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

时间:2019-05-12 12:1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

第一篇: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

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

略阳荣程中学 淡芙蓉

【摘要】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学生处于变声期时,音乐老师要充分认识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状况,灵活驾驭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新观念,提高学生对音乐唱歌的兴趣。 【关键词】 变声期 唱歌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给变声期的学生上音乐课程中的唱歌课,不但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备好学生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以及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变声期阶段,学生的年龄在11-17岁左右,心理上认为自己是成人了,可以有独立的意识,对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这时他们渴望自由、平等,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从生理上说进入了变声期。青少年在12~16岁时,开始进入变声期,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冲血、水肿,音调、音色逐步发生变化,变声期的完成一般需要半年至1年时間。对于音乐而言,变声期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所以本文是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在变声期中如何通过唱歌教学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掘他们的音乐潜力。

1.正确处理学生变声期与歌唱教学的关系

 1.1 选用合适的声乐教材

歌曲音域不能太宽,一般来说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曲调要优美流畅,切记“大跳”,以免学生叫喊。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变声情况,选用适当的曲调确定歌曲的音高。

 1.2 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

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气息支持来歌唱。平时练唱时尽可能用轻声,这样既能保护嗓子,同时又能使学生在轻声演唱时能感受到音乐旋律的动人之处极其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音乐修养逐日得到提高。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 1.3 引导学生保护好嗓子

要求学生在唱歌之外的时間里尽量的少说话,少用嗓子,避免长时間的高谈阔论、争论不休或呐喊助威。情绪激动时,大笑不止或号啕大哭都应尽量控制。

 1.4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在少年变声期里练唱的时間应适度,不宜持续过长,否则很容易引起声带疲劳甚至受到损伤。我在上一堂音乐课时,常将唱歌教学划为两个部分,分别放在一堂课的头尾两个时間段,中間一段时間可穿插讲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等活动,这样不仅使声带得以休息,以减轻学生的额外负担,同时又能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增加他们的音乐知识,这对今后的唱歌教学是大有益处的。对暂时失声的少年应允许他们在别人唱歌时禁声。此外,还适当以器乐训练来代替,如学习口风琴、竖笛,并将此列入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2.正确分析由少年变声期引起的音乐心理特点

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心理特点是怎样的呢?

 2.1 向往高雅音乐

高雅音乐的内容健康、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细腻,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陶冶、美的享受。少年人向往它、追求它也就非常必然。但是高雅音乐的技巧艰深、难以驾驭,又往往使他们感到有距离。

 2.2 热衷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感情直接外露、表演技巧简单易学。变声期的少年很容易从中得到愉悦感并在情感上与之共鸣。但是流行音乐中优劣相杂,难免有鱼目混珠、内容不健康之作,大力提高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及审美情趣实属必需。

 2.3 音乐兴趣与爱好向多极方向发展

当少年进入变声期之后,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对唱歌、欣赏感兴趣,对演奏乐器、创作音乐、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等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兴趣并且日益浓厚起来。也就是说,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兴趣与爱好具有多极方向的特点。

3.变声期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针对学生变声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唱歌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3.1 变声期之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学生变声期时,就应提早让学生了解变声期的生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变声期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使学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让学生了解用嗓卫生知识。如:切忌大声喊叫;有感冒、喉咙痛等不适现象要及时治疗;不吃带刺激性的食物等。

此外,教师还要明确教学进度和及早做好变声期教学准备。尤其是男生,在他们未经历变声期之前,要尽量多进行声乐基础训练。因为学生在变声期間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教师势必会放慢教学进度和降低教学要求。如果教师不及早做好准备,学生在变声期过后,学习进度会和没有明显变声期的学生拉开一定的差距,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 3.2 变声期学生的心理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声期学生大多对唱歌有抵触情绪。如果这个阶段教师不正确引导,就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声乐的兴趣。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多谈心、多鼓励,使学生对变声期有个坦然快乐的心态,减少对变声期不适的焦虑,从而往良性方向发展。

 3.3 低八度演唱

变声期間,男生声音的最显著特点是音域低了一个八度。这一生理现象众所周知,但是在声乐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把这一生理现象和声乐教学结合起来。很多年轻的教师虽然知道孩子在变声期中,却仍然要求学生用童声的音高来演唱歌曲,自然学生连唱小字一组的e都有问题。其实只要让学生低八度演唱,就可以发现变声期的学生大多还是能胜任中声区歌曲的演唱。

