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

时间:2019-05-13 01:4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

第一篇: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

一、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简单地说,教学目标就是我们想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完以后的结果是什么的表述。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目标表述为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音乐文化,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戏剧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以音乐为主线了解先关文化。知识与技能目标,则关注了学生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

我们提出过 “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唱歌教学理念。“唱会歌”----能够按照歌曲中所蕴含的基本音乐要素的要求唱会歌曲;“唱好歌”-----在教师引导下,有情感地、发自内心的动情地歌唱;“会唱歌”-----在掌握了正确、有效的歌唱技巧后,自主、自信地、主动地演唱歌曲。

这三个层次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的过程。在学会歌曲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歌曲的音乐基本音乐要素进行有效的审美体验;在有情感地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对歌曲所蕴含的内在的情感进行审美的体验,而学生优美的歌声也是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内涵;当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进行自由的演唱时,学生将在自己的演唱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自觉的审美体验。

同时,在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时时刻刻也在体现着过程与方法目标。因此将唱歌教学的课程目标与“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教学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不难总结出唱歌教学的课堂教学目标:

基于歌曲的音乐意境,体验歌曲的音乐情感,学习与歌曲相关的音乐知识、歌唱技能以及音乐文化;提升感受音乐、用歌声自主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

基于歌曲的音乐意境,体验歌曲的音乐情感,学习与歌曲相关的音乐知识、歌唱技能以及音乐文化;----这既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也是“唱会歌”的歌唱教学过程。

提升感受音乐、用歌声自主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音乐课程的最终目标,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唱好歌、会唱歌”的教学过程。

二、分年段的唱歌教学知识、技能目标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了如下具体的阐述:9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创编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和演奏课堂乐器,掌握浅显的音乐创作方法。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和创作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与相关文化

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涵盖了音乐知识、技能以及音乐文化与相关文化的目标要求。在本章,将采用分年段的形式,针对唱歌教学提出各年级所涉及的知识、技能目标中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要求。对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依据教材内容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分年段音乐知识、技能目标:

一年级:

一、音乐基础知识

1、音乐基本要素

(1)能从听觉上区分声音的强弱、长短、高低。

(2)感受十六分、八分、四分、二分节奏的时值长短,并用多种形式读、拍出八分、四分、二分节奏。

(3)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时值,用动作准确地表现出停顿的时值长短。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版(3)通过对比,感受声音的强弱。(4)感受四二拍、四三拍的节拍感。

(5)感受音乐旋律的起伏、初步感受音高的变化。

二、演唱技能

1、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缓吸缓呼、急吸急呼的歌唱呼吸方法。初步养成歌唱前的呼吸准备习惯。

2、学会在气息的支撑下,用连贯的声音、轻声地歌唱。

3、能够从听觉上区分连贯、跳跃的声音,感受不同的声音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4、感受声音的力度变化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5、感受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

二年级:

一、音乐基础知识

1、音乐基本要素

(1)认识八分、四分、二分音符。

(2)采用多种形式读、拍出八分、四分、二分节奏,用适当的节奏型模仿自然音响。(3)感受四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用动作准确地表现出停顿的时值长短。(4)从听觉上区分四二拍、四三拍,并用动作表现不同的节拍。(5)能够区分不同的歌曲情感。

2、识读乐谱

(1)认识do、re、mi、fa、sol、la、si七个唱名.(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模唱乐句的歌谱。

二、演唱技能

1、能够演奏多声部节奏,初步感受声部概念。

2、在自然音区,能够保持优美、自然的歌唱音色,保持声音的流畅、统一。

3、能够控制声音的音量,表达歌曲情感。感受歌唱时的鼻腔共鸣。

4、能够采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继续唱好连音。

5、能够初步做到唱歌前的呼吸准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歌唱中的换气技巧。

6、能够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表达抒情、优美的歌曲情绪。

7、在说话的基础上,做到演唱时能够清晰地咬字、吐字。

三年级:

一、音乐基础知识

1、音乐基本要素(1)认识十六分音符。(2)认识四分、八分休止符。

(3)感受附点八分、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5)认识力度记号,认识力度在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6)认识速度记号,感受速度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7)认识顿音记号,以及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8)认识连音线。(9)认识反复记号。(10)认识换气记号

