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1:0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篇:大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1.知识方面的目标; 7-12年级的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高中总目标中还增加了生物技术基础知识的要求。

知识方面总目标两个层面的要求:

一方面是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3)爱国主义教育:

(4)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能力方面的目标,①实验操作技能: ②科学探究技能: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二.教科书的组成

1、课文系统:正文,以文字表达基础知识;教学指导语;教学辅导材料等。课文部分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2、图象系统:图表与附录。精美的插图、可激发学生兴趣的文字表述、唤起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活动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产生积极影响。

3、作业系统:复习、练习等实际践活动。作业、习题的设计、进一步探究的选题和扩展阅读材料,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指导和启发作用。

三.教科书内容的分类:

1、重点知识:

①表达基本的概念、原理、原则、规律的知识;

②知识体系中的连接点的知识(综合的内容);

③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的知识。

2、必需知识:

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生长发育)中需要用到的知识

3、一般知识:

帮助理解、扩展类知识

四、自然科学的核心基础包括:

①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②学生以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③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

④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⑤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五、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①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②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六、生物科学的核心基础包括:

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 学生以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学习能力和习惯; * 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科学现象;

* 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 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2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心理学家所谓的认知结构。

3、教学技能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4、教学能力

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教学技能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教学技能是可描述、可观察、可培训的具体教学行为。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一定的能力又是进一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条件。知识、技能的不断积累形成更高的能力。

一、什么是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

一般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掌握导入技能的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三、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

2、经验导入

3、旧知识导入

4、实验导入

5、直观导入

6、设疑导入

7、事例导入

8、悬念导入

9、故事导入

10、诗词导入

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1、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教育性

2)规范性 3)科学性

4)启发性

5)生动性(有形象、有感情、富幽默)

2、教育语言的构成要素

1)发音(语音)2)语调 3)节奏4)速度 5)响度6)词汇7)语法

二、掌握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一、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二、讲解的优点: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信息传输的密度高,就某些知识而言,减少了学生的盲目性,有较高传输速率。

三、讲解的缺点:学生于被动地位,不能解决师生交流和反馈问题,这样会影响学生创造性品格的发展。另一个缺点是,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无亲身体验。第三个缺点是只靠听信息,保持率(记忆)不高。

1、所谓直观,即感性认识,是具体的、直接的、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

一、直观教学的优势

(一)直观教学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二)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探索的欲望

(四)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多种能力

直观性原则就是指利用生物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直观教具的种类及特点

直观方式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1.实物直观(直接直观):有实验、测量或现场参观和实践活动,还包括观察实物、标本等直观方式。

优点:学生通过实物直观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同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比较直接和亲切,因而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模象直观(间接直观)

模象直观就是以模拟形象(不是事物本身)为直观对象,如模型、图像、图形、线条和图表以及幻灯、电影等。模象直观同实物直观基本上一样,而且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提高直观的效果和扩大直观的范围。模象中可以排除无关的因素,突出对象的本质要素;还可以根据观察的需要,变换事物大小、动静等,使难以直接觉察的物体清晰地呈现,扩展学生感性知识的范围,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3.语言直观(语言文字直观)

语言直观是在形象的言语描述作用下,学生通过对言语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和对语义的思考、记忆以及想象而进行的。利用语言直观的作用,使学生回忆起有关事物的形象,就为所要领会的概念建立起相应的直观表象,以此作为支柱,学生就会对概念等理性知识进行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直观方式由于很少受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因而便于广泛采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独特的作用。

三、演示实验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 教师与学生都要明确演示目的,并通过具体的实验

操作过程达到实验目的,充分发挥演示教学的作用

2.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 设计演示实验时就应注意实验现象要显著,合理使用各种设备,采取多种方法使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产生好的效果。

3.演示实验装置要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

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便于操作,便于理解实验装置。教师事前备课要充分准备、仔细操作、掌握好演示条件、熟悉仪器性能、做好演示前的预试工作。

一、什么是备课

教师为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可称为备课。备课可以分为长期备课和近期备课近期备课又可以分为

学年备课;单元备课;课时教学计划

二、备课的意义和依据

一、备课的意义

(一)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二)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通过教师的备课和教学的实施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三)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

教师的教学目标(知道为学生做什么)、决策(知道应怎样去做)、针对性(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灵活性(知道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该做什么。教学成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备课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之上。

二、备课的依据

(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备课是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对新的教育理念的领悟、接纳、发挥和运用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指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定向、调控和评估的作用,是教学决策的依据之一。备课就是要围绕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保证“目标、策略、评价”的一致性。

(三)教学对象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落脚点,因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是备课的依据。

三、备课的内容及程序

一、备学生

①求知的需要; ②情感的需要; ③表达的需要; ④应用的需要; ⑤预期的或未来的需要。

(“应该是什么”和“实际是什么”)

“应该是什么”反映的是当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心理动作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只有当教师对目标状态和现有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对照课程标准或大纲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任务与陈述具体教学目标。

“实际是什么”反映的是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心理动作等方面的现有

状态。这种状态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是学生掌握新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或前提条件。由于生物教学带有很强的连续性,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往往建立在“累积学习”的基础上。所以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态出发,教师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目标。

四种学习态度的学生:

合作型;介入型;竞争型;逃避型

二、备任务

备任务是教师深刻领会《生物课程标准》,根据当地教育资源情况对教材加以分析、取舍、补充、调整,并从认知、能力、技能、情感多方位为学生的学习着想,进而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安排适当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持续性的自我学习,促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记忆信息,理解概念(陈述性知识,“是什么”)

知识领域

运用规则与原理(程序性知识,“为什么是”)

掌握策略与方法(策略性知识,“怎么办”)

掌握信息与程序(搜集、鉴别、选择、处理、分享信息)

动作领域

模仿动作与整合动作(实验的技能)的 学习活动中的行动(考察、调查、采访、自我表述)

有意接受与主动反应(对人或事的倾向性与兴趣)

态度领域

内化成个性品质(质疑、求实、勇于实践、形成价值观)

提倡团队精神(认识自我并赏识他人,学会与人相处)