 3.4 混声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进行过声乐训练,唱歌多以大本嗓为主。大本嗓歌唱极易损嗓,尤其是变声期的学生声带常水肿,闭合不好,如果还是继续用大本嗓歌唱,这对声带无疑是“雪上加霜”。要克服大本嗓,建立有呼吸支持的混声是关键。混声即真假声结合,这样才能使变声期学生原本变化的声带得以正常地振动并得到保护。建立歌唱性混声,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训练。采取从中声区开始,打好呼吸、姿势等基础,逐步寻找混声效果,然后再往高低声发展。教学中,可以采用下行音阶哼鸣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体会高位置头声演唱;多做“u”母音的练习,体会歌唱的“管道”感。学会混声歌唱,不仅可以使变声期学生避免过度用嗓,而且音区容易统一,学生也不会出现变声期不敢唱的情况。

 3.5 多样化教学

变声期学生由于声带的特殊性,声乐教学不仅要缩短演唱时間,而且要降低演唱难度。如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多做文章,让原本有苦恼的学生找到学习声乐的快乐。

3.5.1 无声训练

一是无声朗诵歌词训练。它要求学生保持歌唱的呼吸和状态,无声地模拟唱歌或朗诵歌词。通过这种训练,学生能快速找到歌唱的咬字状态。如《渔光曲》这首歌的第一段,“晒”和“吹”两个字都是大跳,就可以建议学生在气息支持下无声朗诵歌词,找到唱歌咬字时喉咙的打开状态,反复几次再让学生发声,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声带得到休息,又可以避免不正确发声带来的声带损害。

二是无声的呼吸训练。它包括:缓吸缓呼、急吸缓呼、急吸急呼等。缓和急代表呼吸的快慢。急吸急呼的训练可模仿“狗喘气”的感觉找呼吸支点(小腹周围),训练腹肌的弹力和呼吸的灵活性;缓吸缓呼的训练可以全面调动呼吸器官参与工作,它是呼吸训练的基础。为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我还将无声呼吸训练和有声呼吸训练穿插进行。如让学生吸完气保持气息,在不换气的情况下,轻声口念“一个萝卜、二个萝卜、三个萝卜„„”谁越省气息,谁念的萝卜个数就多。这样的游戏性教学使声乐课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快乐中不但忘掉了变声期的烦恼,腰部控制气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3.5.2 气泡音训练

气泡音就是运用气息吹动声带,使喉室内出现打“嘟噜”、出“泡泡”的效果。它的要领是:用微弱但有支持力的气息吹动声带,就会出现一个气泡(声带吹开又并拢一次),连接起来就形成非常清晰的气泡音。早晨起床前,躺在床上最易找到气泡音,因为通过一夜的睡眠休息,声带较易产生最松弛的闭合振动。气泡音对于声带疲倦或变声期的学生来说,可起到按摩声带的作用。

3.5.3 轻声慢速

轻声唱法是变声期唱歌教学中较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暴地猛冲声带。变声期声乐训练,时間不宜过长。一般练10分钟就应该休息,保护嗓子。挑选的曲子音域也应该以中声区为主,避免唱高音,音量不宜过大。速度应较慢速,以训练气息为主。

3.5.4 打嘟训练

其方法是:像闻花一样吸气,嘴唇轻闭,将气息有控制地缓缓呼出,促使上下嘴唇振动,发出嘟嘟的声音。打嘟训练不必有音高,如此可以锻炼腰部力量,为学生打好呼吸的基础。

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能有效地将变声期学生学习声乐的不利因素减至最低程度,并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只要变声期的声乐训练方法得当,则学生不仅完全能安全顺利度过变声期,还能为今后的声乐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宝璋.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04.

[2] 刘建华.歌唱气息与混声的训练.中国音乐,2003.04.

[3] 刘爱珍.概议声乐基础教学方法.天中学刊,2003.08.

