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22:1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模版)》。

第一篇: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模版)

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上一讲当中,我们主要是针对“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这个问题,跟大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那么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唱歌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以延长说话的方式唱歌

小学低年级的唱歌应该像是延长了的说话。众所周知,人说话有三个要素,和唱歌一样。第一,说话是带有感情的。现在的学生唱歌没感情,学歌也没有感情,但是所有的小孩儿说话都是有感情的。第二,说话的时候是自然的状态。学生一唱歌就会紧张,状态就不自然。唱歌其实跟说话一样,课程标准里提到唱歌要自然有表情的,但很多老师可能不理解什么叫自然有表情的,但是如果用延长了的说话这种方式就好理解了,因为说话是有表情的,自然的。第三,说话是中等音量。现在学生只要一唱歌声音就比说话声音大,一唱歌就使劲喊,声音发僵,这样对嗓音的保护也不利。

另外,在教学当中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嗓音,因为小孩儿可能认为自己的嗓音是天生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嗓音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感。比如可以让学生用一个愤怒的声音说一说,再用一个轻柔的声音说一说,让学生有所感受。在音乐教学当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嗓音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可以有不同的高低,这些是唱好歌的前提。让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其实就是歌唱最基本的要求。在唱歌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嗓音,延长了的说话。具体的方法是让学生用不同的声音说话,用不同的情感来表达。先说话,然后加上音符,把它延长了,就变成自然的唱歌了。如果是大一点的初中生,可以让他吟诵。比如说吟诵一些童谣,童谣其实就是已经有语音语调在里面了,还带有节奏。念好之后,在慢慢发展,变成一个有高低的曲调。因为它的跨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孩子们会愉悦的接受。在低年级教学中,千万不要开始就进行完全发声训练,应该引导孩子们用声音模仿各种声响效果,包括讲故事,配乐等等。

发现嗓音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嗓音都有独特性,关于歌曲的处理,第一是要有情感的表现,第二就是要有个性的表现。每个人的嗓音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嗓音都有独特的音色,根据声带的构造不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嗓音的独特性。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嗓音,二是发现自己嗓音的独特性。只有发现自己嗓音的独特性学生才有自信,才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所以,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嗓音的与众不同,自己音乐表现的与众不同。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的利用好嗓音,也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歌唱习惯,对歌唱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游戏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配乐的方式、模拟声音的方式去发现并且引导孩子发现嗓音的独特性,这些都能为今后能够唱好歌和会唱歌打下非常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协助者,发现者和帮助者,而不能去剥夺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的权利。老师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老师不能一概而论说你声音低了,声音哑了,是不好听的声音。教师不能否定孩子们的自然状态,应该尊重孩子们客观存在的一种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轻声歌唱,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尊重学生本来的声音,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发展对乐句的认知能力

教师在教唱歌曲的时候,乐句应该是最小的单位。所以不论歌曲乐句的长短,都应该一个一个乐句去教,这样也符合音乐的整体性原则,因为一个一个乐句连起来,依然能够感受到音乐整体的表现力。所以发展孩子对一个乐句的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发展学生对乐句的认知能力其实也是发展学生对气息的一种掌控能力,因为一个乐句和下一个乐句的连接处,往往是唱歌呼吸换气的地方。之前提到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嗓音,发现自己嗓音的独特性,使自己的声音可以有情感的表现。但是只有这些,学生还是不具备唱歌的能力。唱歌得具备一种动力,而气息就是唱歌中的动力。当学生分辨出乐句,唱一个乐句或者朗诵一句歌词的时候,这就自然的需要靠气息的支持。教师在发展学生对乐句的认知能力时,可以先让学生按乐句来吟唱歌词或者是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嗓音练习演唱乐句。