(11)认识节拍、四二拍、四三拍。(12)感受旋律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2、识读乐谱

(1)能够在钢琴伴奏下,独立视唱乐句、短小乐段的歌谱。(2)听辨、模唱简单音程。

二、演唱技能

1、学唱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初步建立二声部合唱声部概念。

2、在自然音区的基础上,逐步扩展演唱音区,保持良好的歌唱音色,保持声音的流畅、统一。

3、能够采用急吸急呼的方法唱好顿音、跳音。能够用连贯的声音,表达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4、能够控制声音的力度,自由、自信地运用不同力度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5、掌握声断气连的演唱技巧。

6、感受歌唱的口腔、喉腔共鸣。

7、在歌唱中能够结合歌唱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

四年级:

一、音乐基础知识

1、音乐基本要素

(1)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2)认识切分节奏。(3)认识升记号、降记号。(4)认识重音记号、保持音记号。(5)认识三连音。

(6)认识波音、上滑音、下滑音、前依音、颤音。(7)认识弱起小节。(8)认识延长音记号。(9)认识四四拍。

(10)学习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基本指挥手势。(11)认识八三拍,学习八三拍的指挥手势。(12)感受旋律线的走向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2、常见结构

(1)感受二段体歌曲的乐段划分。

(2)感受乐句的特点,能找出相似乐句,能通过视唱给乐句加上合适的结束音。(3)通过视唱乐谱,将乐句按照合适的顺序排列成乐段。(4)感受民族五声调式的结构。

3、识读乐谱

(1)能够在钢琴伴奏下,独立视唱乐句或乐段的歌谱。(2)进行三度音程的二声部视唱练习。

(3)能够在钢琴伴奏下独立完成简单的二声部的识谱视唱,保持准确的音准,节奏。

二、演唱技能

1、能够自由、自信地采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来表达歌曲情感。

2、能够运用连贯的气息,采用连音、顿音、跳音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的情感。

3、在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时,能够在保持声部音准的同时,建立声部的均衡、和谐概念。

4、能够在歌唱中保持较好的口腔、喉腔共鸣。

5、能够掌握演唱歌词的归韵技巧。

五年级:

一、音乐基础知识

1、识读乐谱

具有在钢琴伴奏下,独立视唱完整的歌谱,保持准确的音准,节奏的能力。

二、演唱技能

1、能够自由地选择力度、速度、不同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情感。

2、能够保持良好的歌唱音色,保持高、中、低音区的音色统一。

3、具有一定的二声部合唱能力。

六年级:

一、音乐基础知识

1、风格流派

通过聆听、演唱,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2、识读乐谱

具有较稳定的内心音高概念、较强的内心节奏感,能够独立、准确地视唱歌谱。

二、演唱技能

1、具备一定的歌唱技能,能够自信地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2、具有较强的二声部合唱能力。

三、教学目标确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标,是教学所需要达成的最终效果,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目标的行为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如果这样来表述一个教学目标“能够听辩乐曲的主题,了解曲作者的名字,能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进行曲的主要特点。”这是对学生最终能力达成的一个预设。

而同样的一个教学目标,表述为“使学生能够听辩乐曲的主题,了解曲作者的名字,培养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进行曲的主要特点的能力。”这是对教师教学行为预期效果的一种表述,而不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表述。

2、教学目标中,对于最终达成效果的阐述必须是切实、具体的。

“能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表现对老师的热爱之情。”这是对通过教学后,学生歌唱的最终状态的一种具体表述。它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可实现的一个预设目标,对学生的歌唱技能和歌唱状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教学行为方式必须是明确、可操作的。

在教学目标中,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阐述必须是明确、具体,可以转化为教师实际教学行为的。例如:“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通过对歌词的深入理解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4、教学目标必须是面向全体,而不是个别的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因此,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最基础的,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因为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总体目标是培养音乐的爱好者,而不是专业的音乐人才。