三、备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要点,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性提示,是教学结果的评价性标准。生物教师在备目标时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一)深刻领会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见第一章第三节)

(二)学会如何表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备目标的几点要求

1.要全面:要反映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仅有对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要求,还要重视学生操作、能力、情感、态度、意识方面的发展要求。

2.要明确:明确的教学目标必须具备两点:一要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如“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二要能体现“四要素”(见本章第三节)。

3.要难度适中:目标太高,学生经过努力还达不到,会使学生产生畏学心理;目标过低,学生不需要花费多少意志努力,目标对学生起不到发展作用。

4.要便于检测:如果不能根据目标测出预期行为,表明这些目标太笼统、含糊、冗长,不符合要求。所以应尽可能地用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描述,或用可测量的(笔试、口试、动作测验、心理测试)语句来陈述目标。

5.要有弹性:教学目标的弹性表现在:一是区别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统一的目标规定了所有学生达标的最低限,但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目标应体现出有所侧重;二是可有一些隐式目标或预期目标。如“愿意„„”“乐于„„”“能坚持„„”,还有“亲自栽培一种常见植物,写出详细的观察记录”,就不能当堂课完成,这是预期目标。

一、教学评价的目的

(一)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在教学前就进行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状况,规划教学活动。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运用成就测验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行为或已具备的背景知识,以决定教学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下一个新单元的起点状况,以便配置学生在适当程度的班级里学习。

(二)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根据教学目标规划课程进度与步骤,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法后,教师便开始进行教学。在执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得知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是否有缺陷,从而进一步检讨教学过程中的每项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材组织等是否适当。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学评价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以决定是否必须实施复习、重新教学、更换教材、改变作业量、调整教材教法、或修改教学目标等措施,以使教学活动切合实际。

(三)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明了学生的学习类型及学习困难所在,进而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当教师就教学评价结果和学生一起讨论时,教师可以获得诊断学习困难的线索,以便决定采取何种补救措施;学生也可以借此进行自我评价,以帮助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如果获知自己进步了,其努力学习的行为便获得增强;如果获知自己退步了,也可以趁此机会反省检讨,以调整学习方法或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教师除了利用教学评价结果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行为、诊断学习困难、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外,也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表现予以等级评定,并将评定的结果作为学生学习成就的代表,向家长及学生提出学业成绩报告单,同时作为学校奖励或惩处的依据。除此之外,所评定的学习成就或学业成绩也可以提供给教育学者作为研究资料。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

(一)从不同角度,教学评价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常用的教学评价工具和形式包括:传统的考试、教师自编成就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平时观察、评定量表、个人自我陈述表和检核表等。根据实施评价时所使用的工具和形式可以把教学评价归纳为“纸笔测验” 和“实作评价” 两种。

(二)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下列四大类

1.配置性评价2.诊断性评价3.形成性评价

4.终结性评价

(三)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效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

1.效标参照评价(绝对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相对评价)

(三)选定测验的题型

试题的类型可以分成两大类:

选择型试题(客观题)可分为:

①选择题;②是非题;③配合题;④填空题;⑤解释性习题等。

填充型试题(主观题)可分为:

①简答题;②限制反应题;③论述题等。

一、生物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位

①立足点:创造性地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②着眼点: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③研究的方式:以行动研究为主。

第二篇: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策略:统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其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之分。广义理解为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狭义理解为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连线和连线上的词表示。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探究学习:

科学探究: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STS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结合的科学教育新概念。

直观教学: 就是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及其达成途径的设想,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导航图”和“剧本”。(课本)或就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也叫做课时工作计划。

教育评价:是指鉴别、获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教学决策之用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效度:

信度:是指评价的结果(分数)与其拟评测的学习成就的一致性。

[√]01、强调教师的授课技能,从根本上说,就是强调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

[√]02、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如下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03、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一个“全或无”的变化,而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04、教案只能反映出对实际教学的预测,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固守教案的程式不变,要根据课堂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灵活调整使用。

[√]05、生物课程标准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老师、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则。

[√]06、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07、优质的教案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周密、细致,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08、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保证。

[√]09、导入技能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10、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1、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生物技术素养,使他们能够在生物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更加富有成果地、有效地生活。

[√]

12、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

13、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所列举的有效事例和有意义的概念越多,说明绘制者对这一事物的理解越深。

[√]

14、课外及野外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有:野生动物咬伤、摔伤、迷路、溺水、交通事故等。[√]

15、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

16、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一定相同。

[√]

17、生物学课程在基础教育的科学教育领域中具有必修课程的性质和重要地位。[√]

18、教案没有统一规定的格式,具体写法和繁简程度因人而异。[√]

19、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教学评价的方式之一。[√]20、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

21、在室内进行生物学教学,也可能有安全问题发生。[√ ]

22、生物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01、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同时也属于科学课程。

[√ ]0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被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

[√ ]03、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四个条件。

[√ ]04、探究的形式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 ]05、对教具进行组合使用时,教具越多越好。[√ ]06、教师在演示实验前,自己要先进行预试。[ ]

29、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 ]30、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30、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 ]

21、“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它带来的变化是加大了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 ]

22、新课程的到来对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23、教师要学会创造,就要放弃权威思想。

[ ]

24、作为教师不要让考试阻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 ]

25、生物学校外活动的评价要在过程和动态中,进行全面评价。

[× ]

26、探究性实验一般难度大,花费时间多,学生事前不要求有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 ]

27、较常用的实作评价方法主要有:系统的观察、轶事记录、检核表、评定量表、作品量表、档案夹等。

[ ]

28、试卷分析是对整个测验的品质作出分析。试卷分析包含了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29、教师编拟测验试题应重视重要概念或原理的了解与应用,还要重视需要硬背的知识考察。[ ]30、“模仿”这个词,它经常用作表述教学中技能目标的动词。[ ]

1、生物学课程的所有要求和生物教师在实验课程中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 ]

2、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连续变化可以大致分为4个水平。[ ]

3、奥苏伯尔的发现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之一。

[× ]