发现合唱的特殊魅力

唱歌教学中分两块,一个是歌唱的技能,应用于班级独唱和齐唱,另外一个增加的是对合唱的要求。合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习惯看老师的手势,习惯在演唱时根据指挥者的指示调整自己的歌声,来进行快慢强弱的变化。教师可以首先充当领导,共同协商一套表示开始、停止、渐慢、渐快等手势。教师也可以尝试让两个班一起合唱,从而发展儿童共享自信和快乐的经验。而且教师也要注意通过运用班级歌唱中教导的原则来改善合唱的质量。所以,老师手势正确与否就显得重要。老师应该主动出去学习或者在网络课程中有意识的补充和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正确的手势能够实现班级中合唱的教学。老师在唱歌教学中是指挥者,但是现在很多老师指挥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是变成一个教歌者。其实,想要唱好歌,指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指挥包括手势、面部表情,包括调动情绪,是很重要的教学技术。指挥对于唱歌教学至关重要,其实指挥不只是打拍子,最重要的是对音乐的解释,对音乐的理解,调动演唱者的歌唱欲望。换句话说这首歌唱的好不好,孩子们能不能唱好,指挥者在这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师来说,应该作为艺术处理和艺术提升的角色,来诠释音乐。外国多是无伴奏教学,老师在学生前面指挥,就是标准音和节拍。在班级教学中也应该提倡一点无伴奏的演唱教学。老师们在大家合唱能力还不太够的时候,要多关注现在新修订的教材。现在合唱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唱歌课在初中有大量的内容。现在中国的音乐课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提升。唱歌教学的基本方法

唱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分为两个,一个是听唱法,效果是相当好的。以完整的聆听为主,学生根据录音或教师的范唱来进行模唱,而且以直接演唱歌词为主。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范唱尤为重要,它是学习的总动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种方法也是最简单、最基本、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现在很多国外的音乐课,课程内容都在两首以上,而中国的音乐课普遍都只是一堂课只教一首歌,再讲很多跟歌没有关系的内容。而听唱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这种方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也可以一直延用下去。第二个就是视唱法,根据学生的识谱能力情况,可以采用视唱法教学。视唱法也应十分注意对歌曲完整地欣赏和聆听老师的范唱。其基本模式是: 整体—部分—整体,即:综合—分解—综合的原则。这种方法一直被许多老师认为是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标准,认为谁用视唱法谁水平就高,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这是低质量的,可能在提高识谱能力上是高质量的。但是识谱能力并不是现在学习的终极目标和主要目标。视唱法也要非常注意对歌曲的完整欣赏和聆听,视唱法的前提是欣赏领先。一定不要以为视唱法就是识谱的能力,而忽略了完整的体验音乐,这是有悖于我们的教学目标的。教师不能把高师学习的方法用到基础教育中,老师只是的传播者,中介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学习内容是中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老师要给予充分关注,让学生快乐的在音乐课堂中成长,老师也要在课堂中成长。

第二篇:唱歌教学反思

唱歌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有感情的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潜心钻研唱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参各种音乐活动,从听课、评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随时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音乐教学的体会与心得,来促进、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学工作。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唱歌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音乐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本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从节奏和声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节奏训练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依次给学生出示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并按照时值的长短对其进行归类,做到读、写、听、创相结合,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前训练和课中的歌曲歌词的理解与自身情绪情感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节奏感觉。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唱歌教学实际上就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训练非常重要。我认为声音训练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无论是开始的发声练习,还是在歌曲学习的各个环节,只要听到发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纠正的声音,教师就要停下来给予指导,让学生始终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歌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张大嘴、轻咬字,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演唱。通过一学年的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强,声音效果越来越好。

2、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表现、处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阶段,听唱法是我们在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让学生带着怎样的问题一遍遍的倾听歌曲呢?这就要从音乐要素着眼,如: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什么情绪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表现歌曲阶段我激励学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而在歌曲的处理环节,我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用最美好的声音表现歌曲,形成教学的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连音与短音等做出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四年级歌曲《老师,节日好》的最后一个乐句“飘香的果实甜在老师的心窝”要连续演唱三遍,试想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是多么单调乏味,于是我提示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演唱处理,使它更具结束感。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渐弱处理、可以让我们的演唱速度在最后一遍时逐步慢下来,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演唱,参与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3、让唱歌教学变得更有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级音乐《老爷爷赶鸭》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导学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于二声部的指导练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老爷爷赶鸭》这首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模仿鸭的叫声,然后全班分成两组,在歌曲结尾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适时加入小鸭的叫声,进行二声部练习。孩子们学习劲头很高,当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那么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自然而亲切。

2、使得单调枯燥的唱歌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班,孩子们提出的设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去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别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心理锻炼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加入了绵羊叫声作为第二声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学会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从而为后面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是我在唱歌教学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当然教学中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致使个别学生缺乏演唱能力,音准较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逐步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唱歌教学反思(精选)

