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时间:2019-05-13 01:2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巧用预习稿,人人实践;把握课堂,积极实践;开放课堂,创新实践。其次,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开展各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再次,在学科渗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是关键,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是关键。而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缺少的往往就是实践。应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极佳途径。那么,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在教育中要建立大语文观,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儿童学习的双翅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在课前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巧妙引导,在课后拓展延伸,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1.巧用预习稿,人人实践

从低年段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集全体之力编制了预习稿,在学习新课之前发给学生,使学生预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自已学会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大意,提出疑难问题,查找相关资料等等。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给孩子们一个交流展示的机会,有的给大家讲述关于作者的资料,有的给大家描述作者的写作背景,有的说自己自学的收获,有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还有的向大家推荐学习生字的好办法,同学们还可以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不同的见解。虽然只有五分钟时间,但是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很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更重要的是这五分钟锻炼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如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等等。2.把握课堂,积极实践

(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践

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语文课上成形式多样的课堂,比如把丰富的表演、朗诵、演讲、讨论等形式穿插进课堂,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实践。如在讲学一些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例如学了《将相和》,我就相机让学生进行“负荊请罪”的表演。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经历了人物内心的体验。令我惊奇的是,学生依据文本又跳出文本,跳出作者的语言。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语言,加上逼真的动作、神态,仿佛他们就是廉颇和蔺相如。

再如,对于一些写得比较优美的文章,可以进行朗诵或背诵的比赛。如《桂林山水》、《荷花》、《草原的早晨》等。这些文章文笔清新优美,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文析字、朗读背诵,不仅有美的享受、情的陶冶,而且自我表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在逐渐增强。

《赤壁之战》一文,火攻部分是学生学习时兴趣最浓厚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常规,把小记者采访引进课堂。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周瑜、曹操、黄盖),另一名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是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如:“黄盖先生,你写信给曹操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真要投靠曹操?”“曹丞相,你为人一向是谨慎稳重,这次却惨遭失败,你能给我们说说失败的原因吗?”一时间,问的是妙语连珠,答的是精彩纷呈,而听的则是点头称赞。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想象丰富了,课文重点迎刃而解了。课内实践活动的形式还有很多,诸如:辩论、模拟导游、模仿主持人„„我们要立足教材、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不拘一格地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利用好《口语交际》,进行实践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是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良好契机。《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的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该注重课前的实践。如《春天里的发现》,先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寻找春天,去真正地发现春天。《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课,先让孩子们留意身边的人,发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地方,然后去用心地做一件好事,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再如《夸家乡》,课前学生们就向长辈们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美。这样在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另外,课堂中我们还要注重创设情境。如《夸家乡》,课堂中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绍,有咨询,有解答,有称赞。如《奇妙的动物世界》让学生们扮演自己了解、喜欢的小动物,举行“动物联欢会”,每人都来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互相交流。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孩子们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言语实践,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3.开放课堂,创新实践

(1)课内延伸,开展拓展性阅读。

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应把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到课本以外的世界。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向课外延伸。每周可以布置主题阅读。如课内学了《忆铁人》、《黄继光》等课文,就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英雄的故事,利用班队课组织交流。再如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利用语文活动课,进行古诗文大比拼。活动中进行诗歌教学的主题构建,开展主题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如:不同季节背写不同季节的诗,写雨的诗,写风的诗等。还可以从诗人入手,比赛谁对这位诗人写的诗背的多。

(2)超越课堂,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布置这项作业意在让学生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段有编识字报,从无意识地认识几个字开始编,到有主题地设计。如春天的识字报,热爱家乡的识字报,介绍水果的识字报。中高年段则是比较规范的手编报。然后在班级中评比展出,每半个月一次。再如学了有关花草的课文,则布置学生到各小区走走,摘录小区草地上竖着的宣传语。为了学写广告,让学生们支搜集、摘录一些电视上、大街上的广告语,然后自己再来设计出新的广告语。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让他们去搜集邮票,介绍邮票,有兴趣的还开始了集邮活动。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允许和别人合作完成,尤其是低年段,提倡和父母亲一起完成,这样,也能使父母能够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再如我校各班的“小明星镜框”,就是搞个人专辑展出。把“小明星镜框”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从选作品到设计板面,张贴作品,展出风采,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发挥自主性,共同完成。一系列的实践作业,学生学到不少,能力提高不少,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除了在语文课上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我们还开展了各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1.拓展教材的活动课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材给我们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老师要善于开发教材和拓展教材,这儿的拓展指的是有效拓展,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拓展。比如上完《猫》这节课,布置学生回家拍下小动物的一些有趣照片,并为照片配上相应的文字,一句话,一段话都可以,第二天再到学校里进行交流评比。这样的拓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与教材密切联系,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2.主题性活动课