4、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可作为一种反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 ]

5、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是探究教学的目标之一。

[ ]

6、教具使用应注意检查演示的条件环境、出示教具的程序、出示教具的时机等。[ ]

7、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 ]

8、备课是有目标、有依据、有内容的。[ ]

9、试卷的评阅也是教学评价的一个环节。[ ]

10、开展生物校外活动的目的也是达成教育目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 10 题。将正确答题序号填在题前)

[ D ]

21、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演示一个实验。从实验的现象、结果或实验现象、结果延伸的寓意出发导入新章节、新内容的方式,叫做

A 直观导入 B 经验导入 C 事例导入 D 实验导入 [ B ]

22、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内容、程序的导入方式,叫做 A 直观导入 B 直接导入 C 事例导入 D经验导入

[ D ]

23、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而设置的导入方式叫做 A 直观导入 B 事例导入 C 旧知识导入 D经验导入 [ A ]

24、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等的导入方式叫做 A 直观导入 B 直接导入 C 事例导入 D经验导入

[ C ]

25、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引入新章节、新内容的导入叫做 A直接导入 B旧知识导入 C 设疑导入 D悬念导入

[ D ]

26、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引导学生,引入新课的方式叫做 A旧知识导入 B 经验导入 C 设疑导入 D事例导入

[ D ]

27、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方式叫做 A直接导入 B事例导入 C 设疑导入 D 悬念导入

[ D ]

28、以与新章节联系密切的故事片断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叫做 A 直观导入 B 直接导入 C 事例导入 D 故事导入

[ B ]

29、具有真实、具体、有生命性,但常常受时空、个体大小、生态保护的限制的教具很可能是

A 标本 B 实物 C 模型 D 挂图

[ A ]30、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物体形态,它能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部分过程性特征,不受时空限制,但容易失去真实色泽和生活动态特征,这样的教具很可能是

A 标本 B 实物 C 替代物 D 挂图 [ A ]

41、生物教师工作的依据和准绳是

A 生物课程标准 B 生物教材 C 生物课程 D 生物教案 [ A ]

42、下列能保证实验课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基本环节是

A 组织教学 B 指导性谈话 C 学生实验操作 D 检查实验效果 E实验小结及结束清理

一、实验导入: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演示一个实验。从实验的现象、结果或实验现象、结果延伸的寓意出发导入新章节、新内容的方式。

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物体形态,它能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部分过程性特征,不受时空限制,但容易失去真实色泽和生活动态特征,这样的教具。

直接导入——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内容、程序的导入方式。

经验导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而设置的导入方式。直观导入——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等的导入方式。

设疑导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引入新章节、新内容的导入方式。

事例导入——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引导学生,引入新课的方式。悬念导入——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方式。故事导入——以与新章节联系密切的故事片断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新章节的导入方式。实物——具有真实、具体、有生命性,但常常受时空、个体大小、生态保护的限制的教具。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哪些内容?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2)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一、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下学习;

二、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三、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四、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2、列举国内有关生命科学的专业网站(中文名及域名)(5分)。

答:(1)中国植物保护网http://。

3、简述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5分)。

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变化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4、简述概念图(10分)

概念图源自于美国康乃尔大学Joseph D.Novak等人的一个研究计划,其开发是以奥苏伯尔的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它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概念图有其教育心理学基础和认识论基础。概念图的特征有:概念图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提出帮助学生制作概念图的六点建议。提出四点概念图的绘制规范。概念图可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

5、简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5分)。

(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条件;(4)表现程度。

6、简易教具的制作原则是什么?(5分)(1)科学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简易性原则;(5)艺术性原则

7、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何不同,怎样合理地利用这两种学习方式?(10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他认为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生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内化,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而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须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所以,他认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除了一个发现之外,没有什么不同。他认为不管是何种学习,只要使学生获得有意义学习即可达到目标,只要老师讲授得法,接受学习也可变为有意义学习,讲授不得法,也可使发现学习变为无意义学习

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简述探究教学的特征及目标。

1)探究教学的特征:

一、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

二、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

三、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四、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五、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2)探究教学的目标:

一、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三、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

四、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五、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2、简述STS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概念学习领域的异同。1)异: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概念以求得在考试时有好的成绩,概念被看作是教学的结果,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概念知识,学生学习到的概念无法保持长久。STS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会发现科学概念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是有用的,概念被看作是处理生产生活中问题的工具,概念的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它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教学重点所在,学生能记住在经验中习得的概念,并将它们关联到新的情境中。

2)同: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STS教学,都以概念知识的获取或记忆为目标。

3、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直观教学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有助于相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4、教师对学生了解得越充分、越细致、越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越好。请简述备课中应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

一、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二、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三、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四、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5、比较验证性实验教学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和教法。

答:验证性实验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知识,后组织学生实验,让学生用实验结论来验证已学过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一般步骤和方法是:(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理论去分析实验原理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2)让学生了解为达到实验目的应采用哪些仪器、用具、材料、药品。(3)让学生学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验证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5)帮助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做出判断和纠正,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

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和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看,验证性实验还有其局限性。

探究性实验即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特点是教师通过一定的仪器、用具和药品,确定观察实验的方法等,严格控制学生的探究活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教师根据教材或教学目的要求,从生产生活中提出与教材有关的探究课题,刚开始时应选一些观察容易、操作简单、结论浅显的实验内容,以后逐步提高探究要求。(2)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验,掌握感性材料,结合讨论探究问题,得出结论。(4)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实验结果和结论概括出概念、规律和定理。

探究性实验教学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这种实验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但这类实验难度较大,花费时间较多,一般宜在学生掌握了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具备一定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使用这类实验教学方法。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题)

1、在编制教案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表述。你认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中如何表述才能准确。

答:

1、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体现和在教学中实施课程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教学的行为主体要明确,特别是要明确主角者是学生,即明确行为主体首先是学生。

2、在教学具体的教学目标表述中要采用到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可见的行为动词,特别是要用到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行为动词。

3、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表述中,要给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可见的行为限定一个前提条件。如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某一行为动作等。