[4] 张益琴.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及其解决对策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

第二篇:浅析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问题

浅析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问题

摘 要:青少年变声期在唱歌教学上面的问题一直以来是老师和学生的一个障碍。在这一时期,应充分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与唱歌教学的方法。掌握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以及对唱歌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对变声期的青少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变声期;青少年;唱歌教学;方法 前言

青少年一般是指在11一16岁时期,所以中学生及一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由于女生的发育相对于男生要早一些,变声开始的时间也比男生要早1一2年,而且嗓音的变化男生较比女生明显,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校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日渐得以重视,而唱歌教学则是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充分了解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安全、顺利地度过变声期,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对今后的教学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所谓变声期,就是发声器官发音、变化、成长的全过程。以科学的眼光看,“变声期”应当包括歌唱声音变化的一年半至三年,而不是仅限于普通说话声音变化的六个月或一年。由此可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进行唱歌教学以及青少年在变声期唱歌教学的方法与措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坚持的过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探讨法等方法对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进行探讨。

一、青少年变声期的身心特点

要对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进行探究,充分挖掘他们的嗓音潜能,使其顺利度过变声期,就要了解青少年变声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相应的唱歌教学方法。

(一)青少年变声期的生理特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也渐渐进入了变声期。在这个阶段,身体各个部分的器官也都开始迅速地生长发育起来,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喉部在外形和机能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喉腔变大、声带变长,有充血、水肿和声门闭合不严等症状。发声器官的这些生理机制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声音的变化。青少年变声期声音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音色、音调和音域等几个方面的变化上。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遗传等因素各有所异,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水平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每个人在变声期生理变化的早晚、快慢和程度的差异性。

由于青少年在变声期生理机制上的变化,相应地唱歌教学方面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首先,因处于变声期的青少年声带易充血,发声比较费力且容易导致发生器疲劳,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发声练习和唱歌的时间,每次用声在15分钟左右为好。不能连续长时间的唱歌,在唱歌中要有间隙,适当给嗓子一个缓冲休息的时间。其次,在发声练习方面多采用弱声练习;在发声练习的选择上多采用哼鸣练习;在音阶练习上多采用下行断音练习;在母音练习的选择上,多采用“u”母音练习。最后,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有关变声期嗓子保护的常识。变声期的青少年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是忌食辛辣及过冷过热的食物、烟 酒等对发声器官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这样对嗓子的损害很大。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发声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

(二)青少年变声期的心理特点

变声期的青少年新陈代谢旺盛,正处于身体发育最为蓬勃的时期,生理上的变化促使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上也发生着变化。随着心智的成熟、情感的日益丰富,变声期的青少年自尊心变得强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因为嗓音的变化会引起别人的非议和嘲笑。声音嘶哑、低沉、浑厚、唱高音困难、容易走调等突如其来的嗓音变化,使得他们无所适从。本来爱唱歌的青少年产生不愿意唱歌的歌唱心理障碍以及自卑、压抑、紧张、迷茫等消极的心态,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若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将严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在面对有这样心理障碍的学生时,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第一,教师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了解嗓音的变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生理变化,没必要去害怕它所带来的各种舆论和恐惧感,让学生摆正唱歌的观念。第二,培养学生唱歌的自信心和相信自己的乐观态度,给自己足够的勇气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唱好。歌唱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演唱者的自信心要比有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周小燕∶《声乐基础》)。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嗓音条件,选择合适的演唱曲目。不唱力所不及的歌曲,要留有余地,使自己的演唱有充分的把握,切勿贪大求难。通过这样一步步帮助青少年克服歌唱的心理障碍。

二、青少年变声期唱歌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处于变声期中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有其特殊性,他们的嗓音 既已经渐渐脱离了童声的稚嫩,又还没有达到成人声音的成熟和稳定,而且是处于一个不断发育、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对青少年变声期实行的唱歌教学方法与措施,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

(一)青少年歌唱兴趣的培养

首先,在给变声期的青少年上课之前,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面对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第一,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教学心态,做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心理准备。在进行变声期青少年的唱歌教学时,教师应当要有敏锐地观察力和洞悉学生嗓音的能力,具备判断学生处于变声的哪个阶段的能力,对不同阶段的嗓音特点要了然于心,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作为教师要认真地、充分地做好备课工作,教学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教师要明确自己教学的目的:对变声期的青少年进行的训练应着重解决他们发声器官协调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唱歌兴趣。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满足学生的音乐好奇心和新鲜感,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学习音乐,不用过于注重音乐理论知识,因为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排斥感,出现苦闷烦躁等情绪。诱发学生内心美好的唱歌欲望,启发学生的唱歌激情。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寻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材,运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音乐,在兴趣中学习理论知识。只有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你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去追求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自觉的进行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青少年歌唱信心的树立