唱歌教学反思

篇一:唱歌>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歌表演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森林狂想曲》使学生自己发现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如知了、蟾蜍、青蛙、猴子等等的叫声。再由两只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强弱的对比。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p 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击鼓、说话和拍手。这样,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

这节音乐课,让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说是,会演唱歌曲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我本身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歌曲学生大部分能够较快地接受并学会,但乐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所以在我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在让学生歌表演的环节中,由于我自身对舞蹈不精通,没法给予学生很好的舞蹈动作提示,学生没办法很好的进行表演,这个环节显得课堂不够活泼。

课堂中对教学的组织,我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一年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很好的组织一堂有趣、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 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只能用 “你真棒”“你唱得真好听”等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常态 教学中,我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如何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篇二:唱歌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潜心钻研唱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参加教研员李老师组织的各种音乐活动,从听课、评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随时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音乐教学的体会与心得,来促进、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学工作。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唱歌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1、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音乐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本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从节奏和声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节奏训练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依次给学生出示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并按照时值的长短对其进行归类,做到读、写、听、创相结合,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前训练和课中的歌曲学习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觉。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唱歌教学实际上就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训练非常重要。我认为声音训练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无论是开始的发声练习,还是在歌曲学习的各个环节,只要听到发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纠正的声音,教师就要停下来给予指导,让学生始终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歌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张大嘴、轻咬字,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演唱。通过一学年的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强,声音效果越来越好。

2、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表现、处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阶段,听唱法是我们在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让学生带着怎样的问题一遍遍的>倾听歌曲呢?这就要从音乐要素着眼,如: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什么情绪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表现歌曲阶段我激励学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而在歌曲的处理环节,我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用最美好的声音表现歌曲,形成教学的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连音与短音等做出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四年级歌曲《老师,节日好》的最后一个乐句“飘香的果实甜在老师的心窝”要连续演唱三遍,试想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是多么单调乏味,于是我提示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演唱处理,使它更具结束感。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渐弱处理、可以让我们的演唱速度在最后一遍时逐步慢下来,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演唱,参与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3、让唱歌教学变得更有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级音乐《我的小绵羊》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导学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于二声部的指导练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我的小绵羊》这首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模仿小绵羊的叫声,然后问道:“如果把小绵羊的叫声加入到歌曲演唱当中可以吗?你认为加到哪儿比较合适?”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于是按照大家的建议师生一起合作演唱,比较哪种方法或哪些方法效果比较好,哪些方法不可取,然后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适时加入小绵羊的叫声,进行二声部练习。孩子们学习劲头很高,当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那么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自然而亲切。

2、使得单调枯燥的唱歌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班,孩子们提出的设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去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别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心理锻炼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加入了绵羊叫声作为第二声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学会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从而为后面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篇三:唱歌教学反思

在农村小学,许多音乐课常常成了“唱歌课”,因为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在兼课老师的心目中,音乐课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因此,一节音乐课一唱到底,一节课唱下来,学生唱得累老师教得也累。半学期没过,音乐课本上的歌唱完了,剩下的音乐课时间只能每次翻来覆去唱那些歌,使音乐课变得乏味,又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嗓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许多老师把“音乐课”就叫成“唱歌课”,总以为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课的任务,其他的什么也不用教;也可能与教师自身的水平有关,因为是兼课,本身懂得不多,那又怎么去教学生呢?结果,就可能造成这种结局:几年音乐课下来,学生只学会唱几首歌,别的什么也不懂或似懂非懂。

怎么改变农村音乐课的这种状况呢?