4、在教学目标表述中,要清楚学生在完成某一行为动作后所要达到的程度,即学生行为的表现程度。而且这个程度是可观察、可检验、可见的。

2、建构主义理论普遍影响着21世纪全世界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其在知识、学习、教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理论观点。请你阐述该理论的学习观。

答: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通俗地说,在学习观方面,建构主义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强调学习者的经验;第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第三,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第四,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一、选择题(10分,每题1分。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1.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1)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2)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A、(1)+(2)B、(1)+(3)C、(2)+(3)D、(1)+(2)+(3)

[ ]2.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人学习的社会性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学习理论很可能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概念转变理论

[ ]3.用口头说明某一生物的具体运动方式之后,教师又以自身的肢体动作展现这一生物的运动方式。这种教学技能很可能是:

A、语言技能 B、强调技能 C、变化技能 D、讲解技能 E、演示技能

[ ]4.板书要求:

A、整齐 B、工整 C、整洁 D、端正

[ ]5..绘制概念图的步骤:

(1)从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

(2)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3)画出概念图的草图(4)完善草图(5)寻找交叉连接

A、(1)→(2)→(3)→(4)→(5)B、(1)→(2)→(3)→(5)→(4)C、(2)→(1)→(3)→(4)→(5)D、(2)→(1)→(3)→(5)→(4)[ ]6.这种教具的优点是可以反复使用,经济实惠,可将复杂结构简约化,其缺点是难以表现立体的、活动的事物。这种教具很可能是:

A、挂图 B、模型 C、标本 D、实物

[ ]7.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1)组织教学,(2)指导性谈话,(3)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师现场指导,(4)实验小结等四个环节构成。其先后顺序是:

A、(1)→(2)→(3)→(4)B、(1)→(3)→(2)→(4)C、(1)→(3)→(4)→(2)D、(2)→(1)→(3)→(4)

[ ]8.教具使用时应注意:

(1)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2)出示教具的程序

(3)出示教具的时机(4)出示教具的高度

A、(1)+(2)+(4)B、(1)+(2)+(3)C、(1)+(2)+(3)+(4)D、(1)+(3)+(4)

[ ]9.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属于: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 ]10.反映试题能区别高低不同能力组群的指标,称之为试卷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二、判断题(20分,每题1分。判断命题对或错,并在题前括号内用“√”或“×”表示)[ ]1.实作评价可定义为:具相当评价专业素养的教师,编拟与学习成果应用情境相类似的仿真测验情境,或真实的测验情景,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成果的评价过程。[ ]2.试题难度值越大,表明该试题的难度越小。

[ ]3.开展生物学校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 ]4.听话的学生、服从的学生、依附于教师的学生、卷面成绩好的学生、老实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是一种偏执学生观。[ ]5.教案一般指课时工作计划。

[ ]6.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 ]7.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

[ ]8.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①使学生通过协作互助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④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 ]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不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10.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①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②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1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地位是必修课程。

[ ]12.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 ]1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 ]14.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教学策略从广义地理解是指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狭义的理解是指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

[ ]16.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让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 ]17.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横轴,而以教材内容为纵轴,画出一个二维度的分类表,且平均分配好试题比重或题数于表中的每个细目里,这样的表称之为双向细目表。[ ]18.在评价学生的组织和综合科学知识时,以使用主观型试题为宜。

[ ]19.备课中备学生内容之一是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 ]20.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

三、简答题(30分)

1.导入技能的应用原则是什么(3分)?

2.科学探究通常包括哪些过程(3分)?

3.探究的形式有哪几种(3分)?

4、进行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分)?

5.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6分)?

6.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6分)?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有哪些(6分)?

四、应用题(40分)

请你用5分钟时间,以你所编制的教案(学期中已经布置的作业)为内容,用说课的形式展示所编制的教案的“教学过程”环节(此题已经提前进行)。

第三篇: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及答案

《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及答案

一、双项选择题

1、导入的目的是()

A、教师讲出重点 B、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 C、前后教材的联系 D、引出新课的内容,范围和重点

2、教学语言的基本技能内容包括:()

A、语音和吐字B、音量和语速C、语调和节奏D、词汇E、语法F、用词造句

3、教态的变化包括()

A、声音的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的动作变化

4、一个理想的概念图应该是()

A、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

B、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C、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 D、各概念交叉成网络。

5、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

A、教的工具B、学的工具C、推理的工具D、评价的工具

6、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A、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帮助者 D、学生不仅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

7、观察的品质有()

7、观察的品质有()

A、目的性 B、条理性 C、按事物出现的时间,可由先到后 D、敏锐性 E、复杂性 F、理解性

8、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A、积极主动相互依赖B、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C、成员都负起责任D、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E、评价和过程监控 9、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等人的推崇并广为应用。

A、帕克 B、杜威 C、华生 D、威廉·配第

10、探究的形式有()

A、发现式探究 B、推理式探究 C、实验式探究 D、图表式探究

11、观察的方式有:()

A、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B、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C、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D、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E、解剖观察和对比观察

12、直观教具可在教学中的哪些时间使用()A、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 B、用于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C、用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D、用于巩固知识

13、生物活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给学生()A、真实、具体和有生命性的直观感受

B、反映生物的形态、习性、运动情况、活动过程、生活状态和一些可见的功能 C、显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能显示生C物界发展变化过程

14、下列属于标本的是()

A、经过脱水和防腐处理的枯叶蛾 B、浸制的蛔虫 C、心脏的结构图 D、血涂片

15、属于模型的特点的是()

A、可用缩时的方式表现复杂的长过程的概貌 B、能立体地显示结构特征和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联系 C、能显示生命活动过程的关键环节及特征 D、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部分过程性特征

16、属于直接直观的是()

A、黑板画 B、心脏模型 C、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D、鸽子

17、电视录像的特点有()

A、声像结合,易于重播 B、能复杂结构简约化、模式化 C、可做快慢速播放的技术处理 D、生动逼真地表现生物的动态形象和行为

18、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

A、高保真度的声音 B、优质的图像 C、优质的动画 D、优质的视频

E、大量的信息 F、优质的图像、动画、视频等全新的技术手段

19、远程教育模式的特点有:()