第二篇:唱歌教学反思

唱歌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有感情的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潜心钻研唱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参各种音乐活动,从听课、评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随时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音乐教学的体会与心得,来促进、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学工作。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唱歌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音乐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本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从节奏和声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节奏训练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依次给学生出示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并按照时值的长短对其进行归类,做到读、写、听、创相结合,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前训练和课中的歌曲歌词的理解与自身情绪情感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节奏感觉。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唱歌教学实际上就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训练非常重要。我认为声音训练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无论是开始的发声练习,还是在歌曲学习的各个环节,只要听到发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纠正的声音,教师就要停下来给予指导,让学生始终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歌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张大嘴、轻咬字,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演唱。通过一学年的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强,声音效果越来越好。

2、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表现、处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阶段,听唱法是我们在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让学生带着怎样的问题一遍遍的倾听歌曲呢?这就要从音乐要素着眼,如: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什么情绪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表现歌曲阶段我激励学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而在歌曲的处理环节,我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用最美好的声音表现歌曲,形成教学的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连音与短音等做出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四年级歌曲《老师,节日好》的最后一个乐句“飘香的果实甜在老师的心窝”要连续演唱三遍,试想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是多么单调乏味,于是我提示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演唱处理,使它更具结束感。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渐弱处理、可以让我们的演唱速度在最后一遍时逐步慢下来,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演唱,参与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3、让唱歌教学变得更有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级音乐《老爷爷赶鸭》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导学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于二声部的指导练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老爷爷赶鸭》这首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模仿鸭的叫声,然后全班分成两组,在歌曲结尾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适时加入小鸭的叫声,进行二声部练习。孩子们学习劲头很高,当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那么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自然而亲切。

2、使得单调枯燥的唱歌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班,孩子们提出的设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去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别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心理锻炼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加入了绵羊叫声作为第二声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学会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从而为后面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是我在唱歌教学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当然教学中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致使个别学生缺乏演唱能力,音准较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逐步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唱歌教学反思(精选)

唱歌教学反思

篇一:唱歌>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歌表演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森林狂想曲》使学生自己发现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如知了、蟾蜍、青蛙、猴子等等的叫声。再由两只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强弱的对比。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p 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击鼓、说话和拍手。这样,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

这节音乐课,让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说是,会演唱歌曲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我本身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歌曲学生大部分能够较快地接受并学会,但乐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所以在我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在让学生歌表演的环节中,由于我自身对舞蹈不精通,没法给予学生很好的舞蹈动作提示,学生没办法很好的进行表演,这个环节显得课堂不够活泼。

课堂中对教学的组织,我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一年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很好的组织一堂有趣、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 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只能用 “你真棒”“你唱得真好听”等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常态 教学中,我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如何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篇二:唱歌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潜心钻研唱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参加教研员李老师组织的各种音乐活动,从听课、评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随时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音乐教学的体会与心得,来促进、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学工作。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唱歌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1、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音乐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本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从节奏和声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节奏训练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依次给学生出示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并按照时值的长短对其进行归类,做到读、写、听、创相结合,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前训练和课中的歌曲学习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觉。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唱歌教学实际上就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训练非常重要。我认为声音训练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无论是开始的发声练习,还是在歌曲学习的各个环节,只要听到发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纠正的声音,教师就要停下来给予指导,让学生始终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歌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张大嘴、轻咬字,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演唱。通过一学年的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强,声音效果越来越好。

2、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表现、处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阶段,听唱法是我们在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让学生带着怎样的问题一遍遍的>倾听歌曲呢?这就要从音乐要素着眼,如: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什么情绪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表现歌曲阶段我激励学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而在歌曲的处理环节,我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用最美好的声音表现歌曲,形成教学的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连音与短音等做出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四年级歌曲《老师,节日好》的最后一个乐句“飘香的果实甜在老师的心窝”要连续演唱三遍,试想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是多么单调乏味,于是我提示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演唱处理,使它更具结束感。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渐弱处理、可以让我们的演唱速度在最后一遍时逐步慢下来,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演唱,参与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3、让唱歌教学变得更有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级音乐《我的小绵羊》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导学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于二声部的指导练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我的小绵羊》这首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模仿小绵羊的叫声,然后问道:“如果把小绵羊的叫声加入到歌曲演唱当中可以吗?你认为加到哪儿比较合适?”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于是按照大家的建议师生一起合作演唱,比较哪种方法或哪些方法效果比较好,哪些方法不可取,然后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适时加入小绵羊的叫声,进行二声部练习。孩子们学习劲头很高,当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那么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自然而亲切。