在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树立之前我要强调一点,就是对良好的形 体训练培养。对变声期的青少年进行唱歌教学时,要重视对他们的歌唱形体训练。因为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演唱形象的美观,还关系到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能否正常、协调地工作。具体表现为:耸肩会造成憋气,导致气息过浅;重心不稳会使歌唱失去呼吸支点;过分仰头或是低头会影响发声器官的正常发声,还会造成颈部的肌肉紧张;驼背、含胸会压迫共鸣腔体等等。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呈现积极的歌唱状态,能对变声期青少年各个发声器官的协调运作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变声期青少年歌唱形体的训练,在提高他们演唱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表演能力。

由于变声期特殊的生理特点,声带易疲劳、常常处于充血状态,人对声带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变声期青少年在说话或唱歌时容易出现破音、走调、嘶哑等尴尬的情况。为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羞于开口唱歌,怕在众人面前丢面子而遭到耻笑,对唱歌失去了信心,极易产生歌唱心理障碍以及自卑、焦虑、抑郁、恐慌等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歌唱自信心。学生的胆怯主要是由于外界的评论而引发的,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不要去理会他人的评价,告诉他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所以不需要有自卑焦虑的心理,及时帮助学生消除不安全感与紧张情绪。然后建立与加强自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唱歌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不敢唱”为“我敢唱”,变“不要唱”为“我要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多肯定、少否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激励教学,启发学生,让他们拿出足够的勇气克服心理障碍。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青少年歌唱方法的建立

1、选取合适的声乐教材

歌曲的音域不能过宽,一般来说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曲调要流畅优美,切忌“大跳”,以免学生叫喊。另外,要根据青少年的变声情况,在自己的能力范畴之内选用适当的曲目,在练声与唱歌的时候最好有老师进行指导,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合适的音域范围内进行。切忌为了追求明亮、清脆的声音而大喊大叫,同时也要注意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声带的过度疲劳而受到损伤。总之,一切以自己能顺利地唱歌为前提。

2、哼鸣练习和打开喉咙

哼鸣练习是练习唱歌的一种方法,针对青少年在变声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此练习法我认为恰到好处。由于青少年在变声期时经常会追求明亮,清脆的声音而出现声音紧、挤的现象,用哼鸣练习会帮助青少年在唱歌的时候下颚和牙关放松,减轻喉咙和声带的负担。至于是开口哼鸣还是闭口哼鸣也因自身的特点来决定,运用此方法也有助于喉咙的打开。

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强调打开喉咙的歌唱。打开喉咙并不是简单的把口腔打开,老师常说“打哈欠”的状态是轻易打开喉咙的办法,这是因为这种状态是打开腔体、保持腔体稳定,获得共鸣的保证。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最好用轻柔的声音开始,因为轻柔的声音避免了过猛的冲击和肌肉的过分紧张,减轻了发声器官的负担。本来变声期的青少年声带就易疲劳且常伴有充血,出现挤、卡、喊叫的现 象,这样音量小点,声音柔和点,加上哼鸣练习后,声音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3、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之源,是歌唱的基础,我国古代声乐理论所说的“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发声”,科学的说明了呼吸的重要性。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学习,正处于改变原有的童声唱法、向成年人的歌唱方法转变的特殊时期,是为成年后更好地歌唱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歌唱呼吸有三种类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而胸腹式呼吸是目前声乐界大多数人认为最可取的唱歌呼吸方法。为了防止变声期的青少年学生唱歌时喊叫,挤压喉头,我们还可以采取缓吸急呼、急吸缓呼、急吸缓呼等方式的气息练习。正确的发声要有良好的呼吸基础,即要有呼吸支点,喉头要稳定,声带的运动应与呼吸密切配合,适度调整。经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呼吸系统、发声器官得到功能性的锻炼,从而为今后的歌唱打好坚实扎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由青少年变声而引发的问题,不仅有教学上的,还有教育上的。引发问题的原因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还有许多因素。可以说,这确实是错综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嗓音与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国声乐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正确解决它,教师必须有科学的认识、正确的态度和妥善的方法,排除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克服万难,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健康顺利地渡过变声期这一难关。教师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嗓音变化和状态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不仅让学生在变声期间掌握唱歌这门艺术,而且还要让学生尽可能正确、规范、完美地去表现它。这也有待于更多的音乐 老师去探索去耕耘,不断地去完善唱歌教学的方法。让我们以一副健康的身躯,一颗坚强自信的心灵,勇敢地面对明天严峻的挑战!