A、教师基本上不面对学生,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目标,编制远程教育教材,并在网上发布学习信息

B、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提供的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送服务、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BBS以及信息查询工具WWW等获取远地教学资源进行学习。C、是一种适合学生自行学习课外知识和巩固原有的知识的学习形式 D、远程教育为扩大教育规模,实现终身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E、模拟一些演示、实验场景,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 20、对于图片的获得可用()

A、用屏幕抓取的方式 B、HyperSnap抓图 C、Realplay抓图 D、google抓图

1、AB

2、ABCDE

3、ABCDEF

4、ABC

5、ABD

6、ABCD

7、ABDEF

8、ABCDE

9、AB

10、ABC

11、ABCDE

12、ABCD

13、ABC

14、ABD

15、BC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5、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A 获得反馈信息 B 引起学习动机 C 明确学习目的 D 激发学习兴趣

6、生物学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

A 导言 B 教学进程 C 教学板书 D 教学设计

7、属于科学态度范畴的是()

A 分析能力 B 思维能力 C 观察能力 D 好奇心

8、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根据是()

A 教学内容和教具价格 B 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C 教学时数和学生年龄特点 D 教学时数和教具价格

9、下列不属于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的是()A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B 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C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D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0、不属于社区学习资源的是()

A 报刊与杂志 B 田间与山丘 C 动物园与植物园 D 良种站与养殖场

1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

A 是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找出规律 B 是对现象的一种陈述

C 获取信息和数据 D 可以使一些想法得到支持和证实

12、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A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 B 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

C 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 D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13、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

A 信息交流、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输出四阶段 B 信息反馈、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输出四阶段 C 信息输入、信息反馈、信息贮存、信息处理四阶段 D 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四阶段

14、与教学论文的题目要求不符的是()

A 严格 B 确切 C 鲜明 D 简要

15、新的教师观认为,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应从()

A 灌输者转向塑造者 B 训导者转向授予者 C 研究者转向实践者 D 传递者转向合作者

1、B

2、D

3、B

4、D

5、A

6、B

7、D

8、B

9、C

10、A

11、D

12、B 13.D

14、A

15、D

四、多项选择:

1、学习“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这门课程要注意:()

A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B 更新教学观念 C 角色转变 D 主动参与 E 掌握教学理论

2、生物课程标准主要有哪几部分内容?()

A 前言 B 课程目标 C 课程结构 D 内容标准 E 实施建议

3、下列哪些是生物教学中的能力目标()

A 获取信息的能力 B 实验操作技能 C 计算机操作技能 D 科学探究技能 E 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4、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A 思路的变化 B 身体的移动 C 声音的变化 D 目光接触 E 面部表情

5、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

A 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B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C 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D 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E 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6、科学是一个知识体,它是由下列哪些不同形式的知识构成?()

A 事实 B 概念 C 原理 D 方法 E 理论

7、具有生物学素养的人应该表现出的特点为()

A 他应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B 他应能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C 他应能认识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认识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 D 他应能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E 他应能在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做出个人或社会决策,来解决实际问题

8、参加听课者必须做的工作有()

A 及时记下自己的观感和看法 B 向学校领导汇报听课情况 C 课后找学生座谈 D 既要观察教师,又要观察学生 E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ACD

2、ABDE

3、ABDE

4、BCDE

5、BCDE

6、ABCE

7、ABCDE

8、AD

二、名词解释

1、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2、模型:是模拟生物体的结构特点人工制成的实物仿制品,实物放大或缩小制品和简约表达生命过程的示意制品

3、板书:是教师为辅助课堂教学,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的文字和符号

4、单组实验法:向一组研究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实验因子然后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借以确定实施因子的效果。

5、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6、多媒体

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7、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8、效标参照评价

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三、填空题

1.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独特之处有 实验对象生命性 ;实验现象复杂性; 实验材料多样性 2.导入的目的是教师讲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 3.初中的十个教学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等.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教育调查法和教育实验法。

5.科学探究的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科学结论;表达交流等6个基本步骤。

6.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

7、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统一),也体现了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的统一。教育要关心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准备。

8、新的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对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识、(共享认识成果)的全面活动的过程,师生生命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

9、教师在参与教育科研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主要的障碍表现在:(心理品质的障碍)、(思维定势的障碍)和经典意识的障碍。

10、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教学研究的方法常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追因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和(文献法)等.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 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 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1、生物学、教育学

2、假设、观察、实验

3、框架、内容要求

4、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

5、语调、音量

6、嗅、触

7、可预见性、可干预性

8、提出问题、表达和交流

四、论述题

1、简述新课程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变化趋势。

答: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转变;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转变;封闭式实验向开放式实验转变;提倡自制简易仪器、设备和教具,创造实验条件,改变生物学实验条件不足的状态和方法变化趋势等。

2、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

答:▲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3、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答:▲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明确学习目的知道要做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

4、简述多媒体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答:▲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多样性。▲人机交互智能化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使生物信息资源更为可观。

五、分析设计题

1、在初中一年级的生物学实验课中安排了:显微镜的认识;临时装片的制作;植物花的结构认识;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探究酸雨的危害等实验内容。作为一名生物老师请完成一下问题:

1)请你根据以上实验内容按照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方式,将其进行合理的安排。2)请写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3)请详细写出学生完成临时装片制作时教师的指导步骤(以洋葱鳞茎内表皮为例)答:1)显微镜的认识;临时装片的制作——模仿实验 植物花的结构认识——分段实验

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根据学生情况),可以是分段实验也可以是独立实验

探究酸雨的危害等实验内容——独立实验

2)聚光系统(聚光镜、虹彩光缆等)

光学放大系统(目镜、物镜等)

机械系统(镜座、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3)准备干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轻轻撕下洋葱鳞茎的内表皮放入滴了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整理装片——镜检。

第四篇: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及答案

《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及答案

一、双项选择题

1、导入的目的是()