1、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音乐课本上安排了丰富的内容:除了唱歌,还有欣赏、律动、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乐理知识等等。教师首先要转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观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安排这些内容,学唱歌曲之外,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曲子,做一做律动,拍一拍节奏,玩一玩音乐游戏,学一些乐理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唱歌的技巧。在一节课里,让学生既动口又动耳手脚并用,又充实脑袋,那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不高吗?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懂音乐。

2、降低难度,变视唱为模唱(哼唱)

在学唱歌曲之前,一般来说总要学唱歌谱。许多音乐教师总以为农村学生音乐素质低,不识谱,学唱歌谱就免了。其实,唱好歌谱对于唱好歌曲有很大的帮助。但低年级学生不识谱,怎么办呢?那么就让学生跟着琴来哼唱(或模唱),有时用“呜”的声音、有时用“啊”的声音、有时用“啦”的声音,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容易多了,而且多变的声音,也不易使学生疲劳。

3、改变形式,按节奏读歌词

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种做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合适。一可以记住歌词,二可以帮助学生唱准每个字的时值。具体操作时,可以先跟老师分句读,几遍之后再齐读。较长较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让学生都记住歌词。熟练之后还可以拍手读,更能起到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4、放宽要求,不操之过急

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较难。这时,老师可能会这样想:这么简单的动作、这么简单的游戏,教了一节课,你们也不会,真笨!以后再也不搞这样的活动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城里的孩子也一样,可能农村孩子的这个过程更长些。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可以参加活动或游戏,特别兴奋,往往根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堂上显得一团糟。这时,可千万不要急,乱它一会又如何呢?比如:一年级第二册第六课有一个音乐游戏―――接龙,刚开始做这个游戏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到处乱跑,根本不像是在做游戏。在第三次音乐课时又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练习,临近下课时总算有些像模像样了。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做这个游戏时学生总是特别的高兴,也越做也好了。

在课堂上经常做一些游戏、律动,学生上音课的积极性很高,一听要做游戏总是特别兴奋。为了能参加游戏,对于这之前的活动,总能积极地参与,听得也特别认真。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音乐课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唱歌,更要让他们学会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快乐。

第四篇:教学环节基本要求专题

主要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前基本要求

1.所开课程必须要有经教研室集体讨论修订的教学大纲,所开课程必须要有教材或主要参考教材,否则,不得开设。

2.教师课前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时数,认真备课,写出教案,认真填写学期授课计划,并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末由系负责收系部存档一份。

3.因客观原因,承担某门新开课程,距开课时间短,来不及写出全部教案者,必须在上课前写出全部讲义的三分之一。同一教材使用两遍以下者,不得采用旧教案;同一教材使用两遍以上者,允许采用根据新班级情况经过修改、补充后的教案。

4.教案应书写整齐,其主要内容为:基本内容和要求、教法设计、每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例题解题、作业题号、章(节)小结等。对于教案的繁简不作统一要求。

5.教师应在课前5~10分钟完成上课的一切准备工作。

二、讲课基本要求

1.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仪表与教态,始终以饱满的情绪教学,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不准迟到,不准提前下课,不准拖堂(个别情况也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

2.无特殊原因,不得调课、停课、或请人代课,如遇特殊情况不能上课,必须提前办理调课、停课、或请人代课手续。

3.教师授课进度和每次上课内容不得有随意性,应按教学进度计划实施教学,每次授课后,应及时将授课中有待改进的问题记录于教案中。

4.讲课时板书繁简适度、字迹清晰、图像醒目、布置得当。语言清楚易懂、简明生动。

5.讲授时应内容熟练,无概念性、原则性错误(如有口误或笔误能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讲解中力求做到条理清楚、概念明确、逻辑鲜明、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难点讲透。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水平。6.从学生实际出发,讲究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习题课。

7.课堂教学中,应严格课堂纪律,重视教书育人。对于违纪学生,应严格进行批评教育。

8.讲课时必须使用普通话。

三、辅导和批改作业基本要求

1.每门课每周辅导一次,期末考试前可增加辅导次数。辅导答疑时应耐心、热情,并注意启发引导,因材施教。

2.每节课都要布置作业,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数量选题应适当,教师应提前预做。对于主要课程,学生课后作业量和消化理解所用的时间与课内学时应保证1.5:1。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一般在下一次上课前批改好,并发到学生手中。对学生解题中错误之处,应明确指出或做必要的批注。

3.作业批改量原则上应做全部批改。

4.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每次按四个(优、良、中、差)等级或百分制成绩登记于平时成绩登记表。对学生作业应严格要求,注意讲评,对作业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应加以记载,以便教学中着重讲授。

四、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每学期应根据教学大纲,订出实验计划,每次实验应由实验指导教师准备好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并和实验员取得联系,做好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实验中应注意安全。着重加强对每个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应认真指导,不得无故离开现场。实验后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总结。