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还设计了各种主题的班队活动课、演讲比赛、新闻发布会等等。比如:我校本学期举办的“课堂常规三字经”比赛,母亲节时开展的“我和妈妈的故事”摄影大赛,为贫困地区儿童捐书,“阅读经典、古诗文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3.学生自行设计的活动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把实践的权力交给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课要经历从低年段教师扶着学生实践,到中段教师对学生实践的半扶半放,最后到高段教师放手让学生实践的过程。我校由五(3)班学生设计的“玩转悠悠球”、五(5)班学生设计的“谁是环保小卫士”、六(4)班学生设计的“百变舞会”等活动课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创设“语文化”的生活情境

语文实践能力广泛运用于一切学科中,也广泛运用于一切生活细节中,所以开展各项课外活动时,教师们给学生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班级新鲜事、读书、看报、听广播、运动会感想、谈心交流日记„„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在学科渗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把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1.体育课

以往的体育课,学生是行动多过语言。而且,语文和体育是两门毫不相干的课程。现在,我校的体育课不但是学生肢体展示的天堂,而且还是学生思维活动和语言展示的源泉。一场精彩的篮球赛刚刚结束,一场激烈的演说即将开始。老师给出一个题目:精彩的一瞬间。学生分小组讨论,刚才篮球场上最精彩的一瞬间是什么?通过讨论合作修改,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说。这样的体育课难道不是语文实践的源泉吗? 2.音乐课

音乐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听完一段音乐,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完《丰收》这一首歌,让学生合作演一演丰收的场面;跳完一支舞蹈,写下一首赞美的诗„„这些都是我们音乐老师在课堂中渗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3.美术课

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边朗读边想像画面,这些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的。这说明了语文和画的密切关系,所以美术课上就少不了语文实践,给画取个好题目,给画配上一首诗,给画编个小故事,办个班级小画展„„这些,都是美术和语文实践结下的不解之缘。4.数学课

《只有一个地球》中,让学生计算陆地的面积,从而更进一步体会“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明白环境保护已是迫在眉睫。

我们以语文教材为点,以各学科知识为面,以课程整合为方法,努力做到各科相互渗透,知识综合教学,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开发和人格的不断完善。

四、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活动的设计应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现象。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最有效的。

1.结合校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如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时,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一系列的活动。(1)学会欣赏:

学做小小摄影师,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艺术节中的闪光处,感受艺术,陶冶情操;(2)学会体验:

学做小小艺术家,在参与艺术节的活动中,积极体验艺术带来的情感;(3)学会交流:

学做小小记者,采访艺术节中涌现的小小艺术家;(4)学会感悟:

上一节以“畅谈艺术”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再如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开展说家乡、唱家乡、画家乡、颂家乡的活动。2.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五一劳动节”等,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可以给父母洗一次脚,烧一次饭,画一张画,唱一首歌等。或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他们当一天的妈妈、爸爸,计划一天的衣、食、住、行,再和父母进行交流,然后进行一些征文比赛。再如可指导学生在家中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观察 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特性,并查找相关书籍或文章,写观察日记。

3.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可围绕专题,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深入大社会,开展感受家乡变化的参观活动、察看家乡环保情况的调查活动、体验社会文明的采访活动、了解社会用语的调查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专题报道、调查报告或建议文案,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可模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栏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社会上的焦点为人们所关注,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焦点、热点问题,而这些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体验社会、校园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访谈中增长知识才干,锻炼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融合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策略探究

摘 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语文教学效果一直处于低效状态。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悉心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中国论文网 /1/view-13041598.htm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一直备受教师的关注。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方法和最常用的策略之一,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精细品读文本内容,加强教学的阅读训练力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程度精挑细选的,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中,对文本内容分析不详细、缺少教学的阅读训练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的阅读训练的力度,精细品读文本内容,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讲《春潮》这篇课文时,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时,我就课文的