第三篇:变声期应该如何学习声乐

变声期应该如何学习声乐

变声期应该如何学习声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王美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王美蕲在笔者从事少儿声乐教育的十年里,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变声期可以学声乐吗?”这几乎是每个12岁左右青少年家长担心的问题。变声期到底能不能学唱歌,是不是学了唱歌就会把嗓子唱坏?家长们在似懂非懂中被这个问题困惑着,惊扰着。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没有开始学唱歌的不敢学,已经学了唱歌的,一到了十一二岁,着了凉咳嗽两声就大惊小怪地说嗓子唱坏了,让人看着又可气又可笑。作为一名声乐教师,笔者想从专业的角

度谈一谈变声期学习声乐的问题。

那什么是变声期呢?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变声期特指14岁到16岁的青少年进入变声期。男生变声期一般在3到15岁,最迟到16岁左右。因为喉头增长而伴随的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导致说话、唱歌时的声音与儿童时代不同,并持续半年至一年的时期。对于百度的解释,笔者是不完全认同的,虽然百度叙述的是客观存在,但并不是14到16岁的青少年就一定会因为喉头和声带的增长而产生以上一系列声音嘶哑等病理现象。变声期就是病吗,变声期就一定会“坏嗓子”吗?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先把变声期放一放,先来了解一下声音产生的原理。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把左手和右手同时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抬起敲击桌面,另一只手放在桌面上不动,放在桌面的手就会感受到桌面发出声音的同时在振动。按下钢琴的

琴键,琴键会带动连接琴槌的木棍,木棍带动琴锤敲击琴弦,被敲打的琴弦振动发出声音。小提琴的演奏则使用琴弓上的弓毛摩擦琴弦而发声,演奏者将弓与弦放成直角,再以适当的速度和压力拉动琴弦使之振动,这就是弦乐的发声原理。人类的发声原理和吹奏乐器的发声原理相仿,如单环管的吹奏是演奏者口含吹嘴吹气,簧片发生振动,气流振动管中的空气柱,从而发出声音,人类的发声也大抵如此,通过肺里的气息吹动声带和腔体,声带和共鸣腔体发出声音。声带纵向位于喉腔中部的两条肌肉相当于簧片,共鸣腔包括胸腔、喉口腔、鼻腔、头腔的一系列腔体振动。不同的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声音的音色跟发声体的形状、材质、大小都有关系。在人的一生中,声带和共鸣腔体也是跟其他的身体器官一样,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长、发育、变老。声音也就从婴儿啼哭那一刻起就开始随着身体的成长而不断

地变化,可以说变声是跟随一生的生理变化。常说的变声期只不过是由于青少年青春期加速生长,人体发育变化很大,喉头和声带发育得也很急速。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喉头迅速发育长大,喉头的前后颈也迅速松宽,声带的长度几乎猛增一倍,宽度与厚度也增加。随着声带的发育,从音频上讲,大约要低一个大度,于是童声变成了粗而低的男音;女孩在青春期喉结虽没有明显的外观变化,但喉结内一样有明显变化:即声带增长变窄,因而发音频率高,声调也随着变得高而尖细。

由此可见,变声是跟随我们一生的生理现象,只不过是青春期后变化不易察觉罢了。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婴儿和幼儿、幼儿和儿童、壮年和老年的音色都是有明显差别的。那么,既然变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又为什么会伴有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生疲劳、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的病理问题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病理现