A、教师讲出重点 B、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 C、前后教材的联系 D、引出新课的内容,范围和重点

2、教学语言的基本技能内容包括:()

A、语音和吐字B、音量和语速C、语调和节奏D、词汇E、语法F、用词造句

3、教态的变化包括()

A、声音的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的动作变化

4、一个理想的概念图应该是()

A、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

B、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C、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 D、各概念交叉成网络。

5、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

A、教的工具B、学的工具C、推理的工具D、评价的工具

6、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A、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帮助者 D、学生不仅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

7、观察的品质有()

7、观察的品质有()

A、目的性 B、条理性 C、按事物出现的时间,可由先到后 D、敏锐性 E、复杂性 F、理解性

8、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A、积极主动相互依赖B、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C、成员都负起责任D、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E、评价和过程监控 9、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等人的推崇并广为应用。

A、帕克 B、杜威 C、华生 D、威廉·配第

10、探究的形式有()

A、发现式探究 B、推理式探究 C、实验式探究 D、图表式探究

11、观察的方式有:()

A、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B、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C、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D、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E、解剖观察和对比观察

12、直观教具可在教学中的哪些时间使用()A、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 B、用于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C、用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D、用于巩固知识

13、生物活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给学生()A、真实、具体和有生命性的直观感受

B、反映生物的形态、习性、运动情况、活动过程、生活状态和一些可见的功能 C、显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能显示生C物界发展变化过程

14、下列属于标本的是()

A、经过脱水和防腐处理的枯叶蛾 B、浸制的蛔虫 C、心脏的结构图 D、血涂片

15、属于模型的特点的是()

A、可用缩时的方式表现复杂的长过程的概貌 B、能立体地显示结构特征和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联系 C、能显示生命活动过程的关键环节及特征 D、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部分过程性特征

16、属于直接直观的是()

A、黑板画 B、心脏模型 C、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D、鸽子

17、电视录像的特点有()

A、声像结合,易于重播 B、能复杂结构简约化、模式化 C、可做快慢速播放的技术处理 D、生动逼真地表现生物的动态形象和行为

18、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

A、高保真度的声音 B、优质的图像 C、优质的动画 D、优质的视频

E、大量的信息 F、优质的图像、动画、视频等全新的技术手段

19、远程教育模式的特点有:()

A、教师基本上不面对学生,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目标,编制远程教育教材,并在网上发布学习信息

B、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提供的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送服务、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BBS以及信息查询工具WWW等获取远地教学资源进行学习。C、是一种适合学生自行学习课外知识和巩固原有的知识的学习形式 D、远程教育为扩大教育规模,实现终身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E、模拟一些演示、实验场景,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 20、对于图片的获得可用()

A、用屏幕抓取的方式 B、HyperSnap抓图 C、Realplay抓图 D、google抓图

1、AB

2、ABCDE

3、ABCDEF

4、ABC

5、ABD

6、ABCD

7、ABDEF

8、ABCDE

9、AB

10、ABC

11、ABCDE

12、ABCD

13、ABC

14、ABD

15、BC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5、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A 获得反馈信息 B 引起学习动机 C 明确学习目的 D 激发学习兴趣

6、生物学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

A 导言 B 教学进程 C 教学板书 D 教学设计

7、属于科学态度范畴的是()

A 分析能力 B 思维能力 C 观察能力 D 好奇心

8、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根据是()

A 教学内容和教具价格 B 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C 教学时数和学生年龄特点 D 教学时数和教具价格

9、下列不属于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的是()A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B 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C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D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0、不属于社区学习资源的是()

A 报刊与杂志 B 田间与山丘 C 动物园与植物园 D 良种站与养殖场

1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

A 是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找出规律 B 是对现象的一种陈述

C 获取信息和数据 D 可以使一些想法得到支持和证实

12、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A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 B 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

C 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 D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13、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

A 信息交流、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输出四阶段 B 信息反馈、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输出四阶段 C 信息输入、信息反馈、信息贮存、信息处理四阶段 D 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四阶段

14、与教学论文的题目要求不符的是()

A 严格 B 确切 C 鲜明 D 简要

15、新的教师观认为,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应从()

A 灌输者转向塑造者 B 训导者转向授予者 C 研究者转向实践者 D 传递者转向合作者

1、B

2、D

3、B

4、D

5、A

6、B

7、D

8、B

9、C

10、A

11、D

12、B 13.D

14、A

15、D

四、多项选择:

1、学习“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这门课程要注意:()

A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B 更新教学观念 C 角色转变 D 主动参与 E 掌握教学理论

2、生物课程标准主要有哪几部分内容?()

A 前言 B 课程目标 C 课程结构 D 内容标准 E 实施建议

3、下列哪些是生物教学中的能力目标()

A 获取信息的能力 B 实验操作技能 C 计算机操作技能 D 科学探究技能 E 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4、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A 思路的变化 B 身体的移动 C 声音的变化 D 目光接触 E 面部表情

5、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

A 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B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C 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D 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E 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6、科学是一个知识体,它是由下列哪些不同形式的知识构成?()

A 事实 B 概念 C 原理 D 方法 E 理论

7、具有生物学素养的人应该表现出的特点为()

A 他应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B 他应能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C 他应能认识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认识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 D 他应能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E 他应能在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做出个人或社会决策,来解决实际问题

8、参加听课者必须做的工作有()

A 及时记下自己的观感和看法 B 向学校领导汇报听课情况 C 课后找学生座谈 D 既要观察教师,又要观察学生 E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ACD

2、ABDE

3、ABDE

4、BCDE

5、BCDE

6、ABCE

7、ABCDE

8、AD

二、名词解释

1、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2、模型:是模拟生物体的结构特点人工制成的实物仿制品,实物放大或缩小制品和简约表达生命过程的示意制品

3、板书:是教师为辅助课堂教学,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的文字和符号

4、单组实验法:向一组研究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实验因子然后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借以确定实施因子的效果。

5、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6、多媒体

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7、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8、效标参照评价