4.凡目前没有条件做的实验,应设法采取演示试验的办法弥补。

五、实习实训基本要求

实习分为认识实习、课程实训、毕业实习等。不管哪种实习,有关教师应作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主管实习的教师,在实习前应将实习大纲、计划和实习参考资料印发给有关师生。做好实习动员,强调注意事项,并提前做好实习地点的联系等准备工作。

2.指导教师要坚守岗位,积极发挥组织管理作用,并在实习中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3.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积极配合工厂等实习单位,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作用,组织好现场教学。

4.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做好善后工作,写出实习书面小结,并给学生评定成绩,实习小结经系主任签字后报教务处备案。

六、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设计前编印设计指导书及有关参考资料,并发到学生手中,使学生明确设计目的、任务和要求。

2.设计题目应认真选取,既能系统巩固本课程或专业所学的理论技能知识,又要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教师对新拟题目应提前试做,对旧题目也应在设计前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加以改修补充。

4.学生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应认真指导,及时掌握进度。

5.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答辩(或考核)工作,对学生的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应认真批阅,结合平时设计情况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七、考试、考查基本要求

1、考试、考查课按院学生成绩考核有关规定实施执行。

2、中期及期末考试结束后,应对学生成绩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并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卷面分析交系主任签字后存档,并以系为单位填写期中、期末考试分析表,存系部备案。

第五篇: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说明教材版本,学科年段(册),单元(章、节);

(2)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的前后联系(关联性);(3)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典型性)。2.教学对象分析

(1)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2)分析学生已有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

(4)分析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3.教学环境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或者是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必须运用互动式电子白板,并说明选择那种环境理由。

二、教学目标

1.一般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表述。也可以兼顾不同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

例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目标有四项: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有五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三维目标不能丢项,即使不写明三项的标题,也要包含三个层面,不能有项目的缺失(或按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2)恰当:符合实际,学生能力可及,每项行为目标的水平规定得恰如其分;体现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与学生已有知识的一致性,与前后教学活动的连贯性。(3)具体:目标要求指向明确,表述清晰、具体,尽量以外显行为表述教学目标。

(4)准确: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表示目标行为的词语要体现学科特点,内涵准确,语言表述规范,不能出现混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学重点、难点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2)教学重点:一般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以各教学环节标题为基本框架,把教学基本过程用图式的方式恰当的表示出来。其中各教学环节的小标题要推敲、提炼,能表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内涵,主体部分可以展开、延伸,能体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基本思路。流程图要简捷、凝练,立意鲜明、重点突出。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设计意图。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过程设计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设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 “活动单导学”新的教学形式;

2.以书面语言为主,说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

3.教学结构要清晰,层次要鲜明,逻辑关系准确; 4.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5.做好“整合点”设计,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应明确媒体的形式、题目或内容。

“整合点”设计的建议: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各种教学条件拿掉,只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情况,并假定教学条件只要想到就可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构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构思了教学过程之后,分析每一个教学步骤(环节、活动)有效的支撑方式,系统分析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两种支撑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确定出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确定了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之后,针对每一个整合点,系统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整合点困难的方法;根据一节课中每一个整合点的解决方法,选择或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并将为一节课中所有整合点所开发或选择的教学资源及软件集成为该节课的课件。

6.在说明 “教学设计意图”时,要突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整合点”诊断与分析。说明在某一教学环节中,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时,利用信息技术的哪些功能特点,实现有效支撑,可以达到怎样的预期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下载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教 学 设 计 基 本 要 素 1.教学内容分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要将课标要求写到此条目中,不要分开,可柔在......

    教学环节基本要求(精选)

    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榆树乡中心校 一.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1.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参赛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科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关注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色,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和学生探究体验......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最终定稿]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1、教材分析 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在教材、学期教学或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即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2)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

    点军区初中化学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化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

    如何唱歌范文合集

    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 声:指的是发声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动作去唱歌) 情:演唱时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或一种气氛(一般被视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气质)就......

    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

    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 略阳荣程中学 淡芙蓉 【摘要】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学生处于变声期时,音乐老师要充分认识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状况,灵活驾......

    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

    《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 (一)课题:《小动物唱歌》 (二)年级:一年级下册 (三)课型:唱歌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钢琴、动物头饰 (六)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