象都不是变声期导致的必然症状,而是由于青春期变声用嗓不当造成的。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己明显的、突然的音色变化会感到非常困惑和不适应,尤其是男孩,原本清脆、嘹亮的童音变得低沉、憨厚,为了保持“自己的声音”,他们就会挤压或吊着喉头,让声带不完全闭合,从而让声音保持尖而细。这种不正常的用嗓方式会导致声带疲劳、充血、嘶哑,特别是从小学习声乐的孩子,更是不能接受自己唱高音怎么不那么方便了,音色变暗了等貌似退步了的变化,其实童音之所以听上去高亮,是因为儿童声带短而薄,振动频率高,一旦长大就失去了这种先天的优势。但是成年后的声带和腔体发出声音比童声的音域更宽广,音色无论从厚度和力度色彩的变化还是声音的可塑性都大大优于童声,听上去会更有磁性、更富有表现力。如果变声期一味追求音色的高亮而不及时加以调整,由于声乐演唱对声带施加的强度和力度远大于说话,所以对声带的损害也

就更大,这就是“变声期学习声乐会把嗓子唱坏”的根本原因。

变声期不是不能学习声乐,而是学习声乐时要让专业教师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本质音色,学习科学用嗓和用嗓卫生。但是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优秀、专业的声乐老师。如果跟专业精湛、懂得科学用嗓且教学方法得当的老师学习声乐一般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而这样的学习是有必要的。好的声乐教师会帮助学生找到声带自然振动下发出的声音,让学生记住这才是他现在应有的音色,并且通过对气息、嗓音的肌能训练,让声音变得更加开阔、嘹亮、有张力,音色更加圆润好听。倘若遇到不懂得如何合理用嗓的老师,只是一味地追求音色的高亢、明亮,或是看学生唱不上去高音就压低嗓音,唱男(女)中音的声部,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严重的还会造成声带水肿或小结。

2.真假声混合比例适度。真声过多

会使音色听起来尖锐、干涩,缺乏表现力和张力,而且过度使用声带,还会让声带的肌能较早衰退;假声过多同样也会影响音色,假声过多的音色听起来空洞无力、声音发虚,且声带长期在不完全闭合的情况下使用,容易造成声带的结节。

3.绝不能模仿他人的音色。人们(特别是初学者)经常会去模仿自己喜欢的歌手或是歌唱家的音色,模仿自己的声乐教师的音色也绝对会被当作天经地义的事。

4.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演唱。虽然变声期如果方法得当,学习声乐是有益无害的,但在这个相对特殊的时期,还是要特别注意保护嗓子,注意用嗓卫生。

5.不要过度用嗓。就算是金嗓子、银嗓子,过度用嗓也会加速嗓子的劳损。耳鼻喉医生说:“最容易造成嗓音损伤的就是教师、叫卖的小贩和歌唱演员。”

6.不要疲劳用嗓。人体疲劳时声带也会疲劳,声带疲劳时会出现闭合不完

全的现象,同时疲劳也会让气息不足以支撑声音而迫使声带过度用力,对声带造成损伤。

7.不宜带病用嗓。生病时,特别是呼吸系统,感冒引起咽喉肿痛时应尽量避免唱歌。因为会这使声带处于水肿的状态,水肿的声带振动时容易粘带出水泡,导致失声和声音嘶哑。

8.科学用嗓。

(1)不轻易演唱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歌曲。在气息和口腔肌肉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唱出超越自身肌肉能力所能达到的强度或高度声音,就必定会有其它不卫生的力量参与其中。

(2)严格控制演唱的时间长度和强度。这与上一条的原因相似,长时间高强度的歌唱练习会使身体疲劳,在生理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也会有其它不卫生的发声方式帮助发声。

(3)练习唱歌要循序渐进,顺着劲儿把声带、共鸣腔体和气息活动开,然后再进行稍有强度的练习和歌曲演

唱。

9.注意饮食,保证睡眠。多饮水,有利于身体有充足的水分分泌唾液保护湿润娇嫩的咽喉;少吃刺激性食物,如大蒜、辣椒等,会刺激气管、喉咙和声带;尽量不饮用凉水、冰水特别是刚刚用过嗓子觉得干哑时,冰水会突然刺激声带引起病变;保证睡眠,因为疲劳的声带更容易受损伤。

总之,变声期学习声乐,如果方法得当、注意保护嗓子,是有益无害的。

(编辑:朱泽玲)