2、使得单调枯燥的唱歌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班,孩子们提出的设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去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别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心理锻炼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加入了绵羊叫声作为第二声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学会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从而为后面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篇三:唱歌教学反思

在农村小学,许多音乐课常常成了“唱歌课”,因为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在兼课老师的心目中,音乐课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因此,一节音乐课一唱到底,一节课唱下来,学生唱得累老师教得也累。半学期没过,音乐课本上的歌唱完了,剩下的音乐课时间只能每次翻来覆去唱那些歌,使音乐课变得乏味,又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嗓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许多老师把“音乐课”就叫成“唱歌课”,总以为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课的任务,其他的什么也不用教;也可能与教师自身的水平有关,因为是兼课,本身懂得不多,那又怎么去教学生呢?结果,就可能造成这种结局:几年音乐课下来,学生只学会唱几首歌,别的什么也不懂或似懂非懂。

怎么改变农村音乐课的这种状况呢?

1、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音乐课本上安排了丰富的内容:除了唱歌,还有欣赏、律动、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乐理知识等等。教师首先要转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观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安排这些内容,学唱歌曲之外,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曲子,做一做律动,拍一拍节奏,玩一玩音乐游戏,学一些乐理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唱歌的技巧。在一节课里,让学生既动口又动耳手脚并用,又充实脑袋,那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不高吗?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懂音乐。

2、降低难度,变视唱为模唱(哼唱)

在学唱歌曲之前,一般来说总要学唱歌谱。许多音乐教师总以为农村学生音乐素质低,不识谱,学唱歌谱就免了。其实,唱好歌谱对于唱好歌曲有很大的帮助。但低年级学生不识谱,怎么办呢?那么就让学生跟着琴来哼唱(或模唱),有时用“呜”的声音、有时用“啊”的声音、有时用“啦”的声音,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容易多了,而且多变的声音,也不易使学生疲劳。

3、改变形式,按节奏读歌词

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种做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合适。一可以记住歌词,二可以帮助学生唱准每个字的时值。具体操作时,可以先跟老师分句读,几遍之后再齐读。较长较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让学生都记住歌词。熟练之后还可以拍手读,更能起到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4、放宽要求,不操之过急

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较难。这时,老师可能会这样想:这么简单的动作、这么简单的游戏,教了一节课,你们也不会,真笨!以后再也不搞这样的活动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城里的孩子也一样,可能农村孩子的这个过程更长些。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可以参加活动或游戏,特别兴奋,往往根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堂上显得一团糟。这时,可千万不要急,乱它一会又如何呢?比如:一年级第二册第六课有一个音乐游戏―――接龙,刚开始做这个游戏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到处乱跑,根本不像是在做游戏。在第三次音乐课时又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练习,临近下课时总算有些像模像样了。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做这个游戏时学生总是特别的高兴,也越做也好了。

在课堂上经常做一些游戏、律动,学生上音课的积极性很高,一听要做游戏总是特别兴奋。为了能参加游戏,对于这之前的活动,总能积极地参与,听得也特别认真。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音乐课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唱歌,更要让他们学会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快乐。

第四篇: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

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

略阳荣程中学 淡芙蓉

【摘要】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学生处于变声期时,音乐老师要充分认识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状况,灵活驾驭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新观念,提高学生对音乐唱歌的兴趣。 【关键词】 变声期 唱歌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给变声期的学生上音乐课程中的唱歌课,不但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备好学生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以及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变声期阶段,学生的年龄在11-17岁左右,心理上认为自己是成人了,可以有独立的意识,对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这时他们渴望自由、平等,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从生理上说进入了变声期。青少年在12~16岁时,开始进入变声期,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冲血、水肿,音调、音色逐步发生变化,变声期的完成一般需要半年至1年时間。对于音乐而言,变声期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所以本文是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在变声期中如何通过唱歌教学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掘他们的音乐潜力。

