疑;
“两分钟策略”:提前组织语言,要求发言简明、有条理,时间不得超过两分钟;
“互不干扰策略”:组内交流时,交流发言的声音要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准;
“轮流坐庄策略”:部分组长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