第四篇:唱歌教学反思

唱歌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有感情的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潜心钻研唱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参各种音乐活动,从听课、评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随时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音乐教学的体会与心得,来促进、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学工作。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唱歌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音乐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本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从节奏和声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节奏训练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依次给学生出示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并按照时值的长短对其进行归类,做到读、写、听、创相结合,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前训练和课中的歌曲歌词的理解与自身情绪情感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节奏感觉。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唱歌教学实际上就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训练非常重要。我认为声音训练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无论是开始的发声练习,还是在歌曲学习的各个环节,只要听到发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纠正的声音,教师就要停下来给予指导,让学生始终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歌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张大嘴、轻咬字,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演唱。通过一学年的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强,声音效果越来越好。

2、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表现、处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阶段,听唱法是我们在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让学生带着怎样的问题一遍遍的倾听歌曲呢?这就要从音乐要素着眼,如: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什么情绪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表现歌曲阶段我激励学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而在歌曲的处理环节,我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用最美好的声音表现歌曲,形成教学的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连音与短音等做出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四年级歌曲《老师,节日好》的最后一个乐句“飘香的果实甜在老师的心窝”要连续演唱三遍,试想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是多么单调乏味,于是我提示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演唱处理,使它更具结束感。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渐弱处理、可以让我们的演唱速度在最后一遍时逐步慢下来,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演唱,参与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3、让唱歌教学变得更有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级音乐《老爷爷赶鸭》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导学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于二声部的指导练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老爷爷赶鸭》这首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模仿鸭的叫声,然后全班分成两组,在歌曲结尾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适时加入小鸭的叫声,进行二声部练习。孩子们学习劲头很高,当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那么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自然而亲切。

2、使得单调枯燥的唱歌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班,孩子们提出的设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去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别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心理锻炼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加入了绵羊叫声作为第二声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学会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从而为后面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是我在唱歌教学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当然教学中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致使个别学生缺乏演唱能力,音准较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逐步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唱歌教学反思(精选)

唱歌教学反思

篇一:唱歌>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歌表演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森林狂想曲》使学生自己发现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如知了、蟾蜍、青蛙、猴子等等的叫声。再由两只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强弱的对比。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p 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击鼓、说话和拍手。这样,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

这节音乐课,让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说是,会演唱歌曲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我本身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歌曲学生大部分能够较快地接受并学会,但乐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所以在我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在让学生歌表演的环节中,由于我自身对舞蹈不精通,没法给予学生很好的舞蹈动作提示,学生没办法很好的进行表演,这个环节显得课堂不够活泼。

课堂中对教学的组织,我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一年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很好的组织一堂有趣、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 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只能用 “你真棒”“你唱得真好听”等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常态 教学中,我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如何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篇二:唱歌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潜心钻研唱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参加教研员李老师组织的各种音乐活动,从听课、评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随时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音乐教学的体会与心得,来促进、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学工作。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唱歌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1、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音乐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本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从节奏和声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节奏训练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依次给学生出示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并按照时值的长短对其进行归类,做到读、写、听、创相结合,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前训练和课中的歌曲学习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觉。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唱歌教学实际上就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训练非常重要。我认为声音训练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无论是开始的发声练习,还是在歌曲学习的各个环节,只要听到发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纠正的声音,教师就要停下来给予指导,让学生始终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歌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张大嘴、轻咬字,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演唱。通过一学年的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强,声音效果越来越好。

2、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表现、处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阶段,听唱法是我们在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让学生带着怎样的问题一遍遍的>倾听歌曲呢?这就要从音乐要素着眼,如: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什么情绪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表现歌曲阶段我激励学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而在歌曲的处理环节,我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用最美好的声音表现歌曲,形成教学的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连音与短音等做出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四年级歌曲《老师,节日好》的最后一个乐句“飘香的果实甜在老师的心窝”要连续演唱三遍,试想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是多么单调乏味,于是我提示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演唱处理,使它更具结束感。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渐弱处理、可以让我们的演唱速度在最后一遍时逐步慢下来,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演唱,参与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3、让唱歌教学变得更有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级音乐《我的小绵羊》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导学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于二声部的指导练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我的小绵羊》这首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模仿小绵羊的叫声,然后问道:“如果把小绵羊的叫声加入到歌曲演唱当中可以吗?你认为加到哪儿比较合适?”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于是按照大家的建议师生一起合作演唱,比较哪种方法或哪些方法效果比较好,哪些方法不可取,然后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适时加入小绵羊的叫声,进行二声部练习。孩子们学习劲头很高,当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那么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自然而亲切。