1.正确处理学生变声期与歌唱教学的关系

 1.1 选用合适的声乐教材

歌曲音域不能太宽,一般来说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曲调要优美流畅,切记“大跳”,以免学生叫喊。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变声情况,选用适当的曲调确定歌曲的音高。

 1.2 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

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气息支持来歌唱。平时练唱时尽可能用轻声,这样既能保护嗓子,同时又能使学生在轻声演唱时能感受到音乐旋律的动人之处极其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音乐修养逐日得到提高。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 1.3 引导学生保护好嗓子

要求学生在唱歌之外的时間里尽量的少说话,少用嗓子,避免长时間的高谈阔论、争论不休或呐喊助威。情绪激动时,大笑不止或号啕大哭都应尽量控制。

 1.4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在少年变声期里练唱的时間应适度,不宜持续过长,否则很容易引起声带疲劳甚至受到损伤。我在上一堂音乐课时,常将唱歌教学划为两个部分,分别放在一堂课的头尾两个时間段,中間一段时間可穿插讲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等活动,这样不仅使声带得以休息,以减轻学生的额外负担,同时又能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增加他们的音乐知识,这对今后的唱歌教学是大有益处的。对暂时失声的少年应允许他们在别人唱歌时禁声。此外,还适当以器乐训练来代替,如学习口风琴、竖笛,并将此列入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2.正确分析由少年变声期引起的音乐心理特点

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心理特点是怎样的呢?

 2.1 向往高雅音乐

高雅音乐的内容健康、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细腻,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陶冶、美的享受。少年人向往它、追求它也就非常必然。但是高雅音乐的技巧艰深、难以驾驭,又往往使他们感到有距离。

 2.2 热衷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感情直接外露、表演技巧简单易学。变声期的少年很容易从中得到愉悦感并在情感上与之共鸣。但是流行音乐中优劣相杂,难免有鱼目混珠、内容不健康之作,大力提高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及审美情趣实属必需。

 2.3 音乐兴趣与爱好向多极方向发展

当少年进入变声期之后,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对唱歌、欣赏感兴趣,对演奏乐器、创作音乐、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等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兴趣并且日益浓厚起来。也就是说,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兴趣与爱好具有多极方向的特点。

3.变声期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针对学生变声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唱歌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3.1 变声期之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学生变声期时,就应提早让学生了解变声期的生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变声期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使学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让学生了解用嗓卫生知识。如:切忌大声喊叫;有感冒、喉咙痛等不适现象要及时治疗;不吃带刺激性的食物等。

此外,教师还要明确教学进度和及早做好变声期教学准备。尤其是男生,在他们未经历变声期之前,要尽量多进行声乐基础训练。因为学生在变声期間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教师势必会放慢教学进度和降低教学要求。如果教师不及早做好准备,学生在变声期过后,学习进度会和没有明显变声期的学生拉开一定的差距,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 3.2 变声期学生的心理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声期学生大多对唱歌有抵触情绪。如果这个阶段教师不正确引导,就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声乐的兴趣。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多谈心、多鼓励,使学生对变声期有个坦然快乐的心态,减少对变声期不适的焦虑,从而往良性方向发展。

 3.3 低八度演唱

变声期間,男生声音的最显著特点是音域低了一个八度。这一生理现象众所周知,但是在声乐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把这一生理现象和声乐教学结合起来。很多年轻的教师虽然知道孩子在变声期中,却仍然要求学生用童声的音高来演唱歌曲,自然学生连唱小字一组的e都有问题。其实只要让学生低八度演唱,就可以发现变声期的学生大多还是能胜任中声区歌曲的演唱。

 3.4 混声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进行过声乐训练,唱歌多以大本嗓为主。大本嗓歌唱极易损嗓,尤其是变声期的学生声带常水肿,闭合不好,如果还是继续用大本嗓歌唱,这对声带无疑是“雪上加霜”。要克服大本嗓,建立有呼吸支持的混声是关键。混声即真假声结合,这样才能使变声期学生原本变化的声带得以正常地振动并得到保护。建立歌唱性混声,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训练。采取从中声区开始,打好呼吸、姿势等基础,逐步寻找混声效果,然后再往高低声发展。教学中,可以采用下行音阶哼鸣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体会高位置头声演唱;多做“u”母音的练习,体会歌唱的“管道”感。学会混声歌唱,不仅可以使变声期学生避免过度用嗓,而且音区容易统一,学生也不会出现变声期不敢唱的情况。