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三、填空题

1.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独特之处有 实验对象生命性 ;实验现象复杂性; 实验材料多样性 2.导入的目的是教师讲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 3.初中的十个教学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等.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教育调查法和教育实验法。

5.科学探究的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科学结论;表达交流等6个基本步骤。

6.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

7、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统一),也体现了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的统一。教育要关心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准备。

8、新的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对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识、(共享认识成果)的全面活动的过程,师生生命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

9、教师在参与教育科研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主要的障碍表现在:(心理品质的障碍)、(思维定势的障碍)和经典意识的障碍。

10、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教学研究的方法常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追因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和(文献法)等.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 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 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1、生物学、教育学

2、假设、观察、实验

3、框架、内容要求

4、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

5、语调、音量

6、嗅、触

7、可预见性、可干预性

8、提出问题、表达和交流

四、论述题

1、简述新课程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变化趋势。

答: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转变;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转变;封闭式实验向开放式实验转变;提倡自制简易仪器、设备和教具,创造实验条件,改变生物学实验条件不足的状态和方法变化趋势等。

2、生物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

答:▲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3、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答:▲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明确学习目的知道要做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

4、简述多媒体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答:▲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多样性。▲人机交互智能化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使生物信息资源更为可观。

五、分析设计题

1、在初中一年级的生物学实验课中安排了:显微镜的认识;临时装片的制作;植物花的结构认识;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探究酸雨的危害等实验内容。作为一名生物老师请完成一下问题:

1)请你根据以上实验内容按照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方式,将其进行合理的安排。2)请写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3)请详细写出学生完成临时装片制作时教师的指导步骤(以洋葱鳞茎内表皮为例)答:1)显微镜的认识;临时装片的制作——模仿实验 植物花的结构认识——分段实验

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根据学生情况),可以是分段实验也可以是独立实验

探究酸雨的危害等实验内容——独立实验

2)聚光系统(聚光镜、虹彩光缆等)

光学放大系统(目镜、物镜等)

机械系统(镜座、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3)准备干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轻轻撕下洋葱鳞茎的内表皮放入滴了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整理装片——镜检。绪论

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素养:

1、具有广博的深厚的生物科学知识的技能

2、热爱和信任学生

3、掌握生物教学的规律和技能 第一章.生物课程论

生物课程的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二章.生物教学方法论 教学方法:一般是指与一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相关的具体操作程序,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

现代生物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

2、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教学的情意性

3、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4、重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5、教学方法趋向系统化

现代生物教学方法

言语讲授和有意义学习教学法

一.讲授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意: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教学语言设计要清晰、精炼、准确、生动。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二.谈话式教育法(问答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地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教师需注意:做好谈话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善于提问和引导启发、做好归纳小结 三.讨论式教学法:指在问题引导下,在教师主导下的以生生,师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意:充分准备、讨论时要对学生启发引导、及时给予评价

发现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4、总结交流 发现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自信心。

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思维、形成探究的态度。

4、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

发现教学法的不足:花费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缺乏经验的教师难以随机应变解决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发现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慎重选择需要用发现法解决的问题。

2、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教学情境。

3、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重要思维环节。

4、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课堂教学的自由气氛。

程序教学法:指教师有序地选择生物教学信息,逐步地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控制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和能力,按程序进行独立的、个别化的学习来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1.能够提高学习效率2.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3.反馈及时4.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5.降低学习中的错误率 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2.出示程序练习题3.指导自学4.教师讲解5.质疑释疑6.提出进一步学习要求 基本要求:1.精心编制程序作业2.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3.提供及时的讲授与演示4.要适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5.及时反馈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程序:

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谈论、网上交流)——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练习评价

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

指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寻找一种或几种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方法优选的重要性:1.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2.优选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3.优选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十分重要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与特点3.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5.依据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条件

名词解释:

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课堂教学演示: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教具、实物或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的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3.生物学实验:是指根据实验目的,实验者运用实验仪器、设备及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特定的实验条件下,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获得各种生物科学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4.教学设计的概念: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填空和大题:

第三章 生物学教师论 教学导入语言的基本方式

1、“开门见山”式

2、“承前启后”式

3、“以问致思”式

4、“高度概括”式

教学讲授的语言要求: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教学性(填)

课堂小结的语言要求

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相对完整;回味无穷

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字少案例要看P96)

1、设计的问题要言简意赅

2、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3、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4、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1、提出问题时应该表述清楚

2、提出问题后应稍微停顿

3、指定问题后应适当引导

课堂教学演示教具选择和组合的基本要求

1、演示教具的科学性

2、演示教具的必要性

3、演示教具的实用性

4、演示教具的立体化和动态化

5、演示教具的模式化

6、演示教具的系统性

课堂教学演示教具的基本要求

1、演示教具应在最佳时机及时出现

2、演示教具应有指导性语言的配合

3、演示教具应该面向全班,人人可见

4、演示教具应将来龙去脉指点清楚

5、演示教具应该注意操作的精确性和教育性

课堂教学板书技能

课堂教学板书技能是生物学教师为辅助和强化课堂教学而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的文字、符号或图形。课堂教学板书一般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提炼加工过的,由于板书是高度概括和提纲挈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它对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复习巩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教学板书的直观性表现为图文并茂

2、教学板书的条理性表现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3、课堂教学板书的简洁性表现在词语精炼、提纲挚领

4、课堂教学板书的多样性表现为教学板书形式的多样性

5、课堂教学板书的启发性表现在打破板书由教师一手包揽的局面

常用板书形式主要有三种形式:词语概括式、表格概括式、图文概括式(填)

课堂教学板书的基本要求

1、教学板书应该书写及时

2、教学板书应该字迹工整

3、教学板书应该美观大方 变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1、教学变化应该目的明确

2、教学变化应该因“需”而变

3、教学变化应该运用适度

课堂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及时性、准确性

注意:设计实验时只能有一个变量

教学设计概念: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的特征

指导性、统整性、可行性、创造性

生物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1、学习任务的分析

2、学习者分析

3、确立作业目标

4、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制定

5、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学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处理教学内容,高瞻远瞩