2、使得单调枯燥的唱歌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班,孩子们提出的设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去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别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心理锻炼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加入了绵羊叫声作为第二声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学会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从而为后面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篇三:唱歌教学反思

在农村小学,许多音乐课常常成了“唱歌课”,因为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在兼课老师的心目中,音乐课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因此,一节音乐课一唱到底,一节课唱下来,学生唱得累老师教得也累。半学期没过,音乐课本上的歌唱完了,剩下的音乐课时间只能每次翻来覆去唱那些歌,使音乐课变得乏味,又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嗓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许多老师把“音乐课”就叫成“唱歌课”,总以为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课的任务,其他的什么也不用教;也可能与教师自身的水平有关,因为是兼课,本身懂得不多,那又怎么去教学生呢?结果,就可能造成这种结局:几年音乐课下来,学生只学会唱几首歌,别的什么也不懂或似懂非懂。

怎么改变农村音乐课的这种状况呢?

1、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音乐课本上安排了丰富的内容:除了唱歌,还有欣赏、律动、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乐理知识等等。教师首先要转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观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安排这些内容,学唱歌曲之外,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曲子,做一做律动,拍一拍节奏,玩一玩音乐游戏,学一些乐理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唱歌的技巧。在一节课里,让学生既动口又动耳手脚并用,又充实脑袋,那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不高吗?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懂音乐。

2、降低难度,变视唱为模唱(哼唱)

在学唱歌曲之前,一般来说总要学唱歌谱。许多音乐教师总以为农村学生音乐素质低,不识谱,学唱歌谱就免了。其实,唱好歌谱对于唱好歌曲有很大的帮助。但低年级学生不识谱,怎么办呢?那么就让学生跟着琴来哼唱(或模唱),有时用“呜”的声音、有时用“啊”的声音、有时用“啦”的声音,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容易多了,而且多变的声音,也不易使学生疲劳。

3、改变形式,按节奏读歌词

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种做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合适。一可以记住歌词,二可以帮助学生唱准每个字的时值。具体操作时,可以先跟老师分句读,几遍之后再齐读。较长较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让学生都记住歌词。熟练之后还可以拍手读,更能起到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4、放宽要求,不操之过急

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较难。这时,老师可能会这样想:这么简单的动作、这么简单的游戏,教了一节课,你们也不会,真笨!以后再也不搞这样的活动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城里的孩子也一样,可能农村孩子的这个过程更长些。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可以参加活动或游戏,特别兴奋,往往根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堂上显得一团糟。这时,可千万不要急,乱它一会又如何呢?比如:一年级第二册第六课有一个音乐游戏―――接龙,刚开始做这个游戏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到处乱跑,根本不像是在做游戏。在第三次音乐课时又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练习,临近下课时总算有些像模像样了。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做这个游戏时学生总是特别的高兴,也越做也好了。

在课堂上经常做一些游戏、律动,学生上音课的积极性很高,一听要做游戏总是特别兴奋。为了能参加游戏,对于这之前的活动,总能积极地参与,听得也特别认真。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音乐课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唱歌,更要让他们学会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快乐。

下载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唱歌范文合集

    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 声:指的是发声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动作去唱歌) 情:演唱时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或一种气氛(一般被视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气质)就......

    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

    《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 (一)课题:《小动物唱歌》 (二)年级:一年级下册 (三)课型:唱歌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钢琴、动物头饰 (六)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

    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范文模版)

    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上一讲当中,我们主要是针对“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这个问题,跟大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那么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唱歌教学中的一些......

    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

    一、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

    唱歌教学的 几点体会

    唱歌教学的 几点体会 在农村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主要以唱歌课为主。音乐课还没有成为一门知识课。唱歌没有办法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去描述,而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悟。这就要求老师......

    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浅谈 ——平昌县信义小学 谭大富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新课标之中占有知识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唱歌教学这一......

    牧童四年级唱歌教学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示在人们眼前。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

    唱歌教学感受[精选5篇]

    取它山之石,铺我成功之路 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汇报会 ——唱歌教学的感受 今天我的感受有两点:外出学习的感受;学习归来对我课堂教学的指导。 一、参加“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