题目展开了分析:“春天到来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潮’字呢?”有位学生回答道:“说明春天爆发出的活力势不可挡。”之后,我继续提出了如下问题:“课文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描写了冰面融化的场景,为什么不直接写‘江上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了’,而是说‘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了’呢?”让学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自主讨论,品味用词高明的魅力,感受文章所描述的画面。这样一来,通过精细品读这篇课文,对文本的字、句进行详细的分析,学生感受到了用词的巧妙,不仅加强了阅读训练的强度,使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写作手段,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如,在讲《野草》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表现出种子的力大?”一位学生回答:“第三段写到‘一粒种子所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这句话写出了种子的大力。”我继续问道:“课文第四段

最后一句话‘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其中,‘如此如此’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成功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用词巧妙的魅力,我又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透”“钻”“挺”这三个字有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这样,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使学生感受到了种子强大的生命力,增强了语文阅读训练强度,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讲,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仅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合理应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有一个真切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的

积极性。

比如,在讲《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篇课文时,我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课文,纠正了生字生词的字音后,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己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并讲述自己的阅读思路。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针对表达不清楚的学生,我先根据他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关键性的词语,再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讲述自己的阅读思路。这样一来,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了初步认知,有效激发了自身阅读的积极性,提升了自身的�读能力。

三、布置合理的课后任务,扩展学生的自身储备,巩固学生的阅读技能

教材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只学习课本内容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

后,应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练习,如此,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巩固学生的阅读技能。

比如,在讲完《奇怪的圣诞包裹》这篇课文后,学生从充满浓郁思念故乡的句子中感受到了叔公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在讲解这篇课文后,结合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我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乡愁》这篇文章,根据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及主旨情感。这样,通过布置与已学课文的相关阅读练习,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巩固了学生的阅读技能。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加强语文阅读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的阅读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从而为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含笑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蔡元培先生也曾提出:“我们的教书,并不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做教员时,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都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由此,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各抒己见,敢想敢说的交往合作环境特别重要。它能使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带来学习语文的乐趣,而“自主—探究”学习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一试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探究式学习,应该是解决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探究学习的时间、空间,并采用新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教育领域有一个很有名的“三主论”,即“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和“领导”。学生形成了接受训练、不想探究;被动听讲,不会思考的思想。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探索冲动的年龄后,这个人一生的发展就很有限了。”由此可见,还给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已是必然。主动探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必要的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养成独立的精神和实践习惯。探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 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回答,无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教师的作用只在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 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能力,表现出创造力,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探究学习的主人。

二、巧妙质疑,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问爱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表现。巧妙质疑则是“问”的最高境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探究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能发挥其能动性和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创设情境,并且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这样来营造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

教师要善于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例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我结合课文末段“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看似矛盾的话,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孔乙死了吗?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让学生在“死?—死。—死!”的思路引导下,探究孔乙己的性格、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等,也就解决了本文教学的难点。创设提问题的“情境”。好的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传统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已经被许多教师的实践所证实。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中也强调提问题前要创设问题的情境。从教师的角度看,就是要为问题的发现提出创设适宜的情境。如《订鬼》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精神。在关键问题提出之前,我先问学生:有没有鬼?学生很敏感这个问题,情不自禁地讨论开了,这时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处在热点状态。趁着这难得的情境,我抛出了关键问题:人们头脑中的鬼从何而来?作者是如进行论证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还存在迷信思想,我们应如何去做?

从中可以发现,第一个问题是引子,是为了关键问题的提出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氛围。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吕淑湘先生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教师的提问只是一个示范,目的是教会学生提问,善于质疑。创造了提问的情境,就应该鼓励他们提问,因为在他们的提问中相互之间有一个“竞争”的意识,要竞争就要思考、表达,这是激活思维的表现,当然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这样、那样的见解,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争辩,有争辩就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个性潜能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因此,教师只要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辩,就能凸现学生的个性,唤醒个体创造和探究的潜在意识。

三、利用讨论、辩论等形式,促进“探究学习”的深入,形成“探究学习”的结果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探究学习,向纵深发展,形成“探究学习”的结果,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辩论。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时间、空间,提供给学生讨论、辩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探究”学习引向深入、形成结果。