 3.5 多样化教学

变声期学生由于声带的特殊性,声乐教学不仅要缩短演唱时間,而且要降低演唱难度。如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多做文章,让原本有苦恼的学生找到学习声乐的快乐。

3.5.1 无声训练

一是无声朗诵歌词训练。它要求学生保持歌唱的呼吸和状态,无声地模拟唱歌或朗诵歌词。通过这种训练,学生能快速找到歌唱的咬字状态。如《渔光曲》这首歌的第一段,“晒”和“吹”两个字都是大跳,就可以建议学生在气息支持下无声朗诵歌词,找到唱歌咬字时喉咙的打开状态,反复几次再让学生发声,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声带得到休息,又可以避免不正确发声带来的声带损害。

二是无声的呼吸训练。它包括:缓吸缓呼、急吸缓呼、急吸急呼等。缓和急代表呼吸的快慢。急吸急呼的训练可模仿“狗喘气”的感觉找呼吸支点(小腹周围),训练腹肌的弹力和呼吸的灵活性;缓吸缓呼的训练可以全面调动呼吸器官参与工作,它是呼吸训练的基础。为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我还将无声呼吸训练和有声呼吸训练穿插进行。如让学生吸完气保持气息,在不换气的情况下,轻声口念“一个萝卜、二个萝卜、三个萝卜„„”谁越省气息,谁念的萝卜个数就多。这样的游戏性教学使声乐课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快乐中不但忘掉了变声期的烦恼,腰部控制气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3.5.2 气泡音训练

气泡音就是运用气息吹动声带,使喉室内出现打“嘟噜”、出“泡泡”的效果。它的要领是:用微弱但有支持力的气息吹动声带,就会出现一个气泡(声带吹开又并拢一次),连接起来就形成非常清晰的气泡音。早晨起床前,躺在床上最易找到气泡音,因为通过一夜的睡眠休息,声带较易产生最松弛的闭合振动。气泡音对于声带疲倦或变声期的学生来说,可起到按摩声带的作用。

3.5.3 轻声慢速

轻声唱法是变声期唱歌教学中较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暴地猛冲声带。变声期声乐训练,时間不宜过长。一般练10分钟就应该休息,保护嗓子。挑选的曲子音域也应该以中声区为主,避免唱高音,音量不宜过大。速度应较慢速,以训练气息为主。

3.5.4 打嘟训练

其方法是:像闻花一样吸气,嘴唇轻闭,将气息有控制地缓缓呼出,促使上下嘴唇振动,发出嘟嘟的声音。打嘟训练不必有音高,如此可以锻炼腰部力量,为学生打好呼吸的基础。

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能有效地将变声期学生学习声乐的不利因素减至最低程度,并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只要变声期的声乐训练方法得当,则学生不仅完全能安全顺利度过变声期,还能为今后的声乐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宝璋.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04.

[2] 刘建华.歌唱气息与混声的训练.中国音乐,2003.04.

[3] 刘爱珍.概议声乐基础教学方法.天中学刊,2003.08.

[4] 张益琴.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及其解决对策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

第五篇: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

《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

(一)课题:《小动物唱歌》

(二)年级:一年级下册

(三)课型:唱歌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钢琴、动物头饰

(六)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小动物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以及对小动物的友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对比、合作等学习,体验歌曲的情绪速度和声音的强弱。

3、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强和P弱,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中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七)教学重点: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八)教学难点:准确演唱强弱记号

(九)教学过程:

1、导入(图片)教师多媒体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学生模仿它们的声音。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贺老师的音乐课堂,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师:那你们听过小动物们唱歌吗? 生:...........师: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动物唱歌》吧!(板书课题)

在学习之前呢,我们先把可爱的动物请出来好吗?(多媒体播放动物图片)

师:你们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生:.........2、体验强弱记号(1)、认识和辨别强弱