3、客观地分析教学问题

生物课程的备课原则

1、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2、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3、以学生为中心

备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备课的创新

2、注意德育思想和生物学史知识的渗透

3、注意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4、备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生物课堂教学的特点

互动性、认识性、生成性、科学性

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填)

关注目标、规范语言、及时评价、把握节奏

课后反思的主要内容

1、反思成功经验

2、反思失败的原因和不足之处

3、反思教学机智

4、反思学生的变化

信息化的生物教学设计的应用特点

1、教学设计要优化传递理念

2、教学设计要优化传递方式

3、教学设计要优化传递速度

4、教学设计要优化媒体组合 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考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单组实验,等组,循环)、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第四章生物教学评价论 生物学学习评价的准备工作

1、钻研课程标准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评价方法和策略

4、选择评价工具

5、制定评价方案

中学生物学考试命题的趋势

1、注重命题的综合性

2、增加命题的开放性

3、增加命题的探索性

4、重视命题的实验性

5、重视考察生物学观点

授课质量评价的方法根据获取评价信息的方式划分

1、资料法

2、问卷法

3、观察法(听课法)

第五章 生物课程资源论 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

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2、积极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

3、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

5、利用无形的生物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1、优先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方法

1、深度开发生物教科书资源

2、布置好生物实验室,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3、建设好、管理好生物园

4、开发好家长和学生的隐性资源

5、建立利用社区资源的良好机制

6、参与开发生物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

第五篇:地理教学论,大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地理教学论过去也称,地理教授法,地里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新办学校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学制在小学堂中学堂。都开设了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与此同时,为了讲述地理的次序,法则,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名为地理教授法的课程,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了。

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学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是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苏联地理教学法。如库拉佐夫的地理教学法。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班老师记得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有些人对地理教学法这一学科名称片面理解,误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不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在学科名称中,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主要因地理专科培养目标和授课时时数限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首都师范大学亚平教授等学者的倡导下,创立了一门新课程,地理教育学。

但目前地理教育学取代地理教学法的观点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作为地理教育学,由于其理论学科的基本特性,以及他对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并不是具体的操作性的缘故。地理育人是地理教育学的根本思想。综上所述,地理教授发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第一教育法,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弟弟教学论名称的裂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有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定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涉及的问题虽不及地理教育学,但比起地理教授法,地理教材教法和地理教学方法却要丰富。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坚持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重视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教的现象。而现代地理教学论,强调以学为出发点去研究教,研究教授为了学,以学为目的去教。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意味着地理教学论将,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所有要素进行系统的剖析和研究。

二地理教学活动各要素。

导航八要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学生是地理教师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没有学生地理教学活动就不存在,因而学生是诋毁学习活动的主体。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他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虽然带有主观的性质,但他却受到社会需要地理学科发展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它包括各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具有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能。地理教学管理是地理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保障因素。地理教学环境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但一被忽视的因素。有形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弟弟园的设施和布置,以及校内外的自然人文环境等等,无形的教学环境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校风,芳芳还有课堂上的气氛以及网络环境等等。

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在,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目的,未达到经理叫什么地必须有气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得到体现,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来判断,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学教目的、课程、方法、评价、管理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地理教学论,最终的目的是揭示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实践,因而构建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就是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总任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地理学科的性质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通过对我国学下地理课程发展的研究,我国与国外地理课程的比较研究,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设计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探寻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剖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各种特点,研究如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机的融合这些方式。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探索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途径。

研究地理教学环境的作用以及如何成功的,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探索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课程内容地理教学手段,以及作为一种教学环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一、地理教学论隶属的学科门类。地理教学论隶属于教育科学。

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它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等一门科学。定位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第三节,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广泛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信息学,系统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等,本节仅就教学论关系最为密切、直接的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进行分析。

一、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

二、地理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三、地理教学论的地理学基础。

四、是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的。

第二章,地理课程论

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中一个最实质性的因素。第一节地理课程概论

一、地理课程的定义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二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地理科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肯定理科成建制的扩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推动力,第一,地理学本身的内在动力主要是通过发现并解决新的科学问题而使地理学得到发展,第二,社会需求的推动社会需求,提出新的命题和目标,从而拉动了地理学的发展,第三,技术方法的进步,改变了科学的研究与实践手段,从而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

二、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三学生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对地理课程的影响。三课程的类型。最常见的课程类型: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之间的界限:

是以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生意影响学生的方式为依据的。隐性课程是学生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一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二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是根据学科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他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而实施的课程,也常常被称之为经验课程。三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核心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反,他一改分科课程将各门学科进行切分的做法,而是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构成一个范围广泛的科目,规定为必修科目,同时尽量是其他学科以及配合。特点,除了学科间的综合而构成一个核心外,需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和掌握,外围课程:是为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是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的。四、三级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

有向综合型、活动型、自主性发展的趋势。第二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一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学地理新课程。1.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界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希望把长期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引向素质教育。社会背景――引发教育改革的根本原因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困境。教育背景――直接原因。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蓬勃发展 我国教育现实与使命存在巨大反差 学校知识本位,中国教育优势弱化,学生无法获得全面发展,人格以及个性难以健全,传统应试教育实力强大素质教育难以落实。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总目标,具体目标。世界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一课程价值取向,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基本理念 你学习的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课程设计思路

有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叫我生存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之列初七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的数量。

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课程目标。

有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

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下载大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宁夏大学生物教学论总结

    一、生物学教学论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①应用性的理论科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教学论的重要分支 ②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边缘学科 2、任务:①研究生物学的教学问题,发展生......

    生物教学论

    1、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生物教学论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开辟新道路的起点,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这次全会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经济全......

    生物教学论

    一·读完绪论的感想:读完绪论后,我首先明确了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到底讲述的是什么,我们学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总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门课程就是对......

    生物教学论大全

    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 1.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什么是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区别? 3.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 4.......

    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

    生物教学论

    《绪论》 生物教学论是研究生物学教学理论、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学操作的应用性理论科学;是一门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学、社会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兼有文、理学......

    生物教学论

    川师《生物教学论》复习参考资料 绪 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