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一场“鲁庄公真的鄙”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辨证地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分组进行了讨论之后,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赞同教参的主张,还有的同学则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困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接见曹刿,还能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能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通过讨论,同学们公认:鲁庄公并非是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再如学完《孔乙己》一文后,同学们就写出了《我说孔乙己》、《孔乙己之死》、《孔乙己是个可笑又可悲的人》、《孔乙己是个可怜有可憎的人》等短文,这样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深入挖掘教材、各抒己见,由表及里,全面分析人物的形象,从而带动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探究学习”的深入和形成了“探究学习”的结果。

中学语文教学应是一种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让他们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多一些。使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第四篇: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谈 语 文 教 学 中 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 培养

名 :秦

位:日照市东港区涛雒中心小学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秦泗菊

在小学阶段为了切实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突出实践性,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1 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应该知道学语文学什么,怎样学。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条件,给予点拨、引导、激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要在课堂上体现“四性”:一是学生有读书思考的积极性;二是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学生有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的错误的独立性;四是学生有从不同角度探索的创造性。真正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构建,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效果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让学生拥有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一个人语文能力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的表现出来,而思想认识、知识水准、审美倾向、人品情操、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因此语文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要调动学生语言实践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提高,在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得到锻炼,主动构建,形成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陈旧模式,构建了一种“先问后学,先学后教,先练后评”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读—问—思—悟—试—用”的过程。其中“读”和“问”是前提,是基础;“思”和“悟”是理解,是关键;“试”和“用”是目的,是发展。语文课要营造一种书声琅琅、质疑讨论、各抒己见的氛围。当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个体自学,可以小组讨论,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朗读、、对话表演、演讲、辩论、背诵、习作等,真正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认认真真的学,积极主动的想,实实在在的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方法。

有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渔”。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他们一生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

二、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1 突破学科界限,鼓励多学科求知。

语文学习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和其他学科形成交叉联系。比如学生学习了《蝙蝠与雷达》一课,对仿生学产生了兴趣,他们从不少科技书中了解了人类的许多发明是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发。学生主动探究 的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

突破课本,引导多渠道积累。

“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语言文字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内化,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内化。主动阅读应该是一个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它能丰富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一种主动探究的意识,学一课读多篇,学一点带一面。比如学生学了《火烧云》中描写颜色的“ABB”式词语红彤彤,课外就收集了“蓝盈盈、黄澄澄、灰蒙蒙”等20多个词语;学会了描写颜色的词语“葡萄灰”等40多个词语。这是对课堂语言学习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语文教学不能只围绕课本转,要适当增加容量以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突破课堂为中心,倡导多方面尝试。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课内打好语文基础,目的是在课外求得发展,把主动学习语文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活力。比如可以倡导学生观察四季的景物以及风雨雷电等天气变化,主动写些观察日记、随笔等来练习语言表达;也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各种节日进行语言训练的尝试,如:“三八”妇女节到了,“我”

给妈妈一个惊喜,讲一个故事,作一首诗,做一张节日贺卡等;元旦时围绕“我在新年里想到了......”这一主题,写想象作文..... 总之,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变机械照搬为巧用方法,变单一课本为多种渠道,变狭隘课堂位广阔生活,切实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第五篇:《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多渠道;培养;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

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后,我就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训练学生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理解的能力。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利用课改理念,让学生学会评价。

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来,课堂评价由教师为主体到由学生自己、同学间,小组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从上学期开始,我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养成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我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这其实也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也不利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这样的评价语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我训练学生学会评价,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评时要引导学生先看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不足。在学生自评或互评时,我不在一边旁观,而是把关注的面铺开些,适时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及时鼓励和表扬会评的学生,激发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兴趣和自信。经过训练,不少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我听他读课文,就像看见课文中的景物了。”“他说的真流利,真有趣,我都被吸引住了。”“我要像他学习,也要写出像字帖上的字来。”“老师,我觉得自己今天写得字比上次漂亮多了,你可以奖我一朵小红花吗?”等等。学生能认真听别人发言,还能做些评价,这不正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吗,这也是未来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

三、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动手试一试》《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负责巡视,指导学

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总之,语文教学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开设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

    语文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索的方式去研读语文学习中的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

    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论文)

    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

    探究式教学与能力培养

    探究式教学与能力培养 汉寿县沧港中心学校 廖翠国 探究式教学是指依据恰当、合适的教学目标,先取适当的教学法资源,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设计学生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丰山镇中心小学—林丹 摘要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发表日期:2003年9月8日 出处:无锡市第九中学 作者:汪 嵘 已经有3337位读者读过此文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无锡市第九中学 汪 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