师:“小朋友模仿的可真好,老师都忍不住想来试一试啦,你们同意吗?仔细听,听听老师模仿的是什么动物的声音?”(模仿一大一小两个声音“嘎嘎”“呱呱”)

师:“刚刚老师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生:一大一小

师:“对呀!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那么声音大的在音乐当中用“强”f表示,声音小的在音乐当中用“弱”p来表示。”(出示图片“强f”“弱p)(2)、模仿强弱

师:“那么现在你们知道强和弱了吗?” 生:.........师:“那我们现在来分组合作一下,用你喜欢的动物叫声,一个人表演强一个人表演弱”注意强弱处说话声音大

生:.........抽取个别组上台表演

师:“当老师举起“强”的时候,你们就说“我们想听强的”当老师举起“弱”的时候你们就说“我们想听弱的”

表演完毕

师:“老师现在知道你们已经很清楚“强”和“弱”了。”(板书强弱)

3、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小动物唱歌》

师:“你们刚刚的表演真是太精彩啦!小动物都忍不住唱起歌啦,你们听”。

(播放课件录音)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在唱歌?” 生:小猫、小狗

师:“那谁还注意到了小猫和小狗叫声,它们的两声叫声有什么特点?”(提示:第一声和第二声)

生:第一个是强的,第二个是弱的(声音也弱下来)(2)、复听歌曲

师:“小朋友听的真仔细,小动物们唱的多好听,那我们就在这个地方用小猫和小狗的话来感谢它们好吗?”(课件出示完整歌词)生:.........(3)、师钢琴范唱

师:“看你们和小动物合作的那么好,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参与啦,还是由我来唱“小动物在唱歌”,你们扮演小动物的叫声,可以吗?”

生:.........(提示:其实演唱方式和刚才是一样的)

师:“大家能和我合作的这么好,那么来看看小动物们的动画一起来试着唱一唱这首歌曲好吗?”(声势律动:身体可以跟着旋律动起来)

师:再来一遍我们可以唱的更好对不对? 生:.........4、创编歌词

(1)、小组合作,师钢琴伴奏

(分6小组扮演不同的动物,轮流演唱)

师:“刚才我们已经和小动物一起唱这首歌,那你们能不能把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换成你喜欢的动物叫声试着也来唱一唱”

(分发头饰到各小组)

师:“可要想好自己扮演的小动物的叫声。”(师钢琴伴奏)

(2)、个人展示(游戏)(抽取6名同学上台表演,)

师:“现在有这么多的动物在一起,它们一定会在一块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

师:“那好,现在老师来邀请6名小朋友上台来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其他的小朋友为它们伴奏,好吗?”

(带好头饰的同学们手牵手围成圈)

师:“那我们声音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朝外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声音小的时候可以朝里像说悄悄话一样,第一个同学可要想好啦”(3)、生生合作,声势律动

师:“大家想想除了向外可以表示声音比较大,向里的时候是悄悄话,那还可以怎么样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呢?”

生:声势动作往上往下

5、课堂小结

今天在这一节课能和小动物们一起唱歌,做游戏你们高兴吗?你们都太可爱啦,那让我们期待下次和小动物的合作吧。

下载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模版)

    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上一讲当中,我们主要是针对“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这个问题,跟大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那么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唱歌教学中的一些......

    唱歌教学的 几点体会

    唱歌教学的 几点体会 在农村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主要以唱歌课为主。音乐课还没有成为一门知识课。唱歌没有办法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去描述,而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悟。这就要求老师......

    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平昌县信义小学 谭大富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新课标之中占有知识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唱歌教学这一......

    牧童四年级唱歌教学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示在人们眼前。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

    唱歌教学感受[精选5篇]

    取它山之石,铺我成功之路 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汇报会 ——唱歌教学的感受 今天我的感受有两点:外出学习的感受;学习归来对我课堂教学的指导。 一、参加“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

    唱歌《野玫瑰》教学设计(大全)

    唱歌《野玫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 唱歌《野玫瑰》 2、 欣赏《女武神》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欧洲浪漫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艺术歌曲及浪漫派音乐的兴......

    唱歌课教学反思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统的道路。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

    《小动物唱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CAI课件创设情景激趣,让学生在声、光、电、流动的画面的启发下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